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红烛》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红烛》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红烛》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红烛》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出以下词语的意思指点江山

豆蔻年华

风华正茂

无可非议

苦心孤诣

辽阔/寥廓

义气/意气

2.修改下列病句(1)中文之美,不仅美在风骨,更美在形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真是巧夺天工。(2)中央要求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进企业化管理,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3.填空(1)词最初称为“

”或“

”,是配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为“

”。(2)词根据长短来分,有

(58字以内)、

(59~90字)和

(90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

,也叫片。2018年学生暑假实习报告范文内容简要格式一.社会实践报告选题参考:(电气、农电专业)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2.电力系统事件识别与安全防御基础3.农电企业管理4.高压配电设备及其运行概论5.照明电路发生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二.其它参考选题:1.献爱心志愿服务队组建“献爱心志愿服务团”,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孤儿院、残疾人学校,以大学生自身的优秀素质来影响、帮助特殊人群,让同学们在关爱特殊人群的过程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2.科技发明制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各班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以个人或小组(不超过3人)为单位,完成1-2件科技发明制作,制作要求切合环保、创新的主题。三.活动内容:自主实践学生需要提交实践报告1份(打印稿1份,电子版一份)和所去企事业单位证明。组队实践团队需要提交活动总结1份(字数不少于3000字,打印稿1份,电子版1份)、典型照片若干(不少于5张),以及其他材料(如自行拍摄的影像、多媒体材料,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当地领导或者知名人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题词,接收单位评语等),并整理有红烛

作者:闻一多【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2.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3.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红烛》是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红烛)的序诗。这本诗集编入了他从“五四运动到留美初期的部分作品,于1923年9月出版。序诗的写作是在这个时间以前。其时,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这个被“五四”运动的洪流冲激过的、从“世家望族、书香门弟”里挣脱的书生,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着历史的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文本探究】

1.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全诗并思考: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文本探究】2.速读全诗,给诗歌分层,并概括层意。第一节: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第四节: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第五到七节:对红烛燃烧的态度变化,从感伤怜悯、困惑到最终明白缘由第八、九节: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揭示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文本探究】

3.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①“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引句不仅托出了诗歌言说的对象,引出诗歌的主旨,更让诗人的情感有了缓冲,不至于出现平地起波澜的陡峭之感。②李商隐的诗句与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使全诗体现出一种起承转合之美。【文本探究】4.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5.品读以下语句中加红的词语或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①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可是一般颜色?“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表明诗人凝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更加丰富形象。“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②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③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④哦!我知道了!(叹号如改逗号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