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据我省地震局测定:2019年12月08日16时10分,在江苏盐城市东台市海域(北纬33.06度、东经121.39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震中距我省边界47公里。地震发生前出现“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等反常现象,原因是鸡鸭能听到地震产生的()A.响度很小的可听声 B.频率较低的次声波C.频率较高的超声波 D.频率较低的超声波2.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最终会造出永动机,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正在面临着的能源危机B.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的内能大C.发射火箭时,化学能只转化为机械能D.电磁炉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4.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 B.一袋早餐奶的体积约为200mLC.中考考场的温度约为46℃ D.人体密度约为0.5×103kg/m35.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B.螺旋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C.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检修电路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B.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 B.隆冬时节,口中哈出的白气C.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 D.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8.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9.某同学在烧杯中装某种液体,多次测出了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及对应的液体体积V,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图象,结合下面表格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液体的密度是1.8g/cm3B.查表可知,该液体可能是煤油C.烧杯的质量是20gD.体积为50cm3的该液体的质量为50g10.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将谷物摊开晾晒B.湿衣服晾在向阳处C.用电吹风吹干湿头发D.用保鲜膜包裹水果1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密度也越大B.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D.铁的密度与它的温度、状态有关12.以下数据合理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38°CB.小明同学的体积为0.05m3C.小明同学1000m跑的成绩是2minD.物理课本封面的面积为100cm213.许多大酒店、肯德基等单位在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且卫生.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并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14.在图中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B.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C.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D.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15.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丽是近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B.小丽是远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C.小朋是近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小丽的眼睛视力正常16.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④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④⑤C.③④⑤ D.①③⑤17.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灯亮,铃一定响 B.铃响,灯一定亮C.灯亮,铃一定不响 D.铃响,灯一定不亮18.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小狗在照镜子,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D.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19.在物理图像中不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直线的倾斜程度和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图中的两个图像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A.图a中直线与横轴夹角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该物质的密度不变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质量大小20.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C.树荫下的光斑 D.汽车后视镜21.小芳在阅读古诗词时,发现很多诗词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B.“池外轻雷池上雨”——“轻”指音调低C.“谁家玉笛暗飞声”——“声”是由笛子振动产生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描述声音频率高22.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23.自然界中,水有多种状态,各种状态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如图所示,下列状态的水,由于液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水B.白露时节的露水C.大雪时节的雪花D.冬至时节的冰挂24.如图所示是小刚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刚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C.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D.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5.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kg/m3 B.1.16×103kg/m3C.1.75×103kg/m3 D.1.2×103kg/m326.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河中的冰化成水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枝头上形成霜D.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27.在学校、医院或科研部门附近,经常有如图所示的禁止鸣笛的标志,通过禁止鸣笛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在教室周围多植树 B.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图书馆禁止高声喧哗28.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比喻静止的旧事物,在物理上若说沉舟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物为A.流水 B.千帆 C.河岸 D.飞鸟29.如图所示,主光轴上的S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的S′点,现有一条平行于入射光的光线从R点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A.和主光轴有交点,仍在S′点

B.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左侧C.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右侧 D.和主光轴没有交点30.站在观光电梯里的乘客在随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玻璃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他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32.用超声波倒车报警器探测车后是否有障碍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33.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房间内的“白气”是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此时房间甲的气温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34.小明在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绘制了a、b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通过图像可知______(选填“a”或“b”)的密度大;当b的质量是4g时,它的密度是______kg/m3,如果把b砍去一部分,则剩下部分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5.星期天,爱音乐的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改变琴声的_____,悠扬的琴声是琴弦振动发出的。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就知道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判断是小刚在喊他。36.1cm1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g,体积是cm1.(ρ冰=0.9×101kg/m1).37.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手机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_km/h。38.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其中形成甲光斑的是_____(凸/凹)透镜,判断的理由是_____,为了判断形成乙光斑的是哪种类型的透镜,小明将透镜远离纸片,观察光斑的大小一直变大,由此小明判断此透镜_____是凹透镜(一定/可能/一定不)。39.现有密度分别为、()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这种混合液的体积为_____,密度为______;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40.如所示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如图2所示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小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的阻值,阻值约为5Ω:(1)请你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________)(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3)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小芳利用另一只完好的电压表进行检测,把电压表分别接在图甲中的a、b之间和b、c之间,电压表均有示数;接在a、c之间,电压表无示数。如果电路连接完好,只有一个元件有故障,该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多组数据,画出了待测电阻Rx的I-U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得Rx=____Ω;(5)小芳又设计了一种方案,也测出了Rx的阻值。电路如图丁所示,R0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不变。测量步骤如下:①当开关________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②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③待测电阻Rx=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42.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将物质装入大试管中,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______;(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3)图乙中______(填“A”或“B”)是冰,它在第4min是______状态,它的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是______。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小强家的晒麦场上有一堆小麦,体积为4m3,为了估测这堆小麦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小麦,测得桶中的小麦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9kg,(g取10N/Kg),求:(1)这堆小麦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2)这堆小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44.有一只空玻璃瓶,质量是0.1kg,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0.6kg,水的密度是ρ水=1.0×103kg/m3。用此空瓶装某种金属颗粒若干,则总质量为1.0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2kg,求:(1)金属颗粒的质量;(2)玻璃瓶的容积;(3)金属颗粒的密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解析】地震时会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会使人恶心、呕吐等等,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人耳听不见;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故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2、C【解析】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由于猪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固态的霜附着在猪肉表面,凝华时放热过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D【详解】A.能量是不能凭空产生的,不能造出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B.因为热气腾腾的汤温度很高、很烫,所以我们不敢大口喝,故B错误;C.发射火箭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故C错误;D.电磁炉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得到了内能,因此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故选D。4、B【详解】A.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杯水的体积约200mL,一袋早餐奶的体积与此差不多,在200mL左右,故B符合题意;C.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考场内气温不高于体温,更不可能达到46℃,故C不符合题意;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解析】解答:A.用铜丝代替保险丝,会使得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不能熔断起不到切断电路的作用,故A错误;B.安装家庭电路时,电灯和开关串联后连在火线上螺旋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这样开关能控制灯泡,并且在灯泡损坏时,更换灯泡时,断开开关,切断了火线,更换灯泡时更安全.故B正确;C.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这样当金属外壳漏电时,不能将电及时导向大地,易引发触电,故C错误;D.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检修电路是不安全的,故D错误;6、B【详解】A.只有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C错误;D.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D错误。故选B。7、C【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不符合题意;B.口中哈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C符合题意D.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是冰的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8、A【详解】在测橙汁的密度时,先测出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将部分橙汁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计算出倒出橙汁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出橙汁的密度.所以A步骤中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9、B【详解】由图可知,烧杯的质量为25g,当液体的体积为25cm3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45g,液体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查表可知,该液体可能是煤油,则50cm3液体的质量为故选B。10、D【详解】A.将谷物摊开晾晒增大了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晾在向阳处可以提高温度,加快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用电吹风吹干湿头发提高了温度的同时也加快了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用保鲜膜包裹水果减慢了空气的流速,可以减慢蒸发,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D【解析】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A选项错误;B、密度计算公式ρ=只是定义式,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定值,与质量、体积无关。故B选项错误;C、空气也有密度,但空气密度的数值随着空气的状态、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此选项错误;D、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所以密度减小;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所以铁的密度与温度和状态都有关系,故D此选项正确。12、B【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C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合理;B.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左右,故B合理;C.中学生1000m跑的时间一般在4min左右,故C不合理;D.物理课本封面的长、宽分别在25cm、16cm左右,其面积在S=ab=25cm×16cm=400cm2左右,故D不合理。故选B。13、A【详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面上方空气气流动的速度和液体的表面积;热风干手器吹出热风提高了水的温度,吹风使水的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加快,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故应选A.14、B【解析】A、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故B符合题意;C、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故C不符合题意;D、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A【详解】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这是近视眼的特征;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果要让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将光线发散些;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利用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16、D【详解】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综上所述,故ABC错误,D正确.17、B【详解】这是一个串联电路的短路电路,开关S2把电铃短路了,S1S2都闭合时,只有灯亮,S1S2闭合S2断开时灯和电铃串联,同时工作.选项B正确.18、C【详解】A.镜子表面非常光滑,能把平行光平行地反射出去,是镜面反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不发光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9、B【详解】A.图a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m,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V,直线与横轴的夹角越大,说明体积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即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故A正确;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体积乘积的一半,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所以,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不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故B错误;C.图b是ρ-V图象,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该物质的密度不变,故C正确;D.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密度ρ与体积V的乘积,即ρV,m=ρV表示该物质的质量大小,故D正确;故选B。20、B【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详解】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雨后彩虹是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折射,B符合题意;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通过后视镜看到车后的景物是利用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A【详解】A.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辨别“钟声”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A正确;B.“池外轻雷池上雨”,“轻”指声音响度小,故B错误;C.笛子属于管乐器,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描述声音响度大,故D错误。22、B【详解】海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23、B【详解】A.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符合题意;C.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D.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D【详解】由图可见,水滴作为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是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D。25、D【详解】m水=1.5kg﹣0.25kg=1.25kg,V水===1.25×10﹣1m1=V瓶=V液m液=1.75kg﹣0.25kg=1.5kg,ρ液===1.2×101kg/m1.故选D.26、B【详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D.冰花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7、D【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详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在教室周围多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则A不合题意;B.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则B不合题意;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则C不合题意;D.在图书馆禁止高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则D符合题意。28、C【详解】沉船相对于流水、千帆、飞鸟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而相对于河岸的位置不变,故若说沉舟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物为河岸.故选C.【点睛】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29、B【解析】主光轴上的S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的S′点,则S′在透镜右侧焦点的右侧.现有一条平行于入射光的光线从R点射向凸透镜,因R点比S点离透镜更远,则折射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和主光轴有交点要更靠近透镜(更靠近透镜右侧的焦点),所以该交点在S′点的左侧.所以选B.30、C【详解】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故A错误;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楼房的窗户是向下运动的,故B错误;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与电梯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的,楼房的窗户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非晶体升高【解析】玻璃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32、信息【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详解】用超声波倒车报警器探测车后是否有障碍物,利用声音传递信息。33、液化低于【详解】(1)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壶外温度较低的空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这是液化现象;(2)由图中可知:甲房间中壶嘴冒出的“白气”更多;“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甲房间壶嘴冒出的白气多就说明了甲的气温低.【点睛】(1)物质由气态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2)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白气”,房间的温度越低,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越明显;根据图示水蒸气液化的程度分析房间甲和房间乙气温的高低.34、a2×103不变【详解】[1]由图象可知,当a、b两种物质体积相同时,a物质的质量比b物质的质量大;根据可知,a物质的质量大,密度就大。[2]由图象可知,当b的质量是4g时,它的体积为2cm3;b的密度=2g/cm3=2×103kg/m3[3]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把b物质砍去一部分,剩下部分的密度仍为2×103kg/m3不变。35、音调音色【详解】[1]琴弦的松紧程度决定琴弦的振动频率,即决定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2]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36、0.9;0.9【详解】冰的密度是0.9g/cm1,1cm1的冰质量是0.9g,1cm1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是0.9g,水的密度是1g/cm1,水的体积是.37、72【详解】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5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4个间隔距离)所用的时间,则汽车的平均速度38、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能【详解】[1][2]根据图示可知,甲光斑直径小于透镜直径,说明此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形成甲光斑的是凸透镜;[3]乙光斑直径大于透镜直径,且远离纸片光斑变大,有可能是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凸透镜成的太阳的像。39、【详解】[1][2]由于物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为,根据,物体2体积小,若使混合后的质量最大且体积比为1∶1,则物体2用完,总体积为物体2的体积的2倍,则混合后物体的体积为平均密度为[3]物体1剩下的质量为40、3.17.1(或7.2)【详解】[1]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