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拓展资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拓展资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拓展资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拓展资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拓展资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源拓展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一佛罗伦萨的经济状况-文艺复兴的背景在1338年,佛罗伦萨可居全欧最大的五个城市之列。全城人口的相当大一部分是直接靠毛织业为生的,该业雇工达3万余人,年产毛呢价值达1200万佛罗琳(按本书写作时1盎司等于35美元的黄金价格折算,约值500万美元)。由舶来毛呢加工业行会的作坊精制的外镐呢绒每年价值达350万佛罗琳。在国外经商贸易的佛罗伦萨人数可达300以上。经办金融和法律事务的有约80家银行、钱庄以及600名律师。-摘编自[美]坚尼·布鲁克尔著,朱光华译:《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第61页。材料二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传广泛的资产阶级思潮,它是资产阶级最早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因为这个思潮的代表人物从事活动的领域或研究的对象是“人文学科”,即与宗教神学相对立的世俗文化,又因为他们在各个文化领域中所贯彻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或“人道”精神,故称。人文主义于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15-16世纪发展为遍及整个西欧的思想文化思潮。人文主义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学术流派,人文主义者所研究的领域、学术观点和政治倾向也不尽一致,但它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文化思潮和运动,则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反对神权对人的侵犯,反对神性至上,极力抬高人的地位,热烈歌颂人性的完美,要求肯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公开宣称:“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具有。”否定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享受现世的幸福,主张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过世俗的快乐生活。反对盲目迷信权威,批判经院哲学和蒙昧主义,推崇人的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提出运用人的感觉和理性,认识自然,研究自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造福人生。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等级制度,提出个性解放,要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最初表现,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用世俗文化去代替封建神学,用人道主义去否定神道主义,把人的眼光从神转向人,从天国转向尘世,启发了人的理性,揭开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序幕,为资产阶级在未来夺取政权作了舆论准备。同时,它也为近代科学文化和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摘编自李鹏程主编;《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53-254页。材料三文艺复兴的历史地位马文。佩里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它目睹了人们对中世纪一些传统观念的否定”,同时“文艺复兴也标志着近代的诞生-无论是它的艺术观、对个人在历史和自然之中作用的认识,还是社会的、政治的、战争的和外交的观念都是近代思想的开端”。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等的肯定,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体现在社会生活、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众多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巨人,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人自身所能发挥的无穷潜力。恩格斯对这个时代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的时代需要“巨人”,同时也给“巨人”成长提供了各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加、地理大发现、商品种类的日益增多和商品交换的扩展,人们从几百年的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下获得精神解放,促使了多才多艺的人的形成。-摘编自何海燕:《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哲学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17-18页。材料四德意志宗教改革中的市民要求《法兰克福条款》是1525年4月法兰克福市民向市政会提交的,它要求“市政会和公社有任命和罢免城市教区教堂和其他教堂的牧师的权力”,教区牧师“只能宣讲纯正的上帝之道和神圣的福音,不能掺杂人定的法律,如教会法”;城市所有居民都应承担市民的义务,并“服从市民法庭”,教士不应有特权;“由城市慈善机构向牧师会提供的所有捐赠,应由市政会移交给那些关心市民并能以上帝之道指导人民的虔诚的、正直的、有知识的人”;“所有遗赠或者施舍都只能以上帝的名义为救济穷人设立的公库”;废除小什一税(基督教会向农副产品征收的宗教捐税)。-摘编自王梅梅:《1525年农民战争视野下的德意志市民意识》,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9页。材料五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传统天主教观念之中,宗教生活就是最为理想化的生活,能够对人们的世俗追求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就世俗的生活态度来说,应当要保持冷漠,而不是过分热衷,如此才能够实现精神境界的发展。路德认为,教徒的隐修生活是无法获取到上帝关注与拯救的,世俗活动以及义务就是对上帝派发任务的一种劳动与履行。解决世俗工作以及宗教信仰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更好发展。加尔文教认为上帝对基督教徒存在着一定的要求,认为他们需要获取到一定的社会成就才能够获取到上帝的恩宠,其原因就在于,上帝是依据自身戒律来实现社会生活的。所以尘世中,基督徒的社会活动与上帝荣耀之间有着一定关联性。因此人们必须努力地工作,为上帝增添荣耀。营利不再被看作可耻的;虽然人可以无限制地谋取财富,却不可以利用钱财过奢侈的生活,追求财富是为了荣耀上帝。-摘编自张大雯:《马克斯·韦伯宗教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20-22页。材料六宗教改革的政治影响1517年,从马丁·路德将其“九十五条论纲”张贴于维登堡教堂大门上那一刻起,此前基督教长达1300年的统一被打破了。神圣罗马帝国统辖之下的大小国家有的支持一方,有的支持另一方,互相之间展开斗争,直到1555年才暂时达成和解。信奉新教的城市和国家赢得了信仰自由和进行宗教改革的权利,教随国定的原则得以确立,即臣民要以统治者的信仰为自己的信仰。这样一来,“大致说来,路德对政治世界所做的贡献就是:把此前主要是教会特权的神圣光环转移到了世俗统治者身上,把人们的敬意从圣徒的道德转移到公民的道德;把他们的理想从修道院生活转移到家庭生活”。-摘编自[英]塞缪尔·E.芬纳著,马百亮译:《统治史:早期现代政府和西方的突破-从民族国家到工业革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19页。材料七牛顿力学体系与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中被高扬的“理性”旗帜,与上个世纪新物理学即牛顿力学的建立大有关系。在伽利略一笛卡尔一牛顿的数理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理性规律和法则。万有引力定律是它们的一个象征。在引力定律的支配下,行星无一例外地做椭圆运动,人类可以准确地预言它们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这给当时的知识界以深刻的印象。他们相信,不仅在物质世界有如此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只要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理性不仅是对待自然界的正确态度,而且应该是对待一切事物的恰当原则。-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6页。材料八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理论前提假设是,绝对权力导致腐败在政权中滋生,所以,国家权力应当分立并由此相互制衡。立法权,是制定、修改和废止已经制定法律的权力。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具有自由的精神,都应由自己来统治自己,所有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这样的立法权行使具有进步意义。行政权是掌握议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抵御侵略的权力。孟德斯鸠认为国王应享有行政权,“因为政府的这一部门几乎时时需要急速的行动,所以由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好些”;他可以否决立法,但不得参与辩论;他受立法机关审查,但不受它控制。国王的权力在此受到了限制。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诉讼的权力。孟德斯鸠认为司法权作为裁决私人争讼、惩罚犯罪的权力应由法院来行使,司法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所专有,也不为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如果三种权力全都掌握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构手中,权力必被滥用,人们毫无政治自由。孟德斯鸠再三强调,专断或滥用权力是保障政治自由的最大敌人,如果不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公民的政治自由就得不到任何保障。这是因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的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没有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的政治制度的话,公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安全就根本无法保证了。孟德斯鸠认为,要保证政治自由,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摘编自史晴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10-11页。材料九启蒙思想的传播启蒙运动的作家们-他们称自己为哲学家-勇敢地撰文以弥补他们的缺失。孟德斯鸠在他的《波斯人信札》(1721年)中,机敏地讽刺了宫廷上流社会;继而在他博大精深的《论法的精神》(1748年)一书中,提出了一种自由主义政治前景。伏尔泰则一生致力于通行社会批评。他对社会、宗教和政治罪行进行了机智而俏皮的讽刺,这给他带来了一次牢硕之灾和一段时期的流放。狄德罗编撰的35卷《百科全书》(1751-1772年),可谓启蒙运动的圣经。该书还是一个用尖锐的理性思想对物质和社会世界进行有条不紊的探索的一个尝试。他在给伏尔泰的信中写道:我们应该采用这样的策略:不给任何迷信者、盲从者、无知者或愚昧者、罪人和摹君以容身之所。我希望看到我们的同胞为追求真、善、美而团结起来。我们不仅要知道比基督教更多的东西,我们还必须显示出我们更好,显示出科学带给人类的恩泽远远胜过神的恩惠。对哲学家而言,重要的不仅是他们说他们做什么,而是他们所说的有人听,而且是越来越多的人听。经济增长和不断扩大的社会流动性,伴随着更广泛、更多样的文化活动。这个世纪里,受教育率增加了一倍,尽管全国只有大约50%的男人和25%的女人受过教育,但这些平均数掩盖了在大城市中高得多的比例。上世纪的科学家与成百上千的同行对话;哲学家把“光辉”传播给更多的民众。《百科全书》和毕封的《自然史》拥有成千的读者,而伏尔泰的短篇小说和让-雅克。卢梭的教化小说则被几十万读者所阅读。印刷成为当时最具经济活力的行业,传统的书刊行业也分化为周刊、杂志和各种短命的读物。-摘编自[英]科林·琼斯著,杨保筠、刘雪红译:《剑桥插图法国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第168-171页。材料十卢梭《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启蒙哲学家卢梭的政治理论著作,探讨人类在文明社会中的问题,重在革除政治弊端。《社会契约论》描述了一种政治社会模式,人们可以自觉建立这种模式以取代现行的堕落秩序。卢梭认为,要解决建立一个美德社会的难题,当务之急是制定真正的社会契约,一旦全体人民一致同意联合成一个政治单位,道德社会也就诞生了。每一个人都欣然把所有财产权和其他个人权利让与新的政治单位。在此过程中将形成“公意”,体现出社会的共同愿望赋予社会的成文(人为的)法律以合法性。卢梭并不认为这一过程让渡了个人自由权,因为他把自由权定义为在自愿接受的法律下生活的自由。在他所设想的社会中,法律得以产生的过程将保障这种自由。按照卢梭的观点,社会契约一旦制定,社会就形成了共同的“公意”,这种意志势必体现于一系列成文法之中。这些成文法将由一个正直的“立法者”制订,这个极其敏锐的立法者既能理解人民的感情,也超越于人民之上。这个立法者将把人类的激情转化为公正的法律。卢梭所说的公意是一个抽象概念,他力图清晰地加以界定,但自《社会契约论》首次出版以来,人们就不断对这个概念做出各种互相矛盾的诠释。卢梭认为,要建立他理想的政治社会,必须具备一些外部条件:人民必须已经由某种共同的纽带联合成一个整体;他们不再迷信,不至遭受侵略,能够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生存,不仅如此,还必须实现一定程度的经济平等,从而消除贫富悬殊造成的分化。-摘编自[美]彼得·赖尔、艾伦·威尔逊著,刘北成、王皖强译:《启蒙运动百科全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9-280页。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1年11月,英国议会草拟204条《大抗议书》,其中列举了查理一世统治以来国家遭受的一切灾难,涉及财政、法律等各个方面,但它并没有把种种诟病都归咎于查理一世,而是强调了王党、大臣等所起的消极作用。尽管如此,抗议书还是浸透着反专制主义的精神,如要求政府对议会负责,国王只能从议会所信任的人中选择官员;废除封建特权,自由发展工商业等。围绕这一问题,议会争论严重,到11月22日夜,下院才以11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大抗议书》。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国王与议会矛盾升级。-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第三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7页。材料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影响在英格兰,首先是由于17世纪40年代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内战,以及在1688-1689年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确立起了一个新的相对软弱的君主政体,它适应了那些财产新贵和议会需求。而这个君主政体的建立为日后英国投射到世界各地的经济与技术的革命奠定了社会政治基础。-[美]约翰·R.麦克尼尔、威廉·H.麦克尼尔著,王晋新、宋保军等译:《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17页。材料三《王位继承法》“第二,此后凡非英格兰人登上王位者,未经议会同意,本国国民不负防御不属于英国领土而从事战争的义务。”汉诺威家族作为英国统治者,仍有权继承和拥有其在德国相应的领地和权力,为了避免英国陷入不必要的战争,防止国王滥用英国的本土资源,通过上述限定使英国人正当地摆脱被动的局面。“第六,凡在王室担任官职和领取薪俸者,不得同时担任议会下议院的议员。”该条文意在阻止王室对于下议院的不当影响,虽然之后颁布了一些免责条款限制着该条文的实施,但它至今仍然有效。“第七,法官在正当执行职务期间,有权获得确定的薪金和报酬,法官任职终身制,只有在上、下议院同时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才能撤销其职务。”该条文被后人誉为是英国司法独立的重要开端,甚至很多人认为它是整个《王位继承法》中最为重要的条款。“第八,国王的赦免权对议会下院的弹劾案无效。”议会对国王的赦免权作出了限制。-摘编自顾婷:《从<王位继承法>看英国王位继承制度》,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21-23页。材料四《独立宣言》解读反叛一个既定的权威总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在那个时代,君主们都声称他们是根据神授的权力来进行统治的,按照这种观点,反叛的“权利”是不可能存在的。《宣言》的制造者们很清楚,无论把英王罪行的清单列得有多长,把英王的行为说得有多暴虐,都还得再设法向全世界证明:他们从大不列颠分离出来,并不是在反叛一个正当的权威。他们所需要的,除了开列某一个国王的特定的罪名以外,还要找到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来反对一般的国王,他们需要一种有关政府的理论来给反叛提供依据,使得反叛在某些情形下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乃至褒奖。因而杰斐逊在列举英王的种种具体的暴行之前,先着手阐述一套普遍性的政治暂学-殖民地的情形是能够以这套哲学为坚实依据的。《宣言》第二段的第一节就阐述了这一论证:一个民族有权建立和推翻她自己的政府的哲学。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之间成立了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时当某一形式的政府变得是危害这一目的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者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新的政府应当建立在这样的原则的基础上,并以这样的方式来组织它的权力机关,使得在人民看来那是最能够促进他们的安全和幸福的。这就公然地肯定,当“人民”信服地认为现存的政府已经变得是危害在人们中间建立政府的目的的时候,他们就有革命的权利。-摘编自[美]卡尔·贝克尔著,彭刚译:《论<独立宣言>-政治思想史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5页。材料五美国“三权分立”按联邦宪法规定,中央政府权力是分立的,即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及其内阁,司法权归最高法院,立法又分参众两院。不过,国会虽掌握着立法大权,行政部门不得向议会提出议案,但法案须由两院分别通过方能成立,不仅总统对已通过的法案有否决权,最高法院也可判其“违宪”。掌握司法权的最高法院,拥有裁决中央和地方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纠纷的权能,并有权裁决联邦宪法之下所发生的“一切案件”,其大法官“如无行为不当”即可终身任职,但大法官要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则有权规定法院的管辖权。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实际的行政首脑,由于总统不是由立法机关而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以总统为首的内阁得以独立于立法机关之外;总统虽然权力很大,但作出的否决还可由国会以2/3多数票再否决,甚至行政经费的使用也须遵守限制。这样,分掌某一权力的该部门同时又混合了不同的职能,从而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摘编自何顺果著:《美国史通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第70页。材料六法国大革命的背景18世纪时期,法国各式的社会和政治参与者,相互均势发生了重要改变。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增长,提高了生产效率,导致物质财富和法国资产阶级的剧增。就重要性而言,这些经济变化却比不上同时发生的思想运动。关于人权和平等的启蒙思想,在欧洲迅速扩散,获得突如其来的胜利。18世纪80年代重开三级会议,开会原因完全不同于先前:三级会议限制国王权力的权利,不再基于封建习俗的古老起源,而基于它们能代表享有平等权利的广泛公众。一般认为,法兰西王国的财政制度已变得非常可怕,既复杂又不公平。早先数代财政部长,使用各式花样来赖债和搜刮债权人,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新见解:征税应该统一和公平,合法性来自法国人民推选的代表。-[美]弗朗西斯·福山著,毛俊杰译:《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40页。材料七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复辟君主制,也完全不像他们那位殉难的哥哥的君主制。从很多方面看,他们继承的不是哥哥的王位,而是拿破仑的王位,这也的确是常见的说法。旧制度的任何政府体制都没有被恢复,《民法典》仍然是法国法律体系的支柱。在复辟王朝的大部分时间里,国家不得不依赖皇帝手下的官员。虽说旧贵族被再次确认,但帝国贵族头衔依然被接受。另一方面,路易十八于1814年发布的宪章一直到1848年时仍是宪法的基础,浸润着1789年的精神。在实践中,复辟君主制是遵守宪章的:两院制立法机构的下院议员定期选举,个人自由和出版自由得到保障,法律和税收面前人人平等。宪章明文确认革命期间的土地调整,就像拿破仑上台伊始一样,这一点也许最为重要。教会和流亡贵族被没收并被出售的土地,将不会归还原来的所有者。1825年,查理十世政府对那些失去土地的人提供补偿,这实际上是不经意间承认了这一损失。随后的各个政权,虽然也对大革命的结果深表遗憾,但都确认并保障了其造成的大规模的财产转移。重建一个像以前一样破绽百出的旧制度已经一无用处。实际上,真正的复辟已无可能,尽管君主制、贵族和教会都可以在革命者企图毁灭它们过后重现,但它们与1789年以前的同名事物不存在实质上的类同。尽管有表面上的相似性,但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很少存在能原封不动地延续下去的事物。可以相当严肃地说,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是神圣的了。所有权力、所有权威、所有制度,现在都是临时的,只有能从理性和效用的角度得到证实时,它们才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国大革命真正代表着启蒙精神的胜利,并开创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我们至今仍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摘编自[英]威廉·多伊尔著,黄艳红译:《法国大革命》,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年,第79、81页。材料八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分配给以前的农奴的土地严重不足。理论上他们应该获得1861年以前他们自己耕种的所有土地的面积,实际上他们得到的土地少了18%。据霍德斯基统计,有13%的农奴获得了足够的自由土地;40%的农奴获得的土地可以维持自己家庭的生计;42%的农奴没有获得足够的土地。改革令那些原本坚信有权无偿获得所有自己耕种土地的广大农民们感到失望。在废除农奴制以后,一连串农耕骚动风潮席卷而来。农民的痛苦、绝望、愤怒的情绪对于沙皇俄国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这种威胁一直持续到沙皇统治的结束。-摘编自[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著,杨烨等译:《俄罗斯史(第7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43-344页。材料九德意志的统一道路最迫切要求德国统一的是资产阶级,首先是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开展与资本主义的繁荣,创造了一个现代的、经济强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它要求在德意志兰(Deutschland)最终贯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为上升的阶级,它不能放弃也不曾放弃反对封建官僚主义和分离主义的斗争,不能放弃也不曾放弃争取商业自由的努力,因此统一德国、建立强大的民族国家这一历史任务便首先落在资产阶级的肩上。推动经济的进步和不断要求统一,正是德意志资产阶级的历史功绩,是它的历史作用的进步面,但统一的要求在这以后的年月愈益迫切之时,以民族协会为代表的要求民族统一的组织却是在走下坡路。究其原因,就是德意志的资产阶级自己没有提出一条独立的统一道路。1848年后德意志资产阶级最终放弃了政治上单独统治的要求,也就是放弃了通过“清除家里的王朝老爷们”的革命道路统一德国,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它的兴趣集中于现存社会,希望同贵族结成同盟。在奥地利,就是屈从于哈布斯堡家族和贵族阶级的领导;在普鲁士,就是同霍亨索伦家族和容克结盟。它只希望用合法的手段,如通过拒绝或否决政府预算来为自己争得某种优势。这正是德意志资产阶级的不幸:它出世得太晚了。在它兴盛的时候,无产阶级运动已日趋活跃。它害怕同无产阶级和人民结成同盟。在它手中既无有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