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小说事件标题增分专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_第1页
2022届高考小说事件标题增分专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_第2页
2022届高考小说事件标题增分专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_第3页
2022届高考小说事件标题增分专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_第4页
2022届高考小说事件标题增分专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高考小说事件标题增分专练考点:1.〔德国〕沃尔夫冈•波尔契特《夜里老鼠是睡觉的》2.邹世奇《老爸有福》3.毕飞宇《虚拟》4.林海音《血的故事(节选)》5.温桐《最后的较量》【考点解读】一、考题类型1.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2.以物件为标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3.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二、以“人物”为标题赏析题(1)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暗示,侧面描写情节(人的变化反映情节)②人物角度——主人公,突出人物形象③情节角度——线索,人物的态度变化侧面反映事件,暗示故事情节④主题角度——人物品质,紧扣中心,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悲剧意义)(2)答题模式手法句(描写,结构)+材料句(人物特点)+分析句(思想,情感)示例问题:分析本文以“小杜果”为标题的好处。(5分)答案:①小杜果是全文的主人公,以“小杜果”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2分)②小说没有正面描写爆炸的恐怖,而通过小杜果对外界的反应变化层层铺开,叙事手法新颖,以“小杜果”为标题,点明文章的线索;(1分)③小说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小杜果”为标题,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单纯和面对悲剧的坚强,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性。(2分)【解析】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设置、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据此结合本文进行分析即可。三、以“物件”为标题赏析题(1)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比喻,象征,反衬②人物角度——侧面表现人物③情节(结构)角度——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④主题角度——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2)答题模式手法句(描写,结构)+材料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句(思想,情感,比喻义、象征义)示例问题:本文的主角是守水库的人,若把文章标题“马灯”改成“守水库的老人”好不好?为什么?答案:不好。以“马灯”为标题的好处:①“马灯”这一意象贯穿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使结构更加圆合。②马灯不仅能够代表老人,还能让人想起与它相关的故事,更加含蓄蕴籍。③老人所处的环境是“荒山野岭,鬼哭狼嚎之地”,给人阴森孤独之感,马灯的出现犹如一抹温暖的亮色。马灯是老人精神品质的外化,会一直在山民的回忆里闪亮,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哪怕外在环境多么恶劣,优秀的品格都有着经久不衰的力量。【解析】每点2分,共6分。如果回答“好”,只要言之成理也适当给分。比如:老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以“守水库的老人”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本文的主题主要通过“守水库的老人”这一形象表现出来,以此为题更加直接;本文围绕老人来叙事,以此来展开整个故事情节。每点得1分。最多得3分。四、以“事件”为标题赏析题(1)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表现手法(正话反说……)人物角度——表现人物②情节(结构)角度——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线索③主题角度——紧扣中心,突出主题(2)答题模式手法句(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句(思想,情感)示例问题:文章以“黑娃照相”为核心事件,其中“照相”有什么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黑娃牺牲衣食而选择照相是黑娃追求精神生活的表现。②相片中的自己是黑娃追求、向往的美好物质生活的呈现方式,赋予了黑娃生活的目标、奋斗的方向。③以小见大,照相代表了传统与现代、东方古老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的一种碰撞,反映了改革时代农村的变革,青年农民的力量、生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以‘黑娃照相’为核心事件,其中‘照相’有什么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题干暗示考生两个信息,其一,“‘黑娃照相’为核心事件”暗示考生可从小说选材的角度去思考,即作者为何写“黑娃照相”这件事;其二,“‘照相’有什么寓意”,“寓意”二字,也是考查小说的主题思想,明白出题人考查什么,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具体而言:(1)主题思想上:结合“黑娃向花坛上望去,只见那里摆着一对沙发……东请来的两个烧窑匠,前天才出了一窑叮当响的好砖”“黑娃正愣愣地望着,两位烧窑匠已经登上花坛摄影师对准镜头‘嚓’的一声”“瞬间,一张彩色照片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嗐嗐’,咱俩算‘美’了一回”等分析,邻村两个烧窑匠拍照“美一回”的做法刺激了黑娃照相的想法。可见黑娃有对精神追求的强烈渴望,可得出黑娃牺牲衣食而选择照相是黑娃追求精神生活的表现。结合“摄影师瞅瞅黑娃,又啾瞅黑娃的手,忙把相片收回去,说:‘不敢不敢,你这手一摸,得留下五个指头印儿’”“人们‘轰’地笑了”“人家的片,再看也是人家的。你想看,就自己照一张”等分析,摄影师的激将法和人们吃惊羡慕的神情目光使黑娃最后坚定了照相的决心。黑娃牺牲衣食而选择照相很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物质生活的贫困,故黑娃只能是二者只能选其一;结合“在一幅广告牌前,两个小伙儿正在指点着说:‘这花钱不能算多,可是要啥有啥’”分析,“要啥有啥”的彩色照片能够满足黑娃的虚荣心。结合“我说你呀,你好好听着,再过两年,来真个的!”“你们——统统的——给俺留着!”等分析,体现黑娃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从选材上,作者选取“黑娃”照相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以小见大的选材方式,“照相”是小事件,但却反映的当时联产承包制的必要性,以及发展农副业的必要性;从而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五、以“形象特征”为标题赏析题(1)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对比讽刺艺术效果——强化效果②人物角度——表现人物③情节(结构)角度——铺开情节,呼应细节④主题角度——突出主题(2)答题模式手法句(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概括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分析句(思想,情感)六、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赏析题(1)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烘托,反衬②人物角度——创设人物活动的背景③情节(结构)角度——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④主题角度——突出小说主题(2)答题模式手法句(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概括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分析句(思想,情感)七、以“问题”为标题赏析题(1)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设问,反问②人物角度——表现人物③情节(结构)角度——设置悬念④读者角度——阅读兴趣⑤主题角度——引发思考(2)答题模式手法句(设问,反问,结构)+材料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句(思想,情感)【考题对接】一、〔德国〕沃尔夫冈•波尔契特《夜里老鼠是睡觉的》夜里老鼠是睡觉的

〔德国〕沃尔夫冈•波尔契特

在孤零零的墙上开着一个窗洞,那张开的大口像是在打呵欠,被夕阳的余晖照射,呈现出一片又蓝又红的色彩。一团团尘云在东斜西歪的烟囱残臂之间闪闪发光。瓦砾片堆成的荒野发着楞。

他闭着眼睛。突然眼前更暗了,他觉得有人走了过来,正站在他面前,黑,蹑手蹑脚。

这下他们发现我了!他想。

但是他眯起双眼只看到两条套着破旧裤子的腿,弯曲得相当厉害,以致于他的目光能从它们中间穿过去。他壮着胆子顺着裤腿往上瞄了一眼,认出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和一只篮子,指尖上沾着些土。

“你在这儿睡觉啊?”那人边问边俯视着他乱蓬蓬的头发。于尔根眯起眼睛,他的眼光从这人的两腿当中穿过,瞧着太阳,说:“不,我没睡,我要守在这儿。”那人点点头:“是这样,为了这个,你带着大棍子对吗?”“对。”于尔根勇敢地回答,同时握紧了棍子。

“你在守着什么呐?”“这我不能说。”他双手紧紧攥着那根棍子。“是守着钱,对吗?”那人放下篮子,在裤子臀部上来回擦着小刀。“不,根本就不是为了钱,”于尔根轻蔑地说,“完全是另外一样东西。”“哦,那是什么呢?”“我不能讲,反正是别的东西。”“好,不说,那我也就不告诉你篮子里装的什么?”那人用脚踢了一下篮子,啪地合上小刀。“哼,篮子里装的什么我会猜,”于尔根一脸鄙夷,“兔子草。”“好家伙,真准!”那人十分惊讶地说,“你真是个机灵鬼。多大了?”“九岁。”“啊哈,瞧瞧,九岁了。那么你也知道三乘九等于几,是吧?”“那还用说,”于尔根答着。为了争取时间,他还补了一句:“这很容易。”他的目光从那人的两条腿中间穿过。“三乘九是吗?”他又问了一遍,“二十七,我一下就算出来了。”“一点不错,我就有这么多兔子。”那人说。于尔根不由得张大嘴巴:“二十七只?”“你可以去瞧嘛,不少还是仔兔呢,你不想去看看吗?”“我可不能,我得守在这儿。”于尔根犹豫着。“老这样?夜里也这样?”那人问。“夜里也一样,天天这样,一直是这样。”

于尔根抬头看着罗圈腿。“打星期六起就这样了。”他悄声说。“你难道就没回过家?饿了总该吃吧。”于尔根拿起一块石头。下面放着半个面包,还有一个白铁盒。“你抽烟吧?”那人问道,“用烟斗吗?”于尔根抓紧棍子,畏缩地说:“我抽自己卷的烟,我不喜欢烟斗。”

“多可惜,”那人朝着他的篮子弯下腰,“你满可以安安静静地瞧瞧那些兔子,特别是那几只小的,或许你还能挑一只,可你却不能离开这里。”“不,”于尔根伤心地说,“不不。”那人拿起篮子,直起身子。“那好吧,如果你非得呆在这儿的话——多可惜。”他转过身去。“要是你能替我保密,”这时于尔根急忙说,“是因为那些老鼠。”罗圈腿缩回了一步:“因为老鼠?”“是呀,它们吃死人,吃人,它们靠这活命。”“谁说的?”“我们老师。”“那你就留神起老鼠来了?”那人问。“才不是呢!”接着他用很低的声音讲道,“我的弟弟,他就躺在下面,就在这儿。”于尔根用棍子指着倒塌的墙垣:“我们的房子遭到了轰炸,地下室里的亮光一下子没有了,他也不见了,我们还大声叫过他。他比我小好多,才四岁。肯定他还在这儿。他比我小好多。”

那人俯看着他乱蓬蓬的头发,突然说道:“那,你们老师就没有告诉你们,夜里老鼠要睡觉吗?”“没有,”于尔根轻声说,一下子显得很不耐烦,“这个他没有说过。”“哟,如果他连这个也不知道,还算什么老师,”那人说,“夜里老鼠是睡觉的,夜里你可以放心回家,夜里它们总睡觉,天一黑就睡下了。”于尔根用棍子在瓦砾堆里戳出一个个小窟窿。这儿全是它们的小床,他想,全是小床。“现在你明白了吧?”那人又说(他的罗圈腿显得很不安静),“我现在赶紧去喂我的兔子,等天一黑我就来接你。或许我还能带一只来,一只小的,还是,你说呢?”于尔根在瓦砾堆里戳出一个个小窟窿。“全是小兔子,白的,灰的,灰白的。”“我不知道,它们夜里是不是真的睡觉。”他轻声说着,看着罗圈腿。那人翻过一堵堵断墙到了街上。“当然,”他在那里说,“你们老师应该卷铺盖滚蛋,要是他连这个都不知道。”

于尔根站了起来,问:“我真能有一只兔子吗?一只白的成吗?”“我找找看,”那人边走边喊,“可你一定要等着我,我带你回家,懂吗?我得告诉你父亲怎样做兔子笼,这事你们可得懂。”“好。”于尔根喊道。“我等着。天黑前我还得留意老鼠。我一定等着。”他又喊。“我们家里还剩有些木板。箱子板。”他叫道。

可是那人已经听不到这些了,他圈着雨条弯腿朝太阳跑去。

黄昏把太阳染得血红,于尔根还能看见阳光从那两条腿当中照射过来,两条弯弯的腿。还有那只篮子兴奋地摇晃着,里面是兔子草。青青的兔子草,因为瓦砾片而变得有些发灰。1.以“夜里老鼠是睡觉的”为题有哪些妙处?(4分)

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很多地方通过描述告诉读者一些场景一些情况,而不是简单干巴的概括,这样读起来更生动,使一切如画卷一般展示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但语言显得有些啰嗦。

B.于尔根两次在瓦砾堆礼戳一个个窟窿的动作描写说明他内心对老鼠夜里是不是睡觉有些疑虑,最终因为喜欢兔子就相信了罗圈腿。

C.文章反复说“他的目光从那人的两条腿中间穿过”就是为了表明于尔根的机灵,他是想看看有没有敌人到来。

D.结尾写“那只篮子兴奋地摇晃着”,表现了“罗圈腿”因为帮助了于尔根而激动,更表明于尔根因为即将得到兔子而兴奋。

E.文章行文看似不动声色,但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情感波涛汹涌。行文至“我的弟弟,他就躺在下面”时,情节就达到了高潮,催人泪下。

3.本文首尾两段的景物描写意蕴丰富,请做赏析。(4分)

4.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于尔根,有人说是罗圈腿,你的看法是怎样的,为什么?(5分)

一、〔德国〕沃尔夫冈•波尔契特《夜里老鼠是睡觉的》【答案】1.(1)运用拟人的手法,用做标题很新颖,能吸引读者。(2)突出主题。文章用这个荒唐的谎言展示了罗圈腿的善良,用做标题更能表现作者对战争的阴影下显现的人性的光辉的礼赞,也控诉了战争的罪恶。(3)高度概括了主要情节。“夜里老鼠是睡觉的”跟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既表现了罗圈腿的善良体贴,相信这种说法也符合九岁男孩的特点。2.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A项“人物对话显得冗长”错;B“只因为喜欢兔子就相信了罗圈腿”错,这样理解就曲解了人物形象;C项“说明老师不能像罗圈腿那样关心和爱护孩子”错,罗圈腿对老师的批评只是为了说服于尔根;D项基本正确,但表述不够完整,还表现了于尔根因为天黑后他可以回家而弟弟不会被老鼠吃而高兴。

3.(1)于尔根看到的从两条腿当中射过来的阳光表明了他内心的愉悦,他能得到一只白色的小兔子,能回去睡觉,弟弟也不会被老鼠吃都让他感到开心。(2)“青青的兔子草,因为瓦砾片而变得有些发灰”表明作者在赞扬了人性的温暖之后仍然对战争带来的阴影感到担心。

4.罗圈腿善良、富有爱心。(2分)我们的社会应该弘扬善良和爱心之美。2011年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童悦悦连遭两车碾过,十多名路人经过未施援手,还是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扶起。罗圈腿的善良、富有爱心与这一事件中的很多当事人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在遭受战争极大破坏的环境中,罗圈腿彰显出的人性的光辉,是如今和平环境下的人们应该学习和反思的。(能联系实际举例1分,有自己的看法且合情理2分。)二、邹世奇《老爸有福》老爸有福邹世奇老爸是个有福之人,让我感触尤深的是在妹妹的婚礼上。妹妹本来要裸婚、坚决不办婚礼的,后来在长辈劝说下妥协了,但她的底线是不要司仪。她说:“姐,你给我主持。”于是在学校主持过文艺活动的我,生平唯一一次当了婚礼司仪。和妹妹、妹夫站在小城婚礼的红毯上,我作为司仪和家庭成员向来宾讲述这对新人在燕园相识、相知的经过时,现场起了一阵骚动,我清晰地听见,离舞台最近的人都在说着类似的话:“老邹命真好啊,有这样两个女儿。”“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呀?”“老邹这辈子值了。”我下意识在现场找了找我老爸,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轮到他致辞的时候,他重复说了好几次:“我觉得自己很有福。”在小城亲友眼中,读了名校博士便是“出息”了,当然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还差得远呢。即便这样,我们仍然觉得老爸命好。这是因为,相对于这世上大多数父母的殚精竭虑,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入几乎是事半功倍。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妹妹是姥姥姥爷带大的,都是学龄前后才来到父母身边。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我们做功课的时候,他在旁边看闲书。做完家庭作业,我们自觉检查一遍,确保无误后拿去给他签字,他拿过来用红笔草草写上一个“阅”,再签上日期,仅此而已。印象中他说的最多的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然后到了期中、期末考试,考好了不予置评、更不要说奖励,考得不好、名次退步了却是要打要罚的。妹妹一次也没被罚过,我几次挨罚,那滋味,至今仍不堪回首。在父亲“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下,妹妹一路成绩优异,不仅考上北大,还成了核物理学博士。和妹妹比起来,我的学业可就逊色很多,唯一令我在她面前保持长姐尊严的,可能就是我的一点所谓的文学特长。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在这点特长上,有老爸的影子。妹妹很恋家,已经有了自己小家的人,只要有3天假期,必定携先生飞行近2000公里回小城跟父母一起过。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妹妹回家,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视频,内容是老爸在用毛笔写字。视频中,已有几颗淡淡老人斑的手握着毛笔,笔走龙蛇,随意挥洒间,笔力遒劲,布局严整,是一阕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个字映入眼帘,我的眼角突然有点湿润,许多尘封的记忆扑面而来。这只手,曾在纸上用钢笔工楷写下一首首古诗词,教我们认字,后来是让我们照着练字。我对诗词、继而对文学的热爱,就是那时候播下的种子。后来,父亲变“俗”了,爱上了搓麻将,那是因为他眼花了,看字会重影。但骨子里,他始终是那个爱读书、一肚子诗词文章、一手琴棋书画的爸爸。他是一个被行政工作和搓麻将耽误了的“文艺青年”,他对文艺的敏感、热忱,也许到我这里发了一点点芽。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一直以来被我忽视的事: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而妹妹可能从另外一个方面受了父亲的影响。我们小时候,爸爸太爱看书了,家里的藏书多,爸爸还在源源不绝地从外面借书、租书。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爸爸都坐在椅子上静静看书,虽然看的都是些“闲书”,但在妹妹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书是一件美好而重要的事,不然为什么爸爸每时每刻都在读呢?几年前在云南木府,雪山前,耀眼的阳光下,抬头看见匾额上“天雨流芳”四个鎏金大字,导游解释说,那是纳西语的“读书去吧”,我一下子又想起爸爸和我们。爸爸就像《种树郭橐驼传》里那个善于种树的驼子,在最合适的时候给小树苗舒展了树根,培实了土,然后就拍拍手走开,任两棵小树沐天风浴海雨,自由、茁壮地成长。爸爸用的是巧劲。老爸的福气,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福气呢?(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标题“老爸有福”包含着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2.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这个情节说明老爸此时内心极大的满足和无尽的幸福。B.“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这个情节与当今的教育方式有对比作用,目的是揭示什么是真正的教育。C.父亲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让我和妹妹都成为了别人眼中“有出息”的孩子,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适时放手。D.“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的重要影响。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爸是个有福之人”在文章中通过“我”之口、邻居之口和老爸之口反复出现,以此来串联小说情节和揭示小说主旨。B.“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重要人物,“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老爸教育方式的思考。C.妹妹回家发的老爸在用毛笔写字的视频,此处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几个字,巧妙衔接了文章后面的回忆内容。D.文章引用了《种树郭橐驼传》,认为郭橐驼与老爸很像,教育孩子与种树有相似之处,采用了类比的手法,丰富了文章内涵。4.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二、邹世奇《老爸有福》【答案】1.①老爸有福,指亲朋好友对老爸的羡慕,老爸的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读了名校博士。②老爸有福,指老爸命好,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入几乎是事半功倍。③老爸有福,指妹妹恋家、孝顺理解老爸。④老爸有福,老爸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用的巧劲,让我们自由茁壮成长,是我们的福气。2.B【解析】“目的是揭示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错误。这个情节是为了表现“父亲‘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3.C【解析】白描错误。妹妹回家发的老爸在用毛笔写字的视频,此处描写细致入微,尤其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几个字,巧妙衔接了文章后面的回忆内容。4.①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直接点题,表现老爸是个有福之人。②通过妹妹婚礼中人们的议论,引出老爸的教育方式,即“学习是自己的事”和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传身教。③描写婚礼的情景,渲染一种欢快喜悦的氛围,奠定了文章温馨幸福的基调。三、毕飞宇《虚拟》虚拟毕飞宇①这个冬天特别冷。②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了。③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④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57个学生考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⑤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⑥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⑦一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上补习班去!局长打圆场了:“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庸俗!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宇,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父亲头上。⑧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⑨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⑩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颠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⑪父亲退出去了,我打破沉默:“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⑫祖父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了……”⑬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⑭“……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⑮这算什么事呢。⑯“当年荣校长l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地说。⑰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⑱“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⑲“不能做假。”语气剥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不能做假!”⑳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㉑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㉒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㉓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罗绍林遥寄哀思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茅开民遥寄哀思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储阳遥寄哀思……㉔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㉕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㉖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幅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㉗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很亮,像洞穿。1.本文的标题“虚拟”匠心别具,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赏析。

2.分析小说第㉑段画线句的作用。

3.第⑧段画线句内涵丰富,请加以分析。

4.结合全文,评析祖父在文中所表现出的教育行为。

三、毕飞宇《虚拟》【答案】1.“虚拟”表面上是指“我”虚拟祖父所教育出来的“高材生”为祖父的葬礼送花圈的事;“虚拟”反映出学生对祖父的冷漠,与祖父对学生的关注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虚拟”送花圈,是作者对祖父的功绩的肯定,也是作者对祖父愿望无法达成的悲哀和无奈。【解析】小说标题意蕴丰富,从表层意思看,“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于是虚拟了为祖父的葬礼送花圈的人名职务单位,并且都是一些“高材生”。深层意思:祖父一心为学生,无私奉献,祖父因爱“高材生”而忽视了父亲,从而导致祖父与父亲之间关系淡漠,但是这些“高材生”却没人来参加祖父的葬礼。“我”虚拟为祖父葬礼送花圈的人名,反映出学生对祖父的冷漠,与祖父对学生的关注形成鲜明的对比。祖父去世前,希望能得到像当年荣校长那样多的花圈,所以作者“虚拟”送花圈的人名,这也体现了对祖父愿望无法达成的悲哀和无奈。作者“虚拟”送花圈,但是认为祖父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实际上是表明祖父一生的功绩是真实存在的。2.画线句运用反复,“特别特别”强调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既与开头相呼应,又暗示了后文很少有人给祖父送花圈的结局,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氛围。【解析】画线句“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从表达效果上看,连用两个“特别”,这是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天气的寒冷。内容上,“我”的祖父死在一个特别冷的日子里,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氛围。结构上,文章开头就写到“这个冬天特别冷”,此处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祖父去世后,“我”在祖父微博上发了讣告,但微博长久寂寞,也很少有人给祖父送花圈,“我”只好虚拟送花圈的人名。此句暗示了很少有人给祖父送花圈的结局。3.将父亲比作祖父的一块肿瘤,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在祖父的生命中有着毁灭性的打击作用。父亲未得到足够的关爱,高考落榜,成为祖父巨大的遗憾;父亲胆大妄为,以祖父的名义让教育局长安排工作,让祖父失望暴怒而无可奈何。父亲又因祖父得罪教育局长而与祖父产生巨大矛盾,二人貌合神离。作者用这一比喻形象地刻画了祖父与父亲二人之间的关系,贴切而又带有悲剧色彩。【解析】“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祖父的一块肿瘤。父亲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本来最有机会上大学,但祖父却“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对父亲关爱不够,最终父亲高考落榜,祖父“就有了愧疚”,这是“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的第一个原因。父亲“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父亲进了县教育局工作,祖父“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要求父亲上补习班,这是“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的第二个原因。“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庸俗!鼠目寸光”“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宇,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父亲头上”,父亲与祖父产生巨大矛盾,这是“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的第三个原因。“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祖父的生命有着毁灭性的打击,突出父亲对祖父的打击之大。作者用这一比喻形象地刻画了祖父与父亲二人之间的关系。4.小说中的“祖父”一心为学生,把全部时间给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自己成就感到“得意”。但是他过分看重自己的荣誉,忽略了自己的儿子,导致了儿子高考的失利和与自己的对立;他怒斥儿子写信给教育局长谋取工作职位的行为,体现出他正直刚烈的一面。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德育,导致学生成才的很多,懂得感恩的却很少。既有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公正严明的一面,也有教育的遗憾和不足之处,具有真实感和时代特征。【解析】小说中的“祖父”是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一辈子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理想使命,热爱工作,无私奉献,“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享尽殊荣。但是他过分看重自己的荣誉,对自己的儿子关爱不够,最终导致儿子高考的失利,因爱学生而忽略甚至牺牲了儿子的前途。儿子模仿自己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对儿子的这一行为,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体现出他正直刚烈的一面。“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祖父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德育,尤其最后来为他送葬的学生很少,可见,祖父在智育上是成功的,在德育上是失败的。总体来看,祖父热爱工作,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基层教育者,他有作为老师成功的一面,也有教育的遗憾和不足之处,具有真实感和时代特征。四、林海音《血的故事(节选)》血的故事林海音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结果认识了没有?”“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硬是要不得!”“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有删改)【注释】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1.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7分)

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3.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4.“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四、林海音《血的故事(节选)》【答案】1.(1)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2)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2.CD【解析】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外省人彭先生与台湾小姐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对话风趣而又细腻。B、“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3.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4.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五、温桐《最后的较量》最后的较量温桐警官刘勇追赶了歹徒一个整夜,没想到最后和对手狭路相逢竟然是在林子中的这一片空地上。山高林密,在追击过程中刘勇一马当先,早已与其他警员失去了联系,因此当他与歹徒撞个正着之后,只能是双方单枪匹马地对峙。正值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淡淡的雾气,间隔不足二十米之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刘勇抢先对天鸣枪示警,警告对方“站住”。而随着这一枪打过,刘勇立即明白,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随着刘勇的这一声断喝,这个犯罪团伙头子立马像一个断了电的机器人一样凝固在了那里。但是,他却没有扔下手中的枪,而是僵直地转过身来,慢慢地举起了手中的枪,对准了刘勇,一边举枪,一边哈哈笑道:不愧是神枪手,厉害!可惜你的枪中已经没有子弹了,哈哈!”刘勇丝毫不动声色,指向对方手枪枪口的手没有一丝颤动。就凭手中这支手枪,他可以在最大射程50米内的任何一点上,抬手间击落轻盈掠过的任何一只飞鸟。不仅公安系统,就连罪犯们内部,都公认他是神枪手,称他“枪神”。与他遭遇,是没有人敢对射的。可是此刻,对面的悍匪却趁着刘勇枪中没了子弹,公然开始挑衅了。能让他得逞吗?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刘勇沉声说:“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就较量较量枪的准头!”“嘿嘿嘿……我可不会上当!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向天空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七次开枪,那就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上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都逃不过刘勇敏锐的眼光。刘勇干脆地开口:“是吗?那好,我来数一二三,一起开枪。”他的声音透着轻松和镇定,他的右臂仍然笔直而有力地高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眼坚定地指向对方。歹徒身子本能地向后一倾,说:“胡说!别蒙人,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当场击毙!”刘勇的脸庞渗透着自信的光彩,他毫不废话,一字一顿清晰地说。人们都知道,因为百发百中,刘勇追捕逃犯时一般只射击对方的手腕、腿或其他并不致命的部位。现在他明白地宣布当场击毙,分明是只剩了最后一颗子弹的缘故。话音才落,刘勇感觉歹徒全身明显地打了一个激灵。歹徒紧盯着刘勇,缓缓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用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浆的手枪。刘勇那一双黑洞洞的眼睛直盯着他,似乎要将他吞没下去一般,歹徒几乎不敢与之对视。歹徒岂能知道,刘勇此时已把全身的力量都灌注在自己的那双眼睛上,当公安狙击手,平时训练要“准”,实战则要“快”,这是一条铁律,必须出枪快、发射快。对射时,聚精会神、枪人合一。刘勇直视前方的眼中,此时除了持枪对立的歹徒,分明幻化出了当年军营服役时的实战情景:那次在云南边陲的缉毒伏击战,他才当兵不久,刚刚甩手射中溪边一名歹徒的小腿,稍有迟疑,比山路上另一逃犯开枪晚了一瞬,对方枪声已响,一位老战士猛地扑倒在他的肩头,为掩护他而中弹负伤。“二!”洪亮、坚定而自信的嗓音穿透了树林,惊起了几只早醒的小鸟。孤独的警察与孤独的逃犯已经共同被逼到了角落里。此时的刘勇,可再不想重演上一次的实战经历。他记得住歹徒开枪的次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但自己却没了子弹。眼前的局面分明就是一次轮盘赌……在短暂的时光空隙里,刘勇已经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咦,那是什么,是汗珠,是一滴汗珠正清晰地从对方的额头滑落下来。“三!”刘勇发出了一声斩钉截铁的大喝,声震天地,一刹那,早晨的第一束阳光突然穿破云层,照亮了林间的空地。“叭……”枪声清脆地响起,山谷震荡。歹徒扑通一声向前栽倒……子弹一声呼啸从刘勇的头顶飞过——面对着迎面刺来的阳光,歹徒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刘勇扔枪,迅速跃向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歹徒竟没有任何反应。当翻过来歹徒那沾着绿草露水的脸时,刘勇才发现,歹徒早已没了呼吸。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严重供血不足,体内应激激素分泌过多,早已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撕裂了最后一丝的生命力。(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小说的标题“最后的较量”有什么内涵与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