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验卷
一、基础
1.(2022六上·安乡期中)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月球比地球小,而太阳却比地球大得多了。
(2)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
(3)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4)大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
二、词句天地。(28分)
2.(2022六上·安乡期中)下面词句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xuānrǎn)腹郁(fùyù)瞻仰(zhānyǎng)
B.黎黑(líhēi)勾勒(gōulēi)忐忑(tǎntè)
C.摇曳(yáoyè)迂回(yūhuí)咆哮(páoxiào)
D.气氛(qìfèn)朝贺(cháohè)溜金(liùjīn)
3.(2022六上·安乡期中)选出下面句中指定标点符号的作用。
(1)“老师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句中“屏风”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
(2)“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测试——殿试的地方。”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话题的转换。
(3)“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剧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B.表示列举的省略。C.表示语意未尽。
4.(2022六上·安乡期中)根据所给的意思和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她(心神极为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3)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
(4)她本来有意露一手,慌乱间反倒(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把盐当糖撒了。
5.(2022六上·安乡期中)下面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老汉宁可自己被水淹,也不让群众受伤害。
B.郝副营长虽然只有二十二岁,但是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C.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
D.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不仅大方,而且稍微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6.(2022六上·安乡期中)下面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排比)
B.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夸张)
C.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比喻)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拟人)
7.(2022六上·安乡期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紫禁城城墙大约有十米多高。(修改病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仿用修辞写句子)
(3)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缩句)
(4)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改为反问句)
8.(2022六上·安乡期中)补充下列名句。
(1),视死忽如归。
(2)卷地风来忽吹散,。
(3),还来就菊花。
(4)五岭逶迤腾细浪,。
(5),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口语交际。(2分)
9.(2022六上·安乡期中)
班级正在开展小小辩论会,有同学认为小学生穿着打扮不要讲究,要简朴。也有同学认为小学生应注意仪表形象,穿着打扮要体面、讲究。你赞同那种观点?请概括出两点理由,并简要说明。
四、语段阅读
(2022六上·安乡期中)语段阅读。
穷人(节选)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
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
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0.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11.这段话中有两个“嗯”,各表示什么?
12.联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他”指谁?“你”指谁?“他们”指谁?
“他”指,“你”指,“他们”指。
13.这段话中有一个最能表述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句子,请把它写在横线上。
14.在文中找出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
15.文中加点的部分,应该读出()的语气。
A.慌乱B.坚定C.急躁D.犹豫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2022六上·安乡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6.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词题)。
17.把下阕补充完整。
18.词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由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景象。
19.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20.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到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述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六、课外阅读。
(2022六上·安乡期中)课外阅读。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①母亲哭了,在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猴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21.通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两件事。
①“我”得急性肠炎,母亲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看病;
②;
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
④。
2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自然段结尾一处。请分析“我”此时流泪的原因。
23.品析文中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
①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品析加点词)
②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
2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25.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七、作文(30分)
26.(2022六上·安乡期中)
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但有人认为,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请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①我________(痛恨、渴望、讨厌……)谎言
②谎言带给我的________(苦恼、痛苦、快乐、幸福……)
解析解答部分
1.(1)作比较
(2)列数字
(3)打比方
(4)举例子
文学文化常识
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1)把“月球”“太阳”与“地球”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从“-140℃”可知,词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把“内金水河”比作“玉带”,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是列举的活动,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解析为:(1)作比较;(2)列数字;(3)打比方;(4)举例子。
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C
拼音;字形
A.有误;“渲染”应读“xuànrǎn”。
B.有误;“黎黑”应改为“薰黑”,指(脸色)黑。“勾勒”应读“gōulè”,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勒”读“lēi”时,指用绳子等捆住或套住,再用力拉紧;系紧。
C.正确;
D.有误;“气氛”应读“qìfēn”,指存在于周围的使人能感受的景象或情调。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1)C
(2)B
(3)B
标点符号
(1)“老师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这句话选自课文《竹节人》,句中“屏风”一词指同学们用课本挡住老师的视线,“屏风”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
(2)“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测试——殿试的地方。”这句话选自《故宫博物院》,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最高一级测试”是殿试,所以其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故选B。
(3)“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会这句话选自《宇宙生命之谜》,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的省略。故选B。
故解析为:(1)C;(2)B;(3)B。
考查学生对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1)斩钉截铁
(2)忐忑不安
(3)千钧一发
(4)弄巧成拙
词义
(1)“斩钉截铁”:比愉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符合语境;
(2)“志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形容心神非常不安。符合语境;
(3)“千钧一发”: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非常危急。符合语境;
(4)“弄巧成拙”: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了。符合语境。
故解析为:(1)斩钉截铁;(2)忐忑不安;(3)千钧一发;(4)弄巧成拙
考查成语释义。根据意思写成语,是一种反向思维,我们在知道成语让写意思时可以发挥每个字的想象。在这种题中我们要学会归纳总结,找出能代表这句话的词语。
5.D
词汇运用
A、B、C正确;
D.有误,“大方”与“稍有点羞涩”之间是并列关系,应用“既又..……”相连。
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使用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
6.C
修辞手法
A.由“我是我是我是…."引导的排比句。正确;
B.把“掌声”说成是“雷鸣般”,形容“掌声”的声音之大,故为夸张的修辞手法。正确;
C.从“妩媚"一词可以看出把“丁香"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正确;
D.从“发抖""痛苦地呻吟"可以看出,把"木桥”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正确。
故解析为:C
考查修辞方法的解答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华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7.(1)紫禁城城墙有十米多高。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3)小花缀满枝头,窥着行人。
(4)故宫难道不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吗?
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1)“大约”与“多”语义重复,删掉其一。
(2)例句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是比喻,仿写的句子也必须满足这个特点。
(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星星般的、从墙上”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4)考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没有否定词改时把“是”改“不是”,然后在“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解析为:(1)紫禁城城墙有十米多高。(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3)小花缀满枝头,窥着行人。(4)故宫难道不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吗?
(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仿写时要根据例句的句式和给出的词语提示进行仿写。
(3)主要测验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4)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8.(1)捐躯赴国难
(2)望湖楼下水如天
(3)待到重阳日
(4)乌蒙磅礴走泥丸
(5)儿童相见不相识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意思是: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故解析为:(1)捐躯赴国难;(2)望湖楼下水如天;(3)待到重阳日;(4)乌蒙磅礴走泥丸;(5)儿童相见不相识。
考查了诗歌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
9.我赞同小学生穿着打扮不要讲究。与外表美相比,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小学生只要做到穿着整洁,举止文明就好了,无须过分打扮,太注意仪表可能会导致同学之间攀比之风的形成,不利于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
语言表述
本题考查个性化的表述。把你的观点清晰地表述出来即可。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都要说明理由。
故解析为:我赞同小学生穿着打扮不要讲究。与外表美相比,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小学生只要做到穿着整洁,举止文明就好了,无须过分打扮,太注意仪表可能会导致同学之间攀比之风的形成,不利于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
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表明自己不同的观点,说清楚自己的理由,语气和缓。
10.,、。“,!”,“,?,!,,!!。”
11.第一个“嗯”表示思考;第二个“嗯”表示征求意见。
12.渔夫;桑娜;西蒙的孩子
13.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1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15.B
语段阅读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4)、(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读选文内容,锁定范围第找到解析。
(6)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10.一句话没说完用逗号,人物直接说的或想的话用引号,说或想之后用冒号,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用顿号,表示疑问,包括疑问、设问、反问等用问号,表示强烈的感情的句子用感叹号,一句话完了用句号。如: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通常用于“说”后面。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用顿号,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故解析为:,、。“,!”,“,?,!,,!!。”
11.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句中第一个“嗯”表示思考;第二个“嗯”表示停顿,征求意见。
故解析为:第一个“嗯”表示思考;第二个“嗯”表示征求意见。
12.考查指代性词语。结合语境可知“他”指渔夫,“你”指桑娜,“他们”指西蒙的孩子。
故解析为:渔夫、桑娜、西蒙的孩子
13.由“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可知解析。
故解析为: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14.由“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可知解析。
故解析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15.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应该读出坚定的语气。
故解析为:B
16.词牌名;词题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18.稻花的香气;丰收
19.从前社庙附近的树林边有一间茅店,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20.A
词
(1)此题主要考查对词题中词牌名、词题的掌握,一般词牌名在前,词题在后。
(2)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联想的语句就是可以从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想到另外一件事或一个东西。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读句子找到解析。
(4)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6.考查文化常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题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故解析为:词牌名、词题
17.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注意“茅”下面的“矛”不要写形成“予”。
故解析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句子中,由“稻花的香气”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
故解析为:稻花的香气、丰收
19.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旧时:往日。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见:同“现”。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故解析为:从前社庙附近的树林边有一间茅店,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20.考查了诗词理解。A项有误,词人描绘的是一幅“盛夏月夜图”,题干中“仲秋月夜图”错误。B、C项正确。
故解析为:A
21.“我”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添新棉絮。;“我”双目失明,母亲细心服顾“我”,安慰“我“好好地活着。
22.①“我”的不幸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为自己不理解母亲的付出而愧疚;②为母亲默默照顾“我〞,独自承担一切痛苦而感激;③为“我”曾经的迷茫和自私而懊悔;④为“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而欣慰、激动。
23.①“踉跄”“扑”“抱”,三个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在获悉“我“病重后焦急、牵挂、心疼的样子,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突出焦急和爱就可。)②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生命比作点燃的蜡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奉献,为“我”愁苦一生,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突出比喻和母亲的无私即可记分。)
24.一方面写出母亲的泪水伴随“我”成长,“我”给母亲带来无尽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每当“我”遭遇挫折、磨难,母亲总是坚定地守护“我”,安慰、鼓励“我”,给“我”信心和勇气,表述了“我”对母亲无尽的感激之情,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25.①“我”每次患重病,母亲绝不放弃,不被“我”的病灾击垮,可见母亲的执着和坚强。②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增添新棉絮;大学毕业后,“我〞患重病。母亲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给“我”生活的信心,可见母亲的慈爱。③每次重病,母亲细心照顾,从不要求“我”为她做任何事,可见母亲的无私。④“我”失明后想抽烟,黑暗中,母亲把烟放到“我”手上,还找来火柴,可见母亲的细心。
记叙文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述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述效果。
(4)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5)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21.考查概括段落内容的能力。根据第四自然段内容可知,“我”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添新棉絮。根据第⑦自然段内容可知,“我”双目失明,母亲细心照顾“我”,安慰“我”好好地活着。
故解析为:“我”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添新棉絮。;“我”双目失明,母亲细心服顾“我”,安慰“我“好好地活着。
2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流泪的原因要结合上文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围绕“我的愧疚”“对母亲的感激”“我的懊悔”等进行分析。
故解析为:①“我”的不幸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为自己不理解母亲的付出而愧疚;②为母亲默默照顾“我〞,独自承担一切痛苦而感激;③为“我”曾经的迷茫和自私而懊悔;④为“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而欣慰、激动。
23.考查了对词语和句子的赏析。①可以从用词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判断出词语的词性,接着分析出句子所体现的情感。即:“踉跄”“扑”“抱”三个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在获悉孩子病重后焦急、牵挂、心疼的样子,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深地爱。②根据题干提示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判断出本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接着分析出句子所表述的母亲对“我”的情感。即: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生命比作点燃的蜡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奉献,为“我”愁苦的一生,赞美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故解析为:①“踉跄”“扑”“抱”,三个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在获悉“我“病重后焦急、牵挂、心疼的样子,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突出焦急和爱就可。)②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生命比作点燃的蜡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奉献,为“我”愁苦一生,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突出比喻和母亲的无私即可。)
2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最后一段的内容要结合文章叙述的事件和要表述的主题。句中“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指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则是体现妈妈对“我”的爱和付出。
故解析为:一方面写出母亲的泪水伴随“我”成长,“我”给母亲带来无尽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每当“我”遭遇挫折、磨难,母亲总是坚定地守护“我”,安慰、鼓励“我”,给“我”信心和勇气,表述了“我”对母亲无尽的感激之情,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2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文中找到描写有关母亲的句子和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故解析为:①“我”每次患重病,母亲绝不放弃,不被“我”的病灾击垮,可见母亲的执着和坚强。②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增添新棉絮;大学毕业后,“我〞患重病。母亲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给“我”生活的信心,可见母亲的慈爱。③每次重病,母亲细心照顾,从不要求“我”为她做任何事,可见母亲的无私。④“我”失明后想抽烟,黑暗中,母亲把烟放到“我”手上,还找来火柴,可见母亲的细心。
26.我痛恨谎言我痛恨谎言,如同憎恶黑暗,憎恶魔鬼。那是一个天气非常炎热的午后,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柳叶蜷着焦黄的身躯,一只蝉不知躲在哪片树荫中有气没力地喃喃自语。没有一丝风,时间仿佛因为笼罩在炙热中而凝固了。家里,只有我和弟弟两个人,我们正在看电视。不知不觉,我们愈来愈感到热不可耐,很快,汗水浸湿了我们的衣衫。弟弟终于忍不住了︰“好热呀!哥哥,我们去吃冰棒吧。""好!就等着你这一句!"我说。我们飞快地跑到冰箱前,拉开最底层的门,急急忙忙地取出冰棒,把包装袋一撕,随手一扔,又回到电视前惬意地享受着嘴里的片刻冰凉。
吃完冰棒,我们都各自去上学。可是,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过了约二十分钟,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都闻到了一股烧焦味——原来,我和弟弟都忘记了关冰箱的门!因为冰箱门长时间开着,造成了电线短路,所以着火了,幸亏父母恰好刚回来,才把火扑灭的。
我们放了学,回到家,爸爸妈妈锐利的目光射向我们,只差在我们身上射出一个洞来。妈妈说:“看!那里!是谁打开了冰箱不关门是谁把垃圾乱扔”话音未落弟弟已经跑到了妈妈身边,说︰“妈妈,不是我,不是我,是哥哥!他吃冰棒不给我吃,还不关门!”我心里“咯噔"一下,心脏似乎漏跳了几拍,不敢相信地盯着弟弟,只看到弟弟的嘴巴快速地一张一翕….“下午饭不准吃!"爸爸严厉的训斥在客厅里回荡。我脑子里一片混乱,泪水浸湿了我的双眼,看着被烧焦的电线,我的眼泪滚珠似的落下来
这件事情以后,我痛恨谎言,如同帽恶黑暗,憎恶魔鬼。
叙事
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我是痛恨、还是渴望、亦或讨庆·……谎言选择一个补充题目再写下来。①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激发读者的兴趣。②中间:承接第一自然段展开叙事,点明自己为什么痛恨谎言,用典型的例子来具体表明自己为什么痛恨谎言。注意条理要清楚,层次要清晰。③结尾:再次点题,与开头照应。
这篇文章构思巧妙,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激发读者的兴趣,中间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中心,全文浑然—体。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验卷
一、基础
1.(2022六上·安乡期中)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月球比地球小,而太阳却比地球大得多了。
(2)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
(3)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4)大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
(1)作比较
(2)列数字
(3)打比方
(4)举例子
文学文化常识
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1)把“月球”“太阳”与“地球”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从“-140℃”可知,词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把“内金水河”比作“玉带”,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是列举的活动,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解析为:(1)作比较;(2)列数字;(3)打比方;(4)举例子。
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二、词句天地。(28分)
2.(2022六上·安乡期中)下面词句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xuānrǎn)腹郁(fùyù)瞻仰(zhānyǎng)
B.黎黑(líhēi)勾勒(gōulēi)忐忑(tǎntè)
C.摇曳(yáoyè)迂回(yūhuí)咆哮(páoxiào)
D.气氛(qìfèn)朝贺(cháohè)溜金(liùjīn)
C
拼音;字形
A.有误;“渲染”应读“xuànrǎn”。
B.有误;“黎黑”应改为“薰黑”,指(脸色)黑。“勾勒”应读“gōulè”,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勒”读“lēi”时,指用绳子等捆住或套住,再用力拉紧;系紧。
C.正确;
D.有误;“气氛”应读“qìfēn”,指存在于周围的使人能感受的景象或情调。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2022六上·安乡期中)选出下面句中指定标点符号的作用。
(1)“老师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句中“屏风”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
(2)“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测试——殿试的地方。”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话题的转换。
(3)“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剧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B.表示列举的省略。C.表示语意未尽。
(1)C
(2)B
(3)B
标点符号
(1)“老师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这句话选自课文《竹节人》,句中“屏风”一词指同学们用课本挡住老师的视线,“屏风”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
(2)“雍正以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测试——殿试的地方。”这句话选自《故宫博物院》,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最高一级测试”是殿试,所以其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故选B。
(3)“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会这句话选自《宇宙生命之谜》,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的省略。故选B。
故解析为:(1)C;(2)B;(3)B。
考查学生对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2022六上·安乡期中)根据所给的意思和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她(心神极为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3)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
(4)她本来有意露一手,慌乱间反倒(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把盐当糖撒了。
(1)斩钉截铁
(2)忐忑不安
(3)千钧一发
(4)弄巧成拙
词义
(1)“斩钉截铁”:比愉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符合语境;
(2)“志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形容心神非常不安。符合语境;
(3)“千钧一发”: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非常危急。符合语境;
(4)“弄巧成拙”: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了。符合语境。
故解析为:(1)斩钉截铁;(2)忐忑不安;(3)千钧一发;(4)弄巧成拙
考查成语释义。根据意思写成语,是一种反向思维,我们在知道成语让写意思时可以发挥每个字的想象。在这种题中我们要学会归纳总结,找出能代表这句话的词语。
5.(2022六上·安乡期中)下面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老汉宁可自己被水淹,也不让群众受伤害。
B.郝副营长虽然只有二十二岁,但是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C.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
D.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不仅大方,而且稍微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D
词汇运用
A、B、C正确;
D.有误,“大方”与“稍有点羞涩”之间是并列关系,应用“既又..……”相连。
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使用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
6.(2022六上·安乡期中)下面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排比)
B.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夸张)
C.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比喻)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拟人)
C
修辞手法
A.由“我是我是我是…."引导的排比句。正确;
B.把“掌声”说成是“雷鸣般”,形容“掌声”的声音之大,故为夸张的修辞手法。正确;
C.从“妩媚"一词可以看出把“丁香"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正确;
D.从“发抖""痛苦地呻吟"可以看出,把"木桥”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正确。
故解析为:C
考查修辞方法的解答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华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7.(2022六上·安乡期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紫禁城城墙大约有十米多高。(修改病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仿用修辞写句子)
(3)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缩句)
(4)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改为反问句)
(1)紫禁城城墙有十米多高。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3)小花缀满枝头,窥着行人。
(4)故宫难道不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吗?
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1)“大约”与“多”语义重复,删掉其一。
(2)例句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是比喻,仿写的句子也必须满足这个特点。
(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星星般的、从墙上”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4)考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没有否定词改时把“是”改“不是”,然后在“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解析为:(1)紫禁城城墙有十米多高。(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3)小花缀满枝头,窥着行人。(4)故宫难道不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吗?
(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仿写时要根据例句的句式和给出的词语提示进行仿写。
(3)主要测验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4)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8.(2022六上·安乡期中)补充下列名句。
(1),视死忽如归。
(2)卷地风来忽吹散,。
(3),还来就菊花。
(4)五岭逶迤腾细浪,。
(5),笑问客从何处来。
(1)捐躯赴国难
(2)望湖楼下水如天
(3)待到重阳日
(4)乌蒙磅礴走泥丸
(5)儿童相见不相识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意思是: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故解析为:(1)捐躯赴国难;(2)望湖楼下水如天;(3)待到重阳日;(4)乌蒙磅礴走泥丸;(5)儿童相见不相识。
考查了诗歌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
三、口语交际。(2分)
9.(2022六上·安乡期中)
班级正在开展小小辩论会,有同学认为小学生穿着打扮不要讲究,要简朴。也有同学认为小学生应注意仪表形象,穿着打扮要体面、讲究。你赞同那种观点?请概括出两点理由,并简要说明。
我赞同小学生穿着打扮不要讲究。与外表美相比,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小学生只要做到穿着整洁,举止文明就好了,无须过分打扮,太注意仪表可能会导致同学之间攀比之风的形成,不利于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
语言表述
本题考查个性化的表述。把你的观点清晰地表述出来即可。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都要说明理由。
故解析为:我赞同小学生穿着打扮不要讲究。与外表美相比,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小学生只要做到穿着整洁,举止文明就好了,无须过分打扮,太注意仪表可能会导致同学之间攀比之风的形成,不利于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
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表明自己不同的观点,说清楚自己的理由,语气和缓。
四、语段阅读
(2022六上·安乡期中)语段阅读。
穷人(节选)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
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
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0.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11.这段话中有两个“嗯”,各表示什么?
12.联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他”指谁?“你”指谁?“他们”指谁?
“他”指,“你”指,“他们”指。
13.这段话中有一个最能表述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句子,请把它写在横线上。
14.在文中找出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
15.文中加点的部分,应该读出()的语气。
A.慌乱B.坚定C.急躁D.犹豫
10.,、。“,!”,“,?,!,,!!。”
11.第一个“嗯”表示思考;第二个“嗯”表示征求意见。
12.渔夫;桑娜;西蒙的孩子
13.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1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15.B
语段阅读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4)、(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读选文内容,锁定范围第找到解析。
(6)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10.一句话没说完用逗号,人物直接说的或想的话用引号,说或想之后用冒号,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用顿号,表示疑问,包括疑问、设问、反问等用问号,表示强烈的感情的句子用感叹号,一句话完了用句号。如: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通常用于“说”后面。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用顿号,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故解析为:,、。“,!”,“,?,!,,!!。”
11.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句中第一个“嗯”表示思考;第二个“嗯”表示停顿,征求意见。
故解析为:第一个“嗯”表示思考;第二个“嗯”表示征求意见。
12.考查指代性词语。结合语境可知“他”指渔夫,“你”指桑娜,“他们”指西蒙的孩子。
故解析为:渔夫、桑娜、西蒙的孩子
13.由“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可知解析。
故解析为: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14.由“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可知解析。
故解析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15.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应该读出坚定的语气。
故解析为:B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2022六上·安乡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6.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词题)。
17.把下阕补充完整。
18.词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由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景象。
19.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20.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到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述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16.词牌名;词题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18.稻花的香气;丰收
19.从前社庙附近的树林边有一间茅店,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20.A
词
(1)此题主要考查对词题中词牌名、词题的掌握,一般词牌名在前,词题在后。
(2)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联想的语句就是可以从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想到另外一件事或一个东西。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读句子找到解析。
(4)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6.考查文化常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题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故解析为:词牌名、词题
17.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注意“茅”下面的“矛”不要写形成“予”。
故解析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句子中,由“稻花的香气”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
故解析为:稻花的香气、丰收
19.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旧时:往日。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见:同“现”。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故解析为:从前社庙附近的树林边有一间茅店,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20.考查了诗词理解。A项有误,词人描绘的是一幅“盛夏月夜图”,题干中“仲秋月夜图”错误。B、C项正确。
故解析为:A
六、课外阅读。
(2022六上·安乡期中)课外阅读。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①母亲哭了,在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猴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21.通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两件事。
①“我”得急性肠炎,母亲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看病;
②;
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
④。
2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自然段结尾一处。请分析“我”此时流泪的原因。
23.品析文中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
①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品析加点词)
②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
2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25.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1.“我”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添新棉絮。;“我”双目失明,母亲细心服顾“我”,安慰“我“好好地活着。
22.①“我”的不幸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为自己不理解母亲的付出而愧疚;②为母亲默默照顾“我〞,独自承担一切痛苦而感激;③为“我”曾经的迷茫和自私而懊悔;④为“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而欣慰、激动。
23.①“踉跄”“扑”“抱”,三个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在获悉“我“病重后焦急、牵挂、心疼的样子,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突出焦急和爱就可。)②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生命比作点燃的蜡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奉献,为“我”愁苦一生,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突出比喻和母亲的无私即可记分。)
24.一方面写出母亲的泪水伴随“我”成长,“我”给母亲带来无尽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每当“我”遭遇挫折、磨难,母亲总是坚定地守护“我”,安慰、鼓励“我”,给“我”信心和勇气,表述了“我”对母亲无尽的感激之情,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25.①“我”每次患重病,母亲绝不放弃,不被“我”的病灾击垮,可见母亲的执着和坚强。②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增添新棉絮;大学毕业后,“我〞患重病。母亲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给“我”生活的信心,可见母亲的慈爱。③每次重病,母亲细心照顾,从不要求“我”为她做任何事,可见母亲的无私。④“我”失明后想抽烟,黑暗中,母亲把烟放到“我”手上,还找来火柴,可见母亲的细心。
记叙文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投资计划书(汇编15篇)
- 机械设计 第11章 蜗杆传动学习课件
- 2025年甘肃省白银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二零二五年度手电动车进出口代理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车辆安全性能检测与责任认定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家教保密协议及家长满意度提升
- 互换性第4.1章 学习教材
- 二零二五年度实习生转正聘用合同模板
- 第18课《 我的白鸽》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南京市2025年度政府机关劳务派遣服务协议书
- 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 TPU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参考范文
- 第二编 债权总论
- 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表
- 常见八种疾病
- 胶粘剂基础知识及产品详解(课堂PPT)
- 铁路总公司近期处理的七起突出质量问题的通报
- 常用洪水预报模型介绍
- 援外项目钢结构运输包装作业指导书(共13页)
- 髋关节置换术男性患者留置尿管最佳时机探析和对策
- [爆笑小品校园剧本7人]爆笑小品校园剧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