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活动方法:一下“滚翻+平衡”》公开课_第1页
《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活动方法:一下“滚翻+平衡”》公开课_第2页
《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活动方法:一下“滚翻+平衡”》公开课_第3页
《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活动方法:一下“滚翻+平衡”》公开课_第4页
《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活动方法:一下“滚翻+平衡”》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

——非移动性技能活动方法:滚翻与平衡大单元介绍江山市城东实验学校

徐杨杨衢州中小学体育教研目录衢州体育教研一、大单元三问二、大单元≠内容叠加或拼接三、单元要素突显大概念四、课时要素间高度匹配一、大单元三问

三问?(一)非移动性技能是什么?(二)本大单元出自哪里?(三)“滚翻+平衡”主题大单元设计依据?衢州体育教研一、大单元三问一问:非移动性技能是什么?

1.非移动技能——注重重力状态下,取得和保持平衡的运动。非移动运动包括平衡、重心转移和伸展、蜷缩和扭转动作。

2.移动技能——人们在空间内移动或将身体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技能。运动技能包括水平面上的慢跑、跑步、单脚跳、垫步跳、滑步等。3.操作技能——控制或操纵物体的技能,如踢球、长短柄器材击打、投球、接球和运球。

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是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儿童体操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掌握平衡和重心转移的非移动性技能。衢州体育教研一、大单元三问二问:本大单元出自哪里?

依据基本动作技能分类,加之基本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习得的一个层次,是学习和发展高阶技能的基石。根据“非移动性技能”功能价值,选择非移动运动项目“平衡、重心转移和伸展、蜷缩和扭转”,找到其特征,然后深究大概念,依次确定非移动技能特征与价值。通过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特征与价值梳理(关键词提炼),也就罗列出教材的中隐含的大概念。实现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教材(分析、挖掘教材大概念,为教学内容提供教材内容的选择(学练三个一的内容)。衢州体育教研一、大单元三问

表1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特征与价值

衢州体育教研非移动类技能特征价值基本体操(含队列队形)姿态、方位、空间、关节、灵活度、肌体协调、美感发展本体感知、控制、协调、美感等屈(直)体滚动脊柱灵活性、身体控制灵活、协调、用力控制支撑平衡非正常体位下的稳定性控制本体感受、方位感、空间感翻转旋转重心间的转移与控制肌张力、方位感、空间感、内耳前庭器一、大单元三问

表2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主题大单元安排表

衢州体育教研学期单元名称一上非移动性技能活动方法:队列队形与基本体操(14~16课时)一下非移动性技能活动方法:滚翻与平衡(16~18课时)二上非移动性技能活动方法:翻转与支撑(16~18课时)二下非移动性技能活动方法:支撑旋转与平衡(16~18课时)一、大单元三问三问:“滚翻+平衡”主题大单元课时设计依据?

依据《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单元构建模式。采用“单元三维度+核心任务”、“学练三个一+关键问题”为主体。衢州体育教研一、大单元三问三问:“滚翻+平衡”大单元设计依据?

核心任务贯穿全单元,指向学生需要做什么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为了达成目标而设计的任务,该任务可以贯穿单元始终,目标和任务应该让学生知晓。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核心任务替代原来的重难点,要从原来的“技术环节、动作方法”层面升级,指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层面。

关键问题针对课时,代替课时重难点,指向每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达成目标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如动作环节、动作衔接、运用时机等能力思维。注意技术、体能、运用不同纬度的课,其关键问题应有区别。

衢州体育教研一、大单元三问

表3滚翻课一般练习和针对性练习对比

衢州体育教研一般练习针对性练习(进阶)应用常态课适用年级滚翻(直体、屈体)前滚翻1.侧滚翻一年级2.前滚翻一年级3.走几步+前滚翻一二年级4.跑几步+前滚翻一二年级5.跳障碍+前滚翻一二年级6.跳长绳(跑出)+跑几步+前滚翻一二年级7.前滚翻+接来抛藤球(两人)二三年级……15.助跑+有踏板跳+空翻五年级二、大单元≠内容叠加或拼接衢州体育教研

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应从“以生为本,能力为先”原则出发

,依据表1确定的非移动技能的特征与价值,罗列大概念,制定滚翻与平衡主题单元三维度构建表(表4)。

教学内容指向三维度的三类方法,教学内容细化指具体的方法,教材内容指具体手段策略等。通过筛选确定技术维度教什么,要教到什么程度。确定体能维度的练习方法和顺序,明确发展什么,用什么方法发展?运用的技战术(方法)和情境用什么?何时用?怎么用?用在哪里?运用维度将滚翻与平衡融合,创造适合学生的生活场景或一套组合动作。

围绕平衡、控制、美感等体操大概念进行设计。表4一年级下学期滚翻与平衡主题单元三维度构建衢州体育教研三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细化教材内容的选择技术身体缩紧和蜷缩进行翻滚的动作方法侧滚翻前滚翻伸臂滚动练习、蜷缩滚动练习、前滚动练习;利用各种翻滚动作进行重心转移,脱离平衡状态;利用各种翻滚动作进行重心转移,进入平衡状态。识别作为支撑点的身体部位动作方法支撑部位保持静止站姿平衡、坐姿平衡、不同支撑点平衡,涉及高高度、中高度、低高度。

体能结合姿势和高度,在不同的支撑点上保持平衡的练习方法平衡与姿势平衡与高度在不同的支撑点上,以宽、窄、蜷缩和扭曲姿势练习平衡动作。重复4种平衡动作;在不同的高度演示平衡动作、做一些需要肌肉紧张来保持静止的平衡动作。

在不同的支撑点上,使用不同的身体姿势保持静止的练习方法多种支撑点宽和窄支撑肌张力支撑点:头、双手、膝盖、肘部、腹部、背部、臀部、双脚、肩膀、脊椎底部;从四减少到三再到两个支撑点、对侧支撑点的窄支撑;脊椎低端为支撑点的平衡、从宽支撑到窄支撑的平衡变换。身体蜷缩,进行翻滚的练习方法前滚翻前后滚动、前滚翻成坐撑(直腿坐、分腿坐、屈腿坐)、前滚翻成蹲撑、连续前滚翻、合作或创意前滚翻等。身体缩紧,进行翻滚的练习方法

侧滚动侧滚翻缩紧侧滚翻(躺着、跪着)侧肩滚转、屈体抱膝侧滚、直体侧滚动(绷紧肌肉、保持直线)、平板侧滚动;以臀部引领进行的翻滚(圆形滚筒)。表4一年级下学期滚翻与平衡主题单元三维度构建衢州体育教研

运用选择4种不同支撑点的平衡动作来演示姿势和高度的运用方法平衡、姿势和高度选择4个喜欢的平衡动作,每个平衡动作能够保持3秒静止,动作之间有较好的衔接。利用翻滚动作,脱离平衡状态的运用方法

平衡+滚翻安全翻滚、平衡+侧滚翻;平衡+前滚翻;移动+前/侧滚翻。利用翻滚动作进入平衡状态的运用方法滚翻+平衡翻滚+平衡,不同方向滚翻或不同位置翻滚进入平衡,用各种支撑点支撑。融合脱离平衡状态与进入平衡状态一套组合动作规定一套组合动作;自编一套组合动作。三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细化教材内容的选择二、大单元≠内容叠加或拼接三维度比例:1:2:2多单一动作在组合与套路中运用,发展体能与控制力。衢州体育教研维度技术体能运用节数3节7节6节对应课次1、5、72、3、4、6、8、9、1011、12、1314、15、16大概念:建立平衡——打破平衡——建立平衡(平衡与控制)二、大单元≠内容叠加或拼接

衢州体育教研“滚翻+平衡”主题大单元三维度课时安排表三维度课时教学内容

关键问题

技术维度31平衡的动作方法1:单脚站立平衡

静止不动(不摇晃不摆动)5前滚翻动作方法:前滚翻成坐撑

两脚蹬地,低头团身7侧滚翻动作方法:不同姿势侧滚翻

依次滚动,衔接快

体能维度72平衡练习方法2:不同姿势的平衡

创新3滚动、平衡练习方法1:滚动+平衡

滚动协调,直体绷紧4滚动练习方法1:合作滚动

直体绷紧,配合节奏6滚动、滚翻练习方法1:手握脚踝前滚翻成蹲撑+站立

滚翻快,方向正8滚动、滚翻练习方法2:合作前滚翻

配合与节奏9滚动、滚翻练习方法3:跳跃+滚翻

衔接连贯10滚翻、平衡练习方法1:速度滚翻+平衡

滚动快,衔接连贯

运用维度611滚动、滚翻运用方法1:滚翻+跳跃平衡

动作连贯有创意12滚动、滚翻运用方法2:组合滚翻

动作连贯,组合多样13滚动、滚翻运用方法3:移动+滚翻

连贯与节奏14滚翻、平衡运用方法1:成套组合(一)

组合合理,衔接自然15滚翻、平衡运用方法2:成套组合(二)

衔接自然,富有美感16滚翻、平衡运用方法3:成套组合考核展示

合作融洽,评价公正三、单元要素突显大概念(一)教材分析(教材特征、教材价值)(二)学情分析(针对本教材学生所具备的认知、技能、体能基础。)(三)单元目标

1.认知:指要让学生明白什么知识性目标,最好有大概念(大观念)体现。

2.技能:注意包含“内容、条件、标准”三要素,即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3.情感:注意与教材特征价值匹配,忌大话泛化(四)核心任务(任务驱动式教学、指向学生思维和能力层面)

大概念:建立平衡——打破平衡——建立平衡(平衡与控制)

滚翻与平衡的组合、合作滚翻、跳跃+滚翻、滚翻+跳跃平衡衢州体育教研四、课时要素高度匹配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关键问题、学练三个一,四者之间高度匹配度。能够优化大单元课时结构,突显关联性和难度的递进性。教学内容中如“侧滚翻动作方法:不同姿势的侧滚翻”,冒号后面的就是本节课的单一动作内容。关键问题“依次滚动,衔接快”与侧滚翻技术动作肩、背、臀、手臂依次触垫匹配。三种不同姿势侧滚翻动作方法学练与教学内容匹配。衢州体育教研四、课时要素高度匹配2.目标的表述,除了要注意三要素以外,要与教学内容高度匹配,而且内容特征要体现出来。如“侧滚翻动作方法:不同姿势的侧滚翻”中技能目标做出“跪姿侧肩滚翻(双膝跪撑、单膝跪立)、坐姿分腿侧肩滚翻”,在组合中展示,与侧滚翻组合匹配,课时单一动作内容就是组合内容。衢州体育教研四、课时要素间高度匹配

3.关键问题凝练,要与学练“三个一”高度匹配,解决课的重难点问题,将“思维”与“实践”结合。起到优化学练内容的趣味性,教材内容的挑战性,确保学练“三个一”内容不至于过简单或太难,使得学生付出努力能够收获成功,达到育体育智功能,避免畏惧心理滋生。如13课时移动+滚翻,其关键问题是“连贯与节奏”,在“走几步+滚翻、跑几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