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课件_第1页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课件_第2页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课件_第3页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课件_第4页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这类酶又简称为限制性内切酶或限制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苷酸内切酶。寄主控制的限制(restriction)与修饰(modification)现象:人们发现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都存在着一些功能性障碍。即所谓的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简称(R/M体系)。细菌的R/M体系类似于免疫系统,能辨别自身的DNA与外来的DNA,并能使后者降解掉。R/M体系:寄主是由两种酶活性配合完成的一种是修饰的甲基转移酶另一种是核酸内切限制酶

E.coliB含有EcoB核酸酶和EcoB甲基化酶当λ(k)噬菌体侵染E.coliB时,由于其DNA中有EcoB核酸酶特异识别的碱基序列,被降解掉。而E.coliB的DNA中虽然也存在这种特异序列,但可在EcoB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SAM)将甲基转移给限制酶识别序列的特定碱基,使之甲基化。EcoB核酸酶不能识别已甲基化的序列。

R/M体系的作用:保护自身的DNA不受限制;破坏外源DNA使之迅速降解限制性内切酶本是微生物细胞中用于专门水解外源DNA的一类酶,其功能是避免外源DNA的干扰或噬菌体的感染,是细胞中的一种防御机制。由于R/M现象的发现使得核酸内切酶成为基因工程重要的工具酶。根据酶的功能、大小和反应条件,及切割DNA的特点,可以将限制性内切酶分为三类:

Ⅰ型酶、Ⅱ型酶、Ⅲ型酶Ⅰ型酶:

1968年,M.Meselson和R.Yuan在E.coliB和E.coliK中分离出的核酸内切酶。分子量较大,反应需Mg++、S-腺苷酰-L-甲硫氨酸(SAM)、ATP等。这类酶有特异的识别位点但没有特异的切割位点,而且切割是随机的,所以在基因工程中应用不大。Ⅱ型酶

1970年,H.O.Smith和K.W.Wilcox在流感嗜血Rd株中分离出来的限制酶。分子量较小(105Da),只有一种多肽,通常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反应只需Mg++的存在,并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使这类酶在基因工程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识别位点是一个回文对称结构,并且切割位点也在这一回文对称结构上。许多Ⅱ型酶切割DNA后,可在DNA上形成粘性末端,有利于DNA片段的重组。

Ⅲ型酶

这类酶可识别特定碱基顺序,并在这一顺序的3’端24~26bp处切开DNA,所以它的切割位点也是没有特异性的。Ⅱ型酶的基本特性

1.在DNA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切割DNA分子,产生链的断裂。2.两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分子上的分布,通常不是彼此直接相对的3.因此,断裂的结果形成的DNA片断,也往往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核酸内切酶作用后的断裂方式

粘性末端: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交错地、但又是围绕着一个对称结构中心,这样形式的断裂结果形成具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断。具有3’-OH(Pst1),或5’-OH(EcoR1)的粘性末端。Pst1EcoR15’CTGCAG3’5’GAATTC3’3’GACGTC5’3’CTTAAG5’

平末端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处在一个对称结构的中心这样形式的断裂是形成具有平末端的DNA片断。不易重新环化。

同裂酶(isoschizomers)

指来源不同但识别相同靶序列的核酸内切酶。同裂酶进行同样的切割,产生同样的末端。但有些同裂酶对甲基化位点的敏感性不同。Example:限制酶HpaⅡ和MspⅠ是一对同裂酶(CCGG),当靶序列中一个5-甲基胞嘧啶时HpaⅡ不能进行切割,而MspⅠ可以。同尾酶(isocaudamer)

指来源不同、识别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利用同尾酶可使切割位点的选择余地更大。杂种位点(hybridsite):由一对同尾酶分别产生的粘性末端共价结合形成的位点。

一般不能被原来的任何一种同尾酶识别。

BamHⅠGGATCCBclⅠTGATC

ACCTAGGACTAGT

杂种位点(hybridsite)由一对同尾酶分别产生的粘性末端共价结合形成的位点。一般不能被原来的任何一种同尾酶识别。

BamHⅠGGATCCBclⅠTGATC

ACCTAGGACTAGT杂种位点:GATC

C(BamHⅠ)

CTAGT(BclⅠ)

限制片断的末端连接作用分子间的连接:不同的DNA片断通过互补的粘性末端之间的碱基配对而彼此连接起来。分子内的连接:由同一片断的两个互补末端之间的碱基配对而形成的环形分子。限制酶的特性a.限制酶识别靶序列同DNA的来源无关;b.限制酶识别靶序列是唯一的(对某种限制酶只具一个限制位点的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的属名的第一个字母。第二、三字母:小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种名的第一、二个字母。其它字母:大写或小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的菌株号。罗马数字:表示该菌株发现的限制酶的编号。例:EcoRI:来自于EscheriacoliRY13的第一个限制酶。影响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因素:1.DNA的纯度:

DNase的污染(Mg++)

a.增加核酸内切限制酶的用量,

b.扩大酶催化反应的体系(稀释),

c.延长酶催化反应的保温时间。

加入亚精胺提高酶的消化作用,需适当的温度。2.DNA的甲基化程度3.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大多数酶的标准反应温度37度。4.DNA的分子结构:某些核酸内切限制酶切割超螺旋的质粒或病毒DNA所需要的酶量要比消化线性的DNA高29倍。

核酸内切限制酶标准的缓冲液1.氯化镁、氯化钠或氯化钾:

不正确的NaCl或Mg++浓度,会降低限制酶的活性,还可能导致识别序列的改变。

2.Tris-HCl:

维持最适的pH值(pH=7.4)。

3.β-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DTT):

维持酶的稳定性。

4.牛血清蛋白(BSA):维持酶的稳定性。核酸内切限制酶对DNA的消化作用1.核酸内切限制酶以同型二聚体形式与靶序列发生作用。2.核酸内切限制酶对DNA的局部消化完全的酶切消化:识别序列n个碱基的核酸内切限制酶,对DNA的切割能达到每隔4n切割一次的水平。局部酶切消化:不让核酸内切限制酶对大量的DNA消化完全,就可以获得平均分子量大小有所增加的限制片断产物,进行不完全的限制酶消化反应。a.缩短酶切的消化反应的保温时间b.降低反应的温度(37--4)结束酶的活性。3.核酸内切限制酶对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消化作用小分子量的片断-----少(电泳-容易分离目的片断)大分子量的片断-----多(基因文库)

DNA连接酶(DNAligase)与分子的体外连接末端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transferase)该酶全称为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它是从小牛胸腺中纯化出来的一种小分子量的碱性蛋白质,在二甲胂酸缓冲液中,能催化5’脱氧核苷三磷酸进行5’-3’方向的聚合作用,逐个地将脱氧核苷酸分子加到线性DNA分子的3’-OH末端。它不需要模板,可以用含有的3’-OHDNA片段为引物,在3’-OH端加入核苷酸达几百个。它作用的底物可以是具有3’-OH末端的单链DNA,也可以是具有3’-OH突出末端的双链DNA用途:1.催化[α-32P]-3’-脱氧核苷酸标记DNA片断的3’末端。可用于测序的终止,一位不含游离的3’-OH末端。2.催化非放射性的标记物掺入到DNA片断的3’-末端:生物素等,掺入后可产生荧光染料或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的接受位点。3.用于在平头DNA上合成一段寡聚核苷酸,从而形成粘性末端。碱性磷酸酶:来自于大肠杆菌(bacterialalkalinephosphataseBAP)或小牛肠(calfintestinalalkalinephosphataseCIP),该酶用于脱去DNA(RNA)5’末端的磷酸根,使5’-P成为5’-OH,该过程称核酸分子的脱磷酸作用。当需要5’端同位素标记或为了避免DNA片段自身连接(或环化)时可进行脱磷酸反应。S1核酸酶:来自于稻谷曲霉,该酶只水解单链DNA,用于将粘性末端水解成平末端及cDNA发夹式结构的处理。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

这类酶来自于反转录病毒,它可以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目前常用的有禽源(AMV)及鼠源(M-MLV)反转录酶两种。体外连接的三种方式:

1.用DNA连接酶连接具有互补粘性末端的DNA片断

2.用T4DNA连接酶将平末端的DNA片断连接;或是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给具平末端的DNA片断加上poly(A)-poly(T)尾巴之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

3.先在DNA片断末端加上化学合成的衔接物或接头,形成粘性末端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

DNA连接酶:能够将DNA链上彼此相邻的3’-羟基(OH)和5’-磷酸基团(-P),在NAD+或ATP供能的作用下,形成磷酸二酯键。

只能连接缺口(nick),不能连接裂口(gap)。而且被连接的DNA链必须是双螺旋DNA分子的一部分。酶--AMP(腺苷-磷酸)磷酸酰胺键DNA的腺苷酸复合物3’-OH对P原子作亲核攻击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酶的作用机理此反应是由焦磷酸(ppi)的水解作用激发的需要花费两个高能磷酸键(赖氨酸残基)

连接酶的来源1.DNA连接酶:大肠杆菌染色体编码的2.T4DNA连接酶:大肠杆菌T4噬菌体DNA编码的

DNA连接酶--NAD+T4DNA连接酶--ATPT4DNA连接酶(DNAligase)该酶常从T4噬菌体的受感细胞中提取,是由T4噬菌体基因组所编码的,所以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连接酶是T4连接酶。它可催化DNA中磷酸二脂键的形成,从而使两个片段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起来。DNA连接酶对具有粘性末端的DNA分子经退火后能很好地连接,对平末端的DNA分子也可以进行连接,但连接效率较低,必须加大酶的用量。

影响连接酶作用的因素1.反应温度:连接缺口的温度:37度

连接粘性末端的最佳温度:4~15度2.T4DNA连接酶的用量:

平末端DNA分子的连接反应中,最适1~2个单位。粘性末端DNA片断之间的连接,酶浓度0.1个单位。ATP的用量10μmol~1mmol/L之间

3.提高外源片断与载体的浓度的比值,(10~20倍)

粘性末端DAN片断的连接

由于具粘性末端的载体易发生自连。对载体的5’末端进行处理,用细菌的或小牛肠的碱性磷酸酶移去磷酸基团,使载体不能自连。而外源片断的5’-P能与载体的3’-OH进行共价键的连接。这样形成的杂种分子中,每一个连接位点中载体DNA只有一条链与外源片断相连,失去5’-P的链不能进行连接,形成3’-OH和5’-OH的缺口。

平末端DNA片断的连接1.T4DNA连接酶

2.用末端核苷酸转移酶给平末端加上同聚物尾巴之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常用的连接方法:同聚物加尾法、衔接物法和接头连接法

同聚物加尾法用5’末端特异的核酸外切酶处理DNA片断在A和B分别中加入dATP和dTTP同聚物尾巴10~40个碱基

同聚物加尾法或T4连接酶的平末端连接法,无法用原来的限制酶作特异性的切割,获得插入片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衔接物连接法

平末端的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利用衔接物(linker)进行处理,人工加上粘性末端。衔接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小分子DNA,约10~20个核苷酸,其结构特征是含有多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回文结构。如:CCGGATCCGGGGCCTAGGCC将衔接物分子与平末端DNA分子连接,再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便可产生粘性末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克隆位点具有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HpaIIHpaIIBamHI或Sau3A

衔接物(linker)是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一段由10~12个核苷酸组成、具有一个或数个限制酶识别位点的平末端的双链寡核苷酸短片段。双衔接物:可以实现定向克隆,防止发生自连,同时对克隆片断的再删除也比较方便。衔接物连接法双衔接物连接法的基本程序cDNA链的合成通过DNA聚合酶合成第二链加入SalI衔接物SI核酸酶作用后的末端单链突出序列,由Klenow补齐,加入第二衔接物EcolI在用DNA衔接物连接法时,如果待克隆DNA的片断或基因内部,含有与所加衔接物相同的限制位点,在酶切消化衔接物产生粘性末端的同时,也会把克隆的基因切断。DNA接头(adapter)连接法:197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生化分子生物学系的教授吴瑞博士发明的。它是一类人工合成的一头具有某种限制酶粘性末端另一头为平末端的特殊的双链寡核苷酸短片断。粘性末端容易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如同衔接物一样的二聚体分子。对DNA接头分子末端,进行必要的修饰。移走粘性末端5’-P,暴露出5’-OH,不能产生稳定的二聚体分子。DNA接头连接法

热稳定的连接

从嗜热高温方线菌的菌株中分离出来的。能在高温下催化两条寡核苷酸探针发生连接用的一种核酸酶。寡核苷酸连接测定

(oligonucletide

ligation

assay,OLA)

用两个寡核苷酸探针,同已知序列的靶DNA杂交,探针在靶DNA分子的位置是相邻的。连接酶链式反应(lingasechainreaction,LCR);也叫连接扩增反应(lingase

amplication

reaction)

用寡核苷酸探针通过DNA连接酶的作用扩增已知序列的靶DNA的方法。需要4种引物,

寡核苷酸连接测定

AGTGACCTTCACTGGA

AGTGACCTAGT

T

ACCT

TCACTGGATCACTGGA

AGTGACCTACCT

AGTGACCTACCT

待扩增的DNA片断PPBBDD地高辛配基生物素磷酸BBBBDDPP阳性信号无信号酶抗生素蛋白由于碱基错配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检测单碱基的取代、插入、及缺失而引起的多态性LCR:ligasechainreaction,连接酶链式反应。样品DNA、探针(4)94度变性DNA聚合酶

常用的DNA聚合酶: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Klenow大片断酶、T4DNA聚合酶、

T7DNA聚合酶、

反转录酶等。共同点:

把脱氧核糖核苷酸连续的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链的3’-OH末端,催化核苷酸的聚合作用,而不发生从引物模板上解离的情况。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I(PolI)、DNA聚合酶(Pol)、DNA聚合酶(Pol)、

PolI和Pol的主要功能参与DNA的合成;Pol的功能同DNA的复制有关;PolI同DNA分子克隆的关系最为密切。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1957年,美国的生物学家A.Kornberg首次证实,在大肠杆菌提取物中存在一种DNA聚合酶,即现在所说的DNA聚合酶I。由polI基因编码的一种单链多肽蛋白质,分子量为1091000dal。

DNA聚合酶I,可以被蛋白酶切割成两个片断,一个具有全部的3’5’的外切酶活性和5’3’的聚合酶活性,另一个具有全部5’3’的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I的酶活性:

1.5’3’的聚合酶活性;2.5’3’的外切酶活性;3.3’5’的外切酶活性(较低)。

DNA聚合酶I发挥作用的条件:1、底物:四种脱氧核苷5’-三磷酸(dNTP);2、Mg++离子;

3、带有3’-OH游离基团的引物链;4、DNA模板:单链,双链(糖-磷酸主键上有一个或多个断裂)。

DNA聚合酶I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1、5’3’的外切酶活性,所切割的DNA链必须是位于双螺旋的区段上;2、切割部位可以是末端磷酸二酯键,也可以是在距5’末端数个核苷酸远的一个键上发生;3、DNA的合成可以增强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4、5’3’核酸外切酶的活性位点同聚合作用的活性位点以及3’5’的水解作用位点是分开的。

DNA聚合酶I的3’5’核酸外切酶活性

能催化DNA链发生水解作用,从DNA链3’-OH末端开始向5’的方向水解DNA,并释放出单核苷酸分子。

对酶活的影响:

反应物中缺乏dNTPs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3’5’核酸外切酶活性,将会发挥作用。但对于底物是双链的DNA,在具有dNTPs时,这种降解活性将会被5’3’的聚合酶活性所抑制。

DNA聚合酶在分子克隆中的主要用途:

通过DNA缺口转移,制备供核酸分子杂交用的带放射性标记的DNA探针。

DNA缺口转移(nicktranslation)在DNA分子的单链缺口上,DNA聚合酶I的5’3’核酸外切酶活性和聚合作用可以同时发生。当外切酶活性从缺口的5’一侧移去一个5’核苷酸之后,聚合酶作用就会在缺口的3’一侧补上一个新的核苷酸,但polI不能在3’-OH和5’-P之间形成一个键,随着5’一侧的核苷酸不断移去,3’一侧的核苷酸又按序列增补,缺口便沿着DNA分子合成的方向移动。

DNA杂交探针的制备

典型的反应体系是。在25μl总体积中含有1μg纯化的特定DNA片断,并加入适量的DnaseI、PolI、α-32p-dNTPs和未标记的dNTPs。

DnaseI:造成DNA分子的断裂或缺口;

PolI

:进行缺口转移,使反应混合物中的32p标记的核苷酸取代原有的未标记的核苷酸,最终从头到尾都被标记。

dNTP对PolI酶活性的影响

在低浓度dNTPs的条件下,PolI具有良好的活性,提高dNTPs浓度时,PolI则能够更有效的合成DNA。低浓度的32p-dNTPs(2μmol/L)和高浓度的dNTPs(20μmol/L)一般希望有30﹪左右的32p-dNTPs参入DNA链(DnaseI数量)。

Klenow片断与DNA末端标记

1、Klenow片断:是由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经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处理之后,产生出来的分子量为761000dal的大片断分子。仍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和3’5’的外切酶活性,失去了全酶的5’3’外切酶活性。

Klenow片断的主要用途:

1、修补经限制酶消化的DNA所形成的3’隐蔽末端;2、标记DNA片断的末端;3、cDNA克隆的第二链cDNA的合成;4、DNA序列的测定。

DNA片断末端标记:

具有3’隐蔽末端的带标记得的DNA片断5’GATCT…3’3’A…5’在反应物中加入Klenow聚合酶α-32p-dGTP,一道温育后生成:5’GATCT…3’3’32pGA…5’或是同时加入α-32p-dATP+dGTP5’GATCT…3’3’32pAGA…5’

DNA片断末端标记可以作为用凝胶电泳法测定分子大小的标记样品。因为被标记的DNA片断是同它们的摩尔浓度成比例,而与他们的分子大小无关。所以在限制酶消化过程产生的大小DNA片断都得到了同等程度的标记。不能够有效的标记带有5’突出末端的DNA分子。

T4DNA聚合酶和取代合成法标记DNA片断

1、从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培养物中纯化出的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和3’5’的外切酶活性。2、在没有脱氧核苷三磷酸存在的情况下,3’外切酶活性便是T4DNA聚合酶的独特功能。作用于双链DNA片断,并按3’5’的方向从3’-OH末端开始降解DNA。如果反应物中存在一种dNTP时,它的水解作用进行到暴露出同反应物中唯一的dNTP互补的核苷酸时就会停止。3、在反应过程中,通过T4DNA聚合作用,反应物中的α-32p-dNTP逐渐地取代了被外切活性删除掉的DNA片断上原有的核苷酸,因此叫做取代合成。

合成取代法优于缺口转移法:

1、不会出现发夹结构而缺口转移制备的探针会出现这种结构;2、应用适宜的核酸内切限制酶切割,便可很容易的变成特定序列的探针。具EcoR1位点的DNA分子对DNA分子3‘端有控制的降解合成作用产生选择性标记T4DNA聚合酶的取代合成法标记DNA断末端及制备链的特异探针

反转录酶:具有反转录酶活性和RNaseH活性。主要作用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用来对5’突出末端的DNA片断作末端标记。

合成cDNA的主要步骤:

1、应用poly(A)mRNA为模板,以12~18个碱基长的oligo(dT)片断作为引物,加入反转录酶,合成出cDNA第一链;2、用碱水解法除去mRNA模板,单链cDNA能自我折叠形成一种发夹结构,作第二链的引物,用反转录酶或Klenow聚合酶催化第二链cDNA的合成;3、用SI核酸内切酶消化除去单链区的发夹结构。4、通过同聚物或合成的衔接物,使DNA分子克隆到适当的载体分子上。T7DNA聚合酶:

1978年,S.Tabor从感染了T7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寄主细胞中纯化出来的一种核酸酶。

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和很高的单链及双链的3’5’核酸外切酶活性。

T7DNA聚合酶的用途:1、用于对大分子量模板的延伸合成;

(不受DNA二级结构的影响,聚合能力较强可延伸合成数千个核苷酸)

2、通过延伸或取代合成法标记DNA3’末端3、将双链DNA的5’或3’突出末端转变成平末端的结构。

修饰的T7DNA聚合酶对天然的T7DNA聚合酶进行修饰,使之完全失去3’5’的外切酶活性。聚合作用的速率增加了3倍。

用途:1、作为一种DNA序列分析的工具酶:

加工性能高;无3’5’的外切酶活性;具有催化脱氧核糖类似物聚合的能力。

2、制备探针;可催化较低水平的dNTP(<0.1μmol/L)参入。

3、有效的填补和标记具有5’突出末端的DNA片断的3’-末端。

聚合作用高;失去了3’5’的外切酶活性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医学化验医学定义(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现在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肺炎青霉素肝炎)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虽然东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顺序不同,但在不远的将来中西医实践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人类医学。(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不同于现代医学,不同于传统中医,(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金水医学诞生了,金水医学是以驱除病理,恢复生理为主张的全新医学,走出了人类医学的误区,(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治疗疾病的特色鲜明,不论是任何疾病都能做到从危为安,由重到轻的恢复办法。金水医学认识到人体是生命体,生命体有自己的强大的生理自我愈合功能,(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帮助生命体恢复自主作用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针对当今现代文明病,现代疑难病,现代慢性病,亚健康,一体多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治疗法则为“胃肠洁,气血流,玄府开,营卫昌”人生命体运动符合自然节律,最终达到人体生理增强,消灭疾病的目的。(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编辑本段医学的分类医学研究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免疫学,(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病毒学,人体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信息学,急救学,护病学,新中心法则。(肺炎青霉素肝炎)临床医学包括: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诊断学*临床治疗学职能治疗学化学治疗学生物治疗学血液治疗学组织器官治疗学饮食治疗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物理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心理治疗学内科学外科学泌尿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医学传染病学皮肤医学神经医学精神病学肿瘤医学急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家庭医学性医学(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临终关怀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听力学。(肺炎青霉素肝炎)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

医学教材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是中、西医学形成、发展的土壤。公元2世纪东、西方的两位医学巨匠张仲景和盖伦,传承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创建了迥异的医学范式,发展和完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使中、西医学各自走向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述的《伤寒杂病论》之前,就有《内经》、《难经》、《本草经》等古典医药典籍。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继承了《内经》等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医药(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其贡献在于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肺炎青霉素肝炎)在西方,盖伦的一生生活在罗马帝国时安东尼父子的执政期。彼时,罗马帝国的繁荣,为盖伦的医学成就、以及西方医学的昌盛,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保证。盖伦继承希波克拉底的学术思想,(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著述200余部著作,现存的83部著作中,内容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卫生、药物、《希波克拉底文集》研究、哲学、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历史、(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法律等。倡导实证医学,他的科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疾病局部定位思想、重视形式逻辑、强调演绎法等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中、西医学在张仲景和盖伦完全相悖的医学范式引导下,开始步入了分道扬镳的历史进程。在中华文化强调“中和”的大背景下,学术界便有了“海纳百川”的宽松气氛。出现了学术流派精彩分呈,如瘟病的寒温之争,经方时方之别等。中医学按张仲景的思维范式,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了。(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实践的发展,最初的中医学理论已无法诠释新的科学事实,因此,医学理论必须不断创新,(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才能适应社会需要,这就促使中医学进入汉代以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共包括四个时期:编辑本段魏晋隋唐时期(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由于重视总结临床经验,并继承整理发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著的理论,出现了众多名医名著。如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和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肺炎青霉素肝炎)编辑本段宋金元时期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特别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提出三因学说;并产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学派,(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张从正力倡“攻邪论”;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朱震亨创造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地阐明了相火的演变规律。编辑本段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发展,临床各科辨证体系丰富、提高阶段。如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和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和陈梦雷主编的(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注重实证研究,纠正了古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脑主思维”,(肺炎青霉素肝炎)发展了瘀血理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吴有性著《温疫论》,叶天士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温热病篇》,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等,在药物学研究方面,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而西方医学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进入了中世纪的千年黑暗,科学变成了神学的奴婢,牧师取代医师。(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从13世纪开始,始渐复明,直到15世纪,冲破封建宗教藩篱,才得以迅速发展。达·芬奇开创现代解剖学,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1731年意大利摩尔干尼创立了病理解剖学;1855年德国魏尔啸创建了细胞病理学;与此同时西方科学方法论对医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方法(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及对医学研究中的“经院哲学”的彻底决裂、依靠各门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培养了医学家们的科学意识,赋予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使其摆脱了思辩推理的玄想而成就了生物医学模式(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下的实验科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至此中医学在实证医学领域已无法于西医同日而语。但中医学相对于西医学的优势是从宏观入手,注重整体,强调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重视辨证,主张“三因治宜”的个体化诊疗方略等。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差异(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根本差异。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基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学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尽管目前中、西医学还不可能融合成为一种统一的医学模式,但可以独立发展,并存共荣,整合互补。缘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西医学的发展趋势若仅仅是单纯地重视分析而忽略了(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无疑将渐行渐窄。而中医讲究“感悟”,未免夹带有很多主观因素,(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难以客观地定量,定性。若中医的诊察疾病能参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肺炎青霉素肝炎),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古代(经典)中医史(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中国的中医学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针灸并尝试草药。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祝由科》,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删改,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并由祝由科里将纯粹的医药分离了出来,形成了后来的中医学。而其中的《黄帝内经》则在世界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第一个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防病养生保健康的预防医学观点。(肺炎青霉素肝炎)轩辕黄帝早在周代(公元前1046年(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公元前771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院和医疗制度,周代的医疗机构设有医师、上士、下士、府(管药库)、史(管记录)、徒若干人。下面又分食医(管饮食卫库)、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分科。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并在年终对医生进行考核;《周礼》记载“岁冬则稽其事,以制其食”,就是说,医生每年都要通过年终考核增减俸禄。(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当时的患者已经分科治疗,而且建立病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规定在死者病历上要写明死因,然后送交医师存档,以便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技术。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病历制度。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时期名医辈出,(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秦国有名医医缓,齐国有长桑和他的徒弟扁鹊。扁鹊发明了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并总结为“四诊”方法,即“望、闻、问、切”。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后世则尊称他为神医扁鹊。春秋战国时流行的主要医学著作有《黄帝内经》、(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这七本,(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合成“七经”。(肺炎青霉素肝炎)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法医——"令史"。秦律规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则上都要进行尸体检验,司法官如果违法不进行检验,将受到处罚。秦代的《封诊式》对法医鉴定的方法、程序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人命案件中,鉴定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尸体的位置、创伤的部位、数量、方向以及大小等。(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令史检验完成之后,必须提交书面报告,称为“爰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鉴定和现场勘察报告。秦代还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传染病医院——“疠迁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并制定了最早的治疗传染病的隔离制度。据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中记载:当时规定,凡经医生在给病人检查后发现有鼻梁塌陷、手上无汗毛、声音沙哑、刺激鼻腔不打喷嚏等症状者,一律送至疠迁所隔离治疗。(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这说明中国古代对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措施,很早就已经是得力有效的。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已经非常完备,名医则有太仓公淳于意和公乘阳庆。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完善了中医的辨证理论,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临床医学大师,被尊称为医圣。他著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伤寒论》《疗妇人方》、《黄素方》、《口齿论》、《平病方》等等医书,最终流传下来的医书被并被后人编纂为《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张仲景采用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在《伤寒论》中归结为“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经由这两种方法辨证论治后,再采用“八法”(汗、吐、下、(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和、温、清、补、消)治疗疾病。“八纲辨证”是书中贯彻辨证论治的具体原则,所谓“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分析和检查疾病的部位、性质而归纳出来,“六经论治”是整个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医学上的具体运用。东汉末年,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华佗是世界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第一个使用麻醉术进行手术的人,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物,还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健身体操“五禽戏”。可惜华佗所著医书的(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青囊书》最后被付之一炬。在汉代,大量的医药和历算等书籍传入西藏(《西藏王统记》记载)。在汉代还出现了专门性的妇科医院,西汉时的“乳舍”,是世界上最早的妇产医院。(肺炎青霉素肝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问世了世界上最早的两本儿科专著,即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和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太医令秦承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医学院。到了公元6世纪,隋朝完善了这一医学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太医署”,署内分医、药两部,太医令是最高官职,丞为之助理,下有主药、医师、药园师、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在校师生最多时达580人之多。(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药方多达5000多个,出版了《大医精诚》、(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三本医学著作,后世尊称他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突厥、高句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到了在唐末宋初,儿科专著《颅囟经》问世流行,而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公元1032-1113年)则受此书启发,撰写了著名的儿科巨著《小儿药证直诀》,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即太医局,医学分科已经非常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穴位,出版《图经》。北宋的宋慈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洗冤集录》。(肺炎青霉素肝炎)在明朝(1368年-1644),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书,这本书不仅是药物学专着,还包括植物学、动物学、(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矿物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本草纲目》刊行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及越南等亚洲地区,(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在公元17、18世纪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另一方面,李时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大脑负责精神感觉、又发现胆结石病、利用冰敷替高热病人降温以及发明消毒技术的医学家。此外还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苏敬的《新修本草》(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王焘的《外台秘要》、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大量医学典籍问世。自明朝中医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出现了诸多的医学流派。同时在朝鲜研究中医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所谓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肺炎青霉素肝炎)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近代、现代医学史近代的医学(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西方近代医学是指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医学,一般包括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医学。16世纪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手工工厂出现,生产力的增长也促进对新市场的寻找。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发现好望角,1519~1522年麦哲伦环绕世界一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许多药物(如鸦片、樟脑、松香),由东方传入欧洲,美洲发现后,欧洲也有了金鸡纳、愈创木、可可果。(肺炎青霉素肝炎)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意大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特点是敢于向教会思想挑战,反对宗教迷信的束缚。他们的口号是:(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我是人,人的一切我应该了解”,以此来反对神学的统治。他们一方面传播新文化,一方面竭力钻研和模仿古代希腊的文化,因此此时期称为“文艺复兴”。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是科学史上文艺复兴的开始。(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①医学革命。文艺复兴运动中,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于是,医界也产生了一场以帕拉切尔苏斯(1493~1541)(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为代表的医学革命。(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中世纪的医学校中,主要讲阿维森纳的《医典》,以及加伦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教师照本宣科,一切墨守成规,毫无生气。文艺复兴的狂潮,很快就波及医学领域。帕拉切尔苏斯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他在巴塞尔大学任教时主张用流行的德语写书和讲演,使医学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是一件伟大的改革。他重视实践,反对烦琐的经院哲学,反对中世纪顽固的传统和权威观念,他说:“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我的著作不是引证古代权威的著作,而是靠最大的教师──经验写成的”。他勇敢地向墨守成规和盲目崇拜进行斗争,公开焚毁了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②人体解剖学的建立。古代的人认为身体是灵魂寄居之处,在封建社会,各民族无例外地禁止解剖尸体。(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因此,人体解剖学得不到发展,这个时代的医书如加伦所著的解剖学中,解剖图几乎全是根据动物内脏绘成的。反之,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的就是研究人体的构造。(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首先革新解剖学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他认为作为现实主义的画家,(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有明了解剖的必要,尤其需要了解骨骼与肌肉,于是从事人体解剖。不过,他所绘制的700多幅解剖图,传至今日还有150余幅。画得大都准确、优美。他首先对加伦的解剖学发生疑问。他曾往气管吹入空气,但无论如何用力,也不见心脏膨胀起来,于是得出结论:加伦所谓肺与心相通的学说是错误的。他还检查过心脏的构造与形态,他所画的心脏图较以往有关图画正确得多。此外,他还发现了主动脉根部瓣膜的活动及其性质,证明瓣膜的作用在于阻止血液回流。他所提到的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不久就引起了医学家们的注意。(肺炎青霉素肝炎)根据直接的观察来写作人体解剖学教科书这一工作由A.维萨里完成。维萨里先肄业于卢万大学,后转入巴黎大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当时,这两所大学讲解剖时,仍是教授高坐椅上讲课,助手和匠人在台下操作,而且一年内(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最多只允许进行3或4次解剖。维萨里不满足这种状况,曾夜间到野外去盗窃尸体来进行解剖。当时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有欧洲最好的解剖教室。于是他到那里任教。1543年,他将工作中积累起来的材料整理成书,公开发表。这本书就是《人体构造论》。此书指出加伦的错误达200多处,如5叶肝、两块下颌骨等。并指出加伦解剖学的依据是动物如猴等。维萨里虽然也受到当时保守派的指责,但他的学生们发展了解剖学。(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总之,16世纪欧洲医学摆脱了古代权威的束缚,开始独立发展,(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其主要成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建立。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17世纪16世纪,尼德兰发生革命,产生了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荷兰;17世纪,英国推翻了专制王权,建立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商业支持科学技术,提倡宽容,这些都有进步作用。哲学上培根提出经验主义(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提倡观察实验,主张一切知识来自经验,并提倡归纳法;(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他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激励了后人的探索热情。笛卡尔是唯理论的代表,他重视人的思维能力,同时,又把机械论观点运用于对生理问题的研究,对后世的生命科学影响很大。这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科学社团,它促进了交流,推动了科学进步。在17世纪,英国科学处于领先地位。(肺炎青霉素肝炎)生理学的进步。17世纪,量度观念已很普及。最先在医界使用量度手段的是圣托里奥(1561~1636)。他制作了体温计和脉搏计。还制造了一个像小屋似的大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可在其中生活、睡眠、运动、进食;在排泄前后,他都秤量自己的体重,如此不厌其烦地进行了30余年。他发现体重在不排泄时也在减轻,认为其原因是“不易觉察的出汗”。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新陈代谢研究。(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血液循环的发现。W.S.哈维(1578~1657)也毕业于帕多瓦大学,在他以前,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家们曾相继发现并解释了心脏血循的环节。1553年,西班牙学者M.塞尔维特(1511~1553)确认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不是经过中隔上的孔,而是经过肺脏作“漫长而奇妙的迂回”。(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哈维最先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活体解剖的实验方法,直接观察动物机体的活动。同时,他还精密地算出自左心室流入总动脉,和自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的血量。他分析认为血液绝不可能来自饮食,也不可能留在身体组织内,他断定自左心室喷入动脉的血,必然是自静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回归右心室的血。这样就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于1628年发表了著作《心脏运动论》。显微镜的应用。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17世纪初出现的。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在这以后,科学家利用显微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临床医学和T.西德纳姆(1624~1689)。(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内科学直到17世纪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医术与中世纪相仿,四体液论依然是疾病理论的基础。由于当时医生多研究解部学和生理学,似乎忘记了医生的责任,所以17世纪的临床医学家T.西德纳姆指出:(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与医生最有直接关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医生的任务首先要正确探明痛苦之本质,也就是应多观察同样病患者的情况,然后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识,以导出疾病之解释和疗法”。同时,他非常拥护希波克拉底关于“自然治愈力”的思想。这(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既说明了当时临床学还很落后,也表明他对人体抗病能力的重视。(肺炎青霉素肝炎)18世纪在18世纪欧洲各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确立时期。18世纪,美国独立,法国发生革命,资产阶级在西欧多数国家取得政权,并且向外扩张势力,发展世界贸易。在商品需要的刺激下,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技术大革新,织布机和纺织机都发明了,1784年J.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它不但应用于纺织工业,也应用于各种工矿业。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这便是所谓产业革命。手工工人变成机器工人,工业无产阶级首先在英国形成。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力也就大为发展。(肺炎青霉素肝炎)①病理解剖学的建立。到18世纪,医学家已经解剖了无数尸体,对人体的正常构造已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基础上,他们就有可能认识到若干异常的构造。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G.B.莫尔加尼(1682~1771)于1761年发表《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一书,描述了疾病影响下器官的变化,并且据此对疾病原因作了科学的推测。他把疾病看作是局部损伤,而且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它在某个器官内的相应病变部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在他以后医师才开始用“病灶”解释症状。这种思想对以后的整个医学领域影响甚大。(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②叩诊的发明。18世纪后半期,奥地利医生J.L.奥恩布鲁格(1722~1809)发明了叩诊。他的父亲是酒店老板,常用手指敲击大酒桶根据声音猜测桶里的酒量。后来,奥恩布鲁格把这个方法用在人的胸腔,以寻找“病灶”。经过大量经验观察,包括尸体解剖追踪,他创立应用至今的叩诊法。但叩诊法的推广应用,还是19世纪的事。(肺炎青霉素肝炎)③临床教学的开始。在17世纪以前,欧洲并无有组织的临床教育,学生到医校学习(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只要读书,经过考试及格(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就可领到毕业证书。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H.布尔哈维(1668~1738)成了当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世界有名的临床医学家。布尔哈维充分利用病床教学,他在进行病理解剖之前,尽量给学生提供临床的症候以及这些与病理变化关系的资料,这是以后临床病理讨论会(C.P.C.)的先驱。(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④预防医学的成就。E.詹纳(1749~1823)发明牛痘接种法,这是18世纪预防医学的一件大事。16世纪,中国(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18世纪末,工业革命兴起。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资本家只管赚钱,不关心工人生活。工人住在肮脏、潮湿的贫民窟,劳累一天而不得温饱,因而疾病很多。这类问题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加上启蒙运动中传播的博爱思想对一些人产生影响,于是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方面(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的问题逐渐被提出来。(肺炎青霉素肝炎)德国人J.P.弗兰克(17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