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统一多民族国家起源和奠基——先秦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和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发展——宋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与停滞——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强盛——魏晋隋唐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1.多视角理解秦朝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意义。2.通过了解秦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3.通过对秦始皇得失的历史评价,认识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1.多视角理解秦朝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意义。2.通过了解秦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3.通过对秦始皇得失的历史评价,认识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根据学案

自主梳理知识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实现统一(原因或条件)巩固统一(措施和意义)统一不再(原因或教训)

主题:“大一统”的实现知识点1: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背景1、时代背景(必要性)①民心所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②经济发展: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③华夏认同: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华夏族壮大,民族融合趋势加强,都为统一创造条件。2、秦国优势(可能性)①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②主观努力: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远交近攻,各个击破;③变法图强:商鞅变法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秦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必然性

知识点2: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政治中央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官僚政治、皇权至上、高度集权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统领百官、行政权)、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最高监察官);九卿分掌具体事务,体现“家国一体”。实行廷议制度地方郡县制:在地方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下设乡、里和亭。实现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选官“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考核上计制:每年岁末,郡国汇总,上报中央,御史参与审核监察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文化以法治国;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民族关系设立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边疆管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其他颁法律(律、令);编户籍(分类登记制度);什伍组织;迁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拓展1】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重要标志项目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建立基础宗法制的血缘关系大一统下的地域划分传袭制度爵位、权力世袭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只有俸禄,无封地官员职责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无土地管理权历史作用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扩大了统治区域,但后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为以后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基础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统治;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都有利于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从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社会转型。

【拓展2】唯物史观——中央集权体制与封建个体小农经济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封建个体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脆弱性,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2)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知识点3: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1、历史地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疆域奠基:北击匈奴,开拓西南及南方疆域,建立起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3、制度构建: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4、社会进步: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5、民族认同: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有利于强化华夏民族的祖先认同与文化认同,从而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6、学术思想:秦奉行法家思想,这种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的方法,奠定了我国历代学术思想服务于政治统治的基础。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钱穆材料一至于秦始皇……专任刑罚……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班固《汉书·刑法志》材料二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唐]柳宗元《封建论》

知识点4: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

时代背景、历史条件。2、主观因素:

历史评价者的阶级立场、研究视角、价值取向、学术功底、对史料的掌握状况、研究能力等。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1.多视角理解秦朝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意义。2.通过了解秦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3.通过对秦始皇得失的历史评价,认识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

▲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1.多视角理解秦朝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意义。2.通过了解秦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3.通过对秦始皇得失的历史评价,认识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2019·全国Ⅱ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022·浙江杭州质检·文书行政)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说明秦代() 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

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

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第一次联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据材料可以推知()A.丞相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

B.朝议制度能减少决策失误C.君主专制受朝议传统制约

D.君主懦弱致秦朝二世而亡(2021·华南师大附中模拟)有学者指出:“秦惠王在征服巴蜀之后设蜀郡并把大量秦国罪徒迁移到蜀郡。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把原来秦国的货币、度量衡等制度推广到全国,同时也把大量秦国罪徒迁移到边远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秦始皇的移民措施()A.有利于各项统一政策的推行

B.有利于郡县制在地方的实施C.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有利于消弭区域间文化差异(2021·北京丰台区模拟)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记述了秦对官吏的各种要求,提出吏有五善:中(忠)信敬上、精(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龚(恭)敬多让。还提到: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也;宽以治之;毋使民惧。可见,秦的统治() A.兼采儒家思想

B.专任法家之术 C.杂糅阴阳学说

D.奉行无为而治

(2021·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上古时代,“宫”指一般的房屋住宅,无贵贱之分。《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和室是同义词。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称为宫。这说明()

A.权力集中影响特定语词的分化

B.秦朝确立了皇权的特殊地位C.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不断变化

D.秦汉时期官僚体制不断完善(2020.7·浙江高考·3)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①设丞相②设内朝③设御史大夫④设司隶校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1.多视角理解秦朝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意义。2.通过了解秦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3.通过对秦始皇得失的历史评价,认识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经济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思想治国思想出现了法家—道家—儒家的转变,西汉时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医学、造纸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明(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融入中国文化。民族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内地同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对外关系随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外交范围得以拓展,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

整体把握秦汉的时代特征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