山西省晋中学市榆社县2023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晋中学市榆社县2023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晋中学市榆社县2023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晋中学市榆社县2023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晋中学市榆社县2023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晋中学市榆社县2023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C.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D.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烛芯处产生大量黑烟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量的变化是光能转换成化学能C.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D.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将试管中“铜绿”加热时,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管壁出现小水珠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D.电解水实验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5.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空气与二氧化碳B.用澄清石灰水区分氮气与二氧化碳C.用水区分Fe3O4粉末与MnO2粉末D.用酚酞试液区分澄清石灰水和蒸馏水6.从分子角度分析与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A.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是因为温度降到零度后,水分子不再运动B.碘酒是混合物——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D.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空气中气体分子与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而水分子与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8.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食醋与水——闻气味 B.氮气与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用二氧化锰 D.氧气和空气——用带火星的木条9.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空气、二氧化锰、氧气B.海水、氯酸钾、氢气C.氧化铁、锰酸钾、水D.硫酸铜、高锰酸钾、二氧化碳10.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拉面条 B.磨豆浆 C.切黄瓜 D.酿米酒11.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供给呼吸 B.气体肥料 C.灭火 D.光合作用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饼干变软 B.霓虹灯闪烁 C.硬水中滴加了肥皂水 D.液态空气制氧气13.一种矿石的主要成分X能在氧气中发生反应4X+11O22Fe2O3+8SO2,其中X的化学式为A.FeS B.FeO C.FeS2 D.FeSO41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1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1)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实验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在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适量氯酸钾,反应过程中测量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反应时间(min)01234试管中固体质量(g)14.2512.6511.058.458.45(1)反应到_____min时,氯酸钾就完全分解。(2)计算反应前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____?(写出解题步骤)18.(8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高能燃料及助燃剂为成功发射卫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比较常用的燃料----------助燃剂组合有偏二甲肼(C2H8N2)-四氧化二氮(N2O4)、液氢-液氧、煤油~液氧等。请回答以下问题:(1)C2H8N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2)C2H8N2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3)计算偏二甲肼(C2H8N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用百分比表示)。(2)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3)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性质。(4)工业上得到大量氮气、氧气的方法是_____,利用的是_____。(选填)A.分离空气中氮气、氧气B.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氮气、氧气C.沸点的不同D.化学性质的不同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C、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D、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烛芯处飘出一缕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C【解析】

A、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此选项正确;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能量,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此选项正确;C、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此选项错误;D、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此选项正确。故选C。3、B【解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能产生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将试管中“铜绿”加热时,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管壁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电解水实验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4、B【解析】A.冰雪融化,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均是物质形态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纸张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5、C【解析】

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Fe3O4粉末与MnO2粉末均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D、澄清石灰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点睛】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6、A【解析】

A、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是因为温度降到零度后,水分子运动减缓;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碘酒是混合物——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空气中气体分子对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而水分子对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去了;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7、D【解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2HgO2Hg+O2↑【详解】A、乙物质是汞,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丙物质是氧气,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分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组成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错误;D、甲物质氧化汞是化合物,乙物质汞和丙物质氧气都是单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氧化汞是分子构成的,汞是由原子构成的。8、B【解析】

A、食醋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水无色无味,故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二者,故A不符合题意;B、氮气与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二者,故B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生成,水中加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故二氧化锰可以区分二者,故C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空气中无明显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区分二者,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A【解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A、空气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质,选项A正确;B、海水属于混合物,氯酸钾属于盐,但不是氧化物,氢气属于单质,选项B错误;C、氧化铁属于纯净物,锰酸钾属于盐不是氧化物,水属于氧化物不是单质,选项C错误;D、硫酸铜属于纯净物,高锰酸钾属于盐不是氧化物、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是单质,选项D错误。故选A。【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10、D【解析】

A拉面条是改变了面条的形状和大小,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磨豆浆是改变豆子的形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切黄瓜是改变了黄瓜的大小,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酿米酒是让米发酵产生酒精,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11、A【解析】试题分析:A、错误,供给呼吸是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B、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D、正确。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2、C【解析】

A、饼干变软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霓虹灯闪烁是光的色散引起的,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C、硬水中滴加了肥皂水,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与肥皂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浮渣,故是化学反应,故正确;D、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13、C【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X+11O22Fe2O3+8SO2,反应前铁、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0、2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4、22、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8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S2。故选C。14、D【解析】

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详解】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不变,选项A错误;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不变,选项B错误;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选项C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选项D正确。故选D。15、A【解析】气体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均可转变为液体或固体,。同时常温下的液体或固体在高温低压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液体、气体,A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氧气的重要来源,B不正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助燃物,不是可燃物,C不正确。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因为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D不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4P+5O22P2O5红磷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使瓶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将水压入集气瓶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了空气组成的测定。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反应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2)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烧杯里的水进入瓶中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将水压入集气瓶;(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