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 选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全国卷适用_第1页
结构化学 选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全国卷适用_第2页
结构化学 选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全国卷适用_第3页
结构化学 选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全国卷适用_第4页
结构化学 选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全国卷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全国卷适用一、考纲考点展示《选修3: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中9种常考点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节选)必修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⑥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⑴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及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⑵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⑶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⑷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⑴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⑵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⑶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⑷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⑸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⑴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⑵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⑶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⑷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⑸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2二、考点逐项过关考点1﹒电子排布式和电子轨道示意图1.能层、能级和最多容纳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图1(1)轨道形状:①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②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2)能量关系:①相同能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np<nd<nf。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2s<3s<4s…③同一能层内形状相同而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如npx、npy、npz的能量相等。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三个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构造原理示意图如上图1。②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状态相反。③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4.电子的跃迁与原子光谱(1)电子的跃迁:①基态→激发态: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会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_,变成激发态原子。②激发态→基态:激发态原子的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2)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3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过关练习】1.【2011新课标卷】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1福建卷】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2福建卷】基态Mn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2新课标卷】Se的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2013新课标全国Ⅱ】Ni+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4浙江卷】基态镓(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4新课标全国Ⅰ】三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14新课标全国Ⅱ】Cu的价层电子轨道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15新课标全国Ⅱ】P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2.2s22p33.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答案:1.1s2s2p4.3s23p63d105.7.1s22s22p63s23p63d58.46.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9.1s22s22p63s23p3(或[Ne]3s23p3)考点2﹒电负性和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元素第一电离能的递变性Ⅱ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Ⅲ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Ⅵ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1)特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d0、f0)、半充满(p3、d5、f7)和全充满(p6、d10、f14)的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为稳定状态,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如:第一电离能,Be>B;Mg>Al;N>O;P>S。(2)应用①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如果某元素的In+1?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如铝元素I4?I3,所以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而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数较多,且各级电离能之间相差不大,所以常表现多种化合价,如锰元素有+2价~+7价。元素电负性的递变性(1)规律(2①确定元素类型(电负性>1.8,非金属元素;电负性<1.8,金属元素);②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共价键);③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④电负性是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之一。5电离能与电子的分层排布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原子I1<I2<I3<……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从正一价的气态阳离子中去掉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比从中性原子中掉一个电子要大,消耗的能量就更多。因此,一个原子的电离能是依次增大的,甚至是成倍增长,但增大的倍数并不相同。有的增大的多,Na,I3比I2增大不到一倍,但I2比I1却增大了近百倍。这说明I1比I2、I3小得多,说明有一个电子能量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