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教育的魅力-创设有灵魂的课堂_第1页
论历史教育的魅力-创设有灵魂的课堂_第2页
论历史教育的魅力-创设有灵魂的课堂_第3页
论历史教育的魅力-创设有灵魂的课堂_第4页
论历史教育的魅力-创设有灵魂的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历史教育的魅力——创设有灵魂的课堂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龚玉玲从教多年,一直在思考并探索“教育”为何?“教”字,《说文解字》中的全解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孝,从攴”。王静《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页码48-52+57。“上所施,下所效”,是概括性的,“从孝,从攴”则是具体内容和措施。指践行孝道(攴,形容手持木棍状,象打人的样子)并形成一种文化加以传承。“育”字篆书的上方,不从“子”而从倒“子”,正谓不善者可使作善也,即养子使作善也。姚芳《回溯民间文学精髓找寻爱的教育良方》《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王静《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页码48-52+57。姚芳《回溯民间文学精髓找寻爱的教育良方》《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03期,页码6-8。历史课堂的灵魂是什么?针对“灵魂”的解释,孔颖达疏:“……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媵晶《中医五神之魂魄要素探论》《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2月第20卷第12期媵晶《中医五神之魂魄要素探论》《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2月第20卷第12期,页码1924+1927。刘文婷杜建群《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关系阐释》《教学与管理》2016年第12期,页码1-4。如何创设有灵魂的课堂?创设有灵魂的课堂,即创设有思想和精神内涵的课堂,也就是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课堂。有灵魂的课堂需要雕琢,如玉一般,根据材质和光泽精心打磨、用心刻画,打磨之后的玉石便有了灵性,方显出温润和温度,它能自然而然地浸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如果一堂课仅有知识、能力、方法,而不能在精神层面给学生以滋养,这样的课就好比一个人有骨架肉体而没有灵魂一般。如果说知识、技能、方法能给学生增加高考的筹码,那么精神思想层面上关于价值观、道德力量、人格引导,则能给学生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历史课堂实践中,我努力探索尝试为历史课堂注入精神和灵魂。1.精选学生最感兴趣的角度切入,让课堂注入灵魂的高度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历史教学恰恰拥有这样的优势,其所学内容中有很多能够激发和吸引学生兴趣内容。诗词便是其中的瑰宝。诗词是作者的情感的表达,也是历史在不同角度的反映。作为一位历史教师,我从诗词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为创设有灵魂的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诗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代领袖,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直到他去世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历程,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毛泽东诗词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又是毛泽东伟大人格光辉写照。鉴于此,我在复习课中设计了《毛泽东诗词与中国革命史》专题,引导学生从诗词的角度出发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从1925年的秋天的《沁园春▪长沙》,到1927年9月《西江月▪秋收起义》、1928年秋《西江月▪井冈山》,从1929年秋《清平乐▪蒋桂战争》到1931年春《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从1935年10月的《七律▪长征》,到1949年4月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等。通过教师对诗词背景和内涵的设问、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学生既牢牢地巩固了历史知识,又从那气势磅礴的词句中触摸到伟人毛泽东的政治理想、思维方式、哲学观念、生活阅历、思想境界、人生情致和审美情趣。这样的课堂设计,是灵魂统领下的课堂,既有了思想精神的高度,又能确保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完全超出我的预料。在积极的课堂参与中,学生对历史课堂上的诗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享受着诗词的美感和韵律的同时,也感悟着伟人在失败时的苍凉心境、在危急时的郁闷心情、在困难面前的坚定意志、在挫折中的乐观豪迈、在胜利后的讴歌赞美、在抒怀时的畅快淋漓。当学生沉醉在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中时,他们的面目表情也随之变化,同理心随之出现,伟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也悄然地流入到学生的心田。2.巧设最能感染学生的主线,让课堂拥有灵魂的温度《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的内容,内涵非常丰富,是老师们选讲公开课的重要章节。我校王珊珊老师在最初设计中,为了突出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重大影响,设计了“文化转型——一本杂志树旗帜;道路转型——一条道路救中国;时代转型——一场革命新序曲”三个板块。看到王老师教学设计中选取的材料,我仿佛感受到了在那个时代,一群热血沸腾的青年人在黑暗中呐喊、向黑暗抗争、最终推动了一场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中国历史的巨轮在这群青年人的推动下向前转动了。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青年人将思考、勇气、斗争、创新精神,以及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和担当做了完美的融合与诠释。这节课是在向学生介绍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是在向当代青年学生讲述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故事。运动本身没有温度,但是运动中的人是有温度的。于是,我建议王老师以人即“青年”为主线,从“青年的困惑、青年的觉醒、青年的精神”展开教学。在王老师授课过程中,“青年人”的形象仿佛从教材中跳跃出来,站在了你的面前,让你感受到他们澎湃的热血和温度。这样的课堂主线也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心中共通的情感和体验,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最后通过“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一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从陈独秀的一封信、一段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等内容汲取能量涵养自己,让20世纪初和21世纪初这相隔百余年的青年在思想上交流、精神上共鸣、情感上共振。水到渠成后的教学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使命担当。以陈独秀为代表的20世纪初青年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一致才有了宝贵价值。处于21世纪新时代的青年,只有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民族的梦想融合在一起,才能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如何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富强、民族更加振兴、人民更加幸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勤奋学习文化知识、不断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这堂课好比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赛,传承的不仅是知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理想、精神、信念和担当。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范志洁《范志洁《新时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现代交际》2018年第03期,页码242-243。3.妙创“小切口、大视野”的专题,让课堂拥有灵魂的深度“小切口”是历史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复习方法,也是高考试卷中主观题常用的考查方式。所谓“小切口”,即像医学上外科手术的“微创法”,以小的突破口,通过历史的细节来展现宏观事件。这种方法已成为提高历史教学生动性和实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朱真《“小切口”式历史教学刍议》《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年11期,页码42-48。“大视野”的意思就是在历史学习或复习中,着眼整体或全球的角度进行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小切口”具有具体性、基础性特点,但分析思考的深度往往不足。如果能从“小切口”洞见朱真《“小切口”式历史教学刍议》《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年11期,页码42-48。在复习《经济全球化专题》内容时,我改变原来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至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传统复习思路,创建了《从货币的视角看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这一专题,以中国不同时代有关货币的材料为线索展开,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同时期的世界经济,从而了解经济全球化所处的阶段、特征、以及当时中国经济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等。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出示材料一: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上述材料引自2009年北京高考卷,但是我没有将原有的设问照搬,而是根据专题的需要进行了重新了设问。1.推动欧洲各国与中国“丝―银”贸易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请从全球化的角度阐述该历史事件的意义。3.此时中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什么地位并说明理由。这样设问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中国明代白银流入联系到经济全球化的发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中国与世界相联系,帮助学生养成在世界视角下看中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深刻理解同一时期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货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此专题复习中,我始终贯穿着三条线索:中国货币流通演变、经济全球化各个阶段发展特征、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各阶段的关系。问题的设计,不仅将这三条线索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还将微观、中观、宏观内容巧妙地结合,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课堂设计,一方面为了通过复习中国不同时期货币流通变化、以及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培养学生养成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下看中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透彻、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弱变强、由附庸到引领者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在产生自豪感的同时,能够意识到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自身的责任。在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下,学生们在“启示”这一教学环节讨论中,纷纷各抒己见:“国家金融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想要保持优势,与时俱进且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货币是经济流动的重要媒介,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够充分流动的重要保证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武器。保证币值稳定,积极参与货币国际化,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提升本国货币国际地位有着重要意义”;“拒绝固步自封,积极参与全球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古代市场经济发达,我们在当前社会遇到的很多问题可以积极向古代人“取经”,取其精华,发展有着中国特色的现代货币与经济体系”;“货币的样式反映了一个国家一段历史时期的面貌与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的政策、价值观及人民的生活,对于历史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同样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是从我“大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从货币、金融、全球化等不同的方面表达了他们的见解。在这堂课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的成长、心中的家国情怀及理性思维。我相信这一切都会对他们未来职业的发展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