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就业社会保障_第1页
第11章-就业社会保障_第2页
第11章-就业社会保障_第3页
第11章-就业社会保障_第4页
第11章-就业社会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保障概论公共管理学院董西明第11章就业社会保障第一节失业保险第二节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第三节中国的就业保险制度

了解中国、外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开展,了解国外各种失业保险制度模式。掌握失业保险制度的组成要素,掌握全方位失业保险制度的含义。重点掌握失业保险制度的含义、特点及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开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第一节失业保险一、失业和失业保险〔一〕失业1.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的定义:指一定年龄范围内的劳动年龄人口,同时满足下述三个条件的视为失业:〔1〕本人无工作。没有从事有报酬的职业或自营职业;〔2〕本人当前具有劳动能力,可以工作;〔3〕本人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寻找工作。2.我国对失业的定义:指劳动者在有劳动能力工作,并确定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以下不属于失业的范畴:〔1〕正在读书学习者;〔2〕军队服役者;〔3〕没有工作意愿的无业者。〔二〕失业率失业率是反映一国或地失业状况的指标。一般认为5%的失业率是一条心理警戒线。国际上的通行计算公式: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100%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在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三〕失业保险的定义1.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效劳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2.失业保险的双重职能:保障生活;促进就业。二、失业保险制度类型〔一〕三种根本类型1.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这是多数国家采用的、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失业保险模式;它由政府直接管理或委托一个机构负责管理,凡属于失业保险法定覆盖范围的劳动者都必须参加。2.非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它是一种允许劳动者可以自愿选择的失业保险模式;它由工会组织建立、政府提供资金,失业基金会负责管理。3.失业救济制度。这一制度有多种方式:一是由政府或雇主支付一次性失业救济金或一次性解雇费;二是对不具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者,提供标准较低的失业救济;三是不具备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者,可以申请失业救济,但要接受家庭经济调查,符合救济条件。〔二〕三种派生模式1.强制性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并行英、德、法超过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的,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税收。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并行瑞典、芬兰瑞典失业保险的两种渠道:一是自愿参加失业保险社,可以获得失业保险金;二是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缺乏一年的,由政府提供失业救济〔即“劳动市场救助〞〕。3.强制性失业保险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相结合方式日本三、失业社会保险的特征1.以受保者丧失劳动时机为保障行为前提。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未来丧失收入的风险为保障依据的,而未来丧失收入的风险又往往与劳动者劳动能力的丧失或衰退有关,如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却与此不同,其实施前提是劳动者失去工作时机,而不是失去劳动能力。2.以工资劳动者为特定保障对象。失业保险的对象是雇佣劳动者,因为只有雇佣劳动者存在失去劳动时机的风险。资本家、个体经营者都不是雇佣劳动者。这致使失业保险的对象及其覆盖面相对固定而缺乏弹性、单纯而狭小。3.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非自然因素。社会保险涉及的风险往往与人的生理变异等自然因素有关,如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却与此不同,是由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4.保障功能多元性与保障形式和内容多样性。功能上:除了一般社会保险根本功能〔满足根本生活需要〕之外,失业保险还具有帮助失业者提高素质、促进就业的功能。形式和内容上:除了一般社会保险主要发放保险金的形式之外,失业保险还拥有就业培训等形式。5.保险金给付数额的波动性。一定时期保险金的给付数额,取决于给付标准和享受待遇人数等。那些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保险工程,一般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如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却不同,其保险金的给付数额,随经济周期变化呈现波动性。四、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意义〔一〕产生的条件1.失业成为一种普遍的、对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现象。---政府重视2.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物质根底3.劳动力市场开展到一定程度。---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二〕产生与开展过程1.失业保险产生于工业化进程较早的欧洲。2.比利时1901年首先实行了自愿性失业保险。3.英国1911年首先通过立法,实行了强制性失业社会保险。4.兴旺国家多数是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前后建立的。而开展中国家,在二战后,甚至更晚。〔三〕失业保险的意义〔左敏《社会保障学》p134-136〕1.有利于保障失业劳动者的根本生活2.有利于促进失业劳动者的再就业3.有利于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培育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五、失业保险制度的根本框架一般包括:覆盖范围、资金筹集、享受条件、保险金给付标准、保险金给付期和等待期。〔一〕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1.最初,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都仅覆盖职业比较稳定的工薪阶层。2.随着社会经济开展以及国际社会对失业的理解变化,覆盖范围逐步开展扩大。3.61个建立了失业保障工程的国家和地区中,有16个覆盖了全部劳动年龄人口,占26%;45个将覆盖对象限定在从业人员范围内,甚至进一步限定在雇员范围内,占74%;其中有9个国家和地区的覆盖范围更小,仅包含了局部雇员。有的规定只包括工商企业雇员,有的那么规定只包括有一定收入的雇员。4.非正规部门从业人员,为何排斥在外?稳定性差、流动性大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常在就业与非就业之间变换,从业持续时间不长,便可能出现工作中断,使就业与失业间界限较模糊。其中,还有不少手工业、小商业与小农业劳动共存,出现农业与工商业间的就业变换。农忙季节务农,其它时间务工经商,就业与非就业的界限就更模糊。特别是在那些传统产业比例仍然较大的国家,非正规部门从业人数较多,将其包括在失业保障就更困难。〔二〕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1.原因条件—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2.年龄条件—必须处于法定劳动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3.主观条件—必须有就业愿望。4.身份条件—依法或章程履行被保险人的义务:投保时间到达最低期限。失业前有就业经历且就业时间到达规定下限。案例:大明辞职后公司不给补偿金!1.2002年3月,大明应聘到某网络公司担任市场开发部主管,月薪8000元,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当时公司的效益很好,可从2003年2月开始,公司效益大幅度滑坡,直到今年2月公司准备实施裁员方案。今年3月,大明得知自己已被列入公司的裁员名单。当时他就想:“与其公司把我裁减掉,还不如自己主动提出辞职,这样面子上好看些,对于今后求职也更为有利。〞于是就填写了《辞职申请表》。2.后来,其被辞退的同事领上了失业保险金。大明也要求领取。但遭到了拒绝。你认为合理吗?〔三〕给付标准1.失业津贴的标准应以确保根本生活和有利于促进再就业为原那么。一是使失业者的收入损失得到局部补偿;二是防止对在职者和再就业产生负面作用。2.国际劳工大会1988年《促进失业社会保障》报告对给付标准的说明:以受保人缴费或从前收入为依据计算津贴时,津贴数额应大于等于从前收入的50%。不以受保人缴费或从前收入为依据计算津贴时,津贴数额应大于等于法定最低工资或一个普通工人工资的50%,或按其根本生活费用的最低数额确定。3.失业津贴标准涉及基数和比例两因素,基数有四种选择:基数为失业之前失业者本人的工资,也称为薪资比例制。基数为社会平均工资,也称为均一制。基数为法定最低工资。基数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四〕失业津贴的给付期限1.给付期限:给付期上限、给付等待期。2.给付期上限: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一般规定是26周〔半年〕。3.等待期:指从失业之日起至领取失业救济金之日为止的期限。各国规定不完全一样,一般是7天。4.等待期的设置原因:一是给社保机构预留调查时间、防止冒领。二是排除小额、短期的给付,节约本钱。三是减少非自愿失业行为的蓄意编造。〔五〕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和使用1.资金来源有雇主、雇员缴纳的失业、政府财政补贴,以及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基金的其他资金。2.筹集资金的方式,有:三方共担模式;一方或两方分担模式。3.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方向:〔1〕给付失业保险待遇:包括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附加补助金。〔2〕促进就业:包括职业培训方面支出、抑制失业及开发就业岗位、职业介绍支出。〔3〕日常行政管理费。六、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兴旺国家的问题1.失业保险本钱迅速上升,导致政府负担过重。2.失业津贴标准过高,导致失业者消极对待再就业。〔二〕转型国家的问题1.失业率高。2.失业保险资金短缺,难以保障根本生活。〔三〕开展中国家的问题1.失业待遇水平低。2.失业制度需要建立与完善。第二节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全方位的失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失业预防+就业扶助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1980年发表文件《福利国家在危机中》,提出“福利国家危机〞警告:随着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的提高,失业保险制度在保护失业者利益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创造着失业,即失业保险制度本身含有抑制再就业的负面因素。随后许多国家进行了失业保险改革,工作重点由过去的失业保险、失业救济转向就业援助和失业预防,全方位思考和解决失业问题,构建一体化的失业保障制度,力促就业。一、失业预防〔一〕对企业解雇的约束1.目的国家制定法律,约束企业的解雇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美国例外,解雇无立法约束,仅仅受约于雇佣合同或集体协议。2.解雇类型〔1〕单项解雇:过失解雇--指雇员因犯罪、渎职被解雇。本人有过失,企业可立即解雇,且无经济补偿。无过失解雇--指雇员能力不适应企业要求而被解雇。这涉及法律程序、事先通知,最低限度的经济补偿。〔2〕集体解雇:这涉及法律程序、必须事先通知、最低限度的经济补偿。〔二〕失业预警制度1.失业控制目标确实立。2.失业监测系统。3.失业控制对策与实施。〔三〕职业教育与培训1.三个层次:职前--在职--失业培训2.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特点:〔1〕有法可依:英国1964年《工业培训法》,美国1962年《人力开展与培训法》。〔2〕责任共担〔政府+社会+企业〕。〔3〕就业指导〔提供职业信息、培养职业兴趣、了解学生个性、确定就业目标、进行就业准备〕。〔4〕供给导向型转向需求导向型。二、就业扶助〔一〕以优惠政策鼓励失业者创办企业〔二〕开发社区工作岗位〔三〕开辟家庭雇工就业领域:(政府补贴)〔四〕鼓励失业者向劳动力短缺地区流动〔五〕采取措施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六〕实施职业轮换制度:(培训→顶替)〔七〕政府和社会提供全方位就业效劳〔八〕缩短工作时间、降低退休年龄、提供临时工作岗位三、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措施存在的问题1.对劳动力市场的过度管制,限制了企业的用人自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市场的良性运转。2.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心理教育薄弱。3.自营小企业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管理知识与技术。第三节我国失业社会保障制度一、中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开展〔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失业救助和就业保障1.建国初期,旧中国失业问题严重。为此,公布方法,对失业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1950政务院《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1950劳动部《救济失业工人暂行方法》2.进入方案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失业救济制度逐步被取消。特点:一是普遍就业;二是固定工制〔大锅饭〕。问题:〔1〕强制安置就业造成人浮于事,在职失业。〔2〕劳动力供需主体的选择权被剥夺。〔3〕无条件就业保障削弱了人们的进取精神与劳动积极性。〔4〕三位一体〔就业、保险、福利〕的传统就业保障,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二〕就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1.背景:大批下乡知识青年返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出台新的就业方针:11届3中全会在国家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自谋职业〞相结合。3.建立失业保险制度〔1〕初创阶段〔〕: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需要,我国公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开始建立失业保险制度。〔2〕调整阶段〔1993-1999.1〕:1993.5.1《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对原有的失业保险制度作了局部调整。一是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保障对象从原有的四种人扩大到七类九种人;二是将基金省级统筹调整为市、县统筹,并在省和自治区建立调剂金;三是明确失业保险应当与就业效劳工作紧密结合;四是将缴费基数由企业标准工资总额改为工资总额;五是制定了罚那么,加大了执行力度。〔3〕完善阶段〔1999至今〕: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我国在公布了《失业保险条例》,第一次明确将过去的“待业保险〞正名为“失业保险〞,并把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4.构建新时期就业保障制度〔1〕建设失业保险制度的同时,展开就业效劳工作,包括:职业介绍、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指导等。〔2〕针对充裕和下岗人员,政府1995年推出了“再就业效劳工程〞,逐步建立起了就业扶助制度。〔3〕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根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建设。5.推出积极就业政策,完善新时期就业保障制度。〔1〕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2〕200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积极的就业政策;〔3〕202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实施,是我国就业保障制度建设的又一重大进步。二、我国现行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一〕失业保险制度指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的主要内容。1.覆盖范围和对象范围: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城镇企业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对象: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此外,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失业保险。2.基金来源参保城镇企事业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总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财政补贴;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3.支出工程〔开支范围〕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国务院规定或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4.失业保险待遇与给付条件〔1〕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给付条件: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2〕失业保险金的发放第一,失业保险登记;第二,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方法;第三,给付标准:按照高于失业人员原单位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由省、市、自治区政府确定。第四,发放期限:最短12个月,最长24个月。根据失业者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满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满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

对连续工作满1年的农民合同工,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5.失业保险的管理监督〔1〕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失业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作。〔2〕基金的调剂与管理〔P142,左敏〕:一是提高了失业保险的统筹层次。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们政府视定。二是允许省、自治区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二〕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1.失业预防的制度规定:一是按照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加大对劳动者就业的保护力度。二是失业预警制度正在建设中。三是职业培训的假设干规定。2.就业扶助方面的建设:建立再就业效劳中心;对再就业人员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免费就业效劳政策、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政策。三、我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1.失业保险覆盖面问题。2.失业保险基金方面。3.农民工的失业保险问题。4.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险问题。5.就业效劳有待进一步加强。案例一:“失业率〞统计上下告诉我们什么按照国际惯例,失业率在5%以下,属于充分就业状态;在5-10%时,进入失业预警线;超过10%时,那么要酿成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问题。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4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以这个数字同国际上其他国家比较〔如2004年7月末,法国的失业率为9.8%,欧盟成员国平均水平为8.9%〕来看,我国目前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我们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这是因为,目前所公布的这一失业率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的就业和失业现状。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我国目前的失业统计存在多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劳动部门于1978年建立的失业登记制度;二是以国家统计局为主,每10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中的失业调查。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我国至今为止监测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使用非常广泛。劳动保障部公布的2004年4.2%的失业率即为城镇登记失业率。但这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计算方法不同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失业率,该失业率的统计口径很窄,紧紧面向城镇户口的失业者,并且仅仅把那些到就业效劳机构求职登记的无工作者视为失业人员,而那些没有去登记的失业人员那么被排除在失业者队伍之外。因此,以这样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我国的失业状况,不仅缩小了失业人口的统计范围,也低估了现实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人口普查中的失业调查是全面系统了解就业和失业问题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一般来讲,人口普查中的失业调查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他采取了与国际标准较为一致的做法,如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只要在参照其内工作时间到达或超过了1个小时就应被视为“有工作〞;并且,按照常住人口就行调查,无论农业户口还是非农业户口,也不管户口在哪里,还不管下岗与否,一旦抽中都予以调查。从普查结果来看,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镇失业率为8.2%,这个数字与人们的常识和失业的真实情况比较吻合,具有较高的质量。但有人认为,这一失业率数字也很难反映中国城镇真实失业程度。为了弄清楚真实失业率到底是多少,中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地方统计局合作,2001年在全国五大城市福州、上海、沈阳、武汉和西安进行了劳动力抽样调查,并在之后的2002年又进行了一次专门的失业率调查。这次跟踪的调查完全遵循国际上关于就业和失业的定义,因此从中可以计算出与国际接轨的失业率数字。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末,五城市的总体失业率为14.3%;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武汉22.3%;其次是沈阳17.6%,西安16.5%,福州12.3%和上海8.9%。

针对如此高的失业率,学者北京大学的高书生就提出,中国的社会保障工程中不宜设立失业保险。他的理由有三个:首先,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缴费率为3%,而根据国外专家分析,他只能支撑7-10%的失业率。未来假设干年内,劳动力供求不平衡是长期存在的,失业率一旦超过10%,失业保险势必“出险〞;其次,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创立之时是专门针对国有企业而设计的,目的是有利于国有企业释放冗员。如今,大规模下岗分流已经过去,当年创立失业保险的初始条件也已经不复存在。在此,我国组织化就业〔单位化就业〕和非组织化就业〔灵活就业〕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2002年单位就业人员只占城镇就业人员总人数的44.3%。随着自雇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组织化就业人员的规模逐年扩大,今后失业认定都很难,失业保险就更难以实施。案例二: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分析失业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职工在暂时失去工作期间的根本生活而设置的一项专项基金,也是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以及参加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效劳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很多人都将失业保险基金称之为是失业人员的“保命钱〞。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伴随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而产生。即当1986年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开始实施的时候,失业保险基金也开始逐步建立起来。如今,通过近20年的积累,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规模日益增大,从全国范围来看,总体失业保险基金的收入大于支出,滚存结余数额始终为正值,基金压力不大。2004年,基金收入291亿元,基金支出211亿元,滚存结余386亿元。刚开始的失业保险基金也成为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主要的支出工程就业待业职工的待业救济金。随后,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工程逐渐开始扩展,1993年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明确了失业保险应当与就业效劳工作紧密结合,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批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出为促进再就业确定支付的其他费用。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实施,正式规定了失业保险基金的四种支出工程,其中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成为一项重要的支出工程。然而,虽然对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资金“两项补贴〞做出了安排,但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还是多用于失业保险金的给付,如2002年,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为186.6亿元,而用于发放失业保险金的数额就到达了116.7亿元,约占62.5%。可见,失业保险基金中用来职业开发、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方面的支出较少,对发挥就业效劳和促进劳动者在就业的功能还缺乏。此外,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对象大多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局部集体企业的职工,而对于城镇个体经营者、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的中方职工很多都没有享受到失业保险待遇,并且失业保险的重点是固定工和合同制工人,而广阔的临时工和自由职业者等非正规就业人员不被纳入保险范围。如此窄的支出范围容易造成失业保险的作用对象错位,形成“有险无保〞和“有保无险〞并存的状况,特别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开展不相适应。同时,在征收失业保险费的时候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欠缴、逃缴、漏缴、少缴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失业保险基金的稳定性。但也有学者认为,虽然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着明显的欠费、漏费,但实际后果不会像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那么严重,并不会威胁到基金的平衡。因为,失业保险金待遇的制度弹性比养老金大得多,长期以来我们按照“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那么确定失业保险金以及其他待遇。尽管目前个别地方如青海、贵州等地区由于基金征收缺乏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现象,也不会严重影响全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总体平衡。他们认为有关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是否失衡或者规模大小的问题都不是重点,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有效的利用失业保险基金,让其发挥更大的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据预测,本世纪前20年就业压力仍很严峻。从2006年至2023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550万;按年城市化速率1%,城市每年需要接纳吸收农村充裕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和集体企业深入改革,再就业劳动力将有450万人;加上往年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人。而根据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实际就业岗位在1000万人左右,就业人口增速快与就业岗位增速满不相协调产生的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如此可见,合理的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水平和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对稳定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促进劳动者在就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考:当前的失业保险基金有着相当大一笔滚存结余数额,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是应该缩小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还是应当扩大失业保险的支出金额?从未来的就业形势看,失业保险制度如何开展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失业顶峰?案例三:加拿大“失业保险〞向“就业保险〞的转变加拿大〈就业保险法〉于1996年7月开始正式生效并实施,取代了以前的失业保险法。这种名称的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加拿大政府希望把工人的注意力从“怎样才能有资格得到就业〞转向“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工作、保持就业并有更光明的前途〞。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府有关机构注意到有些人完全依赖失业救济生活,如1991年实际上有38%的救济申请者在5年内三次或屡次提出救济申请;50%的救济者在5年内两次或屡次提出救济申请。失业保险已经成为年度收入补偿制度,而不在是保险制度,很多雇主认为他们在雇用工人方面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失业保险制度。新的就业保险基金仍由雇主和雇员分别按照雇员本人工资收入的4%和2.5%缴纳。其保险给付标准的具体数额要依以前工作情况和本地失业率而定,根本上是原工资的55%,但每周不得超过413加元。同时,为了鼓励失业者再就业,政府发放就业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