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城产业项目一期疏运大道-A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物流城产业项目一期疏运大道-A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物流城产业项目一期疏运大道-A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物流城产业项目一期疏运大道-A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物流城产业项目一期疏运大道-A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图设计说明现处于设计阶段,暂未实施施工,本次设计终点实施桩号为与规划园西路交叉口(K3+523.349),全1.1项目区位本项目位于渭沱综合物流产业园南侧,起点接疏港大道一期KO+065.691预留向西南方向在K1+458.688平交规划五横线,再向西北方向于K2+438.231平交规划发展大道,再向西1.2工程规模1.3设计内容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等)、交通工程、桥涵工程、岩土工程、综合管网工程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2)《合川区城乡综合交通规划(2015-2030)》;3)《重庆渭沱综合物流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2020)》;公司,2019.01);9)《重庆渭沱物流城产业项目一期疏运大道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2020.04)发投资有限公司,2020.4)11)《重庆渭沱物流城产业项目一期疏运大道项目—A段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局,2020.07)通局,2020.07)13)业主提供1:500地形图;14)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2设计采用的规范2.2.1国家标准规范2.2.2建设部行业标准规范2.2.3交通部行业标准2.2.4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2.2.5其它(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3)《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6)国家及部(委)发布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2.3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020年7月6日,在合川区交通局会议室召开了重庆渭沱物流城产业项目一期疏运大道项目-A2.4施工图审查意见及回复2020年7月21日,在合川区交通局会议室召开了渭沱物流城产业项目一期疏运大道项目-A段初3工程建设条件本章节关于地质概况描述均摘至《重庆渭沱物流城产业项目一期告(一次性详勘)》。3.1气象、水文合川区气候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8.1℃,四季分明。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大相对湿度83%,最小相对湿度15%。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左右,5~10月6个月共降水平均为711.32mm,占全年64%;1—4月及11—12月6个月共降水平均为400.32mm,占全年36%。年平均日照数为1315.7d,年平均气压984.6mb。历年各月都以偏北风最多,多年平均风速为1.8m/s,3.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区域地貌属丘陵剥蚀低山地貌,场地内地形总体上东10~35°,局部少量地段可达45°左右,见少量陡坎。整个场地最高点高程位于道路终点上,高程为275.23m,最低点位于道路起点214.28,高程为247.46m,相对高差为60.95m。3.3地质构造3.4地层岩性根据地表调查及钻孔揭露,场区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及侏罗粉质粘土(Q4el+d1):红褐色,软塑~可塑状,主要由粘粒组成,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40%,原岩为砂岩,呈亚圆状,分选性差。钻探揭露厚度2.8(ZK19)~4.2m(ZK21),为场地主要覆盖层,主要分布于地势低洼的农田,缓坡位置。钻孔揭露该层的厚度为1.20m(ZK11)~4.20m(ZK21)。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红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其次含不均匀粉3.5地震效应及地震稳定性评价(1)地震效应评价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路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此段属设计地震分组第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经钻探揭示及地区经验所得:未来素填土剪切波速平均值可取130m/s(经验值),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平均值可取150m/s(经验值),为软弱土,强风化基岩>500m/s,为软质岩石;中风化基岩>800m/s,为硬质岩石。(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3.6基岩面及基岩风化特征基岩面坡角10~35°。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厚度变化不均,强风化层厚裂隙较发育至不发育,岩芯呈块状、短柱~柱状,岩质较硬3.7水文地质条件以上两种地下水的富水性主要受地形地貌和厚度的控制。场地位于斜坡地带不利于地下水的存3.8不良地质现象3.9.1土体3.9.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3.10土、石可挖性分类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进3.11现状斜边坡稳定性评价经现场踏勘,地质调绘可知,场地内现状斜坡,表层土体厚度均较薄,岩层倾角均小于10°,平3.12路线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3°~10°。为一般路基段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最大厚度3.3m。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道路后,左建议挖方采用放坡措施处理,永久坡率:粉质粘土1:1.50,强风化基岩1:1.00。填方边坡永久换填深度2~3米,以满足规范要求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8°,局部为陡坎。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土层厚度一般3.3~3.7m。按设计路面标高,中线最填方高度12.2m,左侧填方高度12.6m,右侧填方高度12.5m。该边坡岩体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边坡最高为12.6m段,坡向为127°,控制剖面5-5'。边坡该边坡岩体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边坡最高为12.5m段,坡向为307°,控制剖面5-5'。边坡弧滑动,需采取支挡措施,建议填方按8m高进行分级放坡,至上而下,一级边坡坡率为1:1.5;二级边坡坡率为1:1.75,三级及以下边坡坡率为1:2,各级边坡之间留2m宽平台,该段填方边坡下覆盖层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建议对其进行换填,换填深度3.0~3.5米,以满足规范要求压实填土作为该段一般路基段,该段沿道路轴线,沿道路走向地形坡度7~10°。垂直道路轴线方向,地形坡0.5m,左侧最大开挖高度为4.0m,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右侧形成高约1.6米高填方边建议挖方采用放坡措施处理,永久坡率:粉质粘土1:1.50,强风化基岩1:1.00。填方边坡永久换填深度2~3米,以满足规范要求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该段为主要为挖方段,沿道路轴线方向地形坡度一般5°~8°,垂直道路轴线方向一般为15°~该挖方边坡,边坡长度约185m,边坡倾向约324°,最高高度为23.4m,坡体为粉质粘土、泥岩,由赤平投影图1可知:边坡①与岩层层面②倾向相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①与裂隙③倾化段为IV类、中风化段为Ⅲ类;强风化岩体边坡破裂角取44°,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0°。中等风化泥岩体边坡破裂角取60.5°,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2°。建议土层按1:1.50,基岩1:1.00进行放坡,边坡高度大于8m时,应设置边坡平台,其宽度不小于该挖方边坡,边坡长度约185m,边坡倾向约144°,最高19.2m,坡体为粉质粘土、泥岩,为岩倾向“6由赤平投影图2可知:边坡①与岩层层面②倾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平缓,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中等风化泥岩体边坡破裂角取60.5°,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2°。议土层按1:1.50,基岩1:1.00进行放坡,分阶高度大于8m时,设置2m平台,并对坡面挂网喷浆支该段一般路基段,该段沿道路轴线,沿道路走向地形坡度7~10°6.0m,左侧最大开挖高度为7.0m,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强、中风化泥岩,右侧形成高约4.2米高挖方边坡,边坡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建议左侧挖方采用放坡措施处理,永久坡率:粉质粘土1:1.50,基岩1:1.00。右侧挖方边坡永久坡率:粉质粘土1:1.50,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该段为填方段,沿道路轴线方向地形坡度整体平缓,一般5°~10°;局部呈陡坎状,垂直道路路面标高,中线最填方高度17.68m,左侧填方高度18.0m,右侧填方高度17.0m。该边坡岩体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边坡最高为18.0m段,坡向为170°,控制剖面12、13。边该边坡岩体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边坡最高为17.0m段,坡向为349°,控制剖面11、13。边该里程段填方边坡下伏地形界面平缓(小于10°),边坡沿现状地形滑移可能性小,但直立填方为1:1.5;二级边坡坡率为1:1.75,三级及以下边坡坡率为1:2,各级边坡之间留2m宽平台,该段填方边坡局部段下覆盖层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建议对其进行换填,换填深度3.5~4.0米,以满足规方轨顶高程241.573m,覆土深度约2.8~3.4m。下穿通道起点桩号K1+553.94,终点桩号K1+749,全经现场地质钻探与踏勘,下穿通道下覆土层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厚度2.8~3.4m),结合地质剖面下穿通道采用明挖现浇,建议临时开挖坡率:未来填土取1:1.50,粉质粘土取1:1.25,强风化基岩取1:1.00,中风化基岩可取1:0.75。该段为主要为挖方段,沿道路轴线方向地形坡度一般10°~15°,垂直道路轴线方向一般为15°~25°,局部呈陡坎状;土层为粉质粘土,厚度最大3.6m。按设计路面标高开挖后,中线挖方最该挖方边坡,边坡长度约591m,边坡倾向约47°,最高高度为36.4m,坡体主要为泥岩,为岩质倾角(”3由赤平投影图1可知:边坡①与岩层层面②倾向相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①与裂隙③倾化段为Ⅲ类;强风化岩体边坡破裂角取44°,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0°。中等风化泥岩体边坡破裂角取50°,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2°。土层按1:1.50,基岩1:1.00进行放坡,边坡高度大于8m时,应设置边坡平台,其宽度不小于2m,该挖方边坡,边坡长度约591m,边坡倾向约144°,最高41.2m,泥岩为岩土质边坡,岩体类别由赤平投影图2可知:边坡①与岩层层面②切向相交,岩层倾角平缓,对边坡稳定性IV类、中风化段为Ⅲ类;强风化岩体边坡破裂角取44°,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0°。中等风化泥岩体边坡破裂角取60.5°,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2°。按基岩1:1.00进行放坡,边坡高度大于8m时,应设置边坡平台,其宽度不小于2m,第二、四、六阶结合锚杆框架粱支护并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坡面进行绿化处理。边坡高度较高大于25米,宜考该段为填方段,沿道路轴线方向地形坡度起伏,一般5°~25°;局部呈陡坎状,垂直道路轴线方向地形坡度一般为10°~30°。下覆覆盖土层为软塑状粉质粘土,最大厚度3.3m。按设计路面标高,中线最填方高度23.1m,左侧填方最高高度20.0m,右侧填方最高高度24.0m。该边坡岩体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边坡最高为20.0m段,坡向为349°,控制剖面27~44。边该里程段填方边坡下伏地形界面平缓(小于10°)或地形坡度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边坡沿现状地形滑移可能性小,但直立填方边坡易产生圆弧滑动,需采取支挡措施,建议填方按8m高进行分级放坡,至上而下,一级边坡坡率为1:1.5;二级边坡坡率为1:1.75,三级及以下边坡坡率为1:2,换填深度1.0~3.0米,以满足规范要求压实填土、基岩作为持力层。该边坡岩体主要组成物质为素填土。边坡最高为20.0m段,坡向为323°,控制剖面27~44。边该里程段多数填方边坡下伏地形界面整体平缓(小于10°),边坡沿现状地形滑移可能性小,但建议K2+900~K2+980、K3+040~K3+120、K3+300~K3+440段右侧填方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基需采取支挡措施,建议填方按8m高进行分级放坡,至上而下,一级边坡坡率为1:1.5;二级边坡坡率为1:1.75,三级及以下边坡坡率为1:2,各级边坡之间留2m宽平台,该段填方边坡下覆盖层多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建议对其进行换填,换填深度2.5~3.5米,以满足规范要求压实填土、基岩作为3.13路段区基础持力层选择编号式KO+000~KO+550m(一般路基)/2K0+550~KO+780m(填方段)/3KO+780~KO+960m(一般路基)/4K0+960m~K1+240(挖方段)中风化基岩/5中风化基岩6K1+320m~K1+553.94m(填方段)/7中风化基岩8K1+749m~K2+340m(挖方段)9K2+340m~YKO+527.215m(ZKO+55/3.14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评价3.15拟建工程对环境及重要构筑物的影响3.15.2对重要构筑物的影响3.16特殊性岩土的评价强风化基岩:场地内粉质粘土与中等风化基岩之间分在其上修建道路时(特别是高填路堤),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等问题。如不有效处理会导致路3.17路段区路基及基础施工建议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8、路堤基底应设置排水隔离垫层,厚度0.3~0.5m,3.18结论与建议3.18.1结论3、岩土设计参数详见各章节及4.0节。3.18.2建议必须采用爆破施工时,应控制爆破,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对边坡及邻近建(构)筑物的震害。并对临2、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文,对于超限边坡的设计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安全专项论证。清除地表软土,并采取排水凉晒、置换、渗灰等方式进行处理6、加强对邻近需保护建(构)筑物的监测和保护工作。4道路工程设计4.1总体设计思路(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提倡生态建设。(2)注重城市道路景观,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3)合理定位,做到功能适用并适度超前,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4)注重方案的可行性、建设可操作性、经济的合理性和管理养护的方便性。(5)强调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保障道路功能的服务性。处理好与各级相交道路的交叉关系,保(6)做好管线综合,管道预留一次到位,尽量避免今后的重复开挖建设。(7)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4.2技术标准根据定性交通分析和交通量预测分析,并结合规划,考虑与周边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拟定该道路技术标准如下表:15年15年最小平曲线半径(m)曲线半径(m)凹形凸形最大纵坡(%)4.3平面设计设计车速为50km/h。K0+000-K1+458.688段为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2.5m。K1+458.688至终点K3+523.349段为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32m。道路平面线形与规划基本一致,由于规划平面线形无缓和曲线,本项目起点接疏港大道一期KO+065.691预留平交口位置,然后向西南方向在K1+458.688平交道路实施范围是K0+000~K3+523.349。道路全线共设置10处平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为490m,4.4纵断面设计本次设计根据控制点的标高,结合规划标高,本着行车舒适、安全线共设置7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3.9%,最小纵坡为1%,整体纵坡较平缓。最小凹曲线半径为2820m,最小凸曲线半径为7100m,最小坡长为197.325m。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本项目起点接已建疏港大道一期交叉口,设计标高为214.883。本项目在K1+563-K1+749下穿市域铁路黄泥坝站,其中K1+563-K1+649段为市域铁路轨道K1+649-K1+749段为物流运转平台预留范围。K1+563-K1+649段市域铁路轨道范围铁路(241.750)与道路设计标高(232.392~231.481)高差为:9.358m~10.269m。K1+649-K1+749段为物流运转平台预留范围顶标高(241.750)与道路设计标高(231.511~233.693)高差为:8.057m~4.5横断面设计4.5.1标准横断面设计根据规划,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32m、22.5m。机动车道横坡采用1.5%,人行道横坡采用2.0%路幅分配:B=3.0m(人行道)+8.25m(机动车道)+8.25m(机动车道)+3.0m(人行道)=22.52)K1+458.688-K3+523.349段为双向六车道路幅分配:B=4.0m(人行道)+12.0(机动车道)+12.0(机动车道)+4.0(人行道)=324.5.2路拱与横坡道路全线车行道横坡为向外1.5%双向横坡,人行道横坡为向内2%。4.6道路交叉设计(备注:变化段起点桩号为ZHO,宽度为BO;变化段终点桩号为ZH1,宽度为B1;计算桩号ZHx其中展宽渐变段长35m、45m,展宽段长度90m。4.7路基设计4.7.1一般路基设计(1)填方路基填方边坡每8m一级,第一级边坡坡比为1:1.5,第二级边坡坡比为1:1.75,第三级边坡坡比为1:2,两级边坡间留2.0m宽护坡道。当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外2.0m处外侧设排水沟。路基分层填筑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检查平整水设施。对K2+920-2+980、K3+050-K3+130、K3+330-K3+380段右侧填方边坡,由于原地面较陡,采用清除表层粉质粘土层+超宽填筑+土工格栅+坡率法分级放坡的处理方式,第一级边坡超宽10m,坡率1:2,第二级边坡超宽5m,坡率1:2,第三级边坡超宽5m,坡率1:2,每级边坡高度8m;并在该三段边坡马道1m下铺3层土工格栅,间距为30cm。超宽填筑平台设置3%的坡度,利于排水。(2)挖方路基对一般路段,本次设计挖方边坡按1:1.0坡率开挖,挖方边坡每级坡高8m,各级边坡间留2m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筑碎石土,碎石含量50%,并压实。由于人行道(车行道)下布置雨污水等管线,在进行管线沟槽开挖时,沟槽开挖离高挖方边坡在人行道外侧增设1-3.25m宽碎落台。拓宽碎落台设置3%的坡度,利于排水。序号断面形式高挖方拓宽碎落台设置范围宽度(m)长度(m)拓宽面积(m²)左侧2右侧3左侧4右侧5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基本原则):填厚度根据软土层厚度或地基承载力决定,换填层的地基土承载力不小于15于200Kpa。碎石垫层控制孔隙率不大于22%。如有地下水,及时通本项目特殊路基处理段落桩号范围型深度(m)面积(m2)片块石工水田23水田34水田5678水田29水田改路一K0+065~水田水田水田2改路二K0+200~水田水田水田K3+320~水田改路三KO+080~水田4.8路基填挖交界处理填挖交界处: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m;当地表坡度陡于1:2.5且沟谷填方高度大于8m时,为避免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土、碎石或砂岩片碎屑填筑形成过渡段,同时,在路面底面下铺设2层土工格栅,格栅应伸入挖方段铺设土工格栅的填土表面应平整,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上、下侧距离土工格栅8cm以内的路堤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断延伸率≤3%,焊点剥离力≥30N。桩号范围处置长度(m)123456789实际施工中如填挖交界处理长度及范围发生变4.9路基防护设计边坡重要性系数:1.1(一级边坡);1.0(二级边坡)结构设计安全使用年限:50年(永久边坡,桩号K1+460-K1+610右侧边坡),2年(临时边坡,其余段边坡);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按7度构造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本次设计中,考虑到沿线周边地块未来2年内可能开发,除K1+460-K1+610右侧边坡边坡考虑为永久边坡,其他边坡均考虑为临时边坡。边坡度安全等级性质防护形式070右侧6二级临时1:1坡率法分级放坡+1:1.5放坡210左侧1一级临时1:1坡率法分级放坡+栏杆+截排水+坡顶防1:1.5放坡540右侧二级临时草护水450左侧一级临时草护水250左侧3一级临时1:1坡率法分级放坡+植被混凝土+坡顶防护1:1.5放坡300右侧级临时1:1坡率法分级放坡+植被混凝土+坡顶防护1:1.5放坡580右侧二级临时网植草护坡+坡顶防护560左侧二级临时网植草护坡+坡顶防护200右侧一级临时网植草护坡+坡顶防护30右侧采用维网植草护坡+坡顶防护920左侧二级临时网植草护坡+坡顶防护侧二级临时网植草护坡+坡顶防护宽填筑+三维网植草护坡+坡顶防护侧二级临时网植草护坡+坡顶防护其余段填方边坡按坡率法放坡+植草防护+排水的防护形式,其余段挖方边4.9.1挖方边坡1)土石方开挖与挡墙施工关系边坡应分层分段逆作法施工,分层工作高度不宜超过3.0m,分段长度为10~20m,且完成上级2)边坡防护形式:考虑本次设计边坡大部分为临时边坡,综合安全、经济实用各方边坡放坡坡率中风化岩层1:1,每8m一级,两级边坡间设2.0m宽马道,坡顶土层放坡坡率按1:1.5,边坡坡面喷射100mm厚植被混凝土,内置单层双向φ14镀锌铁丝网。植被混凝土由生植土、成活的多年生草种,喷播草籽含量每平方米不小于25g。锚杆应锚入破裂角内稳定中风化岩层不小于3.5m,短锚杆长1.0m,锚杆间距1m,矩形布置,锚孔直坡内设置直径100mm穿孔PVC管,泄水孔长度0.5m,矩形布置,间距3×3m,外倾10%,排水孔进水侧包裹一层土工布,植被砼每20m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20mm,沥青麻丝填塞。裂角内稳定中风化岩层不小于5m。3)锚杆工程(1)锚孔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2)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宜超过设计长度0.5m;(3)锚孔宜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确保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层;(4)钻孔后应将孔清理干净,并用压风机吹干,成孔后及时放置锚杆、灌浆,间隔时间不得大于6天;(5)锚杆成孔建议采用干作法施工。(6)竖向伸缩缝在经过锚孔时,应该避开锚孔。b.锚杆组装与安放(1)组装前,钢筋应除油污、去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筋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2)钢筋应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0m设一定位支架;(3)钢筋接长按施工规范焊接或机械连接;(4)安放锚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转、弯曲,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5)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设计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能随意敲击、插拔,不得注浆压力0.5Mpa;(8)本工程在锚杆施工前,在设计的锚杆位置处做基本试验,以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粘接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及锚杆的极限抗拉承载力。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9)本工程的所有锚杆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杆验收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3要求进行,验收试验量取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锚杆验收试验荷载值及试验根数要求下表。1根φ16HRB400级1根①22HRB400级4.9.2填方边坡最大粒径150mm,要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其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0°。对自然纵坡大于12%或横坡大于1:5时边坡开挖应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内斜4%的台阶;然后对K2+920~2+980、K3+050~K3+130、K3+330~K3+380段右侧边坡,由于原地面较层粉质粘土层+超宽填筑+土工格栅+坡率法分级放坡的处理方式,第一级边坡超宽10m,坡率1:2,第二级边坡超宽5m,坡率1:2,第三级边坡超宽5m,坡率1:2,每级边坡高度8m;并在该三段边坡马道1m下铺3层土工格栅,间距为30cm,土工格栅应采用双向土工格栅,抗拉强度≥80KN/m,结点剥离4.9.3边坡监测1)边坡工程监测应由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2)要求对本次设计的所有高边坡均进行监测,详见《表边坡技术参数表》,可根据其安全等级、应测应测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应测应测应测应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应测应测应测支护结构应力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注:①在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破坏后果严重时,应加强对支护结构的应力监测;(3)边坡工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应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观②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宜每天一次,且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周边建(构)筑物、管(4)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及监测期间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①有软弱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坡顶有水平位移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大于3mm或支护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超过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允许值;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边坡开挖深度的1/500或20mm,以4.9.4边坡防护其它注意事项(1)边坡坡顶设截、排水沟,及时排走地表水,排水沟的设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2)边坡位置和高度参数与现场不一致的,以现场为准,差异较大时,应通知地勘及设计人员(3)本边坡防护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校核结构面情况,在施工过程中(4)由于边坡高度大,安全等级高,建议甲方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和有丰富高切坡施工经验的单(5)施工之前对坡顶已有建、构筑物进行调查,确定已有建、构筑物变形、裂纹和其它损坏情(6)边坡施工前,应调查清除边坡施工影响范围内是否有地下工程、地下管道及地下管线等,(7)边坡施工前应将各建、构筑物、管线位置精确定位,确保各建、构筑物(包括道路)、管(8)如今后在边坡坡顶和坡脚发生其它工程活动,应不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9)其他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施工中如出现有关问题请4.9.5鱼塘段浆砌块石护坡拟建场地K0+700~KO+770右侧处有两处鱼塘,水深暂定2.0m,水深以现场为准。拟建场地K3+010~K3+040左侧处有一处鱼塘,水深暂定1.5m,水深以现场为准。浆砌块石护坡适用于水塘浸水路堤边坡防护。边坡坡率采用1:2.0,护坡内侧设反滤土工布作4.10路面设计4.10.1车行道路面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和容许剪应力进行作为设计和验算指标。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上面层:细粒式沥青砼AC-13,厚度4cm中面层:中粒式沥青砼AC-16,厚度5cm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含量5.5%),厚度25cm上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含量5%),厚度20cm下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含量4%),厚度20cm4.10.2改路路面结构面层:20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设计弯拉强度为4MPa)4.10.3新旧路面搭接新旧路面交接处的面层与基层间,沥青面层间铺筑不小于50cm宽的中各项要求。实际采用的玻纤格栅网孔尺寸宜为其上铺设沥青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0.5~1倍,采4.10.4现状交叉口加铺罩面混凝土AC-13;第二种是4cm<加铺厚度<9cm的,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调平层AC-13;第三种是9cm<加铺厚度<24cm,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调平层AC-25;第四种是24cm<加铺厚度,采用4cm细粒本次设计罩面工程量暂定铣刨厚度为4cm,加铺厚度为4cm。实际工程量以现场施工为准。4.11人行系统设计4.11.1人行过街设施布设间距1.5m。4.11.2人行道铺装及结构设计人行道铺装设计具体为:透水性水泥混凝土厚5cm+3其中二次过街和导流岛铺装设计具体为:人行道透水砖250mm×150mm×60mm+中粗砂找平层厚3cm+3.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垫层厚10cm。4.11.3路缘石、路边石、花带石路缘石采用规格为15×40×100cm预制C30砼路缘石;路边石采用规格为12×20×100cm预制C25砼路边石,机制C25砼植树圈尺寸12×15×108cm,植树圈顶面与人行道齐平,端部采用45°碰角。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和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4.11.4人行道透水砖和透水水泥混凝土定。用于铺筑人行道的透水砖其防滑性能(BPN)不应小于60,耐磨性不应大于35cm。透水混凝土面层横向接缝的间距一般为4~6m;面层施工长度超过30m或与其它构造物连接处(如侧沟、建筑物、窨井、铺面的连锁砌块、沥青铺面)应设置胀缝,胀缝采用不设传力杆的形式。4.11.5无障碍设施设计设置盲道,盲道宽0.4m,采用透水砖,交叉口处三面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4.12附属设施在人行道侧间距1km设置垃圾箱1处,材质暂定采用不锈钢,具体选型由业主指定。4.12.1防护网(1)防护网形式大于5m边坡及挡墙坡顶位置范围内,设置防护网,防护网采用浸塑的电焊网形式(隔离设施的电焊(2)防护网设置范围:防护网设置范围长度(m)234678(3)防护网的材料1)防护网的连接附件、焊接型钢立柱、斜撑和钢板网采用低碳冷轧(热轧)钢板,其化学成2)防护网的紧固连接附件需采用热浸镀锌处理,镀锌量为350g/m2。4)浸塑原料采用改性聚乙烯粉末树脂。粒度为60~120目。浸塑厚度为0.5mm。6)浸塑层应具有耐化学腐蚀性和耐侯性,并经试验合格,方可进行安装施工。4.13截、排水沟1、本次设计中,根据控规用地性质图,考虑到沿线周边地块未来2年内可能开发,在KO+670~K1+640左侧(规划为发展控制用地和农林用地)截排水沟考虑为永久排水沟,其他排水沟均疏运大道截、排水沟均采用0.6m×0.6m的梯形排水沟。其中永久排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厚度为30cm。临时排水沟采用M7.5砂浆抹面,厚度为5cm。改路排水沟采用0.4m×0.4m的临时梯形排水沟,采用M7.5砂浆抹面,厚度为5cm。序号截排水沟设置范围长度(m)1 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2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3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4永久梯形排水沟(60*60)5永久梯形排水沟(60*60)6永久梯形排水沟(60*60)7永久梯形排水沟(60*60)8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9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 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改路一改路一临时梯形排水沟(40*40)临时梯形排水沟(40*40)临时梯形排水沟(40*40)临时梯形排水沟(60*60)永久梯形排水沟(60*60)临时梯形排水沟(40*40)其中疏运大道K3+460-终点段右侧填方坡脚排水沟(长度约135m),由于该位置地形较高,排水本项目改路采用单面坡,在挖方段落设置边沟。边沟尺寸为40cmx50cm,,侧面采用M7.5浆砌片石,厚度为25cm,底部采用C15混凝土,厚度为10cm。改路一边沟设置段落为KO+015-K0+120左侧,长度为105m。改路二边沟设置段落为KO+020-KO+230两侧,长度本项目在挖方边坡马道位置设置排水沟,采用C20素混凝土挡水条(30cm*30cm),下部采用钢筋左侧(规划为发展控制用地和农林用地)截排水沟考虑为永久排水沟,故在该段排水沟水流坡度较大本次设计急流槽采用M7.5砂浆砌MU30片石砌筑,每隔2.5m设一防滑平台,每隔10m设2cm的和减小流速,石块净距10~15cm。序号急流槽设置范围长度(m)左侧2左侧3左侧4左侧5右侧64.14公交停车港地、商业用地。为完善片区公交港湾布置网,结合控规,此次设计中一湾统一采用宽3.5m,长45m,减速段长15m,加速段长20m。本次设计起点位置由于已建疏港一期在交叉口出口道未设置公交车站,故KO+180位置在进口道故在K1+260位置进口道设置一处公交车站,其余公交车站均设置在出口道。4.15绿化全支全冠;养护期从验收合格之日起算1年。4.16土石方情况本项目全线总挖方164.8万方,总填方116.9万方,总弃方53.9万方,其中特殊路基处理中清淤换填片块石为13.8万方(利用挖方中风化泥岩或砂质泥岩),抛石挤淤片块石为0.7万方(外购)。本项目土石方可内部调运,暂定运距2km。由于疏运大道K3+523.4.17沿线主要障碍物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及时进行沿线障碍物调查、复核,如果道路设计5施工技术要求5.1.1质量标准土质路基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起皮、积水及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轮迹不得大于5m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路堤下路堤150以下土质路基允许偏差需满足《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的检查项目本项目1水准仪,每20m取1点2中线偏位加HY、YH两点)3宽度(mm)钢尺量,每40m测1点4道取1点5横坡(%)±0.3且不反坡6路床顶面路基的回弹模量E和检验弯沉值Lo见下表所回弹模量和弯沉(主控指标)回弹模量E弯沉值(0.01mm)5.1.2路基排水5.1.3挖方路基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对石方路堑,超挖部分应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材料全断5.1.4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碎石土中碎石含量不小于20%。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本项目8下路床56下路堤150以下38(2)基底处理纵坡大于12%、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坡度大于4%的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3)填筑要求填方边坡每8m一级,第一级边坡坡比为1:1.5,第二级边坡坡比为1:1.75,第三级边坡坡比为1:2,两级边坡间留2.0m宽护坡道。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口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桥台和路基接合部,应分层仔细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顶以下2.5m以内应采用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5.2路面施工要点5.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床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1)质量标准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5mm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下底基层2MPa;上底基层3MPa,弯沉值:下基层≤64.8(0.01mm);上底基层≤52.4(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5.0%和4.0%,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h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3)施工要求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及碾压。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拌和必须均匀,应严格掌握厚度。3)分层铺筑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4)宜在夏季组织施工,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5.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1)质量标准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5.5%。平整度:不大于10mm中线高程:+5,-10mm弯沉值:≤31.8(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3)施工要求5.2.3稀浆封层(1)材料1)改性乳化沥青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恩格拉粘度E25沥青标准粘度C25.3(s)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100g,25℃,5s,0.1mm)不小于97.5软化点℃不小于53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性能应范》JTGF40-2017中表4.8.2的要求。稀浆封层用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50%,筛孔尺寸(mm)通过各筛孔的百分率(%)一层的适宜厚度(mm)可拌和时间,s手工拌和1)稀浆封层应使用乳化沥青,且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2)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42.5级的普通硅酸盐3)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4)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5)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6)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7)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5.2.4粘层、透层(1)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2)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3)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粘层沥青选用PCR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用试验项目阳离子(+)不大于0.1恩格拉粘度计E25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s残留质软化点,℃延度(5℃)cm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51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层油采用PC-2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7~1.5L/m²。试验项目阳离子(+)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恩格拉粘度计E25残留岳不小于97.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5l5.2.5沥青混凝土1)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压实度: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8%平整度:0不大于1.8mm,IRI不大于3.0厚度容许偏差:总厚度-5%,上层厚-5mm,+10mm宽度:0,+20mm弯沉值:≤21.5(0.01mm)2)材料F40-2004)中A级70号沥青的技术要求,软化点(R&B)℃闪点℃不大于2.2不小于99.5不大于±0.8不小于61剂剂量以内掺法计量为准。改性沥青混凝土沥青材料采用4%SBS改性沥青(96%AH-70石油沥青+4%针入度指数PI软化点(R&B),℃运动粘度(135℃),Pa.s闪点(℃)离析软化点差(℃)溶解度(%)验(163℃×5h)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改性乳化沥青应达到以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粘度Cs.₃(秒)蒸发残留物含量(%)本项目%%%%吸水率,不大于%23%11%3554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AC-13所用石料的级配组成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F40-2004)表4.8.3、表4.8.5和表4.8.7对应于一级公路石料的分级要求。机破碎(石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在路面AC-13中,拟采用三种规格要求的破碎集料:(1)5~15mm、(2)3~5mm、(3)0~3mm;其颗粒级配组成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4.9.3和表4.9.4的集料分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1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为了提高沥青混泥土路面的性能,在本路段中面层AC-16和下面层AC-25中加入JTJ-130抗车辙剂,掺量为沥青混凝土重量的0.4%,即每吨混合料掺加4公斤。JTJ-130抗车辙剂应符合下表所列的软化点≥6000次/mm3)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筛孔(mm)上面层细粒式沥青砼AC-13、中面层AC-16和下面层AC-25性能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添加抗车辙剂)(添加抗车辙剂)TT5.2.6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1)沥青透层油及粘层油1、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在沥青混凝土下3、在基层养生结束并清除基层表面松散颗粒的尘土后,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0.7~1.5L/m2,洒布透层沥青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在其上通行也应慢2)上、中、下面层1、透层油洒布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铺5、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小于98%,以室内马歇尔试件密实度条垂直接缝,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聚合物改性沥青的70号间隙式拌和机降低不超过105.2.7改路水泥混凝土面层(1)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2)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粗集料级别不低于粗集料级配范围合成级配0050粒级0609000(3)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使用的砂应不低于《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IⅡ级。细集料的级配要求应符合规定,宜使用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的中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集料级配范围方筛尺寸(mm)累计筛余(以质量计)(%)中砂④因故造成1h以上停工或达到2/3初凝时间,致使拌合物无法振实时,应在已铺筑好的面板端⑥路面施工时应配备1根滚杠。振动梁振实后,应拖动滚杠往返2-3遍提浆整平。第一遍应短距⑦拖滚后的表面宜采用3m刮尺,纵横各1遍整平饰面,或采用叶片式或圆盘式抹面机返2-3遍5.3人行道人行道铺装结构施工技术要求5.3.1多功能步道1)透水性水泥混凝土面层(1)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2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强度等级C25透水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填充理论及体积法按3.1式计算,其强度必须通过试验确定。pc—水泥的表观密度(kg/cm3)pz一增强料的表观密度(kg/cm3)P—为设计孔隙率胶凝材料:300kg~450kg;(增强料与水泥)透水混凝土面层横向接缝的间距一般为4~6m;面层施工长度超过30m或与其它构造物连接处(如侧沟、建筑物、窨井、铺面的连锁砌块、沥青铺面)应设置胀缝,胀缝采用不设传力杆的形式。(2)原材料a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碎石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中的二级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