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尚书·禹贡》对“九州”有如下描绘,北至燕山山脉和渤海湾,南至南岭一带,西至陇东高原,东至于海汉朝以来,人们多以《禹贡》为大禹之作,近现代学者对其成书时间多有怀疑,有西周、战国、秦汉等多种说法,尤以支持“战国说”者为多。这种现象可以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史料的实证运用受制于自身的真实性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人们多以《禹贡》为大禹之作,近现代学者对其成书时间多有怀疑,有西周、战国、秦汉等多种说法”可知,对其真实性存在争论,这可以得出史料的实证运用受制于自身的真实性,B项正确;题干中是研究者对其成书时间存在不同看法,并没有说明研究者的立场,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讲到年代久远的问题,从而影响其真实性,排除C项;题干中未并涉及到原始记录与研究文献之间的比较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至西汉初年,任侠(凭借自身财力或气力抑强扶弱)之风盛行,司马迁也称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赴士之厄困”;但东汉刘秀称帝后严禁朝臣与游侠往来,班固在《汉书》中也对游侠大加贬斥。这一转变()A.导致民间信仰缺失侠义精神 B.助长了官员廉洁自律风尚C.得益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有利于巩固皇权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游侠自身具有一定财力且“"其行……不轨于正义”,成为威胁专制皇权的不稳定因素,东汉十七,禁止朝臣与游侠来往,正是处于巩固专制皇权的需要,故选D项;游侠只是推动民间侠义精神的一个因素,游侠被禁止,民间仍旧存在狭义精神,排除A项;朝臣与游侠来往并非不廉洁的表现,禁止朝臣与游侠来往也不会主张官员的廉洁风尚,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汉时期并没有禁止朝臣与游侠往来,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对游侠的评价更倾向于正面评价,所以东汉时期的变化与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3.安史之乱后,地主通过巧取豪夺,从农民手中圈占土地(其中不乏国有土地),造成大量失地农民从国家编户投身地主名下,成为依附农。这一现象出现根源是()A.土地私有制推行 B.地主阶级的骄横C.统治者腐败的加剧 D.藩镇割据的盛行〖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土地兼并现象,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A项正确;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的骄横、统治者腐败的加剧和繁镇割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土地兼并,但并非根本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4.“虎溪三笑”是东晋时期儒士陆修静、隐士陶渊明和高僧慧远同游时的一出典故。宋元以来,文人墨客多以此为题创作《虎溪三笑图》。清乾隆年间,日本画家狩野美信所绘《虎溪三笑图》别出心裁,上半部分为人物面部特写,下半部分为全景图。由此可知,"虎溪三笑"题材的画作()A.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B.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与交融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 D.印证了“三教合一”的实现〖答案〗B〖解析〗总结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至明清,文人墨客经常以东晋时期名儒、隐士和高僧同游为题,创作《虎溪三笑图》,反映了文化发展中的传承与交融,B项正确;后世画家对东晋人文典故的想象与描绘,体现的并非现实主义风格,排除A项;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与“文人墨客多以此为题”等不符,排除C项;仅通过三人同游的画面,无法印证东晋时期“三教合一”已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5.据统计,晚清时期中国海关聘用洋员比例最高的时候为20%~25%。如表所示为《新官提名录》(1885年)中所载晚清中国海关税务司(各口岸主管海关税务的官员)的国籍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国籍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挪威奥匈帝国中国人数31653110A.洋务运动不重视经济人才培养 B.清政府“师夷长技”的态度坚定C.晚清海关半殖民地化特征明显 D.列强普遍采取“以华制华”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中外国籍官员多样化,尤其是英国,而中国的海关总税务司却没有中国人的身影,这就说明近代中国逐步丧失海关主权,这也体现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特征明显,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跟洋务运动不相关,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海关主权的丧失,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的“师夷长技”的态度,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近代中国海关主权丧失的问题,排除B项;“以华制华”是指近代的列强在殖民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利用中国人管理中国人,建立傀儡政权,材料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辛亥革命前后,女子军事团、中华女子侦探团养成所、女子后援会北伐军救济队、女子协赞会等女子社团纷纷成立。这些社团多以支援革命及彰显妇女的“国民”义务为宗旨,但多数社团存在的时间极短。这些女子社团发展受阻主要缘于()A.尊孔复古的逆流 B.社会性质的制约C.女性的经济依附地位 D.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前后,女子军事团……这些社团多以支援革命及彰显妇女的‘国民’义务为宗旨,但多数社团存在的时间极短。”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女子社团的成立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但随着革命斗争的结束,这些彰显妇女权利的社团很快就消失了,这说明此时的中国仍然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阻碍女子社团发展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女性的经济依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信息,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7.某学者对抗战前后中国华北农村乡村治理结构的研究如下表所示。表中所示变化有利于()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乡绅(宗族)—农民晋察冀边区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群众团体和互助合作组织—农民A.促进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觉醒 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中共夺得民族战争的领导权 D.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积极性〖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传统社会乡村治理中,主要是政府和乡绅,农民仅仅是被治理的对象;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乡村治理中,治理结构中有群众团体和互助合作组织,显然这些组织是由农民参加的,因此这一时期,农民在乡村治理中参与感十足,一定层度上让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共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消灭地主阶级,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未被废除,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没有中共是否在抗日战争时期握有领导权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在材料中体现得不明显,排除D项。故选A项。8.1981年9月,卫生部发文对退休医生开业行医的争议作出解释:退休金是退休医生过去长期从事医务劳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应得补偿报酬,而开业行医收入是他们重新付出劳动所得的报酬,应该允许(他们)开业行医,继续为人民服务。该文件的刊发()A.打破了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 B.体现了尊重劳动的价值导向C.迎合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而开业行医收入是他们重新付出劳动所得的报酬,应该允许(他们)开业行医,继续为人民服务”,可以看出国家层面鼓励退休医生继续开业行医,体现出国家尊重劳动的价值导向,B项正确;退休医生开业行医并么有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排除A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退休医生开业行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方政府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9.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富裕阶层的主要收入来源从地产扩展到手工作坊、银钱兑换业务,有的甚至通过为外邦统治者服务赚取报酬;与此同时,雅典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津贴较之伯利克里时期有所增加,从义务参加变成了城邦与个人的"等价交换"。由此可知,当时的雅典()A.公民参政热情高昂 B.民主政治基础衰减C城邦体制面临危机 D.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富裕阶层通过各种途径甚至通过为外邦统治者服务赚取报酬,且雅典公民将参加公共活动从义务参加变成了城邦与个人的“等价交换”,这体现了雅典公民更热衷于利益的获取,参政的积极性不高,说明雅典城邦体制面临危机,C项正确;材料说明雅典公民参政热情不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公民参政热情不高,未体现民主政治基础衰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雅典富裕阶层热衷于获取利益,但未体现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10.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大学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及其同生产过程的联系;教育对人才的评价,更倾向于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这反映出()A.启蒙思想具有民族特色 B.国家意志决定了教育发展方向C.西方人文精神出现倒退 D.科教事业趋向世俗化和理性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大学教育对人的培养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体现了教育事业的世俗化和理性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学教育的世俗化和理性化,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内容,也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德国特色,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教育的发展,但没有体现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且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决定教育发展方向的是经济基础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人文精神的发展,并非倒退,排除C项。故选D项。11.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 B.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C.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 D.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总统发起的草原州林业计划,吸收退伍军人和失业、待业青年加入。当时经济大危机的出现,表明自由资本主义的过时,罗斯福总统这一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失业严重的问题,有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C项正确;草原州林业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问题,但不能说“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排除A项;罗斯福总统发起的草原州林业计划主要目的是解决失业问题,无法体现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中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失业严重的问题,但“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认为奥运会"使工人阶级脱离了阶级斗争",因而对此并不热衷。1952年,苏联在第十五届夏季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第二名的成绩,此后苏联政府便高度重视自身与美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大力支持苏联申办奥运会的工作。这一变化()A.可说明美苏冷战波及体育领域 B.有助于丰富苏联工人业余生活C.表明奥运会深受意识形态影响 D.得益于美国“和平演变”的策略〖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为改变金牌榜落后于美国的状况,开始高度重视自身与美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大力支持苏联申办奥运会的工作,可用来说明美苏冷战波及体育领域,A项正确;苏联领导人重视与美国竞争奥运会金牌,主旨并非为了丰富工人业余生活,排除B项;苏联领导人对奥运会态度的变化,不足以表明奥运会深受意识形态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美国“和平演变”的策略对苏联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第一批踏上北美大陆的欧洲殖民者“携带了一大堆关于荒野的成见”。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精英人士逐渐对美国壮美的荒野景观另眼相看,如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美国)独特的、幸运的地理环境”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阅读、欣赏、谈论与荒野相关的文学作品、画作、诗歌、艺术等,或是亲往游览、体验美国的荒野景观,"到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美国知识精英对荒野景观精神文化价值的塑造,从根本上确立了通过建立国家公园来保护荒野景观的内在精神理据。——摘编自高科《荒野观念的转变与美国国家公园的起源》材料二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江苏农矿厅提出的"筹建太湖国立公园"计划。1930年,该计划由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的《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公开发表。计划书指出"其面积在数万亩、数十万亩或数百万亩,其形成因子繁多,不仅限于森林,而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计划书还强调"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二者缺一,国立公园之本义遂失"。该计划书还率先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此后由于经费等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摘编自周向频、王妍《中国近代"国家公园"思想研究》一材料三中国现存荒野总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和农业用地扩张、机动车道路与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当的旅游活动等。与此同时,中国荒野保护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观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成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摘编自杨锐、曹越《以国家公园为契机,推动中国荒野保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北美)人对荒野认知的变化,并说明近代美国通过国家公园保护荒野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美两国“国家公园”思想的共通之处,并简评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建设。(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现代国家公园建设的历史启示。〖答案〗(1)变化:从征服荒野到保护荒野;从将荒野视为文明的对立面之一,到将荒野视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历史背景:工业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完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欧洲学术思想和美利坚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
(2)共通之处:都注重“国家公园”保护和教化的双重功能;都认为“国家公园”应向公众开放;都由国内知识精英倡导和发起。简评:拉开了中国独立建设国家公园的序幕;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国家公园建设思想;提出了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经营模式;为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国家公园建设起步晚且历经波折,难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3)启示:国家公园建设应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国家公园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注重发挥国家公园的科学和教育功能;统筹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环境改善的关系;充分挖掘并彰显国家公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因素。〖解析〗〖小问1详析〗变化:由材料“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可分析得出从征服荒野到保护荒野;由材料“壮美的荒野景观”“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可分析得出从将荒野视为文明的对立面之一,到将荒野视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原因:由材料“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结合所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由材料“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可得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完善;由材料“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可得出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由材料“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可得出欧洲学术思想和美利坚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小问2详析〗共同之处:由材料“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可得出都注重“国家公园”保护和教化的双重功能;由材料“亲往游览、体验美国的荒野景观”“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可得出都认为“国家公园”应向公众开放;由材料“美国知识精英对荒野景观精神文化价值的塑造”“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可得出都由国内知识精英倡导和发起。简评:由材料“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可得出拉开了中国独立建设国家公园的序幕;由材料“1930年,该计划由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的《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公开发表”,可得出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国家公园建设思想;由材料“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可得出提出了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经营模式;对后世而言,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建设必然为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由材料“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此后由于经费等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可得出国家公园建设起步晚且历经波折,难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小问3详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国家公园功能、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和民族文化因素等角度作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将唐宋时期的家训分为初盛唐家训、中晚唐家训、北宋家训以及南宋家训,整理出家训在此时期发展过程的主要特点,如下表所示。时期主要特点初唐、盛唐时期唐太宗写作的《帝范)成为后世帝训范本;大家族族长们开始重视家风培养;读书勉学的家训增,多中晓唐时期家训训诚范围变广,家训训主身份更加广泛;对女子道德束缚减弱的同时,女子开始反思和自省,加强了自我约束;保身远祸的思想开始盛行北宋时期家训从家规开始向宗族规矩发展;仕宦家训涌现;理学家留下了广泛的家训文本,非理学家的家训中也滲透着理学思想南宋时期袁采创作的《袁氏世范》成为第一部训教平民的作品;家训中的仕宦志向开始转向治生制用方面;陆游创作的大量诗训成为以诗为训的典范——整理自徐太乙《唐宋家训中的道德观研究》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项唐宋家训变化的信息,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列出变化的信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表述清晰)〖答案〗信息:唐朝时,家训主要用于训教帝王和士族子女,宋朝《南宋》时,家训扩展到平民家庭。
论题:唐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阐释:唐朝在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中逐渐崛起并重新统一全国,国内的世家大族,尤其是军功贵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倡导节俭、纳谏等美德,带动了大家族的家风建设。唐代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读书向学的风气在社会各阶层蔓延。宋朝时,国家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国策,庶族地主得以快速崛起;宋朝为了重文抑武,大大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拓宽了社会下层的入仕通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四民秩序和门第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到南宋时,“治生制用”成为不少家庭劝诫子弟的重要内容,家训也由皇室、贵族的专利进入寻常百姓家。综上所述,唐宋时期,世家大族门阀势力不断被削弱,庶族不断崛起,人们的等级观念逐渐淡化,职业选择增多,家训的创作者和训诫对象的变化深刻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解析〗依据材料“唐太宗写作的《帝范)成为后世帝训范本;大家族族长们开始重视家风培养”,“袁采创作的《袁氏世范》成为第一部训教平民的作品”,得出信息:唐朝时,家训主要用于训教帝王和士族子女,宋朝《南宋》时,家训扩展到平民家庭。从社会结构分析,得出论题:唐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阐释:从唐朝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分析,得出唐朝在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中逐渐崛起并重新统一全国,国内的世家大族,尤其是军功贵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从唐太宗个人的影响分析,得出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倡导节俭、纳谏等美德,带动了大家族的家风建设。从科举制的推动分析,得出唐代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读书向学的风气在社会各阶层蔓延。从宋朝国家土地政策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分析,得出宋朝时,国家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国策,庶族地主得以快速崛起;宋朝为了重文抑武,大大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拓宽了社会下层的入仕通道;从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得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四民秩序和门第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依据材料“家训中的仕宦志向开始转向治生制用方面”,得出到南宋时,“治生制用”成为不少家庭劝诫子弟的重要内容,家训也由皇室、贵族的专利进入寻常百姓家。最后总结,得出唐宋时期,世家大族门阀势力不断被削弱,庶族不断崛起,人们的等级观念逐渐淡化,职业选择增多,家训的创作者和训诫对象的变化深刻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界均认为金人争正统的意识十分强烈。《金史》载,海陵王完颜亮曾说,"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实际上等于说,没有兼并南宋,就不能称为正统。金世宗声称"我国家绌辽、宋主,据天下之正",大定八年(1168年),他还在册命皇太子的《册命仪》中说:"绍中国之建储,稽礼经而立嫡。"金章宗组织了关于"德运"问题的大讨论,有人主张金朝直接继承唐朝的正统,但并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金末,刘祁曾说显宗完颜允恭“高明绝人,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摘编自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材料二金朝统治者从黑龙江南下,力图取代宋朝建立大一统金王朝,他们徙都北京,修建了金中都。金中都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它已经具备了中华民族统一王朝都城的基本要素,正如范成大所指出的,金朝“国之制度,强慕华风,往往不遗余力”。——摘编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与国家认同—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认同的考古学解读》(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金朝“争正统”的具体做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比,金朝“强慕华风”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做法:征讨南宋,争取统一南北;学习汉俗,建立皇位继承制度;组织关于“德运”的讨论;提倡汉族诗文和礼俗;营建并迁都中都城。(2)不同结局:北魏孝文帝改革塑造并巩固了北朝的“正统”性,为隋唐大一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金朝"强慕华风"却未被视为"正统",对元朝大一统贡献较少。原因:宋金时期,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金朝时的中原地区以土地私有制为主,无法使大量人口依附于国家;金朝侧重于模仿汉制,并没有作出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金朝时火药武器已广泛运用,新生力量(如蒙古)可以迅速崛起。(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一“海陵王完颜亮曾说,‘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实际上等于说,没有兼并南宋,就不能称为正统”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在金人看来,女真主体就是中国的主体,而宋朝廷的地位则近似于藩属,所以金征讨南宋,争取统一南北;根据材料一金世宗主张"绍中国之建储,稽礼经而立嫡。"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学习汉俗,建立皇位继承制度;根据材料一“金章宗组织了关于‘德运’问题的大讨论”可以得出组织关于“德运”的讨论;根据材料一显宗完颜允恭“高明绝人,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可以得出提倡汉族诗文和礼俗;根据材料二“他们徙都北京,修建了金中都”“它已经具备了中华民族统一王朝都城的基本要素”可以得出营建并迁都中都城。〖小问2详析〗不同结局: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塑造并巩固了北朝的“正统”性,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而金朝虽然有"强慕华风"的一面,但因诸多原因,其汉化措施及效果远远不及北魏孝文帝改革,所以金朝未被视为"正统",对元朝大一统贡献也较少。原因: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农业和工商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等北方都超过南方,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为维护北方政治中心和正统地位、隋唐王朝的繁荣提供了条件,而宋金时期,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大量人口、文化重心等也逐渐移至南方,所以金朝时期汉化效果及影响不如孝文帝改革;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国家把无主荒地收为国有,再分配给农民,可以吸引住大量人口,而金朝时中原地区以土地私有制为主,无法使大量人口依附于国家,没有百姓依附,那政权的正统地位、汉化改革效果缺乏支撑;孝文帝改革有均田制等制度创新,被隋唐继承发展,而金朝重于模仿汉制,并没有作出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缺少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另外,金朝时火药武器已广泛运用,新生力量(如蒙古)可以迅速崛起,冲击了金朝的统治。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64年8月,不结盟国家第二届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建立"新秩序"的口号。联合国大会于1974年5月相继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这些文件确立了建立主权平等、公平互利的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行动纲领。1995年,江泽民在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要创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要恪守以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要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要形成自主选择、求同存异的国际和谐局面。他还认为,联合国应当也能够在这些方面发挥自己独特的重要作用。——摘编自罗刚、褚俊英《略论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则及路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对构建国际“新秩序”的贡献,并简述联合国在构建国际"新秩序"方面的作用。〖答案〗(1)原因: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仍由大国主导,具有不公正、不合理的一面;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国家崛起;美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联合国逐渐发展为代表多数国家利益的国际组织);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加强了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贡献:支持新兴民族国家反帝反殖民斗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以联合国为平台,传播“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答出两点即可)作用:论坛作用,汇集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诉求并进行讨论;规范作用,通过具有国际法性质的文件,规范各国行为;宣传作用,传播各国有关国际"新秩序"的智慧和方案;震慑(制裁)作用,对违反国际法和破坏国际秩序的行为施加惩戒。〖解析〗〖小问1详析〗原因:依据材料“1964年8月,不结盟国家第二届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建立‘新秩序’的口号”和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国家崛起;依据材料“联合国大会于1974年5月相继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联合国逐渐发展为代表多数国家利益的国际组织)。再依据所学,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二战后,在两极格局的形势下,国际秩序仍由大国主导,具有不公正、不合理的一面,但是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和平运动也在日益发展;从国际经济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加强了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小问2详析〗贡献:依据材料“1995年,江泽民在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可知新中国以联合国为平台,积极传播“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再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支持新兴民族国家的反帝反殖民斗争,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作用:依据材料“1995年,江泽民在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可知联合国作为二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组织,在构建国际“新秩序”方面具有宣传作用,如传播各国有关国际"新秩序"的智慧和方案;依据材料“联合国大会于1974年5月相继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这些文件确立了建立主权平等、公平互利的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行动纲领”可知具有规范作用,如通过具有国际法性质的文件,规范各国行为;再结合所学知识,联合国具有论坛作用,如汇集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诉求并进行讨论;具有震慑(制裁)作用,如联合国安理会对违反国际法和破坏国际秩序的行为施加惩戒。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玛志尼(1805—1872)是近代意大利民族民主革命先驱。1902年,梁启超在其《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中,对玛志尼评论道:“玛志尼非有憎于其王也,以是多不足以达爱国之目的,故始终敌之。”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内出版了多部与玛志尼生平相关的专著,如1933年郭垣的《意大利民族英雄玛志尼传》指出,今日被侵于暴日的中国,正如昔日被蹂躏于奥地利的意大利,因此“作玛志尼传,以为爱国同胞的鉴镜”;1936年柳静明主编的《复兴意大利之三杰》也主要围绕玛志尼展开;李守莲的《意大利建国圣杰马志尼(即玛志尼)》强调了玛志尼的革命学说以实现国家统一为出发点,提出玛志尼的贡献包括统一、驱奥和民治,而其最大的成功是对意大利民族道德的教训。此时期,国内的相关著作多将意大利的统一解读为抗击外敌的历史。——摘编自袁鸿宇、秦方《“意大利建国三杰”形象在近代中国的塑造及演变》等(1)根据材料,概述近代中国学者眼中玛志尼形象。(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人对玛志尼的评价存在的局限,并说明其成因。〖答案〗(1)形象:反对王权的共和主义者;渴望统一的民族主义者;热爱祖国的革命理论家;启发民智的爱国思想家。(2)局限:过度宣扬玛志尼的民族贡献,不够全面、辩证。成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重。〖解析〗〖小问1详析〗形象:由材料“玛志尼非有憎于其王也”,可分析得出反对王权的共和主义者;由材料“玛志尼的革命学说以实现国家统一为出发点”,可分析得出渴望统一的民族主义者;由材料“强调了玛志尼的革命学说”,可分析得出热爱祖国的革命理论家;由材料“玛志尼的革命学说以实现国家统一为出发点”,可分析得出启发民智的爱国思想家。〖小问2详析〗局限:由材料“意大利的统一解读为抗击外敌的历史”“复兴意大利之三杰”,可知材料没有揭示时势与个人的辩证关系,过度宣扬玛志尼的民族贡献。成因:由材料“今日被侵于暴日的中国,正如昔日被蹂躏于奥地利的意大利”,可分析得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重。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尚书·禹贡》对“九州”有如下描绘,北至燕山山脉和渤海湾,南至南岭一带,西至陇东高原,东至于海汉朝以来,人们多以《禹贡》为大禹之作,近现代学者对其成书时间多有怀疑,有西周、战国、秦汉等多种说法,尤以支持“战国说”者为多。这种现象可以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史料的实证运用受制于自身的真实性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人们多以《禹贡》为大禹之作,近现代学者对其成书时间多有怀疑,有西周、战国、秦汉等多种说法”可知,对其真实性存在争论,这可以得出史料的实证运用受制于自身的真实性,B项正确;题干中是研究者对其成书时间存在不同看法,并没有说明研究者的立场,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讲到年代久远的问题,从而影响其真实性,排除C项;题干中未并涉及到原始记录与研究文献之间的比较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至西汉初年,任侠(凭借自身财力或气力抑强扶弱)之风盛行,司马迁也称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赴士之厄困”;但东汉刘秀称帝后严禁朝臣与游侠往来,班固在《汉书》中也对游侠大加贬斥。这一转变()A.导致民间信仰缺失侠义精神 B.助长了官员廉洁自律风尚C.得益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有利于巩固皇权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游侠自身具有一定财力且“"其行……不轨于正义”,成为威胁专制皇权的不稳定因素,东汉十七,禁止朝臣与游侠来往,正是处于巩固专制皇权的需要,故选D项;游侠只是推动民间侠义精神的一个因素,游侠被禁止,民间仍旧存在狭义精神,排除A项;朝臣与游侠来往并非不廉洁的表现,禁止朝臣与游侠来往也不会主张官员的廉洁风尚,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汉时期并没有禁止朝臣与游侠往来,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对游侠的评价更倾向于正面评价,所以东汉时期的变化与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3.安史之乱后,地主通过巧取豪夺,从农民手中圈占土地(其中不乏国有土地),造成大量失地农民从国家编户投身地主名下,成为依附农。这一现象出现根源是()A.土地私有制推行 B.地主阶级的骄横C.统治者腐败的加剧 D.藩镇割据的盛行〖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土地兼并现象,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A项正确;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的骄横、统治者腐败的加剧和繁镇割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土地兼并,但并非根本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4.“虎溪三笑”是东晋时期儒士陆修静、隐士陶渊明和高僧慧远同游时的一出典故。宋元以来,文人墨客多以此为题创作《虎溪三笑图》。清乾隆年间,日本画家狩野美信所绘《虎溪三笑图》别出心裁,上半部分为人物面部特写,下半部分为全景图。由此可知,"虎溪三笑"题材的画作()A.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B.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与交融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 D.印证了“三教合一”的实现〖答案〗B〖解析〗总结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至明清,文人墨客经常以东晋时期名儒、隐士和高僧同游为题,创作《虎溪三笑图》,反映了文化发展中的传承与交融,B项正确;后世画家对东晋人文典故的想象与描绘,体现的并非现实主义风格,排除A项;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与“文人墨客多以此为题”等不符,排除C项;仅通过三人同游的画面,无法印证东晋时期“三教合一”已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5.据统计,晚清时期中国海关聘用洋员比例最高的时候为20%~25%。如表所示为《新官提名录》(1885年)中所载晚清中国海关税务司(各口岸主管海关税务的官员)的国籍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国籍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挪威奥匈帝国中国人数31653110A.洋务运动不重视经济人才培养 B.清政府“师夷长技”的态度坚定C.晚清海关半殖民地化特征明显 D.列强普遍采取“以华制华”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中外国籍官员多样化,尤其是英国,而中国的海关总税务司却没有中国人的身影,这就说明近代中国逐步丧失海关主权,这也体现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特征明显,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跟洋务运动不相关,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海关主权的丧失,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的“师夷长技”的态度,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近代中国海关主权丧失的问题,排除B项;“以华制华”是指近代的列强在殖民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利用中国人管理中国人,建立傀儡政权,材料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辛亥革命前后,女子军事团、中华女子侦探团养成所、女子后援会北伐军救济队、女子协赞会等女子社团纷纷成立。这些社团多以支援革命及彰显妇女的“国民”义务为宗旨,但多数社团存在的时间极短。这些女子社团发展受阻主要缘于()A.尊孔复古的逆流 B.社会性质的制约C.女性的经济依附地位 D.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前后,女子军事团……这些社团多以支援革命及彰显妇女的‘国民’义务为宗旨,但多数社团存在的时间极短。”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女子社团的成立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但随着革命斗争的结束,这些彰显妇女权利的社团很快就消失了,这说明此时的中国仍然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阻碍女子社团发展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女性的经济依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信息,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7.某学者对抗战前后中国华北农村乡村治理结构的研究如下表所示。表中所示变化有利于()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乡绅(宗族)—农民晋察冀边区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群众团体和互助合作组织—农民A.促进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觉醒 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中共夺得民族战争的领导权 D.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积极性〖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传统社会乡村治理中,主要是政府和乡绅,农民仅仅是被治理的对象;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乡村治理中,治理结构中有群众团体和互助合作组织,显然这些组织是由农民参加的,因此这一时期,农民在乡村治理中参与感十足,一定层度上让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共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消灭地主阶级,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未被废除,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没有中共是否在抗日战争时期握有领导权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在材料中体现得不明显,排除D项。故选A项。8.1981年9月,卫生部发文对退休医生开业行医的争议作出解释:退休金是退休医生过去长期从事医务劳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应得补偿报酬,而开业行医收入是他们重新付出劳动所得的报酬,应该允许(他们)开业行医,继续为人民服务。该文件的刊发()A.打破了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 B.体现了尊重劳动的价值导向C.迎合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而开业行医收入是他们重新付出劳动所得的报酬,应该允许(他们)开业行医,继续为人民服务”,可以看出国家层面鼓励退休医生继续开业行医,体现出国家尊重劳动的价值导向,B项正确;退休医生开业行医并么有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排除A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退休医生开业行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方政府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9.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富裕阶层的主要收入来源从地产扩展到手工作坊、银钱兑换业务,有的甚至通过为外邦统治者服务赚取报酬;与此同时,雅典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津贴较之伯利克里时期有所增加,从义务参加变成了城邦与个人的"等价交换"。由此可知,当时的雅典()A.公民参政热情高昂 B.民主政治基础衰减C城邦体制面临危机 D.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富裕阶层通过各种途径甚至通过为外邦统治者服务赚取报酬,且雅典公民将参加公共活动从义务参加变成了城邦与个人的“等价交换”,这体现了雅典公民更热衷于利益的获取,参政的积极性不高,说明雅典城邦体制面临危机,C项正确;材料说明雅典公民参政热情不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公民参政热情不高,未体现民主政治基础衰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雅典富裕阶层热衷于获取利益,但未体现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10.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大学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及其同生产过程的联系;教育对人才的评价,更倾向于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这反映出()A.启蒙思想具有民族特色 B.国家意志决定了教育发展方向C.西方人文精神出现倒退 D.科教事业趋向世俗化和理性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大学教育对人的培养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体现了教育事业的世俗化和理性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学教育的世俗化和理性化,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内容,也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德国特色,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教育的发展,但没有体现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且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决定教育发展方向的是经济基础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人文精神的发展,并非倒退,排除C项。故选D项。11.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 B.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C.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 D.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总统发起的草原州林业计划,吸收退伍军人和失业、待业青年加入。当时经济大危机的出现,表明自由资本主义的过时,罗斯福总统这一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失业严重的问题,有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C项正确;草原州林业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问题,但不能说“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排除A项;罗斯福总统发起的草原州林业计划主要目的是解决失业问题,无法体现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中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失业严重的问题,但“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认为奥运会"使工人阶级脱离了阶级斗争",因而对此并不热衷。1952年,苏联在第十五届夏季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第二名的成绩,此后苏联政府便高度重视自身与美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大力支持苏联申办奥运会的工作。这一变化()A.可说明美苏冷战波及体育领域 B.有助于丰富苏联工人业余生活C.表明奥运会深受意识形态影响 D.得益于美国“和平演变”的策略〖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为改变金牌榜落后于美国的状况,开始高度重视自身与美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大力支持苏联申办奥运会的工作,可用来说明美苏冷战波及体育领域,A项正确;苏联领导人重视与美国竞争奥运会金牌,主旨并非为了丰富工人业余生活,排除B项;苏联领导人对奥运会态度的变化,不足以表明奥运会深受意识形态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美国“和平演变”的策略对苏联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第一批踏上北美大陆的欧洲殖民者“携带了一大堆关于荒野的成见”。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精英人士逐渐对美国壮美的荒野景观另眼相看,如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美国)独特的、幸运的地理环境”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阅读、欣赏、谈论与荒野相关的文学作品、画作、诗歌、艺术等,或是亲往游览、体验美国的荒野景观,"到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美国知识精英对荒野景观精神文化价值的塑造,从根本上确立了通过建立国家公园来保护荒野景观的内在精神理据。——摘编自高科《荒野观念的转变与美国国家公园的起源》材料二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江苏农矿厅提出的"筹建太湖国立公园"计划。1930年,该计划由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的《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公开发表。计划书指出"其面积在数万亩、数十万亩或数百万亩,其形成因子繁多,不仅限于森林,而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计划书还强调"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二者缺一,国立公园之本义遂失"。该计划书还率先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此后由于经费等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摘编自周向频、王妍《中国近代"国家公园"思想研究》一材料三中国现存荒野总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和农业用地扩张、机动车道路与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当的旅游活动等。与此同时,中国荒野保护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观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成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摘编自杨锐、曹越《以国家公园为契机,推动中国荒野保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北美)人对荒野认知的变化,并说明近代美国通过国家公园保护荒野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美两国“国家公园”思想的共通之处,并简评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建设。(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现代国家公园建设的历史启示。〖答案〗(1)变化:从征服荒野到保护荒野;从将荒野视为文明的对立面之一,到将荒野视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历史背景:工业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完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欧洲学术思想和美利坚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
(2)共通之处:都注重“国家公园”保护和教化的双重功能;都认为“国家公园”应向公众开放;都由国内知识精英倡导和发起。简评:拉开了中国独立建设国家公园的序幕;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国家公园建设思想;提出了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经营模式;为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国家公园建设起步晚且历经波折,难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3)启示:国家公园建设应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国家公园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注重发挥国家公园的科学和教育功能;统筹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环境改善的关系;充分挖掘并彰显国家公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因素。〖解析〗〖小问1详析〗变化:由材料“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可分析得出从征服荒野到保护荒野;由材料“壮美的荒野景观”“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可分析得出从将荒野视为文明的对立面之一,到将荒野视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原因:由材料“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结合所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由材料“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可得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完善;由材料“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可得出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由材料“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可得出欧洲学术思想和美利坚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小问2详析〗共同之处:由材料“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可得出都注重“国家公园”保护和教化的双重功能;由材料“亲往游览、体验美国的荒野景观”“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可得出都认为“国家公园”应向公众开放;由材料“美国知识精英对荒野景观精神文化价值的塑造”“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可得出都由国内知识精英倡导和发起。简评:由材料“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可得出拉开了中国独立建设国家公园的序幕;由材料“1930年,该计划由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的《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公开发表”,可得出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国家公园建设思想;由材料“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可得出提出了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经营模式;对后世而言,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建设必然为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由材料“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此后由于经费等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可得出国家公园建设起步晚且历经波折,难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小问3详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国家公园功能、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和民族文化因素等角度作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将唐宋时期的家训分为初盛唐家训、中晚唐家训、北宋家训以及南宋家训,整理出家训在此时期发展过程的主要特点,如下表所示。时期主要特点初唐、盛唐时期唐太宗写作的《帝范)成为后世帝训范本;大家族族长们开始重视家风培养;读书勉学的家训增,多中晓唐时期家训训诚范围变广,家训训主身份更加广泛;对女子道德束缚减弱的同时,女子开始反思和自省,加强了自我约束;保身远祸的思想开始盛行北宋时期家训从家规开始向宗族规矩发展;仕宦家训涌现;理学家留下了广泛的家训文本,非理学家的家训中也滲透着理学思想南宋时期袁采创作的《袁氏世范》成为第一部训教平民的作品;家训中的仕宦志向开始转向治生制用方面;陆游创作的大量诗训成为以诗为训的典范——整理自徐太乙《唐宋家训中的道德观研究》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项唐宋家训变化的信息,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列出变化的信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表述清晰)〖答案〗信息:唐朝时,家训主要用于训教帝王和士族子女,宋朝《南宋》时,家训扩展到平民家庭。
论题:唐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阐释:唐朝在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中逐渐崛起并重新统一全国,国内的世家大族,尤其是军功贵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倡导节俭、纳谏等美德,带动了大家族的家风建设。唐代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读书向学的风气在社会各阶层蔓延。宋朝时,国家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国策,庶族地主得以快速崛起;宋朝为了重文抑武,大大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拓宽了社会下层的入仕通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四民秩序和门第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到南宋时,“治生制用”成为不少家庭劝诫子弟的重要内容,家训也由皇室、贵族的专利进入寻常百姓家。综上所述,唐宋时期,世家大族门阀势力不断被削弱,庶族不断崛起,人们的等级观念逐渐淡化,职业选择增多,家训的创作者和训诫对象的变化深刻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解析〗依据材料“唐太宗写作的《帝范)成为后世帝训范本;大家族族长们开始重视家风培养”,“袁采创作的《袁氏世范》成为第一部训教平民的作品”,得出信息:唐朝时,家训主要用于训教帝王和士族子女,宋朝《南宋》时,家训扩展到平民家庭。从社会结构分析,得出论题:唐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阐释:从唐朝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分析,得出唐朝在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中逐渐崛起并重新统一全国,国内的世家大族,尤其是军功贵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从唐太宗个人的影响分析,得出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倡导节俭、纳谏等美德,带动了大家族的家风建设。从科举制的推动分析,得出唐代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读书向学的风气在社会各阶层蔓延。从宋朝国家土地政策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分析,得出宋朝时,国家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国策,庶族地主得以快速崛起;宋朝为了重文抑武,大大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拓宽了社会下层的入仕通道;从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得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四民秩序和门第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依据材料“家训中的仕宦志向开始转向治生制用方面”,得出到南宋时,“治生制用”成为不少家庭劝诫子弟的重要内容,家训也由皇室、贵族的专利进入寻常百姓家。最后总结,得出唐宋时期,世家大族门阀势力不断被削弱,庶族不断崛起,人们的等级观念逐渐淡化,职业选择增多,家训的创作者和训诫对象的变化深刻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界均认为金人争正统的意识十分强烈。《金史》载,海陵王完颜亮曾说,"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实际上等于说,没有兼并南宋,就不能称为正统。金世宗声称"我国家绌辽、宋主,据天下之正",大定八年(1168年),他还在册命皇太子的《册命仪》中说:"绍中国之建储,稽礼经而立嫡。"金章宗组织了关于"德运"问题的大讨论,有人主张金朝直接继承唐朝的正统,但并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金末,刘祁曾说显宗完颜允恭“高明绝人,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摘编自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材料二金朝统治者从黑龙江南下,力图取代宋朝建立大一统金王朝,他们徙都北京,修建了金中都。金中都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它已经具备了中华民族统一王朝都城的基本要素,正如范成大所指出的,金朝“国之制度,强慕华风,往往不遗余力”。——摘编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与国家认同—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认同的考古学解读》(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金朝“争正统”的具体做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比,金朝“强慕华风”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做法:征讨南宋,争取统一南北;学习汉俗,建立皇位继承制度;组织关于“德运”的讨论;提倡汉族诗文和礼俗;营建并迁都中都城。(2)不同结局:北魏孝文帝改革塑造并巩固了北朝的“正统”性,为隋唐大一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金朝"强慕华风"却未被视为"正统",对元朝大一统贡献较少。原因:宋金时期,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金朝时的中原地区以土地私有制为主,无法使大量人口依附于国家;金朝侧重于模仿汉制,并没有作出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金朝时火药武器已广泛运用,新生力量(如蒙古)可以迅速崛起。(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一“海陵王完颜亮曾说,‘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实际上等于说,没有兼并南宋,就不能称为正统”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在金人看来,女真主体就是中国的主体,而宋朝廷的地位则近似于藩属,所以金征讨南宋,争取统一南北;根据材料一金世宗主张"绍中国之建储,稽礼经而立嫡。"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学习汉俗,建立皇位继承制度;根据材料一“金章宗组织了关于‘德运’问题的大讨论”可以得出组织关于“德运”的讨论;根据材料一显宗完颜允恭“高明绝人,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可以得出提倡汉族诗文和礼俗;根据材料二“他们徙都北京,修建了金中都”“它已经具备了中华民族统一王朝都城的基本要素”可以得出营建并迁都中都城。〖小问2详析〗不同结局: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塑造并巩固了北朝的“正统”性,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而金朝虽然有"强慕华风"的一面,但因诸多原因,其汉化措施及效果远远不及北魏孝文帝改革,所以金朝未被视为"正统",对元朝大一统贡献也较少。原因: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农业和工商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等北方都超过南方,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为维护北方政治中心和正统地位、隋唐王朝的繁荣提供了条件,而宋金时期,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大量人口、文化重心等也逐渐移至南方,所以金朝时期汉化效果及影响不如孝文帝改革;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国家把无主荒地收为国有,再分配给农民,可以吸引住大量人口,而金朝时中原地区以土地私有制为主,无法使大量人口依附于国家,没有百姓依附,那政权的正统地位、汉化改革效果缺乏支撑;孝文帝改革有均田制等制度创新,被隋唐继承发展,而金朝重于模仿汉制,并没有作出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读工会法人
- 农机配件品牌在农业现代化中的角色
- 健康生活从家庭开始-探索饮食与健康的关联性
- 从依赖到独立职场准备的教育计划
- 黄庄职业高中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汽车底盘教案:第六章-驱动桥
- 健康心灵成长路学校与家庭的共同责任和挑战
- 电商客服代表基本技能培训
-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概览
- 创意写作与文学鉴赏力教育领域的融合创新
- 2025抵押担保合同样本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课件
- ISO TR 15608-2017-中英文版完整
- 云南非遗择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保山学院
- 法学概论(第七版) 课件全套 谷春德 第1-7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 国际法
- 统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真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 化工装置开车前安全检查
- 跟岗实践总结1500字(3篇)
- 法治政府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2024年车辆钳工(技师)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件-项目四 缮制海运提单
- 第9章 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00题(基础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