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论辩方法,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3.了解《孟子》一书及孟子的“仁政”思想,探究孟子“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并能做出恰当评论。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重点1.归纳文本中的重点实词的意义,掌握本文中的文言句式,提高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筛选并提取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观点的能力。
难点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重点难点课前预习一、扫除生字粟()
好()战
曳()兵
数罟()洿()池
养生丧()死
鸡豚()
狗彘()庠()序
孝悌()
衣帛()
饿莩()Sù hào yè cùgǔWūsānɡtúnzhìXiángtìyìbópiǎo二、阅读思考1.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深感忧虑?2.针对梁惠王的发问,孟子是如何回答的?3.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大师,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所谓“仁政”“王道”,反对“霸道”,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写作背景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加重劳役,破坏生产。这就造成了兵员匮乏、劳力不足的局面,争夺人口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梁惠王招贤,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恢复并扩大疆土。一见面,梁惠王就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可见,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孟子讨教救国治国之策。本文就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孟子》中的大部分篇目没有题目,后人取其开篇的某些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寡人之于国也》就是如此。知识卡片孟子的主要思想①民本: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孟子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是否稳固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附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②仁政: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③王道: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即像商汤、周文王那样“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④性善:孟子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与动物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道德,即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也是儒生的必读书。
课文探究1.梁惠王将自己与“邻国之政”加以比较,为什么会产生疑问?答案:“移民”“移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难的程度,梁惠王也自认为用心尽力了,而“民不加多”,这便成了他的疑问,也构成了他与孟子的对话中心。2.“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何在?有何作用?答案:寓意: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作用: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问题,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观点的话,为进一步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奠定基础。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使民归顺的“王道”办法?怎么论述的?答案:从养民、教民两个方面论述的。先从种桑、养殖、孝悌等方面具体阐述发展生产、兴办教育的种种措施,层层铺叙,为梁惠王展现出黎民衣食无忧、尊老友爱的美好前景,顺理成章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呼应前面的“王道之始”。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如何理解最后一句的结论?答案:(1)比喻论证。将“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把“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器一样荒谬,道理不言自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构成对比,揭示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也是针对梁惠王的“于国”“尽心”举出事实,说明统治者根本谈不上尽心。(2)照应开头,回答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问题;总结上文,说明只有施仁政,行王道,百姓才会归顺。知识梳理1.通假字: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2.古今异义:①河内凶(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②弃甲曳兵而走(古义:跑,这里指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shù,数词,几,几个)
数罟不入洿池(cù,形容词,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副词,多次,屡次)
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shù,名词,命运,气数)
汉王数羽十罪(shǔ,动词,责备,列举罪状)兵非我也,兵也(名词,兵器)可汗大点兵(名词,士兵,军队)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名词,战争)公不论兵,必大困(名词,兵法)3.一词多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动词,拨动)发闾左適戍渔阳(动词,征发)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打开)发诸郡兵救之(动词,派遣,派出)发材木不可胜用也(shēng,副词,尽)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shēng,动词,经得住,能承受)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日出江花红胜火(动词,超过,胜过)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动词,制服,战胜)胜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未之有也(代词,代前面所说的情况)
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以请以战喻(介词,用)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借)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4.词类活用:⑴名词的活用填然鼓之(名词用作动词,敲鼓)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用作动词,归咎、归罪)⑶形容词的活用谨庠序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⑵动词的活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着的人;死,死了的人)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5.文言句式:⑴判断句是亦走也(……也,表判断)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⑵宾语前置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⑶状语后置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短语“于邻国”作“多”的状语,即“于邻国多”)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短语“以孝悌之义”作“申”的状语,即“以孝悌之义申之”)⑷固定句式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何如,……怎么样)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是何异于……,这和……有什么不同呢)内容小结寡人之于国也提出问题:尽心而民不加多分析问题:五十步笑百步本质相同王道之始
解决问题:
王道之成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种桑—衣帛养殖—食肉教化—申之以孝悌之义(教民)养生丧死无憾
(养民)(富民)施仁政行王道主题归纳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之间的一次对话,围绕着“民不加多”的问题,孟子用作战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设喻说理,暗示梁惠王施小恩小惠并不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增多,而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发展生产,丰衣足食,受到教化。只有这样,才能“王天下”。深入探究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是孟子的许多思想并没有完全过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并对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请结合全文内容,对孟子的思想加以评析。①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孟子说的“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强调了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通过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实现“双赢”。②关注民生,休养生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使民休养生息,从而“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百姓衣食足则人心安,人心安则政权固。③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养生丧死无憾”,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是“王道之始”;在此基础上,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即加强文教德化,让百姓明孝悌、知廉耻,从而提高百姓的文化素养。2.本文有哪些写作特色?①比喻说理,通俗易懂。孟子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风趣地说明魏国的做法与邻国的做法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以“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本体和喻体贴切,比喻通俗易懂。②排偶句式,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多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音节铿锵,气势充沛。③抑扬兼施,循循善诱。孟子先委婉地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否定其盲目自大的心理,这是“抑”;同时针对其渴望“民加多”,希望得到民众拥护的心理,给予肯定和勉励,然后再提出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这是“扬”。文章最后一段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归咎于年成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孟子又能抓住他渴望国民增多的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顺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④逻辑严谨,层层深入。本文第1段末尾用“寡人之民不加多”说明梁惠王希望更多的百姓归附自己,孟子正是利用他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的。第2段孟子用比喻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接着作者具体阐述“王道之始”,又进一步阐述“王道之成”。文章最后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批评统治者的虐政,表明只有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才能使“天下之民至焉”,可谓水到渠成地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1.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课堂训练
A.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寡人之于国也答案:C解析:C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A.①介词,按照/②介词,把。B.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D.①介词,在/②介词,对于。2.下列句子中词语与例句中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例: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①填然鼓之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③七十者衣帛食肉④王无罪岁⑤树之以桑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移其粟于河内A.①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④⑥⑦
D.①②④⑤答案:B解析:①③④⑤中加点的词和例句中的“王”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①鼓,敲鼓。②生,动词用作名词,活着的人。③衣,穿。④罪,归咎、归罪。⑤树,种植。⑥死,动词用作名词,死了的人。⑦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所以选B项。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解析:A.“涂”通“途”,“莩”通“殍”;B.“颁”通“斑”;C.“无”通“毋”。4.下列句子中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句式不同的一项是()王好战,请以战喻B.申之以孝悌之义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句子与B、C、D三项中的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为一般陈述句。5.名句默写。(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展开之初,梁惠王的疑问是:“
,
?”
(2)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揭示了社会的不公、百姓的悲惨。(3)《寡人之于国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指出,施行王道必须认真办好学校教育,并给老百姓讲述孝、悌之道,年轻人才知道孝顺老人,敬爱兄长。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寡人之于国也》“
,
;
,
;
,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课后作业
1.下列句中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④谨庠序之教⑤然而不王者⑥王无罪岁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①②③⑤⑥/④/⑦B.①②③/④⑤⑦/⑥C.①②③⑥/④/⑤⑦D.②③⑤⑥/④/①⑦
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⑤⑥为名词用作动词,④是形容词用作动词,⑦是动词用作名词。2.
翻译下列句子。(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的衣服、吃上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样却还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称王的,没有这样的事。粮食和水产(多得)吃不完,木材(多得)用不完,这样便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地材供货合同范本:高性能耐磨地材采购协议3篇
- 志愿者服务口号宣传语
- 2024年度大宗货物运输与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山东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事业单位招聘教师11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冷链物流代理合同中货物灭损及病毒检验协议3篇
- 2025年山东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优才”招聘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14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南市市中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73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泰安新泰市中小学招聘教师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枣庄市文旅集团第一批市场化招聘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14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治理和善治引论
- 私募基金业务奖金激励制度
- 三年级上册《劳动》期末试卷及答案
- 以消费者为中心:提升营销效果的技巧
- 2024北京海淀区初三(上)期末道法试卷及答案
- 顾建民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呕心沥血整理】
- 长笛演奏风格探析课程设计
-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 电影第一出品单位变更协议模板
-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