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概论课件_第1页
金融概论课件_第2页
金融概论课件_第3页
金融概论课件_第4页
金融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概述第一节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它是怎样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呢?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交换的发展及其有关的大量历史材料中得出科学论断:“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即货币起源于商品。一、货币的出现1.简单价值形式2.扩大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二、货币的形态迄今为止,货币形态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名副其实的价值实体到名不符实的价值符号、从真实价值到名义价值的演变过程。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4.信用货币5.电子货币货币的本质决定着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即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的发展,货币的职能也在不断地发展。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三、货币的主要职能货币制度简称为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货币制度是货币运动的准则和规范。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4.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6.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四、货币制度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货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五、我国的货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2.我国目前使用的合法货币3.人民币的发行4.人民币的流通5.金银和外汇储备6.人民币实行经常项目的可兑换7.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二节信用和信用工具1.信用的含义信用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表现为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与货币的借贷行为。从定义可知,信用有下述特点:一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二是贷者有权取得利息,借者承担支付利息的义务。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2.信用的产生私有制出现以后,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大量剩余产品不断出现。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使得劳动者各自占有不同劳动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则使交换行为成为可能。从本质上说,信用是以私有制为前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占有不同劳动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则使交换行为成为可能。3.信用的发展信用产生之后,与其他的经济范畴一样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信用的职能信用的最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信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中的一个范畴,信用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总资金运动过程中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二、信用的职能和作用2.信用的作用①现代信用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②现代信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③现代信用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形式多种多样,我国金融理论传统上习惯以授信或受信主体为标准对信用活动进行分类,把信用形式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民间信用等几种基本的信用形式。三、信用的基本形式1.商业信用2.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3.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4.消费信用5.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家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是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运动的主要形式。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继续进行资金融通时,用来证明债权的各种合法凭证。信用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四、信用工具信用工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偿还性2.收益性3.流动性4.风险性1.商业票据2.银行票据3.支票4.债券5.股票6.衍生信用工具五、常用的信用工具第三节利息和利率信用不仅具有偿还性,还具有付息性,因此,在信用活动中,必然要涉及利息和利率的问题。利率问题是金融市场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都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也可以看作是货币持有人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或放弃获取投资收益的补偿。利息从债权人的角度看,是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债务人那里获得的报酬;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利息是债务人为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权所花费的代价。一、利息及其来源利率就是借款者为了获得对贷款者资金的使用权,而向后者支付的报酬。也就是说,利率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因此,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二、利息的计算1.单利法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时间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所生的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利息的一种计息方法。单利法通常多用于中短期的资金借贷,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I=PrnS=P(1+rn)式中,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金与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2.复利法复利法,俗称“利上滚利”,是指将经过一定时间所生的利息并入本金再次计算利息的一种计息方法。按复利法计息,不仅本金要计算利息,应计利息也要作为继续计算利息的依据。长期投资一般采用复利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为I=P[(1+r)n-1]S=P(1+r)n式中,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利和。利息水平的高低是以利息率来表示的。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日常简称为利率,用公式表示为R=I/P×100%式中,R为利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I为利息;P为本金。三、利率的种类1.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根据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利息率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通常,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2.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根据利率的决定机制不同,可将利率划分为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及公定利率三种。3.基准利率和差别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差别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而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四、利率的作用1.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1)积累资金,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2)调节宏观经济的规模和结构(3)调节消费,稳定物价(4)调节收入分配(5)促进国际收支平衡2.利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1)引导功能(2)约束功能第一节国际金融体系一、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没有国际金融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集团为处理战后德国赔款问题,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国际清算银行”,这是最早的国际金融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结束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局面,世界各国普遍希望建立新的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二、举足轻重的国际金融机构1.国际清算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是根据1930年1月20日在荷兰海牙签订的海牙国际协定,于同年5月,由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和日本六国的中央银行,以及代表美国银行界利益的摩根银行、纽约花旗银行和芝加哥花旗银行三大银行组成的银团共同联合创立,行址设在瑞士的巴塞尔。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它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3.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1944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成立的另一个国际金融机构,也属于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它于1946年6月开始营业,总行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世界银行的宗旨是:通过提供和组织长期贷款和投资,解决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4.国际金融公司国际金融公司也是世界银行的一个附属机构,1956年7月成立。1957年,它同联合国签订协定,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参加国际金融公司的会员国必须是世界银行的会员国。到目前为止,国际金融公司已有175个会员国。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处于特殊的地位。中央银行不同于其他银行,它是货币的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称存款货币银行、普通银行,是以自营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通过办理转账结算业务实现国民经济绝大部分货币周转,同时起着创造派生存款的作用。由于这类银行最初主要吸收活期存款,发放短期的商业性贷款,故称商业银行。三、专业银行专业银行是指有特定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专业银行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在金融领域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银行必须具有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服务技能,从而推动了各式各样专业银行的产生。1.储蓄银行储蓄银行是指专门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专业银行。2.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专门经营长期投资业务的银行。3.抵押银行抵押银行是“不动产抵押银行”的简称,是指专门从事以土地、房屋和其他不动产为抵押办理长期贷款业务的银行。专门经营长期投资业务的银行。4.农业银行农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农业信贷的专业银行。5.进出口银行进出口银行是专门经营对外贸易信用的专门银行,一般为政府的金融机构,如日本的输出入银行、美国的进出口银行等。6.开发银行开发银行是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投资性贷款的专业银行。四、非银行金融机构1.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指依法成立的、专门经营各种保险业务的经济组织,它是一种最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是具有共同利益的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互助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其普遍存在于西方国家。3.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是以受托人身份经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4.养老或退休基金会养老或退休基金会是一种向参加养老计划者以年金形式提供退休收入的金融机构。5.共同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第三节我国的金融体系一、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在完成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照搬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金融领域也按照苏联的银行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并将多种金融机构合并到这一体系。“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必然产物。其优点在于便于政策的贯彻,有利于宏观金融控制,缺点是金融体系缺乏活力,无法发挥各级分行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对高度集中的“大一统”金融体系进行了不断改革。改革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3年)是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体系。第二阶段的金融机构体系改革从1994年开始,其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二、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构成我国金融体系的金融机构按其地位和功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机构,它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即“一行两会”。第二类是经营性的金融机构,它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一节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国实行货币政策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是国家的货币当局和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央银行的职能不断被丰富和发展,随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和金融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增强,中央银行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中央银行建立的必然性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2.统一清算票据的需要3.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4.金融业统一监管和调控的需要二、中央银行的类型1.单一中央银行制2.复合中央银行制3.准中央银行制4.跨国中央银行制三、中央银行的特殊性中央银行的性质应科学地表述为: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中央银行的性质集中体现在中央银行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1.地位的特殊性目前世界各国几乎都设有中央银行,就其名称而言,不尽相同。2.业务的特殊性首先,从业务经营的目的来看。马克思曾阐述资本主义银行是资本主义的一种特殊企业。3.管理的特殊性资本主义国家虽然赋予中央银行各种金融管理权,但它与一般的政府管理机构不同。四、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1.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的发行机构。它集中货币发行权,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2.银行的银行所谓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的地位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即中央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货币信用业务。3.国家的银行所谓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构,制定和贯彻国家货币政策的综合部门,是国家信用的提供者,并代理国家执行国库出纳职能。因此,称中央银行为国家的银行。五、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1.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中央银行取得资金来源的业务。负债业务是中央银行运用经济手段对金融实施宏观调控的基础,主要有货币发行业务、存款准备金业务、代理国库以及其他负债业务。(1)货币发行业务(2)集中存款准备金(3)代理国库(4)其他负债业务2.资产业务(1)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2)对政府的贷款(3)金银、外汇储备业务(4)证券买卖业务3.中间业务由于各商业银行都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在中央银行,并在中央银行设有活期存款账户。这样就可以通过存款账户,在全国范围内划拨清算,了结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1)集中票据交换(2)办理异地资金转移六、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1.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1)强化了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2)强化央行维护金融稳定、全面主导金融风险调控的重任(3)增加反洗钱和信贷征信业务管理,使中央银行更注重社会性职能2.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业务(1)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业务①货币发行业务。②存款准备金业务。③经理国库业务。④其他存款业务。(2)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业务①再贴现业务。②再贷款业务。③证券买卖业务。④国际储备业务。第二节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的类型1.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所谓职能分工,是针对一国金融体制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2.全能型商业银行全能型商业银行又有综合式商业银行之称,它们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等。二、商业银行的性质①商业银行必须依法成立。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并经营其他中间业务,如结算业务。③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④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⑤商业银行也不同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1.单一银行制单一银行制,也称独家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银行机构(总行)经营,不设立任何分支机构的制度。2.分支行制分支行制,是指银行机构除总行外,还可在其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3.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制,也称集团银行制,即由某一集团成立一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银行的股票,大银行通过持股公司把许多小银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一制度在美国最为流行。4.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制是指由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的制度。四、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2.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3.盈利性原则盈利性即效益性,就是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4.“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三性”原则是统一的,它们共同保证了商业银行正常有效的经营活动。然而,三者之间往往存在矛盾。要提高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往往会削弱盈利性;要提高资金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往往受到影响。五、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2.支付中介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融通资本之外,还执行着货币经营业的职能。3.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功能。4.金融服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六、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1.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债务人的身份筹措资金的活动,是支撑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资金来源。(1)存款类资金(2)非存款类资金2.资产业务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银行。资产业务主要是现金业务、贷款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3.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代收业务、同业往来、代客买卖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咨询、信息服务业务、信托业务和租赁业务。4.表外业务根据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相关界定和一些西方国家银行业同业协会的建议,一般将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等三类。七、我国的商业银行1.中国农业银行2.中国工商银行3.中国建设银行4.中国银行5.其他商业银行第三节保险一、保险的概念及特征在保险业务中,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由此可见,保险是以契约形式来确立双方经济关系的,是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保险乃是经济关系与法律关系的统一,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1)互助性。(2)契约性。(3)经济性。(4)商品性。(5)科学性。二、保险的种类1.按保险标的来分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2.按经营动机来分以经营动机为标准,可将保险划分为营利保险和非营利保险。3.按承保方式来分按承保方式分类,可将保险分为逐笔保险、预约保险、流动保险和总括保险。4.按保险价值来分根据保险价值在保险合同中是否先予确定,可将保险划分为定值保险和不定值保险。5.按实施形式来分以实施形式为标准,可将保险划分为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两类。三、保险的主要功能1.经济补偿的功能经济补偿功能是保险的立业之基,最能体现保险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2.资金融通的功能资金融通的功能是指将形成的保险资金中的闲置的部分重新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3.社会管理的功能社会管理是指对整个社会及其各个环节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四、保险的基本原则1.最大诚信原则2.可保利益原则3.近因原则4.补偿原则第四节信托一、信托的概念及特征信托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与银行、保险、证券、租赁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的基本特征:①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这是信托关系成立的前提。②信托财产及财产权的转移是成立信托的基础。③信托关系是多方的。④信托是一种由他人进行财产管理、运用、处分的财产管理制度。二、信托行为和信托关系1.信托行为信托行为是指以设立信托为目的的而发生的一种法律行为。2.信托关系信托关系是指信托行为形成的以信托财产为中心的当事人之间的特定的法律关系。三、信托财产1.信托财产的概念信托财产即为信托行为的标的物,是指由委托人通过信托行为转给受托人,并由受托人按照一定的信托目的进行管理或处理的财产,同时还包括通过财产的管理和运用而取得的财产。2.信托财产的特征(1)他人性(2)转让性(3)物上替代性(4)独立性3.信托财产的运动形式信托财产的运动是以委托人转移信托财产为起点,经过受托人中介,以受益人在信托结束时接受信托财产为终点。信托财产的运动是单向的财产转移运动,运动方向是:委托人→受托人(中介)→受益人。四、信托的种类1.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2.公益信托和私益信托3.设定信托和法定信托4.契约信托和遗嘱信托5.自益信托与他益信托五、信托的职能1.基本职能信托的基本职能是财务管理职能,其表现为信托机构为委托人代为管理货币资金。2.派生职能(1)金融职能即融通资金(2)咨询服务职能(3)社会保障职能第五节租赁一、租赁的概念租赁,是一种以一定费用借贷实物的经济行为。在这种经济行为中,出租人将自己所拥有的某种物品交与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获得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该物品的权利,但物品的所有权仍保留在出租人手中,承租人为其所获得的使用权需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费用(租金)。二、现代租赁的性质及特征1.现代租赁的性质(1)融资与融物结合(2)信用与贸易相结合(3)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交织在一起,发挥着双重作用2.现代租赁的特征(1)租赁物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2)具有独特的资金运动形式(3)租金的分次归流(4)涉及到三个当事人,两个或两个以上合同(5)承租人具有对租赁标的物的选择权三、融资性租赁1.概念融资性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是指出租人(租赁公司)用资金购置承租人(需要设备的企业)选定的设备,按照签订的租赁协议或合同将其租给承租人长期使用的一种融通资金方式。这是现代租赁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2.特点①由承租人选择设备,而不是出租人;②承租人将设备用作经营和专业性用途;③出租人提供融资服务,按照他与承租人之间签订的合同购进设备;④出租人保持设备所有权,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有效期内享有设备使用权;⑤在合同规定的租赁期内,双方无权撤销合同;⑥承租人负责设备的维修和保险,出租人只负责垫付货款,购进承租人所需设备和按期出租;⑦租赁期限较长,一般设备租赁3~5年,但大型设备的租期可长达10年以上;⑧租赁合同期满时,承租人对设备有权选择留购、续租或退租三种方法。3.一般业务流程①选定租赁设备。②申请租赁。③出租人受理审批。④出租人与承租人谈判及签订租赁合同。⑤出租人与供货商签订购货合同。⑥支付货款。⑦支付租金。⑧处理租赁设备。4.功能①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进设备。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运用租赁方式引进设备、扩大生产,用设备投产后产生的效益,逐年归还租金,而不必等到有足够的资金才购置设备。这样,可以起到早投产早得益的效果。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于租金是分次支付,这样,一笔资金可以引进多套设备,起到“一钱多用”的好处,可腾出多余的资金用到急需的地方。③成本固定,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由于租金在租赁期间是固定的,可以消除市场利率变动引起成本增加的风险,也不会因通货膨胀引起利率上升,导致成本增加而遭受损失。④引进速度快,方式灵活。采用融资租赁方式从国外引进设备,由于融资和引进都由租赁公司一手办理,企业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加快引进速度。融资租赁只需要支付一小部分款项,就可得到设备的使用权。租赁期限和还租次数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确定。⑤在有些国家,承租人还可以享受减免税收的好处。四、服务性租赁1.概念服务性租赁也称为经营性租赁或管理租赁,用以解决企事业单位对某些大型设备一次性使用和临时短期需要,是一种非一个租期内全部或大部分回收设备价值的租赁形式,是一种不完全支付租赁。2.特点①在租赁期满前,承租人预先通知出租人就可终止合同,退回设备。②出租人一般需要将设备出租多次,方能收回全部投资和获得利润。③在租赁合同期内,出租人要对租赁物负责维修、保养工作,以便在租赁期满后将租赁物出售或续租给原承租人或转租给另一承租人。④在服务性租赁方式下,承租人账务上仅作为费用处理,而资产仍在出租人的账簿上。这种租赁业务一般由制造厂商的租赁部门或租赁专业公司经营。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的含义在经济系统中引导资金的流向,沟通资金由盈余部门向短缺部门转移的市场即为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二、金融市场的功能1.聚敛功能2.配置功能3.调节功能4.反映功能三、金融市场的分类1.按地理范围划分金融市场按地理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2.按经营场所划分按照经营场所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有形金融市场与无形金融市场。3.按交易性质划分金融市场从交易性质的角度来分,有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之分。4.按交易对象划分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可以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和保险市场。5.按交割期限划分依据交割期限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第二节货币市场一、货币市场的含义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银行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所以将该市场称为“货币市场”。二、货币市场的构成1.同业拆借市场2.票据市场3.国库券市场4.回购协议市场三、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1.票据票据是按照一定形式制成﹑写明有付出一定货币金额义务的证件,是出纳或运送货物的凭证。广义的票据泛指各种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提单等等。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可以在市场上转让的存款凭证。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的期限一般为14天到一年,金额较大,美国为10万美元。3.短期国债短期国债是一国政府为满足先支后收所产生的临时性资金需要而发行的短期债券。短期国债自英国创立以后,在美国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市场工具。4.信用证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可能互不信任,买方担心预付款后,卖方不按合同要求发货;卖方也担心在发货或提交货运单据后买方不付款,因此需要两家银行作为买卖双方的保证人,代为收款交单,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银行在这一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就是信用证。5.信用卡信用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为持卡人提供信用证明、持卡人可凭卡购物、消费或享受特定服务的特制卡片均可称为信用卡。第三节资本市场一、资本市场的含义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的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也称中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是一种市场形式,而不是指一个物理地点,它是指所有在这个市场上交易的人、机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二、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1.国际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资本市场筹资证券化3.金融创新与表外业务迅速增长4.资本市场日益成为各种金融力量“竞技”的场所,股票市场动荡不安5.资本市场“失灵”在发展中国家日益突出三、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1.股票2.债券3.抵押贷款4.证券投资基金5.可转换公司债券第四节黄金市场一、黄金市场的发展197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从此也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在1999年9月26日欧洲15国央行的声明中,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目前黄金仍是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二、世界主要的黄金市场不论是商品黄金市场,还是金融黄金市场都得到了发展。商品黄金交易与金融黄金交易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中的表现和活跃程度有所不同。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有40多个黄金市场。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有影响的黄金市场主要集中在伦敦、苏黎世、纽约和我国香港等地。三、决定国际黄金价格的因素①地上的黄金存量②年供求量③新的金矿开采成本④黄金生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动状况⑤央行的黄金抛售⑥需求因素也影响着黄金的价格第五节外汇市场一、外汇交易外汇交易,是指不同的货币之间按照一定的汇率所进行的交换。在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新时期,外汇交易具有满足贸易和投资者避免汇率波动风险的作用。同时,由于对未来某一时期汇率变动趋势和幅度的预测不同,所以许多外汇交易又具有投机性质。二、外汇交易的分类按交割期限不同,外汇交易分为即期外汇业务、远期外汇业务、外汇期货和外汇期权等。三、套汇与套利1.套汇套汇又称地点套汇,它指套汇者利用不同外汇市场之间出现的汇率差异同时或者几乎同时在低价市场买进,在高价市场出售,从中套取差价利润的一种外汇业务。由于空间的分割,不同外汇市场对影响汇率诸因素的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不完全一样,因而在不同的外汇市场上,同一种货币的汇率有时可能出现较大差异,这就为异地套汇提供了条件。第一节货币的流通一、货币的流通理论1.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马克思在前人货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货币流通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以完全的金本位制为研究背景和论证前提,提出了货币必要量公式,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或M=PQ/V式中,P是商品价格;Q是商品数量;V是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以同名货币一年周转的次数来表示。2.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流通现象首先,信用货币不具有黄金兑换权,其本身没有价值,它之所以能为流通界所接受,主要凭借国家立法的强制性。信用货币是依靠法定赋予的流通权力进入流通的。其次,信用货币的发行,由各国中央银行垄断发行,不同于严格金本位制下的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发行流通程序,也不同于金本位制下的银行券制度。3.古典货币数量论(1)交易方程式M=PT/V式中,M是商品价格;T是商品数量;V是货币流通次数。(2)剑桥方程式M=KPY式中,K是总财富中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P是商品的价格水平;Y是按照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二、货币的需求1.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从宏观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现代货币需求理论。他指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人们具有流动性的偏好。他提出人们偏好货币流动性是出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三、货币的供给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投入、创造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作为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行为过程,会在实体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量,即通常所说的货币供给量。2.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在货币供给量的构成中,存款货币是货币供给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各国的货币供给中,除了M0层次以外,其他层次都包括存款货币并以存款货币为主要组成部分。3.货币供给的基本公式货币供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高度抽象的总结,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通用的货币公式,即Ms=Bm式中,Ms是货币供给量;B是基础货币;m是货币乘数。4.货币均衡所谓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的状态。如果货币供求不相适应,若表现为货币供给量持续小于货币需求量,则往往会出现通货紧缩;若表现为货币供给量持续大于货币需求量,则会产生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对实体经济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努力实现货币均衡,维持物价稳定,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目标。第二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在理解通货膨胀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情况下的一个经济范畴2.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1.零售物价指数(CPI)2.批发物价指数(PPI)3.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作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的情形。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许多经济学家转而从供给方面去寻找通货膨胀的根源,提出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即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上升引起了总供给曲线的上移。3.结构型通货膨胀某些结构性因素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些结构性因素包括:①“瓶颈”制约。②需求移动。③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4.形成通货膨胀的其他因素①财政赤字的影响。②信用膨胀的影响。③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④外债的影响。⑤通货膨胀输入的影响。四、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1.对总体就业和产出的影响2.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3.对微观经济效率的影响五、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1.紧缩性货币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3.收入政策4.收入指数化政策5.外汇政策6.人力政策

第三节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含义由于货币供给不足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现象。(1)通货紧缩首先是一种货币失衡现象(2)通货紧缩虽然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物价和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下降(3)通货紧缩发生后,往往伴随着经济萧条或衰退二、通货紧缩的测定通货紧缩作为一种货币现象,直接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下跌。因此,与通货膨胀一样,可以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等衡量物价总水平的指标来测定。三、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从直接原因来看,通货紧缩是货币供给不足造成的,但货币供求因素受多方面的变量影响,因此,从深层次看,通货紧缩的成因十分复杂。1.产能过剩观2.需求下降论四、通货紧缩的危害1.通货紧缩对投资的影响2.通货紧缩对消费的影响3.通货紧缩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五、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1.宽松的财政政策2.宽松的货币政策3.进行结构性调整4.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四节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货币当局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必须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这也就决定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是一致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实施各种控制货币和信用的手段所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般主要有四个: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把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选目标。二、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工具影响范围来划分,对经济体系中有普遍影响的政策工具可成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影响部分地区和部分业务对象的政策工具可称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是从总量的角度对货币和信用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对整个经济体系发生普遍性影响的工具。这类工具主要有三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间接信用控制工具(2)直接信用管制工具(3)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第一节外汇一、外汇的含义外汇,即国际汇兑,是国际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手段,是国际金融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二、外汇的特征外币与外汇是两个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范畴。首先,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是,不是所有的外国货币都能成为外汇。三、外汇的分类1.按其进行兑换时的受限程度不同,可分为自由兑换外汇、有限自由兑换外汇和记账外汇2.按其来源和用途不同,可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3.按其买卖交割期限不同,可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4.按其持有者不同,可分为官方外汇和私人外汇第二节汇率一、汇率的含义汇率指一个国家的货币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所表示的价格,也就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时买进、卖出的价格,换句话说,汇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或比价,故又称为“汇价”“兑换率”。二、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的标价方法亦即汇率的表示方法。因为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在具体表示时就牵涉到以哪种货币作为标准的问题,由于所选择的标准不同,便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汇率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这种标价法是以一定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或者说,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基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又称应付标价法。2.间接标价法这种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或者说,以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所以,它又称应收标价法。3.美元标价法美元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美元为标准来计算应兑换多少其他各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法。其特点是:美元的单位始终不变,汇率的变化通过其他国家货币量的变化表现出来。三、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1.汇率决定的基础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相互兑换的价格或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现来衡量另一种货币的价值。从理论上讲,汇率的确定应是两种货币的价值之比,即决定汇率的基础是各自货币所具有或代表的实际价值。2.影响汇率的其他因素①国际收支状况:这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②通货膨胀率:这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③利率:在一定条件下,它对汇率的短期影响很大。④各国汇率政策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的变动。四、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1.汇率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外汇汇率的上升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外汇汇率的下跌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2.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贬值不利于吸引国际金融资本;一国货币的升值则会吸引国外金融资本的流入。3.汇率变化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外汇汇率上升,一般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提高;反之,则会降低国内的物价水平。4.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外汇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外汇储备实际价值的变动。第三节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收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收支手册》中表述了国际收支的广义概念: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因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贸易、非贸易以及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资金收支(包括货币收支以及用货币表示的资产转移)。二、国际收支平衡表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复式簿记原理,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简明的表格形式总括地反映一个经济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与世界其他经济体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国际收支行为的具体系统的统计和记录。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详细程度和格式虽有一些不同,但都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误差和遗漏账户三个主要部分。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经济周期性因素在经济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扩大,对进口的需求上升,国际收支逆差;在经济衰退时期,社会总需求缩小,进口需求下降,国际贸易顺差。2.收入性因素经济增长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扩大,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3.货币性因素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必然抑制该国的出口而刺激进口,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相反,当通货紧缩时,则能鼓励出口而抑制进口,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4.偶然性因素偶然性因素是指国际政治、经济突发事件、恶劣的气候等非正常因素。5.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因素是指因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上。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改变税收和政府支出来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重在调节货币供给量。2.汇率政策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货币当局可以采取使本币贬值的措施。第一节金融危机概述一、金融危机的定义1.金融危机的内涵金融危机所具有的三层含义: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金融危机时的金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金融危机时的金融恶化具有突发的性质,它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2.金融危机的外延金融危机的外延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金融领域内,表现为危机国货币大幅贬值、国家信用等级下降、国际收支大量逆差、汇率遭到攻击、原先的固定汇率机制崩溃、国内商业信用锐减、银行资金呆滞、借贷资金短缺、局部或全面银行挤兑现象发生、市场利率上升、资本市场行情低下等,特别是股票市场低落、大量资本外流、部分金融机构连锁倒闭。第二个层次是在非金融领域内,表现为整个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企业效益下降甚至破产清算、失业率上升、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房市下跌、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对外贸易量下降并处于混乱状态之中等。二、金融危机的特征1.传染性随着金融国际化的日益深化,全球经济、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资本在各国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同时也使各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而国际游资流动频繁,加速了金融危机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的过程。2.潜伏性当代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都表现出一定的潜伏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积累过程往往伴随着危机发生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表面上看,金融危机爆发得很突然,但实际上,金融危机爆发是长期潜伏的综合性经济危机的总爆发。3.内源性对外开放使一国加入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