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八模试卷附答案_第1页
河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八模试卷附答案_第2页
河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八模试卷附答案_第3页
河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八模试卷附答案_第4页
河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八模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八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提供/供奉劲敌/刚劲有力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B.庇护/曲邻夹奋/即物起哭含辛茹苦/辜莘学子

C.朝年/霸限豁口/豁然开朗锋芒毕蠡/崭金头角

D.扇弱/海潺笨痴/施咄逼人亩文断字/博闻强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商酌奋发关连词因地制宜水乳交融

B.松驰严峻莫须有泾渭分明贻笑大方

C.辐射囊括顶梁柱骇人听闻苦心孤诣

D.烦躁崩溃门外汉俗不可耐严惩不怠

二、情景默写(共1题;共4分)

3.古诗文默写。

(1)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对偶句是:,。

(4)乡愁,是我们的民族记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们

思乡心切但又因功业未成而有家难归的矛盾心理;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两句写出

了诗人身在异乡时展读家书、夜南难眠的惆怅。

三、名著阅读(共1题;共10分)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领导力包括四个要素:前瞻力决策力亲和力和毅力。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参考以上至少两

个要素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其领导能力的具体表现。

①唐僧(《西游记》②宋江(《水浒传》)

(2)战争中有关爱苦难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深厚情感的故事。

①保尔・柯察金与丽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祥子与老马小马(《骆驼祥子)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2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洛阳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是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①,它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

传不衰。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为粉饰太平,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

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纵观洛阳宫灯发展史,

②。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做灯的就多,销售量就大,反之则人少灯少。明末清初,战乱四

起,社会动荡不安,老城做灯的人家就少。乾隆末年,国泰民安,宫灯业就兴盛。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1分)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君不

见,中秋月圆,我们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期盼;重阳登高,我们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农历新年,又有多少人会汇入春运大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亿万游子

的心声,这是中国人不变的情怀!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

的过程。

(材料二)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1)请用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阅读材料二,简要说说漫画主体图案的内容和寓意。

(3)中国过春节,几乎家家都要贴对联。请根据下面的上联内容,以"燕"开头,写出一句下联。

(上联)猪是财神登万户;

(下联)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1分)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柿树

陈敏

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

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

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

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

惜。

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

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

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粘辘,而我外

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

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

“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

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

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

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被

蜂蛰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

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我外爷外婆给

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

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

能生个男娃……

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都外出或打工或

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

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就扬言是要砍掉遮

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

默默地在心里给为树祈祷了一番。

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忑地将头伸出车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跳,想偷偷看一眼那

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尚在人世。

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哪路神仙保佑啊,我儿时的伙伴没有被砍。它还在。我像拥

抱久别的亲人一样,冲出车门,奔向树,紧紧搂抱,隐约瞥见舅舅一步步向我走来。

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老树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光,顿时狂风大作,

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他赤身裸体奔出门,向大树喊:别倒下去,挺住,你会挺住的,你不会倒的。他伸出双臂将其抱住,设

法将它立稳……树枝在风中摇摆,呜呜咽咽的,像在哭泣。突然,树干剧烈摇晃,脚下的大地在抖动。此

时,梦醒了。

以为是地震,舅舅从床上爬起,直奔窗户,推窗望去,外面风平浪静,老树依然安静地站在晨光中,他

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

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

花。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7期,有改动)

(1)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段落内容

①-⑤________

⑥-⑦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⑧-⑩

(11)-的老柿树依然挺立,"我"喜出望外

(2)文章⑬-(16)自然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叶子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籍。(从

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

柿子花。(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本文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①近期,各地老年大学陆续开学,"一座难求"的火爆情况,让人深切感受到老年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

合肥,为了进入老年大学,有老人凌晨4点就在校门口排队等待;在济南,一所老年学校半天时间迎来近

300名想要插班的银发学生;在武汉,某老年大学的热门课程名额一两个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当下,

学习正成为老年人们时尚的生活方式。

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生时

期。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充盈,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不少老年人抱着“活到老,

学到老”的态度,带着“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的精气神,或走进老年大学,或参加兴趣小组,学舞蹈、声

乐、摄影,练英语、书法、瑜伽……老年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丰富老年人生活的主

要方式。

③衰老固然是不可逆的,而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才是对自己负责。的确,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接受

老年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逐步衰退、交际圈子有限,生活本就相对单调;

再加上不少老人与子女分居两地,面对“通讯录里的儿女",老年人也更易因缺少陪伴而产生孤独感。如

今,一些老年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各种养生骗局、传销骗局频频盯上老年人,某种程度上和老年人精神

生活空虚有关。通过老年教育,以课会友,学习技能,不仅可以满足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再次挖掘自己

的价值。

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尤其是在今天,社会生

活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越来越快,互联网蔓延到每一个角落,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

就会慢慢"掉队"。时代阔步向前,不可避免会让老年人陷入一些难以适应的生活场景。对此,全社会都应

承担起"文化反哺”的责任,帮助老年人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模式以及器物使用等方面跟上时代脚

步,让他们也能在时代发展中体会到更多获得感。

⑤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社会,我们应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从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到精神层面的老有

所乐、老有所为?毫无疑问,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

好养老。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来的?

(2)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前段时间,黑龙江鸡西一位老人因不会使用微信支付而与超市发生争执,其中最有误会,但"羞辱我老头

不会用微信啊”的质问,依然引人深思。面对这种情况,学习能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时代。新冠疫情短肆

虐之际,全国各地教学工作都转为线上。很多老教师紧急学习网上教学技能,适应工作模式,为抗击疫

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七、对比阅读(共1题;共17分)

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

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歉,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

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胳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脂未始不褰裳③

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

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

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

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裳,提起衣裳。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

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现是()

A.发:野芳发而幽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绝:往来而不绝者绝螭多生怪柏

C.之: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辍耕之垄上

D.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

(2)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3)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的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与"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八、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

儿还故乡。

(1)诗中描写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九、作文(共2题;共10分)

11.(1)题目:追梦路上,有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

释义:事情都置生于思虑、谋划,成功于努力和实干,失败于傲慢、轻视。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1解析】【分析】A.gong/gong>jing/jlng,ning/ning0

B.bi/bi、xing/xing>xTn/sheno

C.jT/qi>huo/hud,lu/lu<,

D.chan/chan,zhuo/duo>shi'/zhi。

故答案为:B

【点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

义灵活掌握。

2.【解析】【分析】A.关联词。

B.松弛。

C.正确。

D.严惩不贷。

故答案为:C

【点评】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

二、情景默写

3.【解析】【分析】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

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

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阙,涨。

故答案为: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⑵烟笼寒水月笼沙

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⑷燕然未勒归无计、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点评】中考中古诗文默写包括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前者需要考生结合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后者

要结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三、名著阅读

4.【解析】【分析】(1)考查对名著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有深入的阅读才可以应对。能根据所

给的两个人物的情节,分析具有的前瞻力、决策力亲和力和毅力,三项中的其中两项,分析合理即可。

如宋江是一个具有亲和力号召力的人。宋江的亲和力与号召力来源于他的仗义疏财。他号称及时雨、呼

保义,就是他这方面的体现。宋江是政府官员,熟悉政府的那一套。宋江的官当得虽然不大,只是一个

小吏,但是他和晁盖比起来。更熟悉行政事务那一套。以这样的人为主造反,远远超过那种农民起义

者。纵观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如果起义领袖本身没有文化,没有见识,一般最多只能成为混世魔王,

甚至是杀人魔王。这样的人注定是走不远的。而宋江是见过大场面的,他知道一个国家应该是什么样

子。所以吴用会选择他来辅佐。可见宋江具有前瞻力。

(2)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能结合名著内容分析从苦难中仍能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即可。如,祥子

与老马小马,祥子在茶馆等和朋友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寒冷的冬夜茶馆来了一个饿晕的老人老马,大

家帮忙救助,一向不舍得给他人花钱的祥子,祥子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地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

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给老马买了十个包子,温情感人:老马把包子省给孙子

吃,自己只吃了三个;孙子吃了剩下的包子,坚持要拉爷爷回去,苦难中温情脉脉。

故答案为:⑴示例唐僧:唐僧在取经途中,经常遇到妖魔鬼怪,历尽磨难,他仍然选择继续西行;五庄

观留友、陈家庄待客、凤仙郡酬宴,对于长期风餐露宿的唐僧师徒是难得的舒适生活,但这一切都无法

阻挡唐僧西去的脚步。最终取得真经,表明其非常有毅力。唐僧抱着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信念,并且

在取经之前,已十分清楚"只怕有去无回、难保性命",目标明确,最终将经书带回唐朝,潜心礼佛,创造

唐皇盛世,具有前瞻力。

⑵示例:丽达是保尔的指导员。当谢尔加把自由散漫的保尔交给她时,她提前到车站接保尔;保尔和她

一起出差时,帮助她挤上火车并给她找了一个相对舒适的角落。当保尔在铁路工作时,丽达送给他黄色

毛皮的短大衣,让他感到温暖;即使三年未见,丽达依然写信关心保尔的生活,帮他解决问题,让他感

到革命的友爱和关怀。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在阅读名著时,

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

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情节的概括。解析此类题时,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能够概括名著的

主要内容。然后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单叙述即可。

四、语言表达

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由①句后面的"它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传不衰。......流向民

间”可知,填的这句话是概括宫灯的历史的,因此,可填入:洛阳宫灯有着悠久的历史;由②句后面的

"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做灯的就多,销售量就大,反之则人少灯少”可看出,要填的句子是描述宫灯的发

展史与社会和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可填入:无一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故答案为:洛阳宫灯历史悠久:无不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点评】句子的衔接连贯,必须结合文段的整体把握结构,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式的特

点,然后再进行回答。

五、综合性学习

6.【解析】【分析】(1)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

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可以提炼出问

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2)漫画主体图案包括文字和图画两个方面,说明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内容要完整;寓意围绕“吉祥如

意”来回答。

(3)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补全对联这一题型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结合了

积累运用、综合实践的考查。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在千家万户留下美妙的舞姿。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①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②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2)漫画由两侧的文字和中间的图画组成。中间的图画上方是一头肥猪拱开了门,一位老人扶着门满面

笑容,旁边的水缸贴着"吉"字。下方是一个儿童,右手拿着扫把,左手指着肥猪。图画两侧是“大年初

三,肥猪拱门”八个大字。寓意: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意对即可)

(3)示例:燕为春使舞千家。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

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①通读题干,明确漫画产生的背景、组织等;②仔细观察漫画的各组成

部分,分析其元素(外形、线条、色彩、涉及的时间、事件等);③结合漫画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各组

成部分所代表的寓意和设计意图;④看题干对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无特殊要求。答题格式这是一幅

以……为主题的漫画+介绍画面+该漫画(徽标)的寓意是・・・・•・,表达了……的祝愿(体现了……希望)。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

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

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

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六、现代文阅读

7.【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事件的能力。此文以“老柿树"为线索,依次写

了童年老柿子树即给我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烦恼,接着写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然后

写远房舅舅,要砍掉老树,我感到忧伤,最后写的是半年后,出差路过,看到大树依然昂首挺立,顿时

乐坏了。(2)试题分析:本题插叙的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

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这里插叙舅舅的梦

境,解答了老柿树没被砍倒的原因,表达效果上,梦境具有神秘性,吸引了读者兴趣;同事,此处的梦

境与民间传统心理相连,暗示了小说的主旨。

(3)①要求是从描写角度,从"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叶子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籍”看出是景物

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

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

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这里写出一种冷清萧条的景象,表达"我"内心的悲伤之情。要根据具体

文章具体分析。②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语句的鉴赏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

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

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

析。"小小的""轻轻地""凉凉的"运用叠词手法,给人轻柔温馨的感觉,细腻地表达出"我”得知老柿树不被

砍伐的原因后内心的轻松喜悦。

(4)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涵。解答时要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

分析思考,能明白文中体现出了作者(或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确定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最后再答题即

可。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老柿树并不仅仅是一棵树,它还有更深层的内涵,结合文章,可以看出,老柿

树和"我”美好的童年生活、故乡的亲人、传统文化都是紧密联系的,老柿树将被砍伐也暗示现代文明对传

统乡村的冲击。答题时需从上述几个方面考虑。

故答案为:⑴老柿树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让人爱怜又烦恼、老柿树欲被砍伐,"我"哀伤、忐忑。

⑵①交代了老柿树得以留存的原因,丰富故事内容②整增添故事的神秘色彩,增强文章的可读性③隐

喻小说主旨:传统根基不能丢。

⑶①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写出老柿树受冷落的现状,含蓄的表达出"我"对乡村萧条景象的感慨。

②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富有美感;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意境,真切细腻地写出了柿花带给"我”的甜美感

受。

(4)小说通过对老柿树及其命运的描写,传达出丰富的内涵。①有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②对故乡和

亲人的怀念③还有对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冲击乡村的隐忧。④对继承传统、保留生命根基的呼唤。

【点评】⑴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要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

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⑵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用意。解答此题关键要看事物出现前文章写了什么,事物出现后故事情节有了什

么变化。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把切题的答案拟写出来。

(3)句子赏析的方法一般为“角度+内容+情感"。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

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

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

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⑷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与概括。小说的主旨是从小说描写的整体生活画面中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把握

小说的主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作者背景看主题;②从人物塑造看主题;③从情节发展看主

题:④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小说主题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性的一面,需要认真思索,对

比借鉴。

8.【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与分析。结合标题"学习是最好的养老",第2段

"老年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丰富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方式",第3段"通过老年教育,

以课会友,学习技能,不仅可以满足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再次挖掘自己的价值",第4段"全社会都应承担

起"文化反哺”的责任,帮助老年人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模式以及器物使用等方面跟上时代脚步,

让他们也能在时代发展中体会到更多获得感"和结尾"毫无疑问,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养老”分析,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第2—4段可以归纳出"学习可

为老年人生活增添色彩,向周围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学习可满足老年人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

活,再次挖掘自身价值""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三个分论点;结尾段归纳总结

也可以得出"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养老”的论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本文首先通过很多地方的老年人学习热情高的事实和

现象引出论题:学习;然后②段运用举例论证来论证"学习可为老年人生活增添色彩,向周围传递积极的

正能量",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来论证“学习可满足老年人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再次挖

掘自身价值",第④段运用引用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论证"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

感";最后,总结全文,得出"学习,是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秘诀,是为人生增添晚晴的最好

养老”的中心论点,照应标题。

(3)本题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从材料内容分析,材料写了两个事例:黑龙江鸡西一位老人因不会使

用微信支付而与超市发生争执,很多老教师紧急学习网上教学技能,这两个事例,一正一反,与第④段

“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帮助老年人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模式以及

器物使用等方面跟上时代脚步,让他们也能在时代发展中体会到更多获得感"联系紧密,可以证明第④段

的观点"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所以这段材料应放在第④段。

故答案为: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习是最好的养老"。文章标题直接点明,结尾归纳总结得出或分论点概

括归纳得出。(意思对即可。)

⑵首先通过很多地方的老年人学习热情高的事实和现象引出论题。然后论证"学习可为老年人生活增添

色彩,向周围传递枳极的正能量""学习可满足老年人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再次挖掘自身

价值""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三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得出"学习是最好的养

老”的中心论点。(意思对即可。)

(3)这段材料应放在第④段。从这两个论据可以看出,其举的事例与第④段"老年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与社

会接轨,就会慢慢‘掉队'"联系紧密,此外其论述了老年人不紧跟时代进行学习会落后,坚持学习可以使

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可以证明第④段的观点:学习可使老年人跟上时代脚步,体会更多获得感。(意思

对即可。)

【点评】⑴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如果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则应根

据对文章的理解,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论证思路的考查,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

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

(3)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

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七、对比阅读

9.【解析】【分析】(1)A.开放/发出;

B.断/极高;

C.的/到;

D.跟从;

故选Do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

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

语。重点词语:述:记述。是:这。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理解与把握。文章以"太守"自称,既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又设置悬念。结尾

用设问句式点出太守姓名,总收全文,照应前文,既突出太守与民同乐的形象,又步步设疑,吸引读者

不断追寻,最后点出主人公,使其形象越发鲜明。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

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

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相同之处:都有虽遭贬谪,却能随遇而安之乐,

都有寄情山水之乐。不同之处:"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此子瞻之所以有乐

于是也"表明子瞻之乐是自得其乐。

故答案为:⑴D

⑵①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与民同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②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⑶①前文中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②前

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③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故设一

问),在自问自答之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

⑷同:都有虽遭贬谪,却能随遇而安(安然自适)之乐;都有寄情山水之乐。

异: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子瞻之乐是自得其乐(乐观豁达,以"适意"为乐)。

【点评】⑴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

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⑵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

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3)写法的理解与把握,要学会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同时人物情感的抒发

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⑷情感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阐述。注意要求: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参考译文】

甲文译文: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

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

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

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

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

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

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

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

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

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

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文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

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

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

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

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

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

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

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

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八、诗歌鉴赏

10•【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是环境描写,夜里北方

的寒气伴随着打更声传来,寒冷的月光映照在士兵的盔甲上。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出边塞夜景,突

出了木兰在北方从军时生活艰苦。同时这也是对木兰的侧面描写,衬托了木兰的勇敢、坚强的英雄形

象。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抓住关键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根据“木兰不用尚书

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理解木兰的心愿。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

郎"而愿"还故乡",体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她眷念家园生活,想念亲人,渴望早日恢复

女儿身,享受亲情的欢乐。

故答案为:Q)"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出边塞夜景,突出北方天气的严寒,表

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苦,衬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的形象。

⑵“不用尚书郎”表现出木兰希望放弃功名,面对高官厚禄却只愿功成身退,甘做普通人的愿望;"愿驰千

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希望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渴望回归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