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15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学生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15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学生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15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学生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15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学生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15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要点15文言文阅读之字词含义例1:【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语段,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迅速。★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B.曾益其所不能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C.犹宜将护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穿井得一人》)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大道之行也》)C.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D.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蕴含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颓废死亡。B.【乙】文唐太宗虽然身处太平盛世,但他能时时保持小心谨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能经常听到大臣的谏言。C.【甲】【乙】两文都谈及国家治理之道。【甲】文侧重议论,表达孟子鲜明的观点;【乙】文侧重描写,通过语言描写表达唐太宗的治国思想。D.【甲】文从国家到个人,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乙】文从治病到治国,表明虽然国家强大了,但国君仍要居安思危。【答案】1.D

2.C

3.A

4.D【解析】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A.拂:违背/飘拂;B.曾:同“增”,增加/竟然;C.将:扶,持/将要;D.欲:都是“想要”的意思;故选D。2.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介词,在,给”的意思。A.介词,向;B.介词,从;C.介词,在,给;D.介词,比;故选C。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意思是: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故选A。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甲】文是“从个人到国家”进行论证,不是“从国家到个人”进行论证的。故选D。【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唐太宗对侍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疗疾病,疾病即使痊愈了,仍然应该扶持养护。倘若迅速自我放纵,疾病再次发作,就无法救治了。现在中国侥幸安宁,周边各民族全都服从统治,确实是从古至今希望看到的安定局面,但是我一天比一天谨慎,只是担心这种谨慎不能坚持到底,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规劝。”魏征说:“国家内外太平安定,我不认为这种情况值得高兴,我只是高兴陛下能居安思危。”例2:【2022·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是进亦忧,退亦忧()(2)先天下之忧而忧()(3)始治官舍()(4)引流种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予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斯人,吾谁与归?(2)亭以雨名,志喜也。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答案】1.

在……之前

修建

水,水流

2.B

3.(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

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与民同乐”。【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1)句意为:这(他)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是,这。(2)句意为: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先,在……之前。(3)句意为:开始修建官邸。治,修建。(4)句意为: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流,水,水流。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理解。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为:助词,的。A.助词,的。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助词,的。D.助词,的。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语为:(1)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2)以,用;名,命名;喜,喜庆,值得欢喜。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想表现的是做官之人应该尽到的责任与使命;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范仲淹的认为应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的乐之后去乐,所以他的忧乐观是先忧后乐根据【乙】文“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林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可知,百姓因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忧愁,后来终于天降大雨,百姓和乐,苏轼在修建亭子时也不忘百姓,可见苏轼是关心百姓疾苦,处处思虑百姓的,表现苏轼的“与民同乐”的忧乐观。【参考译文】:【甲】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下此事,认为今年会是丰年。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字词的含义的理解,覆盖面广,赋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不辨古今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这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不知通假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而仍按原字去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不明活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仍按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四、不分单双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和“方”是两个单音词连用,释义时应分别解释为“土地”和“方圆”;如果把它们误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名词“地方”,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中考以考查实词为主,虚词次之。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虚词考查量少且集中在几个常见的虚词上。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之、其、而、以、于。答题策略:文言文实词的词义可以采用推断的方法:(1)联想推断:由试题中给出的某一实词,联想到其他课文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一下,再确定其意义。(2)语境推断: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及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实词的意思。(3)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其词性和意义。(4)结构推断:有些文言句子整齐,讲究对仗,常用互文手法,应依据互文结构来推断词义。文言虚词答题策略:第一,要掌握各重点虚词的基本用法,借助图表进行归类,记住少数特殊用法及例句。第二,要注意所释虚词的位置,虚词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相同。第三,着眼加点的虚词,立足全句,分析其意义和作用。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文言字词含义”这一考点。1.【2022·湖南永州·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欧阳修)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峰回路转

回:曲折 B.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拢C.野芳发而幽香

发:散发 D.觥筹交错

错:错杂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之僧智仙也A.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四时之景不同C.山间之朝暮也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达出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B.“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两句表现百姓劳碌却负债累累,借歌缓解疲乏的情景。C.“颓然乎其间”呼应“饮少辄醉”,以作者酒酣而醉之态,将宴酣之乐推向高潮。D.全文重复运用“……者……也”,并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显得繁杂啰嗦。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2022·青海海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出师表(节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亲贤臣,远小人()

(2)躬耕于南阳()(3)攘除奸凶()

(4)至于斟酌损益()★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B.先帝不以臣卑鄙

徒以有先生也C.还于旧都

苟全性命于乱世D.可计日而待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先帝/知臣/谨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深厚感情?6.选文中作者给后主刘禅提出哪些具体建议?1.【2022·山东济南·三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C.时时而间进

间:私下D.皆朝于齐

朝:朝见★(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妻曰

安陵君其许寡人B.暮寝而思之

学而不思则罔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已而之细柳军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将日常生活小事与治国安邦之道进行对比,巧妙讽谏,终使齐王纳谏。B.面对进言,齐王用一个“善”字回答,表现了他肯定的态度与从善如流的决心。C.赏谏后,“门庭若市”“皆朝于齐”,这从侧面突出了邹忌的治国之才。D.文章从“比美”“进谏”到“赏谏”均采用了“三叠”式结构,整齐别致。2.【2022·天津红桥·二模】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恶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得到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行道之人弗受D.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B.文中的“本心”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作者认为“本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因为“贤者能勿丧耳”。C.选文综合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注重推理,逻辑严密。D.文中,作者大量使用排比和对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极富文采和气势。1.【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④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注释】①谪:贬谪。②颍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换。★(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B.未果,寻病终(寻找)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D.而屡易其号(多次)★(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 B.老于此五物之间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D.以志吾之乐尔(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D.【甲】【乙】两文都表现出对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过叙述故事,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客间答的形式,诙谐、幽默地表达对即将到来的退休后闲适生活的向往。(4)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②是为五一尔,奈何?(5)【甲】文中最能体现【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_____。(两空均用原文填空)2.【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测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梁惠王》)★(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讲信修睦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③今恩足以及禽兽_____④王请度之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3)[甲]文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乙]文的话说就是_____(4)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个方面内容?孟子认为古人“过人”之处是什么?请分别用原文回答。3.【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注】①树杪(miǎo):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②头不得顾()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乃记之而去()★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父叔辈张灯龙山4.翻译下列句子。(1)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4.【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减)【注释】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钟会:魏国将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兵甲已足

(2)当奖率三军

(3)一出于诚★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B.今南方已定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土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5.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