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o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文光书店1943年版)。
B.为了深入实施兴化市中小学生素养提升五项工程,兴化市教育局举办了《2019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诵读比赛。
C.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D.吟诵《重修望海楼记》,怎能不唤起我们对家乡的爱?怎能不激起我们建设家乡的豪情?
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A.束缚(fii)端详(xiang)空本来风(xue)屉指可数(qu)
B.重创(chu^ng)洛化(rong)咎由自取(jiu)毛遂自荐(sui)
C.物俅(hou)频抖(chan)一筹莫展(chou)悬梁刺眼(gfi)
D.症结(zheng)脂肪(zhl)金碧辉煌(bi)呕心沥血(6u)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名人传》中叙述了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和俄国的托尔斯泰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B.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封建孝道的虚伪
和残酷、将“肉麻当作有趣”。
C.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代指后面的“敬礼”。
D.《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
的重要作品。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带挈/锲而不舍讴骗/热泪盈眶
B.气概/感慨万千拜谒/竭尽全力
C.愧赧/赫赫扬扬归省/不省人事
D.喷薄/厚积薄发弹精竭虑/箪食壶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学校策划和组织了“我身边最美的人”系列采访宣传。
B.这个节目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由于它能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和场景让人思考。
C.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
D.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天宫二号”入选美《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发明
①光明日报12月1日电(记者张蕾)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6年度世界25项最佳发明,“天宫
二号”空间实验室位列其中。这也是该榜单中首次出现来自中国的航天器产品。
②《时代》周刊给出的评语为:”和国际空间站(ISS)相比,'天宫二号'的确没那么显眼。但是,国际空间站
是15个国家合作建立的,其中还包括美俄这样的航天强国,而‘天宫二号'是由中国独立研发的,并且这距离中国第
一次把人送上太空仅仅十余年。”
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9月15日成功发射,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
上的空间实验室。
(1)梳理这则消息中报道的“天宫二号”大事,完成填空。
“天宫二号”大事记
2016年9月15日,.,o
(2)校报总编文迪打算把这则消息摘录到第一期校报上去,她还计划增加一条“相关链接”。以下哪一条不适合链接
在此?请简述理由。
A.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飞船自动对接成功。
B.2011年9月29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
C.据报道,“天宫二号”计划完成的各类试验项目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4项。
D.2016年12月20日,有媒体报道,中国在“天宫二号”测试电磁引擎。
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提示填空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游山西村》),西北望,射
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欧
阳修《醉翁亭记》)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传统节日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o
8.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鲁滨孙给那个救起的野人起名字叫“星期五”,因为那天正好是星
期五。()《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的第八十一难是所取得的经书为无字经书。()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诗中“”和“”两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忙碌的气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传(节选)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涉羊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
《范滂传》,慨然木图,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目:“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冬,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
麦土线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
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尽,久乃信服。
(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氐俄的一项是
A.父洵游学四方游学:离家至外地求学
B.慨然木昌太息:叹气
C.履义日数千言属文:写文章
D.闻者始哗不厌不厌:不满足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A.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B.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C.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D.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亚丽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受到了来自母亲的良好教育。
B.苏轼成年后喜欢读贾谊、陆贽和庄子的文章。
C.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没有当时文章中常见的弊病。
D.苏轼才华横溢,欧阳修看了他的信后不得不避其锋芒。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家缝纫店
李汀
①小店在一棵小叶榕树旁,绿油油的树叶遮挡了店名,只从窗户玻璃反射出“老家缝纫店”五个字。每天上下班,
我都要经过这家小店,布料的那种青草和泥土味迎过来,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
纯粹。
②那天一时兴起,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店。一位精神矍铢的老妇人静静坐在一台老式缝纫机前,埋着头,花白的
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笑容安静地绽放。她手上的鞋垫已经绣出一朵花的雏形,是桃花绽放的
样子。她头也不抬,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便看哈。”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
③小店只有几平方米,却很整洁,一排木架子上一字摆好小布鞋,还有爱好的布围裙。这时,屋子里一幅“中国
梦,我的梦”的十字绣吸引了我,我静静欣赏着。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我
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看,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
④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沉句句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下笼罩过来。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布鞋,一张
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绳一针一线地钉。钉好一双千层布鞋底,需要密密麻麻钉
上两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做好。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
针尾,针头露出来,再用牙齿把针头扯起来。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反复两千多次。母亲扯线有时用力过猛,线头
"哪''一声断了。断了,接上,母亲有的是耐心。生活需要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干不成。母亲常这样告诉我。
⑤我端详着这一双双千层底布鞋,心里盘算着,做一双鞋需要十几个夜晚,这些布鞋,需要多少个夜晚?我眼前的
这个老人,她把日子过得这么安静,这么平和。做好一双千层底布鞋,摆一双在木架子上,她为自己的劳动由衷地欢
喜。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
⑥小店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老人却视而不见。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鞋底,要么
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走进这家小店,我或者买一双千层底布鞋,或者买
一双鞋垫。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拂过一样,平展而安静。即便什么
也不说,能够在小店门口呼吸一下那些布料的气息,心里也会安逸很多。
⑦一天,小店贴出一张告示,告知小店搬去了东城。我赶紧骑车去找。一条街上,清一色的小店,传出“哒哒哒”
响的缝纫店,散发着木香的小木工店,满屋子小背免、小萝筐、小斗笠、小蒸笼的蔑具店,还有摆着小铁锤、小锄头、
小镰刀的铁具店。我走进“老家缝纫店”,老人一眼认出我,不停地给我说,这街上人气旺,整条街都是小商小店。
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让我们小店都经营得很体面。
⑧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一棵小叶榕树下,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蔑具店、铁具店,我很激动,为这个城市拥有
这些小店激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小店,为我们的日子积聚着点点滴滴生活的便利与温暖。
⑨回到家里,我有了新的愿望,哪天退休了,我也要去东城开家小店,做老布鞋垫,做千层底布鞋,天天享受那
种布料带来的幸福味道。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写“青草、泥土味、田野”,意在表现小店的自然清新、干净纯粹。
B.文章第②段对老妇人进行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C.文章第⑦段写城市专门腾出一条街,表现出城市想通过小店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D.文章结尾写到我退休的愿望,“幸福味道”正是对和善认真的社会风气的赞扬。
2.第④段回忆母亲做千层底布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第③段中的语句。
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我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看,一朵朵花
续也在鞋垫上。
(1)赏析画线的句子。
(2)赏析加点的词语。
4.小店老妇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文章标题“老家缝纫店”中的“老家”二字有什么内涵?请简要分析。
12.记叙文阅读。
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
①街角处新开了家鲜花店,我每晚溜弯儿回来都栗经过那里。
②上个月,朋友从香港过来,送了我只紫罗兰纹理的花瓶,非常漂亮。于是从那一天起,晚上溜弯回来的时候,
我总是有意无意的到花店中转转,郁金香、桔梗、康乃馨、太阳花、海芋,黄菊,每次都随心所欲的买些不同的花,
唯不变的,是每次花束中必有一枝百合。在我的感觉里,素淡清雅的百合花有着其它花种所没有的纯清与安静。店主
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嗓门儿很大。喜欢穿纯棉的碎花衣,每天像只巨型蝴蝶般在花丛中穿来穿去。我曾想,这
样的人也只能是卖卖花而已。
③一天晚上,已经快十点了。虽然晚了些,可路过花店时,我还是走了进去。我随手伸向花架上仅有的一枝百合
花时,胖女人忽然就拉了一下我的胳膊,一脸歉意的说“妹子,今天就剩这一枝百合了,换枝别的吧。“我下意识的
皱了皱眉,心底忽然涌起一股怨气。我清楚的记得,前些天也有这么一次,明明花架上还有一枝百合花,胖女人却说
什么也不肯卖给我。
④“为什么我不能要这枝花?”我轻声质问着。
⑤“不为什么,换个别的吧,妹子,店里除了这枝花。别的你随便挑,我给你打8折还不行吗?"胖女人语气决
绝。“不行,我就要这枝"。我的辇牌气也上来了。“这枝有人要了。”“骗谁呢,都十点多了,谁会订了花这么晚
了还不来拿?,”正争执着,门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大姐,今天还有要处理的花吗?”男人副气
喘吁吁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⑥"有的,有的“,胖女人的脸瞬间绽放成一朵硕大的秋菊。
⑦我正想争辩两句,忽然感觉只胖手在花室下捅了我一下,抬头看时,胖女人正冲我使眼色,示意我不要说话。
“兄弟,稍等呵”,胖女人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的拿起那枝百合,又从花束中抽出两只玫瑰两枝勿忘我和几枝满
天星,用粉色的手揉纸简单一包,递给了男人。
⑧男人接过来,说了声谢谢,递给胖女人10块钱。胖女人接过钱,拉开抽屉,拿出5块钱来递给男人,男人再次
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⑨我狐疑地问:“你为什么赔钱卖给他?"我知道男人拿走的那束花,进价也不止5块钱。
⑩“赔点就赔点儿吧,这兄弟挺不容易的,孩子才三岁,媳妇得的是乳腺癌,晚期。”胖女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男人的媳妇一定非常喜欢百合吧,”我定定地看着胖女人的脸,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觉那张胖嘟哪的脸竟是如此
的可爱。
⑪“是啊,他说他媳妇特别喜欢百合,可是,这花太贵了,他们消费不起。于是我告诉他,每晚10点以后我会选
出一些影响第二天销售的花以极便宜的价格处理掉。”
⑫“于是,每天的最后一枝百合花便成了非卖品,你宁肯5块钱束卖给他也不肯25块钱一束卖给我?!“我笑眯
眯地啾着胖女人,脸上写满了种叫做敬意的东西。
⑬^女人哈哈大笑,露出了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得了这样的病,那女人一定很痛苦,咱也没什么本事,
帮不上什么大忙,送束花,只当捐给她一份好心情吧。”
反般的心,忽然就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
⑮许多时候,对于身处困境中的人来说,最好的同情便是尊重。看上去大大咧咧的胖女人却懂得,在施舍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去维护对年轻夫妇自尊的心,让他们在受施的同时也能笑起来。
鳏忽然觉得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善举。
⑰因为那个夜晚,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馨香了一颗麻木的心,那份不经意间透出的陌生的善良与关爱,温暖
了我,温暖了一对病痛中的夫妻,同时也必将汩汩地润泽着这个世界。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主要情节“我”对胖女人的感情
“我”经常去花店买百合花①______
②______怨气
③______狐疑
胖女人告诉“我”卖男人百合花的真相④______
2.请从修辞手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胖女人的脸瞬间绽放成朵硕大的秋菊。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选文第②段写“素淡清雅的百合花有着其他花种所没有的纯洁与安静”有暗示胖女人形象奠定文章基调的作用。
B.选文②段画线句运用外貌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象地写出了胖女人不修边幅、大大咧咧,与后文对男
人细心呵护,维护男人自尊的做法形成对比,更能突出胖女人的善良。
C.选文⑤段中“我”与胖女人买花的争执,主要是写出“我”的倔强,更为了突出胖女人固执,倔强的性格。
D.选文中的“我”既是文中的线索人物,也是次要人物,“我”能从侧面衬托胖女人的善良。
E.选文的结尾段在结构上照应了标题,总结了全文,在内容上点明了中心。
4.文章标题“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最美的善
举”的理解。
[链接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在央视“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台上收获“最美医生”称号。他不仅
历经艰辛找到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为让患者都吃得起这种药,他还放弃了专利申请。如今,这盒
药只要290元,在中国还纳入医保,类似抗癌药的价格在国外高达2万元以上。王振义说:“医生就是要解决病人问
题,而不是拼命想着如何挣钱,这跟我治病救人的信仰是违背的。”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张飞领了言语,与孙乾前至来阳县。军民官吏,皆出郭迎接,独不见县令。飞问日:“县令何在?”同僚覆目:
“庞县令自到任及今,将百余日,县中之事,并不理问,每日饮酒,自旦及灰,只在醉乡。今日宿酒未醒,犹卧不起。”
张飞大怒,欲擒之。孙乾日:“庞士元乃高明之人,未可轻忽。且到县问之。如果于理不当,治罪未晚。”飞乃入县,
正厅上坐定,教县令来见。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飞怒日:“吾兄以汝为人,令作县宰,汝焉敢尽废县事!”统笑
日:“将军以吾废了县中何事?”飞日:“汝到任百余日,终日在醉乡,安得不废政事?”统曰:“量百里小县,些
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
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日:“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
量此小县,何足介意!”飞大惊,下席谢日:“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统乃将出鲁肃荐书。
飞日:“先生初见吾兄,何不将出?”统曰:“若便将出,似乎专藉荐书来干谒矣。”飞顾谓孙乾日:“非公则失一
大贤也。''遂辞统回荆州见玄德,具说庞统之才。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明代小说家(人名)
2.孙乾认为“庞士元乃高明之人”,选文中哪些内容能看出庞统的“高明”?
3.庞统号称“凤雏”,与诸葛亮齐名,说说选文中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庞统之才的。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三、语言表述
14.下列几个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它是海洋,我好比一小滴水;它是大山,我不过是一粒泥沙。
②不管我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可以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
③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
④拜金主义的“洪流”不论如何泛滥,如何冲击,始终毁灭不了我的理想。
⑤我指的不是化妆品,不是空谈,也不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
⑥问题在于我们一定要顶得住。
⑦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
A.⑦⑤②①③④⑥B.④⑥③⑦①②⑤
C.⑤⑥④⑦①②③D.③⑤①②④⑥⑦
四、写作
1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泰戈尔曾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其实我们的生活和经历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真实的
努力过,那些曾经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生命中、记忆中最美丽的痕迹。
请以“最美的痕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④
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纪伯伦在其作品里讲了一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作午餐
呢!”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阳光照在它的身上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
老鼠也就够了。”大师笔下的“这只狐狸”在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
什么也不会失去。”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人要能正确认识自己;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假象所迷惑;人要懂得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目标。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析】
B错误,主题应用双引号,不用书名号。
2、B
【解析】
试题分析:A.空穴来风(xuG)—(xue);B.正确;C.物侯一物候;D.症结(zhGng)—(zheng).据此,答案为B。
3、C
【解析】
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此”字是概括全文,了结全篇,指的是信的内容。
4、D
【解析】
A都是qiG,kuang/kuang,Bgai/kai>ye/jieoCnan/he,都读xing。D都读b6,都读dWn。
5、C
【解析】
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采访宣传”后加上“……的活动”;选项错误;
B.句式杂糅,"……的原因”和“是由于……”杂糅,删去任意一个;选项错误;
D.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删去“能否”;选项错误;
故选C。
6、(1)①“天宫二号”入选《时代周刊》2016年度世界25项最佳发明②“天宫二号”由中国独立研发,距离中
国第一次把人送上太空仅十余年③“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2)C材料中重
点涉及的是关于空间实验室的内容,所以补充天空实验室的材料。
【解析】
(1)本题属于信息筛选与概括,选取文中关键句“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6年度世界25项最佳发明,'天
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位列其中。"“‘天宫二号’是由中国独立研发的,并且这距离中国第一次把人送上太空仅仅十
余年。”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处理,文本中主要是提及空间实验室的内容,ABD都是太空站建成之前的内容,故不选。故
选C。
7、(1)绿杨阴里白沙堤。(2)海日生残夜。(3)丰年留客足鸡豚。(4)会挽雕弓如满月。(5)日出
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6)①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⑤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符合题意均可)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
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
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生”“豚”“霏”“婵”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
同音字的辨析。
8、(1)V(2)X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
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
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第(2)小题说法有误,唐僧师徒经历的第八十一难所取得的经书是有字经书。
二、阅读
9、1.才又
2.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本诗的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尾联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一个“才”和
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据此填写作答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歌的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
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
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
“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
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作者通过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0、1.I)
2.B
3.D
4.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解析】
1.D错误,应理解为“不信”。
2.根据句意:很惊喜,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
第二。所以B正确:惊喜檄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3.D错误,欧阳修是赞美苏轼,不是“不得不”。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题干要求根据“留、替、调、补、删”的文言文翻译方法,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在翻译时,注意
以上这些方法的使用。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授:教授。辄:就。语:说出,道出。
【点睛】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
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
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
样深明大义呢?”
到刚成年时,就博览精通经传历史,写文章每天达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后来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
有些见解,不能表述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
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
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第二;苏轼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写
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一下,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
就信服此语。
11>1.c
2.运用插叙的手法,将老妇人与母亲的共同点表现了出来,突出了她们辛劳及认真做事的态度(耐心),表达了对母亲
的怀念及对老妇人的尊敬。
3.(1)“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呼应前文十字绣上的“中国梦,我的梦”;既强调了每个人都有梦想,也语带双关
地暗示自己虽老,也有梦想;老人朴实的话里,说出了当今主流的价值观,使文章的主题更为深远。
(2)“绽放”既指鞋垫上绣好的一朵朵绽开的花;也指老人的好手艺和鞋垫的好质量,得到十分清楚的呈现,并且能像
美丽的花儿一样给人以美的感受。
4.①小店老妇人常在缝纫机旁干活,体现了她的勤快。②老妇人常含微笑,体现她的温情与开朗。③老妇人做工细致
认真,体现她良好的职业操守。④老妇人为小店搬迁而欢欣,体现了她的热情与满足。
5.①“老家”让人想到了家中的母亲,营造了浓浓的家的温馨。②“老家”呈现的是老手艺活,暗示着一些传统手工
的传承不但承载着亲情,更需要传承和保护。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B、D三项理解分析无误,C项第⑦段写城市专门腾出一条街,从“老人滔滔不绝地
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让我们小店都经营得很体面。”一句可以看出并不是“表现出城市
想通过小店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因此选Co
2.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
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5)突出
主题,升华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7)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8)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
(9)让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10)使结构紧凑。(11)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
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升华主题。本文第④段由“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
鞋,沉甸甸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下笼罩过来。”过渡到“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布鞋”引出对母亲的回忆,这
是插叙手法。“一张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绳一针一线地钉”“密密麻麻钉上两
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做好”“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针
尾,针头露出来,再用牙齿把针头扯起来”可以看出母亲做布鞋很辛苦;“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反复两千多
次”“断了,接上,母亲有的是耐心。”可以看出母亲有耐心。母亲在“辛苦、耐心”方面与老妇人有共同点,“我”
对老妇人油然而生敬意。
3.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找准句子的语言特点,再根据特点思考该句的表达作用,然后结合整篇文
章思考深层作用。答题要做到准确简洁,可用以下答题模式:语言特点(修辞或描写方法或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表达效果(手法或词的表达作用)+深层作用(语境作用)。本题(1)“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一句是老妇人的语言
描写,联系前文“这时,屋子里一幅“中国梦,我的梦”的十字绣吸引了我,我静静欣赏着。”两句是相互呼应的;
老妇人说此句话既是指每个人有梦想,也指自己人老有梦想;“中国梦,我的梦”具有时代性,”每个人都有一个梦
呢”说出了当今主流的价值观,使文章的主题更为深远。本题(2)“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一句可以看出“绽放”
是描写花的开放,这些花是老妇人一针一针地绣在鞋垫上,绽放的花也是老妇人精湛手艺的结晶。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文中“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
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可以看出老妇人很勤快;“专心”“精心”“专注”更看出她做工细致
认真,有职业操守;“笑容安静地绽放”可以看出她她的温情与开朗;“老人一眼认出我,不停地给我说,这街上人
气旺,”“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让我们小店都经营得很体面。”可以看
出小店搬迁后老妇人的热情和满足。
5.本题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一要理解文题的具体意思,二要理解与主题相关的意思,即表层意思和深层意
思。做到作用与文本内容结合。“老家”本指父母长期居住的地方,在那里能感受到温暖,文中“那声音温暖地传入
我的耳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让人想到了家中的母亲,营造了浓浓的家的温馨。文中“看着那些缝纫店、木
工店、筋具店、铁具店,我很激动,为这个城市拥有这些小店激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小
店,为我们的日子积聚着点点滴滴生活的便利与温暖。"可见''老家”呈现的是老手艺活,暗示着一些传统手工的传
承不但承载着亲情,更需要传承和保护。
12、1.①轻视②胖女人不卖我最后一枝百合③胖女人贱卖给男人最后一枝百合④敬佩、感动
2.运用了比喻修辞,把胖女人脸上的笑容比喻为硕大的秋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胖女人笑的美丽、灿烂,突出了胖女
人帮助男人后内心的喜悦,突出她的热情、真诚善良。
3.BC
4.是文章线索;吸引读者,以花喻人,象征了胖女人善良、真诚、细心维护他人自尊的形象;寄托了我对胖女人的钦
佩、赞美、感动之情。
对最美的善举的理解示例:
a.在帮助施与他人时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这是“最美的善举”;
b.在帮助他人时不计较金钱利益的得失,这是“最美的善举”;
c.通过善意的行为温暖其他人,让整个世界温暖、美好、滋润,这是“最美的善举”;
d.心怀众人,通过个人的努力造福于整个社会,这是“最美的善举”。
【解析】
1.考查情节和人物心理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
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我”经常去花店买百合花,我曾想,“这样的人也只能是
卖卖花而已。”可理解为“轻视”;“我随手伸向花架上仅有的一只百合花时”,胖女人让“我”换枝,我心底忽然
涌起一股怨气;⑧男人递给胖女人10块钱。胖女人接过钱,拉开抽屉,拿出5块钱来递给男人,男人再次说了声谢谢,
然后转身走了出去。”我狐疑地问。胖女人告诉“我''卖男人百合花的真相,我的心,忽然就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
2.考查对句子的赏析。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理解。“胖女人的脸瞬间绽放成朵硕大的秋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将胖女人的笑容比作绽放的秋菊,突出胖女人帮助男人后心里的喜悦,表达对她的热情、真诚善良品质的赞美。
3.B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突出胖女人固执,倔强的性格”错误,应是突出胖女人对善良的执着。
4.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
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全文内容的展开都紧紧围绕着“夏夜里的最后枝百合花”来叙事,用“百
合花”来比喻胖女人,象征胖女人善良、真诚、细心维护他人自尊的形象,以此为题,能形象、集中地表达对胖女人
的赞美钦佩之情;“百合花”又是本文行文的线索,线索分明,内容集中,易于表现主题。
链接材料“最美医生”美在“他不仅历经艰辛找到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为让患者都吃得起这种药,
他还放弃了专利申请。”这是一种信仰,一点一滴的善和爱。不计较金钱利益的得失。这是“最美的善举”此文胖女
人细心呵护,维护男人自尊,温暖病痛中的夫妻,胖女人的做法让整个世界温暖、美好、滋润,这是“最美的善举”。
13、1.三国演义罗贯中
2.(1)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2)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
3.(1)用张飞态度的前后变化侧面烘托庞统之才;(2)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正面写出庞统之才;(3)对比,庞
统在县百日只是饮酒,不理政事和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的对比,突出庞统之才。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依据文本中的人物可知,文本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
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
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
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本叙写了庞统到任将百余日,并不理问县中之事,每日只是饮酒,后来竟然
在半日之内处理完了百日的案卷。从文章中的“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
叩首拜伏”和“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可见其才能,这也正是其“高明”之处。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1)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叫衬托。文章通过写张飞态度的前后变化,侧面烘托了庞统的“高
明”和才能。(2)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与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章将庞统“百日不理政事”和“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进行对比,
突出了他的才能。(3)除此以外,还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其才能。如: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
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据此理解作答。
三、语言表述
14、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
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
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D项正确,顺序应为:③⑤①②④⑥⑦。原文出
自巴金的《给十一个“寻找理想的孩子”的一封信》,先说明理想的含义,再论述怎样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零部件技术交易与许可证协议3篇
- 环保与经济双赢农村住房墙材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店食品安全监督协议3篇
- 2025年度个人借款借条设计及法律风险防控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股权代持解除条件及补偿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销售协议3篇
- 智能制造技术助力医疗设备升级换代
- 2025年度渔船买卖合同(含渔港租赁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彩钢板生产废弃物处理合同3篇
- 跨领域合作如何有效探索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
- 办公设备(电脑、一体机、投影机等)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查干淖尔一号井环评
- 案卷评查培训课件模板
- 体检中心分析报告
- 2024年江苏省样卷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波浪理论要点图解完美版
- 金融交易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项目环境敏感性分析
- 牛顿环与劈尖实验论文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四 其他平台载体的运营方式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2022年中国止血材料行业概览:发展现状对比分析研究报告(摘要版) -头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