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学习目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难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三、导学指导与检测导学指导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阅读课本p115-p116内容完成右边方框的问题。【时空定位】专制与民主的再较量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孙中山等国民党人讨伐袁世凯1912年3月20日,袁世凯谋杀宋教仁1913年11月,1914年5月,1915—1916年,唐继尧、蔡锷等领导发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1914年12月,1915年5月,1915年12月,1916年3月,1917—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护法运动(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阅读课本p116-p117内容完成右边方框的问题。1.阅读第二子目,指出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护法运动的时间,概述其原因、过程、结果,并分析其影响。2、北洋政府为何参加一战?在一战当中作出哪些贡献?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社会根源①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军阀本来就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大大小小的地主又支持本地军阀,依靠军阀统治生存。所以,军阀割据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②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列强在袁世凯死后,为了维持和扩大在华的利益,各自寻找新的代理人,扶植军阀派系;各派军阀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也急需选择帝国主义国家做靠山。这样,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阅读课本p118内容完成右边方框的问题。阅读第三子目,概括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表现、原因及影响。【即时训练】1902年年初,某市民家庭投资20万两创办近代面粉公司,到1909年只剩下4个粉磨,经营困难,亏损颇多;1912年,他们又与人合资创办新的面粉公司,1919年发展到三家总公司,包括12座面粉厂和4座纺织厂,资本总额超过1200万元。这一案例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诞生的艰难与曲折B.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C.中国民族工业的行业分布不合理D.北洋政府对民族产业的支持政策(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阅读课本p119-p120内容完成右边方框的问题。阅读第四子目,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概况、代表人物及影响。【即时训练】1917年2月,李大钊说:我抨击孔子,并不是抨击孔子本身,而是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这表明李大钊()A.能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B.反对封建伦理带有妥协性C.对待孔子是爱与恨交加D.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1)两个阶级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②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2)三个层面:器物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3)三大特征①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不断促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②内容上,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③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的思想界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三、巩固诊断:1.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2.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A.鉴于政党政治受挫的现实B.说明其转向社会主义探索C.抛弃了资产阶级政治立场D.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陈独秀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A.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B.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专制C.提升国民素质以改变中国习俗D.宣传社会主义以推动政治变革4、表1是1916年华商、外商煤矿数量占比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年产量(万吨)≧10010—991—9≦1外商(%)10088.541.50华商(%)011.558.5100表1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华商难以抵制外商排挤C.矿产资源遭到破坏D.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5、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发布政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但同年6月的《申报》载:“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