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JF1770—20191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气候类型为T1的多联机的能源效率的计量要求、计量检测程序、计量检测方法、计量检测结果评定准则和检测报告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多联机能源效率计量监督检测,委托检测可参考本规范进行。生产和销售多联机的单位亦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检测。本规范规定的多联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方法为空气焓差法。本规范不适用于双制冷循环系统和多制冷循环系统的机组。接受检测的多联机应是生产者自检合格的产品,或者销售者进口、销售的商品。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JF1261.1—2017用能产品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7941—2011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术语和计量单位下列术语和计量单位适用于本规范。3.1制冷量refrigeratingcapacity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多联机从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排去的热量,计量单位为W。3.2制冷消耗功率refrigeratingconsumedpower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多联机运行时所消耗的总功率,计量单位为W。3.3制冷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多联机制冷量与制冷消耗功率之比,计量单位为W/W。3.4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refrigeratingintegratedpartloadvalue一个按附录B中所述方法试验和计算的,描述多联机部分负荷制冷效率的值,计量单位为W/W。JJF1770—201923.5能效限定值minimumallowablevalueofIPLV(C)在规定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时,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的最小允许值,计量单位为W/W。3.6能效等级energyefficiencygrade能效等级是表示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高低的一种分级方法,分成1、2、3三个等级,1级表示能源效率最高。3.7空气焓差法airenthalpydifferencemethod一种测定空调机制冷(热)能力的方法。它对空调机的进风参数、出风参数以及循环风量进行测量,用测出的风量与进风、出风焓差的乘积确定空调机的制冷(热)量。4概述多联机是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的产品,是由一台或数台风冷式室外机可连接数台不同或相同型式、容量的直接蒸发式室内机构成单一制冷循环系统,它可以向一个或数个区域直接提供处理后的空气。5计量要求5.1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多联机的显著位置应正确使用能源效率标识。多联机的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信息应包括生产者名称或者简称、规格型号、能效等级、制冷综合性能系数(W/W)、额定制冷量(W)、制冷消耗功率(W)、依据的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能效信息码和能效“领跑者”信息等内容。能源效率标识的样式应符合多联机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要求,计量单位的标注应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注:能效“领跑者”信息仅针对列入国家能效“领跑者”目录的产品。5.2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5.2.1制冷量制冷量应符合GB/T18837—2002的要求,其实测值应不小于标注值的92%。5.2.2制冷消耗功率制冷消耗功率应符合GB/T18837—2002的要求,其实测值应不大于标注值5.2.3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多联机能源效率标识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应符合GB21454—2008对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限定值的要求,且应在其标注的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取值范围内。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实测值应不小于表1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的限定值,且实测值不小于标注值。JJF1770—20193表1多联机综合性能系数[IPLV(C)]能效限定值额定制冷量(CC)/W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W/W)CC≤280003.2028000<CC≤840003.15CC>840003.105.3能效等级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能效等级应符合GB21454—2008对能效等级的要求,多联机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指标见表2。表2多联机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指标W/W额定制冷量(CC)/W能效等级321CC≤280003.203.403.6028000<CC≤840003.153.353.55CC>840003.103.303.50根据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实测值确定的能效等级应不低于标注的能效等级。6检测条件6.1环境条件环境温度:(5~35)℃;相对湿度:10%~75%;大气压力:(86~106)kPa。6.2测量设备空气焓差法测量装置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并满足样本测量需求。本规范没有规定的,按GB/T18837—2002、GB/T17758—2010规定的方法执行。空气焓差法测量装置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的检定、校准证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a)仪器仪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仪器仪表的技术要求类别推荐的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温度测量仪表(0~60)℃±0.1℃空气压力测量仪表(-500~1000)Pa±2.45Pa电量/功率测量仪表600V/20A0.5级气压测量仪表(大气压力)(86~106)kPa大气压力读数的±0.1%时间测量仪表(0~24)h经过时间的±0.2%JJF1770—20194b)房间空调装置和被试多联机应进行不少于1h的运行,工况稳定后记录数据。每隔10min记录一次,直至连续7次的试验数据的允差在表4规定范围内。表4试验工况运行允差读数对额定工况偏差(平均值)对额定工况允许偏差(最大值)室外空气温度/℃干球温度进口±0.3±0.5湿球温度进口±0.2±0.3室内空气温度/℃干球温度进口±0.3±0.5湿球温度进口±0.2±0.3电压/%±2±2空气压力/Pa±2±56.3测量不确定度6.3.1制冷量(包括部分负荷制冷量)计量检测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2.0%(k=2)。6.3.2制冷消耗功率(包括部分负荷制冷消耗功率)计量检测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于制合(数[IPLV(C)]计量检测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2.9%(k=2)。7检测项目和方法7.1抽样原则和方法多联机的计量检测样本应在生产者自检合格的产品或者是销售领域的商品中随机抽取。对检测批计量检测的,按GB/T2829—2002中一次抽样方案抽取样本。在生产企业成品仓库内或生产线末端抽样时,批量原则上应不少于10台。随机抽样的样本量4台,其中2台用于检测,另外2台用作备用样本。对样本计量检测的,在生产企业成品仓库内或10台。随机抽样的样本量为2台,其中1台用于检测,另外1台用作备用样本。在销售领域抽样时,批量应不少于2台,抽样的样本量为2台,其中1台用于检测,另外1台用作备用样本。抽样时应填写多联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抽样单(抽样单格式见附录D)。7.2样本检测7.2.1标识标注的检查根据5.1的要求对多联机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标注进行检查。7.2.2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检测7.2.2.1测量准备JJF1770—20195a)被测多联机应包装完整,配件齐全,无明显的机械损伤、变形或破损。b)应按照多联机销售包装内附带的使用安装说明书的要求及所提供的附件,将被测多联机安装在空气焓差法测量装置内。多联机的安装、绝缘、保温等措施应符合使用安装说明书和GB27941—2011的要求。c)管路连接时不应带入水分、空气和尘土等杂物,确保管路干燥、清洁、密封良好。多联机的配管和配线应连接正确、牢固,走向和弯曲度合理。d)室内机按照附录B和GB/T18837—2002规定的方法与室外机连接,若制造厂有规定,则按制造厂规定方式连接,分配器型式不限。连接管的直径、安装、绝缘保护、抽空、充注制冷剂等应与制造厂要求相符,室内、外机落差应按照各试验的具体要求和制造厂的规定。e)多联机的制冷量(包括部分负荷制冷量)和制冷消耗功率(包括部分负荷制冷消耗功率)的测量均在符合铭牌上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条件下进行。f)试验时,应连接所有辅助元件(包括进风百叶窗、过滤网等),并且符合工厂的安装要求。g)多联机应在本规范规定的工况条件下,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后进行测量。7.2.2.2测量方法多联机制冷量(包括部分负荷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包括部分负荷制冷消耗功率)和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测量应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方法执行,本规范没有规定的,按GB/T18837—2002、GB/T17758—2010规定的方法执行。a)制冷量测量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及表5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进行试验,计量单位为W。表5名义制冷工况条件℃工况条件室内侧进风状态室外侧进风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名义制冷271935b)制冷消耗功率测量按7.2.2.2a)规定的方法,在测量制冷量的同时测量制冷消耗功率,计量单位c)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测量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及表6规定的部分负荷性能工况进行试验,计量单位为W/W。表6部分负荷性能工况℃工况条件室内侧进风状态室外侧进风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制冷性能工况271927JJF1770—201967.2.3能效等级的确定按7.2.2.2测量和计算方法,得出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实测值,按5.3的要求确定能效等级。注:应用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的实测值确定能效等级时,应考虑计量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7.3原始记录计量检测的原始记录应包含多联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所要求的必要信息,记录中列出的项目应准确填写。观测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检测时予以记录。记录应包括主检人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名(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E)。7.4数据处理按本规范规定的计量检测要求测量和计算多联机的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按以下要求进行数据修约:a)制冷量保留整数位,计量单位为W;b)制冷消耗功率保留整数位,计量单位为W;c)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保留2位小数,计量单位为W/W。8检测结果8.1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计量检测结果合格判据8.1.1合格判据原则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的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其合格判定采用宽限判据原则。采用宽限判据时,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的判定值(下限值、上限值、限定值)有效位数按增加一位处理。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8.1.2合格判据.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U(ϕtci,m)(k=2)的ϕtci,m≥ϕtci×92%式中:ϕtci,m—制冷量实测值,W;ϕtci—制冷量标注值,W。8.1.2.2制冷消耗功率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实测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Pm≤P×110%式中:Pm—制冷消耗功率实测值,W;P—制冷消耗功率标注值,W。8.1.2.3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考虑测量不确定度U[IPLV(C)m](k=2)的影响,实测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JJF1770—20197a)IPLV(C)h>IPLV(C)≥IPLV(C)lb)IPLV(C)m>IPLV(C)min-U[IPLV(C)m]c)IPLV(C)m>IPLV(C)l-U[IPLV(C)m]d)IPLV(C)m≥IPLV(C)-U[IPLV(C)m]式中:IPLV(C)—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标注值,W/W;IPLV(C)l———标注的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取值范围下限值,W/W;IPLV(C)h———标注的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取值范围上限值,W/W;IPLV(C)m———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实测值,W/W;IPLV(C)min———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限定值,W/W;U[IPLV(C)m]———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测量不确定度,W/W。8.2检测结果判定准则8.2.1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判定准则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标注不合格:a)未在多联机的显著位置正确使用能源效率标识的;b)未按规定的标识样式和内容进行标注的;c)未按规定要求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8.2.2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判定准则8.2.2.1制冷量判定准则制冷量实测值不符合8.1.2.1规定的,判定为制冷量不合格。8.2.2.2制冷消耗功率判定准则制冷消耗功率实测值不符合8.1.2.2规定的,判定为制冷消耗功率不合格。8.2.2.3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判定准则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标注值和实测值不符合8.1.2.3规定的,判定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合格。8.2.3能效等级判定准则能效等级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能效等级不合格:a)标注的能效等级不符合5.3对能效等级要求的;b)根据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实测值确定的能效等级低于标注的能效等级的。8.2.4检测批判定准则的,评定为检测批不合格。8.2.5备用样本检测的,评定为检测批不合格。8.2.5备用样本检测当样本检测不合格时,允许对备用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论按备用样本检测结果JJF1770—20198做出。8.3检测报告应准确、客观和规范地报告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足够的信息,报告中的结论应按8.2检测结果判定准则的规定出具。检测报告应由主检人员、审核人员和批准人员签名(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F)。8.3.1检测报告中的总体结论应根据检测结果并按下列情况给出:a)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以及能效等级均为合格的,总体结论判定为合格;b)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以及能效等级有不合格的,总体结论判为不合格,但应分别标出合格项和不合格项。8.3.2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b)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c)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每页及总页的标识;d)受检单位、生产单位的名称和地址;e)被测样本的描述;f)进行检测的日期,被测样本的接收日期;g)样本的来源,如抽样、送样等;h)检测依据的技术规范;i)检测所用的测量仪器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j)检测结论(检测批、样本);k)检测环境的描述;l)检测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m)检测执行人员、报告审核人员和报告批准人员的签名;n)检测结果仅对样本或检测批有效的声明;o)未经检测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报告的声明。JJF1770—20199附录A多联机制冷量空气焓差法测量方法A.1温度测量A.1.1测量风管内的温度应在横截面的各相等分格的中心处进行,所取位置不少于3处或使用合适的混合器或取样器。风管内典型的混合器和取样器见图A.1。测量处的空调机之间的连接管应隔热,通过连接管的漏热量应不超过被测制冷量的1.0%。图A.1风管内典型的混合器和取样器A.1.2室内侧空气入口处的温度应在室内机空气入口处至少取3个等距离的位置或采用同等效果的取样方法进行测量。温度测量仪表或取样器的位置应离室内机的空气入口150mm。A.1.3室外侧空气入口处的温度测量应满足下列条件:a)室外侧空气入口处的温度测量应在室外侧热交换器周围至少取3点,测量点的空气温度不应受室外部分排出空气的影响;b)温度测量仪表或取样器的位置应离室外侧热交换器的表面600mm;c)测出的温度应是室外部分周围温度的代表值,试验中室外部分周围所规定的试验温度应尽可能地模拟实际使用中的状况。A.1.4经过湿球温度测量仪表的空气流速应为5m/s左右。在空气进口和出口处的温度测量用同样的流速,空气流速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量应进行修正。A.2空气流量的测量A.2.1空气流量按A.2.2规定的喷嘴装置进行测量,室内侧空气流量按A.2.4进行计算。A.2.2喷嘴装置A.2.2.1喷嘴装置安装如图A.2所示。装置由一个隔板分开的进风室和排风室组成,在隔板上装一只或几只喷嘴。空气从被试空调机出来经过风管进入进风室,通过喷嘴排入试验房间或用风管回到空调机进口。A.2.2.2喷嘴装置及其与空调机进口的连接应密封,泄漏空气量应不超过被测空气流10量的1.0%。A.2.2.3喷嘴中心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较大的一个喷嘴喉径的3倍,从任一喷嘴的中心到最邻近的风室或进风室板壁的距离应不小于该喷嘴喉径的1.5倍。A.2.2.4扩散挡板在进风室中的安装位置应在隔板的上风侧,其距离至少为最大喷嘴喉径的1.5倍;在排风室中的安装位置应在隔板的下风侧,其距离至少为最大喷嘴喉径的2.5倍。扩散挡板应当有均匀的穿孔,穿孔面积约为流道面积的40%。A.2.2.5应安装一台变风量的排风机和排风室相连接以进行静压调整。A.2.2.6通过一只或几只喷嘴的静压降采用一只或几只压力计测量,压力计的一端接到装在进风室内壁上并与壁齐平的静压接口上,另一端接到装在排风室内壁上并与壁齐平的静压接口上。应将每一室中的若干个接口并联地接到若干个压力计上或汇集起来接到一只压力计上,按图A.2也可用毕托管测量离开喷嘴后气流的速度头,在采用两只或两只以上的喷嘴时应使用毕托管测出每一喷嘴的气流速度头。A.2.2.7应提供测量喉部处空气密度的方法。图A.2喷嘴装置安装示意图A.2.3喷嘴A.2.3.1喷嘴使用时的喉部风速应大于15m/s,但应小于35m/s。A.2.3.2喷嘴的结构如图A.3所示,按A.2.2的规定进行安装,使用时一般不需进行校准。喉径等于或大于127mm的喷嘴流量系数可定为0.99,需要更精密的数据和喉径小于127mm的喷嘴流量系数按表A.1确定,或对喷嘴进行校准。图A.3喷嘴装置结构示意图JJF1770—201911表A.1喷嘴流量系数雷诺数NRe流量系数C500000.971000000.981500002000000.99250000300000400000500000雷诺数按式(A.1)计算:(A.1)NRe=fVaDa(A.1)式中:Va—喷嘴处空气的流速,m/s;Da—喷嘴的喉径,mm。温度系数f由表A.2确定。表A.2温度系数温度℃温度系数f-6.778.24.4472.015.667.426.762.837.858.148.955.060.051.971.148.8A.2.3.3喷嘴的面积通过测量其直径确定,准确度为±0.2%。直径测量在喷嘴喉部的两个平面上进行,一个在出口处,另一个在靠近圆弧的直线段,每个平面沿喷嘴四周取4个直径,直径之间相隔约45°。A.2.4计算JJF1770—201912A.2.4.1通过单个喷嘴的空气流量按式(A.2)、式(A.3)计算:其中,qvi=1.414CA(pvv'n)0.5(A.2)v'n=101325vn/[(1+Wn)pn](A.3)式中各符号的含义见附录C。A.2.4.2使用多个喷嘴时,总空气流量按A.2.4.1的单个喷嘴的流量和计算。A.3静压的测定A.3.1配有风机和单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A.3.1.1接风管空调机的机外静压测量装置如图A.4所示,不接风管空调机的机外静压测量装置如图A.5所示。在空调机空气出口处安装一只短的静压箱,空气通过静压箱进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不采用空气流量直接测量法时,进入一合适的风门装置),静压箱的横截面尺寸应等于空调机出口的尺寸。A.3.1.2测量机外静压的压力计的一端应接至排气静压箱的4个取压接口的箱外连通管,每个接口均位于静压箱各壁面的中心位置,与空调机空气出口的距离为出口平均横截面尺寸的两倍。采用进口风管的空调机,另一端应接至位于进口风管各壁面中心位置的管外连通管;不用风管的空调机,另一端应和周围大气相通,进口风管的横截面尺寸应等于空调机进口的尺寸。图A.4接风管空调机外静压测量装置JJF1770—201913图A.5不接风管空调机机外静压测量装置A.3.2配有风机和多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在每个空气出口上装一个符合图A.4或图A.5的短静压箱,空气通过静压箱进入一个共用风管段,然后进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不采用空气流量直接测量法时,进入一合适的风门装置)。在每个静压箱进入共用风管段的平面上分别装一个可调节的限流器,以平衡每个静压箱中的静压。多个送风机使用单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按A.3.1.1的要求使用一个静压箱进行试验。A.3.3静压测定的一般要求A.3.3.1取压接口用直径为6mm的短管制作,短管中心应与静压箱外表面上直径为1mm的孔同心。孔的边口不应有毛刺和其他不规则的表面。A.3.3.2静压箱和风管段、空调机以及空气测量装置的连接处应密封,不应漏气。在空调机出口和温度测量仪表之间应隔热,防止漏热。A.4制冷量的计算用室内侧试验数据按下式计算制冷量、显热制冷量和潜热制冷量:ϕtci=qmi(ha1-ha2)/[v(1+Wn)](A.4)ϕlci=2.47×106qmi(ϕtci=qmi(ha1-ha2)/[v(1+Wn)](A.4)ϕlci=2.47×106qmi(W1-Wn)/[vn(1+Wn)](A.6)cpa=1006+1860W1(A.7)式中:cpa—空气的比热容(对于1kg干空气组成的湿空气),J/kg·℃;其他各符号的含义见附录C。14附录B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的试验和计算本附录规定了多联机制冷综合性能系数的试验和计算。B.1机组连接方式图B.1机组连接方式(一)图B.2机组连接方式(二)B.2机组应按照图B.1或图B.2所示的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安装时,其中分配器前、后的连接管长度为5m或制造厂的规定,分配器的形式不限。B.3室外机和室内机均为被试机,可根据机组名义制冷量的大小配置室内机数量,室内机的配置原则为:a)室内外机按照100%负荷配置率(室内机名义制冷量之和等于室外机名义制冷量),偏差不超过±5%。b)单台室内机额定制冷量不超过室外机名义制冷量的60%,且能够满足25%±10%负荷测试要求。c)室内机与室外机配置成的多联机必须在其100%负荷、75%±10%负荷、50%±10%负荷和25%±10%负荷下可以正常运行。d)根据试验室风洞的数量合理安装室内机,室内机台数较多的,静压相同的可安装在同一风洞中。e)通过控制室内机开启的台数来实现多联机的部分负荷试验,100%负荷试验时,室内机全开,部分负荷试验时开启的室内机的名义制冷量之和分别为室外机名义制冷量JJF1770—201915的75%±10%、50%±10%和25%±10%。f)额定制冷量与100%负荷工况的实测制冷量相比较,取大者作为部分负荷的百分比基数进行计算。B.4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B.4.1部分负荷额定性能多联机属制冷可调节系统,机组必须在其100%负荷、75%±10%负荷、50%±10%负荷、25%±10%负荷的卸载级下进行标定,这些标定点应该用于计算综合性能系数。B.4.2部分负荷额定性能工况必须按本规范表6(适用于T1气候类型)的规定。B.4.3可以调节卸载装置以得到规定的卸载级,不得对标准额定性能工况下的室外风量进行手工调整,但是,靠系统功能自动调节是允许的。B.5本规范所适用设备的[IPLV(C)](以制冷能效比(EER)表示),必须按下述计算:a)在本规范表6规定的工况下,按本规范附录A和附录B规定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确定制冷量和制冷能效比(EER);b)由图B.3部分负荷系数曲线在每一标定点确定部分负荷系数(PLF)。图B.3部分负荷系数曲线注:图B.3的曲线基于公式(B.1):(B.1)PLF=A0+(A1×Q)+(A2+Q2)+(A3+Q3)+(B.1)(A4+Q4)+(A5×Q5)+(A6×Q6)式中:PLF—部分负荷系数;Q—部分负荷额定工况下全负荷容量的百分比,0~100。JJF1770—201916A1=-0.27648713×10-3A2A1=-0.27648713×10-3A2=0.50672449×10-3A4=0.69875354×10-6AA4=0.69875354×10-62性能系数IPLV(C):EER3)/2+(PLF3-PLF4)(EER3+EER4)/2+(PLF4)(EER4)(B.2)IPLV(C)=(PLF1-PLF2EER3)/2+(PLF3-PLF4)(EER3+EER4)/2+(PLF4)(EER4)(B.2)式中:PLF1、PLF2、PLF3、PLF4———由图B.3确定部分负荷额定工况下100%负荷、75%±10%负荷、50%±10%负荷、25%±10%负荷的部分负荷系数;EER1、EER2、EER3、EER4———部分负荷额定工况下100%负荷、75%±10%负荷、50%±10%负荷、25%±10%负荷的EER。JJF1770—201917附录C室内空气焓差法多联机能源效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本附录给出风洞式室内空气焓差法测量多联机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对一台额定制冷量为33500W的多联机的能源效率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多联机能源效率测量涉及制冷量(包括部分负荷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包括部分负荷制冷消耗功率)、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3个被测量。C.1制冷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1.1测量模型公式(C.1)给出了空气焓值法由室内侧确定制冷量的计算公式:ϕtci其中各参量的计算如下:a)室内测得的总风量qmi的计算公式如下:qmi=qνiqνi=1.414CApνv'nv'nA=πvnT3=273.15+t3R=287J/(kg·K)式中:qνi—通过单个第n个喷嘴的体积流量,m3/s;C—喷嘴流量系数(按附录A确定);A—喷嘴面积,m2;pν—喷嘴前后的静压差或喷嘴喉部的动压,Pa;v'n—喷嘴进口处的湿空气比体积,m3/kg;pA—标准大气压,101325Pa;pn—喷嘴进口处的大气压,Pa;Wn—喷嘴进口处的空气湿度,kg/kg干空气;(C.1)(C.2)(C.3)(C.4)(C.5)(C.6)(C.7)(C.8)vn—按喷嘴进口处的干球、湿球温度确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湿空气比体积,m3/kg干空气;D—喷嘴直径,m;18t3—喷嘴前干球温度,℃;n—喷嘴的个数。b)室内侧进风空气焓值ha1的计算公式如下:ha1=1.006t1+W1(2500+1.86t1)W1=(2500-127011×6100-11w1t1-tw1)dsw1ps1exp18.5916-Tw1=273.15+tw1式中:ha1—进入室内侧空气的焓,kJ/kg干空气;t1—室内侧进风口干球温度,℃;tw1—室内侧进风口湿球温度,℃;W1—室内侧进风口空气含湿量,kg/kg干空气;dsw1—室内侧进风口饱和空气含湿量,kg/kg干空气;ps1—室内侧进风口饱和水蒸气压力,Pa;pb—大气压强,Pa;Tw1—室内侧进风口湿球温度,K。c)室内侧出风空气焓值ha2的计算公式如下:ha2=1.006t2+Wn(2500+1.86t2)Wn=(2500-127021×6200-11w2t2-tw2)dws2ps2exp18.5916-Tw2=273.15+tw2式中:ha2—离开室内侧空气的焓,kJ/kg干空气t2—室内侧出风口干球温度,℃;Wn—室内侧出风口空气含湿量,kg/kg干空气;tw2—室内侧出风口湿球温度,℃;dws2—室内侧出风口饱和空气含湿量,kg/kg干空气;ps2—室内侧出风口饱和水蒸气压力,Pa;Tw2—室内侧出风口湿球温度,K。空气焓值法制冷量测量的9个直接测量量包括:t1—室内侧进风干球温度,℃;(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JJF1770—201919tw1—室内侧进风湿球温度,℃;t2—室内侧出风干球温度,℃;tw2—室内侧出风湿球温度,℃;t3—喷嘴前干球温度,℃;pb—大气压强,Pa;p2—喷嘴前静压,Pa;pν—喷嘴前后压差,Pa;D—喷嘴直径,m。制冷量与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可以通过对公式(C.1)的进一步推导得到,由于推导过程较为复杂,故从略。制冷量与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表达式记作:各输入量为独立测量,故测量量之间不相关,则根据不确定度合成原理,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表达式:ϕtci=f(t1,tw1,t2,tw2,t3,p各输入量为独立测量,故测量量之间不相关,则根据不确定度合成原理,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表达式:u(ϕtci)=[us(ϕtci)]2+[ct1u(t1)]2+[ctw1u(tw1)]2+[ct2u(t2)]2+[ctw2u(tw2)]2+[ct3u(t3)]2+[cpbu(pb)]2+[cp2u(p2)]2+[cpνu(pν)]2+[cDu(D)]2(C.20)式中:uc(ϕtci)—制冷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ct1、ctw1、ct2、ctw2、ct3、cpb、cp2、cpν、cD———各项灵敏系数。C.1.2灵敏系数a)室内侧进风干球温度t1是计算进风焓值的测量量,其灵敏系数ct1的计算公式为:ct1=∂∂i=v'n(Wn)×(C.21)b)室内侧进风湿球温度tw1是计算进风焓值的测量量,其灵敏系数ctw1的计算公式为:ctw1=×∂ha1∂tw1(C.22)c)室内侧出风干球温度t2是计算出风焓值的测量量,其灵敏系数ct2的计算公式为:ct2=∂∂i=[v'na)]2式中,at2,bt2为中间变量:at2=i×(ha1-ha2)-qmi×2×v'n×(1+Wn)bt2=qmi×(ha1-ha2)××(1+Wn)+v'n×(C.23)(C.24)(C.25)JJF1770—201920d)室内侧出风湿球温度tw2是计算出风焓值的测量量,其灵敏系数ctw2的计算公式为:ctw2(C.26)式中,atw2,btw2为中间变量:atw2=i×(ha1-ha2)-qmi××v'n×(1+Wn)(C.27)btw2=qmi×(ha1-ha2)×(1+Wn)×+v'n×(C.28)e)喷嘴前干球温度t3是计算喷嘴前空气密度的测量量,其灵敏系数ct3的计算化式为:ct3==××vmi×(C.29)f)大气压强pb是计算空气含湿量的测量量,该测量量涉及进出风焓值和风量的计算,其灵敏系数cpb的计算公式为: ∂ϕtci∂pb= ∂ϕtci∂pb=式中,apb,bpb为中间变量:apb-bpbv'n(1+Wn)(C.30)apb=×(ha1-ha2)+qmi×-a×v'n×(1+Wn)(C.31)bpb=qmi×(ha1-ha2)××(1+Wn)+v'n×(C.32)g)喷嘴前静压p2是计算空气比体积的测量量,其灵敏系数cp2的计算公式为:cp2== ∂ϕcp2==ha1-ha21+Wn××v'n-qmi×(v'n)2(C.33)h)喷嘴前后压差pν是计算风量的测量量,其灵敏系数cpν的计算公式为:cpν==×(C.34)i)喷嘴直径D是计算风量的测量量,其灵敏系数cD的计算公式为:cD==×(C.35)C.1.3制冷量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1.3.1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对额定制冷量为33500W的多联机进行7次独立测量,制冷量测量数据见表C.1。JJF1770—201921表C.1制冷量7次独立测量数据序号制冷量测量值/W序号制冷量测量值/W131998.6532213.6231998.7631983.6331981.3732145.8432198.8平均值32074.4实验标准偏差:106.74W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测量结果,可得制冷量单个测得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s(ϕtci,m)=(ij-1ϕtci)2=106.74W(C.36)式中:s(ϕtci,m)—制冷量单个测得值的实验标准偏差,W;ϕtcij—第j次独立测量的制冷量实测值,W; ϕtci—n次独立测量的制冷量的平均值,W;n—7。则制冷量重复测量(一次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us(ϕtci,m)=s(ϕtci,m)=106.74W(C.37)C.1.3.2室内侧进风干球温度t1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灵敏系数ct1=-60.73W/℃,根据校准证书给出的室内侧进风干球温度t1的标准不确定度u(t1)=0.02℃,得到|灵敏系数ct1=-60.73W/℃,根据校准证书给出的室内侧进风干球温度t1的标准C.1.3.3室内侧进风湿球温度tw1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灵敏系数ctw1=6022.44W/℃,根据检定/校准证书给出的室内侧进风湿球温度1,的(tw1)=120.45W。灵敏系数ct2=60.57W/℃,根据检定/校准证书给出的室内侧出风干球温度t2的标准不确定度u(t2)=0.02℃,得到|ct2|u(t2)=1.21W。C.1.3.5室内侧出风湿球温度tw2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2t.,确2t.,确|u(tw2)=105.14W。定度u(t3)=0.02℃,得到|定度u(t3)=0.02℃,得到|ct3|u(t3)=0.74W。C.1.3.7大气压强pb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灵敏系数cpb=-0.042W/Pa,根据校准证书给出的大气压强pb的扩展不确定度JJF1770—2019220,嘴,得到|cpb|u(pb)=0.42W。u(0D9.||/,(准3出的喷嘴直径D的标准不确定度1以上为第一个风洞制冷量的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第二个风洞的制冷量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方式与第一个风洞的评定方式相同。2式(C.21)~式(C.35)中涉及的测量量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计算出各个灵敏系数,从而得到各不确定度分量。C.1.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表C.2、C.3给出了制冷量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表C.2制冷量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第一个风洞)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灵敏系数输出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灵敏系数输出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t10.02℃-60.73W/℃1.21Wpb10Pa-0.042W/Pa0.42Wtw10.02℃6022.44W/℃120.45Wp210.01Pa0.28W/Pa2.80Wt20.02℃60.57W/℃1.21Wpν0.7Pa20.72W/Pa14.50Wtw20.02℃-5256.89W/℃105.14WD0.00001m331399.7W/m3.31Wt30.02℃-37.13W/℃0.74W表C.3制冷量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第二个风洞)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灵敏系数输出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灵敏系数输出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t10.02℃-29.16W/℃0.58Wpb10Pa-0.020W/Pa0.20Wtw10.02℃2901.58W/℃58.03Wp210.01Pa0.23W/Pa2.30Wt20.02℃28.89W/℃0.58Wpν0.7Pa14.03W/Pa9.82Wtw20.02℃-2526.02W/℃50.52WD0.00001m169687.3W/m1.70Wt30.02℃-17.21W/℃0.34WJJF1770—201923根据式(C.20),制冷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ϕtci,m)=207.87W(C.38)合成.冷量7次独立测量平均值tci=32074.4作为测量结果,则相对ucrel(ϕtci,m)×100%=0.65%(C.39)C.1.5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则制冷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C.2制冷消耗功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2.1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rel(ϕtci,m)=kucrel(ϕtciC.2制冷消耗功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2.1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对制冷消耗功率为10000W的多联机进行7次独立的重复测量,制冷消耗功率测量数据见表C.4。表C.4制冷消耗功率7次独立测量数据序号制冷消耗功率测量值/W序号制冷消耗功率测量值/W11012.7510182.1210130.3610205.9310272.9710203.2410212.5平均值10190.6实验标准偏差:50.51W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测量结果,可得制冷消耗功单个测得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 s(Pm)=(j-1Pm)2=50.51W(C.41)式中:s(Pm)—制冷消耗功率单个测得值的实验标准偏差,W;Pmj—第j次独立测量的制冷消耗功率实测值,W;Pm—n次独立测量的制冷消耗功率的平均值,W;n—7。则制冷消耗功率重复测量(一次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A(Pm)=s(Pm)=50.51W(C.42)C.2.2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10190.6W,按均匀分布考虑,功率计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功率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5%,制冷消耗功率7次独立测10190.6W,按均匀分布考虑,功率计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uB(Pm)==29.42(W)(C.43)JJF1770—201924C.2.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制冷消耗功率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Pm)=uA2(Pm)+uB2(Pm)=58.45W(C.44)根据表C.4,取制冷消耗功率7次独立测量的平均值Pm=10190.6W作为测量结果,则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rel(Pm)=×100%=0.57%(C.45)C.2.4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则制冷消耗功率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rel(Pm)=kucrel(Pm)=1.1%(C.46)C.3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3.1测量模型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计算公式与具体输入量有关,本示例采用蒙特卡洛法(MCM)对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传播模型可参看附录B。根据公式可知,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相关的输入量包括ϕtci.m(100)、ϕtci.m(75)、ϕtci.m(50)、ϕtci.m(25)、Pm(100)、Pm(75)、Pm(50)、Pm(25)。测量模型可表示为:其中:IPLV(C)=f[ϕtci.m(100)、ϕtci.m(75)、ϕtci.m(50)、ϕtci.m(25)、Pm(100)、Pm(75)、Pm(50)、Pm(25)其中:ϕtci.m(100)—100%负荷下多联机的实测制冷量;Pm(100)—100%负荷下多联机的实测制冷消耗功率;ϕtci.m(75)—75%负荷下多联机的实测制冷量;Pm(75)—75%负荷下多联机的实测制冷消耗功率;ϕtci.m(50)—50%负荷下多联机的实测制冷量;Pm(50)—50%负荷下多联机的实测制冷消耗功率;ϕtci.m(25)—25%负荷下多联机的实测制冷量;Pm(25)—50%负荷下多联机的实测制冷消耗功率。C.3.2输入量输入量见表C.5。表C.5蒙特卡洛法模拟输入量一览表输入量算术平均值/W合成标准不确定度/W概率分布输入量算术平均值/W合成标准不确定度/W概率分布ϕtci.m(100)33423.1209.6正态Pm(100)9150.233.4正态ϕtci.m(75)22883.9240.1正态Pm(75)5275.121.9正态ϕtci.m(50)15924.8136.8正态Pm(50)2796.622.2正态ϕtci.m(25)8488.690.0正态Pm(25)1397.010.9正态JJF1770—201925C.3.3自适应蒙特卡洛法C.3.3.1数值容差系数)]00为5.173,取ndig=2,制冷综合性能C.3.3.2自适应方法的目的和步骤C.3.3.2.1自适应方法目的a)输出量Y的估计值y;b)标准不确定度u(y);c)约定包含概率下Y的包含区间的端点ylow和yhigh。以上4个值都需满足C.3.3.1数值容差的要求。C.3.3.2.2自适应方法步骤a)设M=max(J,104)(C.47)式中,J是大于或等于100/(1-p)最小整数,其中p为模拟区间的包含概率,在此取p=0.95,可得J=2000,因此M=104。次应用MCM;d)利用获取的M组数据y1,y2,…,yM计算y(h),u[y(h)],y和yh,它们分别为Y的估计值、标准不确定度、包含概率p的包含区间左端点和右端点;(,;y(2),…,y(h)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y:s=[y(r)-y]2(C.48)式中:y=y(r)(C.49)g)以相同的方式分别计算u[y(1)],u[y(2)],…,u[y(h)]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u(y),y,y,…,y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ylow以及yh,yh,…,yh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yhigh;h)如果2sy,2su(y),2sylow和2syhigh中的任何一个值大于C.3.3.1规定的数值容差δ,则h增加1并返回到步骤c);i)若2sy,2su(y),2sylow和2syhigh中的任何一个值都小于C.3.3.1规定的数值容差δ,则所有的计算已达到稳定,利用获得的h×M个模型值计算出y(h),u(y(h))和包含概率p的包含区间。C.3.3.3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蒙特卡洛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1)估计值为5.173W/W;2)标准不确定度(实验标准偏差)为0.050W/W;3)95%概率包含区间端点为5.075W/W和5.272W/W;JJF1770—2019264)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91%。注: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采用了蒙特卡洛法评定,因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的测量函数呈明显的非线性。经验证,忽略高阶项的GUM法不适用于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确定度的评定,而不忽略高阶项函数较复杂。因而采用MCM法评定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的测量不确定度。JJF1770—201927附录D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抽样单(格式)编号:任务来源检测类别检测规范JJF1770—2019《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联系地址联系人邮编电话Email传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联系地址联系人邮编电话Email传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样本名称商标生产日期规格型号批量样本量产品编号封样状态抽样地点抽样日期寄送样要求抽样单位单位名称联系人单位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传真/Email需要说明的事项:受检单位(公章):受检单位负责人(签名)生产单位(公章):生产单位负责人(签名):抽样单位/承检单位(公章)抽样人(签名):说明:1.此抽样单一式四份,分别留存承检机构、受检单位、生产单位和任务下达部门。2.检测类别分为:定期监督检测、不定期监督检测、复查监督检测、委托检测。28附录E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原始记录(格式)编号:1.样本信息样本名称型号规格受检单位生产单位抽样地点抽样时间批量样本量收样日期检测日期委托单位产品编号2.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测量范围设备编号证书编号3.检测依据检测依据JJF1770—2019《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4.试验条件项目电压/V频率/Hz大气压强/kPa室内侧进风干球温度/℃室内侧进风湿球温度/℃室外侧进风干球温度/℃室外侧进风湿球温度/℃制冷量100%负荷制冷量75%负荷制冷量50%负荷制冷量25%负荷制冷量295.检查检测结果5.1能源效率标识标注检查项目检查要求检查结果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多联机的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信息应包括生产者名称或简称、规格型号、能效等级、制冷综合性能系数(W/W)、额定制冷量 (W)、制冷消耗功率(W)、依据的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能效信息码和能效“领跑者”信息等内容生产者名称或简称:规格型号:能效等级:制冷综合性能系数(W/W):额定制冷量(W):制冷消耗功率(W):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能效信息码:能效“领跑者”信息:能源效率标识的样式应符合多联机能源效率标识的要求,计量单位的标注应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5.2能源消耗量测量数据序号检测项目1234567平均值1制冷量/W2制冷消耗功率/W3100%负荷制冷量/W4100%负荷制冷消耗功率/W575%负荷制冷量/W675%负荷制冷消耗功率/W750%负荷制冷量/W850%负荷制冷消耗功率/W925%负荷制冷量/W1025%负荷制冷消耗功率/W305.3合格评定检测项目合格评定准则检测结果制冷量/Wϕtci,m≥ϕtci×92%制冷量标注值ϕtci:制冷量实测值ϕtci,m:制冷量测量不确定度U(ϕtci,m):制冷消耗功率/WPm≤P×110%制冷消耗功率额定值P:制冷消耗功率实测值Pm: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W/W)1.IPLV(C)h≥IPLV(C)>IPLV(C)l2.IPLV(C)m≥IPLV(C)min-U[IPLV(C)]3.IPLV(C)m>IPLV(C)l-U[IPLV(C)m]4.IPLV(C)m≥IPLV(C)-U[IPLV(C)m]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标注值IPLV(C):标注的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取值范围下限值IPLV(C)l:标注的能效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取值范围上限值IPLV(C)h: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实测IPLV(C)m: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能效限定值IPL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阳江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有机硅、有机硅橡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抗肝片吸虫病药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多导生理记录仪(8导以上)投资申请报告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涪陵五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摸底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技术规格书
- 亚麻籽油膳食补充剂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去除体毛用蜡条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八年级上学期校本课程教案
- 自然教育课程的追寻与实践
- 音乐厅设计方案
- 三年级综合实践课《生活中的标志》课件
- 2024年云南烟草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 产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解读
- 2022年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
- 废气设施施工方案
- 薄荷的栽培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