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燕歌行 教案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燕歌行 教案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燕歌行 教案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燕歌行 教案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燕歌行 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歌行》教案设计

巨野县实验中学韩景华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教学设想】

1.赏析关键词句一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一体味诗人的情感一把握诗文主旨。

2.使用品读法把握主旨。

3.划块赏析。

4.知人论世,明确背景。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文

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是一个美的国度,如果将美赋

予色彩,那塞外的羌笛悠悠、楼兰的胡茄漫漫,大漠的孤烟缕缕、蓟门的风沙茫茫将千

古的离愁别恨幻化得如此壮怀激烈、气势雄浑;如果将美赋予音乐,边塞诗便是豪放的

军旅进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高适的《燕歌行》。PPT1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悟情感PPT2

吟诵诗歌是一个由相识到相知的过程,先来认识高适,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读课文下注释1,2;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的,官职也做得最大的

就数高适。这首诗是一首应和之作!

三:进入诗歌赏析的初读环节:

PPT3:初读——走进一首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字义,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学生读诗歌大约3-4遍

师补充注释上没有出现的字词释义:

PPT4:1:字音释义:赐颜色:赏面子,赐予荣光

重横行(zhdngheng):崇尚,看重

逶迤(w@iyi):蜿蜒不断的样子

瀚海:大沙漠

校尉(xido)

单于(chGnyii):汉时匈奴对其首领的称呼

斗兵(dbu)\刁斗(dbu)

那可度):哪里可以渡过

绝域:极远之地,僻远之地

岂顾勋(xiin)

质疑:字词上还有没有疑问

学生读(老师说出对学生阅读的三个期待:融入感情,注意诗歌的抑扬顿挫,读出古诗

与现代文的不同)

了解初读感受:豪放悲壮苍凉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齐读

2:PPT5《燕歌行》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燕赵边塞之事或思妇怀人之作。序言说“和”人而作,

“感征戍之事”而作,“感征戍之事”体现在诗中的哪些方面?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出征的声威,战争的残酷,思妇征夫的相思之苦

学生齐读主旨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师:“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苦”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PPT6品读——读出多重情感

(-)“沙场征战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要求:1、先读出诗句,再概括苦境

2、抓关键字词分析,概括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学生小组交流

生:相思之苦,“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

回首。”

师:哪个词最能打动你?

生:“欲断肠”写出思妇怀念出门在外的丈夫,悲痛欲绝,肝肠寸断。

师: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幅场景?

生翻译诗句

师:能说出作者表达的感情吗?

生:悲痛

师:怨愤为好,你能否带着这种感情读一下这四句。

生读,(不太理想)

师:应该注意语速的快慢,感情的渗透,可以读的哀怨些,深情些。

生再读,其他学生鼓掌。

生:我读出了战争的艰苦。“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

城落日斗兵稀。”

生:战争激烈,艰苦。“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师:能否描述一下场景,再造想象

生描述

师: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对比手法,愤恨之情。

师:读一下吧

生读

师:你再来赏析“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生:环境非常苍凉

师:苍凉是通过意象体现出来的

生: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稀

师:初中学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不同但是在描写大漠苍凉壮丽的风光

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

生:除了相思之苦和战争之苦,还有思乡之苦。

师:总结苦的三个方面:战争之艰苦,环境之凄苦,思亲之痛苦。苦里面又包含战士复

杂的心理。

(二)PPT7清人宋宗元评此诗:“沉痛语不堪多读”。可以说句句皆沉痛句句不堪多读。

师:苦,的确苦,怎一个苦字了得,但是战士们在战场的表现如何?

生:“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不勋”

师:如何理解这两句?

生:,,白刃”“死节”节气节操,不顾个人名利。希望能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师:虽然没有运筹帷幄身先士卒的将帅,没有决胜千里的计谋,但是他们依然为着职责

和使命,祖国和正义,舍小家顾大家,同仇敌性,浴血而战,战得义无反顾,打得慷慨

淋漓,在苍茫荒凉的绝域奏响了一曲高亢悲壮的战歌,何惧马革裹尸还。所以最后发出

了咏叹“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生齐读“李将军”句

师:“李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PPT8①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

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

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②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

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

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

师:李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将军?

生: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师:文中的将领如何?

生:有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师:最后一句哪两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

生:“犹”“忆,,

师:“犹”“忆”二字体现出士卒向往在英明将军的带领下为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意义尤为深广。

总结多重情感: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

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内容深广,“洋溢着强烈的爱国

激情”,慷慨激昂、豪放悲壮。

让我们读出赞扬读出愤慨读出悲壮读出期盼,

酝酿感情,学生齐读

师:这就是高适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豪迈气概,这就是高适的“死节从来

岂顾勋”的爱国激情,这就是高适的边塞诗,风骨凛然,意境高远。我们再来回忆其他

诗人的边塞诗: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雪的大。“羌笛何须怨杨柳”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说的太好了,老师也找了几首。

五:PPT9研读——了解一种风格

①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行》

(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

上》

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

州词》

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④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卢纶《逢

病军人》

表现战争给战士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师:能看出来吗?写的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无论他们写什么内容,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

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六:PPT10悟读一一感悟一种精神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气象”。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气象”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你能从《燕歌行》中感悟到什么精神?或者说从这些边塞诗中感悟到什么精神?请谈谈。

生:自强不息。

生:爱国主义精神

生:牺牲精神

师:豪迈的,一往无前的,开拓的,进取的……

精神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然我们带着这种雄浑豪放慷慨悲壮的感情读一读,看能不能

背过去几句。开始。

生自由背诵。

师:以填空的方式检查背诵:

七:PPT11致高适:

一袭烽烟染透的战袍,就是一首悲壮的军歌。你在马背上写诗,以江山为纸刀剑为

笔。

你有对金鼓震天威武出征的描绘:()

你有对苍凉广漠的边塞的勾勒:()

你有对骄傲轻敌的将领的愤慨:()

()

你有对征夫思妇相思苦的同情:()

()

你有对战士浴血奋战的礼赞:()

你有对英明将军的殷殷期盼:()

你用满腔的豪情,染红狼烟中猎猎的战旗,你用昂扬的斗志,演绎边塞正义的不

屈。在起伏的沙丘上疾走的漠风如刀,将谁额头上的皱纹雕刻成塞外的古老?而磅礴的

气势和慷慨的激情依然雄浑高亢英姿飒爽。

(注:黑体字为幻灯片上的文字)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九:教后反思:

高适的《燕歌行》是边塞诗的典范,其思想内容之深之广,无可匹敌。既写了边地

战争、边庭风光,赞颂战士的英雄气概,同情他们的远戍之苦,又写出了军中的官与兵

的矛盾。这首诗歌又隶属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所以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又要兼顾选修课的特点,一方面要降低授课

的难度,长文短教,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又要有一个创新的课堂,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

的美境,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初读---走进一首诗歌

品读一一读出多重情感

研读一一了解一种风格

悟读一一感悟一种精神

知人论世,理解本诗深厚的思想内容,课下注释中的部分内容是必须要关注的。

如在该诗的课下注释中有关于高适的简单介绍,还有这样一段话:“开元二十六年,客

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这样就为初读环节中的感知文本内容的问题做下了铺垫。

诗歌的教学要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对于一首从来没有读过的诗歌,需要时间让学生

感知它的内容,所以我留了大概1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大声去读书,去感知诗歌大意。

我想这样就为下面品味诗歌的语言做好了铺垫。并且我在此做了配乐范读,一是让学生

初读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二是为最后的要求背诵做个范例。

诗歌的教学要突出整体感,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体验,带他们走

入美丽的世界,逐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我在品读环节设计了一个可以抓住中心

的问题“沙场征战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找出诗句并学会赏析,品味语

言的环节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

在品读环节我做得非常不好,授课过程中我已经感到深深的不足,也是尽力引导学生去

读,去想,去说,但是总感觉品味语言很是肤浅,没有真正的领悟到诗歌语言丰富的内

蕴,如“本自”“”非常“犹”“久”“应”“欲断肠”“空回首”等,我仔细分析了很久

也检讨了很久,意识到自己没有真正地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营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