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基本放大电路5.5场效应管放大电路5.3多级放大电路5.2放大电路的分析5.1放大电路基础5.4功率放大电路.5.1三极管放大电路基础5.1.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指标5.1.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5.1.3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5.1.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指标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将微弱的电信号(电压、电流或功率)放大到所需要的数值,从而使电子设备的终端执行元件有所动作或显示
。
放大部分一般由多级构成,前面一般为前置电压放大电路,用于放大信号电压。最后是功率放大电路,用于得到较大的信号功率去驱动负载。经常采用正弦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来分析和调试放大电路。因此在本章中,用正弦电压作为信号源,用纯电阻作为负载来讨论放大电路的性能。.放大的本质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将信号的幅度由小变大.但是,在电子技术中,放大的本质就是实现能量的控制.即用能量比较小的输入信号来控制另一个能源,使输出端的负载上得到能量比较大的信号.负载上信号的变化规律是由输入信号控制的,而负载上得到的较大能量是由另一个能源提供的.例如收音机.放大的对象另外,放大作用是针对变化量而言的.所谓放大,是指当输入信号有一个比较小的变化量时,在输出端的负载上得到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量.而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也是指输出信号语输入信号的变化量之比.由此可见,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放大的核心元件为了进行能量的控制,实现放大作用,必须采用具有放大作用的电子器件.已经知道,双极型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有控制作用,而场效应管的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也有控制作用,因此,这两种器件都可以实现放大作用,它们是组成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2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一、电压放大倍数AuUi和Uo分别是输入和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二、输入电阻ri三、输出电阻ro四、通频带BW.表示符号规定UA大写斜体字母、大写下标,表示直流量。uA小写斜体字母、大写下标,表示总瞬时值。ua小写斜体字母、小写下标,表示交流瞬时值。uAua总瞬时值交流分量tUA直流分量.5.1.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三极管放大电路有三种形式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以共射放大器为例讲解工作原理.5.1.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元件iC=iB,工作在放大区,要保证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集电极电源,为电路提供能量。并保证集电结反偏。.集电极电阻,将变化的电流转变为变化的电压。.耦合电容隔离输入输出与电路直流的联系,同时能使信号顺利输入输出。.直流通道和交流通道放大电路中各点的电压或电流都是在静态直流上附加了小的交流信号。但是,电容对交、直流的作用不同。如果电容容量足够大,可以认为它对交流不起作用,即对交流短路。而对直流可以看成开路,这样,交直流所走的通道是不同的。交流通道:只考虑交流信号的分电路。直流通道:只考虑直流信号的分电路。信号的不同分量可以分别在不同的电路中分析。.5.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由于电源的存在IB0IC0一、静态分析(IBQ,UBEQ)(IBQ,UBEQ).RB+ECRCC1C2开路开路RL静态分析RB+ECRC直流通道(1)用估算法求静态工作点先画出放大电路的直流通道.(a)估算IB(UBE
0.7V)RB称为偏置电阻IB称为偏置电流然后用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求出静态工作点RB+ECRCIBUBE-+.(b)估算UCE、IC、IERB+ECRCICUCE-+.(2)用图解法分析静态工作点ICUCEUCE=EC–ICRCEC直流负载线与IB所决定的那一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就是Q点QIB静态UCE静态ICRB+ECRCC1C2+-ui+-uoUCE-+.例:用估算法计算静态工作点。已知:EC=12V,RC=4k,RB=300k,
=37.5。解:请注意电路中IBQ和ICQ的数量级。.短路短路置零RB+VCCRCC1C2TRBRCRLuiuo交流通路2动态分析.RB+ECRCC1C2对交流信号(输入信号ui)短路短路置零放大器的交流通道及微变等效电路RLuiuo1/
C0(2)用微变等效电路估算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
.交流通道RBRCRLuiuoicuceib+
+
.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首先考察输入回路iBuBE当信号很小时,将输入特性在小范围内近似线性。
uBEiB对输入的小交流信号而言,三极管BE间等效于电阻rbe。.对输入的小交流信号而言,三极管BE间等效于电阻rbe。becrbeibbeubeubeibrbe的量级从几百欧到几千欧。+
+
.考察输出回路所以:输出端相当于一个受ib控制的电流源。iCuCE近似平行.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ubeibuceic
++
uceuberbeibibic+
+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将交流通道中的三极管用微变等效电路代替rbeibibiiicuiuoRBRCRLRBRCRLuiuo交流通道目的将电子问题化为受控源电路的问题来解.用微变等效电路估算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负号表示输出与输入反相rbeRBRCRL.输入电阻(交流输入电阻)的计算输入电阻的定义:rbeRBRCRL.输出电阻的计算对于负载而言,放大电路相当于信号源,可以将它进行戴维南等效,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内阻就是输出电阻。计算输出电阻的方法:所有独立电源置零,保留受控源,加压求流法。.rbeRBRC所以:用加压求流法求输出电阻:00.IBUBEQICUCEuiibibicuCE怎么变化?(2)用图解法分析交流电压放大原理假设uBE静态工作点的基础上有一微小的变化uiQ动态分析.ICUCEicuCE的变化沿一条线—交流负载线(当无负载电阻RL时,交流负载线就是直流负载线)RB+ECRCC1C2+-ui+-uouCE-+QuCEtt.RB+ECRCC1C2uiiBiCuCEuo各点波形uo比ui幅度放大且相位相反uBE.用图解法进行放大器失真分析为了得到尽量大的输出信号,要把Q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间部分。如果Q设置不合适,信号进入截止区或饱和区,造成非线性失真。失真——输出波形较输入波形发生畸变,称为失真.可输出的最大不失真信号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能保证输出电压幅度最大且不失真iCuCEiCicICibIBiBuottt.iCuCEuoQ点过低,信号进入截止区uo波形ibIBiBicICiCtttt称为截止失真.iCuCEuoQ点过高,信号进入饱和区称为饱和失真ibIBiBicICiCttt.放大电路的工作条件1.晶体管必须偏置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2.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于放大区。3.输入回路将变化的电压转化成变化的基极电流。4.输出回路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化成变化的集电极电压,经电容滤波只输出交流信号。.5.2.3典型放大电路的分析1温度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2.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原理退出.1.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为了保证放大电路的稳定工作,必须有合适的、稳定的静态工作点。但是,温度的变化严重影响静态工作点。对于前面的电路(固定偏置电路)而言,静态工作点由UBE、和ICEO决定,这三个参数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Q点变UBE
ICEO变T变IC变.温度对值及ICEO的影响T、ICEOICiCuCEQQ´总的效果是:温度上升时,输出特性曲线上移,造成Q点上移。.总之:TIC常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来稳定静态工作点。电路见下页。为此,需要改进偏置电路,当温度升高时,能够自动减少IB,IBIC,从而抑制Q点的变化。保持Q点基本稳定。.I1I2IB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器I2=(5~10)IBI1=I2+IB
I2RB1+ECRCC1C2RB2CERERLuiuoBECIE=
IC+IB
IC分压式偏置电路RE射极直流负反馈电阻CE交流旁路电容ICIE.RB1+ECRCC1C2RB2CERERLuiuoI1I2IB静态工作点稳定过程TUBEICICIEVEVBUBE=VB-VE=VB-IEREVB被认为较稳定ICIEIB由输入特性曲线本电路稳压的过程实际是由于加了RE形成了负反馈过程ECB.直流通道及静态工作点估算VBIB=IC/
UCE=EC-ICRC-IEREIC
IE=VE/RE
=(VB-UBE)/RE
UBE0.7V
+ECRB1RCRB2REICIEIBUCE电容开路,画出直流通道.RB1+ECRCC1C2RB2CERERLuiuo电容短路,直流电源短路,画出交流通道交流通道及微变等效电路BEC.交流通道RB1RCRB2RLuiuoBECibiciii2i1微变等效电路rbeRCRLRB1RB2BECI1I2.微变等效电路及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ri=
RB1//RB2//rbero=
RCrbeRCRLRB1RB2BECI1I2RL=RC//RL.例:上述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器,各参数如下:RB1=100k,RB2=33k,RE=2.5k,RC=5k,
RL=5k,=60。求:(1)估算静态工作点;(2)空载电压放大倍数、带载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3)若信号源有RS=1k的内阻,带载电压放大倍数将变为多少?.RB1=100k
RB2=33k
RE=2.5k
RC=5k
RL=5k
=60EC=15V解:(1)估算静态工作点VB=(3315)/(100+33)=3.7VIC
IE=VE/RE
=(VB-UBE)/RE
=(3.7-0.7)/2.5=1.2mAIB=IC/=1.2/60=0.02mA=20AUCE=EC-ICRC-IERE=15-1.2(5+2.5)=6V.RB1=100k
RB2=33k
RE=2.5k
RC=5k
RL=5k
=60EC=15V解:(2)空载电压放大倍数、带载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300+61
(26/1.2)=1622
=1.62k
ri=
RB1//RB2//rbe=100//33//1.62=1.52k
ro=
RC=5k
Av空=-
RC/rbe=-605/1.62=-186
Av载=-
RL/rbe=-60(5//5)/1.62=-93.RB1=100k
RB2=33k
RE=2.5k
RC=5k
RL=5k
=60EC=15V解:(3)信号源有RS=1k的内阻时,带载电压放大倍数为Aus载rbeRCRLRB1RB2BECI1I2RSUSRSUSriBECRLri=RB1//RB2//rbeRL=RC//RL.RSUSri=RB1//RB2//rbeBECRLriUi=Usriri+RSUs=
Uiri+RSriRL=RC//RL信号源内阻为0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v载=UoUi信号源内阻为RS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vs载=UoUsri+RSriAvs载=UoUs=Uo=Av载riri+RSUi.RSUSri=RB1//RB2//rbeBECRLriri=
RB1//RB2//rbe=1.52k
RL=RC//RLAvs载=Av载riri+RS=-931.52/(1.52+1)=-56Av载=-
RL/rbe=-93信号源有内阻时,电压放大倍数Aus减小。输入电阻越大,若ri
RS,则Avs
Av.RB1+ECRCC1C2RB2CERERLuiuoBEC静态工作点稳定且具有射极交流负反馈电阻的放大器RB1=100k
RB2=33k
RE=2.5k
RC=5k
RL=5k
=60EC=15VRFRECERE=2.4k
RF=100
.静态工作点稳定且具有射极交流负反馈电阻的放大器直流通道及静态工作点+ECRB1RCRB2REICIEIBUCERFRE和RF共同起直流负反馈的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因RE+RF=2.5k,所以较上述电路静态工作点不变.静态工作点稳定且具有射极交流负反馈电阻的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及电压放大倍数rbeRCRLRB1RB2BECI1I2IeRFRB1=100k
RB2=33k
RE=2.4k
RF=100
RC=5k
RL=5k
=60EC=15VUi=Ibrbe+IeRF=Ibrbe+(1+
)IbRF=Ib[rbe+(1+
)RF]Uo=-Ic(RC//RL)=-
IbRL
.Ui=Ibrbe+IeRF=Ibrbe+(1+
)IbRF=Ib[rbe+(1+
)RF]Uo=-Ic(RC//RL)=-
IbRL
=-
RLrbe+(1+
)RF=-60(5//5)/[1.62+(1+60)0.1]=-19RB1=100k
RB2=33k
RE=2.4k
RF=100
RC=5k
RL=5k
=60EC=15V=-93Av=UoUi=-
IbRLIb[rbe+(1+
)RF].静态工作点稳定且具有射极交流负反馈电阻的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rbeRCRLRB1RB2BECI1I2IeRFUi=Ib[rbe+(1+
)RF]Ib=Ui/[rbe+(1+
)RF]Ii=I1+I1+Ib=Ui/RB1+Ui/RB2+Ui/[rbe+(1+
)RF]输出电阻RO=RC输入电阻.静态工作点稳定且具有射极交流负反馈电阻的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Ui=Ib[rbe+(1+
)RF]Ib=Ui/[rbe+(1+
)RF]Ii=I1+I1+Ib=Ui/RB1+Ui/RB2+Ui/[rbe+(1+
)RF]ri=RB1//RB2//[rbe+(1+
)RF]=5.9k
ri=Ui/Ii=
Ui
Ui/RB1+Ui/RB2+Ui/[rbe+(1+
)RF]对比ri=RB1//RB2//rbe=1.52k
.§4.3射极输出器RB+ECC1C2RERLuiuo特点:同相放大,放大倍数约为1,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RB=570k
RE=5.6k
RL=5.6k
=100EC=12V.直流通道及静态工作点分析:EC=IBRB+UBE+IERE
=IBRB+UBE+(1+
)IBRE
=IB
RB+(1+
)RE
+UBERB+ECREIBIEUBEUCEIC=IB或IC
IE.静态工作点估算举例:RB=570k
RE=5.6k
RL=5.6k
=100EC=12VRB+ECREIBIEUBEUCE=12-0.7570+(1+100)
5.6=0.01(mA)=(1+100)0.01=1.01(mA)IC=12-1.01
5.6=6.3(V).动态分析交流通道及微变等效电路RB+ECC1C2RERLuiuo.交流通道及微变等效电路rbeRERLEBCRBRERLuiuoBCE.动态分析:LbbebLbRI)1(rIRI)1(¢b++¢b+=···1、电压放大倍数rbeRERLRLIevA=UoUi.2、输入电阻rbeRERLIRBIb=Uirbe+(1+)RLIi=IRB+Ib=UiRB+Uirbe+(1+)RLri=UiIi=UiUiRB+Uirbe+(1+)RL=RB//[rbe+(1+)RL].3、输出电阻用加压求流法求输出电阻。rbeRERsro置0保留.RsrbeRE输出电阻ro=RE//rbe1+
当RS=0时(加压求流法).动态分析及估算举例:=300+101
(26/1.01)=2.9k
RB=570k
RE=5.6k
RL=5.6k
=100EC=12VrbeRERLEBCIE=1.01mA.RB=570k
RE=5.6k
RL=5.6k
=100EC=12VrbeRERLEBCrbe=2.9k
(电压放大倍数估算)动态分析及估算举例:Av=(1+100)(5.6//5.6)2.9+(1+100)(5.6//5.6)=0.99.=570//2.9+(1+100)(5.6//5.6)=190k
RB=570k
RE=5.6k
RL=5.6k
=100EC=12VrbeRERLEBCrbe=2.9k
RS=0ro=5.6//2.91+100=28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估算)动态分析及估算举例:.动态分析及估算举例:rbeRERLEBCRSUSri=190k
ro=5.6//2.9+1//5701+100=38
设信号源内阻RS=1k,求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vs、输入电阻、输出电阻Avs=Auriri+RS=0.99190/(190+1)=0.985.所以2.输入输出同相,输出电压跟随输入电压,故称电压跟随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近似相等,电压未被放大,但是电流放大了,即输出功率被放大了。1.电压放大倍数Av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很小,带负载能力强。ro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很大,从信号源取得的信号大。3.输入电阻4.输出电阻.所谓带负载能力强,是指当负载变化时,放大倍数基本不变对上例射极输出器:对上例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器(共射放大器):空载时,=0.995RL=5.6k时,=0.990RL=1k时,=0.967空载时,=-186RL=5k时,=-93RL=1k时,=-31变化率很小变化率很大带负载能力强带负载能力差.射极输出器的用途1、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首级,可以提高输入电阻。2、将射极输出器放在电路的末级,可以降低输出电阻,提高带负载能力。.5.3多级放大电路5.3.1阻容耦合5.3.2直接耦合5.3.3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退出.
在实际应用中,小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一般都是微弱信号。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输入信号必须经过多级放大。多级放大电路中,每两个基本放大电路之间的连接,称为级间耦合。耦合方式通常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三种。耦合方式:即信号的传送方式。多级放大电路对耦合电路要求:1.静态:保证各级Q点设置;2.动态:不失真地传送信号。.第一级第二级第n-1级第n级输入输出耦合耦合方式:(1)直接耦合(2)阻容耦合(3)变压器耦合(4)光电耦合5.3.1多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为获得足够大的放大倍数,需将单级放大器串接,组成多级放大器.对耦合电路要求:要求动态:传送信号减少压降损失
静态:保证各级Q点设置波形不失真.R11+ECRC1C11C12R12CE1RE1RLuiuoRB1=100k
RB2=33k
RE=2.5k
RC=5k
RL=5k
=60EC=15V单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射极放大器)IC=1.2mAIB=20AUCE=6Vri=
R11//R12//rbe=1.52k
ro=
RC1=5k
rbe=1.62k
AV载=-93.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级联R11RC1C11C12R12CE1RE1uiR21+ECRC2C21C22R22CE2RE2RLuo设二级放大器的参数完全一样.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分析(1)由于电容的隔直作用,各级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分别估算。(2)前一级的输出电压是后一级的输入电压。(3)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是前一级的交流负载电阻。(4)总电压放大倍数=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5)总输入电阻ri即为第一级的输入电阻ri1。(6)总输出电阻即为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R11RC1C11C12R12CE1RE1uiR21+ECRC2C21C22R22CE2RE2RLuoIC1=1.2mAIB1=20AUCE1=6Vrbe1=1.62k
IC2=1.2mAIB2=20AUCE2=6Vrbe2=1.62k
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第一级静态工作点第二级静态工作点.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R11RC1C11C12R12CE1RE1uiR21+ECRC2C21C22R22CE2RE2RLuori=ri1rori2uo1ui2前一级的输出电压是后一级的输入电压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是前一级的交流负载电阻。.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rbe2RC2RLR22BECIc2Ib2R21rbe1RC2R11R12BECIc1Ib1Uo1.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ri2rbe1RC1R11R12BECIc1Ib1Uo1第一级的微变等效电路第二级的输入电阻ri=
ri1=
R11//R12//rbe1=-
1RC1//ri2rbe1AV1=Uo1Ui.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
ri2=
R21//R22//rbe2
ro=
RC2rbe2RC2RLR22BECIc2Ib2R21Ui2第二级的微变等效电路=-
2RC2//RLrbe2AV2=UoUi2.=Uo1UiUoUi2总电压放大倍数=
1RC1//ri2rbe1
2RC2//RLrbe2rbe2RC2RLR22BECIc2Ib2R21rbe1RC2R11R12BECIc1Ib1Uo1Ui2Au为正,输入输出同相总放大倍数等于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AV1AV2AV=UoUi.代入数值计算ri=
ri1=
R11//R12//rbe1
=100//33//1.62=1.52k
RB1=100k
RB2=33k
RE=2.5k
RC=5k
RL=5k
=60EC=15V
ri2=
R21//R22//rbe2=100//33//1.62=1.52k
ro=
RC2
=5k
两级单管放大器级联,可提高电压放大倍数;但输入电阻仍很小,输出电阻仍很大=-
1RC1//ri2rbe1AV1=-43=-
2RC2//RLrbe2AV2=-93AV=AV1AV2
=(-43)(-93)=3999.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当两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基本放大器)级联时,放大倍数大大提高。但输入电阻较小,输出电阻较大。R11RC1C11C12R12CE1RE1uiR21+ECRC2C21C22R22CE2RE2RLuoAV=AV1AV2
=3999.R11+ECRC1C11C12R12CE1RE1RLuiuoRB1=100k
RB2=33k
RE=2.5k
RC=5k
RL=5k
=60EC=15VusRSRS=20k
=(-93)1.52+201.52=-6.6输入电阻很小的放大器当信号源有较大内阻时,放大倍数变得很小ri=
R11//R12//rbe=1.52k
AV=-93ri由于信号源内阻大,而放大器输入电阻小,致使放大倍数降低AVs=AVriri+RS.阻容耦合方式的特点是:由于电容具有隔直作用,因此每一级的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互不影响。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工作点不稳定而引起的温漂信号的逐级放大和传送,在这方面,阻容耦合方式优于直接耦合方式。除此之外,阻容耦合使得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计算较为简单,但这种方式对于直流信号或变化缓慢的信号的传送是不适合的。另外,大容量电容在集成电路中难于制造,因而在集成电路中这种耦合方式无法采用,因此,仅在分立元件多级放大电路中应用较为广泛。
阻容耦合方式的特点是:由于电容具有隔直作用,因此每一级的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互不影响。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工作点稳定而引起的温漂信号的逐级放大和传送,在这方面,阻容耦合方式优于直接耦合方式。除此之外,阻容耦合使得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计算较为简单,但这种方式对于直流信号或变化缓慢的信号的传送是不适合的。另外,大容量电容在集成电路中难于制造,因而在集成电路中这种耦合方式无法采用,因此,仅在分立元件多级放大电路中应用较为广泛。
阻容耦合方式的特点是:由于电容的隔直作用,各级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分别估算。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工作点不稳定而引起的温漂信号的逐级放大和传送。阻容耦合使得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计算较为简单,但这种方式对于直流信号或变化缓慢的信号的传送是不适合的。大容量电容在集成电路中难于制造,因而在集成电路中这种耦合方式无法采用。
.前级后级5.3.2直接耦合.阻容耦合方式的特点是:由于电容具有隔直作用,因此每一级的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互不影响。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工作点不稳定而引起的温漂信号的逐级放大和传送,在这方面,阻容耦合方式优于直接耦合方式。除此之外,阻容耦合使得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计算较为简单,但这种方式对于直流信号或变化缓慢的信号的传送是不适合的。另外,大容量电容在集成电路中难于制造,因而在集成电路中这种耦合方式无法采用,因此,仅在分立元件多级放大电路中应用较为广泛。
阻容耦合方式的特点是:由于电容具有隔直作用,因此每一级的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互不影响。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工作点不稳定而引起的温漂信号的逐级放大和传送,在这方面,阻容耦合方式优于直接耦合方式。除此之外,阻容耦合使得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计算较为简单,但这种方式对于直流信号或变化缓慢的信号的传送是不适合的。另外,大容量电容在集成电路中难于制造,因而在集成电路中这种耦合方式无法采用,因此,仅在分立元件多级放大电路中应用较为广泛。
直接耦合方式的特点是:直接耦合方式多用于传送直流信号和变化缓慢的信号。现代集成放大电路的内部电路都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直接耦合的优点是:低频特性良好易于集成。直接耦合的缺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彼此之间不是独立的,设计比较困难;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问题必须解决,否则无法使用。.5.3.3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放大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5.4功率放大电路5.4.1功率放大电路概述5.4.2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5.4.3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退出.例1:扩音系统执行机构功率放大器的作用:用作放大电路的输出级,以驱动执行机构。如使扬声器发声、电动机转动、仪表指针偏转等。5.4.1功率放大电路概述功率放大电压放大信号提取能够向负载提供足够输出功率的电路称为功率放大电路。
.5.4.2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1)功放电路中电流、电压要求都比较大,必须注意电路参数不能超过晶体管的极限值:ICM、UCEM
、PCM。ICMPCMUCEMIcuce.(2)电流、电压信号比较大,必须注意防止波形失真。(3)电源提供的能量尽可能转换给负载,减少晶体管及线路上的损失。即注意提高电路的效率(
)。Pomax
:负载上得到的交流信号功率。PE: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4)不能使用微变等效方法进行分析;因为输入端是放大后的大信号。.如何解决效率低的问题?办法:降低Q点。OTL:OutputTransformerLessOCL:OutputCapacitorLess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a)甲类:不失真的工作状态(b)甲乙类和(c)乙类:减小了静态功耗,但都出现了严重的波形失真
为了利用其效率高的优点,克服其削波失真的缺点,通常采用乙类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既降低Q点又不会引起截止失真的办法:采用推挽输出电路,或互补对称射极输出器。.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ICiciCIcm甲类IC≥IcmPo=UcmIcm/2信号越大,则η=Po/PE越高;最高可达50%;效率较低;但输出不易失真;PE=UCCIC;ICicIcmiC甲乙类IC<Icm信号越大,输出的失真越严重;但由于PE=UCCIC降低,所以η有所提高;icIcmiC乙类IC≈0虽然输出功率降低,但PE=UCCIC(IC≈0)很小,而且管耗PT变得很小,使得η有大幅度提高;乙类功放得最高效率可达78.5%;对输入信号而言,输出已经完全失真;.5.4.3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1.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OCL电路)组成特点:由NPN型、PNP型三极管构成两个对称的射极输出器对接而成;2.双电源供电;3.输入输出端不加隔直电容。.ic1ic2动态分析:ui
0VT1截止,T2导通ui>0VT1导通,T2截止iL=ic1
;ui-VCCT1T2uo+VCCRLiLiL=ic2因此,不需要隔直电容。静态分析:ui=0V
T1、T2均不工作
uo=0VT1、T2两个晶体管都只在半个周期内工作的方式,称为乙类放大。.乙类放大的输入输出波形关系:ui-VCCT1T2uo+VCCRLiL交越失真死区电压uiuou"ou´o
´tttt交越失真:输入信号ui在过零前后,输出信号出现的失真便为交越失真。.ui-USCT1T2uo+USCRLiL(1)静态电流ICQ、IBQ等于零;(2)每管导通时间等于半个周期;(3)存在交越失真。乙类放大的特点:.二、最大输出功率及效率的计算假设ui为正弦波且幅度足够大,T1、T2导通时均能饱和,此时输出达到最大值。ULmax负载上得到的最大功率为:iL-USCRLuiT1T2UL+USC若忽略晶体管的饱和压降,则负载(RL)上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电源提供的直流平均功率计算:每个电源中的电流为半个正弦波,其平均值为:两个电源提供的总功率为:USC1=USC2=USC
tic1
2.效率为:.3.三极管管耗PC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与输出功率的差值,即为两只三极管上的管耗,所以每只管子的管耗为
PC=(PE–Po)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在最大输出状态时的管耗,并不是最大管耗,每只三极管的最大管耗约为0.2Pom。.[例8]在图7.36所示电路中,UCC1=UCC2=UCC=24V;RL=8Ω,试求:10当输入信号Ui=12V(有效值)时,电路的输出功率、管耗、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及效率。20输入信号增大至使管子在基本不失真情况下输出最大功率时,互补对称电路的输出功率、管耗、电源供给的功率及效率。30晶体管的极限参数。.解:10在Ui=12V有效值时的幅值为:
Uim=Ui≈17V,即Uom≈Ui=17V。故
Po===18.1WPU==×=32.5WPV=PU–Po=32.5–18.1=14.4W
η===55.7%.20在最大输出功率时,最大输出电压为24V。Pom==×=36WPUm===45.8W
PV=PU–Po=45.8-36=9.8W(此时两管的功耗并不是最大功耗)η==78.5%.30晶体管的极限参数
PCM≥0.2Pom=0.2×36=7.2W(每一管)
U(BR)CEO≥2UCC=2×24=48V
ICM≥=3A.2.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特点:1.单电源供电;2.输出加有大电容;3.
V1和V2是为了克服交越失真而接入的正向偏置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当正半周信号输入时,功放管T1导通,T2截止,T1通过C输出正半周放大信号的同时,电源也对大容量电容C充电。充电电流如图3.7.3中的ic1所示。
当负半周信号输入时,功放管T1截止,T2导通,电容C通过T2放电的同时,输出负半周放大信号。放电电流如图3.7.3中的ic2所示。
.4.8.7集成功率放大器特点:工作可靠、使用方便。只需在器件外部适当连线,即可向负载提供一定的功率。集成功放LM384:生产厂家:美国半导体器件公司电路形式:OTL输出功率:8负载上可得到5W功率电源电压:最大为28V.集成功放LM384管脚说明:)123456789101112131414
--电源端(Vcc)3、4、5、7--接地端(GND)10、11、12--接地端(GND)2、6--输入端(一般2脚接地)
8--输出端(经500
电容接负载)1--接旁路电容(5
)9、13--空脚(NC).集成功放LM384外部电路典型接法:500
-+0.1
2.78146215
Vccui8
调节音量电源滤波电容外接旁路电容低通滤波,去除高频噪声输入信号输出耦合大电容.5.5场效应管放大电路5.5.1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5.5.2场效应管共源极放大电路退出.
半导体三极管的输入电阻不够高,对信号源的影响较大。为了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可用场效应管代替三极管。场效应管具有电压控制下的放大作用,利用它也可以构成放大电路。在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过场效应管的外部特性,它与三极管非常类似,因而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与三极管的分析方法类似。.知识回顾:场效应晶体管场效应管与晶体管不同,它是多子导电,输入阻抗高,温度稳定性好。结型场效应管JFET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场效应管有两种:N沟道P沟道耗尽型增强型耗尽型增强型.MOS绝缘栅场效应管(N沟道)(1)结构PNNGSDP型基底两个N区SiO2绝缘层金属铝N导电沟道未预留
N沟道增强型预留
N沟道耗尽型.PNNGSDN沟道增强型(2)符号N沟道耗尽型GSD栅极漏极源极GSD.
N沟道MOS管的特性曲线IDmAVUDSUGS实验线路(共源极接法)GSDRDPNNGSD.NMOS场效应管转移特性N沟道耗尽型(UGS=0时,有ID)GSD0UGS(off)IDUGS夹断电压UGS有正有负N沟道增强型(UGS=0时,ID=0
)GSDIDUGSUGS(th)开启电压UGS全正.UGS=3VUDS(V)ID(mA)01324UGS=4VUGS=5VUGS=2VU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吃餐饮商标转让合同范例
- 修路建设施工合同范例
- 土地分成协议合同模板
- 山姆会员合同范例
- 建筑焊接施工合同范例
- 法律变革研究模板
- 另类雇佣童工合同范例
- 关于地合同范例
- 审计局年终工作总结
- 学校旗杆合同范例
-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西校区2024-2025学年期中考试七年级数学试题(无答案)
- 湖北省恩施市沙地初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卷(含答案)
- 国开2024年秋《大数据技术概论》形考作业1-4答案
- 旅游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说课稿
- 合同模板 交税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 平行与垂直》教学课件
- 期中易错卷(第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人教版】《劳动教育》五上 劳动项目三《制作扇子》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