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知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逻辑跟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的表达要受理辑思维的规律制约;没有语言也难以进行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所以说逻辑与语言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逻辑上的“概念”,在语言里表现为语词,逻辑上所谓“命题”在语言里表现为一个句子。②我们在教语法修辞上指出了很多写文章的毛病,表面上看,好像是语法问题,实际上也是逻辑问题。比方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主谓不合的句子。主谓不合是不是语法问题,实质上不是。国为代词“我们”充当主语是可以的,名词“国家”作为谓语也是可以的,在语法上没什么错误。错误在逻辑上。从逻辑的角度说,这句话是直言肯定判断,肯定判断的主概念与宾概念一般都是从属关系或同一关系,而这个判断的主概念与宾概念之间既不是从属关系,也不是同一关系。所以,从内涵来说,这个判断的宾概念不能恰当地反映主概念的属性,从外延来说,这个判断的宾概念的外延更不能包含主概念的外延,犯了主宾不相应的逻辑错误。③最近,收到一位青年同志的信,他说:“现在报纸上有一句话是不合语法的。”什么话呢?就是“打扫卫生”。他说:“卫生怎么能够扫掉呢?这是不合语法的。”叫我提醒大家不要这样写了。这句话是不是不合语法的呢?不是。“打扫卫生”要不要否定,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当然也有人主张说是“用惯了,就不要否定它了。”比如,从前我们有句话讲起来是讲不通的,要说“救人”是对的,“救火”你怎么救呀?“晒书”是可以的,“晒太阳”就不行了吧?但是用惯了还是可以的。约定俗成嘛!因此,“打扫卫生”要说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要否定它,我看,这也不是语法问题,因为你表面上看是动宾不合,动词跟底下的宾语配不上,但是配不上并不等于语法上的错误。“打扫”是个动词,底下带着名词宾语,有什么不通?这不是语法问题,是逻辑问题。你要说“打扫街道”是可以的,但是,扫街道连卫生都扫掉了,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没有这个道理。所以,我说这不是语法问题,而是逻辑问题。(选自王力《逻辑与学术研究、语言、写作的关系》)材料二:①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手段。思想不合逻辑,语言就不可理解,思想有逻辑性,语言就顺理成章。写文章不能不讲道理,道理是很明白的。②但是衡量语言是否纯洁和健康,逻辑不能算是唯一的标准。语言是调皮的孩子,他虽然一般受逻辑的管教,可是有时不守规矩。逻辑却拿他没有办法,这一点似乎也应该注意。一些夸张说法如“倒背如流”,自然不能以常理限之。③有人说,“救火”不合逻辑,这种看法值得怀疑。“教”有多方面的意思。“救生,教命”是竭力保存,务求延续;“救火,教急”是减少危害,免致恶化。不能把“救火”的“教”与“教命”的“教”混同。“谢恩”是谢,“谢罪”也是谢,但是前者陈述感激之意,后者表示愧悔之心。恐怕不能说前者同,后者不同吧?④有人说,“晒太阳”不合逻辑,我也不敢附和。“晒太阳”正如“烤火”,在物理上是人被太阳晒,被火烤,可是按说话人的心理,是人有意地利用太阳和火的光和热,或者无意地经受那光和热所起的作用,因而太阳和火是被动的,人是主动的。同样,“这条小河能行船”“平原不妨走马”,事实上的行为者自然是人,不是小河和平原,可是从说话人看来,小河、平原是主体,而船和马都是客体。⑤语言是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语言是历史产物。从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我们往往能看出心理的轨迹、历史的遗踪、民族文化和社会风气的趋向。语言是人们意象的反映(其中人脑起了折光作用),而不是客观事物原形的照片。因此,语言与逻辑虽然密切相关,可是逻辑不是语言的唯一主宰者。我们不能忽视语言的逻辑性,但是更不能忘掉语言的心理性、社会性和历史性。(选自王宗炎《谈谈语言和逻辑》)1.材料一第②段判断“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符合逻辑的主要依据是(3分)A.“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直言肯定判断。B.“我们”是代词,“国家”是名词。C.“我们”是主概念,“国家”是宾概念。D.“我们”和“国家”不是从属关系或同一关系。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逻辑的“概念”就是语言的语词,“命题”就是句子。B.语法毛病只是表面的,语法问题的本质都是逻辑问题。C.语言受到逻辑的约束,但并不是完全遵循逻辑的标准。D.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折光式反映,所以可以违背逻辑。3下面是生活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从语言的角度着不符合逻辑的一项是(3分)A.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有人认为“晒太阳”这种说法应该被弃用,请结合材料一或者材料二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5.材料二对材料一的观点构成了一定的反驳,请分析材料二是怎样反驳的。(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地
洞卡夫卡①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离洞口千把步远的地方,有一处上面覆盖着一层可移动的苔藓,那才是通往洞内的真正入口处。在盖着苔藓的那个幽暗的地方,正是我的致命之所在。我经常梦见野兽用鼻子在地洞口贪婪地来回嗅个不停,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可以把洞口堵死,上面覆以一层薄薄的硬土,下面填上松软的浮土,这样我就用不着费多大气力,每次进出,只要挖一次洞口就行了。但那是不可能的事。为了防备万一,我必须具备随时一跃而出的可能性,为了谨慎行事,我必须做好随时能够冲出去的准备。②我安安稳穗地住在我的地洞的最里层,与此同时,敌人可能从某个地方慢慢地、悄悄地往里钻穿洞壁,向我逼近。我在自己的地洞,自有诸熟所有途径和方向的长处,盗贼会很容易地成为我的牺牲品和美餐。但我正在变老,有许多同类比我更强,而且我的敌人多得不可胜数。而且威胁我的不仅有外面的敌人,地底下也有这样的敌人。我的地洞除了大道以外,还有几条很狭窄的、但相当安全的小道。它们使我与外界保持联系,向我提供自由呼吸的空气。这些路本来是鼹鼠筑成的,我因势利导,把它们引进了我的地洞里,我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嗅得很远,使我得到保护。也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经由这些途径来到我跟前,成了我的食物。我的地洞的最大优点是宁静。我可以在我的通道上蹑着脚走好几个钟头,有时听到个把小动物的声音,不一会儿这小动物也就在我的牙齿间安静下来了;或者泥土掉落的沙沙声,它告诉我什么地方需要修缮了;除此以外便是寂静。洞内通道上每隔一百米的地方,辟一个圆形的小广场,在那里我舒舒服服地越曲着身子,一边休息,一边使自己暖和暖和。不知是由于过去的习惯,还是这座家屋确实存在着危险,唤起我的警觉,使我常常有规律地从酣睡中惊醒。缜密地考虑到极端危险的情况,我还在洞穴的近中心处修建了一个中央广场。我利用地洞来贮藏我的食物:凡是洞内抓获而目前还不需要的一切,和外面猎获的全部,我统统把它们堆放在这里。场地之大,半年的食物都放不满。于是我把东西一件一件铺了开来,在其间漫步,同时玩赏着它们,悦目于其量之多,醉心于其味之杂。地洞的复杂性确实也向我提供了采用多种防御办法的可能性。后来,我觉得将存粮稍加分散,利用某些小广场来分批贮藏,似乎更为周到些。于是我决定约每隔两个广场设一个预备储粮站,或者每隔三个设一正储粮站,每隔一个设一副储粮站,如此等等。再则,为了速惑敌人,我划出几条道路不堆贮藏品。不久,我跑离洞口,在洞口寻找一个合适的藏身之所,来守望着我的家门,这一四,我在外面一连几天几夜。在守护期间,我没有看见任何人在靠近入口的地方搜寻过,这对已对敌都是一种幸运,因为要不然,③我会为了我的地洞不顾一切地朝他的喉咙扑过去。诚然,也出现过一些兽类,我不敢接近它们,只要远远预感到它们在,我便立即警觉,拔腿就跑。有时甚至产生这样幼稚的想法:压根儿就不回地洞,而就在这里的洞口附近住下,专门观察洞口以打发日子。假如我有某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把观察哨的任务交给他,那我就可以放心地下地洞去了。但是从地洞的内部完全信赖一个外面的什么人,我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我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只能孑然一身。后来,我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洞穴。我和地洞这样相依为命,不管我遇到多大恐惧,我都能泰然自若地留在这里,无须设法说服自己,打消一切顾虑,把入口打开。我只要清闲地等着就完全够了。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把我们永远分开。(节选自《卡夫卡荒诞小说》,有删改)文本二:20世纪后半期,空间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成为关注的焦点与核心的概念。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空间叙事研究得到迅速发展。自古希腊时期,西方对空间的研究已涉及“虚空”“处所”和“广延”这三个概念。④文学叙事中的空间主要可以分为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大类。物质空间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物体,也包括作为物质存在的人本身。心理空间是一个内部的、主观的空间,是人的知觉、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染色、过滤、变形、编辑后所建构的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社会空间是人际空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构与结构化。(节选自方英《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以<地洞>为例》)6.结合文本,对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表明地洞已经做好,它庞大、坚固、隐蔽,以及结构设计的巧妙,是“我”完美的栖居场所,无需加工。B.句子②描绘了一个充斥着矛盾、痛苦和恐惧的世界,地洞让“我”感到安稳,但“我”还是时时处于惊恐之中。C.句子③是“我”想象攻击敌人的场面,虽然“我”的动作残忍,但足以体现“我”捍卫地洞的决心。D.句子④中的“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在文本一中体现为有形的“地洞”和“我”内心无形的“地洞”。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没有清楚地交代故事的发展脉络,而是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样的处理可能会带来情节发展的不确定性。B.小说运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透视了小动物的心理,并以第一人称“我”的自叙自白,增强了可读性。C.地洞象征每个人都可能在劫难逃的困境,地洞的象征义跟钱钟书《围城》里围城的象征义相同。D.本文的“洞内世界”“洞外世界”和《变形记》中的“虫的世界”“人的世界”一样,都属于叙事空间。8.请概括并分析文本一中“我”对己、对人的心态。(4分)9.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的卡夫卡善于在叙事上下功夫,请结合文本二,分析空间叙事在文本一中的体现。(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材料二: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吾民,有道乎?”太公对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武王曰:“善。”乃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道矣,何可攻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说乎?”周公对曰:“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乃起众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人。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财矣。”入室见女,曰:“谁之女也?”曰:“诸侯之女也。”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色也。”于是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金钱以与士民黜其战车而不乘弛其甲兵而弗用。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节选自《说苑·指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于是A发B巨桥之粟C散鹿台之财D金钱以与士E民黜其战F车而不乘G弛其甲H兵而弗用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盍,何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盍亦反本矣”中“盍”的含义相同。B.适,恰当,和《屈原列传》“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的“适”不同。C说,说法,与《苏武传》“故使陵来说足下”的“说”含义不同。D.信,确实,与《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中的“信”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王伐纣临行之时,面对伯夷、叔齐的质疑和阻挠,姜太公非但没有怪罪,还.称赞其为“义人”,亲自扶着他们离开,体现了恢弘的气度和广阔的胸襟。B.伯夷、叔齐坚守内心的道德高地,不为外在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节操,虽晚年穷困潦倒,最终饿死首阳山,令人唏嘘,但他们为信仰献身的精神足以光耀千古。C.姜子牙认为,统治者如果能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给百姓带来好处,得到他们的拥戴,便能所向披靡。他的一番话完全打消了武王对于伐纣这件事的顾虑。D.武王在牧野之战大败殷人,然后将纣王从诸侯那里搜刮的玉器、钱财和美女悉数奉还,体现了仁义之师的风范,也赢得了天下人的诚心归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2)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与周公对武王伐纣这件事的态度及其依据。(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杜工部①蜀中离席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注]①本诗原题为《蜀中离席》,因模仿杜甫风格,故加“杜工部”三字。②李商隐写此诗时,正值巴南蓬州、果州的贫民爆发起义,连年来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的关系也很紧张。此与杜甫当年离开成都时徐知道作乱、吐蕃侵扰、安史之乱还未平息的情况相似。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B.颔联紧承“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正侧面结合地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描写出来,指出时局的纷乱。C.颈联从时事转入眼前:离别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D.诗人把时事之感融入酬答唱和之中,将抒情、叙事紧紧融合在一起,情韵深厚,笔力雄健。16.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留白是一种中国书画艺术,后来运用到音乐、诗歌中,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的“
,
”就是留白艺术。(2)《孟子·尽心下》曾言“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屈原列传中“
,
”,也是赞扬屈原的著作“言近旨远”。(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作为一个富有审美意味的词语,在古诗词中也频繁出现,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追根溯源,“流量”一词很早就被用来形容水。从严格学术定义看,流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或管道某一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算出流量能干啥?其实,
①
。每月流量相加,可以算出河流全年径流量,我们就知道了河流一年有多少水,水利部门可以开展水量配置、调度。每月流量比照,就能清晰了解河流流量大小变化,
②
,为防汛抗早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此外,水利工程建设也离不开流量。无论是规划、设计、建设阶段,还是运行阶段,流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量如何测?根据概念可知,只要获取过水断面面积和流速,两者相乘就是流量,①这就是目前应用较为全面的流速面积法。②其实,流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③战国时期,慎到曾在黄河龙门用“流浮竹”测定河水流速。形成浮标法测量的雏形,但浮标法测量精度稍差。④一系列高技术仪器的应用,比如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应用。流量测定更快捷更准确。⑤特别是近些年来,卫星、无人机、无人船等纷纷加入流量测定队伍,测量实现了“天一空一地”一体立体化监测。⑥可更快更好地为流域规划、河流治理、防汛抗旱、工程建管、生态环境保护等坚实支撑。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擦擦眼睛,整了整衣服,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个大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显然破落,只露着些断壁残垣,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过脸的太阳,这时候却无影无踪,山风时有时无,静下心才感受到。船靠了山脚,跟着前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怕,小心翼翼地迈着脚步。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清清”“寂寂”“幽幽”,请简析它们各自的语意。(3分)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画横线部分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2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与下面例句都有“像是”,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撤满了盐。——余华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的,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宜荆荆随恩高三12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注意审题是“主要依据”,2.C【解析】A项,错在“就是”;B项,错在“都是”: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3.A【解析】A项表述自相矛盾。4.示例一:我认为“晒太阳”这种说法应该被弃用。(1)语言的表达要受逻辑思维的规律制约,逻辑有问题,表达会不消或有错误。(2)“晒太阳”这一说法表达的事实是“被太阳晒”(或者是“太阳晒”)。犯了谓宾不相应的逻辑错误。示例二:我认为“晒太阳”这种说法不应该被弃用。(1)语言要符合逻辑,但逻辑不能算是衡量语言的唯一的标准:语言还是心理现象,是人们意象的反映。(2)“晒太阳”这种说法,在物理上是人被太阳晒;可是按说话人的心理,是人有意地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太阳是被动的,人是主动的。“晒太阳”这种表达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每点2分。)5.(1)首先肯定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手段,要符合逻辑:接着提出逻辑不能算是衡量语言的唯一的标准,语言也有不遵守逻辑的反常现象。(2)然后针对有人提出的“救火”“晒太阳”等不合逻辑的说法进行分析反驳。(3)最后得出“不能忽视语言的逻辑性,更不能忘掉语言的心理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结论。(每点2分.)6.A(“地洞······无需加工”错误,后文的“我”一直在完善地洞。)7.C(“象征义相同”错误,地河确实象征着“困境”,但是这种困境是人们异化之后的“恐惧”困境,而《城》的困境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8.①对己是过度自我保护的心态。“我”建造地洞,又不断地完善地洞,还在洞口守护地洞都体现了“我”的自我保护心态非常强烈。②对他人是过度敌视的心态。“我”想象了很多“敌人”,洞口也不敢设置观察哨,都体现“我”对外界的数视心态。(每点2分。)9.①本文建构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空间,即地洞。地洞里的暗道、广场、食物都体现了空间叙事中的物质空间。②本文通过“我”的心理空间来组织小说。小说一直在写“我”内心的恐惧,时时刻刻担忧地洞会被外界攻击。③本文体现了故对的、异化的人际空间,除了敌人是对立关系外,连洞口放哨的人也不敢安排,以致“我”最后孑然一身。(每点2分。)10.CEG项11.B项。【解析】“适”在这里的意思是“到、往”,与“适长沙”的“适”相同。12.C项。解析】姜子牙的话并没有完全打消武王的顾虑,这从他紧接着又问了周公相同的问题可以看出。13.(1)武王平定股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宗”“耻”“义”各一分,句意一分)(2)天下谋划事情的人,都把殷商当作天子,把周当作诸侯,凭借诸侯的身份来攻打天子,胜过他(天子)有办法吗?(“图”“以······..为”“道”各一分,句意一分)14.伯夷、叔齐反对,理由:①父亲文王死了还没下葬,便拉着他的牌位去打仗,不孝:②武王作为臣子犯上弑杀自己的国君商纣王,不仁。周公赞同,理由:纣王破坏礼义,失去了百姓的拥戴,已没有资格作天子,只是一介匹夫而已,武王伐纣并不算以臣弑君。(意思对即可。立场判断错误不给分,理由一点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把王位传给教齐,到了父亲去世以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通命啊!”于是便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使商量看说:“我们何不去投命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或王用车载着牌位,尊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或王战马动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举吗?以臣子的身份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三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进走了。或王千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们隐居于首阳山,采集酸展来充饥。得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蓝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1”最终饿死在首阳山。材料二:周武王将要讨伐纣王,召太公吕望询问他说:“我想要不战而知胜果,不用占卜就得到吉兆,使用不知自己的子民,做到这些有方法吗?”太公回答说:“有方法。王能得众人之心,来讨伐无道昏君,不用战争也知道会胜利。凭借贤德的品德来讨伐不肖之人,不用占卜也知道一定会获得吉先。对方祸害百姓,我们造福百姓。即使不是我们的人民,也可以招橡麾下。”或王说:“好。”于是又召周公来询问:“天下论事的人,都视殷商为天子,把周看作诸侯,以诸侯的身份来攻伐天子,有战胜的方法吗?”周会说:“殿商确实是为天子,周确实为诸侯,那就没有取胜的办法啊!怎么可以攻伐呢!”或王生气的说:“你的说法有依据么?”周公说:“我听说:攻伐扎的就称为贼,攻伐义的就称为残,失去人民的则叫做匹夫。王计伐的是失去民心的人,怎么能说是讨伐天子呢?”武王说:“好。”于是率众起兵,和殷商的军队在牧野交战,大败商军。攻入王宫大殿,看见美玉,就问:“这是谁的美玉?”回答说:“是诸侯的玉。”立刻把玉归还诸侯。天下人听说了,说:“式王不贪财帛啊。”进入内寝见到美女,就问:“这是谁的女人?”回答说:“是诸侯的女人。”就把女予通还给诸侯。天下人听闻了此事,说:“或王不食女色啊。”(或王)于是就分发巨桥的粮食,散尽胜台的钱财分给士华和人民,拆毁战车不乘坐,扔掉盔甲和兵器而不用。把马放归华山,把牛放生于桃林,表示不再使用它们(发动战争)。天下人听说后,都说式王行仁义于天下,不是气度根宏大么?15.B【解析】“正侧面结合”错误。“雪岭”两句的意思是远处雪岭那边朝廷的使臣还稽留天外未归,近处松州一带也还驻扎着朝廷的军队。使者久久未归,可见矛盾未得到解决:边境仍有大军驻扎,可见战争一触叩发。由此可知,领联中并未正面描写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而是从侧面含蓄地表现了时局的纷乱。16.①尾联用享文君当泸卖酒的典故,表层意思是:成都的类酒就足以伴人度过一生了,何况当泸卖酒的还是卓文君这样的美女呢。②这两句措辞深婉,表面上是赞美成都生活的美好,实则是婉讽。以“醉客”描述的安逸生活来反衬诗人生活漂泊、家国无依的沉重心情。(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诗歌解析:本诗首联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引人深思:下句转到“世路干戈”这个社会大背景上,道出战乱中离别的沉重感伤,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时伤世之情。颔联紧承“世路干戈”而来。诗人并未正面描写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而是从侧面含蓄地表现了时局的纷乱,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颈联从时事转入眼前。“醉客”一语双关,既指饿行席上的醉者,又暗喻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的庸碌之辈。“晴云”“雨云”同样不仅指天气的变幻不定,也比喻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进露出诗人的比虑。尾联紧扣“蜀中离席”的诗题,话题仍回到饯别。“是酒”“辛文君”,看似宽慰或向往美好的生活,实则反村诗人生活漂泊、家国无依的沉重心情,同时又睛指时事堪感,一些人却沉速于酒色,流连忘返,让人不齿。17.(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其称文小面其指极大,举类逐而见义远。(3)示例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示例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示例3:千古江山,英雄无见孙仲谋处(若学生回答“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也算正确。)18.①流量是了解江河湖库的重要指标②推断出河流丰季和枯季19.①搭配不当,将“全面”改为“广泛”。④中途易徽,改为“让流量测定更快捷更准确。”⑧成分残缺,改为“为......提供坚实支撑。”20.①“清清”指浅水清洁明澈的样子。②“寂寂”指四围寂静无声的样子。③“南南”体现回响声音的微弱样子,突出了境界的清静。21.①逗号使句子整散结合,参差有致,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更能凸品山峡的寂静。②逗号将三个“静”独立成句,运用反复,起强调作用,突出作者内心“静”的感受。22.①文中的“像是”表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机械行业科技创新合作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版艺术品字画购销与仓储管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委托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LED显示屏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合同3篇
- 美容院商铺租赁合同(2025版):美容院美容美体设备租赁及售后服务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绿色建筑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废旧设备买卖及环保处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投资合作三方买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车鉴定评估及转让合同3篇
- 2025年度不锈钢太阳能板安装工程合同3篇
- GB/T 12914-2008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 GB/T 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含评分标准)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件(完整版)
- 线缆包覆挤塑模设计和原理
- TSG ZF001-2006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
- 锅炉升降平台管理
- 200m3╱h净化水处理站设计方案
- 个体化健康教育记录表格模板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