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规范_第1页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规范_第2页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规范_第3页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规范_第4页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施工脚手架平安技术统一标准

目次

1总那么...........................................................

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4

3根本规定........................................................9

3.1种类划分..................................................9

3.2根本要求..................................................9

3.3平安等级和平安系数........................................10

4材料、构配件的性能及几何参数...................................12

4.1材料、构配件..............................................12

4.2几何参数..................................................13

5荷载...........................................................14

5.1荷载的分类及标准值........................................14

5.2荷载组合..................................................16

6设计...........................................................18

6.1一般规定..................................................18

6.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23

6.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1

7构造分析和试验.................................................32

7.1一般规定..................................................32

7.2节点分析与试验............................................33

7.3架体分析与试验............................................33

8构造...........................................................35

8.1一般规定..................................................35

8.2作业脚手架................................................36

8.3承重支架..................................................37

8.4高处作业吊篮.............................................38

9安装、使用与撤除...............................................39

10质量控制.......................................................40

11平安管理.......................................................43

附录A计算用表.................................................45

附录B脚手架用索具、吊具.........................................49

附录C脚手架力学性能试验.......................................50

C.1一般规定..................................................50

C.2构配件力学性能试验.......................................50

C.3架体构造力学性能试验.....................................54

本标准用词说明...................................................57

引用标准名录.....................................................58

附:条文说明.......................................................60

1总那么

1.0.1为统一建筑施工脚手架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的根本原那么、根本要求

和根本方法,做到技术先进、平安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金属类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

1.0.3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金属类脚手架技术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应遵守本标

准规定的根本准那么。

1.0.4建筑施工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脚手架

由杆件、构配件通过相关连接,构成具有防护、支撑功能,并为建筑施工作

业提供操作平台的固定或活动式架体。

2.1.2作业脚手架

由单排或双排立杆或门架与构配件组成,附着于建筑构造上,为建筑施工提

供具有防护和操作平台功能的架体。

2.1.3承重支架

纵横向由多排多列立杆或门架与水平杆、构配件组成,以斜杆或剪刀撑等杆

件加固,可承受建筑构造和各种施工荷载的支撑架。

2.1.4高处作业吊篮

悬挂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依靠提升机钢丝绳迁引的沿建筑物外立面上

下运行的悬吊篮式操作平台。

2.1.5悬挑脚手架

搭设在水平悬挑构造上,由水平悬挑构造将架体竖向荷载传递给建筑主体构

造的作业脚手架。

2.1.6全封闭脚手架

采用密目式平安立网、钢丝网等材料沿架体外侧立面全高度封闭的作业脚手

架。

2.1.7局部封闭脚手架

采用密目平安立网、钢丝网等材料,将架体外侧立面每层局部封闭,封闭

面积小于外立面面积30%的作业脚手架。

2.1.8半封闭脚手架

采用平安立网、钢丝网等材料,将架体外侧立面每层不低于1.2m的高度封

闭,封闭面积占外立面面积30%〜70%的作业脚手架。

2.1.9敞开式脚手架

沿脚手架外侧立面无封闭遮挡的作业脚手架。

2.1.10综合平安系数

脚手架架体构造或构配件总的平安系数。

2.1.11稳定构造单元

由杆件、构配件组成的脚手架的最小几何不可变单元体。一般情况下,作业

脚手架为水平和上下相临连墙件间的单元体;承重支架为纵、横竖向剪刀撑与上、

下水平剪刀撑间的单元体。

2.1.12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设计规定的几何参数公称值,或根据实测结果经统计概率分布确定的某一分

位值。

2.1.13脚手架的整体稳固性

架体构造整体能保持稳固,且不出现与起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的能力。

2.1.14架体构造

脚手架架体杆件的组成形式、方法、各组成局部的构造、形状及相互连接方

式的总称。

2.1.15架体构造分析

确定架体构造在荷载作用下的效应的过程。

2.1.16架体构造试验

通过施加荷载评定架体构造或架体构件的性能或预测其承载力的试验。

2.1.17架体原形试验

采用与实际使用架体一样的材料和构配件,一样的架体构造和搭设方法,而

搭设的试验单元架体所进展的架体构造试验。

2.1.18设计计算模型

反映架体构造或架体构造件在荷载作用下的效应,说明各变量相互关联关系

的计算公式。

2.2符号

2.2.1荷载、荷载效应

GK——吊篮及钢丝绳等自重标准值;

MFWK——风荷载作用在作业脚手架立杆中产生的力偶矩;

£MGSK——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MK——水平杆件弯矩标准值;

£MQSK——可变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Ms——受弯构件弯矩设计值;

Msw——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XMWSK——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小——荷载设计值;

NFWK——作业脚手架由风荷载产生的架体立杆轴向力标准值;

XNgK——架体构造件及附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25——承重支架除施工荷载以外的可变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心——架体立杆的轴向力标准值;

M——风荷载及其他作用对连墙件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N,、,——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连墙件约束架体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N^K——第j个可变荷载标准值;

N,——荷载的标准值;

Ns——计算单元立杆段(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

YNSGK——承重支架上除构造件和附件外的永久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

和;

NSQK——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NSQK——架体作业层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NSWK——承重支架计算单元立杆(门架)风荷载作用的最大附加轴力标准值;

N,一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构造连接的抗拉(压)承载力设计

值;

P——脚手架立杆根底底面的平均压力;

QD——动力钢丝绳所受拉力设计值;

QK——吊篮施工荷载标准值;

Qr——吊篮悬挂机构后支架配重自重标准值;

QWK——吊篮所承受的风荷载标准值;

R——作用于连接节点的弯矩、扭矩、拉(压)力、剪切力、滑移力设计值;

Rc——脚手架连接节点的抗弯、抗扭、抗拉(压)、抗剪切、抗滑移承载力设

计值;

Rd——架体构造或架体构造件的抗力设计值;

/?(•)——构造或构件的抗力函数;

——架体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Sd,1b——架体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Rs——架体原型试验或架体构配件力学性能试验承载力极限值;

——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

sfcu——试件强度标准差;

Sp——折减后的钢丝绳破断力;

改——风荷载标准值;

%---根本风压值;

b——应力值;

网——由风荷载产生的应力值。

vmax——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架体构造或构配件的最大变形值;

2.2.2材料、构件物理性能和抗力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试件的强度实测值;

九.min——试件的最小强度值;

fd——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A——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fmcu——试件的强度平均值;

SL——钢丝绳允许拉力;

[v]——变形的规定限值。

2.2.3几何参数

A------毛截面面积;

A。——净面积;

A,——立杆底座底面积;

——挡风面积;

A”.------迎风面积;

ad——几何参数的设计值;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M——几何参数的附加量值;

b—作业脚手架立杆横向间距或门式架宽度;

H——架体高度;

——连墙件竖向间距;

Lx——连墙件水平间距;

I——受弯构件跨度或悬挑构件悬挑段长度;

/,——吊篮悬挂机构前支架横梁长度;

/2——吊篮悬挂机构后支架横梁长度;

la——作业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

n——试件组数;

卬—受弯构件截面模量;

2——长细比。

2.2.4计算系数

k(.——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Ks——钢丝绳平安系数;

K1P——钢丝绳破断拉力折减系数;

①——档风系数;

(P——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P——综合平安系数指标;

——材料抗力分项系数;

rm——材料强度附加系数;

九——荷载的分项系数;

九——构造重要性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

——按桁架确定的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3根本规定

3.1种类划分

3.1.1建筑施工脚手架根据其用途和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作业脚手架、承重支架和

高处作业吊篮三大类。

3.1.2作业脚手架应根据搭设材料、搭设方法和节点连接方式划分种类,包括:

落地脚手架、悬挑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护架。

3.1.3承重支架应根据搭设材料、节点连接方式和用途划分种类,包括:构造安

装承重支架、混凝土浇筑施工模板支架、满堂脚手架。

3.1.4高处作业吊篮应根据所用材料、规格、悬挂方式划分种类。

3.2根本要求

3.2.1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应使架体构造在使用期内以适当的可

靠性且经济的方式满足架体的功能要求。

3.2.2脚手架的架体构造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能承受在施工和使用期内的设计荷载;

2架体稳固,不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

3满足施工要求;

4具有使用功能和平安防护功能;

5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架体构造性能应保持稳定,不应随工程施工周期延长

和施工荷载反复作用而使性能明显降低。

3.2.3在脚手架设计时,应根据以下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使架体构造不出现可能

的损坏:

1应辨识危险源并制定预案,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危险的侵害;

2架体应由多个稳定构造单元组成,当单个构件或架体局部意外受损时,架

体构造的其他局部仍能保持完整,不出现连续性坍塌或整体破坏。

3.2.4搭设脚手架所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脚手

架的构配件应拆装方便,连接可靠,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且可重复使用。

3.2.5脚手架的架体构造应是空间几何不可变的稳定构造体系;架体的构造应满

足设计计算模型根本假定条件的要求。

3.2.6脚手架的构造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工程技术

人员担任。

3.3平安等级和平安系数

3.3.1脚手架构造设计时,应根据架体构造破坏的危险性,采用不同的平安等级;

架体构造平安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表3.3.1脚手架的平安等级

平安等级危险性

I很大

II较大

III•股

3.3.2脚手架平安等级划分应在各专业标准中具体规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作业脚手架应按落地脚手架、悬挑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护架的

架体种类、搭设高度、荷载划分平安等级;

2承重支架应根据架体种类,搭设高度、荷载划分平安等级;

3吊篮应根据种类、使用高度、荷载划分平安等级;

4新型脚手架的平安等级划分应按同类脚手架的平安等级提高一级。

3.3.3在脚手架构造或构配件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综合平安系数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强度:除1.5(3.3.3-1)

稳定:022.01333-2)

2当采用新型脚手架体系且无使用经历时,其综合平安系数应满足下式

要求:

稳定:。22.5(3.3.3-3J

3应将0以抗力调整系数的形式计入专业标准的相应计算公式中。

3.3.4脚手架架体构造重要性系数九,可按表3.3.4的规定取值。

表3.3.4脚手架架体构造重要性系数九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架体构造重正常使用极

平安等级

要性系数限状态设计

IIIIII

Yo1.11.00.91.0

4材料、构配件的性能及几何参数

4.1材料、构配件

4.1.1脚手架所用的钢管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

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普通钢管,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碳素构造钢?GB/T700中Q235级钢或?低合金高强度构造钢?GB/T1591中

Q345级钢的规定。

4.1.2脚手架所使用的型钢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材质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碳素构造钢?GB/T700中Q235B级钢或?低合金高强度构造

钢?GB/T1591中Q345级钢的规定。

4.1.3架体构造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1手工焊接所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或?

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所焊接金属物理性能相适应。

2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的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

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碳钢药芯

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要求,焊丝应与被焊金属

物理性能相适应。

3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一C级?GB/T5780的规定。

4.1.4钢筋吊环或预埋锚固螺栓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构造设计标

准?GB50010的规定。

4.1.5用铸铁或铸钢制作的构配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锻铸铁

件?GB/T9440中KTH-33O-O8或?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

EG230-450的规定。

4.1.6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等材料制作,其材质应符合以下规定:

1钢脚手板材质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构造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

规定,所用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5mm,板面冲孔内切圆直径应小于25mm。

2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构造设

计标准?GB50005中Ha级的规定。

3竹脚手板应采用毛竹或楠竹制作。竹龄应为3年〜4年。

4.1.7高处作业吊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吊篮?GB/T19155的规定。

4.1.8脚手架所用钢丝绳、索具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用途钢丝

绳?GB/T20118、?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钢丝绳用普通套环?GB/T5974.1、?

钢丝绳夹?GB/T5976的规定。

4.1.9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能,应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确定;

自制的定型构配件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指标确定应经过设计计算,必要时应

根据有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试验确定。

4.1.10脚手架应在相应标准中明确规定所用材料和构配件的品种、材质、规格、

型号、物理性能、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技术参数及要求,对节点连接件尚应有

承载能力、连接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的规定。

4.2几何参数

4.2.1脚手架架体构造的几何参数a可按正常搭设情况下架体构造几何尺寸的

实测平均值确定。

4.2.2架体构配件的几何参数标准值,可按正常生产情况下几何尺寸的实测平均

值确定;或可以几何尺寸的实测数据为根底,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确定。

4.2.3材料、构配件几何参数的标准值,也可采用设计规定的公称值。

5荷载

5.1荷载的分类及标准值

5.1.1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应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5.1.2脚手架的永久荷载应包含以下内容:

1架体构造件自重;

2架体上脚手板、平安网、栏杆等附件的自重;

3承重支架上的模板支承体系自重、静止设备、建筑构造件及堆放物的自重;

4架体上其他可按永久荷载计算的荷载。

5.1.3脚手架的可变荷载应包含以下内容:

1施工荷载;

2架体上移动的设备、机具的作用;

3模板支架上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倾倒等作用;

4模板支架由于施工原因产生的水平力作用;

5架体上其他可按可变荷载计算的荷载;

6风荷载。

5.1.4脚手架永久荷载标准值确实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一般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造荷载标准?GB50009的规定,取材料

和构配件的自重为其荷载标准值;

2应按材料、构配件和机具的产品通用的理论重量及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取其荷载标准值;

3采取有代表性的抽样实测,应以其平均值加上2倍的均方差作为标准值。

5.1.5脚手架可变荷载标准值确实定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1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不应低于表5.1.5

的规定。

表5.1.5施工荷载标准值

序号脚手架用途施工荷载标准值(kN/m2)

1构造3.0

2装修2.0

注:斜梯施工荷载标准值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应低于2.0kN/m,

2作业脚手架上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各操作层的施工荷载

2

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5.0kN/m;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

2

值总和不得超过6.0kN/mo

3高处作业吊篮等吊挂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按设计值取用,但不得低

2

于1.0kN/mo

4架体上移动的设备、机具应按其可能情况由自重值计算可变荷载标准值。

5.1.6由于泵送混凝土、水平运输、卸料不均等未预见的施工原因产生的模板支

架水平荷载标准值,可取立杆垂直荷载的2%,该荷载以水平力作用在架体立杆

顶部。

5.1.7架体上振动、冲击物体的可变荷载设计值,应按物体自重值乘以动力系数

取值,动力系数取值为1.5〜2.0。

5.1.8作用于脚手架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必(5.1.8)

式中:必——风荷载标准值;

叱,——根本风压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造荷载标准?GB50009的

规定取重现期n=10对应的风压值;

凡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造荷载标

准?GB50009的规定采用;

4——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表5.1.8的规定取用。

表5.1.8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4

背靠建筑物的状况全封闭墙敞开、框架和开洞墙

全封闭、半封闭脚手架1.0<D1.30

敞开式脚手架4sAy

注:1①为挡风系数,①=L2%,其中:为挡风面积,A“.为迎风面积。敞开式脚手

架和承重支架的挡风系数可按附录A表A.0.3取用;

2当采用密目式平安网全封闭时,宜取①=0.8,〃,最大值宜取1.0。

3〃加,为按桁架确定的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造荷载标

准?GB50009中表7.3.1第32和第36项的规定计算。

5.2荷载组合

5.2.1在脚手架设计时,根据正常搭设和使用过程中在架体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

载,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展荷载组合,并应取各自

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进展设计。

5.2.2对于脚手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根本组合进展荷载组合,应符

合以下规定:

1当设计作业脚手架时,荷载的根本组合应按表522-1采用:

表5.2.2-1作业脚手架荷载的根本组合

计算工程荷载的根本组合

水平杆强度;升降脚手架的水平支承桁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架及固定吊拉杆强度

立杆稳定承载力;升降脚手架竖向主框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架及附墙支座强度、稳定承载力;悬挑

脚手架悬挑支承构造强度、稳定承载

永久荷载+0.9(施工荷载+风荷载)

力;立杆地基承载力

连墙件强度、稳定承载力风荷载+N。

2设计承重支架时,荷载的根本组合宜按表5.222采用。

表522-2承重支架荷载的根本组合

计算工程荷载的根本组合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0.7可变荷载

水平杆强度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可变荷载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0.7可变荷载+0.6风荷载

立杆稳定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

承载力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永久荷载+0.9(可变荷载+风荷载)

支架构造的附加水平荷载组合永久荷载+施工荷载+附加水平荷载

倾覆风荷载组合永久荷载+施工荷载+风荷载

立杆地基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0.6风荷载

承载力

3当设计高处作业吊篮时,荷载的根本组合宜按表5.223采用。

表5.2.2-3高处作业吊篮荷载的根本组合

计算工程荷载的根本组合

钢丝绳强度、支架强度及稳定永久荷载+可变荷载+风荷载

注:表中的“+”仅表示各项荷载参与组合,而不表示代数相加。

5.2.3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进展荷载组合,应符合以下

规定:

1当设计作业脚手架时,荷载的标准组合宜按表5.2.3-1采用。

表5.2.3-1作业脚手架荷载标准组合

计算工程荷载标准组合

水平杆件挠度永久荷载

悬挑脚手架型钢悬永久荷载

挑梁的挠度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2当设计承重支架时,荷载的标准组合宜按表52.3-2采用。

表5.23-2承载支架荷载标准组合

计算工程荷载标准组合

水平杆件挠度永久荷载

6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脚手架设计应采用概率理论为根底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分项系数的设计

表达式进展设计。

6.1.2脚手架构造的极限状态可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并

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当架体或构造件出现以下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构造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因连接节点产生滑移而失效或

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2)整个架体构造或架体构造的一局部失去平衡;

3)剪刀撑、斜撑杆、连墙件等杆件破坏或失效,使架体构造体系破坏;

4)构造整体或局部杆件丧失稳定。

5)地基丧失承载能力。

2当架体或构造件出现以下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

2)影响正常运行的变形;

3)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6.1.3脚手架设计应按架体构造正常搭设和正常使用情况进展,可不考虑短暂、

偶然、地震设计状况;应对不同的极限状态分别进展计算或验算。

6.1.4在脚手架设计时,应首先对架体构造进展受力分析,明确荷载传递路径,

选择有代表性的最不利杆件或构配件作为计算单元。计算单元的选取应符合以下

规定:

1选择受力最大的杆件、构配件;

2选择跨距、间距增大部位的杆件、构配件;

3选择架体构造变化处或薄弱处的杆件、构配件;

4当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集中荷载作用范围内受力最大的杆

件、构配件。

6.1.5脚手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应根据架体构造、搭设部位、使用功能、荷载等因素确定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内容,

并应在专业标准中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脚手架的设计计算一般应包括以下内

容:

1落地作业脚手架

1)水平杆件的抗弯强度、挠度;节点连接强度;

2)立杆稳定承载力;

3)地基承载力;

4)连墙件强度、稳定承载力、连接强度。

2悬挑脚手架

1)架体水平杆件的抗弯强度、挠度;节点连接强度;

2)立杆稳定承载力;

3)连墙件强度、稳定承载力、连接强度;

4)悬挑支承构造的强度、稳定承载力、挠度、锚固连接强度、吊拉杆强度;

5)支承悬挑构造的建筑主体构造的承载能力。

3升降脚手架

1)竖向主框架构件强度、受压杆件稳定承载力;

2)水平支承桁架构件强度、受压杆件稳定承载力;

3)支座构造件强度,锚固连接强度;

4)挑梁强度、吊拉杆强度、提升索具、吊具强度、提升动力;

5)作业脚手架架体构造件强度、受压杆件稳定承载力、挠度;

6)节点连接强度。

7)支座锚固处主体构造强度。

4高处作业吊篮

1)索具、吊具强度;

2)悬挂支承机构抗倾覆;

3)悬挂支承机构支座下的建筑主体构造承载能力。

5承重支架

1)水平杆件抗弯强度、挠度;节点连接强度;

2)立杆稳定承载力;

3)架体抗倾覆能力;

4)地基承载力;

6当架体搭设在建筑构造上时,应对建筑构造承载能力进展验算。

6.1.6脚手架宜根据规定的平安等级,采用由荷载的标准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和各相应的分项系数构成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展设计。根

本变量的设计值可按以下规定确定:

1荷载的设计值刈可按下式确定:

刈=r,N,(6.1.6-1)

式中:Nd——荷载设计值;

N,——荷载的标准值;

r„——荷载的分项系数。

2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力可按下式确定:

fd=—(6.1.6-2)

r,n

式中:力——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fk——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r„,——材料抗力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钢构造设计标准?GB50017、?冷

弯薄壁型钢构造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取值。

3几何参数的设计值%可采用几何参数的标准值4;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

对构造性能有明显影响时,几何参数的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

ad-ak±\a(6.1.6-3)

式中:ad——几何参数的设计值;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a——几何参数的附加量值。

4构造抗力的设计值此可按下式确定:

%=穴(九/筋,,%)(6.1.6-4)

式中:Rd——架体构造或架体构造件的抗力设计值;

R(・)一构造或构件的函数;

rm——材料强度附加系数.

6.1.7架体构造件的强度应按构件净截面计算;稳定性和变形应按构件毛截面计

算。

6.1.8钢材的强度设计值等技术参数,应根据以下规定采用:

1型钢、一般的钢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构造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

定采用。

2焊接钢管、经冷弯成型的厚度小于6mm的钢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冷弯薄壁型钢构造技术标准?GB50018的规定采用。

3不应采用考虑钢材冷加工效应的强度设计值,也不应采用钢材的塑性强度

值。

6.1.9脚手架杆件的容许长细比应符合表6.1.9的规定。

表6.1.9杆件容许长细比

构件类型杆件长细比

双排脚手架、承重支架受压杆件210

单排脚手架受压立杆230

其他受压杆件250

受拉杆件350

6.1.10构件的变形容许值应符合表6.1.10的规定。

表6.1.10构件的变形容许值

构件类别容许值

受弯构件挠度:"150、(10mm

悬挑构件挠度://125

侧向挠度

承重支架、立杆H%o

轴向压缩

注:/为受弯构件跨度或悬挑构件悬挑段长度;

H为承重支架高度。

6.1.11荷载的分项系数取值应符合表6.1.11的规定

表6.1.11荷载分项系数

架体类别荷载类别分项系数

永久荷载1.2

作业脚手架

可变荷载1.4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1.2

永久荷载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1.35

承重支架构造倾覆验算0.9

一般情况下1.4

可变荷载

标准值大于4kN/m?的可变荷载1.3

永久荷载变形、地基承载力计算

悬挑脚手架、型钢悬挑梁挠度、地基1.0

脚手架可变荷载

承载力计算

风荷载1.4

6.1.12承重支架在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可不进展风荷载组合计算:

1架体按本标准规定设置了连墙件或斜拉钢丝绳,采取了防倾覆措施;

2根本风压值/W0.40kN/m2,架体高度小于10m,架体高宽比不大于2.0,

架体上竖向封闭栏杆的高度小于L2m或竖向模板的高度小于1.0m。

6.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6.2.1脚手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架体构造或架体构配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6.2.1-1)

式中:?——构造重要性系数,其值按本标准第3.3.4条采用;

2整个架体构造或其一局部失去静力平衡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

式要求:

WSd.slh(6.2.1-2)

式中:Sd.dsl——架体的倾覆力矩设计值,按荷载的根本组合计算;

架体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按荷载根本组合计算,其中永久荷载

s小山

的分项系数取0.9,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0。

3地基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采用分项系数法进展,地基承载力值应

取特征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p一脚手架立杆根底底面的平均压力;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6.2.2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r0RRc(6.2.2)

式中:R——作用于连接节点的弯矩、扭矩、拉(压)力、剪切力、滑移力

设计值;

Rc一一脚手架连接节点的抗弯、抗扭、抗拉(压)、抗剪、抗滑移承载

力设计值。

6.2.3作业脚手架受弯构件的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见"w力(6.2.3-1)

式中:4——构造重要性系数;

例,——作业脚手架受弯构件弯矩设计值;

卬一受弯构件截面模量;

fd——受弯构件抗弯强度设计值。

作业脚手架受弯构件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M=L2J>CSK+L42>QSK(623-2)

式中:£MGSK——作业脚手架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MQSK——作业脚手架可变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6.2.4作业脚手架立杆稳定承载力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Wfd(6.2.4-1)

cpA

组合风荷载时:

一二+%%Wfd(6.2.4-2)

(pA

式中:&——作业脚手架计算单元立杆段(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

(P——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立杆长细比X按本标准附录A第A.0.4

条的规定取用;

2----长细比;

A——立杆的毛截面面积;

心——作业脚手架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应力值,对于杆件式作业脚手架

%,=以;对于门式作业脚手架巴,=空?

"W"(pAb

Msw——作业脚手架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式(624-5)计算;

fd——受压立杆(门架)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b一门式架宽度。

1作业脚手架计算单元立杆段(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并应取较大值:

不组合风荷载时:

NS=1.1NJGK+14ENSQK(6.243)

组合风荷载时:

$=1.2^NJGK+0.9x1.4^NSQK(6.2.4-4)

式中:ZNJGK作业脚手架构造件及附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合;

EiNSQK作业层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2作业脚手架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Ms*=0.9x1AMSWK(624-5)

式中:MM——作业脚手架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应按有关标准规定计算。

6.2.5作业脚手架连墙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应满足以下公式的要求:

强度:

b=?W0.85(6.2.5-1)

稳定:

❷W0.85%(625-2)

N尸N,w+N°(625-3)

N..=1.4Wk•八乩16.2.5-4)

式中:。——连墙件应力值;

A,——连墙件的净面积,带螺纹的连墙件应取有效截面积;

A——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

M——风荷载及其他作用对连墙件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P——连墙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连墙件杆件长细比X按本标准附录A第A.0.4

条的规定取用;

L,——连墙件水平间距;

乩——连墙件竖向间距;

连墙件约束架体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单排作业脚手架取

2KN;双排作业脚手架取3MV;

6.2.6作业脚手架连墙件与架体、连墙件与建筑构造连接的连接强度应符合下式

要求:

N/WM(6.2.6)

式中:Nv——连墙件与作业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构造连接的抗拉〔压)承载

力设计值,应根据相应标准规定计算。

6.2.7承重支架受弯构件的强度应按标准式(6.2.2-1)计算,但弯矩设计值应按

以下公式计算,并应取较大值: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1.35>Mrw+0.7xl.4Mow(6.2.7-1)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M.=1.2yM”+(6.2.7-2)

式中:MS——承重支架受弯构件弯矩设计值;

£MGSK——承重支架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MQSK——承重支架可变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6.2.8承重支架的立杆稳定承载力应按本标准式(6.2.3-1)计算,但轴向力设计

值应按以下公式计算,并应取较大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7Vs=)+L4(NSQK+2刈。/(628-1)

N$=1+ZMGK)+1・4x0.9(NSQK+X'/QK+^SWK)(6.2.8-2)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M=1.35》NJGK+ZNSGK)+1・4X[O.7(NS0K+ZNJ0K)+O・6N5WK](628-3)

式中:Ns——承重支架计算单元立杆段(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

——承重支架构造件及附件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WK——承重支架上除构造件和附件外的永久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总和;

”——承重支架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NJQK——承重支架除施工荷载以外的可变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承重支架计算单元立杆(门架)风荷载作用的最大附加轴向力标

准值,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计算。

6.2.9脚手架立杆根底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p4wfa

式中:p一脚手架立杆(门架)根底底面的平均压力;

NK——作用于脚手架立杆的轴向力标准值,按本标准第6.2.10条的规

定采用;

4——立杆底座底面积;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本标准第6.2.9条的规定采用。

6.2.1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荷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

实践经历等方法综合确定。

在脚手架地基验算时,应结合地基土的类别、状态等因素对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进展修正,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计算:

(6210)

式中:Z,——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按表6210的规定采用。

表6.2.10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地基土类别

原状土分层回填夯实土

多年填积土0.7-

碎石、砂土0.90.4

粉土、粘土0.80.5

岩石、混凝土1.0-

6.2.11在脚手架立杆根底底面的平均压力计算时,作用在脚手架立杆的轴向力

标准值应按以下规定计算:

1作业脚手架立杆的轴向力标准值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NK—MGK+ZM2K(6211-1)

组合风荷载时:

%=ZNj6K+S9(^NS2K+N八咏)(6.2.11-2)

双丹咏2=M受丝(6.2.11-3)

b

W,aH

MnvK=--'-(6.2.11-4)

丹原10

式中:人——作业脚手架计算立杆段(门架)的轴向力标准值;

——架体构造件及附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E&QK——架体作业层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NrWK——作业脚手架由风荷载产生的架体立杆轴向力标准值;

——风荷载作用在作业脚手架立杆中产生的力偶矩;

WK——风荷载标准值;

b——作业脚手架立杆横向间距或门架宽度;

la——作业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

H,——作业脚手架连墙件竖向间距。

2承重支架立杆的轴向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底=Z%0K+ZNSB+£NQK+0.6NSWK(6.2.11-5)

J=I

式中:%——承重支架上第j个可变荷载标准值。

6.2.12高处作业吊篮设计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高处作业吊篮动力钢丝绳所承受的拉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QD吟&GK+QKY+Q;K(6212-1)

式中:QD一一动力钢丝绳所受拉力设计值;

GK一一高处作业吊篮及钢丝绳等自重标准值;

QK一一高处作业吊篮施工荷载标准值;

QWK一一高处作业吊篮所承受的风荷载标准值;

Ks一一钢丝绳平安系数。

2高处作业吊篮平衡稳定应符合下式要求:

2

Qr21A^GK+QK)+QlKx%(6.2.12-2)

式中:QT一一高处作业吊篮悬挂机构后支架配重自重标准值;

Z,一—高处作业吊篮悬挂机构前支架横梁长度;

/2一一高处作业吊篮悬挂机构后支架横梁长度。

6.2.13脚手架所使用的索具、吊具,应根据荷载标准值按允许应力法进展设计计

算,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6.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6.3.1脚手架构造或构配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符合下式要求:

(6.3.1)

式中:「max——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的架体构造或构配件的最大变形值,应

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计算;

[v]——变形的规定限值,应按本标准第6.1.10条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

6.3.2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荷载的标准组合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平受弯构件弯矩作用的标准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MK=£MGSK(6.3.2-1)

式中:MK——水平杆件弯矩标准值;

MGSK——脚手架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2作业脚手架立杆荷载作用的标准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NK=£NJGK(63.2-2)

式中:$——作业脚手架计算立杆段(门架)的轴向力标准值;

YNJGK——作业脚手架构造件及附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3承重支架立杆(门架)荷载作用的标准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NK=JGK+SGK16.3.2-3)

式中:心——承重支架计算立杆段(门架)的轴向力标准值;

£NJGK——构造件及附件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NSG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