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标要求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图文资料,判断土壤类型;能够归纳出不同气候类型下的土壤类型。[综合思维]通过图文资料,能够说出土壤的形成过程;能够对比不同类型土壤的差异。[地理实践力]观察土壤剖面,并根据观察结果思考土壤形成过程与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识别土壤的重要性及养护措施,保护和改良土壤。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基础清单】有机肥力
有机质1∶1
矿物质二、土壤剖面1.概念: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切面。2.特征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有机质迁移淋溶层成土母质
基础养分最活跃有机质
肥力有机体有机质
水热风化降水快积累分解有利于
侵蚀强度侵蚀作用干燥
双向退化【名师助学】小科普1: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故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形成了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了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了钙质土。另外,土壤中所含的水分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产生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影响气候。想一想:是不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就越高?为什么?【答案】不是。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小技巧:根据土壤质地判断土壤类型(1)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初步判断。(2)观察土壤的组成判断:砂粒占优势的为砂土;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的为壤土;黏粒占优势的为黏土。小科普2: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淹水种稻的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1.自然土壤剖面从上到下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和母岩层B.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C.腐殖质层和泥炭层、凋落物层、淋溶层、淀积层、母岩层和母质层D.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凋落物层、淀积层、母岩层和母质层【答案】B
[解析]自然土壤具有分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2023年安徽宣城期末)2022年10月,华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野外进行土壤考察。同学们采集了土壤样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发现这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土质黏重且呈酸性。据此完成第2~3题。2.推测此次同学们带回的土壤样本应属于 (
)A.黑土 B.水稻土
C.紫色土 D.红壤3.推测该土壤样本的采样地可能位于 (
)A.郊区农田 B.河边草甸C.低山丘陵 D.沼泽湿地【答案】2.D
3.C
[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土质黏重且呈酸性,应是南方地区的红壤,D项正确。第3题,一般农田为耕作土壤,土壤较为肥沃,A项错误;河边草甸和沼泽湿地的土壤一般腐殖质层较厚,有机质较为丰富,B、D项错误;华东的低山丘陵区,由于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发育出“酸、黏、贫”的红壤,C项正确。4.(2023年海南儋州期末)下列土壤肥力较高的是 (
)A.热带雨林地区土壤 B.东南丘陵的红壤C.东北平原的黑土 D.黄土高原的黄土【答案】C
[解析]东北平原植物生长茂密,秋冬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即东北平原的黑土肥力较高,C项正确;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炎热,土壤有机质分解旺盛,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肥力差,A项错误;东南丘陵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强,且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土壤肥力较差,偏酸性,B项错误;黄土高原的黄土由风力沉积而成,土质疏松,含有一定的有机质和矿物质,但由于植被破坏,夏季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有所下降,D项错误。5.下列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答案】C
[解析]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材料一土层分层示意图。【情境探究】土壤物质组成及土壤剖面材料二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甲是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旱、干旱)下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乙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甲乙①②③
(1)写出土壤剖面图中A、B、C、D、E所代表的土层。【答案】A—腐殖质层和泥炭层、B—淋溶层、C—淀积层、D—母质层、E—母岩层。(2)分析A层颜色较深的原因。【答案】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积累形成颜色较深的腐殖质。(3)分析B层颜色较浅的原因。【答案】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故颜色较浅。(4)说出材料二中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答案】③与I。1.土壤质地【整合提升】土壤质地颗粒比例通气、透水性能保水性能有机质保肥性能耕作难度砂土砂粒占优势强差易分解弱易耕作壤土比例适中良好强不易分解好最理想黏土黏粒占优势差强分解缓慢,易积累好不易耕作2.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土壤层特点凋落物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和泥炭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的岩石3.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土壤层特点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考向:土壤剖面图的判读](2023年山东聊城期末)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逐步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肥沃的耕作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甲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剖面示意图,图乙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学以致用】甲
乙
1.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A.表土层软糊,提供了农作物扎根立足的条件B.耕作层深厚,使土壤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C.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D.母岩层较薄,阻断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2.将黑土或红壤熟化为水稻土并进行养护,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熟化黑土要进行沼泽化处理B.黑泥田的利用过程中无须施肥C.熟化红壤要先排水后晾晒D.在黄泥田种植水稻前应先种植绿肥【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表土层软糊,不利于农作物扎根立足,反而容易受大风和雨涝影响出现倒伏现象,A项错误;土壤耕作层即使再深厚,如果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肥沃的土壤也会退化,甚至演变成荒漠化土地,B项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C项正确;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D项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熟化黑土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形成黑泥土型水稻土,A项错误;要确保黑泥田有机质稳中有升,利用过程中也需要补充相应的肥料,B项错误;熟化红壤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渍水、再种稻过程而形成黄泥土型水稻土,C项错误;由于红壤有机质少,肥力不高,因此在种植水稻前必须先种植绿肥作物,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D项正确。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情境探究】材料一
右图是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材料二地理野外调查小组对秦岭山区土壤特性进行实地考察后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不同的高度进行取样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持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②在南坡和北坡分别取样,发现南坡的土壤层次多、分层明显。(1)植物对土壤的形成有什么作用?【答案】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土壤,使土壤有机质不断积累和营养元素不断富集。(2)动物对土壤的形成有什么作用?【答案】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残体能提供有机质,动物扰动土体可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3)微生物对土壤的形成有什么作用?【答案】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促进成土过程。(4)分析材料二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原因。【答案】①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②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阳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水分状况比阴坡差,植被的覆盖度一般是阳坡低于阴坡,从而导致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差异。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整合提升】2.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3)气候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图解如下。(5)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图解如下。[考向:土壤形成的因素分析](2022年浙江杭州期末)下图为土壤发育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学以致用】1.据图可知,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C.生物 D.地形2.影响土壤矿物构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C.生物 D.地形【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是土壤形成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C项正确。成土母质主要决定了土壤的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气候和地形对土壤的影响也较大,但不是最活跃的因素。第2题,成土母质主要决定了土壤的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A项正确。气候、生物、地形等对土壤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影响土壤矿物构成的主要因素。拓展|素养提升·增效培优教材第68页探索1.河北雾灵山的土壤剖面整体为棕色,上深下浅;江西南昌的土壤剖面整体为红色,颜色比较均匀。2.河北雾灵山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江西南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生物条件,不同的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形态(颜色)特征的差异。【教材疑难助解】教材第70页思考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矿物质养分状况和土壤质地生物促进有机质的积累气候决定土壤形成速度和肥力高低地形影响土壤质地时间影响土壤发育程度人类活动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其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在加大。教材第72页思考1.黑土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自然因素:风蚀和水蚀。人为因素: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垄作种植、秸秆不能还田等。教材第74页作业题1.山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山顶地形起伏大,受外力侵蚀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ephisto品牌手册》课件
- 《基态电子排布》课件
- 《SPC教育训练资料》课件
- 《客户经理的考核》课件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第5课 声音的强与弱
- 《服装单证课件》课件
- 二年级科学教科版课件《磁极与方向》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件探访古代文明
-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必刷测试卷(1)含答案
-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必刷测试卷(1)含答案
- 山东省烟台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含解析
- 《汽车专业英语》期末试卷附答案第1套
- 《如何培养良好心态》课件
- 龙门吊拆装合同中的质量保修条款(2024版)
- 《中医养生肾》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肉食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核心要点解读
- 花道-插花技艺养成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工程质量安全手册-住建部编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质量评价试卷(含答案)
- 2024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全文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