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一年级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西亚的农耕发源地在两河流域上游至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一带,而最早的文明则是在两河流域最下游的苏美尔地区;东非的农耕发源地在尼罗河的中上游地区,而埃及文明的起源及中心则是在尼罗河下游地区。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文明都最先产生于农耕地区 B.文明产生与农业技术提高有关C.古代文明基本都是独立发展 D.古代文明呈现出明显多元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西亚的农耕发源地在两河流域上游至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一带,而最早的文明则是在两河流域最下游的苏美尔地区”等信息,可知文明的产生地和农耕发源地存在不一致,说明农耕技术有了一定的拓展,对文明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文明并不是最先产生于农耕地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产生于农业技术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古代人类文明的特点,无法得出文明发展是否独立或多元特征的结论,排除CD项。故选B项。2.从5世纪到10世纪,西欧几乎没有城市,也很少有专门的工商业。11世纪起,大大小小的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各个地方。这一变化直接源于()A.封君封臣制瓦解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封建王权的加强 D.工商业者聚集地兴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所学可知,经历近5个世纪的凋敝,到9-10世纪时,西欧农业逐渐恢复,手工业分化,商业开始活跃,11-12世纪城市发展出现质的飞跃,因此这一变化直接源于工商业者聚集地兴起,D项正确;近代以后封君封臣制度在逐步瓦解,时间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产生于14、15世纪到16世纪末,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其促进了封建王权的加强,因果倒置,排除C项。故选D项。3.物价上涨而劳动者的工资并没有同步增长。法国的物价一个世纪里上涨了120%,而劳动者的名义工资只提高24%,因此实际工资大大下降,劳动者越来越贫困,这样又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廉价劳动力。据此可知,价格革命()A.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经济手段 B.推动了各国经济发展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诱发了早期殖民扩张【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价格革命导致法国物价上升,工人实际工资却不断下降,最终工人为了谋生成为廉价劳动力,资产阶级获得了劳动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利润,这从侧面说明价格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经济手段,A项正确;材料只提及了法国,不能代表“各国”,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而非价格革命,排除C项;早期殖民扩张诱发了价格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4.1522年,瑞士苏黎世的茨温利发布宗教改革纲领,声称要用《圣经》权威来取代教皇权威。他说,天主教的许多教仪教规并不依据《圣经》,全都是罗马教皇作出的决定,完全可以不予理睬。这一纲领()A.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B.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C.为日内瓦宗教改革奠定基础 D.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6世纪(西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6世纪初,茨温利发布宗教改革纲领,主张以圣经为依据,否认罗马教会的权威,为日内瓦宗教改革奠定基础,C项正确;茨温利的宗教改革纲领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但宗教仍然是西欧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宗教观念”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思想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材料体现对宗教而非对人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5.如图画面中的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右手持权杖,左手握着写有“否决权”(VETO)字样的文件,脚下踩着“美国宪法”(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这反映出作者()《杰克逊国王》A.大力批判“美国宪法”缺陷 B.肯定了美国总统权力合法性C.质疑杰克逊有践踏宪法之嫌 D.强调君主专制思想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的美国。美国总统杰克逊将宪法踩在脚下,反映了作者对总统权力的质疑,即质疑杰克逊有践踏宪法之嫌,C项正确;作者批判的是总统而非宪法,排除A项;B项和画面内容相反,排除B项;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而非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C项。6.工业革命史专家艾伦等人的研究表明,一个农场工人的收入要购买全家生存所需的基本消费品,在1818年需劳动380天。一个城市建筑工要购买全家人一年的基本消费品,在1750年只需150天,到1780年确需200天,1800年达210天。可见,工业革命()A.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C.推动了议会加强立法工作 D.促进自由主义思想兴起【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依据材料信息“一个农场工人的收入要购买全家生存所需的基本消费品,在1818年需劳动380天。一个城市建筑工要购买全家人一年的基本消费品,在1750年只需150天,到1780年确需200天,1800年达210天”,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后一个农场工人的收入要购买全家生存所需的基本消费品需劳动的时间更久,一个城市建筑工要购买全家人一年的基本消费品需劳动的时间短于农场工人,这反映出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体现了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加剧了不同行业的贫富差距,没有体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议会立法的内容,排除AC项;自由主义思想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后思想上的变化,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B项。7.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构造了一个理想的“实业制度”社会。傅立叶认为必须用新的理想社会代替现实社会。欧文认为建立理想社会的主要障碍是私有制、宗教和资本主义婚姻制度。他们的主张旨在()A.改造现实并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B.宣扬欧洲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工业革命后(英法)。据材料“傅立叶认为必须用新的理想社会代替现实社会。欧文认为建立理想社会的主要障碍是私有制、宗教和资本主义婚姻制度”,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逐渐显露,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社会,傅里叶提出新的理想社会,欧文也指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障碍,他们的共同主张都是在改造现实并勾画未来理想社会,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并不是宣扬理性主义,排除B项;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和作用,并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8.19世纪中后期,德国的海军上将蒂尔皮茨曾宣称:“德国的工业化和在海外征服他国,就像自然法则一样不可抗拒。”当时一位美国官员做出如下预见:“一个时代将要到来,人类将成为一家人,我们盎格鲁一凯尔特一诺曼的卓越血统将领导各国走向这一结果……这一伟大的邦联将最终环绕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述言论()A.推动亚非拉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B.帮助殖民地的人民摆脱了贫困和压迫C.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所谓的“合法性”D.协调了帝国主义各国瓜分世界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德国海军上将蒂尔皮茨的言论“德国的工业化和在海外征服他国,就像自然法则一样不可抗拒。”肯定了德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合法性,而美国官员的预见则肯定了西方国家对整个世界的领导,这些言论虽然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但是为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提供了所谓的“合法性”,C项正确;亚非拉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通过被殖民、被掠夺的方式,而非上述言论,排除A项;上述言论助推对外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排除B项;上述言论分别代表不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最终激化了帝国主义瓜分直接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9.出身于富有的土生白人家庭的玻利瓦尔在《牙买加来信》中指出,“我们既非印第安人,又非欧洲人,而是介于美洲的合法的主人和西班牙征服者之间的人。总之,按出生地来说,我们是美洲人,但我们的权利是在欧洲”。玻利瓦尔对殖民地社会复杂的阶级和种族关系的分析()A.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 B.推动了土生白人为推翻殖民统治而斗争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加强了拉丁美洲国家团结反抗外来侵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材料中玻利瓦尔认为他们虽然是美洲人,但权利却在欧洲,这样的分析推动了美洲土生白人为争取自身权利、推翻欧洲殖民统治而斗争,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玻利瓦尔自己对殖民地的态度,不代表国际舆论对他的广泛支持,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在二战后被摧毁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玻利瓦尔的分析有利于激发民众斗志,对促进拉美国家团结作用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0.拉美独立运动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不过三四十年,然而独立后的南北美洲在发展道路上却迥然不同,且成鲜明对照。美国在一个世纪里便成长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发达国家,而拉丁美洲则长期在落后状态中徘徊不前。造成拉美国家与美国发展道路不同的根源是()A.启蒙思想传播范围不同 B.遭受西方殖民侵略的程度不同C.独立后采取的政体不同 D.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8-19世纪(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美国在殖民地时期就已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一批独立的自耕农和农场主,独立后又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同一时期拉丁美洲大土地所有制和大庄园制盛行,采用奴隶劳动,种植单一的出口作物,造成经济畸形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可见造成拉美国家与美国发展道路不同的根源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不同,D项正确;美国和拉丁美洲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且启蒙思想主要影响国家的政治制度而非经济发展,排除A项;遭受西方殖民侵略的程度主要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但长期看,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排除B项;美国独立后确立了资本主义的联邦共和制,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大都建立了共和国,也即美国和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在独立后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排除C项。故选D项。11.斯宾格勒指出,这次世界大战显然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它刺激了西半球(美国)和远东(日本)的权力中心以牺牲西欧而成长起来。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A.维持了战后各国的均势 B.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C.保护了东亚地区的和平 D.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欧洲、美国、日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斯宾格勒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美国和日本国际地位上升,所以,材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据材料“(美国)和远东(日本)的权力中心以牺牲西欧而成长起来”可知,一战后国际力量对比不均衡,排除A项;“保护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据所学知识,一战并未给东亚地区带来和平,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法德关系的和解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12.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土地劳动适用法》首次明确规定,准予土地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劳动农户中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这一法令()A.贯彻了新经济政策的相关要求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促使苏联经济进入了市场轨道 D.保证了国内外战争的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苏俄)。据本题材料“土地出租”、“雇佣劳动”可知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体现了这一法令贯彻了新经济政策的相关要求,A项正确;这一法令允许发挥市场的作用,并未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排除B项;据所学,苏联建立于1922年12月,时间与材料不符,而且苏联建立后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三年国内战争在1920年胜利结束,1922年没有处于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3.1939年,罗斯福在致国会咨文中指出:现行《中立法》“可能在实际上有助于侵略者而无助于受害者”。他对报界说:“过去几天内欧洲事态的发展表明,我们需要修改《中立法》。之后,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新中立法》,解除对交战国军火禁运,但需“现金购买,运输自理”。1939年《中立法》的修改表明()A.美国突破了中立框架 B.美国在参战问题上结束了分歧C.美国对欧政策的调整 D.美国希望尽早结束太平洋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美国。由材料“过去几天内欧洲事态的发展表明,我们需要修改《中立法》”到“之后,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新中立法》”可知,1939年修改《中立法》为《新中立法》,解除了对交战国军火的禁运,说明美国调整了对欧政策,C项正确;材料表明美国只是修改中立法,并未突破中立框架,排除A项;材料不能表明美国在参战问题上结束了分歧,材料只是提到1939年的《中立法》解除对交战国军火禁运,排除B项;材料涉及时间是1939年,就所学可知,此时美国还未卷入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还未爆发,排除D项。故选C项。14.1948年6月24日,出于对美、英、法三国在他们自己的德国占领区内实行货币改革的强烈不满,苏联对西方占领区与柏林之间的陆路与水路交通实行了封锁,由此引发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11—12月,东、西柏林分别成立了市政机构,两个柏林先于两个占领区分裂了。这表明()A.美苏开始全面冷战 B.德国分裂已不可避免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美苏由合作转向对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美国、苏联、德国)。根据材料“出于对美、英、法三国在他们自己的德国占领区内实行货币改革的强烈不满,苏联对西方占领区与柏林之间的陆路与水路交通实行了封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德国占领区内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实行针锋相对的措施,封锁了陆路与水路交通,最终引发“柏林危机”,实质是德国的分区占领为美苏争霸创造了舞台,争霸的加剧加速了德国分裂,德国分裂已不可避免,B项正确;美苏开始冷战是在1947年,排除A项;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C项;二战结束,美苏由合作转向对抗,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表是苏联经济增长率(%),可以说明当时苏联()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1986—1990社会总产值7.4634.23.318国民收入7.85.74.33.21.0劳动生产率6.84.53.33.1A.斯大林模式的功效日益衰退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苏联时期。由表格可知,1966—1990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均在下降,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但是苏联后期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导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下降,故材料说明当时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功效日益衰退,A项正确;苏联该时段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政策不连续,排除B项;该时段苏联经济主要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与新经济体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1966—1990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均在下降,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6.2003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阐述了她对国际秩序的看法,多极化是“敌对性的理论”,导致利益冲突。“更糟糕的是,一些人以赞赏甚至怀旧的语气谈到‘多极世界’,好像这是什么好事情。多极世界带来竞争利益,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带来竞争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美国对国际秩序的政策取向是()A.巩固和强化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B.承认多极化发展趋势C.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D.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3年(美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美国反对多极化的世界,认为多极化是“敌对性的理论”,会导致利益冲突,这实质上说明美国试图巩固和强化其超级大国的地位,A项正确;材料中美国反对多极化,而不是承认,排除B项;材料中美国反对国际秩序的变革,而不是积极推动变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多极化的看法,未提及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摩奴法典》全书共十二卷,涉及诸多方面,而其核心内容归根结底就一点,即维护种姓制度。它以神话的形式确立种姓制度,阐述各种姓的不同地位、权利和义务,依种姓制度规定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以“因果轮回说”作为这种奖惩的补充规定。所谓原始种姓有四种:最高种姓为婆罗门,以上层社会僧侣贵族为代表,负责掌管婆罗门教的祭祀活动;第二层级的种姓为刹帝利,以中层社会武士为代表,负责掌管国家的军政事务;第三层级的种姓为吠舍,以下层社会的商人和农民为代表,负责国家的商业贸易和农耕活动;第四层级的种姓为首陀罗,是原始种姓里面最低等的种姓,以下层社会贫苦的广大奴隶为代表,以服务高等种姓为主要任务。进入近代以后,种性越来越集团化、职业化。种姓制度既是的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一种严重的政治问题。——摘编自张坤《<摩奴法典>中的种姓制度浅析》(1)材料反映的是古代____种姓制度,指出该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种姓制度的影响。【答案】(1)印度。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2)影响:该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巩固上层社会的等级统治秩序。使得印度社会高度的结构化,贫富分化加剧,缺乏民族凝聚力,阻碍了近代民主法制进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所学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制度。该制度的特点是:根据材料“阐述各种姓的不同地位、权利和义务,依种姓制度规定规范人们的行为”可知特点是贵贱分明;材料表明四种不同种姓,从事职业不同,可知特点是职业世袭;材料表明四种不同种姓地位不同可知特点是法律地位不平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种姓制度,阐述各种姓的不同地位、权利和义务,依种姓制度规定规范人们的行为”可知影响是该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巩固上层社会的等级统治秩序。材料表明四种种姓各有不同的职业和法律地位可知影响是使得印度社会高度的结构化,贫富分化加剧,缺乏民族凝聚力,阻碍了近代民主法制进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阿卜杜·卡德尔是19世纪中东地区反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他领导了阿尔及利亚早期的抗法斗争,并进行了创建现代国家的努力。表2为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建构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殖民主义历史叙事民族主义历史叙事野蛮而高贵的阿拉伯骑士。19世纪初殖民征服初期,法国殖民当局试图利用它所获取的信息,来构建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形象,但由于迥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立场,它所构建出的形象实际上充满了欧洲历史经验的想象。个体记忆中的阿卜杜·卡德尔。20世纪初期,乡村部落中流传的英雄故事是对殖民主义压迫的一种自发反抗形式,它所构建的阿卜杜·卡德尔的形象呈现出区域性和碎片化特征,关于阿卜杜·卡德尔历史记忆传播去中心化特征表明,阿尔及利亚尚未形成统一意识形态指引下的民族自觉。文明对话的使者。殖民占领后,殖民主义需要成功的案例来证明同化政策的可行性,为此,法国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个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阪依者神话”,其核心主题是在西方文化的引导下,阿卜杜·卡德尔从抵制殖民的反抗者转变为拥抱法兰西的爱国者。民族集体记忆中的阿卜杜·卡德尔。一战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遗产成为各民族主义派别公开争夺的政治资源,阿卜杜·卡德尔的形象也从殖民主义的合作者转变成为民族主义的旗帜。和解与对话的先驱。19世纪70年代以后,为了与民族主义者竞争阿卜杜·卡德尔的政治遗产,部分法国学者主张将其作为积极的纪念对象整合进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史。革命话语下的阿卜杜·卡德尔。二战后,民族独立的诉求凸显出关于阿卜杜·卡德尔历史记忆的现实价值,对阿卜杜·卡德尔抗法斗争与建国历程的讨论成为民族主义话语下的核心议题。从不同民族英雄的多元竞争转向对同一民族英雄的多元解释,这表明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运动出现了合流的趋向。——摘编自慈志刚《殖民统治时期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建构》围绕“历史记忆建构”这一主题,参考表中一组或几组信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主题: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对阿卜杜·卡德尔历史记忆建构以各自的政治诉求为导向。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以观察到的历史经验或相关历史文本为基础,对其进行选择和再解释,确定符合各自政治需要的叙事主旨。在殖民主义建构的被殖民者的集体记忆中,阿卜杜·卡德尔是具有骑士风度的阿拉伯勇士,是西方文明的阪依者,这种记忆是对历史的歪曲和虚构,是以服务于殖民当局的“文明化使命”为目的的。而在民族主义的叙事中,阿卜杜·卡德尔被构建为反抗斗争的领袖和最早的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叙事所建构的集体记忆是通过重新发现本民族的历史,寻找沟通过去与现在的钥匙,使阿卜杜·卡德尔的事业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民族的命运相联系。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记忆就成为建构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从殖民叙事到民族故事的转变过程中,关于阿卜杜·卡德尔的历史记忆的政治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它成为对抗殖民主义同化政策的武器和获得民族主义政治合法性的象征性资源。【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19世纪的中东地区。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主要描述了阿卜杜·卡德尔反对殖民者的两种历史叙事,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野蛮而高贵的阿拉伯骑士”、“这表明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运动出现了合流的趋向”可得出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对阿卜杜·卡德尔历史记忆建构以各自的政治诉求为导向;其次,结合殖民扩张、殖民主义以及民族主义运动等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英国的“城市病”问题频发,人口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肆虐成灾,公共卫生状况急剧恶化,对民众生活造成灾难性影响。为引起政府重视,改变公共卫生恶劣状况,有识之士早有行动,代表性人物是英国政府中长期负责济贫事务的埃德温·查德威克,查德威克以个人名义起草了一份议案,想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都能通用的卫生管理标准规章,这项议案于1848年8月通过议会辩论,成为全国性通用法律。法案全称为《1848年公共卫生法》,其最大贡献是创设了非临时性的中央卫生管理主导机构卫生总署。从实践来看,卫生总署权力虽有法律保障,其政策却很难贯彻落实到地方,因此,尽管卫生总署领导下英国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它也得罪了许多医生、工厂主、丧葬从业者、穷人、纳税人等社会阶层,他们热切希望废除这个机构。到1857年,卫生总署被撤销。材料二经过反思,英国政府开始讨论颁布一个赋予和规范使用地方政府权力的议案,1858年5月,修正1848年法案的《公共卫生法》最终出台,主要内容是将卫生总署管理公共卫生事务的权力移交到英国历史上较为古老传统的王室咨询机构—枢密院。到1871年,议会正式批准通过《地方政府事务部法》。地方政府事务部的创建意味着英国政府在经历卫生总署和枢密院医务部的公共卫生管理尝试后,再度做出了新的重大调整,它以地方政府为管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了英国社会关涉公共卫生管理事务的不同权力机构:“将所有涉及公共卫生、贫困救济及地方政府事宜的法案统统放置于政府的一个部门之下,进行统一监管。”——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发展变化,并归纳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积极意义。【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带来导致民众卫生状况恶化;有识之士的的推动。(2)变化:从以中央卫生管理主导机构为主到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意义:顺应城市化、工业化的需要;把握往医疗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机遇;通过改革公共卫生管理范式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民众身心健康;推动了社会发展与国家实力提升;为殖民地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公共卫生制度提供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中期以后,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英国的‘城市病’问题频发,人口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肆虐成灾,公共卫生状况急剧恶化,对民众生活造成灾难性影响”可得出城市化带来导致民众卫生状况恶化;根据材料中的“为引起政府重视,改变公共卫生恶劣状况,有识之士早有行动……”可得出有识之士的的推动。【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变化:根据材料中的“地方政府事务部的创建意味着英国政府在经历卫生总署和枢密院医务部的公共卫生管理尝试后,再度做出了新的重大调整,它以地方政府为管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了英国社会关涉公共卫生管理事务的不同权力机构”可得出从以中央卫生管理主导机构为主到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意义:结合所学从经济、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