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治疗学_第1页
皮肤病治疗学_第2页
皮肤病治疗学_第3页
皮肤病治疗学_第4页
皮肤病治疗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皮肤性病学教程皮肤病治疗学TreatmentofDermatosis2内用药物疗法systemictreatment外用药物疗法topicaltreatment

物理疗法physiotherapy手术surgicaltreatment皮肤病的治疗TreatmentofDermatosis3内用药物疗法

systemictreatment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特异抗过敏药物抗病原体药物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物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维甲酸和维生素类其他4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特异抗过敏药物内用药物疗法

systemictreatment5Ⅰ型变态反应

TypeⅠHypersensitivity特点最常见接触变应原后数分钟至1小时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发生快,消失也快,风团持续极少超过12小时无补体参与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个体差异6Ⅰ型变态反应形成条件抗体主要是IgE,极少是IgG由鼻咽、扁桃体、支气管、胃肠粘膜等浆细胞产生IgE是正常血清中含量最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血液中(游离)平均半衰期仅有2-3天不能通过胎盘,母亲IgE不能被动致敏胎儿为亲同种细胞性抗体,不能使其他动物致敏致敏靶细胞为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和组织中的肥大细胞7Ⅰ型变态反应形成条件细胞成分肥大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皮下表面具有大量IgE的Fc受体,能与3-10万IgE结合与IgE结合后处于致敏状态富含生物活性物质,e.g.组胺、肝素、5-羟色胺、缓激肽等两个或两个以上IgE分子交联(桥联反应)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嗜碱性粒细胞占循环白细胞总数的0.2%-2%同样具有IgE的Fc受体,能与IgE结合并处于致敏状态8Ⅰ型变态反应发生机理PathogenesisofTypeⅠHypersensitivity抗原进入机体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以Fc端与靶细胞IgE

Fc受体结合,从而致敏抗原再次进入抗原与特异性IgE结合(Fab段)启动桥联反应,释放炎性介质,疾病形成致敏机体致敏阶段发敏阶段9抗组胺药物

antihistamine组胺的生物学作用与H1受体结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支气管、消化道平滑肌收缩与H2受体结合胃酸分泌亢进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10第一代抗组胺药化学结构特点:与组胺有共同的乙基胺结构:

-

CH2-CH2-N能透过血脑屏障作用机制:竞争性争夺H1R药物作用:阻断组胺生物作用

H1受体阻断剂副作用:中枢抑制作用抗胆碱作用适应症:变态反应性疾病瘙痒性皮肤病

禁忌症:需集中精力工作者青光眼、尿潴留患者禁用兼有抗胆碱作用11H1受体阻断剂第一代第二代药理学特点短效可透过血脑屏障抗胆碱作用长效不透过血脑屏障多无抗胆碱作用优点止痒效果好服用方便不嗜睡/轻嗜睡作用缺点服用不方便嗜睡止痒效果差部分药物心脏毒性如阿司咪唑特非那定适应症急性瘙痒重急性、慢性均可瘙痒轻、重均可常用药物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酮替芬

氯雷他定、咪唑斯丁非索非那定西替利嗪、波丽玛朗依巴斯汀、特非那丁12H2受体阻断剂作用机理拮抗H2R抗雄性激素(西咪替丁)调节细胞免疫适应症慢性变应性疾病皮脂溢出综合征女性多毛症扁平疣、带状疱疹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阳萎、精子减少常用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13来源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生理作用对糖代谢的影响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对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14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药理作用:“抗炎、抗敏、抗休克、抑制免疫全过程”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抗核分裂抗毒抗休克不良反应:升糖、解白、脂重布、留钠排钾脱钙质消化道溃疡;满月脸、痤疮;诱发加重感染;皮肤萎缩长期用药骤停药后可产生肾上腺功能不全15适应症:非常广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重度)重症药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急性荨麻疹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SLE、皮肌炎、硬皮病大疱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短期、小剂量、短疗程在应用特效抗病毒药物前提下应用某些顽固难治的皮肤病可试用e.g.泛发性白癜风、普秃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16禁忌症严重精神病药物无法控制的感染性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糖尿病:中等度以上严重高血压骨质疏松妊娠早期老年人慎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17

种类等效剂量短效(维持期<12h)

氢化可的松20mg中效(维持期12~36h)

强的松5mg去炎松4mg甲基强的松龙4mg长效(维持期>48h)

地塞米松0.75mg倍他米松0.6mg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18局部应用外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作用强度药物名称常用浓度%弱醋酸氢化可的松1.0中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0.1强丙酸倍氯米松0.025糠酸莫米松(艾洛松)0.1最强丙酸氯倍他索(恩肤霜)0.02~0.05卤美他松(适确得)0.5局部封闭醋酸强的松龙与等量局麻药混合皮损内注射qw×(1~3)或得宝松(二丙酸倍他米松5mg+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钠2mg)19

全身应用剂量(以强的松为例)小剂量30mg/d适用于较轻的变应性疾病

中剂量60mg/d左右大剂量>100mg/d用药原则:足量开始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如出现反跳现象,应加大剂量长期用药患者,应寻找最合适的最小维持量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适用于严重变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20全身应用用法常规法每日剂量分3~4次给予,适用于各种皮肤病,特别是重症患者早晨单剂法每日剂量晨8时一次给予,适用于短期维持用药者隔日疗法将两天总量并为1次,隔日晨8时一次顿服适用于长期维持用药者冲击疗法此法较长期大剂量口服副作用小,适用于急重症患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21非特异性抗过敏药物钙剂10%葡萄糖酸钙10ml+等量高渗糖,可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降低渗透性亦缓慢静注,过快可引起心跳骤停禁与洋地黄配伍硫代硫酸钠抗过敏、解毒宜单独注射维生素C22抗病原体药物抗细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其它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万乃洛韦干扰素抗真菌药口服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外用联苯苄唑咪康唑抗寄生虫药物甲硝唑百部酊、优利夫23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氨甲喋呤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诱发感染、肿瘤骨髓抑制致畸、不育

免疫调节剂常用药物:西药左旋咪唑卡介苗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中药人参黄芪24维A酸类与维生素A结构类似临床主要用:13-顺维A酸治疗囊肿性痤疮、酒渣鼻可致畸、面部皮炎、鼻衄、唇炎、关节痛伊曲替脂治疗严重银屑病、鱼鳞病、毛发红糠疹、掌跖角化可致畸、脱发、鼻衄、粘膜干燥、甲沟炎、瘀斑注意避孕25维生素类VitA:参与上皮组织代谢缺乏可引起:皮肤干燥、毛周角化、眼干VitB:VitB1营养神经VitB2治疗核黄素缺乏症VitB6治疗皮脂溢出、痤疮、酒渣鼻VitC:参与氧化还原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毛细血管致密度VitE:抗氧化维持血管通透性维持生物膜脂质稳定性抗衰老26其它药物氯喹降低皮肤对紫外线敏感性主治光敏性皮肤病氨苯砜抗麻风药目前治疗血管炎、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甲硝唑治疗滴虫、螨虫、厌氧菌感染27外用药物疗法

topicaltreatment28功能分型作用常用药物清洁剂清除渗出液、鳞屑、痂高锰酸钾液、3%硼酸液、植物油保护剂保护皮肤、减少刺激炉甘石、氧化锌、滑石粉止痒剂神经末梢麻醉、清凉薄荷酊、丁香罗勒乳膏抗菌剂杀灭、抑制细菌0.1%雷夫奴尔、2%莫匹罗星、抗真菌剂杀灭、抑制真菌1%联苯苄唑、5~10%硫磺抗病毒剂抑制病毒复制0.1%肽丁胺、无环鸟苷液杀虫剂杀疥、螨、虱5~10%硫磺、丙体六六六外用药物的作用(1)29功能分型作用常用药物角质促成剂促进表皮角质正常化3~5%硫磺、2~5%煤焦油角质松解剂使过度角化的角层细胞解离脱落10%硫磺、5%水杨酸维A酸霜收敛剂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醋酸铅、明矾、甲醛腐蚀剂除去赘生物、肉芽组织

苯酚、硝酸银、30%三氯醋酸遮光剂防晒5%二氧化钛脱色剂减轻色素沉着3%氢醌、20%壬二酸激素制剂抗炎、抗过敏艾洛松、尤卓尔外用药物的作用(2)30剂型主要成分性质与作用适应症溶液水+水溶性主药清洁、消炎、收敛急性皮炎渗出期粉剂粉质基质(滑石粉、氧化锌粉等)+主药散热、吸湿、收敛、保护急性皮炎无渗出期水粉剂(洗剂)水+粉(<40%,不溶于水)+主药较粉剂优点:1.散热性好2.作用强急性皮炎无渗出期酊剂醑剂酒精+主药不挥发

挥发渗透性强杀菌、止痒慢性皮炎亚急性皮炎无渗出瘙痒症油剂植物油+粉(<40%)+主药吸湿、收敛、保护软化痂皮亚急性皮炎伴少量渗出皮肤科常用药物剂型及用法31剂型主要成分作用适应症乳剂脂:油包水型+主药霜:水包油型+主药保护润滑、渗透性较好除急性皮炎渗出期外软膏凡士林+粉剂<25%+主药渗透性强软化痂皮慢性皮炎亚急性皮炎无渗出泥膏(糊剂)凡士林+粉剂(25~50%)+主药渗透软化作用较软膏差吸湿、收敛亚急性皮炎伴少量渗出硬膏附着材料+粘着性基质+药物作用持久渗透性好慢性皮炎亚急性皮炎无渗出皮肤科常用药物剂型及用法(续)32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I)

一.根据皮损特点选择适当剂型

急性皮炎

亚急性皮炎慢性皮炎无渗出期渗出期无渗出少量渗出

粉剂

溶液

乳剂

油剂

硬膏

水粉剂

糊膏

糊膏

软膏

乳剂

糊膏

乳剂33二.选择主药,根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三.注意事项浓度适当用药应考虑性别、年龄、部位等因素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II)

34物理疗法电灼法利用电热烧灼去除病理组织适用于各种疣类、小肿瘤、化脓性肉芽肿伤口保持干燥,避免感染光疗法红外线(810nm)促进组织的修复紫外线(311nm)免疫抑制、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