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卓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卓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卓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卓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卓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末考试试卷PAGEPAGE1河北省石家庄卓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分别是()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2.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3.甲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它()A.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八颗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答案〗1.D2.C3.D〖解析〗【1题详析】图中,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有: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因此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分别是:总星系、太阳系,故选D。排除A、B、C选项。【2题详析】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总星系,共有四级天体系统,故选C。排除A、B、D选项。【3题详析】根据图中判断,甲是地球。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错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是水星,B错误;八颗行星都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C错误;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D对。故选D,排除A、B、C选项。【『点石成金』】地球在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适中,能够给地球生命提供稳定的大气环境。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下面小题。4.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寒武纪D.中生代侏罗纪5.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C.太古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答案〗4.C5.B〖解析〗【4题详析】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不是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排除A;太古代还没有直核生物,不可能是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排除B;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其中古生代寒武纪是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C符合题意;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因此中生代侏罗纪不是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排除D。故选C。【5题详析】在中生代末期,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同时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因此恐龙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B符合题意;古生代末期、太古代末期,恐龙还没有产生,排除AC;新生代末期,恐龙早已经灭绝,排除D。故选B。【『点石成金』】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下图为五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7.形成②图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8.下列图示地形成因与分布组合正确的是()A.③图风力侵蚀干旱区B.①图流水侵蚀干旱区C.③图风力沉积干旱区D.⑤图流水侵蚀湿润区〖答案〗6.D7.B8.C〖解析〗【6题详析】由图可知,图①流水溶蚀,②为流水侵蚀地貌,③是风力堆积地貌,④风力侵蚀地貌,⑤是流水堆积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7题详析】由上题分析可知,②为流水侵蚀地貌,形成千沟万壑地貌景观,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析】③图风力堆积干旱区,A错误,C正确;①图流水侵蚀湿润区,B错误;⑤图流水堆积湿润区,D错误,故选C。【『点石成金』】外力作用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对地表进行修饰。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五种形式。可以认为风化是一层一层敲碎岩石表面(使岩石松软),侵蚀将破碎表面剥蚀掉,搬运作用将碎屑运输走,沉积将碎屑积聚在特定位置,沉积物碎屑最终固结成岩。风化和侵蚀,静动结合,构成削高过程,搬运构成输送碎屑物的过程;堆积和固结成岩,动静结合,构成填低过程。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是因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为牛轭湖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题目。9.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①河曲最弯曲处的河岸被河流裁弯取直②河曲受到流水作用,不断发展,变得愈来愈弯,形成“Ω”形曲流③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④河流侧向自由发展形成河曲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10.牛轭湖主要分布在()①河流的凹岸②河床较浅的河段③起伏大的山区④多分布在平原地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9.D10.C〖解析〗【9题详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据此分析,牛轭湖的形成过程:首先河流侧向自由发展,侧向侵蚀形成河曲,对应④;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形成“Ω”形曲流,对应②;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对应①;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泥沙堆积,原有河曲与新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对应③。故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排序为④②①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析】由材料可知,牛轭湖是因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牛轭湖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凹岸,①正确;牛轭湖属于河床较深的河段,②错误;多分布在平原地区,④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C。【『点石成金』】牛轭湖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凹岸(易被侵蚀,形成河湾),多分布在平原地区;我国的牛轭湖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下图为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对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a-氧气,氧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B.a-氮气,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C.b-氧气,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D.b-氮气,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12.下列关于大气成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能吸收紫外线,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之称B.氮气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C.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D.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答案〗11.C12.B〖解析〗【11题详析】干洁大气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氩、二氧化碳等,其中氮气体积分数占比约为78%,氧气占比约为21%,其他气体占比约为1%,因此图中a为氮气,b为氧气,因此AD错误;氮是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氮气不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B错误;氧气是生物呼吸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氧气是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年必需的物质,C正确。故选C。【12题详析】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之称,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而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的二氧化碳,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条件,没有它们不可能成云致雨,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石成金』】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自然环境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B.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C.市区降水少于郊区 D.绿化带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14.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正确的是()A.增加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 B.减少城市绿化面积C.提高空调使用率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答案〗13.D14.D〖解析〗【13题详析】城市热岛环流中,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A错。城区气流上升,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B错。市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市区降水多于郊区,C错。绿化带能够吸烟滞尘,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D对。【14题详析】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应减少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A错。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B错。应降低空调使用率,C错。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D对。【『点石成金』】城市热岛环流中,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降水较多,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市区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较高。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空调使用率,提高能源利用率。读“海陆风形成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大气的垂直运动B.地球自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D.地面冷热不均16.ABCD对应的气压排序正确的是()A.A>B>C>DB.A>B>D>CC.B>A>C>DD.B>A>D>C〖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析】风指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由高压吹响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形成风。故选C。【16题详析】ABCD受地面冷热不均的影响形成了热力环流,AB位于近地面,气压高压高空的CD。A处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B处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A>B;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所以高空D>C,所以A>B>D>C。故选B。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属于水循环中地下径流环节的是()A.aB.BC.cD.d18.该城市在路面改造中,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这种改造会使图中四个环节量的变化()A.a增加B.b减少C.c增加D.d不变19.“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17.C18.C19.D〖解析〗【17题详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表径流,b下渗,c地下径流,d蒸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析】根据在城市地面铺设透水砖是加强地表水的下渗,c(地表径流)增加,C正确;下渗增加之后,a(地表径流)减少,A错误;透水材料铺设之后,会导致(下渗)b增多,B错误;d(蒸发)增多,D错误。故选C。【19题详析】据题干可知,“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联系了水圈;“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联系了大气圈;“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说明联系了岩石圈;“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说明联系了生物圈。所以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石成金』】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2021年7月21日,郑州24小时降雨量达到624.1毫米。其中,20日16时至17时,一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持续强降雨造成郑州城市内涝,交通、通信、供水等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⑧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造成此次郑州出现严重内涝的原因不可能是()A.③较多B.④较少C.⑤较多D.⑥较多21.若此次强降雨发生在山区可能引发的灾害是()A.泥石流B.地震C.风暴潮D.寒潮22.北斗导航系统在郑州救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A.提供灾情实时影像B.统计受灾人口数量C.分析雨区移动轨迹D.确定救灾人员位置23.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有()①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②洪水来临时及时向地势低平的地方转移③室内进水前,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发触电事故④灾后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20.C21.A22.D23.C〖解析〗【20题详析】通过材料可知,造成此次郑州出现严重内涝的原因短时间强降雨,所以⑥降水较多,由于降水增加导致③地表径流增多,由于地面硬化导致④下渗减少、⑤地下径流减少,题干中问题是不可能的原因,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此次强降雨发生在山区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正确;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强降雨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B错误;风暴潮发生在海洋沿岸,C错误;寒潮发生在冬半年,D错误。故选A。【22题详析】北斗导航系统是卫星定位系统,可以确定救灾人员位置,D正确;遥感可以提供灾情实时影像,A错误;统计受灾人口数量和分析雨区移动轨迹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B、C错误。故选D。【23题详析】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可以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①正确;洪水来临时及时向地势较高的地方转移,②错误,ABD排除;当室内进水前,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发触电事故,③正确;灾后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以免诱发疾病,④正确,所以C正确。故选C。【『点石成金』】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叠加时的情况。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曲线a、b、c表示海水性质依次是()A.温度、盐度、密度B.盐度、密度、温度C.盐度、温度、密度D.密度、盐度、温度25.有关海水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赤道附近海水盐度最低B.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有差异,影响因素主要是降水量C.受海水温度影响,低纬海区海洋生物种类更多D.不同海区表层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中断崖”现象〖答案〗24.A25.C〖解析〗【24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的温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a为温度;海水的盐度在副热带海区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b为盐度;海水的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为c,故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25题详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北纬60°附近,海水盐度最低,A错误;南北半球高纬度盐度有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陆地径流,B错误;低纬地区水温较高,所以生物量较大且种类多,C正确;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垂直方向中出现密度跃层导致的,并不是不同海区。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点石成金』】海水的性质包括: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度。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6.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27.下列不是骆驼刺主要分布地区的植被特征是()A.植被稠密B.根系发达C.群落结构简单D.叶面细小〖答案〗26.B27.A〖解析〗【26题详析】从图示三种植物特征来看它们分别对应热带草原、温带荒漠、热带雨林,降水量差异大,所以其形态差异是水分差异造成的。B正确。【27题详析】注意材料设问“下列不是骆驼刺主要分布地区的植被特征是”,骆驼刺是温带荒漠地区特殊植物,据图可以看出和其它两个区域相比,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根系发达、群落结构简单、叶面细小。植被稠密不属于温带荒漠地区植被特征,故选A。【『点石成金』】本题以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图为材料,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需要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相关知识即可作答。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苹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水分D.湿度29.该区域的土壤()A.有机质含量高B.水分较少,氧气偏多C.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D.土层较薄〖答案〗28.B29.C〖解析〗【28题详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有参天大树、苔藓、藤萝等。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故B选项正确。与光照相比,森林内部的热量、水分和湿度差异较小,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故排除A、C、D选项。【29题详析】据材料描述,该区域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A错误,C正确;全年降水量多,水分充足,含氧量高,B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发育程度较深,土层深厚,D错误。故C选项正确。【『点石成金』】热带雨林系统中,土壤贫瘠的根本原因是: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因此土壤很贫瘠。威海某中学暑假进行研学旅行,野外考察了东北平原、江南丘陵、陕北高原等地的土壤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与东北平原的黑土相比,江南丘陵的红壤()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量大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D.地形使土壤的厚度增大31.陕北高原的黄土()A.有机质含量较低,故呈黄色B.适宜种植谷子等耐旱作物C.应大量施用化肥,提高肥力D.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强〖答案〗30.C31.B〖解析〗【30题详析】江南地区气候更加温暖湿润,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分解作用强,A错误。江南丘陵地位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有机物质分解的较快。土壤分解作用越强,土壤腐殖质的累积量越小,B错误。江南降水更多,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更强,C正确。丘陵地形比平原坡度大,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使土壤的厚度较小,D错误。故选C。【31题详析】陕北高原的黄土有机质含量与黄色没有因果关系,与成土母质有关,A错误。陕北高原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适宜种植谷子等耐早作物,B正确。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C错误。气温越低,微生物的活动越弱,分解作用缓慢,D错误。故选B。【『点石成金』】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32.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2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1中表示地壳的是________(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填序号)。(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_______的发源地。(3)圈层①厚薄不一,一般____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厚____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薄。(4)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态。(5)③表示________(填圈层名称),其由___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全部和___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部分构成。〖答案〗(1)①②(2)岩浆(3)大陆大洋(4)横波消失液(5)岩石圈地壳地幔〖解析〗本题以地球圈层结构为背景,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地震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因此是图中的①;地幔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是图中的②。【小问2详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一般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小问3详析】圈层①为地壳,厚度不一,大陆地壳较厚,平均为39—41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km。【小问4详析】结合图像及所学知识可知,古登堡面以下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下降。古登堡面以下为外核,很可能呈液态,因为横波无法透过此处。【小问5详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和在一起成为岩石圈,因此③表示岩石圈,是由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组成的。该圈层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共同构成地理环境。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北地区大漠、戈壁、魔鬼城等地貌吸引着无数的探险者,图1是我国西北区域略图。材料二:图2为敦煌地区风向频率统计图。材料三:“雅丹”原意为“陡峭的小丘”,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1)内蒙古自治区自西向东,出现了____植被到____植被的分异,主因是由于____的差异所致。(2)乌尔禾魔鬼城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以风力的____作用为主;黄土高原深厚的土层主要以风力的____作用为主。(3)根据敦煌的风向频率图,在图框中画出新月形沙丘的示意图(要求画出迎风坡及风向)。(4)敦煌地区还可能出现哪些风蚀地貌,选择其中一种,在下面方框中画出示意图,并描述其特征及形成过程。〖答案〗(1)荒漠草原(或森林)水分(2)侵蚀沉积(3)(4)风蚀蘑菇示意图

特征: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的风蚀岩石。形成过程:指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以及风力地貌的类型及形成过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区自西向东,出现了由荒漠植被到草原或森林植被的分异,形成原因是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东侧距海较近,降水较多,为森林草原植被;越向西由于距海越远,降水越少,高大树木不能生长,逐渐过渡到草原,直至降水稀少,植被变得稀疏,形成荒漠景观。因此内蒙古自治区自西向东的植被分异主因是由于降水引起的水分差异所致。【小问2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丹”原意为“陡峭的小丘”,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位于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被风携带向东部运移,而在西北形成一些裸岩,戈壁等,被称为雅丹地貌,也被称为魔鬼城,该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以风力的侵蚀作用为主;西北风携带沙粒在向东运移过程中,风速逐渐减弱,携带能力减弱,风沙逐渐沉积,在西部地区形成沙丘地貌;颗粒很细的黄土物质被携带到黄土高原地区,最后降尘,在黄土高原地区堆积形成深厚的土层,因此黄土高原深厚的土层主要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小问3详析】由图中敦煌的主要风向为西风,因此新月形沙丘的西侧为缓坡,东侧为陡坡。绘出示意图如下:【小问4详析】敦煌地区可能风蚀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柱等风蚀地貌。风蚀蘑菇是指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的风蚀岩石。绘示意图如下:其形成过程是指,在风沙强劲的地方,由于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都很发达,在强风吹蚀作用下先形成风蚀柱;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上部岩性较硬,再加上近地面风携带的沙石颗粒大,沙石物质多,对下部岩石的磨蚀作用也强,因此在长期侵蚀作用下,就形成了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被称为风蚀蘑菇。34.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_____,这一原因主要与图中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2)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增强____________(请在图中①、②、③、④中选择一个填入其中)。(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②强,④弱D.①强,③弱(4)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地区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5)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③(2)①(3)B(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5)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太阳辐射等相关知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详析】(1)根据材料中“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可以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大,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故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霜。故与③大气逆辐射有关。(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