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保密|启动前〗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三代有卜、巫、史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官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政权体制C.神权与政权相结合 D.宗法观念影响广泛〖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夏商周时期卜、巫、史等“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官员”可知神权与政权相结合是三代时期制度的特点之一,C项正确;题干为神权和政权的关系,并未涉及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利,内外相辅政治体制,排除AB项;宗法观念强调血缘的影响,题干中并未涉及血缘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其弟子韩非批判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唯心主义的“道”,改造为唯物主义的“道”。这表明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B.儒学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C.百家争鸣局面归于沉寂D.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答案〗A〖解析〗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说明荀子认同部分法家的思想,韩非子批判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说明韩非子也认同道家部分思想,这说明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故A项正确;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但并不是能说明儒学就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B项错误;材料说明一些学派在吸取其他学派思想,这些学习别人的学派并不完全认同所学习学派的思想观点,说明仍旧存在争鸣局面,故C项错误;诸子百家的思想并不一致,D项错误。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各自为政,此消彼长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层层分封,等级分明D.世袭制兴,禅让制灭〖答案〗B〖解析〗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即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A不正确,B正确;C项是分封制的特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正确;世袭制开创于夏朝,不是秦朝新制度的突出特点,故D不正确。4.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答案〗B〖解析〗依据图示中“外戚专权”“宦官得宠”可知是东汉末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状况,故B正确;“光武中兴”是刘秀执政时期,没有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排除A;图中显示皇帝幼年继位的信息,排除C;图示中不光是外戚,还有宦官专权,排除D。故选B,5.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唐代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如下图)。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如下观点,以下最符合史实的是()A.曲辕犁的构件更加复杂,难以操控B.犁辕呈曲线轻便省力,结构均衡稳定,具有技术美学价值C.曲辕犁拉力下降,耕牛更加吃力D.标志耕犁完善,具有现代化的特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犁辕呈曲线,利用曲线拉力方向变更,更加省力,整个工具结构均衡稳定,符合美学标准,B项正确;曲辕犁的构件更加复杂,增加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并不影响操控,排除A项;接力向斜上变更,更省力,排除C项;曲辕犁不具备现代化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6.制瓷工艺中的匣体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民窑手工业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唐朝的越窑通过采用匣体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对手工业发展的推动,A正确;材料未涉及两大制瓷体系,B排除;仅从材料信息是无法推出越窑是官窑还是私窑,CD排除。故选A。7.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A.谏议制度的完善B.部院间矛盾尖锐C.中央集权的加强D.重视权力的制衡〖答案〗D〖解析〗从题目可知,大臣建议废除枢密院,军事事务归兵部,但宋神宗以祖制为由拒绝,从而枢密院负责军权,兵部负责军队日常事务,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故D项错误。谏议制度是指对皇帝的决定提出建议和意见,题目未体现,故A项错误。题目是对军事机构改革决定,未体现部院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C项错误。所以选D。8.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C.君主权力行使较随意 D.县取代州成基层单位〖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北宋时期任命中央官员兼管地方行政,这样就有利于把地方权力掌握在中央手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这一规定不涉及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排除B项;这一规定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君主权力行使随意和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排除CD项。故选A项。9.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今日之欧美,则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相嬗之时代也;今日之亚洲,则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相嬗之时代也”,“欧洲之所以发达,世界之所以进步,皆由民族主义所冲激磅礴而成”。这一观点主要A.反映了达尔文的社会进化的观点B.主张把民族主义作为自存自强的手段C.强调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必然性D.指出西方民族国家崛起的历史必然性〖答案〗B〖解析〗“欧洲之所以发达,世界之所以进步,皆由民族主义所冲激磅礴而成”说明民族主义是中国强大的关键,B正确;进化论思想是严复主张,A错误;帝国主义扩张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D中西方崛起不符合材料信息。10.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点石成金』:“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11.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或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说明了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B.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潮流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D.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对民主宪政思想也不够了解,也就难以认同,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老百姓并没有反对变法,只是不支持,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维新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C项说法太过绝对,戊戌变法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先进的知识分子;12.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反封建不彻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可知,辛亥革命后思想和形式依然是封建的,这体现出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并没有涉及反帝的问题,故A错误;没有群众基础,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材料并未提及此内容,故B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故C错误。13.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将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这主要是为了A.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 B.淡化北京传统政治中心地位C.遏制日本对华北的侵略 D.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旧京兆区各县属于清朝首都的统治范围,也属于北洋军阀的传统统治地区,国民政府将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其根本目的是巩固成立不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并不属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淡化北京传统政治中心地位,也是为了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1928年日本尚未对华北进行侵略,故C项错误。故选D。14.下列###建立的人民政权,依据创建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东北人民政府B.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东北人民政府C.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东北人民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D.陕甘宁边区政府—东北人民政府—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苏瑞金成立;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48年12月,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8月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召开,宣布东北人民政府成立,A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苏瑞金成立,1948年12月,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8月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召开,宣布东北人民政府成立,排除B项;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苏瑞金成立;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48年12月,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8月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召开,宣布东北人民政府成立,排除C项;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苏瑞金成立;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48年12月,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8月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召开,宣布东北人民政府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15.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A.山西的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C.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山西……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典型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平行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增强了抗战的信心,A项正确;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B项;“全方位”一词错误,排除C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排除D项。故选A项。16.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百万雄师过大江〖答案〗B〖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这明显是中共避开了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向中原地区挺进的战略行动,而不是国民党的军事行动,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中共避开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向中原地区挺进的战略行动,实行战略反攻,直指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的序幕,故选B;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百万雄师过大江应该反映和长江相关的信息,与材料无关,排除D。17.1950年,党中央规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6月颁布实施的土地改革法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样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更好地孤立地主阶级 B.保护富农阶级C.有效打击民族资产阶级 D.发展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0年是我国的土地改革时期,颁布规定从征收富农的多于土地财产到保存富农经济,这样有利于得到富农的支持,从而更好的鼓励地主阶级,A项正确;这一规定是为了孤立地主阶级,并不是为了保护富农阶级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排除BC项;这一规定和农业生产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面从左图到右图转变反映了我国()A.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B.公有制不断扩展C.外资企业不断增多 D.市场经济日趋活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左图中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右图中的股票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从左图到右图的转变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活跃,D项正确;粮票与股票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人民政权不断巩固”无关,排除A项;市场经济下,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都可以拥有股票,材料无法体现“公有制不断扩展”,也无法体现“外资企业不断增多”,排除B、C项。故选D项。19.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了三条外交方针,为新中国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它们依次是()A.“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B.“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第一项是“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作为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第二项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第三项是“一边倒”,即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所以它们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A项正确;“另起炉灶”是第一项外交方针,排除B项;“一边倒”是第三项外交方针,排除C项;“一边倒”是第三项外交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面是1970—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在1970年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中1978年左右出现第一个高峰,1992年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过渡和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即推动两次价格出现高峰的原因是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D项正确;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并未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排除B项;题干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但与对外开放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综合题(共50分)2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通过这些诸侯国,实际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文化发展史》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摘自《资治通鉴》材料四: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摘自《说文解字》(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3)据材料三,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1)制度:分封制作用: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巩固了疆土,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2)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3)颁布“推恩令”。(4)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法律。〖解析〗〖小问1详析〗制度:据材料“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通过这些诸侯国……”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据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以同姓贵族为主体的分封制。作用:据材料“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通过这些诸侯国……”可知,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据材料“……实际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知,巩固了疆土,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小问2详析〗据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皇帝独裁,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小问3详析〗据材料“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的领地,削弱诸侯王的实力,而颁布的“推恩令”。〖小问4详析〗据材料“田畴异亩”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统一度量衡;据材料“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文字;据材料“车涂异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统一车轨;据材料“律令异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法律。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元〗《木棉歌》材料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四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答案〗(1)信息: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2)新现象: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或: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1)信息:从材料一“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可知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由材料二“……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可知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2)新现象:从材料“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可以看出西方工业品充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这说明我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作用:材料中“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及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23.“国殇”南京大屠杀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材料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普的口述证言(如下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12月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材料二: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书》(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节录:材料三: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1937年12月27日书信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古林寺,在那儿被130名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材料四: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井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160余人出了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们关进池塘边--间单独的房子里,然后5人--组地带出来用刺刀刺死。材料五: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自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其中包括1998—1999年间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1938年初在此掩埋。材料六:(美)张纯如著,杨夏鸣译:《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7年):《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IrisChang,1968—2004)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请设定一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答案〗标准:按史料呈现形式/类型、按史料价值、按所处立场分类。分类:(1)按史料呈现形式/类型进行分类:文献史料:材料二、三、四、六;实物史料:材料五;口述史料:材料一。(2)按史料价值进行分类:原始史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非原始史料:材料六。(3)按所处立场分类:受害者(中方):材料一、二、五;施暴者(日方):材料四;旁观者(第三方):材料三。〖解析〗标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按照史料的形式、性质、版本和内容这四种分类方法,其中最重要、最方便的分类方法是按史料的形式特点来分类,按史料呈现形式/类型、按史料价值、按所处立场分类。分类:(1)按史料呈现形式/类型进行分类:文献史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献史料是根据历史记录、文件和其他材料综合改造而写成历史著作,这类史料更完备而有系统。如《春秋》以来各种体裁的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及某一历史事件的专史;汉魏以来的地理书、及后来的地方志;各种学术、行业、团体的历史、家谱、个人传记;各种研究历史的著作、历史教科书、历史读物等。文献汇编是把历史文件、记录、著作以及其他各种史料汇编成书,这类史料多有原始文献。根据材料“材料二: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书》(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节录”,“材料三: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1937年12月27日书信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材料四: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井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材料六:(美)张纯如著,杨夏鸣译:《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7年)”,可知材料二、三、四、六属于文献史料。实物史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与人类历史发展有关的实物和遗迹。以往人们所使用过的、制作成的甚至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器具,都可以作为实物史料。如生产工具、生活资料、武器和刑具、货币、度量衡器、印信、建筑、墓葬、历史遗迹、模型、雕塑、照相、绘画、语言、文字、碑刻、砖瓦、纪念物等。陈列于博物馆中的展品,绝大多数都是实物史料。根据材料“材料五: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自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可知材料五属于实物史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也称为口碑史料,就是口传的史料。口传史料主要有传说、民间童谣、谚语、诗歌、回忆录、调查访问的记录等。远古入类没有文字,或文字很简单,或很不普及,他们的历史,大多借助于传说和民歌得以保存。根据材料“唐光普的口述证言”,可知材料一属于口述史料。(2)按史料价值进行分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史料就是没有经过改造的、保持原来状态的史料。如生产、生活中所用的实物和文件;当时的记录、日记、回忆录、调查记录等。根据材料“材料一幸存者唐光普的口述证言”,“材料二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节录”,“材料三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材料四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材料五出自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可知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属于原始史料。根据材料“(美)张纯如著,杨夏鸣译:《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7年)”可知材料六属于非原始史料。(3)按所处立场分类:根据材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普的口述证言”,“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书》”,“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可知材料一、二、五属于受害者方(中方)。根据材料“材料四: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井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可知材料四属于施暴者(日方)。根据材料“材料三: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1937年12月27日书信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可知材料三属于第三方。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1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答案〗(1)政治:“一国两制”构想进入实践阶段;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科技: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1)根据材料“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可得出在政治方面“一国两制”构想进入实践阶段;根据材料“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所学可得出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根据材料“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得出在科技方面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根据材料“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村开展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密|启动前〗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三代有卜、巫、史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官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政权体制C.神权与政权相结合 D.宗法观念影响广泛〖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夏商周时期卜、巫、史等“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官员”可知神权与政权相结合是三代时期制度的特点之一,C项正确;题干为神权和政权的关系,并未涉及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利,内外相辅政治体制,排除AB项;宗法观念强调血缘的影响,题干中并未涉及血缘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其弟子韩非批判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唯心主义的“道”,改造为唯物主义的“道”。这表明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B.儒学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C.百家争鸣局面归于沉寂D.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答案〗A〖解析〗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说明荀子认同部分法家的思想,韩非子批判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说明韩非子也认同道家部分思想,这说明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故A项正确;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但并不是能说明儒学就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B项错误;材料说明一些学派在吸取其他学派思想,这些学习别人的学派并不完全认同所学习学派的思想观点,说明仍旧存在争鸣局面,故C项错误;诸子百家的思想并不一致,D项错误。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各自为政,此消彼长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层层分封,等级分明D.世袭制兴,禅让制灭〖答案〗B〖解析〗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即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A不正确,B正确;C项是分封制的特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正确;世袭制开创于夏朝,不是秦朝新制度的突出特点,故D不正确。4.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答案〗B〖解析〗依据图示中“外戚专权”“宦官得宠”可知是东汉末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状况,故B正确;“光武中兴”是刘秀执政时期,没有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排除A;图中显示皇帝幼年继位的信息,排除C;图示中不光是外戚,还有宦官专权,排除D。故选B,5.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唐代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如下图)。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如下观点,以下最符合史实的是()A.曲辕犁的构件更加复杂,难以操控B.犁辕呈曲线轻便省力,结构均衡稳定,具有技术美学价值C.曲辕犁拉力下降,耕牛更加吃力D.标志耕犁完善,具有现代化的特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犁辕呈曲线,利用曲线拉力方向变更,更加省力,整个工具结构均衡稳定,符合美学标准,B项正确;曲辕犁的构件更加复杂,增加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并不影响操控,排除A项;接力向斜上变更,更省力,排除C项;曲辕犁不具备现代化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6.制瓷工艺中的匣体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民窑手工业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唐朝的越窑通过采用匣体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对手工业发展的推动,A正确;材料未涉及两大制瓷体系,B排除;仅从材料信息是无法推出越窑是官窑还是私窑,CD排除。故选A。7.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A.谏议制度的完善B.部院间矛盾尖锐C.中央集权的加强D.重视权力的制衡〖答案〗D〖解析〗从题目可知,大臣建议废除枢密院,军事事务归兵部,但宋神宗以祖制为由拒绝,从而枢密院负责军权,兵部负责军队日常事务,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故D项错误。谏议制度是指对皇帝的决定提出建议和意见,题目未体现,故A项错误。题目是对军事机构改革决定,未体现部院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C项错误。所以选D。8.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C.君主权力行使较随意 D.县取代州成基层单位〖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北宋时期任命中央官员兼管地方行政,这样就有利于把地方权力掌握在中央手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这一规定不涉及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排除B项;这一规定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君主权力行使随意和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排除CD项。故选A项。9.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今日之欧美,则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相嬗之时代也;今日之亚洲,则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相嬗之时代也”,“欧洲之所以发达,世界之所以进步,皆由民族主义所冲激磅礴而成”。这一观点主要A.反映了达尔文的社会进化的观点B.主张把民族主义作为自存自强的手段C.强调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必然性D.指出西方民族国家崛起的历史必然性〖答案〗B〖解析〗“欧洲之所以发达,世界之所以进步,皆由民族主义所冲激磅礴而成”说明民族主义是中国强大的关键,B正确;进化论思想是严复主张,A错误;帝国主义扩张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D中西方崛起不符合材料信息。10.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点石成金』:“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11.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或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说明了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B.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潮流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D.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对民主宪政思想也不够了解,也就难以认同,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老百姓并没有反对变法,只是不支持,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维新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C项说法太过绝对,戊戌变法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先进的知识分子;12.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反封建不彻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可知,辛亥革命后思想和形式依然是封建的,这体现出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并没有涉及反帝的问题,故A错误;没有群众基础,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材料并未提及此内容,故B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故C错误。13.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将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这主要是为了A.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 B.淡化北京传统政治中心地位C.遏制日本对华北的侵略 D.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旧京兆区各县属于清朝首都的统治范围,也属于北洋军阀的传统统治地区,国民政府将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其根本目的是巩固成立不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并不属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淡化北京传统政治中心地位,也是为了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1928年日本尚未对华北进行侵略,故C项错误。故选D。14.下列###建立的人民政权,依据创建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东北人民政府B.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东北人民政府C.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东北人民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D.陕甘宁边区政府—东北人民政府—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苏瑞金成立;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48年12月,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8月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召开,宣布东北人民政府成立,A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苏瑞金成立,1948年12月,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8月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召开,宣布东北人民政府成立,排除B项;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苏瑞金成立;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48年12月,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8月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召开,宣布东北人民政府成立,排除C项;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苏瑞金成立;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48年12月,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8月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召开,宣布东北人民政府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15.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A.山西的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C.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山西……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典型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平行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增强了抗战的信心,A项正确;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B项;“全方位”一词错误,排除C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排除D项。故选A项。16.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百万雄师过大江〖答案〗B〖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这明显是中共避开了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向中原地区挺进的战略行动,而不是国民党的军事行动,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中共避开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向中原地区挺进的战略行动,实行战略反攻,直指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的序幕,故选B;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百万雄师过大江应该反映和长江相关的信息,与材料无关,排除D。17.1950年,党中央规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6月颁布实施的土地改革法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样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更好地孤立地主阶级 B.保护富农阶级C.有效打击民族资产阶级 D.发展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0年是我国的土地改革时期,颁布规定从征收富农的多于土地财产到保存富农经济,这样有利于得到富农的支持,从而更好的鼓励地主阶级,A项正确;这一规定是为了孤立地主阶级,并不是为了保护富农阶级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排除BC项;这一规定和农业生产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面从左图到右图转变反映了我国()A.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B.公有制不断扩展C.外资企业不断增多 D.市场经济日趋活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左图中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右图中的股票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从左图到右图的转变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活跃,D项正确;粮票与股票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人民政权不断巩固”无关,排除A项;市场经济下,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都可以拥有股票,材料无法体现“公有制不断扩展”,也无法体现“外资企业不断增多”,排除B、C项。故选D项。19.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了三条外交方针,为新中国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它们依次是()A.“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B.“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第一项是“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作为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第二项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第三项是“一边倒”,即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所以它们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A项正确;“另起炉灶”是第一项外交方针,排除B项;“一边倒”是第三项外交方针,排除C项;“一边倒”是第三项外交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面是1970—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在1970年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中1978年左右出现第一个高峰,1992年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过渡和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即推动两次价格出现高峰的原因是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D项正确;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并未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排除B项;题干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但与对外开放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综合题(共50分)2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通过这些诸侯国,实际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文化发展史》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摘自《资治通鉴》材料四: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摘自《说文解字》(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3)据材料三,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1)制度:分封制作用: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巩固了疆土,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2)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3)颁布“推恩令”。(4)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法律。〖解析〗〖小问1详析〗制度:据材料“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通过这些诸侯国……”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据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以同姓贵族为主体的分封制。作用:据材料“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通过这些诸侯国……”可知,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据材料“……实际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知,巩固了疆土,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小问2详析〗据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皇帝独裁,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小问3详析〗据材料“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的领地,削弱诸侯王的实力,而颁布的“推恩令”。〖小问4详析〗据材料“田畴异亩”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统一度量衡;据材料“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文字;据材料“车涂异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统一车轨;据材料“律令异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法律。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元〗《木棉歌》材料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四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答案〗(1)信息: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2)新现象: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或: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1)信息:从材料一“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可知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由材料二“……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可知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2)新现象:从材料“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可以看出西方工业品充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这说明我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作用:材料中“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及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23.“国殇”南京大屠杀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材料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普的口述证言(如下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12月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材料二: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书》(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节录:材料三: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1937年12月27日书信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古林寺,在那儿被130名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材料四: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井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160余人出了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们关进池塘边--间单独的房子里,然后5人--组地带出来用刺刀刺死。材料五: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自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其中包括1998—1999年间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1938年初在此掩埋。材料六:(美)张纯如著,杨夏鸣译:《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7年):《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IrisChang,1968—2004)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请设定一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答案〗标准:按史料呈现形式/类型、按史料价值、按所处立场分类。分类:(1)按史料呈现形式/类型进行分类:文献史料:材料二、三、四、六;实物史料:材料五;口述史料:材料一。(2)按史料价值进行分类:原始史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非原始史料:材料六。(3)按所处立场分类:受害者(中方):材料一、二、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