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19世纪下半叶,在清政府的倡导、默许下,捐纳入仕成为一种常态。“内则京捐局,外则甘捐、皖捐、黔捐等,设局遍各行省”,捐纳人持有的“原籍地方官查具清白册”可由诸省捐局授权的金融机构代办,“实官执照”由省捐局签发。这表明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体制面临危机C.列强入侵制约官僚选任 D.选官用人体制灵活高效2.20世纪70年代,世界爆发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暴涨,石油出口在苏联的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62年时占11.7%,到了1978年高达28.1%。在整个七十年代,苏联通过出口石油获得的外汇收入占到本国外汇收入的近一半。据此可知(

)A.苏联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B.苏联模式遭到一定冲击C.苏联经济存在潜在危机 D.苏攻美守局势开始形成3.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据此归纳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其中不正确的是A.与蒙古关系密切,足以防备朔方来犯 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C.长城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 D.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4.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与投资的目标,“工业化经济实现自由和开放贸易与投资目标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经济实现这个目标不迟于2020年。”这表明APEC成员国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B.反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C.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 D.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5.2001年法国电影《兵临城下》上映,影片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背景,色调以灰色或者是暗灰色为主,营造了残酷的氛围,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这反映了A.法俄关系的改善 B.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C.欧洲一体化发展 D.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6.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 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 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7.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 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 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8.当代学者周有光在为《告别皇帝的中国》作序时说:“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专制)到民权统治(民主)。世界各国都在这同一条历史跑道上竞走,中国不是例外。”其中,可视为中国“民权统治”开始的标志是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9.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 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 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10.二战后,美国在伊朗推广良种而获得了丰收,帮助埃及把300万英亩的沙漠变成可耕地,帮助印度推行旨在提高粮食生产的50项农村发展计划。1951年后,美国的各种对外援助都统一在“共同安全计划”之内。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此类项目已转由外交部门主导,而且对韩国、柬埔寨等国的援助总额大幅度提高。这些变化表明美国(

)A.经济援助的政治色彩增强B.农产品过剩问题有所加剧C.冷战重心逐渐转向了亚洲D.力图缓解全球化失衡问题11.从1992年到1999年,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4%,每年平均增加170万个就业机会。到20世纪90年代末,失业率从1992年的8%降低到4%。这一现象得益于A.凯恩斯主义风靡美国 B.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行C.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应用 D.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12.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步伐加快,而国内的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信息产业得到较快增长。这表明,当时日本A.制造业优势已丧失 B.积极进行产品更新换代C.重视优化产业结构 D.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13.1971年,美国与英、法、苏在柏林签订了《西柏林协定》,保证今后不在西柏林地区使用武力威胁;1973年,美国与苏联讨论了包括欧洲安全、经济合作、人道主义合作等问题,推动了欧安会的顺利召开。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美国霸权主义的破产C.合作共赢成为各国共识 D.美苏关系的有限缓和14.下表反映出(

)朝鲜战争开始以后美国宣布冻结中国政府在美的资产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对英国在外汇市场和国际组织援助方面的货币金融制裁,迫使英国退兵埃及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美国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系统(国际资金清算系统)A.经济全球化发展 B.美英同盟的动摇C.美元逐渐武器化 D.金融体系的完善15.俄国历史教材对十月革命描述如下:11月3日,莫斯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工业城市,布尔什维克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且速度相当快。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凯歌行进,其中84个省市中只有15个城市进行了武装抵抗。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已不堪一击B.俄国十月革命以和平手段取得了胜利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不得民心D.“一战”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16.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他的后嗣与继承者,应被拥立、承认和被称为英格三教会在尘世唯一的至尊领袖”。1535年英国又颁布《叛逆法》,规定蓄意侵犯国王的尊严与称号,把国王看做教会分裂者或暴君的人均为叛逆罪,将处以极刑。这些法律文件(

)A.有效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B.确立了议会政治中心地位C.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D.推动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17.199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平均关税税率从35.9%降至23%,并取消了176项进口许可证。这反映出中国政府A.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决心 D.愿与邻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18.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兼并之家,乱众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这反映出在汉代A.强干弱枝治国理念已经出现 B.推恩令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C.迁徙豪强的目的是兴修皇陵 D.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正统思想19.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均有一定任期。这体现的是A.君主制 B.共和制 C.邦联制 D.联邦制20.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两年里,各地各部门工资标准极不统一,工资一般采用“折实单位"(即以布面等实物作为工资单位,如5尺布每月)或“工资分”(先计算工作量,再根据当时物价转换成货币)的办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殖民者的经济封锁 B.物价不稳且财经不统一C.“一五”计划的战略需要 D."一穷二白”的经济困境21.某部电视剧的剧中人物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其他角色还有西夏公主等。该剧故事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史背景A. B.C. D.22.苏联学者指出,赫鲁晓夫1957年“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

)A.未经充分准备急于求成 B.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C.打破传统体制不合时宜 D.未能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23.1992年联合国人文发展年度报告指出:“西方经济学家常喋喋不休地要求世界穷国放弃其经济保护和限制措施,但是它们接着就发现,由富国经营的全球市场几乎没有自由可言,反而关闭着,无法打进去。富国言行不一,并未按他们宣扬的主张行事。”材料表明(

)A.西方发达国家固守重商主义政策 B.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任重道远C.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各国的参与 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生了逆转24.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

)A.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 B.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C.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 D.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25.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C.世界殖民体系趋向崩溃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26.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的颁布A.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 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7.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不久,斯大林要求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制造出原子弹。斯大林对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国核垄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发生于两极格局形成时期 B.是苏联举国体制的政治胜利C.遏制了战后美苏军备竞赛 D.加速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8.俄罗斯学者沃洛布耶夫提出,必须重新评价十月革命对世界的意义,不能再说我们传播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只是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种道路,并且不是一条最佳的道路,该学者意在说明(

)A.十月革命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危机B.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C.列宁开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局面D.社会主义适合在落后国家建立29.正如一些学者指出,当今占人类20%的北方国家,却占有世界国民总值的82.7%,世界贸易的82%,国内储蓄的80%,研发费用的94%,商业借贷的94%,国内投资的80%。这说明当今世界A.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任重道远 B.需大力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要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0.2016年,G20杭州峰会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等规划,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包容发展、创新增长方式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这说明(

)A.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B.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持续蔓延C.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导力量发生根本变化D.世界经济治理需要加强国际协调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21世纪以来中国推动的重大国际合作示意图(1)中国在哪些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意义?32.马克思在1859年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谈谈你对马克思这段论述的理解。

答案解析1.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承认了地方捐纳的合法性,捐纳下的地方官吏选拔、升降不再受中央而为各省捐局把控,这实际上为地方权力的膨胀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传统的中央任免官吏的官僚政治体制遭到破坏,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排除A项;捐纳制度的推行是各种因素导致的,不仅仅是列强入侵,排除C项;捐纳制度会导致政府在人事政治领域调控的失效,甚至出现地方机构和官吏尾大不掉的局面,“灵活高效”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C【解析】根据“在整个七十年代,苏联通过出口石油获得的外汇收入占到本国外汇收入的近一半。”可以看出,苏联出口太过于单一,反映出国内经济发展的产业不平衡现象严重,说明苏联经济存在潜在危机,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与苏联模式受到冲击无关,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帝时期,国力强盛,所以“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不是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B项正确;根据材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可知,康熙帝认为清朝与蒙古关系密切,足以防备朔方来犯,无需像秦一样修长城,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可知,康熙帝认为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长城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所以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4.A【解析】《共同宣言》确定实现目标的时间考虑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这表明APEC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A项正确;APEC主张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APEC成员国之间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排除C项;《共同宣言》并非法律文件,排除D项。故选A项。5.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材料电影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其色调以灰色或者是暗灰色为主,营造一种残酷的氛围,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这主要表达的是影片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对和平的渴望,反映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反思,故B项正确;材料和法俄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是关于对二战的反思,同欧洲一体化无关,故C项错误;冷战在苏联解体后就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故选B。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的责任内阁中,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和满族都占据了半数以上,充分说明这个内阁绝不是民主内阁,而是“皇族内阁”,体现了专制的特点。显然这一内阁不仅很难得到革命派的支持,反而使过去支持清政府的一部分立宪派和旧官僚转而支持革命,从而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C项正确;A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这一内阁旨在维护君主专制,排除B项;这一“皇族内阁”很难提升效率,排除D项。故选C项。7.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杨国忠把持朝政,官员选拔任用不经过门下省审核,这说明当时中枢运行机制遭到破坏,D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君权受到制约,排除C项。故选D项。8.B【解析】根据材料“《告别皇帝的中国》”“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专制)到民权统治(民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宋教仁起草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912年3月11日开始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树立了民主观念,具有反封建的重大进步作用,B项正确;《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颁布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排除A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193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均不符合材料“开始”的限定,排除CD项。故选B项。9.A【解析】考查近代欧洲学校教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近代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民族国家力求以世俗政府的权威取代天主教会在大学中的权威,大学逐步服务于现实政治,为民族国家政府培养公职人员,推动了欧洲大学世俗化与民族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世俗教育突破教权束缚,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大学受教育者身份的变化,排除C项;这一时期英、法、德仍是专制国家,材料体现了封建王权与教权的争斗,无法体现民主思想对教育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0.A【解析】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随着美苏对峙局面的出现,对广大的亚非拉落后地区进行援助,是美国称霸世界,与苏联进行争夺和遏制共产主义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1951年,美国的各种对外援助都统一在‘共同安全计划’之内。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此类项目已转由外交部门主导,而且对韩国、柬埔寨等国的援助总额大幅度提高”可知,这是受到了美苏冷战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A项正确;通过对外粮食援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农产品过剩问题,排除B项;冷战重心一直在欧洲,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力图缓解全球化失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1.D【解析】根据所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故D选项正确;1973年始,西方国家纷纷放弃凯恩斯主义,实行新自由主义,故A项错误;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行是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变化,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应用属于新自由主义,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12.C【解析】根据“日本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步伐加快,而国内的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信息产业得到较快增长”可以看出,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日本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产品,排除B;材料只涉及到结构的调整,并不能说明是支柱,排除D。13.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柏林地区原先为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控制,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寻求与苏联合作,共同推动欧洲局势的缓和,这反映出当时美苏之间由对抗转为缓和性的谈判与合作,D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出现在两极格局瓦解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美国霸权主义的破产”说法错误,这一时期美国实力只是相对衰落,但仍居于世界霸主地位,排除B项;“成为各国共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4.C【解析】根据“美国对英国在外汇市场和国际组织援助方面的货币金融制裁,迫使英国退兵埃及”“美国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系统(国际资金清算系统)”可得出美元已经成为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体现出美元逐渐武器化的特征,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15.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十月革命后,部分城市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向全国推进中,很多城市放弃抵抗,这说明苏维埃政权得到人民拥护,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在欧洲部分城市布尔什维克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以偏概全,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法律文件,强化英国国王在教会和世俗生活中的权威,增强了英国的民族意识,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正确;有效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与“把国王看做教会分裂者或暴君的人均为叛逆罪,将处以极刑”等不符,排除A项;直到17世纪后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英国才确立了议会的政治中心地位,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到1688年才取得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17.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承诺降低关税和取消部分进口许可证,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该组织的重视,中国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其活动,这充分反映出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决心,故C项正确;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外开放,而非对内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经济联系,不能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同于“邻国”,故D项错误。18.A【解析】迁徙地方豪强到茂陵,可以达到“实京师,外销奸猾”的效果,实则削弱地方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A正确,C排除;推恩令针对的是诸侯割据问题,B排除;材料未涉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19.B【解析】根据“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均有一定任期”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的是共和制,B项正确;AC项不符合美国的体制,排除;D项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20.B【解析】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财经不统一加上一些金融资本家拒绝使用人民币,同时部分商人囤货居奇,造成货币币值波动剧烈,工资发放无法采用固定货币单位而只能挂靠实物,故B项正确;西方殖民者的经济封锁对国内货币币值和物价影响有限,排除A项;C项“一五”计划在当时尚未开始,排除;物价受到货币发行量、货币流通速度和货物总值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穷二白”的经济困境主要影响的是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而非物价,排除D项。21.B【解析】据题干信息: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可见涉及了契丹、宋、西夏等,结合所学可知其背景为辽、北宋、西夏的并立,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金朝,排除ACD项。故选B项。22.A【解析】根据材料“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等可知,苏联学者认为赫鲁晓夫1957年改革未充分准备,仓促进行,急于求成,A项正确;材料强调改革未经充分准备,仓促进行,急于求成,并不评论改革是否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排除B项;赫鲁晓夫没有打破传统体制,排除C项;材料强调改革未经充分准备,仓促进行,急于求成,并不评论改革是否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23.B【解析】材料强调富国言行不一,并未按他们宣扬的自由贸易主张行事,反而喋喋不休地要求世界穷国放弃其经济保护和限制措施,这说明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B项正确;重商主义在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就已经被自由主义取代,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各国的参与问题,而是强调穷国遭到不公正对待,排除C项;全球化趋势发生了逆转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4.A【解析】据材料从汉文帝的到汉武帝时期明文规定,之后又有“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体现了察举制度的形成与完善,A项正确;科举制是中国选官制度的成熟,排除B项;材料的做法打破官僚贵族的选拔,排除C项;察举制在其后期,弊端日益严重,成为公卿大族维护其势力和特权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25.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1976年,西方国家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投资的数百家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主要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和世界殖民体系趋向崩溃的结果,C项正确;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只是客观背景,并非非洲国家收回民族资产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20世纪末才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并非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人民接管西方国家投资企业的原因,排除B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至今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26.C【解析】据材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该法是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故选C项;1954年第一届人大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排除A项;1982年拨乱反正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材料对1982年宪法的作用主要陈述是对法律体系的作用,排除B项;1992年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顶。27.B【解析】根据“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在短时期内研制出原子弹主要是得益于高度集中的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因此是苏联举国体制的政治胜利,B项正确;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A项;战后美苏军备竞赛并没有因此而遏制,反而更激烈,排除C项;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加速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28.B【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只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种道路,并且不是一条最佳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D项表述有失偏颇,排除D项。故选B项。29.A【解析】材料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