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市外国语中学2021-2022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语境,补写古诗文名句。(10分)学习路上,障碍重重,我们费尽心力,却屡屡受挫,一如李白在《行路难》中说的“(1) ,(2) 。”日日夜夜挑灯夜战意义何在?依旧“(3)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前路坎坷,未来渺茫。但少年人岂能就此沉沦!面对他人的质疑,面对路上的风雨,我们要有《定风波》中“(4) ,(5) ”的从容淡定;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理性分析,不能随便看轻自己,正如《出师表》中说的“(6) 。”少年人,当有孙权般“(7) ,(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凌云豪气;少年人,精神追求应高于物质满足,一如宋濂“(9) ,(10) ”(《送东阳马生序》)的专注与坚定。沿途霜雪无足惧,脚踏实地,静默耕耘,终将星光不负!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一家人50年扎根雪域边陲、守护祖国领土,感动了无数人。“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是他们的人生箴①(A.jiānB.zhēn)言,“放牧守边”是他们不容亵dú②(A.读B.渎)的职责。他们的精神境界与价值坚守,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高原上不仅有喷薄欲出的绚丽红日,不仅有广袤无垠的雄阔天地,更有雪域的寒冷与寂寥,更有生活的艰苦与不易。“苦”是在高原工作的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点是甲(A.不言而喻B.不可言喻)的。但越是艰苦处,越见精神。历史不会忘记,孔繁森等一批批援藏干部乙(A.间不容发B.前赴后继)来到雪域高原;历史同样不会忘记,青藏铁路建设者战缺氧、斗冻土,胜利完成全线铺通的任务……正是一代代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才让西藏展示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丙赓续并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追求“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境界,起而行之、勇挑重担,我们必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①处 ②处(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 乙(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3分)原句:正是一代代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才让西藏展示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修改句: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也没有哪项事业目标轻轻松松就能顺利实现②更需要激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③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时④不经艰苦,何成伟业?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3-4题。(6分)甲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乙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3.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首联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绘了边塞秋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B.乙词“直下看”指目光一直往下看,这看似简单的口语化表达增加了词作的豪放之气。C.乙词运用嫦娥奔月、砍斫桂树等典故,使词的意蕴深刻、情感更加含蓄。D.两首诗词虚实分明,甲诗实写眼前景象,独具现实主义色彩;乙词虚写想象之景,独具浪漫主义色彩。4.甲、乙都在吟诵秋月,请简要分析两者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刘理顺,万历中举于乡。及廷对,帝亲擢①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硕②矣。”拜修撰。益勤学,非其人③不与交。贼犯京师急,守卒缺饷,阴雨饥冻。理顺诣朝房语诸执政急请帑④众唯唯,理顺太息归,捐家赀⑤犒守城卒。僚友问进止,正色曰:“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城破,理顺大书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⑥践之,吾何不然!”书毕投缳,年六十三。仆四人皆从死。群盗多中州人,入唁曰:“此吾乡杞县刘状元也,居乡厚德,何遽死?”罗拜号泣而去。后赠詹事,谥文正。本朝赐谥文烈。(节选自《明史·刘理顺传》,有删改)【注】①擢(zhuó):提拔。②耆硕:年高而有德望的人。③其人:这里指好人。④帑(tǎnɡ):贮藏钱财的府库。⑥赀:同“资”,钱财。⑥文信:指文天样。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及廷对:(2)吾何不然:(3)居乡厚德: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理顺诣/朝房语诸执政急请帑/众唯唯 B.理顺诣朝房语/诸执政急请帑/众唯唯C.理顺诣朝房语诸执政/急请帑/众唯唯 D.理顺诣朝房/语诸执政急请帑/众唯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拜修撰。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3分)(2)理顺大书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3分)8.本文和《鱼我所欲也》都对“义”进行了阐释,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概括。(4分)链接材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1分)飘逝的风筝①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②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③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④-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两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⑤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度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甘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仲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伸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⑥这时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操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⑦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父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⑧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等,心也收不回来了。⑨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可惜啊,不知道以后,这天上还能不能飞一飞我这老头子扎的风筝……⑩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⑪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⑫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⑬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⑭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⑮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⑯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⑰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⑱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⑲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探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9.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风筝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B.第②段中“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表现了鹞爷由于以前被孩子抢了风筝而保持了习惯性的警惕。C.文中男孩放风筝的情节照应了题目“飘逝的风筝”,表现了鹞爷复杂的内心,丰富了人物形象。D.第⑯段中鹞爷提到的“根”,归根结底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意识。10.填写以下表格,理清小说情节,概括人物心理。(2分) 11.结合选文,按要求赏析以下句子。(6分)(1)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赏析加点词)(3分)(2)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赏析句子)(3分)12.第⑦一⑨段是小说的插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13.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给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1分)苦功夫才是真捷径易舒冉①前不久,采访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赛场见识了什么叫“神乎其技”。参加决赛的年轻人一个个屏气凝神,完成着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究成的任务。可细细琢磨,比赛的内容并不是什么有突破的新技术,而是各自领域里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如用普通车床进行车刹,用手锯进行切割,对线路板进行有效的接线处理。②实操技术领域尤其讲究从基本功开始,许多学徒做基本工序一做就是几年,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基本功,也磨炼了心性,但凡能在各自领域里实现技术革新的,无不是把基本功练到了极致:而在一项项技术改造中,最先适应变化的,也是基本功最扎实的。③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艺术创作规律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本功是在技艺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掌握了它,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出新,就好比书法中的横坚点撇捺,虽不是完整的汉字,却是架构的基本素材,要想运笔自如、结构匀称,只能从笔画练起。④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其实,那些所谓的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反而可能是泥潭和陷阱,即使暂时有了获益,却未能完成真正的革新,还可能形成路径依赖。⑤年轻人要有长远眼光,喜欢写作就要坚持深度思考、字斟句酌,喜欢表演就要坚持艺术学习、锤炼演技,喜欢设计就要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如此才能慢慢积累优势,到达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和境界。⑥根深者叶茂,源远者流长。那些稳扎稳打、靠实力取胜的年轻人,终将走在阳光大道上。锚定根本不放松,不东张西望,才算是扣好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⑦练基本功是一场下苦功的修行。大国工匠高风林为了练出稳、准、匀的焊接手法,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还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手臂烫伤、腰板僵硬更是常有的事。如果吃不了苦,忍不住艰辛,功力就无法修炼到位。⑧练基本功还要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年轻人容易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正如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各个行业领域也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走。跳水界有个说法叫“十年磨一秒”,运动员入水那一秒的姿态决定了成绩,但为了这一秒,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重复练习转体、抱膝、反身等基本动作。其实各个行业都有这“一秒”的荣光,它会酬报所有的努力,但无不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领悟和改进。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有很多便捷渠道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临时抱佛脚是无法解决遇到的更多新问题,也无法让你走得更远。为什么不做那个分享知识和经验的人呢?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理应有更远的愿景和更大的抱负,稳扎稳打,聚沙成塔,以此成就更好的自己。14.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事例,以社会热点事件开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②段划线句论述的是基本功和技术革新的关系。C.第④段中加点词语“捷径”与标题中的“捷径”意思相同。D.作者认为年轻人要想走得更远,就要练好基本功,稳扎稳打,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15.从全文的论述来看,基本功的重要性在于:(1) ;(2) 。作者把练基本功比作“一场下苦功的修行”,需要做到:(3) ;(4) 。(4分)16.如果下面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⑦段还是第⑧段恰当?请说明理由。(4分)国旗护卫队的展旗手杨博每年在模拟旗杆下练习几千次基本动作,手上血泡长了又破、破了又长,越是大风大雨,越是强迫自己加强训练。(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10分)材料一: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宁吉喆表示。(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材料二:(摘编自《环球日报》2021年5月18日)材料三: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其带来的一个挑战,就是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后回落。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23.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宁吉喆也提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12日)17.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入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总最会保持在14亿以上。B.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情况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跟经济增长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