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精品试卷PAGEPAGE1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第II卷〖答案〗和第II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普遍关注“为君之道”,即君主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属于儒家对“君道”论述的是()A.为无为,则无不治 B.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C.为政以德,为国以礼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主张德治、仁政,C项正确;A项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排除A项;B项是法家的观点,排除B项;D项是法家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项。2.有学者认为:“同光(同治光绪)时代的士大夫阶级的守旧既然如此,民众是否比较开通?其实民众和士大夫阶级是同鼻孔出气的……严格说来,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碍之一”。该学者旨在揭示()A.救亡图存的阶段性 B.思想解放的必要性C.人民大众的落后性 D.学习西方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碍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大夫与民众思想守旧,不够开通,不利于学习西方文化,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思想解放,B项正确;救亡图存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排除A项;材料是在说有必要进行思想解放,没有体现落后性,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孔子的弟子曾子生活清贫,常着破衣躬亲耕作。相传,鲁国国君为旌表他的德行,派人传令将一座城镇的租税封赠给他。但曾子推辞不受,并做出了“无功不受禄,无德不受宠”的解释。这一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的()A.天人合一 B.和而不同 C.有容乃大 D.自强不息〖答案〗D〖解析〗从曾子的生活清贫,常着破衣躬亲耕作,“无功不受禄,无德不受宠”可看出他自强不息的品质,D项正确;A项是西汉的董仲舒提出的,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学者许倬云认为:“罗马帝国时代是欧洲的中原;中古以后的欧洲是欧洲的西方;近古是大西洋的西方;近代是世界的西方。”这意在说明,欧洲文化()A.形成的原因 B.领先于世界 C.形成与发展 D.多元化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罗马帝国时代是欧洲的中原;中古以后的欧洲是欧洲的西方;近古是大西洋的西方;近代是世界的西方”可以看出强调的是欧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欧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非形成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得出欧洲文化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没有反映出其多元化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5.“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国王总要重新编撰新的创世神话,比如苏美尔时期创世主是恩利勒,巴比伦时期变成了马尔杜克,亚述时期则是阿淑尔。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获得政权的合法性 B.延续神话的传统C.加强对祖先的崇拜 D.增强文化的认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可知,两河流域的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政权的合法性,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6.“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著名命题。他认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伟大思想家们告知后人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权利即是宗教”。这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A项正确;印度教诞生于公元2世纪,排除B项;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排除C项;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7.“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D.封建社会时期西欧保留了农奴制〖答案〗C〖解析〗根据“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以及保留有日耳曼的特征,故C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排除D项。8.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本民族的文明传播到欧亚地区,促使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A项正确;在近代,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排除B项;罗马帝国是公元4世纪末期统治受到冲击,排除C项;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排除D项。故选A项。9.荷兰人德波是18世纪研究美洲问题的专家,他“相当成功地把新大陆的荒凉、孱弱和普遍低劣之形象传递给旧世界”。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美洲新大陆的真实面貌 B.人文主义已传播到美洲C.欧洲人对世界的自傲心态 D.世界殖民体系已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荷兰人德波的叙述中,新大陆是荒凉、孱弱和普遍低劣的,体现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自傲心态,C项正确;美洲新大陆在殖民者到来之前,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经济生活,不一定就是荒凉、孱弱,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的信息,排除B;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D。10.如图是分别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有学者指出它们是罗马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A.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 B.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C.罗马搅胎玻璃瓶技术沿丝绸之路东传 D.东汉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官方直接往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公元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埃及以及大月氏和中国的洛阳都出土了古罗马的历史文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一时期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中尽管出现了大月氏的文物,但是并不能说明大月氏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物品的转移,看不出技术的转移,排除C项;资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官方直接往来,排除D项。故选B项。11.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明朝中期对外贸易图A.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 B.世界各地的封闭状态被打破C.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已经具备〖答案〗A〖解析〗根据明朝中期对外贸易图可知,中国向澳门地区、日本、菲律宾出售丝绸、瓷器等产品,欧洲、日本、菲律宾的白银流入中国,故体现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与图示不符,排除B;明朝时,中国并不是世界市场中心,排除C;图示体现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无关,排除D。12.犍陀罗艺术源自南亚次大陆地区(巴基斯坦北部及中亚的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如图是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教造像,其风格融合了希腊太阳神阿波罗造型。据此推断,犍陀罗艺术()A.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B.与基督教的传播密切相关C.证实罗马帝国的空前繁荣 D.受到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佛教造像融合了希腊太阳神阿波罗造型,反映出犍陀罗艺术受到了亚历山大远征影响,D项正确;犍陀罗艺术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与中外文化交流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犍陀罗艺术与基督教传播密切相关,排除B项;犍陀罗艺术源自南亚次大陆地区,不能证实罗马帝国空前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A.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 B.引发了民族迁徙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D.引发了宗教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蒙古西征虽然给欧洲带来了破坏,但也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的客观影响,没有体现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排除A、B项;蒙古西征发生于13世纪,而宗教改革在16世纪,两者时间相差较长,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据此可知A.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 B.一战改变了欧亚的政治版图C.列强放弃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 D.一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提供了契机〖答案〗D〖解析〗材料“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体现的是一战推动了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D正确;一战前民族解放运动就已经出现,A排除;材料未涉及一战对欧亚政治版图的影响,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15.下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一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据此可知,该世界文化遗产是()A.巴比伦城 B.敦煌莫高窟 C.庞贝古城 D.伊斯坦布尔古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B项正确;巴比伦城是巴比伦王国的都城,排除A项;庞贝古城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排除C项;伊斯坦布尔古城是东罗马、奥斯曼两大帝国的首都,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8月的《点石斋画报》,对于今人直接触摸“晚清”,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是不可多的宝库。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刊发的《西医治病》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答案〗现象: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等传入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评述:若考生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科技先进性、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之道、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思想逐步解放等背景的角度作答可得分。若考生答出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器物(科技文化)、制度、思想文化等表现的角度回答可得分。若考生从推动中国思想的解放、中西科技文化的融合,从而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冲击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等影响的角度回答(辩证认识)可得分。(若考生单纯从西医传入中国,能做到从背景、表现、影响的角度作答也可参考上述分值予以得分)〖解析〗现象:从材料中有关西医的信息可得出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等传入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评述:根据材料的信息,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科技先进性、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之道、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思想逐步解放等背景的角度作答可得分。也可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器物(科技文化)、制度、思想文化等表现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材料二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结合材料一的观点,对材料二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答案〗全球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人口迁徙,大批欧洲人为追求财富殖民美洲,自愿向美洲移民;西欧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殖民者为弥补劳动力不足,进行黑奴贸易,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被迫移民。移民活动破坏了印第安文明,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致使印第安人大幅度减少,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开发和发展;导致了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的丧失,是非洲长期落后的根源之一;掠夺大量财富运往欧洲,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物种交换,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移民类型、影响等方面分析。移民类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新航路开辟后,大批欧洲人为追求财富殖民美洲,大批向美洲移民,这属于自愿性移民。而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欧美殖民者进行黑奴贸易,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这属于被迫性移民。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辩证客观评价移民活动。如积极方面:可从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开发和发展;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物种交换,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等方面分析。消极方面:可从移民活动破坏了印第安文明,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致使印第安人大幅度减少;导致了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的丧失,是非洲长期落后的根源之一等方面分析。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世界变革与女装革命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图分别为法国设计师受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影响设计的女装法国设计师保罗·波列的20世纪初设计的女装从17世纪以来巴黎作为欧洲时装中心,一直引领各时期文化潮流的变迁,给法国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在时代的激流中动荡,在促进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成功地抓住了时代的契机,将中国、俄罗斯、日本等的服装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一改统治了几百年的欧洲服装风格,将女性从传统的裙撑、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那一时期的时尚指挥棒。——摘编自凌玲《浅析东方元素对保罗·波烈服装的影响》等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界变革与女装革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女装革命是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文化交融的产物。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战争(一战)的需要,启蒙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发展,政治和社会运动的推动,促使更多的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促进了妇女解放;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贸易扩大和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的世界流动性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保罗·波烈等抓住时代与历史机遇,融合东西方服装文化,创新设计,推动女装革命,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妇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女装革命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国文化的交融。〖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在时代的激流中动荡,在促进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得出女装革命是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文化交融的产物。叙述的过程中,分析工业革命、一战、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等对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结合保罗·波烈等抓住时代与历史机遇,得出女装革命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国文化的交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普希金最早塑造拿破仑形象是在1814年的诗歌《皇村回忆》中。他在诗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的土地。”……“人间的灾星出现了”。1821年6月8日,普希金创作《拿破仑》一诗时,拿破仑斯人已逝,1812年的硝烟业已消散,剑拔弩张的法俄矛盾也逐步淡化。《拿破仑》一诗称拿破仑为“伟大的人物明星”,预言他“不朽之光却在闪烁”。这是一种历史学家式的评判,包含着高度的历史理性。诗歌对拿破仑的认同并没有止步于此,它在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时,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摘编自宋德发《拿破仑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形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普希金笔下拿破仑形象的变化进行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形象变化:由“人间的灾星”到“伟大的人物明星”。普希金认为拿破仑是“人间的灾星”。19世纪初,拿破仑对外战争从早期捍卫革命成果的正义战争逐渐变成了侵略扩张的非正义战争,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在俄国,拿破仑的入侵,引发了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普希金认为拿破仑发动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苦难。普希金从维护俄国国家利益出发,强烈抨击了拿破仑的侵略暴行,称他为“人间灾星”。普希金认为拿破仑是“伟大的人物明星”。拿破仑通过战争,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向欧洲地区传播,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在此影响下,俄国爆发了十二月党人发动的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传播了革命的主张。因此普希金认为拿破仑不但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而且为俄罗斯指明了方向,称他是“伟大的人物明星”。普希金笔下拿破仑形象的变化,反映了普希金评价的视角和立场的改变,折射出普希金从充满激情到理性的思想历程,也反映出普希金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些都影响了他对拿破仑的评价。〖解析〗形象变化:依据材料“人间的灾星出现了”、“《拿破仑》一诗称拿破仑为‘伟大的人物明星’”可知,由“人间的灾星”到“伟大的人物明星”。说明:依据材料“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的土地。’……‘人间的灾星出现了’”可知,普希金认为拿破仑是“人间的灾星”。然后结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消极影响分析,即19世纪初,拿破仑对外战争从早期捍卫革命成果的正义战争逐渐变成了侵略扩张的非正义战争,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在俄国,拿破仑的入侵,引发了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普希金认为拿破仑发动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苦难。普希金从维护俄国国家利益出发,强烈抨击了拿破仑的侵略暴行,称他为“人间灾星”。依据材料“《拿破仑》一诗称拿破仑为‘伟大的人物明星’,预言他‘不朽之光却在闪烁’”可知,普希金认为拿破仑是“伟大的人物明星”。依据材料“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结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分析,即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向欧洲地区传播,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在此影响下,俄国爆发了十二月党人发动的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传播了革命的主张。因此普希金认为拿破仑不但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而且为俄罗斯指明了方向,称他是“伟大的人物明星”。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普希金笔下拿破仑形象的变化,反映了普希金评价的视角和立场的改变,折射出普希金从充满激情到理性的思想历程,也反映出普希金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些都影响了他对拿破仑的评价。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第II卷〖答案〗和第II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普遍关注“为君之道”,即君主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属于儒家对“君道”论述的是()A.为无为,则无不治 B.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C.为政以德,为国以礼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主张德治、仁政,C项正确;A项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排除A项;B项是法家的观点,排除B项;D项是法家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项。2.有学者认为:“同光(同治光绪)时代的士大夫阶级的守旧既然如此,民众是否比较开通?其实民众和士大夫阶级是同鼻孔出气的……严格说来,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碍之一”。该学者旨在揭示()A.救亡图存的阶段性 B.思想解放的必要性C.人民大众的落后性 D.学习西方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碍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大夫与民众思想守旧,不够开通,不利于学习西方文化,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思想解放,B项正确;救亡图存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排除A项;材料是在说有必要进行思想解放,没有体现落后性,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孔子的弟子曾子生活清贫,常着破衣躬亲耕作。相传,鲁国国君为旌表他的德行,派人传令将一座城镇的租税封赠给他。但曾子推辞不受,并做出了“无功不受禄,无德不受宠”的解释。这一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的()A.天人合一 B.和而不同 C.有容乃大 D.自强不息〖答案〗D〖解析〗从曾子的生活清贫,常着破衣躬亲耕作,“无功不受禄,无德不受宠”可看出他自强不息的品质,D项正确;A项是西汉的董仲舒提出的,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学者许倬云认为:“罗马帝国时代是欧洲的中原;中古以后的欧洲是欧洲的西方;近古是大西洋的西方;近代是世界的西方。”这意在说明,欧洲文化()A.形成的原因 B.领先于世界 C.形成与发展 D.多元化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罗马帝国时代是欧洲的中原;中古以后的欧洲是欧洲的西方;近古是大西洋的西方;近代是世界的西方”可以看出强调的是欧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欧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非形成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得出欧洲文化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没有反映出其多元化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5.“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国王总要重新编撰新的创世神话,比如苏美尔时期创世主是恩利勒,巴比伦时期变成了马尔杜克,亚述时期则是阿淑尔。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获得政权的合法性 B.延续神话的传统C.加强对祖先的崇拜 D.增强文化的认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可知,两河流域的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政权的合法性,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6.“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著名命题。他认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伟大思想家们告知后人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权利即是宗教”。这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A项正确;印度教诞生于公元2世纪,排除B项;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排除C项;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7.“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D.封建社会时期西欧保留了农奴制〖答案〗C〖解析〗根据“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以及保留有日耳曼的特征,故C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排除D项。8.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本民族的文明传播到欧亚地区,促使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A项正确;在近代,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排除B项;罗马帝国是公元4世纪末期统治受到冲击,排除C项;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排除D项。故选A项。9.荷兰人德波是18世纪研究美洲问题的专家,他“相当成功地把新大陆的荒凉、孱弱和普遍低劣之形象传递给旧世界”。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美洲新大陆的真实面貌 B.人文主义已传播到美洲C.欧洲人对世界的自傲心态 D.世界殖民体系已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荷兰人德波的叙述中,新大陆是荒凉、孱弱和普遍低劣的,体现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自傲心态,C项正确;美洲新大陆在殖民者到来之前,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经济生活,不一定就是荒凉、孱弱,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的信息,排除B;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D。10.如图是分别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有学者指出它们是罗马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A.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 B.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C.罗马搅胎玻璃瓶技术沿丝绸之路东传 D.东汉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官方直接往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公元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埃及以及大月氏和中国的洛阳都出土了古罗马的历史文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一时期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中尽管出现了大月氏的文物,但是并不能说明大月氏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物品的转移,看不出技术的转移,排除C项;资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官方直接往来,排除D项。故选B项。11.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明朝中期对外贸易图A.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 B.世界各地的封闭状态被打破C.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已经具备〖答案〗A〖解析〗根据明朝中期对外贸易图可知,中国向澳门地区、日本、菲律宾出售丝绸、瓷器等产品,欧洲、日本、菲律宾的白银流入中国,故体现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与图示不符,排除B;明朝时,中国并不是世界市场中心,排除C;图示体现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无关,排除D。12.犍陀罗艺术源自南亚次大陆地区(巴基斯坦北部及中亚的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如图是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教造像,其风格融合了希腊太阳神阿波罗造型。据此推断,犍陀罗艺术()A.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B.与基督教的传播密切相关C.证实罗马帝国的空前繁荣 D.受到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佛教造像融合了希腊太阳神阿波罗造型,反映出犍陀罗艺术受到了亚历山大远征影响,D项正确;犍陀罗艺术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与中外文化交流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犍陀罗艺术与基督教传播密切相关,排除B项;犍陀罗艺术源自南亚次大陆地区,不能证实罗马帝国空前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A.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 B.引发了民族迁徙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D.引发了宗教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蒙古西征虽然给欧洲带来了破坏,但也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的客观影响,没有体现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排除A、B项;蒙古西征发生于13世纪,而宗教改革在16世纪,两者时间相差较长,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据此可知A.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 B.一战改变了欧亚的政治版图C.列强放弃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 D.一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提供了契机〖答案〗D〖解析〗材料“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体现的是一战推动了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D正确;一战前民族解放运动就已经出现,A排除;材料未涉及一战对欧亚政治版图的影响,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15.下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一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据此可知,该世界文化遗产是()A.巴比伦城 B.敦煌莫高窟 C.庞贝古城 D.伊斯坦布尔古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B项正确;巴比伦城是巴比伦王国的都城,排除A项;庞贝古城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排除C项;伊斯坦布尔古城是东罗马、奥斯曼两大帝国的首都,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8月的《点石斋画报》,对于今人直接触摸“晚清”,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是不可多的宝库。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刊发的《西医治病》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答案〗现象: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等传入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评述:若考生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科技先进性、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之道、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思想逐步解放等背景的角度作答可得分。若考生答出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器物(科技文化)、制度、思想文化等表现的角度回答可得分。若考生从推动中国思想的解放、中西科技文化的融合,从而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冲击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等影响的角度回答(辩证认识)可得分。(若考生单纯从西医传入中国,能做到从背景、表现、影响的角度作答也可参考上述分值予以得分)〖解析〗现象:从材料中有关西医的信息可得出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等传入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评述:根据材料的信息,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科技先进性、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之道、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思想逐步解放等背景的角度作答可得分。也可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器物(科技文化)、制度、思想文化等表现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材料二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结合材料一的观点,对材料二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答案〗全球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人口迁徙,大批欧洲人为追求财富殖民美洲,自愿向美洲移民;西欧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殖民者为弥补劳动力不足,进行黑奴贸易,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被迫移民。移民活动破坏了印第安文明,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致使印第安人大幅度减少,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开发和发展;导致了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的丧失,是非洲长期落后的根源之一;掠夺大量财富运往欧洲,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物种交换,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移民类型、影响等方面分析。移民类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新航路开辟后,大批欧洲人为追求财富殖民美洲,大批向美洲移民,这属于自愿性移民。而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欧美殖民者进行黑奴贸易,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这属于被迫性移民。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辩证客观评价移民活动。如积极方面:可从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开发和发展;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物种交换,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等方面分析。消极方面:可从移民活动破坏了印第安文明,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致使印第安人大幅度减少;导致了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的丧失,是非洲长期落后的根源之一等方面分析。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世界变革与女装革命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图分别为法国设计师受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影响设计的女装法国设计师保罗·波列的20世纪初设计的女装从17世纪以来巴黎作为欧洲时装中心,一直引领各时期文化潮流的变迁,给法国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在时代的激流中动荡,在促进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成功地抓住了时代的契机,将中国、俄罗斯、日本等的服装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一改统治了几百年的欧洲服装风格,将女性从传统的裙撑、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那一时期的时尚指挥棒。——摘编自凌玲《浅析东方元素对保罗·波烈服装的影响》等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界变革与女装革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女装革命是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文化交融的产物。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战争(一战)的需要,启蒙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发展,政治和社会运动的推动,促使更多的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促进了妇女解放;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贸易扩大和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的世界流动性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保罗·波烈等抓住时代与历史机遇,融合东西方服装文化,创新设计,推动女装革命,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妇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女装革命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国文化的交融。〖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在时代的激流中动荡,在促进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得出女装革命是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文化交融的产物。叙述的过程中,分析工业革命、一战、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等对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结合保罗·波烈等抓住时代与历史机遇,得出女装革命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国文化的交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普希金最早塑造拿破仑形象是在1814年的诗歌《皇村回忆》中。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