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XX目录01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02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03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04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05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0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奋斗添加章节标题章节副标题01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章节副标题02西方列强的入侵添加标题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添加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增开天津为商埠。添加标题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两亿两。添加标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赔偿军费四亿五千万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瓦解和动荡,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交织在一起。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压迫下,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清朝统治出现严重危机,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等问题日益凸显。抗争与探索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统治,但最终失败洋务运动:清朝官员发起的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运动,旨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光绪皇帝支持的改革运动,试图通过政治改革推动国家现代化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章节副标题03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主要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1898年,中国清朝政府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制度来推动现代化进程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发生的一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旧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运动: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民主革命的高涨。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通过思想启蒙,激发了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章节副标题04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和历史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国际环境方面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添加标题时间: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添加标题地点: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添加标题参会人员: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13名代表,分别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添加标题会议内容:正式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蔡和森、维经斯基为委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地点:上海和嘉兴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章节副标题0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果: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破裂:国民党二大召开,提出《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人过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发表宣言,宣布共同合作大革命的开展和工农运动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工人运动的高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农民运动的兴起大革命的胜利与工农运动的贡献大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共产党内发生严重分歧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缺乏革命武装力量的支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奋斗章节副标题06土地革命的开展和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的背景: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土地革命土地政策:实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的政策根据地建设: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的意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红军的壮大和反“围剿”斗争红军的组建和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迅速壮大,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英勇奋斗。反“围剿”斗争:面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功地打破了敌人的包围和封锁,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红军的英勇事迹:在反“围剿”斗争中,红军涌现出许多英勇事迹和革命英雄,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作用:红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革命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单击添加标题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单击添加标题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单击添加标题胜利意义: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上的逐渐成熟,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单击添加标题历史地位:遵义会议和长征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章节副标题0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背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和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教训持久战方针的提出和实施实施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敌后战场等,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实施效果:持久战方针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提出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生存威胁提出时间:1938年5月由毛泽东撰写的著作《论持久战》中提出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其占领区军事力量和经济设施,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正面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初期承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