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指导思想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五篇文学作品,体裁各异,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一切的思想感情。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家国情怀,就要揣摩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涵泳品味。通过朗读的方式进入作品的氛围和情境,把握抒情方式。教学本单元,教师要重视精读、涵泳,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做好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其中,《黄河颂》以诗歌的形式,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坚强与伟大;《老山界》是一篇回忆长征的散文,生动真实地记录了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乐观的精神品质;《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颂扬抗美援朝战士的通讯,歌颂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他们身上的国际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土地的誓言》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创作的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誓死都要回到她身边的深沉情感;《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塑造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抵抗外强的巾帼英雄木兰的形象。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是:第一课段,比较《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在意象选择、抒情方式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第二课段,用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画出课文结构简图,梳理典型事件以及事件中人物的表现,归纳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第三课段,撰写朗读脚本和“班级诵读展示”文案,以声传情,在诵读展示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第四课段,搜集有关“新时代的英雄”的资料,从本单元所学文体中任选一种,采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我”眼中的英雄,完成核心任务。总体来说,这四个课段是分总关系,前三个课段的学习是分别从不同角度为第四课段核心任务的完成做准备。二、教学内容分析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抒写家国情怀的文章,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五篇作品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爱国爱家,甘于奉献的情怀。抒情亦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五篇文学作品形式不一,《黄河颂》是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老山界》是一篇生动记叙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回忆性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歌颂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的英勇事迹的新闻通讯;《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对已沦陷十年的关东原野倾注怀念之情的抒情散文;《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民歌,塑造了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形象。五篇课文体裁不同,主题却都表现了我国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还有一项综合性学习任务。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听说读写能力一般,学习方式单一,学习领域不够宽广,策划组织活动额能力有限。另外,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方面来说,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生活充裕,加之年龄、个体经验所限,学生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虽有爱国意识,对于家与国的概念,家与国的关系仍然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即便知道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也不清楚通过哪些途径身体力行地来体现。本单元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加之年龄、个体经验所限,学生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因此,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想象,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尽量将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中,去体会作品的情境。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四、教学目标(一)语言目标1.精读课文,学会批注,梳理课文脉络,画出课文结构简图。2.设计课文朗读脚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撰写“班级诵读展示”文案。3.辨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根据使用的主要抒情方式给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分类。(二)思维目标1.抓住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构建画面,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提升形象思维能力。2.理性思考意象选择、抒情方式与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总结出1-2条有关抒情方式的规律,培养抽象思维。3.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扩写、续写或创作提升创造思维。(三)价值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长征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探究并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2.感受“平凡的英雄”身上朴素的家国情怀,受到感染,加深为国奉献的情感。3.把自己的理想同民族、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五、学习篇目《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六、教学思路《黄河颂》语言浅显易懂,情感豪迈直露。通过反复诵读,把握黄河形象,体味作品中激昂的民族情感。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揣摩课文的关键语句和批注示例,学习做批注。《土地的誓言》是本单元的自读课文。运用《黄河颂》习得的方法,体会两种抒情方式的不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实践所学的批注方法,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用简练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悟、理解和评价。《老山界》一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巩固前篇学习的批注方法,承前使用抓关键句段的方法,重点品析精彩的景物描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本文通过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习方法,养成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学习典型事例的不同写法,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从人称、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体会抒情效果。《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立足于诗歌赏析,熟读成诵,在读中体会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多角度、立体认识木兰这一英雄形象。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学会抒情》,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通过对名家名篇的经典片段的赏析和比较,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基本的抒情方法。《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重在让学生了解“天下国家”的丰富内涵。在开展故事会、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七、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文学常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核心任务:通过学习,掌握本单元中重点字词的音、形、意;熟悉每篇课文的文体以及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为后面的学习打牢基础。任务一:单元字词注音气魄pò狂澜lán澎湃péng屏障píng哺育bǔ倾泻xiè攀谈pān峭壁qiào骨碌gūlu咀嚼jǔjué呜咽wūyè督促dū灌输guàn惊惶huáng欺侮wǔ闪烁shuò苛捐杂税kēshuì酣然入梦hān不可捉摸mō掐(qiā)摁(èn)衔(xián)掷(zhì)蹲(dūn)掰(bāi)岱(dài)瘾(yǐn)踹(chuài)勺(sháo)豁(huò)脯(pú)端木蕻良(hóng)挚痛(zhì)喷涌(pēn)泛滥(làn)白桦林(huà)嗥鸣(háo)山涧(jiàn)谰语(lán)斑斓(bānlán)丰饶(ráo)污秽(huì)怪诞(dàn)亘古(gèn)默契(qì)田垄(lǒng)镐头(gǎo)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hán)金柝(tuò)鞍鞯(jiān)戎(róng)机辔(pèi)头燕(yān)山胡骑(jì)傍(bànɡ)地任务二:单元重点生字生词含义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嗥鸣:(野兽)大声嚎叫。怪诞:奇怪;古怪。亘古:整个古代。谰语:没有根据的话。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呜咽:流水发出凄切的声音。迸裂: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豁亮:宽敞明亮.任务三: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5.《黄河颂》(1)作者介绍: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2)写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6.《老山界》(1)作者介绍:陆定一(1906--1996),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期任中共中央政治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2)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连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进抵湘桂边境。这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试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8.6万红军锐减为3万,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为避免革命与抗日力量覆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率中央红军一、二纵队,在其他军团的继续掩护下,进入兴安县华江乡和金石乡,日夜兼程艰难翻越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高峰——老山界,尔后向云贵川挺进。7.《谁是最可爱的人》(1)作者简介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中国当代作家、诗人。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写作背景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本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8.《土地的誓言》(1)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2)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吞并东北的序幕。短短几个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东北大地,黑土地浸着血泪,松花江日夜悲鸣,许多东北的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十周年之际,著名的东北流亡作家端木蕻良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热情,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今天我们就去看看他对沦陷了十年的关东原野倾泻了怎样的情感,去听听他对美丽丰饶的东北大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9.《木兰诗》(1)花木兰简介: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2)写作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距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3)知识备查:乐府,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任务四:文体初相识1.本单元课文围绕家国情怀,通过课前初读,你了解文章内容了吗?齐读并完成填空。我从《》中领略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我从《》中体会到红军长征的艰险。我从《》感受到志愿军崇高的品质。我从《》读出了对国土沦丧的悲愤。我从《》见证了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2.五篇课文,体裁不同,各具特色,请完成课文内容填空《黄河颂》以的形式,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坚强与伟大。《老山界》是一篇回忆长征的,生动真实的记录了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