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_第1页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_第2页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_第3页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_第4页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不自胜、匆忙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簇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改变中,体会爱心的奇妙力气;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切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沟通

1、沟通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洁沟通。

2、沟通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留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写字

1、重点指导:

⑴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⑵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⑶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⑷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其次课时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索,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沟通。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⑶抓住干枯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奇妙和一次次改变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奇妙和一次次改变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旧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澄澈又簇新的水流。

⑴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奇妙的改变。

⑵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旧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不自胜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奇妙。

⑶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很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⑷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改变的缘由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奇妙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奇妙的改变。

⑸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澄澈又簇新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理解课题。思索:为什么课文不用奇妙的水罐水罐的改变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长

课后选做题。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驾驭“虫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初步养成“边读边思索”的阅读习惯。

3、借助儿歌了解小鸡、小鸭、小狗以及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的不同形态,了解青蛙等冷血动物要冬眠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嬉戏铺垫,揭题激趣

1、开展画手印的嬉戏。老师谈话:“小挚友爱画画吗?上课前,老师先请小挚友依据要求,在白纸上画一画自己的小手掌印。”(共画三幅手掌印:1、五指并拢:2、五指张开;3、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

2、揭题谈话: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盖在大地上,瞧,这就是雪后的大地!(出示雪景图片)在这漂亮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3、激励学生依据课题质疑。(老师板书问题概要:1、谁?2、为什么?)

二、阅读探究,感悟理解

1、初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读对课文;2边读边思索上述两个问题。

(2)读后反馈,结合训练:1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板画动物图片)2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A、雪地里来了小画家。

B、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理解词语:“一群”积累新词:“三五成群”)

2、再读探究。

过渡语:小挚友的学习还真有效率!接下来请大家再一次去读读课文,要求还是边读边思索,想一想: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1)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索。

(2)小组合作学习,沟通个人学习成果。

(3)读读议议,感悟理解。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从不同方面说说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2、重点句朗读指导:第三句话读时稍快,语调有起伏。第四句话朗读时突出“几步就成”。

3、探讨一:小动物们为什么能画出不同的画面呢?(学生联系课前嬉戏说一说,然后完成文后练习“读读连连”。)

4、探讨二:为什么小青蛙不参与画画呢?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出示下列句段,进行阅读拓展。

冬天到了,天气寒冷。有些动物为了保持体内温度,起先了长时间“睡觉”,这就是动物的冬眠。常见冬眠的动物有:青蛙、蛇、狗熊……

三、课堂总结,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说说阅读课文时应“边读边思索”。

2、教学生字。

1读对生字;

2记一记“蛙、睡”;

3比一比,口头组词:

月()儿()同()我()力()

用()几()洞()成()为()

四、教学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谁?为什么?

小鸡图--------------竹叶(图)

小狗图--------------梅花(图)

小鸭图--------------枫叶(图)

小马图--------------月牙(图)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加文言语感,《满井游记》教学设计8。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实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实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特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方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丽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擅长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1.探讨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

●教具打算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美丽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超群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老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

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伴下巡游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欣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日,我们将“挥

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春游去!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爽活泼,内容则多

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满井游记》教学设计8》。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当的职务比较悠闲,有空暇就巡游北京旁边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老师选两位同学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并点评。

老师提示评点应留意的问题:①读音是否正确;②停顿是否分明;③语调的轻重缓急有无区分;④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老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状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老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

明确:(1)yānniànzhāohuì

(2)pùxiājiāléi

(3)lièqiànjiǎnjìhuán

(4)huīlìwū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2)同桌之间探讨沟通,解决疑难问题。老师巡察酌情指导。

(3)老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老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①驾驭下列实词。

东风时作作:起。土膏微润膏: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在这时。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

娟然如拭娟然:美妙的样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

作则飞沙走砾飞,使沙飞;走,使砾走。

②一词多义。

③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也许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搁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这是一篇写景小品,文章以清爽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季节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其次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物及出游路途;接着写满井春色,先总写满井全景轮廓,后分写山、水、柳条、麦田、游人、鸟、鱼,并点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

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

老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美丽的意境。

(1)学生齐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2)选三位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老师稍加粗拨。

明确:作者用细腻而充溢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气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溶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犹如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似乎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气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

品茶、饮酒、骑驴欣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喧闹非凡。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一幅满井春光图,显示了早春的蓬勃朝气,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朝气的观赏和赞美之情。

教学设计方案篇4

1、读准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部分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背诵喜爱的段落。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初步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宠爱之情。

1、课件。

2、课前组织(猜谜活动):

说它是条牛,不能拉车走,说它力气小,却能背屋走。

小小轰炸机,攻击用针吸,痒的叫妈咪,快喷杀虫剂。

一位小姑娘,身穿花衣裳,飘舞花丛中,长得最美丽。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颈项。

一、观赏白鹅图,揭题

1、你们想看看白鹅吗?

(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的图片)

可以和你同桌说说你想说的。

2、集体沟通:

刚才你们在说些什么呀?

3、揭题。

板书:

白鹅

4、过渡:

同学们所感叹的是白鹅的外表很美;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好吗?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准读正确。好吗?起先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2、(出示词语)同学们,老师摘录了文中的一些新词,请你读一读,能选择几个词,说一两句话,简洁地介绍一下文中的白鹅吗?

同桌试说,指名说。

3、请同学们把自己认犯难写的字就在书上写一写。

(师巡察,如发觉错误率高的字,实物投影出示,指导书写。)

4、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文中的白鹅,那么作者认为:

白鹅是怎样的一个动物?

请快速阅读课文,划出这个句子;它的傲岸集中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5、小结:

板书:

叫声

傲岸步态

吃相

三、聚焦“傲岸”

1、(机动)从“姿态”中感悟:

⑴出示句子:

我抱着这洁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瞻前顾后,我一看这姿态,想到“好一个傲岸的动物!”

⑵你是怎么理解的?仿照“瞻前顾后”,你说它在想什么呢?

⑶指导朗读。

2、从“叫声”中感悟:

⑴“鹅的叫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傲岸呢?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⑵同桌沟通,集体沟通:

研读句子: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定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同学们再读读,看看你最想强调什么?

谈自己的理解,品词“厉声叫嚣”、与“引吭大叫”你能想象白鹅似乎在说什么吗?

⑶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指名读,小组赛读。

⑷指导读书方法:

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化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傲岸,叫声很凶,实际是在抒发对鹅的宠爱之情。

⑸带着感情读“好一个傲岸的动物”:

品尝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3、从“步态”中感悟:

⑴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从步态中我们是否感受到了它的傲岸?

⑵集体沟通:

它常傲然地站着,望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①指名读句说感受: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的鸡和鸭是什么样的?鸡和鸭见到人时都匆忙逃跑,说明什么,而鹅呢?

②朗读体会:

你看这个鹅它不仅不怕人还咬人,谁能把它这种傲岸劲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⑶集体沟通:

活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①看看净角出场片段:

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净角出场。

②既然是写鹅为什么前面写鸭?

③赛读体会:

师读鸭子的步调,男生读鹅的步调,女生当评委。

师读鸭子的步调,男女生读鹅的步调。

⑷再读:

“好一个傲岸的动物!”

自由朗读,抒发宠爱之情。

四、背诵积累

请选择你喜爱的段落背一背。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学目标

1、流畅、感情充足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育、激发学生酷爱祖国、酷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打算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状况、了解济南的基本状况。

3、打算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别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日,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踪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观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留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依据朗读再现画面)。

3、探讨,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温煦安适”的?请讲解并描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温煦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清澈的。

2)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温煦安适

a.济南三面环山,

b.“放在小摇篮里”

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澄澈透亮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宠爱、赞美之情。

4、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其次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妙的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细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呈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索: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依次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望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似乎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似乎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细致视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依次(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方、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仔细思索,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洁积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爱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留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习:描写夏(秋)一景,留意景物描写的五个留意点。

比较阅读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支配较好的依次,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x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微环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如何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暖和安适

无风

北平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暖和安适的志向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藻之绿

清澄

教学设计方案篇6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3、懂得细致视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福楼拜的`谆谆教导和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打算:

1、课件。2、学生收集相关人物的文字、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学过的语文课,我们都相识了哪些人物?从这些人物身上,你都受到了哪些启发?(指生回答)

2、今日我们再来相识一位人物。板书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自由读,大声读,放慢速度读。

(3)难读的句子要来回多读几遍,力争将课文读通读顺。

(4)读书专心记,思索有凭借。

2、学生读书,师巡察,订正错误坐姿、读姿。

3、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检查读书,初步解疑。

1、指生读书。(每人一个自然段)

2、学生评读。

3、老师总评。

4、解疑:(1)拜谁为师?(2)结果如何?

5、课件出示文字和图片:简介莫泊桑、福楼拜。

四、合作探究,进一步感知课文。

1、课件出示探究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看几至几自然段是写莫泊桑拜师的?

(2)共几次拜师?

(3)每次拜师,福楼拜是怎样赐予教育的?

2、小组读书,合作学习。

3、班级沟通,师适时板书。

4、老师总结:课件出示“随堂小练习”。

莫泊桑是()世纪()国闻名的作家。学习了这一课,你相识了()的莫泊桑,相识了()的福楼拜。从莫泊桑拜师学习写作的经验中,你受到的启发是()。

5、课堂总结。(谈谈上课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

视察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练习写一小段话。

教学设计方案篇7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慧才智和艺术创建实力。

2、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4、背诵课文。

1、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2、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晰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许多名人,今日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超群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导预习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叱(大声责骂)倾(斜)顷(短时间)

2、仔细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索“思索一、二题”。

三、研习新课

1、老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留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探讨。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驾驭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肯定的语言结构中,可敏捷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改变。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来宾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实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驾驭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

“忽”,“突然”突然发生。

“既而”两事相继发生。

“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厅事”(大厅、厅堂)“施”(放置)“闻”(听见)“奋”(卷起)“但”(只)“虽”(即使)“走”(跑)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

一(把)扇一(块)抚尺两(个)儿

百千(个)人百千(条)犬百(只)手

百(条)舌百(张)口

9、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⑴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擅长,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来宾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来宾。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来宾团坐……无敢哗者”。众多来宾团团围坐在围幕四周,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静静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宁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热闹,声大而杂乱。

⑵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打算和会场状况。

“善”字贯穿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洁,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超群。“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其次课时

接着研习课文二、三部分。

一、讲读其次部分(2~4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

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奶头。絮絮:连绵不断地谈话。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的啼哭声,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齐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

“满坐来宾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全场的来宾没有一个不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静默地赞美,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3、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口述后,老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先写院外远处深夜犬吠声,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写一系列声音的缘由。“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便”是时间副词,写出由于“犬吠”引起的“惊觉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呓语”表示出声音由远转近,由院外深巷转室内,由大转小。“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写一会儿后,紧接着发出了儿子醒来的声音,大哭声音和丈夫被儿子的哭声惊醒的声音。接着因为儿啼而发出的“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以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的声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继醒来,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声音由小转大,由简到繁。“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五种声音一时齐发,出现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高潮。而且各种声音有因果关系。因“犬吠”而引起妇人“惊觉欠伸”。不久“儿醒,大啼”,而儿大啼引起“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引起“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5、学生翻译第3段,然后师生订正:

“未几,夫齁有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渐渐停止了。隐隐听到有老鼠(出来活动),悉悉索索作响。有盆碗一类东西被打翻,妇人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的心情略微放松一些,渐渐地坐端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

6、提问:这一段,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慢慢进入梦乡的场景。“未几”这一时间副词,承接上段描写表演的声音高潮,表现出这高潮持续了短短暂间,“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表演的响声由繁转简,由大转小,由高潮转入低潮,室内由闹转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进一步表现出室内的静。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动;室内特别宁静,才能听到老鼠动作的声音。(这是以动衬静)。

7、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

8、学生翻译第4段,然后师生订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突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会,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燃烧中的爆炸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时,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