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程标准:认识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中国政府采购网主页电子商务15c16c18c18c中后

19c中1917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垄断组织14c阶段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理论重商主义自由主义思想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大事件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拓展】一战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世界经济的发展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1)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①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②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2)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7)萨拉热窝事件【拓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917年俄国革命:(1)背景

①根本原因: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但远落后于西方列强,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②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本已十分尖锐俄国社会的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③主观原因:a.无产阶级发展壮大,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双重压迫,革命性强;b.其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成熟;

③列宁主义(即布尔什维主义)的正确指导。

④有利因素: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卷入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经过

①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没有解决国内和平问题,没有解决人民的生存、生活问题,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②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苏联1922年建立),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农民使用,其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2.阅读教材探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从北东南三面向苏俄发起进攻,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②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拓展】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那时,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约四分之三的国土、五分之三的人口。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的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工,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面临断粮的危险。苏维埃政权正经受着严峻考验。2.阅读教材探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从北东南三面向苏俄发起进攻,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②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2)目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并向社主义过渡(3)内容:①农业方面: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方面:大中小企业全面实行国有化。③流通方面: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经济活动。(4)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结果: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6)评价:

①积极性: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人力,为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战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拓展】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公斤)粮食的价格:国家征收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居民粮食的一半需要高价从非法的自由市场上购买。人们吃得半饥不饱,饿得半死不活,所以强烈不满。【拓展】经济危机:农业生产直线下降,1920年粮食产量值及战前1913年的一半;粮食和原料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日用品严重短缺。政治危机: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在乌克兰、顿河流域、西伯利亚等地区农民暴动频繁发生,农民的口号是“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1921年2月苏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的水兵发动反政府的兵变,引起列宁高度重视。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

【拓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

——1920年苏俄民谣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①农业方面: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方面: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③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

势。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探索出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

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拓展】新经济政策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引入市场机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1)背景:(2)开始标志:(3)内容:(4)实质:(5)影响:(6)特点:3.阅读教材探究“新经济政策”(1921-1928)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发展。【拓展】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战时共产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农业余粮收集制粮食税部分恢复私有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分配义务劳动制,实物配给制度废除实物分配制;按劳分配按劳分配4.阅读教材探究“斯大林模式”(1)背景:(2)内容:(3)评价:

①客观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和战争危机感;

②根本原因: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工业极其落后)

③历史传统:长期缺乏民主传统;

④斯大林个人的因素项目内容目的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迅速增强经济国防力量、克服资本主义弊端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1929至1937年)加强对农业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政治方面权利高度集中:一党揽权、个人专权、层次集权、干部特权、对外霸权功绩:①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兴的工业化模式;②通过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弊端: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忽视民主法治;影响了苏联的发展。材料: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斯大林模式”形成【小结】斯大林模式的特征:(1)经济方面:①经济体制上: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②工业上: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来实现高积累、多投资;③农业上:农业集体化。(2)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乏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治,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拓展】1924年1月列宁病逝,经过激烈党内斗争,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而此时,苏联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

【拓展】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道路,……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沈宗武所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

时间粮食人均产量(公斤)肉类人均产量(公斤)1928—1929470351930—193246020--251933—1937440--45015--201938—1940420--43025【拓展】1935--1938年苏联进行了大清洗运动,根据估计其间遭到逮捕和判刑的政治犯有五百万人,其中至少有30--40万人很快被枪决了,共产党员受害者达120多万人,老党员、领导干部占的比例很大。领导十月革命的29名中央委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15人被处决,首届苏维埃政府的16名成员中12人被处决。对军队的清洗更是惊人。据苏联方面统计的数字:5名元帅中有3人被杀、15个集团军司令员中13人被杀,57个军长中50人被杀,186个师长中154人被杀,456个上校、中校中401人被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新经济政策21斯大林体制模式36年赫改革53年勃列日涅夫改革64年戈尔巴乔夫改革85年战争困苦;直接过渡脱离生产力水平违背经济规律引发了严重的危机经济迅速恢复探索过渡正确道路严重的危机现实需要;理论指导迅速工业化;为反法西斯奠定基础;严重弊端模式弊端显露冲击了斯模式;缺乏科学认识失败赫改失败斯模式弊端军事与美匹敌经济负担增长1975年后进入停滞经济改革突破斯模式;政治改革否定了社会主义斯弊端动荡下降危机↓↓↓↓↓↓↓↓↓↓↓↓↓↓↓↓↓【拓展】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是粮食出口国,但这时的苏联却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农民没有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仅及其他欧洲国家平均产量的三分之一;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回归教材】世界经济的发展1.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2)确立: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3)影响: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4)调整:二战后,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调整。

①原因: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②结果: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2.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此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影响: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小结】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拓展】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在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②进行三反五反运动(三反指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指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建立起人民群众对干部、资本家的监督;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家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3)在全国: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的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农副食品的供应。

社会主义革命“政协”“人大”“宪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曲折发展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十四大正式提出改革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城市:国企改革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经济特区-开放区-内地-加入WTO成就: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小结】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3.资本主义模式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供需矛盾)③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信贷泛滥,股票投机过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资本家广大民众贫穷整个社会的消费力小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大且盲目生产与销售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生产的盲目性剥削的残酷性【拓展】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从单一个人分散使用变为大批的人共同使用;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社会行动;第三,产品的社会化,即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

3.资本主义模式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在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口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矛盾尖锐;

③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开端:罗斯福新政【拓展】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罗斯福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的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一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提醒】“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自由主义更有利于其发展。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知识拓展】罗斯福以“新政”赢得大选,并带领美国摆脱危机困境。与胡佛政策相比,新政之“新”在何处?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模式——自由放任政策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新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新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史论拓展】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实际,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目的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秩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措施缩减农业,部分地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恢复和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点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经济计划,发展资本主义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强调商品货币的作用,多种经济成分并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拓展】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原因: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计划、控制和调节2.政策: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加强干预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消费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

②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③扩大政府开支,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美);④介于计划与市场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德国)3.结果:①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4.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货币主义;5.影响: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弊端:①国债大增,财政赤字加大;②物价上涨,通货膨胀;③对企业管制过严、征税重,使其活力降低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济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认为减税能够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主张减少干预以克服通货膨胀。【拓展】英国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救济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大政府

小政府高税收

低税收多投资

少投资强干预

小干预↓

↓凯恩斯

新自由主义

主义【拓展】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区别:①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②凯恩斯主义主张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克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剥削的残酷性,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协调稳定发展。③新自由主义既反对自由主义对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又反对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过分干预、不必要干预,主张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求平衡、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求平衡。3.资本主义模式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在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口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矛盾尖锐;

③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开端:罗斯福新政(3)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②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的生产效率。

【提醒】经济计划与计划经济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时间: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期)含义: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特征: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评价:(积极)推动了美国经济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4)问题: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危机

①原因: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b.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②表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4.新兴独立国家模式(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2)目标:实现经济独立、加速工业化进程;(3)手段: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4)成效: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5)存在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6)应对措施: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1)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特点: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

②经济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

③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政策: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2013年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③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P48【思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①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②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③全球化趋势明显,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④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⑤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新兴独立国家经济实现高速发展,但发展之路仍然充满挑战。“一带”,Belt即“B”;“一路”,Road即“R”;论坛,Forum即“F”。西方模式(英)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由放任重商主义新自由主义大规模干预经济盛行于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重商主义主张政府管制生产和商业活动、垄断外贸、提高关税。典型表现:政府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海盗式劫掠守夜人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国富论》大管家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代表: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中间路线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缩减福利开支代表学派:供应学派;货币学派拓展提升: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时间16世纪—18世纪18世纪—20世纪3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提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哈耶克为代表(中间路线)主张政府管制生产和商业活动、垄断外贸、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缩减福利开支。典型表现政府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海盗式劫掠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看不见的手罗斯福新政供应学派;货币学派【对比】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思想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1)原因

①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

②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3)评价:关贸总协定成立后,通过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缓和了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常设的国际组织,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在解决贸易争端时缺乏法律性强制措施;

(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

税与贸易总协定》

①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②作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拓展】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②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这就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③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拓展】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不低于相同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作用】积极: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消极:对发达国家倾销商品有利,特别是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经济扩张。

②作用:a.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b.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人们的通信成本;

c.世界贸易组织在扩大货物生产和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涉及旅游、运输、教育、金融、通信、信息等12大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3)发展: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①宗旨: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关贸总协定1947年世贸组织1995年

性质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常设的永久性国际组织管辖范围部分货物贸易货物、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承担义务随意性强制性

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关贸总协定重要区别:规范化,法制化WTO意义: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拓展】WTO建立的背景:①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②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强,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组织已非常重要;3.贸易形式发生变化(1)时间:20世纪后期以来;(2)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3)表现: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4)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时间:2001年(2)意义:①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②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美国主导下建立;两大支柱)【背景】(1)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2)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3)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货币体系汇率混乱、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法西斯战败已成定局,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成为重建战后世界秩序的关键;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意欲构建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拓展】(1)形成: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这些文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2)内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官价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汇率;

(3)机构: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福勒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美国主导下建立;两大支柱)

时间机构宗旨主要业务活动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1945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向会员国发放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世行成立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这些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能源开发、农业、公用事业、文教卫生等【小结】从援助任务和援助对象上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有何显著不同:①援助任务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帮助受援国稳定汇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世界银行则主要是提供某些方面的金融支持,帮助受援国恢复和发展经济;②受援对象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受援国大多是发达国家,而世界银行的受援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积极: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顺应了经济的全球化。消极:美元实际上等同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1960年提出的,他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的“先天缺陷”的:指各国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会导致美元在海外沉淀,使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要求造成的悖论。【拓展】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①体系自身存在缺陷:只有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其他国家获得充足的美元供应;若长期逆差,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引起美元危机;②美元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石油危机、“滞涨”危机使美国财政赤字庞大,黄金储备急剧减少;③西欧、日本等国崛起,世界经济多极化使美国经济竞争力相对削弱;④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对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救急不救穷)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救穷不救急)IMFWB【小结】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IMFWB评价:1.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权地位提供了条件。2.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标志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史论拓展】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类别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不同点性质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作用稳定金融秩序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相同点原因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②美国的倡导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③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目的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作用①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②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③促进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国际金融的发展(1)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

(2)表现

①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②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③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人们凭借信用卡就能跨境消费;

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a.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b.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c.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3)弊端: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金融】: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P53【学思之窗】阅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①背景: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②目的:解决亚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以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亚洲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

【拓展】人民币加入SDR对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治理结构有深远影响:一方面,有助于提高SDR篮子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而大幅增强SDR的代表性。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SDR汇率的波动性,从而提高其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减少储备货币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来SDR进一步发挥作用时我国就能更多地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规则制定。【拓展】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又称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IMF于1969年进行第一次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修订时创立的用于进行国际支付的特殊手段。依据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进行分配,可以供成员国平衡国际收支。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拓展】下图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分析其原因第1阶段是“黄金时代”,原因: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③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④二战后形成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第2阶段是“衰退期”,原因是政府对企业管理过严,使其活力降低导致197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

第3阶段是“调整复苏期”,原因适当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第4阶段是“改革繁荣期”,原因是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时间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初①1914——1918一战1918——1929发展、繁荣1929——1933②1933——1939③1939——1945二战1945—70年代④20世纪70年代后⑤20世纪90年代后苏联⑥⑦二战⑧解体新中国⑨改革开放发展中国家⑩结构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经济时代金融危机请用本课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主义黄金时期滞胀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1928年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改革过渡时期建设社会主义较高速发展重要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滞胀危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初步形成基本形成最终形成从中断到恢复/体系化制度化;半球/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宏观调控微观自主)资本主义阶段重商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币制银本位(中国)金本位金本位走向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1976)世界经济的发展【总结提升】1.二十世纪中期,某协定提出“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下列关于该协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政府代表作出一定贡献 B.实施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支配地位 D.旨在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投资”“复兴”“受战争破坏”“鼓励欠发达国家”等词汇,结合时间二十世纪中期,可以推断出与之相关的便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指导成立的,由此得出“某协定”指的是布雷顿森林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到世界货币的作用,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加大,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支配地位,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协定1944年签订,新中国还未成立,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时间为1944-1973年,现已被牙买加体系替代至今,排除B项;D选项所描述应为同时期关贸总协定宗旨,需区分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2.据统计,1951一1957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研究当时(

)A.农业经济的恢复状况 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C.人民政权的迅速巩固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据材料可知,1951年至1952年初级社、高级社数量都比较少,1953至1955年,初级社成倍增加,高级社数量也迅速增加,1956年高级社数量猛增,结合所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建设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953年至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之一,B项正确;1949年到1952年底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人民政权的巩固主要体现在土改、米棉之战、银元之战、抗美援朝等的胜利方面,而不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时间\年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初级社社数30040001500011400063300021600035000每社农户数12.315.718.120264844.5高级社社数110150200500540000753000每社农户数30184137.358.675.8198.9158.63.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