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铁路工程测量)_第1页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铁路工程测量)_第2页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铁路工程测量)_第3页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铁路工程测量)_第4页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铁路工程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已知点高程概述1、施工测量概述2、测设水平距离3、测设水平角4、已知高程点放样概述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1施工测量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2主要任务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与施工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放样到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概述3主要内容1.建立施工控制网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筑物的放样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变形观测概述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0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02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03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全检查制度04概述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0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毁,应及时恢复0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大,易发生差错和安全事故已知水平距离已知点已知方向B2B1测设的基本工作基本工作距离测设角度测设高程点测设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量出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该段距离的另一端的工作1.测设已知水平距离钢尺测设法已知水平距离小于整尺长度测设的基本工作已知水平距离大于整尺长度过程定线、定概略位置、往返丈量、计算差值、改正ΔD=D设-DAB1若ΔD=>0,向内延长向量ΔD测设的基本工作精确测设方法步骤01利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距离D,定出终点02利用水准仪测得起终点之间的高差04利用经纬仪定向,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根据计算出的L,实地标定出已知水平距离D03利用下式计算出实地应测设的距离L=D-(△Ld+△Lt+△Lh)

△Ld:尺长改正数△Lt:温度改正数

△Lh:倾斜改正数测设的基本工作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一般采用光电测距仪测设法2.光电测距仪测设法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已知水平角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就是在已知角顶点根据一个已知边方向,标定出另一边方向,使两方向的水平夹角等于已知水平角角值。测设的基本工作一般测设方法当测设水平角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盘左、盘右分中的方法测设。设地面已知方向OA,0为角顶点,β为已知水平角角值,OB为欲定的方向线。例01在0点安置经纬仪,盘左位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102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a1+β值,在此视线上定出B1点03盘右位置,重复上述步

骤,再测设一次,定出B2点04取B1和2B的中点B,则∠AOB就是要测设的β角测设的基本工作精确测设方法例设地面已知方向OA,O为角顶点,β为已知水平角角值,OB为欲定的方线1先用一般方法测设出B1点2用测回法对∠AOB1观测若干个测回,求出各测回平均值β,并计算出△β=β-β13量取OB1的水平距离5自B1点沿OB的垂直方向量出距离BB1,定出B点,则∠AOB就是要测设的角度。

量取改正距离时,如△β为正,则沿OB1的垂直方向向外量取;如△β为负则沿OB1的垂直方向向内量取4计算改正距离BB1=OB1tanΔβ≈OB1Δβρ测设的基本工作例题例已知AC=100.00米,设计值β=40°00'00”设测得B'=39°59'20”解:Aβ=β-β’=40”CC'=100tan40”B=0.0194m≈19mm

过点C',沿垂直AC'方

向,向外量取水平距离

19mm,在地面上标定点C计算修正值CC‘。ab应ABhHAHiH设大地水准面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已知高程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高程为H设,则:水准仪视线高:Hi=HA+a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bcadABMB精确测设方法测设的基本工作B点水准尺上的应读数:d=HA+a-(b-c)-H设2.高程传递测设的基本工作本节知识总结测设的基本工作1.已知水平距离2.已知角度3.已知高程点1、已知水平距离小于整尺长度2、已知水平距离大于于整尺长度1、一般测设方法2、精确测设方法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2、高程传递点平面位置测设点平面位置测设1、直角坐标法2、极坐标法3、距离交汇发4、角度交汇法点平面位置测设上节知识回顾与本节知识梳理施工测量中的测设工作1.上节知识回顾1.已知水平距离2.已知角度3.已知高程点3.本节知识梳理1.直角坐标法2.极坐标法3.角度交会法4.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点平面位置测设方法1直角坐标法、2极坐标法、3角度交会法、4距离交会法定义:将设计图纸上的点的坐标,按照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放样出来。方法:使用范围:当建筑场地已有相互垂直的主轴线或矩形方格网时,就可以用直角坐标法来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如下页图示所示:OA、OB为相互垂直的主轴线,它们的方向与建筑物相应两轴线平行。根据设计图上给定的a、b、c、d点的位置及其b、d两点的坐标,即可从OA和OB放样出a、b、c、d各点。直角坐标法

B

x

(xb=50.000)

(yb=30.000)

b

c

a

d

(xd=30.000)

(yd=80.000)Y

O

A直角坐标法图示直角坐标法

1.计算测设数据在上图中,由b、c两点的坐标可知,建筑物的墙轴线与坐标格网线平行。建筑物的长度为△yab=yd-yb=50m,宽度为△xab=xb-xd=30m,过a、d点分别作oA的垂线得m、n,由图可得om=30m,on=80m,mn=50m。操作步骤如下2.实地测设mn直角坐标法测设步骤01定线。I点安置经纬仪,IV安置观测标志。02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确定m点03m点安置经纬仪,瞄准IV,确定方向,测设已知水平距离,定出n点04经纬仪逆时针旋转90°,沿此方向测设距离定出a点05测设水平距离,定出a点,在已知方向上量取建筑物的宽度,定出b点直角坐标法测设步骤06仪器搬至n点,瞄准I点,确定方向07顺时针旋转90°,确定方向线08沿此方向线,测设水平距离,确定d点、c点建筑物四个角是否为90°,各边长是否等于设计长度,其误差均应在限差之内。测设精度要符合相关规范、设计要求。检核A(XA,YA)B(XB,YB)P(XP,YP)βdAP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根据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基本理论适用范围测设距离较短,且便于量距的情况。1.大概过程(1)计算测设数据:A、B为已知点,P为待放样点,计算β、dAP。(2)实地放样:A点安置仪器,瞄准B点,水平度盘归零;顺时针转动β角,在此方向上量距dAP,即定出P点。点平面位置测设极坐标法1.详细过程如下图示,A、B为已知平面控制点,其坐标值分别为A(xA,yA)、B(xB,yB),P、Q、S、R为设计的建筑物的特征点各点的设计坐标均为已知。可根据A、B两点测设P、Q、S、R点。点平面位置测设计算出aAB和aAP依据坐标反算公式有象限角为:根据RAB和RAP计算出aAB和aAP计算测设数据极坐标法计算测设数据计算AP和AB之间的夹角计算AP的平面距离B=aAB-aAP极坐标法点位测设方法01安置经纬仪于A点,瞄准B点按逆时针测设B角。标定出AP的方向。02沿AP方向自A点测设水平距离DAP,定出P点的位置。03用同样的方法测设Q、S、R点。待四个点全部测设完毕后,可通过量取PR和SQ的距离或测定各直角的大小来检查测设的准确性。极坐标法角度交汇法点平面位置测设ABCPα1αAPαABν1α2ν2β1β2abcppp10cm10cm基本理论:是在两个或多个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通过测设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交会出待定点的平面位置。适用范围:当待测设的点位离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的情况下。距离交汇法点平面位置测设基本理论:是由两个控制点测设两段已知距离,交会出待测设点的平面位置。适用范围: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待测设点离控制点较近(一般不超过一尺段长)的地方。已知坡度直线测设已知坡度直线测设水平视线法倾斜视线法测设的基本工作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已知坡度。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等工程施工中。适用范围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视线法从起点A开始,沿待测设坡度线的方向,以适当的间距在地面上打上大木桩;12根据给定的坡度i,以上面选定的间距,按式h=i·D计算出各个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高差h;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视线法3在起点A上安置水准仪(或经纬仪),并把视线放置水平,量取仪器高a;将水准尺竖立在大木桩的一侧并上下移动,当读数为b=a+h时,在尺底画一短线即为要测设的高程点;4将起点与各测设高程点连接,即得到待测设的坡度线。5DiiP1P2P3P4P5P6AB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倾斜视线法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