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实用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十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1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愉快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支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心情。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状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其次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心情。
这两天,小挚友们都在视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相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终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状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lǐ
鲤鱼让学生看插图,相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提示学生留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态;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留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1/3123下一页尾页
pī
披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外套、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bì
碧绿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宝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实行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小蝌蚪找妈妈。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挚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挚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视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快速读出字音)
写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溶学问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逝”四个阶段,最终变成了青蛙,说明白青蛙生长过程形体改变,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老师应当信任他们的识字实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和青蛙都比较熟识,有肯定的生活阅历,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殊是分角色朗读更受学生的欢迎。
三、教学目标
1、相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3、学会精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4、增加对科学童话的爱好。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改变。
2、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精确性。
五、教学方法:
情境法、演示法、朗读法
六、教学打算:
PPT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师引语:今日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挚友,猜猜它是谁?
2、ppt出示谜面
3、生沟通,说谜底。(板书:蝌蚪)
4、板书:蝌蚪,引导学生视察词语的特点。
5、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6、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咱们要不要帮忙?
7、揭题板书
(二)初读识字
1、出示自读提示,指生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诞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字形。
(3)标出课文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认读,师相机点拨。
(2)出示会写生字,指导视察字形,正确书写,评议激励。
3、巩固生字,同桌相互检查
(三)再读感知
1、师读课文,生边听边用“——”标注文中的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的。
2、填空回顾课文
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3、小结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字词
2、听写词语
3、引语: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播放情境朗读,学生仔细倾听,想一想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小组沟通,出示画面,帮助学生说话
3、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改变的句子。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
(2)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引导学生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分。
(1)小蝌蚪望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2)小蝌蚪望见一只乌龟摇摆四条腿在水里游,赶忙追上去。
(3)小蝌蚪望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四、启发思索。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3情境填空,配上动作朗读
(五)发散思维。
1、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2、找出相应句子,体会蹦、跳、蹬
3、播放青蛙的叫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4、你们喜爱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5、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六)课外延长。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学问?
2、出示有关青蛙的资料。
3、观赏歌曲《小蝌蚪》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十、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
大脑袋长后腿四条腿头顶大眼睛绿衣裳
灰身子长前腿宽嘴巴身披绿衣裳白肚皮
大眼睛
长尾巴尾巴变短捉害虫是益虫
十一、教后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3
设计意图
通过深化探讨并挖掘了表演嬉戏的教化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化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老师导演下的被动仿照,转变为在老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嬉戏中,老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活动目的:
1.熟识理解作品,能用连贯的.语言,富有创建性的表现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调语气和表情。
2.能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在语言、动作、情节表演上有所增加变动,进行创建性的表演。
3.能依据故事情节,学会利用各种材料自己设计制作表演道具、布置表演场景。
4.懂得与同伴协商、协作、合作进行表演嬉戏,能分类、整理整理表演嬉戏材料。
活动打算:
青蛙、蝌蚪、鸭、鱼等角色的服饰或头饰;事先让幼儿理解、熟识故事内容,并能复述故事。
指导要点:
1.出示打乱的图片,老师边讲解并描述边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提问:“小蝌蚪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它们还遇到了谁?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为什么?”“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找到她了吗?”“小蝌蚪后来怎么样?”(帮助幼儿依次回忆角色的出场依次,并进一步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依据幼儿的爱好选择头饰分成大组以图片提示表演。
要求:
(1)记住自己角色的对话,在别人表演的时候能够仔细倾听。
(2)激励较胆小的幼儿大方地表现。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情、动作进行对话练习。“小蝌蚪的声音是怎样的?”“大鱼呢?”“乌龟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青蛙妈妈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你们在表演的时候,带上表情和动作好吗?”
4.幼儿带上头饰分大组表演,要求幼儿跟住自己的同伴,能大方有表情地练习对话。
5.幼儿交换角色接着表演。
6.延长。
“在表演的时候,这些小动物还可以怎么装扮更像呢?”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打算这些表演的道具。
活动反思:
在班级区域之一的“童话地带”里早就投放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图书,并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行观赏、阅读。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对故事中几个角色产生了深厚的爱好,特殊是对蝌蚪们几次找错妈妈捧腹不已,并由实力强的小挚友带头进行动作仿照,不久也有几个孩子加入了仿照的行列,但是他们的表演多是无目的性、即兴性质的。为了让孩子的表演活动更有逻辑性和现实意义,我依据孩子的“爱好点”预设表演的主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究欲望和爱好;
3、培育幼儿的视察力、操作实力及语言表达的实力。
二)活动打算: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视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示幼儿边听故事边视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视察鱼缸中的小蝌蚪,探讨并讲解并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改变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视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很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很多很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渐渐地蠕动着。
2、刚诞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殊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起先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须要50天的时间。“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渐渐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改变过程的相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须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改变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改变,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惜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挚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惜它、爱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纳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解并描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视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视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化,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终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假如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便利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合理布局画面,独立制作图书。
2、使幼儿体验共享阅读的欢乐。
活动打算:
1、活动前幼儿观看过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
2、幼儿自己画好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图书,人手一本,与故事内容相应的文字幼儿人手一套,老师示一本。
3、水彩笔、剪刀、胶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提问式导入主题
师:这是小挚友们平常画的画,这里面都画了哪些动物?哪个故事里的有这些动物?老师把它订成一本想做成图书,可是这些画上还缺少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呢?
二、老师示范讲解图书的制作的.要点及详细要求
1、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下粘贴在每页的合适位置。
2、在每一页图书的画面适当的位置添画上小蝌蚪,使小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能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老师巡回指导老师巡回指导,依据不同实力幼儿的作画状况刚好赐予指引和激励。
四、共享作品
激励幼儿与同伴相互观赏图书、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
五、活动延长
接着饲养小蝌蚪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6
学情分析: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学问,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老师应依据插图依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小蝌蚪的改变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改变,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爱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相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以识字、写字,让学生相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他在不同阶段的形体改变,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为重点。
教学难点:
懂得应爱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扬爱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打算:生字卡片、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改变,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爱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相识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小挚友我们来猜谜语好吗?
小挚友;好
老师: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小挚友:青蛙
老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小青蛙的故事。
(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在水里的动画图片,同时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呢?让我们看看动画就知道了。(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
老师:找到没有
学生:找到了
老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察自读状况,发觉学生读文中困难,刚好解决。(不会读的拼拼音,问老师和同学)
(2)组织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看谁认字多,达到初学生字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每组评出认字大王)
(3)认字大王在全班读生字条中的字(读后激励)
三、师生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让学生起来说自己是怎样记住某个字的,说得好的让全班同学给他掌声)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老师在巡察时发觉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老师: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住?
学生:我觉得姨迎鼓最难记住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学生读这几个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开火车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
(1)找挚友:阝辶女丁扌支火
可页支(让学生把有这些偏旁的字找出来)
(2)老师设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巩固字
老师:我也编了一个小故事让你奇妙地记住这些字,你喜爱吗?
学生:喜爱.
老师用课件打出下列内容:
huiyingayizhuidingpigu
黑灰色迎上去阿姨追逐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问:是谁迎接上去
学生:是黑灰色的蝌蚪迎上去
老师:是谁在追逐
学生:是阿姨
老师:阿姨追逐,青蛙只有这么样啊?
学生:青蛙只有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这个短故事好不好记
学生:好记
(学生在趣味中记住了字,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探讨沟通,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老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自己哪些改变?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学生:小蝌蚪起先没有腿,在找到鲤鱼妈妈的时候有了后腿,在找到乌龟的时候有了前腿,在找到自己妈妈的时候尾巴变短了)
2.探讨沟通:
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让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五、练习写字,培育写字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沟通笔顺。
3.老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书后的6个字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驾驭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改变,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爱护青蛙。
2、巩固6个生字,相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化学生会动脑筋,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本课的生字
1课件打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齐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读
3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读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导入新内容:
老师:小蝌蚪找妈妈真好玩,今日我们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谁知道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吗?
学生:青蛙
老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让学生细致视察)
老师:我们只有知道了小蝌蚪妈妈的样子,才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现在你相识小蝌蚪的妈妈了吗?
学生:相识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第一段
(2)师生合作学习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头、身子、尾巴分别是这么样的吗?
学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老师:你喜爱它吗?
学生:喜爱
老师:你望见过小蝌蚪吗?在哪里见过?(让学生说自己的见闻)
老师:同学既然怎样喜爱小蝌蚪,我们就再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可爱的句子吧.(让学生再读第一段)
老师:谁能说一说一群是什么意识吗?
学生:一群就是不是一个,有许多的意识
老师:谁能够用一群说一句话?
学生:我在河里望见一群鸭子(老师让学生夸奖他)
3.学习其次自然段
(1)抽学生读其次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老师让学生视察其次幅图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有了什么改变?
学生:有了后脚
老师:谁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看图)
学生:赶上去
老师:不对。是面对面的靠近
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读读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抽一个小组读这一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习
(老师先让学生视察蝌蚪的改变)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又又了什么改变?
学生:又有了两条前腿
老师:你们视察真细致,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看图)
学生:就是从后面赶上去
老师:你们真会视察
老师:蝌蚪把谁当妈妈了?为什么会犯错误?
学生:把乌龟当妈妈了,因为前面鲤鱼阿姨说了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和宽嘴巴。
老师再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一段
5.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男同学第四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习
(接着让学生视察蝌蚪的改变)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又有了什么新改变?
学生:尾巴变短了
老师:它们在荷叶上望见什么了?
学生:望见自己的妈妈了
老师:这次它们为什么没有认错了呢?
学生:因为它们记住了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了
(3)让学生齐读这一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1)女同学读这一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老师:妈妈这么看孩子的?
学生:低头一看
老师:谁能给做一个低头一看的动作(让学生表演)
老师:小蝌蚪又做了什么动作?
学生:蹬、跳、蹦
老师:谁能够表演一下(让学生表演)
(3)分角色读一下这一段
7.学习第六自然段段
(1)全班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老师:你们看青蛙又有了什么改变?
学生:尾巴已经不见了。
老师:谁能够用已经造句
学生:我已经长高了.
学生:我已经把作业完成了.
老师:它们在和妈妈一起做什么?
学生:捉害虫。
三、让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整体理解课文
四、巧设五、悬念,课外延长
老师: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问题不清晰吗?
生: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晰,害得小蝌蚪不断地找寻妈妈呢?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晰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
师:假如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晰,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干脆拿给小蝌蚪看!(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你们的方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找寻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主动地探讨,沟通。)
生:告知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挚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爱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颂。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得,敏捷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遇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慧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迟疑)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有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惊诧。)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识了,不行能说不清晰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老师总结: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的确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它们不怕困难,最终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慢慢地长大了。让我们也向蝌蚪学习,不怕困难吧!
五、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灰”,“迎”,“阿”“姨”“追”“顶”“披”“鼓”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6个字,会用“已经”练习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改变,培育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改变。
3.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改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艳羡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年级的小挚友是最聪慧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情愿帮这个忙吗?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老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留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改变?
四、检查、沟通自学状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诞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老师重点指导:
2.检察自学状况,教学生字新词
huī灰:指认什么是灰色,再让学生发散说说还知道什么颜色
yíng迎:先让学生理解走之底的意思是须要用到脚的,理解什么是迎,让学生表演
zhuí追:让学生表演
āyí阿姨:连词教学
dǐng顶:丁+页=顶,组词(如:头顶,顶着)
gǔ鼓:让学生说说自己相识鼓吗,让学生看插图了解鼓的特征。
什么:连词,组句(如: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变:组词(如:改变,变亮,变脸)
条:初步让学生相识条为量词,说鱼时可以用“一条鱼”来说
鲤(lǐ)鱼:让学生看插图,相识鲤鱼的模样。
guī乌龟:提示学生留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蹲: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态;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留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披: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外套、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
bì碧绿: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春天,树子披上了碧绿的衣裳。)
shāng衣裳:“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学得真好!那我们把上面的生字齐声读一遍。(生读)
我们读生字读得不错,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现在老师让大家开小火车念,大家可要集中留意力了,其他同学要负责监督看谁读错了,你们情愿试试吗?(生:情愿。。。。。。)
五、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们驾驭的可真不错,那同学们齐声朗读我们的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标出这些自然段。并思索问题: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2.最终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的妈妈?他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六、理清层次,分段朗读。
1.你们课文读完了,你们找出答案了吗?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6个)
2.那看看大屏幕,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呀?(生:鲤鱼妈妈、乌龟)
3.那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生:他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终变成了一只青蛙)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也回答了老师出的问题,那你们可以回答老师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学生归纳)
4.其实大家看我们的课文,第一段写的是什么?(生:池塘有一群小蝌蚪、介绍小蝌蚪、小蝌蚪的样子)
对。第一段我们讲了小蝌蚪样子,这是在讲小蝌蚪找妈妈之前的事,对不对?(生:对)
那我们课文的其次段与第三段讲的是什么呢?(生: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
那最终几段呢?(生:小蝌蚪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并和它们一起去捉害虫)
5.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仔细听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请小挚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挚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视察插图)
6.学习第一部分(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1)同学们我们起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大家先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真不错。你们谁来告知我,小蝌蚪是怎么样的?你来说,我来画好吗?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是这样吗?生:不对,尾巴太短了。
师:噢,那就这样吧,可以了吗?生:可以了。
师:惊奇了,书上为什么不说“长尾巴”,而要多加一个“长”字,变成“长长的尾巴”?
生:因为长长的尾巴比长尾巴感觉还要长一点,更加生动一些。
师:对,这样写会使原来的句子显得更加生动,那你们能举一反三吗?
师:大脑袋生:大大的脑袋
师:宽嘴巴生:宽宽的嘴巴
师:黑身子生:黑黑的身子
师: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你们来做做看。(让学生做手势)
生:做动作
师:你们看这个生字(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甩)
你们做的动作和字很像的,瞧,这竖弯钩多像一条尾巴!我们的中国字多好玩。写一遍好吗?生:写甩
师:恩!你们学得可真好!你们看,(多媒体)池塘里有多少蝌蚪?生:一只师:现在呢?生:十二只!
对,这里有好多好多小蝌蚪,数也数不清,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呢?生:一群!
真能干!课文上说小蝌蚪愉快地游来游去,告知我们小蝌蚪很快乐,逍遥自在的,小挚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愉快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愉快地”一词,出示:“愉快地”的句式)
大家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其次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与第一自然段,并相识了我们的新挚友:小蝌蚪。我们知道,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也不例外,可是,我们这篇课文里的小蝌蚪找不到他们的妈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挚友们,结合你们昨天学到的学问,可以告知我我们的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吗?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同学们你们能告知我它的妈妈是谁吗?生:青蛙。
师:对,看来你们的课外学问积累的很好,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同学们请细致视察小蝌蚪与青蛙,青蛙长着大大的脑袋吗?
生:没有。
师:青蛙长着黑灰色的身子吗?生:没有。
师:青蛙甩着长长的尾巴吗?生:没有。
师:他们俩长得可真不像,难怪小蝌蚪不相识他的妈妈,今日我们接着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他的妈妈的。
二、学习其次部分
1、学习其次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大声的朗读其次三自然段。(生读)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的其次自然段,你们看,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哇游,过了几天,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改变?(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对,长出了两条后腿(多媒体出示)
1.那同学们你们细致看看其次自然段,想想,小蝌蚪找谁打听妈妈了?(生:鲤鱼妈妈)
2.对,小蝌蚪游呀游呀,它们遇见了鲤鱼妈妈。它们望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生:想起自己的妈妈。)
3.对,他们想到自己的妈妈,小挚友们,你们能体会这时小蝌蚪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吗?(生:思念、难受)
4.那,哪个小挚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那种思念难受的心情表达出来?(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5.说的真好,那你们结合小蝌蚪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自由朗读其次自然段。(生读)
6.现在我来当鲤鱼妈妈,再请两个小挚友做小蝌蚪,你们来向我打听你们的妈妈。哪位小挚友情愿来试一试?表演的时留意小蝌蚪在望见鲤鱼妈妈时用了个什么动词?(迎)
7.同学们觉得他们表演得好吗?(同学们,你们刚刚看了两位同学的表演,再看看我们课文的插图,你觉得“迎”是什么意思?(引出“迎”的意思:面对面的走到一起)
师: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一段读一遍。(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了青蛙长什么样(生:四条腿,宽嘴巴)(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哦,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知道了它妈妈原来有四条腿,宽嘴巴,于是接着游啊游,过了几天——(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哦,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多媒体出示)
(2)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游哇游,他们遇见了谁呀?(生:乌龟)
(3)这时小蝌蚪与乌龟发生了什么事啊?用课本上的语言告知我。(生:他们望见一只乌龟摇摆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赶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4)指导朗读。
(5)这一段了的“追”是什么意思啊?同学们结合我们课文里的插图理解。“追”和“迎”有什么区分?
(6)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
(7)那乌龟是他们的妈妈吗?为什么呢?
(8)师总结:小蝌蚪的妈妈是四条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所以乌龟并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9)那乌龟说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10)那同学们再把这两段齐读一遍。
2.学习第三部分。
(1)同学们,我们接着学习本篇课文的第三部分,他们对应的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啊?
(2)那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它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多媒体出示)
(3)小蝌蚪遇见了一只大青蛙,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生:因为它有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4)同学们,你们想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兴奋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简单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最终找到你了!)
(5)你们说得都很好,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特别兴奋,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挚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挚友读青蛙的话。谁来试一试?(生: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你们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告知我青蛙的样子吗?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洁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板书)
(6)这个句子可真美啊!假如我们换一个说法: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生: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7)这些是写青蛙身上颜色的词,你们再看,写青蛙的动作也是很有讲究的,同学们找找用了哪些词?(生:蹲披露鼓)
(板书:蹲披露鼓)
(8)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但假如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生:意思就不一样了)
师:对,意思就和之前的句子不一样了。我们课文可把青蛙写得真美真可爱啊,你们喜爱这样的青蛙吗?(生:喜爱)
(9)那你们带着对青蛙喜爱的心情再齐读这一段话。(指导朗读)
(10)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发生了什怎么的改变呢?(多媒体)
(11)你们可以把小蝌蚪尾巴不见了的这一段读一遍吗?
(12)已经是什么意思?自己结合课文想一想。
(13)小蝌蚪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三、收尾,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篇课文可算是学完了。你们再一起朗读一下全文。
2.同学们看看我们黑板上描写青蛙的语句,把我们的青蛙写得可真美!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挚友,我们应当怎么做呢?(多媒体)
3.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又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洁地说说?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8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改变,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及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视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打算: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相识青蛙吗?(生:相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挚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挚友和坏挚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挚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挚友。你们喜爱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日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视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改变?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终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终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细致视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改变?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终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索: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订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索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愉快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好玩、愉快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其次题(1)小题
其次课时
一、图文比照,讲读其次段。
1、看其次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其次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改变。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解并描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望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对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觉自己小蝌蚪。
5、依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知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其次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改变?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兴奋、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知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赶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索: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改变?(板书)
2)小蝌蚪究竟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原委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白什么?(是人类的好挚友)我们应当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爱护好我们的好挚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依次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其次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爱好。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察指导并刚好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五,小蝌蚪找妈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9
教学设想:
本课选自义务教化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图文结合。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爱好,提高学生素养,我留意了下面几点: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育他们动脑、动手的实力。在学完每幅画之后,让学生表演有关内容,这样激发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3、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实力。4、大胆运专心灵换位新教法,让学生参加课堂教学中,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教学内容:
新课标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改变。教化学生要爱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和课文,培育学生的视察思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迎、追、跟的动作。
教具打算:多煤体课件、自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引用谜语,激趣导入。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挚友。(小蝌蚪)
2、引出课题:今日啊,小蝌蚪的妈妈不见了,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妈妈,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放第一自然段录音。(出示第一幅图)
(1)、师:咦,小蝌蚪在干什么?(在池塘里愉快的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引导视察)
(3)、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2、操作出现其次幅图
(1)、引导学生视察,此时的小蝌蚪和原来的小蝌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长出两条后腿)。
(2)、小蝌蚪遇到了谁?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分角色读)
(3)、指名上台表演。(理解迎上去,指导朗读小蝌蚪问的话。)
(4)、提问:从鲤鱼妈妈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反馈:四条腿,宽嘴巴)
(5)、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接着找妈妈。
3、点击第三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有了什么改变?(长出了两条前腿)。放课文第三段录音。
(2)、这次,它们又遇到了谁?(乌龟)。它们是怎么样做的?(追上去喊妈妈)
(3)、区分迎和追的动作。
(4)、小蝌蚪为什么会叫乌龟妈妈?(联系前面的内容,学生反馈)。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那乌龟是怎么对小蝌蚪说的?(指名读一读)。引导学生想象:听了乌龟的话,小蝌蚪心里会怎样想?
(5)、分角色朗读。指名上台表演。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妈妈,它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了(激趣法)
4、操作出现第四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依据投影回答)(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它们又遇到了谁?(依据投影回答)(青蛙)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提问法)
(2)、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听课文第四段录音)
(3)、那小蝌蚪现在兴奋吗?为什么兴奋?
(4)、分角色朗读。指名上台表演。
5、齐读最终一自然段。
(1)、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每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2)、通过读最终一自然段,理解小蝌蚪的形体裁改变,(尾巴不见了)(也就是最终长成了青蛙)。
三、图片演示,巩固提高。
师:今日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终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评价体验。
1、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挚友,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2、我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荆州市直事业单位统一招聘笔试真题
- 科技引领未来办公楼设计与建筑技术的创新应用
- 二手房合同的签署规则
- 2024年黑龙江省选调应届高校毕业生考试真题
- 净水设备维保合同
- 现代医疗中农业科技的贡献与前景
- 媒介购买合同模板
- 科技企业中的多项目团队管理技巧
- 2025至2030年中国拼竹地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棉质内衣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学校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安全工作计划+行事历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5年中考物理模拟考试卷三套附答案
- 2024中国糖果、巧克力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第11课《山地回忆》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3年H3CNE题库附答案
- 202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招商手册】杭州ICON CENTER 社交娱乐中心年轻人潮流消费创新实验
- AI一体化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中学版
- 2025年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系统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思想道德与政治考试题库 (单选、多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