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相互作用圈”理论,把公元前四千年还没有迈过国家门槛的中国相互作用圈分为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等。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古代A.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一体性 B.各文化遗存之间基本趋同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D.各地区缺乏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圈内部分布分为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等,说明的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一体性,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圈内部的文化风格各异,B排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是在秦汉时期,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同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以下关于儒家思想家与其主张匹配正确的是()①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③致良知,知行合一点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A.黄宗羲、王阳明、董仲舒、孔子 B.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孔子C.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孟子 D.黄宗羲、董仲舒、王阳明、孟子【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是顾炎武的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点”是王阳明致良知是思想,“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是孟子仁政的主张,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项。3.有学者指出:秦以后的官是皇帝的“雇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则成为一种职业。这体现了官僚政治A.取代世卿世禄制是历史的进步B.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帝个人专断C.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极大提高官吏的个人政治素养【答案】C【解析】材料“秦以后的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当官实际上则成为一种职业”,可见官僚政治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选C;材料没有提到世卿世禄制,排除A;材料中官员听命于皇帝,无法体现防止皇帝个人专断,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官僚政治与官吏个人素养的关系,排除D。4.如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选官制度民谣、诗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 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现象是汉朝实行的察举制,东汉时期后期,地方选举权逐渐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指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由此可以看出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描写的是科举及第后的喜庆场景,体现的是隋唐后的科举制,C项正确;第二句是九品中正制,第三句是科举制,排除A项;第一句不是九品中正制,第二句不是察举制,排除B项;第一句是察举制,第二句是九品中正制,最后一个是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A.郭守敬——《梦溪笔谈》 B.孙思邈——《伤寒杂病论》C.顾恺之——《洛神赋图》 D.宋应星——《农政全书》【答案】C【解析】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C项正确;《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著作。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编写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D项。故选C项。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四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②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答案】D【解析】根据图①中“高密国”“济南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的情景;根据图②中“燕”“殷”“齐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局势图;根据图③中“河西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是唐朝时期节度使的分布情况;根据④中“咸阳”“陇西郡”“临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和长城。由此可知,它们的先后顺序为②④①③,故选D;其他选项均顺序错误,故排除ABC。7.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安史之乱时以及两宋之际,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故答案为D项。ABC项不是共同原因,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8.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阐述,正确的是①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②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③元朝在全国范围开始把纸币作为主币发行④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了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其中,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开始把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所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9.下图表中,有关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史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朝代史实A.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B.元朝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C.明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管理D.清朝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D【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而非西藏地区,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元朝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对西藏进行管理,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0.中国步入近代以后,逐步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不断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下列相关主张,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②“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③“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④“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则发逆,可以勤远略”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是维新派主张,“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是革命派主张,“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则发逆,可以勤远略”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②④①③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材料要求,排除ACD项。故选B项。11.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这都有利于国家统一,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抵御了匈奴侵扰”只是长城的作用,与大运河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和隋唐时期都没有出现诸侯割据,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促进了南北交流”只是大运河的作用,与长城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要科技成果示意图,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A.始终注重观察和实验 B.宋元时期较快发展C.一直领先于西方国家 D.明清之际达最高峰【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0-15世纪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较快,此时大概处于宋朝时期,故B项正确;A项太绝对,且从材料也无法得出,排除A;材料没有与西方比较,排除C;明朝达到顶峰,清代已经衰落,排除D。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应用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A.宋朝活字印刷技术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 B.《唐本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C.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最早出现于宋朝 D.唐代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对子午线长度的实测,D项正确;唐代至清末,中国一直以雕版印刷术为主,并未被活字印刷术取代,排除A项;《神农百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排除B项;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14.《史记》记载,陈胜、吴广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按照秦律,陈胜、吴广并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A.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 B.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C.文献资料必须依赖考古佐证 D.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途径【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史记》记载的秦律与出土的秦简记载的秦律有较大出入,这说明历史研究应该多方采证,综合研究以便得出历史真相,故选A;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有些历史问题用详实的文献资料就可以完成研究,并非必须依赖考古佐证,故排除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15.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相权不断削弱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C.皇权不断加强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三公九卿、内外朝特别是内阁、军机处等均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所以说这些机构的设立在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材料不是强调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以及中枢机构完善等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6.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商代可能出现牛耕B半坡遗址发掘出聚落遗址和生产工具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C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D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项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有字呈牛引梨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牛耕,A项正确;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的,排除B项;C项是长安城内,不能得出普遍,排除C项;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7.如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社会阶层的流动C.科举制度的实行发展 D.门第观念的淡化【答案】C【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东晋至宋朝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从隋朝开始,科举制确立,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使得大量寒门子弟进入仕途,C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是在西汉,排除A项;社会阶层的流动、门第观念的淡化是科举制实行的影响,不是材料中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8.下列各项中不是汉武帝和宋太祖巩固统治的相似点的是()A.削弱丞相的权力 B.尊崇儒术,提高文人地位C.加强对地方经济的管理 D.推行“四等人制”【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所建立的制度,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列为第一等级。其次根据所征服地区民族的时序,又依次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三个等级。并认为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所区别,在任职、科举、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两者巩固统治都涉及削弱丞相的权力,尊崇儒术,提高文人地位以及加强对地方经济的管理,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9.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赵州桥②青铜铸造③《本草纲目》④活字印刷术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经出现青铜器。《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活字印刷术由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所以,题干中的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A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的出现早于隋朝赵州桥的建成,排除B项、C项;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的出现早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排除D项。故选A项。20.如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A.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C.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 D.胡椒、胡桃等传入中国内地【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可得出,空格处的时间正好是宋代,这一时期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B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宋代之前已经开通,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新航路的开辟,美洲还没有被发现,排除C项;D项在汉代之后就有,而不是在宋代,排除D项。故选B项。21.秦、隋尽管二世而亡,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建立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 B.开辟了南北水上运输通道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以思想统一促成政治统一【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秦、隋尽管二世而亡,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A项正确;隋朝大运河开辟了南北水上运输通道,排除B项;秦朝时期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长城,排除C项;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上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22.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在强调史家在理学思想影响下主观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对历史人物史实的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当然难有定论,但是并不能说是“永远难有定论”,历史真相的反映是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历史真相并不取决于多数人的意见或者少数人的意见,并不能说“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也并不一定就愈客观,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关系的,其实B、C、D三个选项本身也均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考点:史学研究•史家主观认识•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适当地给学生传授一些历史理论、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史观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等常用的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3.秦、隋两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①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②都因实行暴政而迅速灭亡③都留下影响深远的工程④都采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秦、隋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国家,秦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春秋战国局面。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混乱的局面;两个朝代都是因为实行暴政成为短命王朝。秦朝只存在15年,隋朝存在37年;秦朝修筑长城,隋朝修筑大运河,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开始实行,秦朝没有实行科举制,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24.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也造就了那一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下列精神内涵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是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②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③崇尚劳动、敬业守信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与中共一大的召开有关;②与改革开放有关;③与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有关;④与五四运动有关。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②,D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排序错误。故选D项。25.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制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在如图①、③空格内,应填写的基础性制度是()A.分封制、察举制 B.行省制、察举制C郡县制、科举制 D.郡县制、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这四个制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郡县制全面实行,奠定了历代行政区划的基础,科举制在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成为限制读书人思想的工具,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秦朝废除,察举制出现于汉代,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解说学知识可知,行省制不是最基本的行政区划,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出现于魏晋时期,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综合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0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0分,第30题10分,共计50分。26.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材料二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材料三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2)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3)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侧重①:“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侧重②: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伟大的人”的名字显然是指英国的牛顿,所发现“钥匙”指的是牛顿的力学体系,而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强调“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以及“引发了”启蒙运动即可,根据材料一的主旨,一定要强调所发现“钥匙”的更大意义在于“引发了”启蒙运动。洛克的思想主张主要是强调两点,一是政府权力来源,二是人们建立政府的目的,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人们建立政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自己的权利,一旦权力不能受到保护,人民就有权利推翻掉现行政府。当然像这样的主张的影响只能回答“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之类的要点即可。(2)“那一代人”指的是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实现“自由与自治”主要是强调通过1787年宪法即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来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与创造”主要是回答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即可,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均是可以的,本问其实没有什么难度。(3)一定要注意材料三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新文化运动是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的必然产物,二是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必然产物。两种观点其实都是正确的,赞成哪一种观点均是可以的,但是关键一定要做到自圆其说。前一种观点是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来解释的,先是学西方的技术(洋务运动),后是学西方的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然后必然学习西方的思想,即肯定必然会发生新文化运动。后一种观点是从政治因素(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文化教育因素(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多因素、多角度的进行解释。【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与创造”;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起因27.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三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今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3)指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答案】(1)实质: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影响: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答两点)(2)设立中朝: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推行察举制:实行盐铁官营(答3点)(3)唐:三省六部制。弊端:行政效率低下。改进:设政事堂或三省长官合署办公。【解析】(1)实质:根据材料一中的“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可得出“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可得出“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维护国家统一、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概括。(2)根据材料二中的“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根据材料二中的“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设立中朝”;根据材料二中的“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行察举制”;根据材料二中的“确立新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实行盐铁官营”。(3)弊端:根据材料三中的“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可得出“行政效率低下”;改进:根据材料三中的“太宗深察其弊,乃今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可得出“设政事堂或三省长官合署办公”。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交融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华夏民族的发展呈现出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唐朝相比,元朝边疆治理的新发展。(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答案】(1)趋势:华夏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逐渐走向一体化;在民族交融中,华夏民族不断壮大;强大、统一与民族和睦,逐渐成为华夏民族的不懈追求;华夏族内部的民族认同感不断增强。(2)措施:设立都督府、都护府进行管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新发展:边疆治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设立宣政院辖区,实现了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辖。(3)主流:在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中不断发展。(或: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趋势:根据“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得出华夏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逐渐走向一体化;根据“在民族交融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得出在民族交融中,华夏民族不断壮大;根据“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得出强大、统一与民族和睦,逐渐成为华夏民族的不懈追求;华夏族内部的民族认同感不断增强。【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所学可得出要有设立都督府、都护府进行管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新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边疆治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设立宣政院辖区,实现了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辖。【小问3详解】主流: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在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中不断发展。29.近代中国人民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答案】(1)西学东渐的特点: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学习的层次不断加深,学习的方向有变化,由学习资本主义到学习马克思社会主义,救亡图存是学习的主题,传播西学的方式多样化。(2)阶段:最先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后来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学习西方的思想。【解析】(1)根据材料“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可知西学东渐的特点: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学习的层次不断加深,学习的方向有变化,由学习资本主义到学习马克思社会主义,根据材料“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可知西学东渐的特点:救亡图存是学习的主题,传播西学的方式多样化。(2)根据材料“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可知近代中国人最先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根据材料“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可知近代中国人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可知近代中国人认识到学习西方的思想。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设想的“新中国”,曰“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罗在田为光绪皇帝。“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材料二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责”,建立“自由统一的中国”。1929年3月,中共中央号召工农兵士商学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10月,毛泽东在《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1940年1月,毛泽东指出:“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指出:“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总路线。”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提出,“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实现统一的民主的和平”。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昆明城市学院《模拟电路设计含实验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海洋油气工程综合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理】《滑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重庆文理学院《西方文论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数字出版物创作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MySQL数据库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董事会议事规则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婴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管控研究》
- 餐饮业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 食品安全分享
- 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造价框架协议合同范例
- 糖尿病肢端坏疽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课件
- 小学六年级数学100道题解分数方程
- YY 0838-2021 微波热凝设备
- 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