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质量检测试题七年级语文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1至8页,答题卡1至4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3.考生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全部涂或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做到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积累运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粗犷(guǎng)吝啬(sè)争执(zhí)人声鼎沸(ài)B.酝酿(liáng)卖弄(nòng)祷告(dǎo)混为一谈(hùn)C.莅临(lì)黄晕(yùn)着落(zháo)花团锦簇(cù)D.姊妹(zǐ)应和(hè)倜傥(tǎng)咄咄逼人(du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人声鼎沸(ài)——fèi;B.酝酿(liáng)——

niàng,卖弄(nòng)——nong;C.着落(zháo)——zhuó;故选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感慨云宵和蔼恍然大悟B.朗润澄清娇媚翻来复去C.嘹亮睫毛分歧人迹罕致D.贮蓄淅沥荫蔽小心翼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云宵——云霄;B.翻来复去——翻来覆去;C.人迹罕致——人迹罕至;故选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亚亚龙湾森林公园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电影《非诚勿扰》在这里取景后更让其声名大噪。B.由棚户区改造而成的广场环境优雅,树木繁茂,花枝招展,成为备受广大市民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C.在此次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的强硬态度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很多国家都对以色列的咄咄逼人感到不满。D.诸葛亮年轻时读书只是观其大略,看似不求甚解,实则节省了时间,可以读更多的书,知识更全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此处形容公园风景优美,使用恰当;B.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此处形容广场环境,对象用错;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恰当;D.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使用恰当;故选B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B.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C.泰戈尔,英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曾获诺贝尔文学奖。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有误。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故选C。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乡书何处达?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5)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6)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答案】①.随君直到夜郎西②.正是江南好风景③.枯藤老树昏鸦④.归雁洛阳边⑤.回乐烽前沙似雪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郎、藤、鸦、雁、烽。综合性学习。(8分)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学校将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调查现状】学校让同学进行了一项关于读书现状的调查,下面是调查报告,请根据表格内容写出结论。学段调查项目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天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1.5小时1.2小时0.5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27.8%35.8%45.6%(2)【分享感悟】下面是某同学的一段读书感悟,其中有一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①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②食物哺育着我们的身体,而书籍滋养着我们的灵魂。③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似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似鸟儿没有翅膀。④成长路上,书携着我去欢笑,去感动,去思考,让我有学识、有远见。⑤是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增强了我的素养。⑥书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感谢有书相伴。语病: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标点: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3)【好书推荐】班级要举办“好书推荐”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答案】6.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7.①.

②.把“增强”改为“提高”③.①④.句号移到引号内8.示例:“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等等,古今中外无数的名言都告诉我们读书是成才的必由之路。一本本书籍就是一座座文化的宝藏,引领我们一步步攀登智慧的高峰。“腹有诗书气自华”,与书为伴,我们的人生必将一路繁花。“少年正是读书时”学习活动现在开始。【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题干,抓住主要信息,明确答案要求;然后找出图中所含的信息:标题、项目、各种数据等,并对其进行比较;最后依据题干要求,把数字转化为语言,规范作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学生每天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七、八、九年级依次是1.5小时、1.2小时、0.5小时,可得出结论:学生年级越高,每天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就越少;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七、八、九年级依次是27.8%、35.8%、45.6%,可得出结论:学生年级越高,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大。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标点符号的用法。⑤句中“增强了我的素养”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了我的素养。①句“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完全引用,句号应该在引号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学生需根据活动主题“少年正是读书时”和开场白的特点分析作答,注意表达得体,符合字数要求。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香四溢的校园里,在书香飘飘的家庭中,我们如饥似渴从书中吸食甘甜的雨露,我们废寝忘食从书中获取知识的宝藏,沁人的书香浸润着我们成长的历程。可以说,书籍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正是读书时”学习活动,在书海中畅游!二、阅读理解(48分)阅读下面一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7.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B.“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和诗人一起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答案】7.示例: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8.D【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意思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这两句写俯瞰沧海见到的神奇壮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故选D。阅读下面五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不逾矩逾(2)饭疏食饭(3)三军可夺帅也夺1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 B.五十而知天命C.思而不学则殆 D.人不知而不愠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2.从第①③④则内容看,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9.(1)超过,逾越(2)吃(3)改变10.B1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12.从小立志且志向坚定,安贫乐道,虚心好学。【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句意:不会越过规矩。逾:超过,越过。(2)句意为:吃粗粮。饭:吃。(3)句意为: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10题详解】本题考查虚词用法。A.连词,表转折,却;B.连词,表修饰;C.连词,表转折,却;D.连词,表转折,却;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本题中的关键字词有: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以:凭借。【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①意为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越过规矩。”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从小立志且志向坚定的品性。③意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品性。④意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由此可以看出孔子谦虚好学、择善而从的优秀品性。【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越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听雨王继怀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二十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13.第③段中“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答。14.第⑤段中写诗人陆游和词人竹山先生关于听雨的佳句,有何作用?1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3.母亲发现“我”赤脚光头在雨中田野里漫步,“必教育我一番”,但“我”再遇微风细雨,会“依然如故”,是因为“我”对家乡的雨的痴迷和喜爱,非常享受雨中的这份惬意。

14.第⑤段中引用诗人陆游和词人竹山先生关于听雨的佳句,写出了雨的诗意与灵性,增强了文章的雅趣,也使本文充满了诗情画意。15.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听雨”贯穿全文始终,在描写与叙述中,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③段“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可知,“我”小时候喜欢在细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那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是因为担心“我”淋雨后身体受到伤害,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但“我”再遇微风细雨,会“依然如故”,是因为“我”对家乡的雨极端痴迷和喜爱。【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引用诗词的作用。记叙文引用诗句,作用常常有: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具有文化内涵,加强文章的底蕴,使全文具有浓郁的诗情韵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⑤段中引用的诗人陆游和词人竹山先生的佳句,都与“听雨”有关。“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等经典名句,清新质朴自然,写出了雨的诗意与灵性;同时,诗词本身增强了文章的内涵,为文章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线索和作者情感。本文以“听雨”为线索,记叙了“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四件往事,“听雨”贯穿全文始终。结合第⑦段“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可知,“听雨”表达了作者对山村听雨的喜爱,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最难忘的事鲍勃·布劳烦①十年前,杰克从乡村来到华盛顿开出租车谋生。②一个深夜,杰克接到贼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他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③一个破败不堪的老式公寓楼像一只可怕的怪兽匍匐在路边,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冷清而微弱的灯光。④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杰克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帮一把手呢。于是,杰克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等一会儿。”回答他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杰克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看起来年龄很大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材瘦小,满脸皱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颤颤巍巍地慢慢往外走,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老电影里走出的人物。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杰克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杰克感谢不尽。“这没什么。”杰克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⑥“真是太感谢了。”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杰克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杰克答道。“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杰克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⑦杰克悄悄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他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杰克慢行,一会儿让杰克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杰克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杰克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杰克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⑧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他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杰克。“不要钱。”杰克答道。“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还有其他客人呢。”杰克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杰克。“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段永远难忘的快乐时光。”她说,“谢谢你。”⑨杰克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转身离开,他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⑩那也是杰克一生中最难忘的事。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7.第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8.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她身材瘦小,满脸皱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颤颤巍巍地慢慢往外走,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老电影里走出的人物。(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19.为什么杰克认为这件事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事”?【答案】16.文章记叙了一位出租车司机(或杰克)送一位老太太去敬老院的故事,赞美了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或反映了老年人需要关爱的社会问题)。17.渲染恐怖、冷清的气氛,烘托老太太孤独、凄凉的心情,暗示她是孤寡老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18.运用外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年龄大、身体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她的同情。19.老太太热爱生活、坚强、懂得感恩,给杰克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深受感动;杰克无私帮助了即将离世的老太太,他认为自己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情,感到很快乐,所以“一生最难忘”。【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叙事件重要的讲明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文讲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或杰克)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的事件,起因是:菲奥娜太太由于患病必须要去敬老院,经过:在去敬老院的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个小事件,如杰克送她到她想去的每一个地方,杰克不收她的车费,给了她拥抱;结果: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了温暖,而杰克也因为帮助了她而感到温暖。赞美了杰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1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第③段“一个破败不堪的老式公寓楼像一只可怕的怪兽匍匐在路边,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冷清而微弱的灯光”渲染了恐怖、阴森的气氛,烘托老太太孤独的心情,凄凉的心境,暗示她是独居孤寡老人,生命即将终结。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1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身材瘦小,满脸皱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是外貌描写,“颤颤巍巍地慢慢往外走”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年老瘦弱、身体不便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她的同情与怜悯。【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⑥段“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第⑦段“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杰克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杰克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第⑧段“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段永远难忘的快乐时光”分析,老太太热爱生活、坚强、懂得感恩,给杰克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深受感动;结合第⑦段“杰克悄悄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他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第⑧段“‘不要钱。’杰克答道”“杰克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杰克”分析,杰克无私帮助了即将离世的老太太,他认为自己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情,感到很快乐,所以“一生最难忘”。阅读下面有关名著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下面是《朝花夕拾》中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篇名。A______B______C______(2)《朝花夕拾》中除塑造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甲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甲的发言,补全其他两位同学的发言内容。甲:《无常》中有讽刺、厌恶现实中所谓正人君子的“我”。乙:《狗·猫·鼠》中有①______的“我”。丙:《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②______的“我”。21.《朝花夕拾》中,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与批判。请从下面文章中任选一篇,写出能够表现作者“温情与童趣”和“洞察与批判”的内容。①《五猖会》②《狗·猫·鼠》【答案】20.①.(1)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B.《阿长与<山海经>》③.C.《琐记》④.(2)有一个与封建主义决裂,追求进步,探索真理⑤.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21.示例一:我选择①《五猖会》中的“温情与童趣”:想到“我”要去看五猖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写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的吹上两天,享受游戏的快乐;“洞察与批判”:“我”正要出发“看会”时,父亲却命令我背书,读不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待“我”读熟后,对“看会”已索然无味了。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示例二:我选择②《狗·猫·鼠》中的“温情与童趣”:写一只被蛇咬伤的隐鼠对人产生了信赖和依恋,常常跑到人的面前,而且“缘腿而上”。它在“我”的书桌上“从容的游行”,舔吃墨汁,给“我”带来惊喜;“洞察与批判”: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喜欢尽情玩弄,直至自己玩厌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脾气相同,天生一幅媚态;用隐喻的手法讽刺了反动文人的残忍和媚态。【解析】【20题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及图文转换。图一,展现的是房屋里一个人拉着顶着竹筛的短棒;据此可知A.捕鸟的画面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情节是“我”(鲁迅)在雪后的百草园,扫出一片空地用竹筛、短棒等设下陷阱来捕鸟。图二,展现的是长妈妈利用告假回家的机会为“我”(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据此可知B.买来《山海经》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图三,展现的是衍太太在水缸的一边对着小孩子说:“真棒!拿好你的冰块去那边再添一笔,我好帮你算算谁吃的多”,据此可知C.衍氏冰块出自《琐记》;其情节是:衍太太在冬天怂恿孩子们吃冰。(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补写。甲:《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表现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由此可知,《琐记》中有一个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探索真理的“我”。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由此可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浪漫、贪玩好动的“我”。【21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与分析。首先选择篇目,然后从“温情与童趣”和“洞察与批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五猖会》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可以买一个“吹嘟嘟”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但是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狗·猫·鼠》写“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充满了温情与童趣;然而,“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作者深刻地揭露买办文人“正人君子”的虚伪性,充满了“洞察与批判”。三、写作表达(50分)22.题目一本好书会激发了你的兴趣,一次偶遇会改变你的思想,一次谈话会让你幡然悔悟,一个微笑会让你勇气倍增……正是这些和你相依相伴的事物,让你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