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1页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2页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3页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4页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考试说明: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新三民主义;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2011年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10月10日上午《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马英九讲话》

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时代主题,从而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两个极重要的阶段——那个面向欧美的“辛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联俄联共”。

——唐德纲《晚清七十年》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

——胡适林、魏地主阶级抵抗派曾、李、左等洋务派康、梁、严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结果失败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都提出了什么样的救国主张?结果如何?《时局图》反映了当时中国处于何种状况?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895年~1901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林肯

……兄弟(孙中山)把它译作“民有”、“民治”、“民享”。……这就是兄弟(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影响Thegovermentofthepeople,bythepeople,andforthepeople。孙中山受到了什么思想的影响?1900年以后,在国内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从材料可以看出,20世纪初什么思想得到传播?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各派方案失败经济:政治:思想:2、三民主义的提出(1)1905年同盟会成立(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材料1:“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1906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材料2: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根据材料,概括民族主义的含义?含义: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把满洲贵族和满洲人民区分开来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材料3: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1906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根据材料指出,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材料4:“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兄弟所认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1906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根据材料指出,民生主义的含义是什么?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上涨后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三民主义十六字纲领内容地位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3、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暴力推翻清朝统治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涨价后的由“国民共享”前提补充发展核心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要求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

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课堂训练C二、三民主义的实践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呢?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实践成果:2.实践挫折: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均以失败告终(具体内容详见参考资料)材料5: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材料6: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以欧美为师以俄为师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1、原因①十月革命鼓舞②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改组国民党)客观主观①吸取历次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②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转变

2、提出——国民党一大(1924年):接受中共主张———确立三大政策———重解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材料: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辛亥以后,满洲之宰制政策,已为国民运动所摧毁;而列强之帝国主义则包围如故,瓜分之说,变为共管。……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8:“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材料中的民族主义新在哪里?民族平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材料:“近世各国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藉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中的民权主义新在哪里?民权全民共享,与反对帝国主义相结合材料: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凡此皆民生主义所有事也。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中的民生主义新在哪里?节制资本、扶助农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推翻满洲贵族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国民主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3.内容及评价纲领目标方法途径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明确提出反帝普遍、具体的民权;反帝反封建相结合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关心工农生活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异同?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是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国共共同目标: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3.内容和评价局限: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从孙中山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1.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2.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孙中山和他的民主政治追求三民主义提出背景基本内容评价三民主义实践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继续努力提出背景基本内容评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讨逆运动两次护法运动2.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