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第九章:哺乳纲躯体结构_第1页
动物学第九章:哺乳纲躯体结构_第2页
动物学第九章:哺乳纲躯体结构_第3页
动物学第九章:哺乳纲躯体结构_第4页
动物学第九章:哺乳纲躯体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哺乳纲(Mammalia)第一节哺乳纲的躯体结构第二节哺乳纲繁殖方式第三节哺乳纲主要特征第四节哺乳纲的分类第五节哺乳纲的起源及适应辐射哺乳动物: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第一节哺乳纲躯体结构3、为适应陆地:四肢下移至腹面,紧贴躯体下方,便于快速运动。前肢肘关节向后转,后肢膝关节向前转,提高了支持力、跳跃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尾为运动平衡器官,大都趋于退化。(一)外形1、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等部分。2、体表具兽毛。哺乳类其他陆栖脊椎动物4、哺乳类行走脚着地的情况1)蹠行性:整个脚掌着地行走,如猿猴和人。2)趾行性:以脚趾着地行走,如猫、犬等。3)蹄行性:蹄(趾端)着地行走,如马、羚羊、鹿等有蹄类。5、适应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哺乳动物,在形态上有较大改变:水栖种类(如鲸)体呈鱼形,附肢退化呈浆状。飞翔种类(如蝙蝠)前肢特化,具有翼膜。穴居种类(如鼹鼠)体躯粗短,前肢特化如铲状,适应掘土。(二)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哺乳动物的皮肤是脊椎动物皮肤中结构和功能最为完善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抗透水性和屏障保护作用具有感觉、调节体温、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是不断更新的,但又保持着相对稳定,使之具有一定的外廓。皮肤的质地、颜色、气味等特性是由遗传性所决定,但又能够与环境条件相协调,以适应多变的外界条件。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表皮分为内层的生长层(马氏层)和外层的角质层,由生长层的活细胞不断分裂增生,细胞逐渐向上顶替,角化形成角质层,脱落,即皮屑。人皮肤1)表皮表皮加厚,角质层发达。小型啮齿类的表皮有几层细胞,人有几十层,象、犀牛、河马及猪有几百层厚(硬皮动物)。2)真皮真皮加厚,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高度坚韧性和弹性,为制革的原料。真皮分两层,靠近表皮的一薄层称乳头层,伸入表皮形成圆锥状的乳头。乳头层下为网状层。人皮肤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感觉末梢,能感受温、压和疼觉。3)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s)分布在表皮及真皮,能产生黑色素颗粒,以及少量黄色或红色色素,使皮肤呈现黄、暗红、褐及黑色

4)皮下组织真皮下脂肪层丰富,起着保温和隔热作用,也是能量的贮备基地。人皮肤2、皮肤衍生物:哺乳类皮肤衍生物复杂多样,主要由表皮衍生的角质构造(如毛、爪、蹄、角等)和皮肤腺(如汗腺、皮肤腺、乳腺、香腺等)。1)毛:髓质毛干皮质结构角层毛球:毛根的末端膨大,毛根是有生命的细胞。毛乳突:毛球的基部,内有丰富的血管,供毛生长的营养。功能:保温和调温、保护(色)、触觉2)爪、指甲和蹄:为表皮衍生物(表皮角质化的产物)哺乳动物的爪与爬行动物的爪同源,为陆栖步行时指(趾)端的保护器官,蹄(hoof)和指甲(nail)均为爪的变形。3)角:为头部表皮和真皮部分特化的产物,为有蹄类的防御和保护器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洞角(虚角、牛角):不分叉,终生不更换。b、实角(鹿角);角分叉,每年脱换一次。c、鹿茸:刚出的鹿角,表皮有茸毛。4)皮肤腺哺乳动物的皮肤腺是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哺乳动物的皮肤腺特别发达,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主要有4种类型:皮脂腺、汗腺、乳腺和臭腺。(1)皮脂腺:为泡状腺,多开口于毛囊基部(2)汗腺为管状腺,下陷入真皮深处,盘卷成团,血液中的部分代谢废物,从汗腺管经渗透到达体表蒸发,即出汗。是哺乳动物重要的散热方式。(3)乳腺为哺乳动物特有的腺体,是一种管状腺和泡状腺复合的腺体。哺乳类乳腺是变态的汗腺。(4)臭腺:为汗腺和皮脂腺的衍生物,鼬类肛门处的臭腺,雄性麝腹部的麝香腺。有同类识别和吸引异性繁殖配对的作用,并具有防护功能。(三)骨骼系统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和胸骨)和附肢骨(肩带、腰带和前、后肢骨)哺乳动物骨骼系统发达,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进一步完善。哺乳动物骨骼系统演化趋势:①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②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③提高了中轴骨的韧性,使四肢得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步幅)活动;④长骨的生长限于早期,与爬行类的终生生长不同,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骼肌完善。1、头骨

哺乳动物的头骨由于脑、感官的发达和口腔咀嚼的产生而发生显著变化:脑颅扩大,顶部有明显的“脑杓”以容纳脑髓,鼻腔扩大,有明显的“脸部”,鼻腔内出现复杂的鼻甲骨,与发达的嗅觉相关全部骨化,骨块数量减少和愈合,枕骨大孔移至头骨的腹侧是哺乳类的一个明显特征

。双枕髁,头骨合颞窝型。

具发达的颧弓(由颌骨与鳞状骨的突起以及颧骨本体所构成),以作为强大的咀嚼肌的起点。次生颚完整,使空气沿鼻通路向后输送至喉,解决了口腔内呼吸与消化通路的隔板,从而使咀嚼时能完成正常呼吸。下颌仅由1对齿骨构成,并直接与脑颅相关,

增强咀爵力。具有哺乳类特有的3块听小骨:即镫骨、砧骨和锤骨。2、脊柱分5部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1)颈椎:数目一般恒定在7块。第1、2枚特化为寰椎和枢椎提高了头部的运动范围2)胸椎:12~15枚,两侧与肋骨相关节。与肋骨及胸骨构成胸廓,保护心脏、完成呼吸和间接支持前肢运动的重要器官。3)腰椎:椎体粗,棘突宽大,指向前方,无肋骨附着。4)荐椎:3-5块,棘突较低矮,椎体和突起愈合为一整体,以

增加坚固性,构成对后肢腰带的牢固支持。5)尾椎:数目变化多,或退化。6)椎间盘:哺乳动物椎体双平型,相邻椎体之间有软骨构成的结构,可缓冲运动时对脑及内脏的震动,提高了脊柱的负重能力

3、肋骨及胸骨1)肋骨数目一般与胸椎一致(兔、人:12对)前7对为真肋,与胸骨相连;其余为假肋(不与胸骨连,附于前一肋骨的软肋上,3对)和浮肋(游离,2对)真肋分为椎肋(硬骨)和胸肋(软骨)两部分2)胸骨发达,分胸骨柄,胸骨体,剑胸骨蝙蝠胸骨有龙骨突4、带骨及肢骨 哺乳动物的四肢主要是前后运动,肢骨长而强健,与地面垂直。1)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肩胛骨:十分发达,乌喙骨:已退化成肩胛骨上的一个突起。锁骨:趋于退化,仅在攀缘(如猴)、掘土(如鼹鼠)和飞翔(如蝙蝠)等类群发达。

2)腰带:髂骨、坐骨、耻骨。髂骨与荐椎骨相关节,左右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愈合,为坐耻骨,构成封闭式骨盆。哺乳动物的腰带愈合。加强了对后肢支持的牢固性。3)前肢骨(典型的五趾型附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4)后肢骨:股骨(大腿骨)、胫骨、腓骨(小腿骨)、跗骨、跖骨、趾骨。(四)肌肉系统

哺乳类的肌肉系统基本上与爬行动物相似,但结构和功能已有进一步复杂化,特点:1、四肢肌肉强大以适应快速奔跑。2、具有特殊的膈肌,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的膈,在神经系统的调下发生运动而改变胸腔容积,是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皮肤肌发达:由骨骼肌分化出来,位于皮肤的下面,使该处产生运动。表情肌,是面部的皮肤肌肉,由表情肌的收缩来表现喜怒哀乐。4、咀嚼肌强大:捕食、防御、口腔咀嚼。(五)消化系统哺乳动物消化系统进步性:结构和功能:主要表现在消化管分化程度高,消化腺十分发达,出现了口腔消化,进一步提高了消化力。行为:哺乳动物凭借各种灵敏的感官和有力的运动器官,而积极主动地寻食。哺乳动物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口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脏。1、口腔及咽部:包括唇、舌、牙齿及唾液腺。1)唇:肌肉质,有颜面肌肉附着以控制运动吸乳、摄食及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2)舌:

哺乳类肌肉质的舌最为发达,与摄食、搅拌及吞咽动作有密切关系。舌上具有味觉感受器,称为味蕾,为一种化学分析器,人体的舌上大约有一万个味蕾。舌也是人的发音辅助器官。3)颊部(cheek):与口腔咀嚼活动相适应,口裂小,出现颊部,使咀嚼的食物碎屑不致掉落。树栖生活类群如松鼠、猴的颊部还发展了袋状构造,称为颊囊(cheekpouch)4)硬腭(次生腭)和软腭(softpalate):把鼻腔开口(内鼻孔)与口腔分隔开,内鼻孔正对喉的部位,咀嚼不影响呼吸。5)牙齿:(1)哺乳类牙齿为槽生齿,出现了异型齿,分门牙*(切牙,i—incisor):切割食物的功能。犬牙(尖牙c—canine):撕裂功能。臼齿(磨牙,m—molar):具有咬、切、压、研磨等多种功能。牙齿的数目和形状在同一种哺乳动物是稳定的,在分类上是一个重要的鉴定依据。通常以齿式来表示一侧牙齿的数目。猴与人:2·1·2·32·1·2·3(2)因食性不同,哺乳动物牙齿分为食虫型、食肉型、食草型和杂食型。食虫型:门齿尖锐,犬齿不发达,臼齿W形,研磨食物食肉型:犬齿发达,还有裂齿,臼齿有尖锐突起食草型:犬齿不发达或缺,臼齿扁平,齿冠加高,耐磨(3)牙齿是真皮和表皮的衍生物,由齿质、釉质(珐琅质)、齿骨质(白垩质)。齿质内有髓腔,充有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供应牙齿所需营养。釉质是体内最坚硬的部分,覆盖于齿冠部分。齿骨质覆于齿根外周,与颌骨的齿槽相联合,它的成分是以磷酸钙为主。象的门牙不具釉质

(4)再出齿哺乳类的牙齿从发育特征看,有乳齿与恒齿的区别。乳齿脱落以后即代以恒齿,恒齿终生不再更换,此种生齿类型称为再出齿。低等种类的多出齿不同,后者牙齿易脱落,一生中多次替换,随掉随生。哺乳类的前臼齿和门齿、犬齿有乳齿。臼齿无乳齿。6)、唾液腺:有3对即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可分泌大量的粘液,分泌物中除含有大量粘液外,还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进行口腔消化。哺乳类的唾液腺分泌物中还含有溶菌酶,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汗腺不发达的种类(如狗),体热散发通过唾液腺蒸发失水,利用口腔调节体温的一种形式。2、胃哺乳动物胃的形态与食性相关,大多数哺乳类为单胃。食草动物中的反刍动物则是多室胃,一般分4室: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其中前3个胃为食道的变形,皱胃为胃的本体,具有腺上皮,能分泌胃液。3、小肠及消化:

哺乳类小肠高度分化,小肠粘膜富有绒毛、血管和淋巴管,加强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具乳糜管,为输送脂肪的一种淋巴管。小肠分化为3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4、大肠及其消化: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盲肠位于小肠与大肠交界处。草食性(非反刍动物)特别发达。大肠对食草动物(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十分重要。草料中的纤维靠盲肠内的微生物来进行分解。盲肠相当一个大的发酵口袋,与反刍动物的瘤胃一样,里面大量繁生细菌和原生动物,纤维素是依靠这些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进行发酵分解,分解成可以被吸收的脂肪酸,由大肠壁吸收入体内。5、消化腺:哺乳类的消化腺除口腔唾液腺外,在小肠附近有肝脏和胰脏,分别分泌胆汁、胰液,注入十二指肠。肝脏除了分泌胆汁外,还有调节血糖,贮存肝糖,形成尿素,中和有毒物质,参与破坏红血球和贮藏血液等机能。(HBsAg、HBsAb、HBeAg、HBeAb)胰脏: 除分泌胰液外,还分泌胰岛素,有降低血糖含量作用,促进血糖转变成糖原,贮存于肝脏和肌肉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含量升高,葡萄糖随尿排出,发生糖尿病。(六)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哺乳动物呼吸系统十分发达,空气经外鼻孔、鼻腔、喉、气管而入肺。1、呼吸道: 由鼻腔、咽、喉和气管组成。1)鼻腔:当空气通过鼻腔时,可以使空气温暧、湿润和除尘。鼻腔上部的粘膜有嗅觉神经末梢及嗅觉细胞,是感受嗅觉的部位。。2)咽: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的通道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吞咽功能:吞咽反射呼吸功能:温暖湿润空气保护和防御功能:呕吐反射共鸣作用:咽腔可改变形状而产生共鸣2)喉不仅是呼吸的器官,而且是发音的器官。是由不同形状的软骨作为支架。甲状、环状、会厌和杓状软骨。会厌软骨:封盖喉门,以防食物误入气管吞咽反射: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封闭咽与鼻道的通路;舌骨后推、喉头上升、使会厌软骨(epiglottis)紧盖喉,封闭咽与喉的通路。此时呼吸暂停,食物经咽部而进入食管,解决了咽交叉部位呼吸与吞咽的矛盾。3)气管管壁由“C”形软骨环支撑软骨环缺口对向背方(食管),

由平滑肌和C下膜封闭

黏膜:纤毛上皮,粘液腺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2、肺与胸腔:1)肺晡乳类的肺为海绵状,由很多微细支气管和肺泡构成。肺泡是呼吸性微细支气管末端的盲囊,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外面密布微血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使呼吸表面积增大。例如人的肺泡约有7亿,总面积可达60m2–

120m2。2)胸腔胸腔为哺乳类特有的、容纳肺的体腔,借横隔膜与腹腔分隔。3)呼吸运动哺乳类胸腔容积扩大或缩小,使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以完成呼气和吸气。腹式呼吸:横隔膜的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胸式呼吸:肋骨的升降来改变胸腔容积哺乳类膈肌的出现,对于加强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4)哺乳动物呼吸系统特点:有大量微细支气管和肺泡,气体交换面积增加。喉头的构造复杂,不仅是呼吸器官,而且是发音的器官。次生软腭完善,使内鼻孔后移,消化道与呼吸道完全分开。呼吸装备完善化,出现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肌肉质横膈。(七)循环系统与鸟类的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完全双循环、速度快。与鸟类不同之处:

仅左体动脉保留, 缺肾门静脉, 静脉系统主干趋于简化红细胞缺细胞核,从心脏发出的大动脉基部内也有3个半月辨。所有这些瓣膜的功能,全是防止血液逆流,以保证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右心室血液经肺动、静脉回左心房,构成肺循环。左心室血液经体动、静脉回右心房,构成体循环。心脏肌肉的血液供应是由冠状循环完成的。1、心脏:分二心房、二心室。右侧心房与心室壁均较薄,内贮静脉血,房室间有右房室瓣。左侧心房与心室壁较厚,内贮动脉血,房室间具有左房室瓣心脏的节拍习惯上以心室的舒缩起止为标志,分为收縮期和舒张期﹐合称为心动周期。心动周期使心脏发揮作用,大致分為二种:其一是將血液送达全身的功用﹐由左心房和左心室負責;其二是將全身各部位经靜脉回流的血液﹐运输到肺部的功能﹐由右心房和右心室負責。2、动脉仅具左体动脉弓左体动脉弓弯向背方为背大动脉,直达尾端。沿途发出各个分支到达全身。

3、静脉体静脉主要由前大静脉(上腔静脉)和后大静脉(下腔静脉)组成。肾门静脉消失。来于尾部及后肢的血液直接注入后大静脉回心,减少了一次通过微细血管的步骤,有助于加快血流速度和提高血压。4、血液哺乳动物红细胞呈比凹透镜形,成熟后无核,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5、淋巴哺乳动物淋巴系统极为发达。淋巴管发源于组织间隙间,先端为盲端的微淋巴管,组织液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淋巴管,微淋巴管再逐渐汇集为较大的淋巴管,最后主要经胸导管注入前大静脉回心。1)组成: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结和脾。淋巴液:无色透明的水样液,来源于血液。淋巴液沿各级淋巴管向心流动,并经过诸多淋巴结的滤过,最后汇入静脉。淋巴管:输送淋巴液的管道,几乎分布于全身,淋巴液流入组织间隙。淋巴结:在淋巴管的通路上有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同的结状体,称之为淋巴结。淋巴结分布于颈部、腋窝和鼠鼷部较多。其功能为制造淋巴细胞和吞噬异物。淋巴细胞能产生球蛋白抗体。脾:是血液循环中的主要滤过器官,可作为一个大的淋巴结。其功能为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贮存部分血液,以及吞噬异物和制造淋巴细胞。2)功能:静脉的辅助结构,辅助静脉将组织液运回血液和输送某些营养物质。转运脂肪和其他大分子物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还可繁殖增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液、参与免疫过程,是人体的重要防护屏障。(八)排泄系统组成:肾脏(泌尿)、输尿管(导尿)、膀胱(贮尿)和尿道(排尿途径)。皮肤也是哺乳动物特有的排泄器官。1、肾脏1)组织:皮质、髓质和肾盂。皮质:肉眼观察呈颗粒状,为肾小体组成。髓质:有放射状纹线,由肾小管和集合管组成。肾盂:为输尿管起始端的膨大部分,呈漏斗状。2)肾单位: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是一个弯曲盘绕成球形的毛细管网,血液由较粗的入球小动脉流入,经血管球后,又汇集成一条较细的出球小动脉)和肾小囊构成。肾小管:肾小球囊是肾小管的起始部,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双层壁结构,中腔有空隙。作用:可将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外的其它物质过滤到囊腔内,形成原尿。2、尿的形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体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第一阶段为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终尿。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许多肾小管汇入一个集合管。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无机盐(主要是钠盐)、葡萄糖等,最后成为终尿原尿中水分大约仅有1%从终尿中排出体外。3、哺乳类肾脏排泄系统特点:从发生来看属后肾。肾单位数量多(人达300万个、兔29万个)。脊椎动物的肾小体来自于肾动脉的微血管,此时血液中的含氮废物、盐类和水分等经渗透作用滤入肾小球和肾小管,尿过滤的效率高,肾的血液供应量大而恒定,如人的肾每天供应血量为心脏输出量的1/5,约1700L。哺乳动物的尿主要由尿素组成。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排泄系统。输尿管由肾盂开始,向后延伸开口于膀胱。4、肾外排泄器官:汗腺

发达

汗液成分:水、含氮废物、盐

调节体温(汗液蒸发)5、脊椎动物肾脏三种类型肾脏:由中胚层的中节形成的生肾节组成。1)前肾:位于体腔前端背中线两侧,呈小管状分节排列,这些小管为前肾小管。前肾小管一端开口与体腔,为肾口。漏斗状,有纤毛肾口附近有血管丛形成的血管球,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体腔肾口纤毛摆动,收集废物到前肾小管前肾小管汇集到总导管,即前肾管所有脊椎动物胚胎期都要经历前肾阶段,圆口类前肾终生保留,为泌尿器官。5、脊椎动物肾脏三种类型2)中肾位于体腔中部,前肾后方在前肾退化时,其后的生肾节形成新的肾小管,即中肾小管中肾小管向侧面延伸,与前肾管相通,此时前肾管即为中肾管中肾小管发生和前肾小管间有一个过渡:即靠近前肾的中肾小管仍保留肾口,往后的失去肾口。中肾小管盲端内陷,形成双层的肾球囊,把血管球包在囊肿:血管联系无羊膜类成体泌尿器官,羊膜类胚胎期肾脏5、脊椎动物肾脏三种类型3)后肾位于中肾后方,由肾小管构成,有450万条之多肾小管完全没有肾口,一端为肾小体,另一端通过集合管汇集于后肾管(输尿管)中肾管在雄性变为输精管,在雌性退化羊膜动物成体的肾脏。(九)神经系统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复杂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主要表现在大脑和小脑体积增大、神经细胞所聚集的皮层加厚和表面出现了皱褶(沟和回)。1、大脑:1)大脑皮层由发达的新脑皮层构成,接受来于全身的各种感觉器传来的冲动,通过分析综合,产生合适的反应。2)神经细胞所聚集的皮层面积加大,加厚,表现出沟回。3)左右大脑半球通过许多神经纤维互相联络,神经纤维所构成的通路称胼胝体,是哺乳动物特有。4)新脑皮层大大发展,将原脑皮推挤到侧脑室中成为海马,古脑皮层为梨状叶,嗅觉中枢。2、间脑:被大脑所覆盖,由丘脑、丘脑下部、丘脑上部、松果体、脑下垂体和第三脑室组成。丘脑又称视丘,是皮下感觉中枢,除嗅觉外,各部感觉器来的兴奋,在传到大脑皮层以前,先终止于丘脑,然后再转换神经元到大脑皮层。丘脑上部,又称上丘脑,伸出一带长柄的松果体,是重要的内分泌腺。丘脑下部,又称下丘脑,调节植物性神经活动中枢,控制糖和脂肪代谢、体温调节、性活动和睡眠等。脑下垂体:位于下丘脑的腹侧。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能产生多种激素,不仅对动物体的生长、代谢、生殖等起调节作用,而且还直接调节和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3、中脑:位于延脑和间脑之间,为听觉的反射中枢。分为四叠体和大脑脚哺乳动物的中脑比低等脊椎动物的中脑相对不发达,这与大脑发达,取代了很多低级中枢的作用有关。4、小脑:哺乳类的小脑相当发达,表现为体积增加,新出现了小脑半球,并有灰质皮层覆盖,形成沟回。小脑有维持肌肉张力、保持身体的正常平衡姿势和运动协调的中枢。小脑腹面为脑桥,是小脑与大脑皮层联系的桥梁从发生上来看,脑桥为后脑。小脑也由它发育而来。5、延脑是重要的内脏活动中枢,节制呼吸、消化、循环、汗腺分泌以及各种防御反射。称为“活命中枢”。脊髓与高级中枢的联络通路

6、脊髓传导兴奋和实现反射活动。7、脑N,12对分三类1)一是感觉性,包括: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Ⅷ(听神经)2)运动性,包括第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Ⅵ(外展神经)Ⅺ(脊副神经)XII(舌下神经)3)混合性的,包括:Ⅴ(三叉神经)Ⅶ(面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8、脊神经-31对,由脊髓发出-由背根和腹根结合而成的混合神经-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9、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1)哺乳动物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发达。调节内脏活动和新陈代谢过程,保持体内环境的平衡。植物性神经系统与一般脊神经和脑神经的主要不同包括:①中枢位于脑干、胸、腰、荐髓的特定部位;②传出神经不直接达于效应器,而是在外周的植物性神经节内更换神经元,再由更换的神经纤维支配有关器官;③协调内脏器官、腺体、心脏和血管以及平滑肌的感觉和运动。2)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副交感神经起自头部的中脑、延脑和脊髓的荐椎部。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瞳孔放大,竖毛肌收缩,消化道蠕动减弱等,使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副交感神经兴奋所引起的效果与此相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是互相拮抗,对立统一的。交感神经引起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兴奋。(十)感觉器官哺乳类感觉器官发达,尤其表现在嗅觉和听觉高度灵敏。1、嗅觉:啮齿类、反刍类及食肉类的嗅觉敏锐。主要是鼻腔的扩大和鼻甲骨的复杂化。鼻甲骨是盘卷复杂的薄片,其外覆有满布嗅神经的嗅粘膜,使嗅觉表面积大为增加(如兔嗅神经细胞多达10亿个)。2、视觉:与其他脊椎动物的结构无本质差异。眼球:由眼球壁和折光系统构成。眼球壁由3层膜构成,外层巩膜、中层脉络膜(虹膜、睫状体)、内层视网膜。折光系统:水状液、晶状体和角膜。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3、听觉外、中和内耳。1)外耳: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是哺乳类所特有,可以转动,收集声波。外耳道向内由鼓膜与中耳相隔。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和耳咽管,为传声装置。听小骨由镫、锤和砧骨构成。3)内耳:耳蜗管、三半规管、椭圆囊和球状囊。听觉产生过程: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三块听小骨前庭薄片内前庭的外淋巴流动剌激耳蜗管淋巴流动剌激纤毛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由听神经传导到中枢产生听觉。在水中,由于哺乳类的躯体与水的密度相近,声波可以直接通过躯体到达内耳,从而耳廓退化。(十一)内分泌系统身体里的腺体有两类:外分泌腺:有管腺,如皮肤腺、汗腺、唾液腺、胰腺等。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分泌物由腺细胞直接渗透进血液或淋巴,随血液循环流到全身,这些没有导道的腺体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叫作激素。内分泌腺的特点:1、没有导管;2、一些排列成团、囊或囊泡的腺体细胞组成;3、分泌量少,机能重要,对动物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机能具有调节作用;4、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5、血液中的激素变化有自我调节作用;6、每一种激素有它特有的生理作用,即特异性。哺乳类的内分泌腺主要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胸腺等。1、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生长激素(G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催乳激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激素(ACTH)加压素(ADH)和催产素等。神经部(神经垂体)中间部远部(远部+中间部=腺垂体)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T3,T4),作用是促进动物体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甲状腺素缺乏时,生长发育将受到障碍。甲状腺素过多时,如果腺功能亢进,则出现代谢增高而心跳加速;眼球突出等现象。称为甲亢。3.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的背侧方。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钙、磷代谢,维持动物体内血钙和血磷的水平。5.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分泌的激素称为肾上腺皮质素,对调节钾、钠盐类、水分和蛋白质代谢有重要作用。以及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髓质分泌的激素称为肾上腺素,为促进心跳加强、加速,外周小血管收缩,引起血压上升,其作用是使动物产生“应急”反应,如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增加等反应。皮质髓质5、胰岛:胰岛组织含有a、b、d细胞,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血糖升高;b细胞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降低血糖含量。提高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贮藏量。d细胞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6.性腺雄性睾丸的间质细胞(Leydigcell),其所生成的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和促进副性征的出现,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身体生长,具有较粗壮的体格和肌肉。在雌性则有两类重要的内分泌细胞,一类为卵巢的滤泡细胞,分泌的激素是雌二醇,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性征的出现以及调节生殖活动周期。滤泡细胞=Thecacell+Granulosacell另一类为黄体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妊娠激素(孕酮)。妊娠激素的作用为促子宫粘膜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准备条件)和抑制其它滤泡的成熟,从而保证了妊娠良好地进行,促进乳腺的发育。滤泡细胞=Thecacell+GranulosacellTL:膜黄体细胞GL:颗粒黄体细胞7.松果体松果体(松果腺)位于间脑顶部,分泌的激素主要是褪黑激素,与睡眠和光周期适应相关可能与体色、生长和性成熟有关。黑暗刺激褪黑激素(melatonin)产生8.其他内分泌腺:胸腺:胸腺素,与免疫相关消化管分泌的激素有促胃液素、促胰液素、促肠液素等,能激发有关消化液的分泌。哺乳类雄性的前列腺能分泌前列腺素,它对精子的生长、成熟以及全身的许多生理活动均有影响。已知前列腺素还存在于卵巢、子宫内膜、脐带组织中。(十二)生殖系统1、特点:1)雄性有交配器2)雌性外阴结构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