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英语中考信息卷(十)_第1页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英语中考信息卷(十)_第2页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英语中考信息卷(十)_第3页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英语中考信息卷(十)_第4页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英语中考信息卷(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一中2023年秋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把莫扎特和贝多芬放一起比较下他们音乐的不同特色。在音乐史或有关音乐评述的文章中这样的比较屡见不鲜,许多人爱把他们进行对比,这确实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柴可夫斯基这样对比:“莫扎特不像贝多芬那样掌握得深刻,他的气势没有那样宽广……他的音乐中没有主观性的悲剧成分,而这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是表现得那么强劲的。”丰子恺这样说:“贝多芬……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实在是这英雄心的表现。在莫扎特,音乐是音的建筑,其存在的意义仅在于音乐美。至于贝多芬,则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灵魂的表征,故更有光辉。即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则是灵魂的艺术。”《音乐的故事》的作者保罗·贝克说:“人们有时把莫扎特和贝多芬称作音乐界的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前者注重结构的完美,后者则喜欢气势的恢宏。有时也把莫扎特和贝多芬比作歌德和席勒,前者的作品纯朴自然,而后者的作品感情浓烈、内涵丰富。”很少有人拿莫扎特和其他音乐家对比。拿莫扎特和贝多芬对比,说明他们两人地位旗鼓相当,也说明拿二者对比的人的心目中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态度以及对艺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从这一点来对比莫扎特和贝多芬,即他们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之所以选择人生苦难这一点来作为比较基点,是因为这是他们两人共有的,无论是人生还是艺术,都是他们共有的磨难,也是他们共有的财富。疾病、贫穷、孤独、嫉妒、倾轧……如黑蝙蝠的影子一样紧紧跟随他们。谁会比他们更悲惨呢?只不过,贝多芬比莫扎特多了耳聋的悲惨,莫扎特比贝多芬多了早逝的悲惨。而且,同样生活在维也纳,莫扎特要贫寒得多,贝多芬虽有过贫穷的童年,但到维也纳不久就得到宫廷顾问官勃朗宁夫人的资助。同样死在维也纳,莫扎特的葬礼比起贝多芬由维也纳政府出面举办的2万人参加的葬礼,显得凄凉万分,他没钱买墓地,他到底埋在哪里也无人说得清。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如此深重的苦难,表现在他们的音乐中是那样不同。傅雷说莫扎特的音乐“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是的,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评价说:“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一个“天使”,一个“天籁”,傅雷特意用了这样两个词来形容莫扎特的音乐,这是他对莫扎特的独特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家威杏MXSJ663理解。这不是那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式的恬淡,不是“闲云不作雨,故傍青山飞”式的超然,不是“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式的喜悦……莫扎特对痛苦和苦难不是视而不见的回避和如禅家般的超脱,而是把它嚼碎化为肥料重新撒进土地,不是让它再长出带刺的仙人掌,而是让它开出芬芳美丽的鲜花。贝多芬和莫扎特不同,他对于苦难的反抗之心很强烈,这明晰地刻印在他的行为轨迹和乐思中。当得知自己患病将致耳聋的消息后,他痛苦地诉说:“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一切心爱的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自私的世界上!”“两年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当然,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苦难,他经过激烈的内心冲突,以起伏跌宕的姿态勾勒了自己的行为曲线。他的音乐里,听得到明确的主观意图,棱角鲜明的性格,抽象的哲学意义,史诗般宏大叙事的胸怀。他把苦难演绎得极其充分,不是渲染宣泄它,而是重视超拔它,以此反弹于乐思中乃至对传统音乐创作规范的突破上。因此,即使在苦难的深渊也有对欢乐的讴歌,如第九交响乐末乐章的《欢乐颂》,就有排山倒海的力量。那力量,是大众的,是你我都有的。贝多芬和莫扎特在生活经历上有那样多共同点,但在音乐表现上却是那样不同,其中一个原因,是莫扎特短暂的一生都沉浸在音乐中,音乐融化了他,他自己也化为了音乐;而贝多芬从小就喜爱哲学和文学,年轻时爱读莎士比亚、莱辛、歌德的作品,曾专门拜访过歌德,把自己根据歌德的诗谱写的康塔塔总谱献给了歌德,还到波恩大学听哲学课,他比莫扎特吸收了更多营养。贝多芬说:“一切灾难都带来几分善。”在这一点上,贝多芬和莫扎特是一致的。他们的音乐在这一交叉点上汇合。所以,我们在贝多芬的某些音乐中听到莫扎特的影子,不会感到奇怪。傅雷说:“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双子星座。莫扎特在室内乐、交响乐、协奏曲和歌剧几个方面全方位出击,贝多芬以横空出世的交响乐震响世界,将器乐理想发挥到那个时代的极致,挥舞着时代大旗。在世界上所有的音乐家中,没有谁比他们两人更适合于我们中国人了。他们两人的音乐也是抚慰和激励世界所有人的艺术,至今拥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摘编自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扎特和贝多芬经常被放一起比较,既说明两人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相当,也与他们的音乐特色、对艺术人生的态度给人带来的启示有关。B.柴可夫斯基、保罗·贝克都说到贝多芬的音乐有气势和强烈情感;丰子恺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艺术,在这点上比莫扎特的音乐更有光辉。C.在维也纳,莫扎特的生活比贝多芬更贫寒、凄凉,他不像贝多芬有人资助,直到去世都很拮据,因此他的音乐没有反抗之声,有的是忍耐。D.交响乐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体现他的艺术追求,代表他的世界性成就,器乐理想在贝多芬那里发挥到了一个时代的极致。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丰子恺与傅雷在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上有所不同,傅雷对莫扎特的音乐有独特的认识。B.贝多芬的音乐与文学、哲学有密切联系,他的音乐有为诗歌谱曲的,有体现哲学意义的。C.《欢乐颂》里欢乐的讴歌,体现了贝多芬对耳聋等厄运痛苦的超越,因此具有巨大力量。D.贝多芬的音乐更符合大众的欣赏需求,比莫扎特的音乐更贴近日常,离我们的生活更近。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本观点的一项是()A.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傅雷《傅雷家书》)B.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礼记》)C.必须有某种精神气候,某种才干才能发展。(丹纳《艺术哲学》)D.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4.傅雷用“天使”“天籁”形容莫扎特的音乐,为了证明这样评价是恰当的,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说明。5.作者将莫扎特和贝多芬进行比较时,主要阐述了哪些观点?请结合文本概括。【答案】1.C2.D3.C4.①引用古诗,列举中国古代诗歌体现诗人对待苦难的方式,与莫扎特音乐体现的他对待苦难的态度进行直观比较,突出不同。②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证明莫扎特的音乐是“美丽的鲜花”,有“天使般的温柔”,是自然而然的(苦难“嚼碎”化为艺术“肥料”)。5.①他们都经历人生苦难,他们面对苦难的态度都在音乐中得到艺术的表现。②莫扎特把自己的痛苦化为温柔的音符,他的音乐抚慰人心、给人信心;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与苦难斗争,他的音乐具有超拔苦难的强烈意义。③莫扎特将自己与音乐相融,贝多芬吸收了文学等元素,这是他们音乐表现上不同的原因之一。④他们都是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的音乐都给人带来力量,具有永恒价值。【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C.“莫扎特的生活比贝多芬更贫寒、凄凉……因此他的音乐没有反抗之声,有的是忍耐”错误。“莫扎特要贫寒得多”和“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D.“比莫扎特的音乐更贴近日常”错误。文章中“那力量,是大众的,是你我都有的”这只是对第九交响乐末乐章的《欢乐颂》的评价,并不能得出“贝多芬的音乐更符合大众的欣赏需求,比莫扎特的音乐更贴近日常,离我们的生活更近”的结论。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本文的观点主要是表达音乐的意义。C.不适合。主要强调时代精神对艺术创造的作用。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①引用古诗,列举中国古代诗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闲云不作雨,故傍青山飞”,“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来体现中国诗人对待苦难的方式,与莫扎特音乐“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体现的他对待苦难的态度进行直观比较,突出不同。②“莫扎特对痛苦和苦难不是视而不见的回避和如禅家般的超脱,而是把它嚼碎化为肥料重新撒进土地,不是让它再长出带刺的仙人掌,而是让它开出芬芳美丽的鲜花”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证明莫扎特的音乐是“美丽的鲜花”,有“天使般的温柔”,把苦难“嚼碎”化为艺术“肥料”。【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观点的能力。①“疾病、贫穷、孤独、嫉妒、倾轧……如黑蝙蝠的影子一样紧紧跟随他们”他们都经历人生苦难,“即他们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他们面对苦难的态度都在音乐中得到艺术的表现。②“如此深重的苦难,表现在他们的音乐中是那样不同”,“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莫扎特把自己的痛苦化为温柔的音符,他的音乐抚慰人心、给人信心;而“贝多芬和莫扎特不同,他对于苦难的反抗之心很强烈”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与苦难斗争,他的音乐具有超拔苦难的强烈意义。③“莫扎特短暂的一生都沉浸在音乐中,音乐融化了他,他自己也化为了音乐”莫扎特将自己与音乐相融,“贝多芬从小就喜爱哲学和文学,年轻时爱读莎士比亚、莱辛、歌德的作品,曾专门拜访过歌德”“他比莫扎特吸收了更多营养”贝多芬吸收了文学等元素,这是他们音乐表现上不同的原因之一。④“他们两人的音乐也是抚慰和激励世界所有人的艺术,至今拥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他们都是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的音乐都给人带来力量,具有永恒价值。(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阿嫂的死萧红1草叶和菜叶都蒙盖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黄了叶子的树,在等候太阳。太阳出来了,又走进朝霞去。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飘送着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气。雾气像云烟一样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声息,蒙蔽了远近的山岗。满山的雾气退出,男人和女人,在田庄上忙碌着。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间,在山坡间寻食青秋天半憔悴的野花野草。田庄上只是没有王阿嫂的影子。竹三爷每天到广场上替张地主支配工人,现在竹三爷派一个正在拾土豆的小姑娘去找王阿嫂。楞三抢着说:“不如我去的好,我是男人走得快。”不到两分钟的工夫,楞三就跑到王阿嫂的窗前了。“王阿嫂,为什么不去做工呢?”里面接着就是回答声:“你来得正好,求你到前村把五妹子叫来,我头痛,今天不去做工。”小环坐在王阿嫂的身边,哭着说:“不是呀!我妈妈扯谎,她的肚子太大了!不能做工,昨夜又是整夜的哭,不知是肚子痛还是想我的爸爸?”王阿嫂的伤心处被小环击打着,她只是用手拍打着小环,意思是不叫小环再说下去。小环爬上窗台,用她不会梳头的小手,在给自己梳着毛蓬蓬的小辫。邻家的小猫跳上窗台,蹲踞在小环的腿上,猫像取暖似的迟缓地把眼睛睁开,又合拢来。远处的山反映着种种样的朝霞的彩色。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点似的,在云霞里爬走。小环不管这些,①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辫。2五妹子坐在王阿嫂的身边,炕里蹲着小环,三个人在寂寞着。后山上不知是什么虫子,一到中午,就吵叫出一种不可忍耐的凄怨情绪来。小环虽是七岁,但是和一个少女般的会忧愁,会思量。她听着秋虫吵叫的声音,只是用她的小嘴在学着大人叹气。小环的父亲是一个雇工,在她还没生下来的时候,她的父亲就死了。在她五岁的时候母亲也死了。五岁的小环,开始做个小流浪者了。从她贫苦的姑家,又转到更贫苦的姨家。最后她在张地主家过了一年煎熬的生活。当一天王阿嫂到张家去取米,小环正被张家的孩子们将鼻子打破,满脸是血时,王阿嫂把米袋子丢落在院心,走近小环,给她擦着眼泪和血。小环哭着,王阿嫂也哭了。由竹三爷作主,小环从那天起,就叫王阿嫂做妈妈了。后山的虫子,不间断的,不曾间断地在叫。王阿嫂拧着鼻涕,两腮抽动,若不是肚子突出,她简直瘦得像一条龙。②她的悲哀像沉淀了的淀粉似的,她在说着她自己的话:“五妹子,你想我还能再活下去吗?昨天在田庄上张地主是踢了我一脚。那个野兽,踢得我简直发晕了,你猜他为什么踢我呢?正午时候,我坐在地梢的一端喘两口气,他就来踢了我一脚。”③拧一拧鼻涕又说下去:“眼看着他爸爸死了三个月了,现在这个孩子快生下来了。咳!什么孩子,就是冤家,他爸爸的性命是丧在张地主的手里,我也非死在他们的手里不可,我想谁也逃不出地主们的手去!”她打开米桶,米桶是空着。五妹子打算到张地主家去取米,从桶盖上拿下个小盆。王阿嫂叹息着说:“不要去呀!我不愿看他家那种脸色,叫小环到后山竹三爷家去借点吧!”小环捧着瓦盆爬上坡,小辫在脖子上摔搭摔搭地走向山后去了。山上的虫子在憔悴的野花间,叫着憔悴的声音啊!3王大哥在三个月前给张地主赶着起粪的车,因为马腿给石头砸断,张地主扣留他一年的工钱。王大哥气愤之极,整天醉酒,夜里不回家,睡在人家的草堆上。张地主趁他睡在草堆的时候,遣人偷着把草堆点着了。王大哥在火焰里翻滚,在张地主的火焰里翻滚。当王阿嫂奔到火堆旁边,王大哥的骨头已经烧断了!王阿嫂拾起王大哥的骨头来,裹在衣襟里,紧紧地抱着,发出陶天的哭声来。她和一匹吼叫的狮子一样。4三天过了,五天过了,田庄上不见王阿嫂的影子,拾土豆和割草的妇人们嘴里念道这样的话:“她太艰苦了!肚子那么大,真是不能做工了!”“那天张地主踢了她一脚,五天没到田庄上来。大概是孩子生了,我晚上去看看。”“王大哥被烧死以后,我看王阿嫂就没心思过日子了。一天东哭一场,西哭一场的,最近更厉害了!哪天不是一面拾土豆,一面流着眼泪!”张地主走来了,她们都低下头去工作着。张地主走开,她们又都抬起头来;就像被风刮倒的麦草一样,风一过去,草梢又都伸立起来;她们说着方才的话:“她怎能不伤心呢?王大哥死时,什么也没给她留下。眼看又来到冬天,我们虽是有男人,怕是棉衣也预备不齐。她又怎么办呢?小孩子若生下来她可怎么养活呢?”“谁不说呢?听说王阿嫂有过三个孩子都死了!”张地主来了,她们的头就和向日葵似的在田庄上弯弯地垂下去。小环的叫喊声在田庄上、在妇人们的头上响起来:“快……快来呀!我妈妈不……不能,不会说话了!”小环是一个被大风吹着的蝴蝶,不知方向,她惊恐的翅膀痉挛的在振动;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急得和水银似的不定形地滚转;手在捉住自己的小辫,跺着脚、破着声音喊:“我妈……妈怎么了……她不说话……不会呀!”5等到村妇挤进王阿嫂屋门的时候,王阿嫂自己已经在炕上发出她最后沉重的嚎声,她的身子早被自己的血浸染着,同时在血泊里也有一个小的、新的动物在挣扎。村妇们有的哭着,也有的躲到窗外去,屋子里散散乱乱,扫帚、水壶、破鞋,满地乱摆。邻家的小猫蹲缩在窗台上。小环低垂着头在墙角间站着,她哭,她是没有声音的在哭。王阿嫂就这样的死了!新生下来的小孩,不到五分钟也死了!6月亮穿透树林的时节,棺材带着哭声向西岗子移动。竹三爷手携着小环,走在前面。小环并不哭,只是随了竹三爷踏着贴在地上的树影走。小环,这个小幽灵,坐在树根下睡了。林间的月光细碎地飘落在小环的脸上。她两手扣在膝盖间,头搭在手上,小辫在脖子上给风吹动着,她是个天然的小流浪者。棺材合着月光埋到土里了,④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人们扰攘着。竹三爷走到树根下摸着小环的头发:“醒醒吧,孩子,回家了!”她醒过来了,小环才明白妈妈今天是不再搂着她睡了。她在树林里,月光下,妈妈的坟前,打着滚哭啊……林中睡着王大哥和王阿嫂的坟墓。村狗在远近的人家吠叫着断续的声音……(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从萧瑟凋零的景物写起,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也在状物写景中暗示出来。B.小说第三部分回顾王大哥的遭遇,使小说内容更为完整,也丰富了小说主题。C.小说多次写到妇女们低头的情形,表明地主对底层百姓残酷压榨具有普遍性。D.小环不仅是小说线索人物,贯穿全文;同时还是故事的叙述者,视角独特。7.对文中画线句子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只是”二字写小环梳辫子时的专心致志,表明她懂事能干,懂得照顾自我。B.句子②用“沉淀了的”修饰“淀粉”,突出王阿嫂的悲苦浓重到了无法化解的境地。C.句子③插入对话中,使对话层次更清晰;单句成段,也使王阿嫂的叙述更富画面感。D.句子④中“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表明人们对类似于王阿嫂的不幸遭遇已习以为常。8.文中多次写到的“牛群和羊群”“猫”及“虫子”,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9.小说往往是社会的镜像,但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揭示也往往有选择上的不同。请比较分析鲁迅《祝福》和萧红《王阿嫂的死》两篇小说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同之处。【答案】6.D7.A8.牛群和羊群:以牛群和羊群的无忧无虑反衬底层劳苦大众的艰辛忙碌;猫:以猫来暗示小环的命运变迁,从有所依傍到孤苦无依;虫子:以虫子的鸣叫衬托人间的悲苦,虫子的叫声是王阿嫂母女内心悲痛的外化。9.①《祝福》主要呈现封建礼教和迷信,束缚摧残人的社会现象,《王阿嫂的死》则重在体现地主阶级对农民无情剥削、压迫的社会现实;②《祝福》重在表现民众精神层面的病态,《王阿嫂的死》则突出百姓物质生活的艰难、肉体上的被欺凌;③《祝福》中的民众是一群自私、冷漠的人,《王阿嫂的死》中的民众是一群无心、无力反抗的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小环不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同时还是故事的叙述者”错误。小环不是线索人物,也不是小说的叙述者。小说的线索人物是王阿嫂。故事的叙述者是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A.“‘只是’二字写小环梳辫子时的专心致志”错误。“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点似的,在云霞里爬走。小环不管这些,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辫”,“只是”表现了小环内心的无助。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物象的作用的能力。(1)“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间,在山坡间寻食青秋天半憔悴的野花野草”,而“男人和女人,在田庄上忙碌着”,以牛群和羊群的无忧无虑反衬底层劳苦大众的艰辛忙碌;(2)“小环爬上窗台,……邻家的小猫跳上窗台,蹲踞在小环的腿上,猫像取暖似的迟缓地把眼睛睁开,又合拢来”,这时的小猫如同小环一般有所依靠;“邻家的小猫蹲缩在窗台上。小环低垂着头在墙角间站着,她哭,她是没有声音的在哭”,这时的小猫如同小环一般无所依靠了。以猫来暗示小环的命运变迁,从有所依傍到孤苦无依;(3)“后山上不知是什么虫子,一到中午,就吵叫出一种不可忍耐的凄怨情绪来”,虫子的鸣叫是凄怨情绪,如同此时王阿嫂的心情;“她听着秋虫吵叫的声音,只是用她的小嘴在学着大人叹气”,虫子的鸣叫是吵叫的,如同此时小环的内心感受;“后山的虫子,不间断的,不曾间断地在叫”“小环捧着瓦盆爬上坡,……山上的虫子在憔悴的野花间,叫着憔悴的声音啊!”,虫子的叫声是王阿嫂和小环内心悲痛的体现,以虫子的鸣叫衬托了人间的悲苦。【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内涵的能力。①《祝福》主要通过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控诉了封建礼教和迷信吃人的本质,呈现了封建礼教和迷信束缚摧残人的社会现象;《王阿嫂的死》主要通过王阿嫂及其丈夫死在了张地主的剥削之下——“他爸爸的性命是丧在张地主的手里,我也非死在他们的手里不可”,主要体现地主阶级对农民无情剥削、压迫的社会现实;②《祝福》主要通过祥林嫂问“我”人死后灵魂的有无,以及在捐门槛之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凄惨死去的故事,重在表现民众精神层面的病态;《王阿嫂的死》主要通过王阿嫂一家物质生活的艰难“她打开米桶,米桶是空着”,和“昨天在田庄上张地主是踢了我一脚”——张地主对即将临盆的王阿嫂的肉体上的欺凌,来体现百姓生活的艰辛;③《祝福》中的民众如劝祥林嫂捐门槛的柳妈、为了儿子的彩礼卖祥林嫂的婆婆都是一群自私、冷漠的人;依据“张地主走来了,她们都低下头去工作着”“张地主来了,她们的头就和向日葵似的在田庄上弯弯地垂下去”可知,《王阿嫂的死》中的民众如村妇们、拾土豆和割草的妇人们等,他们都是一群无心、无力反抗的人。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①。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向之对君也。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或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昔者宫之奇在虞,僖负羁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发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无其君者也。且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臣与无臣也。向曰“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宫中二市,妇闾二百,被发而御妇人。得管仲,为五伯长;失管仲,得竖刁而身死。以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为霸;以为君之力也,且不以竖刁为乱。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乐奢汰②,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则诈邾袭莒,并国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倓然③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甚雠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数也。(节选自《荀子·仲尼篇第七》)【注】①纯缘:给衣服镶边。②奢汰:没有节制地挥霍浪费。③倓然:形容安然不疑。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安忘A其怒B出C忘甚雠D遂立E为仲父F是G天下之大H决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与《苏武传》中“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中的“发”相同,和“百发百中”的“发”不同。B.闾,里巷的门,这里指住处。妇闾,即妇女居住的地方,是齐桓公设于宫中的娱乐场所。C.被,和《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相同,和《屈原列传》中的“忠而被谤”中的“被”不同。D.幸,侥幸的意思。与《鸿门宴》中“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与妻书》中的“今日吾与汝幸双健”的“幸”词义都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借晋平公与叔向、师旷三人的对话,实际上是在宣传自己关于如何治国的思想主张。B.韩非子在论证观点时,引用了多个事例:虞国、曹国拥有智慧之臣却灭国,蹇叔先事虞后事秦。C.在孔子门生看来,齐桓公为了争夺国家政权,做了许多险恶肮脏、放荡奢侈的事情,完全不值得颂扬。D.齐桓公重用管仲,给予他很多特权,管仲也将齐国治理得井然有序,贵贱长少都愈加敬重齐桓公。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2)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14.两则材料都分析了齐桓公成功的原因,请分别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C12.D13.(1)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厨师将五味调和好了进奉给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谁敢强迫他呢?(2)高贵的、卑贱的、年长的、年轻的,没有谁敢不有秩序地随着齐桓公去尊重他,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14.材料一认为齐桓公的成功是君臣合力的结果,材料二则强调国君的作用(善于用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时的愤怒,逃出险境后忘记了对管仲仇恨,最终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是天下最大的决断。“安忘其怒”“出忘其雠”结构整齐,句式对称,中间应断开;“遂”作为下一句的句首,前面应断开;“立为仲父”,是动宾短语,其后要断开;“是天下之大决也”,是判断句,“是”,指示代词,指代“遂立为仲父”这一内容,前面应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行动、举动/动手/发射。句意:行动都合乎功利。/虞常等七十多个人想举事造反。/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B.正确。C.错误。被,同“披”,披散/覆盖/介词,表被动。句意:他披散着头发玩弄女人。/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忠诚却被毁谤。D.正确。侥幸/幸亏/幸运。句意:不是侥幸得来的。/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今天我和你幸运双双健在。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贵贱长少都愈加敬重齐桓公”错误。从“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可知,贵贱长少都随着齐桓公更加敬重管仲,而非齐桓公。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炮宰”,古代职掌庖厨的人;“和”,调和;“进”,进奉;“强”,勉强、强迫。(2)“莫”,没有谁(人);“贵敬”,尊重;“是天下之大节也”,判断句;“节”,关键。【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一句,韩非子否定了叔向、师旷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在文末“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中总结道:齐桓公成功的原因在于君臣合力。根据材料二中荀子认为“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无人可以灭掉他,接着列举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诸多事例,证明齐桓公对于掌握治理天下的关键已“尽有之”,他能成就霸业,“非幸也,数也”,强调国君的作用(善于用人)。参考译文:材料一:晋平公问叔向说:“从前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走上正道,不知道是靠臣子的力量,还是靠君主的力量?”叔向回答说:“管仲善于裁剪,宾胥无善于缝纫,隰朋善于装饰衣边。衣服做好了,君主拿起来穿在身上。这是臣子的力量,君主出了什么力呢?”师旷俯在琴上笑了。晋平公说:“太师为何发笑呢?”师旷回答说:“我笑叔向对您问题的回答。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厨师将五味调和好了进奉给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谁敢强迫他呢?”有人说:叔向、师旷的回答,都是片面的说法。使天下走上了正道,多次会合诸侯,这样美好的大事业,不单单是君主的力量,也不单单是臣子的力量。从前宫之奇在虞国,僖负羁在曹国,这两个臣子很智慧,说的话都合乎事实,行动都合乎功利,而虞国、曹国都灭亡了,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虽有好的臣子却没有好的君主啊。况且蹇叔在虞国时虞国灭亡了,到秦国后秦国却称霸诸侯,这并不是虞叔在虞国时笨,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是决定于有没有好的君主。叔向说“是臣子的力量”,其实不是这样的。从前齐桓公的宫中有两个市场,妇女的住地有二百处,他披散着头发玩弄女人。得到管仲,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君主;失去管仲,得到竖刁后性命不保。如果认为不是臣子的力量,就不能说因为用了管仲而称霸;如果认为是君主的力量,就不能说因为用了竖刁而产生祸乱。所有五霸之所以能够在天下成功扬名,一定是君主和臣子都出了力。材料二;孔子门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言谈中也耻于谈论春秋五霸。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春秋五霸的确不值得称道。齐桓公,是五霸中最负盛名的,但在以前,为了争夺国家的政权,他杀死了他的哥哥;现在,在家庭内部,姑姑、姐姐、妹妹中没出嫁的有七个,在宫廷之内,他更是纵情作乐、奢侈放纵,齐国收入的一半还不够他消费;对外,他欺骗邾国、袭击莒国,吞并了三十五个国家。他的所作所为是这样的险恶肮脏、骄淫奢侈,这样他怎么能够为孔子的门下得所称道呢?“齐桓公这样,齐国没灭亡反而称霸诸侯,这是为什么呢?”答道:“那齐桓公掌握了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谁还能灭掉他呢?他毫不怀疑管仲的才能,坚定不疑地把国家托付给他,这是天下最大的明智。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时的愤怒,忘记了管仲曾经射了自己一箭,最终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是天下最大的决断。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样国内的亲族就没有人敢嫉妒他了;又给他高氏、国氏那样的尊贵地位,这样朝廷上的大臣没有谁敢怨恨他;给他三百社的封地,而富人没有谁敢与他为敌;高贵的、卑贱的、年长的、年轻的,没有谁敢不有秩序地随着齐桓公去尊重他,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诸侯只要掌握了像这样的一个关键,就没有人能使他灭亡;何况齐桓公全部掌握了这几个关键,又怎么可能被灭掉呢?他称霸诸侯,是理所当然的啊!不是侥幸得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村人牧山田①钱起六府②且未盈,三农争务作。贫民乏井税,疥土皆垦凿。禾黍入云寒,茫茫半山郭。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铚获③。中田聚黎氓,反景空村落。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④。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⑤【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蓝田尉任上。②六府:指国家的府库。③铚获:收割。④卫鹤:指卫懿公之鹤。《左传·闵二》载:狄人入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⑤周任言:周任,古之良史;孔子在《论语》中曾引用其“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之语。谢生诺:指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诺言,意为“无功居位,不如去职归乡”。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府且未盈”“贫民乏井税”等社会背景的交代,为结尾的抒情作了铺垫。B.“禾黍入云寒”一语双关,既写出天气寒冷,也暗含诗人对农民贫寒的同情。C.“反景空村落”与王维的“返景入深林”相似,都意在借日光写环境的幽静。D.本诗紧扣“观”字着笔,先写“观”之所见,再写“观”后所感,脉络清楚16.本诗结尾四句与白居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同:都表达了自己不耕而食的愧疚。

异:

①本诗还表达了对自己身居官位就应担当有为的诚勉与承诺;

②白诗还表达了对自己功不配禄的反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都意在借日光写环境的幽静”错误。“反景空村落”说的是夕阳返照下的村子空无一人,说明农民忙到日落还没有回家,意在表明农民的辛苦。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诗“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庶追周任言,敢负谢生诺”意思是: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不耕种却食君俸禄的人。或许我也能够像周任言一样,不负谢灵运“无功居位,不如去职归乡”的诺言。白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意思是: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自己不耕而食的愧疚。不同之处在于,本诗化用谢脁诗意,既是说给那些“微禄”、“不耕者”听的,也是告诫自己,体现了诗人一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表达了对自己身居官位就应担当有为的诚勉与承诺。白诗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表达了对自己功不配禄的反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秦国搜刮、挥霍六国珍宝的行为。(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作者考虑到司马光对自己的看重与厚待,不应该马虎回复书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举以予人②.如弃草芥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用之如泥沙⑤.重念蒙君实视遇厚⑥.于反覆不宜卤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予”“芥”“锱铢”“覆”“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到底要不要午睡呢?研究表明,睡眠驱动力是维持睡眠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午睡,①______,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晚上的睡眠,尤其是老年人,可能晚上更不容易睡着了,当然在白天特别长的夏天,睡眠驱动力非常强,这样可以适当午睡。假如一定要午睡,建议最好以不超过40分钟为宜,因为午睡时间过长会使人体进入深睡眠期,此时如果强行深睡眠期醒来,便会感觉身体不适。如果晚上睡得不好,能不能通过午睡、回笼觉等将睡眠补回来呢?人体包括五脏六腑在内都是应该活动的时候活动,②______,打破这一节律,势必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夜间睡眠和日间睡眠对身体代谢及恢复的影响有所不同,所以夜间睡眠缺失是无法靠白天睡觉来弥补的。想要获得高质量睡眠,需要养成一个好的睡眠习惯:一是作息要有规律,如果一直固定时间点起床和睡觉,给身体和大脑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这样到时间了身体自然就会进入待睡眠状态:③______,比如低光线、不嘈杂等;三是睡前要避免有刺激大脑的行为,包括使用电子产品、参加社交活动、吃东西、喝咖啡等。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晚上的)睡眠驱动力就会减弱②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不该活动的时候不活动)③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睡前环境19.示例一:假如一定要午睡,建议最好不超过40分钟,因为午睡时间过长会使人体进入深睡眠期,此时如果强行从深睡眠期醒来,便会感觉身体不适。示例二:假如一定要午睡,建议以不超过40分钟为宜,因为午睡时间过长会使人体进入深睡眠期,此时如果强行从深睡眠期醒来,便会感觉身体不适。【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面说“睡眠驱动力是维持睡眠的一个重要因素”,后面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晚上的睡眠”,可见,午睡会减弱睡眠驱动力,应填:(晚上的)睡眠驱动力就会减弱。②“人体包括五脏六腑在内都是应该活动的时候活动”强调人体活动是有规律的,“打破这一节律”说明没有按照规律休息,应填: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不该活动的时候不活动)。③前文说“需要养成一个好的睡眠习惯”,此处是第二个习惯,“比如低光线、不嘈杂等”是说睡前环境,应填: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睡前环境。【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建议最好以……为宜”句式杂糅,“建议最好”“建议以……为宜”选用其中一种;成分残缺,“强行深睡眠期醒来”缺少介词,改为“强行从深睡眠期醒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菌,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菌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①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有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鸡油菌的“中看”,读来生动形象,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的叠用,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均有标点符号的叠用,请分析其效果的异同。22.下面句子都有“一般”一词,说说二者意思上的不同。(1)一般情况下……。(2)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答案】20.①(修辞上)运用比喻修辞,把菌子外形比作银元,突出圆整特点;又把浅黄色的菌子比作鸡油,突出颜色上鲜嫩可爱。②(语言上)使用口语“滴溜儿圆”,语言亲切活泼,强化了“银元”的比喻效果。21.同:两处叠用都包含了疑问和惊叹两种语气,情感强烈。异:第①处更侧重于疑问,“也能吃”即“怎么能吃”,突出了干巴菌外形上的不中看;第②处更侧重于惊叹,突出了干巴菌经处理后令人惊叹的美味。22.①中的“一般”意思是“通常、普通”。②中的“一般”意思是“一样、同样”。【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修辞的角度看,“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恰似鸡油一样”运用了比喻。把鸡油菌的大小比作“银元”,突出了鸡油菌圆圆的外形特点;把鸡油菌的颜色比作“鸡油”,突出了其颜色浅黄,鲜嫩可爱。从语言的角度看,使用口语“滴溜儿圆”,语言贴近生活,亲切活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强化了“银元”的比喻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从“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可知,两处都叠用了疑问和惊叹两种语气,使情感表达更强烈,可以引发读者的关注。分析“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可知,第①处是反问句加感叹句,更侧重于疑问,“这种东西也能吃?!”表达的是“这种东西怎么能吃?!”,突出了干巴菌外形上的不中看,表达了质疑和嫌弃之情。分析“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可知,第②处是疑问句加感叹句,更侧重于惊叹,突出了干巴菌经处理后令人惊叹的美味,表达了惊叹和喜爱之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分析“一般情况”中的“一般”,意思是“通常、普通、总体”,“一般情况”就是“通常情况”,强调共性特征。分析“一般大小”中的“一般”,意思是“一样、同样”,“一般大小”就是“一样大小”,强调相同,差不多。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寓言故事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以上寓言故事可以给正在成长中的时代青年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君子善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