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主要体现在其形象的符号意义上。但是,对于诗歌语言只是单纯地理解其符号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发挥想象进行联想。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的作用。
暗示性语言的主要功能特征就在于联想。朱光潜说:“语言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而“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如果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歌,就必须透过表面的文字,揣摩其背后的“种种关系”,然后筛选、整合各种有用信息,再进行合理想象,最后做出价值判断,这个过程就是联想。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例如一提到“木”时我们就会想到秋意想到萧瑟苍凉的气氛。如“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落叶纷飞,秋意正浓,从诗句中我们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面秋风飒飒,落叶飘荡,一派萧瑟的景象,这正是语言的符号意义使然。而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读者的思维一下子便从木叶的清秋气急跳跃到离人的愁情别绪,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觉到感知,我们体会到了世事无常,人生不易,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由此可知,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写景抒情诗,如果剥离掉联想的意义,都将无法进行赏析。如李白《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蜀道悲鸟哀号,古木参天,雄飞雌从,林间盘桓,这是诗句所呈现的画面。但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诗句所呈现的画面上,那么就很难理解诗人所要表述的意图。再结合下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几句诗歌描写了一派苍凉景象,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里人迹罕至、极尽荒僻。此处写景目的在于渲染蜀道之艰之险,友人入如此艰险之地,实在让诗人担忧不已。读了这几句,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对坎坷人生的深切感叹,感受到他对前途命运的无尽担忧,体会到他对国势民生的倾心关切。如果不去想象,不去联想,我们会诧异于此处为何进行这样的景物描写。其实欣赏这几句诗歌,我们只抓住“悲鸟”“古木”“子规”“空山”等意象展开联想,就不难理解诗句的意境及其表述意图。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概也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才有此说吧。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所以在诗歌语言形象中,如果抛却联想的内核,诗歌的意蕴美将会荡然无存,因此我们可以说联想是暗示作用的内驱力。
(摘编自李清《也谈诗歌语言形象的暗示性》)
材料二: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杨柳本来可以引起无数的联想,桓温因杨柳而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萧道成因杨柳而想起“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韩君平因杨柳而想起“昔日青青今在否”的章台倡女……何以这首诗的主人独懊悔当初劝丈夫出去谋官呢?因为“夫婿”的意象对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闺中少妇是一种受情感综和的意象,而杨柳的浓绿又最易惹起春意,所以经它一触动,“夫婿”的意象就立刻浮上她的心头了。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所以诗是做不尽的。有人说,风花雪月等等都已被前人说滥了,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这般人不但不知诗为何物,也不知生命为何物。说诗已经做穷了,倒不如说生命已到了末日。
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凡是欣赏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节。比如古诗《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单看起来,每句都无特色,合看起来,全篇却是一幅极幽美的意境。不仅汉魏古诗是如此,晋以后的作品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要在总印象上玩味,决不能字斟句酌。晋以后的诗和晋以后的词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聪明气和斧凿痕迹都露在外面,这的确是艺术的衰落现象。
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协调,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比如李太白的《长相思》收尾两句“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钱起的《湘灵鼓瑟》收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温飞卿的《菩萨蛮》上阕“水晶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我们仔细玩味这些诗词时,并不觉得人事之中猛然插入物景为不伦不类,反而觉得它们天生成的联络在一起,互相烘托,益见其美。这就由于它们在情感上是谐和的。单拿“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来说,曲终人杳虽然与江上峰青绝不相干,但是这两个意象都可以传出一种凄清冷静的情感,所以它们可以调和。如果只说“曲终人不见”,或是只说“江上数峰青”,意味便索然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见出创造是平常意象的不平常的综合,诗要论总印象,以及情感使意象协调统一种种道理了。
因为有情感的综合,原来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似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重复。《诗经》里面的诗大半每篇都有数章,而数章所说的话往往无大差别。例如《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摩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三章诗每章都只更换两三个字,只有“苗”“穗”“实”三字指示时间的变迁,其余“醉”“噎”两字只是为压韵而更换的,在意义上并不十分必要。三章合在一块不过是说:“我一年四季心里都在忧愁。”诗人何必说一遍又说一遍呢?因为情感原是往复低徊、缠绵不尽的。这三章诗在意义上确似重复而在情感上则不重复。
总之,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综和的。情感或出于己,或出于人。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创造与情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写景抒情诗,如果剥离掉联想的意义,都将无法进行赏析。
B.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王国维才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C.杨柳这个意象之所以引起了不同联想,是因为每个诗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D.文艺作品一定具有完整性,它的意象被情感综合后,由散漫零乱变得谐和统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列举“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为了论证诗歌语言的符号意义具有暗示性。
B.材料一采用引用论证,引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增强文章说服力,同时使文章语言更加典雅有文采。
C.材料二中反对“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的观点,因为常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
D.材料二列举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为了论证晋以后的作品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一项是()
A.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形象,但都融入了的情感。
B.因为情感经历不同,对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读者产生了三种不同解读:对这位悲惨的老人的怜悯;对这幅画面的欣赏;以及对勤劳独立的老人的歌颂。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中人与景因为情感而交融在一起,把旅人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D.马致远在途中看到秋天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景物,融合自己的思念、飘零之感,最终写出《秋思》。
4.学习《李凭箜篌引》时,一位同学提出,“吴丝蜀桐张高秋”中“张”字意为“弹奏”,但换成“吴丝蜀桐弹高秋”又总觉得不好,不明白为什么。请据材料一给这位同学解决疑惑。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炉边(节选)
沈从文
大门前,因为宽敞,一些卖小吃的,到门前休息便成了例了。日里是不消说,还有那类在一把无大不大的“遮阳伞王”(那是老九取的名)下头炸油条糯米糍的。到夜间呢,还是可以时时刻刻听得一个什么担子过路停下的知会,锣呀,梆梆呀,单是口号呀,少有休息。这类声音,在我们听来是难受极了。每一种声音下都附有一个足以使我们流涎的食物,且在习惯中我们从各样不同的知会中又分出食物的种类。听到这类声音,我们觉得难受,不听到又感到寂寞。
一个敲小锣卖丁丁糖的又在门前休息了。我知道,这锣的大小,是正如我那面小圆砚池,是用一根红绳子挂在手上那么随随便便敲着的。许是有人在那里抽了签罢,锣声停下来,就听到一把竹签子在筒内搅动的响声了。又听到说话,但不很清楚。那卖糖的是一个别处地方人,譬如说,湖北的罢。因为常听他说“你哪家”;只有湖北人口上离不得“你哪家”,那是从久到武昌的陈老板的说话就早知道了。
在他来此以前,我似乎还不曾见过像那样敲着小锣落雨天晴都是满街满巷走着的卖糖的人。顶特别的是他休息到什么地方时,把一个独脚凳塞到屁股底下去坐,就悠悠扬扬打起那面小锣来了。我们因为欣赏那张特别有趣的独脚凳,白天一听铛铛的响声,就争着跑出去。六弟还有一次要他让自己坐坐看,我们奇怪它怎么不会倒,也想自己有那么一张,每天让我们坐着吃饭玩,还可以扛到三姨家去送五姐她们看。
大的木方盘内,分划成了许多区。每一区陈列糖一种。有的颜色式样虽相同味道却两样,有的样子不一样味道却又相同。有用红绿色纸包成三角形小包的薄荷糖,吃来是又凉又甜的。有成片的姜糖,味道微辣。圆的同三角形的各种果子糖,大的十枚五枚,小的两枚一枚。藕糖就真像小藕,有孔有节。红的同真红椒一般大的辣子糖,可以把尖端同蒂咬去,当牛角吹。茄子糖则比真茄子小了许多,但颜色同形式都同,把茶倾到茄子中空处再倒到口里去也很甜。还有用模子做成的糖菩萨:顶小的同一个拇指那么大,大的如执鞭的财神、大肚罗汉,则一斤糖还不够做一个。那湖北人,把菩萨安放在盘子正中,各样糖同小菩萨,则四围绕着陈列。大菩萨之间,又放了一个小瓶子,有四季花同云之类画在瓶上。瓶子中,按时插上月季、兰、石榴、茶花、菊、梅以及各样应时的草花。抽糖的签筒也拿出来了。签从一点到六点各六根,把这六六三十六根竹签管束在一个外用黄铜皮包裹描金髹过的小竹筒内。“过五关”的抽法是一个小钱只能得小菩萨一名。若用铜元,若过了三次五关以后,胜利还是属于自己,则供着在盘子正中手里鞭子高高举着的那位财神爷就归自己所有了。三次五关都顺顺当当过去,这似乎是很难;但每天那湖北人回家时那一对大财神总不能一同回家,似乎是又并不怎样不容易了。
等了一会,外面的签筒还在搅动。
六弟是早把神魂飞出大门傍到那盘子边去了。
我说,“老九,你听!”我是知道九妹衣兜里还有四十多枚小钱的。
其实九妹也正是张了耳朵在听。
“去罢。”九妹用目答应我。
她把手去前衣兜里抓她的财产,又看着母亲老实温驯的说,“娘,我去买点薄荷糖吃罢!”
“他们想吃了,莫听他们的话。”
“我又不抽签,”九妹很伶便的分解,都知道妈怕我们去抽签。
“那等一会粥又不能吃了!”
本来并不想到糖吃的九妹,经母亲一说,在衣兜里抓数着钱的那只手是极自然的取出来了。妈又说必是六生的怂恿。这当然是太冤屈六弟了。六弟就忙着分辩,说是自己正想到别的事,连话也不讲,说是他,那真冤枉极了。
六弟说正想到别的事,也是诚然。他想到许多事情出奇的凶:那位像活的生了长胡子横骑着老虎的财神爷怎么内部是空的?那大肚子罗汉怎么同卖糖的杨怒山竟一个样的胖实!那个花瓶为什么必得四名小菩萨围绕?
签筒声停止后,那铛铛铛漂亮的锣声便又响着了。这样不到二十声,就会把独脚凳收起来,将盘子顶到头上,也用不着手扶,一面高兴打着锣走向道门口去罢。到道门口后,把顶上的木盘放下,于是一群嘴边正抹满了包家娘醋萝卜碗里辣子水的小孩,就蜂子样飞了过来围着,胡乱的投着钱,吵着骂着,乘了胜利,把盘子中的若干名大小菩萨一齐搬走。眼看到菩萨随到小孩子走尽后,于是又把独脚凳收起,心中装了欢喜,盘中装了钱,用快步的跑转家去罢。回家大约还得把明天待用的各样糖配齐,财神重新再做,小菩萨也补足五百数目,到三更以后始能上床去睡,……为那糖客设想着,又为那糖客担心着财神的失去,还极其无意思的嗔视着又羡企看那群快要二炮了还不归家去的放浪孩子,糖客是当真收起独脚凳走去了。
“那丁丁糖已经过道门口去了!”六弟嗒然的说。
“每夜都是这时来。”我接着说。
“娘,那是一个湖北佬,不论见到了谁个小孩子都是‘你哪家’的,正像陈老板娘的老板,我讨厌他那种恭敬,”九妹从我手上把那本字课抢过手去,“娘,这书里也画得有个卖糖的人呢。”
妈没有做声。
湖北佬真是走了。在鸭子粥没有到口以前,我们都觉得寂寞。
5.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卖小吃的知会声,“我们”听到难受,原因是美食令人垂涎而欲望不一定能得到满足;听不到感到寂寞,原因是没有美食更谈不上欲望的满足。
B.小说围绕“我”儿时家门前的小吃展开叙写,但又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吸引人,比如卖糖人特别的生意用具、经营方法、待人之道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C.兄妹三人对卖糖人的关注焦点并不相同,“我”只是垂涎糖的美味,六弟对器物、工艺等更感兴趣,而九妹则留意到他的为人,独具女孩子的细腻敏锐。
D.母亲在小说中笔墨不多,但形象并不单薄,不让孩子们买糖,是管教严格,为孩子们预备鸭子粥宵夜、体谅孩子们的失望情绪等,则展现出她的慈爱。
6.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人物冲突,但叙事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具有浓郁的散文风格和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B.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不仅通过“难受”“寂寞”“嗒然”等直接表现人物心理,更善于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C.小说题为“炉边”,节选部分写的自然也是炉边的所见所闻,以“炉边”这个小小的空间去整合和囊括那么丰富的风物与人事,构思非常巧妙。
D.小说语言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比如“极其无意思的嗔视着又羡企看那群快要二炮了还不归家去的放浪孩子”,主要表述了小孩子渴望自由的心理。
7.小说对卖糖人所卖的糖做了非常详细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8.这篇小说表现出浓郁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三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十一月中,项羽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文本二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B.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C.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D.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一般是指开国皇帝。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质的概括,按性质分表扬、批评、同情三类。“高祖”属于表扬类。
B.诸侯,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秦朝施行郡县制,没有分封诸侯王。而文中“诸侯”是指秦末项羽灭秦入关,借怀王之名,分封的十八路诸侯。
C.函谷关,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中,深险如西,古称函谷。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同为我国古代的雄关要塞。
D.缟素,缟指白色精细的生绢,素指未经染色的生绢,均可引申为白色。因此,在古代有时会使用“缟素”指称白色的丧服。而选文中的“缟素”则比喻质朴。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出身于沛郡丰邑县中阳里的普通人家,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幸目睹了秦始皇出行,不觉显露出他内心对秦始皇的仰慕之情。
B.在抗秦的各路诸侯中,刘邦的军队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向其投降。一些将领主张杀了子婴,刘邦没有同意,认为杀子婴不吉利。
C.项羽听说刘邦率先平定了关中,非常生气,又听说他已在关中称王,更为恼怒,决定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犒劳百万之师,一举歼灭他。
D.刘邦进入秦宫之后,被华丽的宫室、无数的珍宝和宫女的美色所吸引,想住在秦宫开始享乐的生活,属下樊哙劝他离开,他一开始不肯听。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13.班固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刘邦的“美”与“恶”。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歌子
苏轼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聱牙①。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注]①聱牙:乖忤、抵触。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将自己比作世间一粒微尘,意在将个体置于广阔的空间以凸显自身渺小。
B.“笑看”两句,是说苏轼以平常心对待仕途穷通,体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C.词人想象陪伴骑鲸公子遨游海外,表述自己想要远离世俗、归隐山林的旨趣。
D.全词语言晓畅,情感表述含蓄委婉,能够比较典型地体现出苏轼词作的风格。
15.请简要赏析本词“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两句。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庆是一个山城,山与人连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山火对重庆人来说,是一场①的危机,激发了保护家园的众志成城。在这场“十八路英雄”扑灭山火的行动里,冲在一线的是消防员、武警官兵、解放军、医护人员,他们身后,是志愿者自发组成的坚实后盾——有插着五星红旗送物资的“摩托崽儿”,有扛着油锯开辟隔离带的父子,有拿着喇叭协调物资的女孩,还有送外卖的、做饭的、递水的、开挖掘机的……在那些奋不顾身逆行的身影中,有军人、有党员,有不同年龄、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在肆虐的山火面前,他们牢固地拧成了一股绳。
这种“英雄气”既是重庆的,更是中国人的。网友口中这场“史诗般的救火”有来自全国的托举之力。由于火灾形势严峻紧迫,从国家部委到甘肃、云南等兄弟省份,都对重庆进行了大力支援,为快速扑灭明火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重庆雄起”的加油之语②,无数令人动容的细节场景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刷屏。
③的是,美西方一些媒体对这次重庆遭遇灾害的观察视角,与国内舆论场截然不同。向来拿着放大镜观察中国的他们,对高温、限电、疫情带来的不便大书特书,甚至④,刻意放大社会在应对灾害时出现的细节矛盾和分歧,反而对引起中国社会最大共鸣的“团结灭火”只字不提,这本身就是不厚道,甚至不人道的。他们不是没看到,而是不愿相信、不肯承认,在应对灾难方面,中国就是做得挺不错的。
17.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做出修改,将改后的句子完整地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9.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C.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开幕。本届世界杯,大到比容场馆,小到球衣、奖杯,①。中国企业带领7000多名建设者用五年多时间设计建造的卡塔尔“鸟巢”——卢塞尔体育场,为本次世界杯上体量最大的“中国造”。中国承建的太阳能光伏电站,②,又助力卡塔尔兑现举办“绿色世界杯”承诺;集装箱式的“球迷村”,既解决住宿问题,又给游客带来新奇的住宿体验;新能源客车配备泥沙防护结构,既为民众提供绿色通行,又保障了在世界杯期间平稳高效运营;世界杯商品专卖店里的足球、喇叭、奇异、奖杯等各种产品,更让“义乌制造踢进世界杯”。
③,中国软实力也不容小觑。当地时间10月19日,中国大熊猫“四海”和“京京”乘专机从中国四川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为世界杯增添了一幅精彩“水墨画”。
这届世界杯“含中量”满满。正如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周剑所说,“中国贡献”如满天繁星照亮了这届世界杯,“中国元素”闪耀世界杯是中国力量的再一次彰显,是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鸟巢”直接移用中国体育场馆名称,既突显中国特色,又隐含民族自豪感。
B.“球迷村”化用了“地球村”的名称,突出了游客住宿体验的亲密感,自然贴切。
C.“义乌制造踢进世界杯”借用踢足球的“踢”字,强调义乌产品的创新特点,别具匠心。
D.文中“含中量”巧妙化用“含金量”一词、写了中国元素数量之多,表意新奇。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春晚,赵丽颖和她的《满庭芳·国色》让人眼前一亮,这个节目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如诗如画,一展满庭芳华。水袖演绎桃红之柔,折扇展现凝脂灵秀,纸伞舞出缃叶婉约。每种色彩都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以及在文化征途中记录下的风雅,让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读了材料,你对“国色”有什么认识、思考或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述你的观点、看法等。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B2.C3.B4.①材料一提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作用。②“张”这里虽和“弹”同意,但它“拉开、张开”的本义会让我们联想到随着琴弦的拉开,清越的箜篌之声如同张开翅膀飞扬而出,飞上高高的天空,让天上的云朵也颓然凝定不动,联想到“响遏行云”的典故,联想到“惊天动地”的美妙音乐。它与下文的“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恰好相应,意蕴丰富。而“弹”不会形成如此丰富的联想。
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王国维才提出……”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三段倒数第二行“大概也正是基于联想的功能才有此说……”,由可能变必然。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是为了论证诗歌语言的符号意义具有暗示性”错误,张冠李戴,这一段中心论点是第一句,列举“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为了向我们说明“联想的过程”。
B.“引用论证”错误,“如李白《蜀道难》中……”不是引用论证,这是举例论证。
D.“是为了论证晋以后的作品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材料二第二段,“不仅汉魏古诗是如此,晋以后的作品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也是要在总印象上玩味,决不能字斟句酌”,是为了论证“凡是欣赏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节”。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是读者的情感,而材料二的论点,从标题以及结尾可见是“情感对于诗歌创造过程的作用”,是从创角度而言的。其它三项都是创作的角度谈情感的作用。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对于诗歌语言只是单纯地理解其符号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发挥想象进行联想。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的作用”可知,材料一的观点是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作用。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张”字的本义为“拉开、张开”,“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让人们联想到清越的箜篌之声如同张开翅膀飞扬而出,飞上高高的天空,让天上的云朵也颓然凝定不动,意蕴丰富。“弹”只是意思上符合,不会让人有此丰富的联想,没有这种表述效果。
5.C6.D7.①突出糖的丰富精致,表现卖糖人心灵手巧,善于经营;②渲染糖的诱人,为写“我”和弟弟妹妹买糖的渴望做铺垫,并反衬出没有吃到糖的失望;③通过极富时代、地域特色的风物,增强小说的怀旧色彩和乡土气息。8.①兄妹三人贪念美味和哥哥怂恿妹妹的场景,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无邪;②母子、兄妹之间的理解、默契,表现出家人之间的温馨;③糖客对小孩子“你哪家”的询问、兄妹三人对糖客的设想与担心,表现出陌生人之间的淳朴善良。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对卖糖人的关注焦点并不相同”错误。结合原文对糖的味道的描述,“有用红绿色纸包成三角形小包的薄荷糖,吃来是又凉又甜的。有成片的姜糖,味道微辣……”可知,兄妹三人的确各具特点,但焦点都在糖的美味;“‘我’只是垂涎糖的美味,六弟对器物、工艺等更感兴趣”错,结合“我们因为欣赏那张特别有趣的独脚凳……”“他想到许多事情出奇的凶:那位像活的生了长胡子横骑着老虎的财神爷怎么内部是空的?那大肚子罗汉怎么同卖糖的杨怒山竟一个样的胖实!……”可知,“我”不只垂涎美味,六弟也没有对器物、工艺等更感兴趣。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语言含蓄蕴藉”错误。结合“听到这类声音,我们觉得难受,不听到又感到寂寞”等可知,语言明白晓畅,并不含蓄蕴藉;“主要表述了小孩子渴望自由的心理”错,“极其无意思的……”主要表述的不是对自由的渴望,而是没有吃到糖的失落。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文中对卖糖人做的糖描写非常细致,如“大的木方盘内,分划成了许多区。每一区陈列糖一种”“有用红绿色纸包成三角形小包的薄荷糖……有成片的姜糖……圆的同三角形的各种果子糖……藕糖就真像小藕,有孔有节。红的同真红椒一般大的辣子糖……还有用模子做成的糖菩萨:顶小的同一个拇指那么大,大的如执鞭的财神、大肚罗汉,则一斤糖还不够做一个”“把菩萨安放在盘子正中,各样糖同小菩萨,则四围绕着陈列”等,糖果色彩纷呈、大小形状各异,味道也各不相同,很能吸引小孩子。这样写突出卖糖人做的糖丰富精致,表现卖糖人心灵手巧,善于经营。
描写糖果的颜色、味道、造型等等,突出糖果的诱人,于是引出了下文我们想要买糖吃,“六弟是早把神魂飞出大门傍到那盘子边去了。我说,‘老九,你听!’我是知道九妹衣兜里还有四十多枚小钱的。其实九妹也正是张了耳朵在听。‘去罢。’九妹用目答应我。她把手去前衣兜里抓她的财产……”,同时因为买糖的事被母亲阻止而吃不到糖而感到失望,“湖北佬真是走了。在鸭子粥没有到口以前,我们都觉得寂寞”。
由“还有用模子做成的糖菩萨:……‘过五关’的抽法是一个小钱只能得小菩萨一名。若用铜元,若过了三次五关以后,胜利还是属于自己,则供着在盘子正中手里鞭子高高举着的那位财神爷就归自己所有了。三次五关都顺顺当当过去,这似乎是很难;但每天那湖北人回家时那一对大财神总不能一同回家,似乎是又并不怎样不容易了”可见卖糖人所卖的糖是那个时代独有的富有特色的事物,对它的细致描写突出了时代和地域色彩,增强了小说的怀旧色彩和乡土气息。
8.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人情美主要体现在小孩子的可爱和天真,比如兄妹三人的贪念美味,“每一种声音下都附有一个足以使我们流涎的食物,且在习惯中我们从各样不同的知会中又分出食物的种类。听到这类声音,我们觉得难受,不听到又感到寂寞”,这是小孩子的淳朴和天真;哥哥怂恿妹妹买糖去,“六弟是早把神魂飞出大门傍到那盘子边去了。我说,‘老九,你听!’我是知道九妹衣兜里还有四十多枚小钱的。其实九妹也正是张了耳朵在听。‘去罢。’九妹用目答应我。她把手去前衣兜里抓她的财产……”,表现出兄妹之间的默契和儿童的天真无邪。
人情美还体现在家人之间的温馨美好的相处,如我们的“诡计”被母亲识破,“她把手去前衣兜里抓她的财产,又看着母亲老实温驯的说,‘娘,我去买点薄荷糖吃罢!’‘他们想吃了,莫听他们的话。’‘我又不抽签,’九妹很伶便的分解,都知道妈怕我们去抽签。‘那等一会粥又不能吃了!’本来并不想到糖吃的九妹,经母亲一说,在衣兜里抓数着钱的那只手是极自然的取出来了”,九妹的老实厚道,母亲了解自己的孩子,怕他们不好好吃饭,不允许去买糖的慈爱,都展现出人情之美。
人性美主要体现在糖客对小孩子“你哪家”的亲切询问,如“常听他说‘你哪家’”;兄妹三人对糖客的设想与担心,“这样不到二十声,就会把独脚凳收起来,将盘子顶到头上,也用不着手扶,一面高兴打着锣走向道门口去罢……眼看到菩萨随到小孩子走尽后,于是又把独脚凳收起,心中装了欢喜,盘中装了钱,用快步的跑转家去罢。回家大约还得把明天待用的各样糖配齐,财神重新再做,小菩萨也补足五百数目,到三更以后始能上床去睡……为那糖客设想着,又为那糖客担心着财神的失去”,表现出陌生人之间的淳朴善良。
9.C10.A11.C12.(1)父老们苦于秦朝苛刻繁杂的法律已经很久了。我应该在关中称王,我和父老们约定三条法令。
(2)恰巧项伯想要救张良,连夜来见张良,趁机让项伯用不能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才不发兵。13.刘邦的“美”:①抱负远大,知错能政;②仁厚爱人,豁达大度,善于纳谏,体恤百姓。
刘邦的“恐”:好酒好色,不事生产,贪国事乐。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高祖这个人,高鼻梁,一副龙的容貌,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性情豁达。
“左股”作主语,“有”作谓语,“七十二黑子”作宾语,故应在“左股”前停顿,排除AB;
“美”作定语,修饰“须髯”,故应在“美”之前断开,排除D;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错误。“祖”“宗”表示庙号;而且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高祖”常作为庙号。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又听说他已在关中称王”错,原文“欲王关中”,意思是想在关中称王,只是想,并不是“已在关中称王”。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苦”,以……为苦,认为……苦;“王”,动词,称王。
(2)“活”,使……活,救活;“因”,趁机;“谕”劝告,告诉。
1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1)分析刘邦“美”的一面
根据“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可知,刘邦抱负远大;
根据“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乃还军霸上”可知,刘邦善于纳谏,知错能改;
根据“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可知,刘邦仁厚爱人,豁达大度;
根据“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可知,刘邦体恤百姓。
(2)分析刘邦“恶”的一面
根据“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可知,刘邦好酒好色,不事生产,贪图享乐。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高祖,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高祖这个人,高鼻梁,一副龙的容貌,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三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性情豁达。平常有远大的抱负,不肯从事一般百姓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试着做官,担任泗水亭长,官府中的官吏没有不被他轻慢戏侮的,爱好喝酒,喜欢女色。
高祖曾经到咸阳服徭役,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高祖看后长叹道:“啊,大丈夫应当像这样!”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就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秦王子婴坐着白车,驾着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金印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中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遣我攻关中,本来就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人家已经屈服投降,再杀掉他,(这样做)不吉祥。”于是把秦王交给下属官吏,自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休息,樊哙、张良劝谏,于是沛公封好秦宫的贵重珍宝、财物和府库,退回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说:“父老们苦于秦朝苛刻繁杂的法律已经很久了。我应该在关中称王,我和父老们约定三条法令。”于是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去巡行各郡县、乡邑,向百姓们讲明情况。秦朝百姓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犒劳士兵。沛公又辞让不肯接受。百姓们又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做秦王。
十一月中,项羽听说沛公巴平定关中,大怒,派遣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就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占有了。”曹无伤想以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兵力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兵力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比不过项羽。恰巧项伯想要救张良,连夜来见张良,趁机让项伯用不能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才不发兵。沛公带着一百多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到项羽后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沛公因为樊哙、张良的缘故,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中,立即杀了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文本二
沛公进入秦宮,那里的宮室、帷帐、狗、马、贵重珍宝、美女数以千计,沛公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王室因为昏庸无道,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您替天下铲除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纣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听从樊哙的意见。”沛公于是回军驻扎在霸上。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4.D15.①运用叠字,增加语言的音韵美,使情感抒发细腻生动。
②表述词人因时光渐逝而年华不再的深沉情感。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情感表述含蓄委婉”错误。“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通过三个典故表述出苏轼现实不得志想学方士归隐、想学渔夫一叶扁舟任逍遥、想学李白醉骑鲸鱼消极避世,虽有用典,但并不艰涩,情感表述也并不含蓄委婉。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中的“苒苒”“萧萧”运用叠字,增加语言的音韵美,表现出时令变化和两鬓状态,使情感抒发细腻生动。
“苒苒中秋过”借中秋佳节这个写作背景,苏轼描绘出了中秋节过得拖延,反映苏轼过得不顺心;“萧萧两鬓华”写苏轼发现自己两鬓斑白了,反映自己老了。一二句反映心态不顺心,感叹年华易逝,表述词人因时光渐逝而年华不再的深沉情感。
1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摧”“事”“萧”“幽”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7.①迫在眉睫②此起彼伏③耐人寻味④冷嘲热讽18.在那些奋不顾身逆行的身影中,有军人,有农民(或有党员,有群众等可并列的群体),有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在肆虐的山火面前,他们拧成了一股牢固的绳。19.D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语境强调对重庆人来说,山火是眼前十分紧迫的事情,故选用“迫在眉睫”。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第二处,语境说的是在互联网上,“重庆雄起”的加油之语接连不断地持续刷屏,故选用“此起彼伏”。
此起彼伏:意思是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第三处,语境是说此次美西方一些媒体对这次重庆遭遇灾害的观察视角让人琢磨,故选用“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第四处,根据语境“对高温、限电、疫情带来的不便大书特书”“刻意放大社会在应对灾害时出现的细节矛盾和分歧,反而对引起中国社会最大共鸣的‘团结灭火’只字不提”可知,此处是说美西方有些媒体对中国“团结灭火”的行为用尖酸刻薄的话进行讥笑及讽刺,故选用“冷嘲热讽”。冷嘲热讽:意思是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进行讥笑及讽刺。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三:
一是“有军人、有党员”概念有交叉,不能并列,应改为“有军人,有农民”或“有党员、有群众”等可并列的群体;
二是“有不同年龄、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语序不当,应改为“有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
三是“牢固地拧成了一股绳”语序不当,应改为“拧成了一股牢固的绳”。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救火”比喻成“史诗”。
A.拟人。“含”“卧”分别把芍药、蔷薇人格化,表述了对芍药花、蔷薇的喜爱。
B.拟人。“闹”赋予红杏以人的动作,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述了对春天的赞美。
C.夸张。前句写用手扭转天上的星辰,使用夸张。
D.比喻。把“愁”比喻成“丝雨”,抒发出一种寂寞的愁情以及百无聊赖的闲愁。
故选D。
20.C21.①“中国造”的身影无处不在②既为世界杯源源不断地供能③除了“硬实力”外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表述效果的能力。
C.“强调义乌产品的创新特点,别具匠心”错,“踢”字,强调义乌产品的开拓精神以及进军世界杯的重要意义。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前文“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鲍鱼高汤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素肠香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混凝土喷射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竹鞭手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窗式空调用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丁草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高端女装行业竞争动态与经营模式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面部护理品行业竞争格局与营销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防火胶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紫外光固化树脂行业产销状况及未来前景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针灸学)
- 茅台红酒推销文案策划案例
- 期中达标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上册
- 2024年地质矿产勘测行业技能鉴定考试-地质录井技能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第四章第1节 陆地与海洋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 社保知识竞赛考试题及答案
- 九上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知识梳理)(全册)
- 1-4单元期中提升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生物化学第二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 【仁爱】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