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暮江吟白居易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学习任务一语文要素: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

人文主题:留心观察习作要素: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本次习作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连续细致的观察可以准确感知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只有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才能使表达更加全面、准确、生动。活动导入,读懂题目学习任务二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看看谁能接得上——离离原上草,……活动导入江南好,……小娃撑小艇,……人间四月芳菲尽,……你知道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谁吗?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64)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魔”或“诗王”。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暮江吟思考: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暮观景时间:傍晚江观景地点:江边吟诗歌体裁:吟读懂题目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注】甲骨文表示太阳落入草木丛中的情景。暮mù暮:傍晚,日落的时候。读懂题目【注】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吟yín读懂题目《游子吟》《石灰吟》初读古诗,疏通诗意学习任务三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听读古诗,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mùsè残阳: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疏通诗意一道残阳铺水中诗句大意: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铺: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半江瑟瑟半江红诗句大意: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疏通诗意瑟sè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诗句大意:

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疏通诗意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即珍珠。月似弓:月弯如弓。诗句大意: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疏通诗意再读古诗,品悟画面学习任务四再读古诗,思考: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画面?2.首句中的一个“铺”字,用得妙在何处?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学提示品悟画面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铺”字妙在哪里?能否换成“射”或“照”字?

与“射”相比,“铺”更柔和;与“照”相比,“铺”更有动感。“铺”字形象地写出了夕阳在水面铺展的景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边呈现绿色,一边呈现出红色。在微风的吹拂下,波光粼粼,闪着绚烂的光。想象画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哪个词语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

可怜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想一想,还可以把露珠和新月比作什么?露珠:宝珠、玛瑙、水晶新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运用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一轮弯月的映照下,露珠闪烁的光泽。主题思想

《暮江吟》描写的是夕阳西下到新月升起这段时间江面上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古往今来,一轮明月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古诗,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1.背诵《暮江吟》。2.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课后作业:学好语文,快乐成长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苏轼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激趣导入,读懂题目学习任务一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吗?激趣导入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传世。苏轼题西林壁思考: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读懂题目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题西林壁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壁墙壁初读古诗,理解诗意学习任务二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听读古诗,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yuánshìyuán学习生字结构:左右偏旁:纟笔画数:12组词:缘由

缘故

缘木求鱼造句:一向守时的他,不知什么缘故竟然迟到了。书写提示:“纟”两个撇折平行;“彖”整体紧凑,头部宜小,中横稍长,下部三撇平行、均匀。理解诗意横看成岭侧成峰1.哪两个字体现出了作者的观察角度?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别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横——岭侧——峰理解诗意远近高低各不同1.诗人又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景象一样吗?远看近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理解诗意为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雄奇壮观理解诗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理解诗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缘:因为。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此山中。感受全貌,领悟道理学习任务三欣赏视频:庐山全貌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中反而认不清它的真面目?领悟道理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不同;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要全面了解。领悟道理在做人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我们看人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或优点,要从不同角度去看,既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领悟道理庐山雄奇秀丽,千姿百态,但因为身处其中,无法窥其全貌。

领悟道理

这首诗蕴含哲思,启示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只有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主题思想

《题西林壁》这首诗,作者抓住了庐山的姿态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于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题壁诗拓展延伸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始于两汉,南北朝时渐多,至唐代,题壁开始成为一种风气。宋代题壁之风仍然十分兴盛,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便可读到,作品也就可以传播开来。千百年来题壁诗不胜枚举,最有名的要数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了。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林升的《题临安邸》则是宋代题壁诗中的佼佼者。拓展延伸黄鹤楼【唐】崔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拓展延伸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2.搜集整理苏轼的诗,感受其诗歌特点。课后作业:学好语文,快乐成长9.古诗三首雪梅卢钺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激趣导入,读懂题目学习任务一

大雪飘飞,梅花绽放,多么美的景致。可是有一天,梅和雪却争执起来了。诗人正是捕捉住了这小小的争执瞬间,发出令人深思的议论。激趣导入走近作者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自称卢梅坡,宋代诗人。留世作品不多,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卢钺雪梅雪

梅读懂题目争论的主角评论的对象初读古诗,诵读雪梅学习任务二雪梅【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听读古诗,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lúyuèxiángsāoxùnshū逊降须输xiángxūshūxùnfèi费(投降)(降服)(浪费)(消费)(必须)(胡须)(逊色)(谦逊)(认输)(输送)学习生字降xiáng

投降jiàng

降落表示投降、认输的意思。

表示往下落的意思。多音字梅雪争春未肯降xùn重点指导结构:半包围偏旁:辶笔画数:6组词:逊色

稍逊一筹造句:小王的能力和队长相比,并不逊色。书写提示:“子”第二笔弯钩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是提。“辶”最后一笔捺要舒展,托住上方。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降:服输。骚人:诗人。阁:同“搁”,放下。这里读gē。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诗句大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愁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逊:不及,比不上。诗句大意: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片幽香。雪梅【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再读古诗品读诗句,领悟道理学习任务三品味诗句梅和雪在争什么呢?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雪争春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梅和雪交相争春的景象表现得生动有趣。品味诗句诗人评议的轻松吗?你从哪个字看出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暗写梅与雪都非常美丽,让人难以抉择。品味诗句在费尽心思的一番评论之后,诗人得出怎样的结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从侧面表现出梅、雪的优点:雪胜在“白”,梅胜在“香”。领悟道理梅雪争春:梅不如雪洁白,雪没有梅幽香。哲理:事物各有所长,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万不可以己之长而轻人之短。借物喻理主题思想

《雪梅》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迎春图,写出了梅和雪的各自特点,梅有其香,雪有其白。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事上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谈论雪梅,拓展诗词学习任务四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拓展延伸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拓展延伸

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拓展延伸

梅花十绝其九【宋】方岳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薄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拓展延伸踏莎行【宋】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拓展延伸1.背诵《雪梅》。2.梅花不畏严寒,凌雪绽放。有人喜欢画梅,有人喜欢用文字赞梅,你想用那种方式表达对梅的喜爱之情呢?课后作业:学好语文,快乐成长古诗三首9第1课时第2课时第1课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揭题导入你发现这些诗句的共同之处了吗?都是写傍晚时分的景色。暮江吟[唐]白居易暮江吟时间:傍晚时分地点:江面上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如《石灰吟》《游子吟》等。“吟”字可以读得舒缓一些。吟咏傍晚江景的诗暮诗题中的哪个字点明了是傍晚时分?“暮”字上面是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是一个“日”,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自读古诗,要求: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瑟、似”是平舌音。初读古诗暮日暮曰土巾小丶慕墓幕墓地羡慕夜幕瑟必今琴两个字都有两个“王”,和乐器有关。识记生字要写得扁平一些要写得稍瘦长一点儿右边是“今”,不是“令”书写指导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mùsè残阳剩余的;将尽的练读古诗“残阳”就是夕阳。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瑟瑟可爱。指珍珠。可怜真珠连一连。读了古诗,你知道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吗?残阳江水露珠月亮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自由读第1、2句诗,你认为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铺写出了阳光是铺在水面上的,是要落山时的太阳。读出诗境为什么不用意思相近的“照、射、洒”等字呢?“铺”字写出了太阳斜斜地照在水上面,江水一半是绿的,一半是红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铺诗人面对美景陶醉了,夕阳多么柔美!江水多么恬静!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呢?好好体会体会,把诗人的感觉读出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景象?血红的夕阳只留了半边脸在地平线的尽头,被阳光照到的江面是多么红啊,而没有被照到的江水则是青绿色的,比白天颜色更深了,好美啊!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将余晖铺洒在江面上。被残阳照射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另一半江水却是青绿色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漫步江边,诗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夕阳带着无比眷恋之情离开了,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作者又看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天边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新月还像什么?如蛾眉,似镰刀,像小船。“月似弓”露水像珍珠一样。露水是一颗颗大水珠,早晨上学时路边的小草上就有露水;珍珠圆圆的,具有明亮艳丽的光泽。诗人陶醉于美景中,还在留恋逝去的夕阳,美丽的江水。此时一弯新月悄悄地挂在天边,他被惊醒了,看到了可爱的月亮,猛低头,发现脚下被月光映照的露水,更加晶莹剔透。这么奇丽的景色,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初三夜”到底可爱在哪里呢?弯弯的月亮高挂在天空中,在月光的照耀下,露珠晶莹剔透,像粒粒珍珠,美丽极了。这首写景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所写。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自求外任,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经江边时吟成此诗。拓展延伸先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后有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白居易在江边干什么呢?散步赏景吟诗此时此刻,白居易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那样愉悦的心境!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描述诗句描写的景色并尝试背诵对应的诗句。将下面几个词语填入句子中读一读。夕阳残阳斜阳落日白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浮云游子意,()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雨后复(),关山阵阵苍。(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残阳落日斜阳白日夕阳这些诗词句借夕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暮江吟傍晚夜晚残阳江水露珠月亮一道铺瑟瑟红似真珠似弓板书设计第2课时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由读一读《题西林壁》《雪梅》,圈出不认识的字。“岭、峰”是后鼻音。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识字写字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能读成sūn。本音读ɡé,这里同“搁”。ɡēxùnxiánɡxiánɡjiànɡ投降降落右上部和“互”有相似的部分。第七笔是竖折,不能写成横。中间的短横不能漏写。书写指导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shìyuán划分朗读节奏,读出诗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注意在“题”的后面稍作停顿。读懂意思自读全诗,感知诗意。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横着看庐山是“岭”,侧着看庐山是“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山字旁,显然都和山有关,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岭峰峰是陡峭不平的岭是连绵起伏的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远看近看从远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高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低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绵起伏的“岭”可把语音延长,读出连绵之意;高耸入云的“峰”则要声调上扬,读出山峰之高。看山的远近高低,都可以用朗读来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庐山,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请齐读最后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选择下面说法中的一组,练习说说第3、4句诗的意思。·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之所以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庐山的“真面目”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__________________,才识庐山真面目。综合大家想到的办法,尝试着把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