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成本控制
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1.成本控制的概念、意义、程序2.标准成本的概念、种类、作用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意义、程序
成本控制含义
狭义:仅指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的控制,也被称为“成本日常控制”。从现代控制论角度来说,就是“防护性控制系统”,它是整个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
广义:包括全部成本管理系统的职能,对产品成本全过程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日常控制,成本分析与考核等几个环节。
成本控制意义成本控制是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
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厂内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而厂内经济责任制文是实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成本控制的程序成本控制设计成本控制执行总结、揭示差异控制标准、制度、归口分级管理、信息反馈系统实际成本与一定的成本标准比较,揭示两者的差异,分析成本超支或节约原因
对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控制,执行成本控制标准
二、标准成本概念标准成本是根据企业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既是成本控制的目标,又是衡量实际成本水平的尺度。三、标准成本种类正常的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
是根据目前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以有效利用生产经营条件为基础所制定的成本。
是以实施标准成本的第一年度或选定某一基本年度的实际成本作为标准,用以衡量将来某一不确定时期内成本的指标,据以观察成本升降的趋势。四、标准成本作用
加强成本控制
有助于责任会计的实施
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
简化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工作第二节标准成本制定
根据成本项目制定标准成本: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二、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标准
指事先确定的购买材料应付的标准价格,包括购价和运杂费等,按各种材料分别计算。
数量标准
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需用的材料数量,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生产中必要的损耗和不可避免地形成一定废品所需用的材料等。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价格标准×数量标准
=标准小时工资率×工时标准价格标准
是指标准工资率。用量标准
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需用的工作时间。即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价格标准×数量标准
=每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标准每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价格标准×数量标准=每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标准每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第三节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实际产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产量直接人工实际成本-实际产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人工小时×实际工资率-实际人工小时×标准工资率=实际耗用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人工小时×实际工资率-实际人工小时×标准工资率=实际耗用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变动性制造费用数量(效率)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价格(开支)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数量(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开支)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三、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小结:变动成本差异计算表项目价格用量价格差异表现形式用量差异表现形式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单价直接材料用量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工资率工时耗用量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工时耗用量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通用公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两差异法
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三差异法
成本性态分析任务一按经济职能对成本分类
一、制造成本二、非制造成本成本按其经济职能分类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其他制造费用管理成本销售成本分类标志分类结果成本细分成本按其性态分类成本性态的含义成本性态(Costbehavior)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Volume)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这里的业务量可以是生产产品的产量或销售产品的销量,也可以是直接人工小时数或机器工时数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结果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每类成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变动成本的定义变动成本(Variablecos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又称为可变成本。例题光华公司生产A产品,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对成本的影响如表2-2所示。表2-2
A产品不同产量下的变动成本资料产量(件)变动成本总额(元)单位变动成本(元)1002002200300
400400222600800可以看出,在相关范围内,变动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但无论产量如何变动,单位变动成本总是2元变动成本的特点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变动成本总额将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单位额的不变性不论业务量是否变动,单位变动成本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在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的水平通常是用它的单位额来表现。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例如,当企业的产量较低水平时,单位产品人工成本往往较高;当产量逐渐上升,超过一定范围时,材料的利用和人工的作业安排可能更加合理,除单位人工成本会降下来外,单位材料的成本也可能会降低。而当产量突破上述范围继续上升时,可能使某些产品成本项目超量上升(比如需要加倍支付工人的加班加点工资),从而导致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由降转升。变动成本的进一步细分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其单位成本受客观因素决定、消耗量由技术因素决定的那部分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在单耗受客观因素决定,其单位成本主要受企业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那部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定义固定成本的定义固定成本(Fixedcos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固定成本的内容固定成本一般包括下列内容:房屋设备租赁费、保险费、广告费、管理人员薪金和按使用年限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例题光华公司生产B产品,其所需的加工设备按月计提的折旧费为5000元。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2000件,则产量在2000件内的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如表2-3所示。表2-3折旧费分摊计算表产量(件)变动成本总额(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5003000060100015002000300003000030000302015产量在500-2000件范围内,每月的折旧费不变,都是30000元。单位产量所承担的折旧费用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固定成本的特点总额的不变性不论业务量是否变动,成本总额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单位额的反比例变动性当业务量变动时,单位固定成本将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反比例变动。在管理会计中,固定成本的水平通常是用它的总额来表现。为什么不用单位成本表现固定成本的水平呢?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如:企业所要完成的业务量超过了现有生产能力,就需要扩大再生产,添置机器设备、增租厂房等,因而,需要增加机器设备折旧费、厂房租金等。这样,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超过了一定的相关范围后,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讨论固定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就必须在一定相关范围内进行。固定成本的进一步细分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又称经营能力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管理人员的薪资、保险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企业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可以再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又称经营方针成本。如新产品的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降低固定成本的途径对于约束性固定成本,若视图降低其总额就意味着降低生产经营能力,只能从充分利用其创造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角度着手,提高产品产量,相对降低其单位成本。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可从精打细算、降低其绝对额的角度予以考虑。混合成本的定义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混合成本的特点与固定成本不同,混合成本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业务量变动。与变动成本不同,混合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又不成正比例。混合成本的细分半变动混合成本半固定混合成本延期变动混合成本曲线式混合成本半变动混合成本是由明显的固定和变动两部分成本合成的混合成本,又称为标准式混合成本。例题某企业在生产中租用一台设备,租约规定租金的计算分为两部分:按年支付固定租金2000元。在此基础上,机器每运转1小时支付租金0.60元。假定该设备今年累计运转5000小时,共付租金5000元。这项支出所包含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因素如图所示。半固定混合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类似固定成本,当业务量突破这一范围,成本就会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阶梯式混合成本的内容:化验员、保养工、质检员、运货员的工资等。例题
某企业生产中需用的质量检验员同产品产量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检验员最多只能检验1000件产品,每增加1000件,需增加一名检验员。假定每个检验员的月工资为400元,则检验员的工资支出在不同生产水平下呈阶梯式增长。延期变动混合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保持固定不变,一旦突破这个业务量限度,其超额部分的成本就相当于变动成本。如:在超定额计奖的工资制度下,职工工资=基础工资+超额工资(超产部分)。曲线式混合成本曲线式混合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按曲线斜率的不同变动趋势进行分类递减型曲线混合成本递增型曲线混合成本递减型曲线混合成本特点是:成本的增长幅度小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成本的斜率随业务量递减,反映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是一条凸型曲线。递增型曲线混合成本递增型曲线混合成本的特点是:成本额增长幅度随业务量的增长而呈更大幅度变化,成本的斜率呈递增趋势,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凹型曲线。混合成本分解的可能性由于混合成本同时具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因此,混合成本可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总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也就可以简化为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两种成本习性来说明。无论哪一种混合成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一个直线方程去模拟它。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根据例2-1资料,光华公司经常发生的成本费用项目按成本性态划分,哪些属于变动成本?哪些属于固定成本?哪些属于混合成本?光华公司各成本费用按成本性态分类如表2-4所示。任务三混合成本分解混合成本分解历史成本分析法高低点法散布图发回归分析法账户分析法工程分析法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是通过对一定期间成本与业务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从中选出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及其相应的成本,然后据以分解出混合成本中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各占多少的一种成本习性分析方法。散布图法散布图法是将观察的历史成本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图,给出各期成本点散布图,并根据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现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其与纵轴的交点即为固定成本,然后据此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方法。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也称最小二乘法,它是根据若干历史时期的成本和业务量的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计算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习性分析方法。账户分析法账户分类法是根据各有关成本账户(包括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工程分析法工程分析法是由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测定正常生产流程中投入的成本与产出的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各种消耗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估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所以又称为技术测定法。责任会计任务一认识责任会计责任会计基本概念的内容:1.责任会计的含义2.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3.责任会计的基本原则
一、责任会计的含义
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会计,主要运用价值的形式,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中心、实行目标管理、编制责任报告和责任报表等方法,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耗费、占用和成果进行核算、控制、考核、评价的一套专门制度。二、分权制与责任会计(一)集权制与分权制传统的组织结构如同金字塔,当公司组织逐渐增大时,将使得组织机构日益臃肿。解决的办法——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强调团队间合作体现了分权管理的思想。公司组织机构臃肿,管理事务繁多复杂时,有两种决策方法:——集权式和分权式。集权式:决策由最高层作出,低层管理人员仅负责执行决策;分权式:允许低层管理人员在其责任范围内制定并执行关键决策。分权管理就是将决策权授予低层的管理方法。是针对全球竞争加剧所采取的普遍对策。决策自主权的下放最大限制最小自主集权分权最小限制最大自主分权的好处:较低层经理最了解当地的情况。经理们获得了决策能力和其他有助于他们在组织中向上晋升的管理技巧,从而保证了领导的连续性。经理们从独立中享受到更高的地位,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分权的代价:经理们可能作出对组织的全局利益不是最有利的决策。分权组织中的经理还重复设置服务职能,而在集权组织里这些服务职能可能更便宜。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频繁上升。分权单位中的经理可能在与其他单位之间就互相提供产品或服务讨价还价而浪费许多时间。设置责任中心——明确权责范围
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
实施责任监控——提交责任报告考核工作绩效——评价经营业绩三、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四、建立责任会计的原则可控性反馈性
原则优化责权利公平性第二节责任中心及其考核指标一、责任中心的含义及划分1.含义:是指在企业内部具有一定权力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并能反映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企业内部各级单位。2.特征有承担经济责任的能力责任和权力具有可控性有相对的独立性责任中心是责、权、利相结合的实体。3.责任中心类型——按其控制区域和责任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二、成本中心(一)成本中心的类型与特点
1.成本中心的概念与类型概念——是指在可控区域内只对成本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任何发生成本费用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类型——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1)标准成本中心——投入与产出有明确的函数关系(2)费用中心——投入与产出没有明确的关系2.成本中心的特点主要有:(1)成本中心只衡量成本费用,不衡量收益。(2)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3)成本中心控制和考核的内容是责任成本。注意: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可控成本的区别责任成本:按责任中心进行核算,原则是谁可控、谁承担;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产品成本:以产品为核算对象,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可控成本:某特定的责任中心能够预知其发生,且能控制和调节其耗费量的成本。否则为不可控成本。(二)成本中心的考核成本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成本变动额和成本变动率成本变动额=实际成本-标准(或预算)成本成本变动额率=标准成本变动额/标准(或预算)成本×100%
若为正数,表示不利差异;若为负数,表示有利差异。(三)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报告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是通过编制业绩评价报告(或责任报告)来完成的。业绩评价报告又称责任报告,是指为每一个责任中心就其控制的成本、收入、利润和资产等内容定期编制的,概括反映责任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一种书面报告。三、利润中心(一)利润中心概念是指对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由于利润是由收入与成本两个因素决定,因而,利润中心实际上既要对收入负责,又要对成本负责。相对于成本中心而言,利润中心的权责范围比较大,具有生产职能和销售职能。就制造业企业来说,无论是分厂、分公司,还是独立核算的生产车间,只要其既能对成本负责又能对收入负责,都可成为利润中心。
(二)利润中心的类型——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三)利润中心的考核由于利润中心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及利润负责,因而对于利润中心进行考核的指标主要是利润。利润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利润中心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边际贡献-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利润中心可控利润=负责人可控边际贡献-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公司税前利润=各利润中心可控利润-公司管理费用
等(四)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报告利润中心及其经理的业绩评价报告,通过列示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营业利润等项目的预算数、实际数、差异数以及对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来进行利润的评定。四、投资中心(一)投资中心的含义
所谓投资中心是指在分权管理的情况下,对其责任区域内的成本、收入、利润、投资均要负责的责任中心。
(二)投资中心的考核——投资利润率和剩余利润两个指标。
投资中心既对利润负责又对投资负责。因此,对于投资中心来讲,不仅要考核其成本和利润,而且还要考核和评价其所用资金的使用效果。1.投资利润率——又称投资报酬率,是指利润与投资额的比率。投资报酬率=利润/资产的平均余额投资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成本率×成本利润率
投资报酬率是考核投资中心业绩最常见的指标,优点主要有:▲能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盈利能力▲具有横向可比性▲可以作为选择投资机会的依据▲可以作为评价投资中心经营业绩的尺度
缺点:单纯依靠投资报酬率对投资中心的业绩进行考核,会使某些投资中心只顾本身利益而放弃对整个企业有利的投资项目或接受有损于整个企业利益的投资项目,造成投资中心的短期目标与整个企业的长期目标相背离;2.剩余收益剩余收益是一个绝对数指标,是指投资中心获得的营业利润扣减其营业资产按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即资本成本率)计算的最低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剩余收益=利润-投资中心的最低投资收益=利润-总投资额×最低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指标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其优点主要有:剩余收益能较全面评价各投资中心业绩,防止各投资中心受本位主义的影响,能够有效地促使投资中心的局部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相一致,从而引导投资中心经理乐于接受增进企业整体利益的投资,放弃降低企业整体业绩水平的投资。剩余收益指标的缺点是:剩余收益指标是绝对数指标,不便于规模不同的投资中心之间业绩比较。规模大的投资中心,即使投资报酬率低于小规模的投资中心,也能够获得比小规模投资中心大得多的剩余收益。同样,小规模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即使比大规模的投资中心高出许多,但其获得的剩余收益却很少。(三)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报告
对投资中心的业绩考评是通过编制业绩评价报告进行的。投资中心业绩评价报告的结构与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报告的结构相同,也分为实际数、预算数、差异数和产生差异原因四栏,但其具体包括的项目应根据企业选定的考评指标进行设计。
第三节内部转移价格一、内部转移价格的含义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结算价格内部转移价格变动对有关方面的影响在理论上看,内部转移价格无论怎样变动,都不会改变企业的利润总额,所改变的只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收入或利润的分配份额。二、内部转移价格的用途内部转移价格主要应用于内部交易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1、内部交易结算是指在发生内部交易业务的前提下,由接受产品或劳务服务的责任中心向提供产品或劳务服务的责任中心支付报酬而引起的一种结算行为。2、内部责任结转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因不同原因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由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对实际发生或发现损失的责任中心进行损失赔偿的账务处理过程。三、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原则全局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四、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市场价格协商价格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价格双重价格法等四种类型。(一)市场价格1、概念:是指根据企业外部同类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基价的价格,即以单位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内部转移单价。2、条件:(1)一般假定各责任中心处于独立自主的状态,可自由决定从外部或内部进行购销(2)产品或劳务有完全竞争的市场,并有客观的市价可供参考。3、优缺点优点(1)市场价格比较客观,对买卖双方均无所偏袒,比较正确地评价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2)由于转移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所以可以在保持一定的外部市场压力的前提下,更多地促成中间产品的内部转移;(3)因为内部转移与外部购销相比,具有质量、交货期易于控制,谈判费用可以节省等优点。缺点:(1)如果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相互提供的中间产品与外部市场交易的产品存在显著的差异,则中间产品的市场价格就很难确定;(2)如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其代表性也就大大降低。因而,在市场价格不能合理确定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各责任中心之间的苦乐不均。尽管以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对于可以向内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而言,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计价方法。(二)协商价格1、概念——也可称为议价,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以正常的市场价格为基础,通过定期共同协商所确定的为双方所接受的价格。一般来讲,协商价格通常要比市场价格稍低一些,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转移价格中包含的推销和管理费用,一般要低于外部市场价格所包含的相应费用;(2)内部转让的中间产品一般数量较大,故单位成本较低;(3)卖方责任中心大多拥有闲置生产能力,因而协商价格只要略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即可。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场价格,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当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转让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没有适当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议价方式来确定。优点:协商价格使得转移价格存在一个可供选择的范围。具备了一定的弹性,它可以照顾双方的利益,得到双方的认可,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陷:协商价格费时、耗费人力、物力双方协商不成时,往往需要企业高层人员的裁决(三)双重价格1、概念——是指企业内部不同责任中心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时,对于同一产品或劳务,供应部门和购买部门分别采用不同的价格进行计价,按不同的价格计算收入、确认成本,其差额由会计部门进行调整。2、双重价格有两种形式:(1)双重市场价格(2)双重转移价格(1)双重市场价格,就是当某种产品或劳务的市价不同时,供应方采用最高市价,使用方采用最低市价;(2)双重转移价格,就是供应方按市场价格或议价作为基础,而使用方按供应方的单位变动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各相关责任中心所采用的内部转移价格并不需要完全一致,可分别选用对自己最有利的价格作为计价依据。3、优缺点优点:是既可较好满足企业内部买卖双方的不同需要,有利于解决买卖双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激励双方在经营上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1)对于卖方责任中心而言,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转移价格,往往高于其成本,并能获得一定的利润,较好地解决了业绩评价问题。(2)对于买方责任中心而言,以供应部门的变动成本作为转移价格,使购买部门的购入成本低于从外部市场购入的成本,从而激励购买部门更多地从内部供应部门购买中间产品的积极性,防止出现由于外部购买而造成的供应部门生产能力闲置的情况。(3)从整个企业的角度看,卖方责任中心的固定成本不会转化为买方的变动成本。缺点:比较烦琐,而且实行双重价格法后,会使买卖双方都有较大的边际贡献,各责任中心的边际贡献之和大于企业整体实际获得的边际贡献,从而虚增边际贡献。所以,双重转移价格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行之有效。4、采用双重价格的前提条件是:内部转移的产品或劳务有外部市场,卖方责任中心有剩余生产能力,而且其单位变动成本要低于市价。特别当采用单一的内部转移价格不能达到激励各责任中心的有效经营和保证责任中心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目标达成一致时,应采用双重价格。成本转移价格就是以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为基础而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由于产品成本的形式有多种,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变动成本等,成本转移价格也有多种不同形式,其中用途较为广泛的成本转移价格有以下四种:
(四)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价格1.以标准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即以产品(半成品)或劳务标准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它适应于成本中心产品(半成品)的转移。优点:将管理和核算工作结合起来,可以避免成本转嫁,有利于正确评价成本中心的工作绩效,能调动供需双方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而且计算简便,克服了实际成本的不足,符合责任会计的基本原则。条件: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2.以实际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直接以中间产品生产时发生的完全生产成本作为其内部转移价格,便于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缺点:不能划清各责任中心之间经济责任,不能有效引导供需双方作出有利于企业的明智决策。适用条件:各成本中心之间相互转移产品或劳务3.以成本加成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成本加成”是指在产品和劳务的全部成本基础上,加上按合理利润率计算的利润作为计价基础。它主要适用于内部转让的产品或劳务没有正常市价的情况。成本加成按选择的成本概念不同,通常有实际成本加成和标准成本加成两种做法:(1)实际成本加成,即根据产品或劳务的实际成本加上按一定的合理利润率计算的利润作为计价基础。优点:能保证卖方责任中心有利可图,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缺点:●把卖方的功过全部转嫁给买方承担,从而削弱了双方降低成本的责任感;●确定加成的利润率,往往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随意性,它的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对双方业绩的正确评价;
(2)标准成本加成,即根据产品或劳务的标准成本加上按一定的合理利润率计算的利润作为计价基础。优点:能分清买卖双方的经营责任缺点:在确定加成的利润率时,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4.以标准变动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以变动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适用于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成本中心之间的往来结算。优点:符合成本习性,能够揭示成本与产量的关系,便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有利于生产经营决策。缺点:由于产品成本中不含固定生产成本,不能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单位固定生产成本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发挥各责任中心增加产量的积极性。短期经营决策任务一短期经营决策概述
一、决策分析的涵义二、决策的分类三、决策的一般程序四、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时需用的一些特定概念一、决策分析的涵义
在管理会计中,决策分析是指,企业根据未来经营目标,由各部门管理人员根据自身专业知识以及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各种经营或投资的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及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二、决策的分类决策的分类按重要程度战略决策战术决策按肯定条件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按规划时期长短短期决策长期决策三、决策的一般程序(一)确定决策分析目标(二)设计备选方案(三)评价备选方案可行性(四)确定最终方案(五)组织最优方案的实施,及时跟踪反馈1.目标具体化。确定的目标不应过于笼统抽象,以免被误解。2.目标定量化。决策的目标应尽可能地用定量指标来表达。3.明确约束条件。有条件约束的目标应充分揭示其约束条件。4.目标系统化。对于多目标的决策,应先分清目标的主次,区别对待。四、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时需用的一些特定概念(一)相关收入相关收入(relevancerevenue)是与特定决策方案有关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给予充分考虑的收入,也称为有关收入。四、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时需用的一些特定概念(二)相关成本相关成本(relevancecost)是与特定决策方案有关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给予充分考虑的成本,也称为有关成本。四、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时需用的一些特定概念(二)相关成本增量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加工成本可延缓成本可避免成本四、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时需用的一些特定概念(二)无关成本无关成本是指无论是否采用方案都将会或已经发生的成本。由于备选方案的取舍不受无关成本的影响,因此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不考虑无关成本的影响。沉没成本共同成本不可延缓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任务二经营决策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法二、贡献毛益总额分析法三、差别损益分析法四、相关损益分析法五、相关成本分析法六、成本无差别点法一、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法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分析法是一种以有关方案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的决策方法。计算公式为:判断方法为,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值较大的方案为较优的方案。二、贡献毛益总额分析法贡献毛益总额分析法是一种以有关方案的贡献毛益总额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的决策方法。该分析法适用于相关成本均为变动成本,相关收入均不为零时的有关方案决策。判断方法与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分析法类似,贡献毛益总额较大的方案为优选方案。三、差别损益分析法计算差别损益首先要以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为基本数据,计算差别收入和差别成本。其次,以差别收入减去差别成本即可得到差别损益。差别损益的绝对值表示采用不同方案时企业所多获取的利润或者少产生的损失,因此差别损益分析法适用于两个不同方案的互斥决策,若采用此法进行两个以上方案进行决策时,就需要逐步进行判断筛选。三、差别损益分析法
方
案
项
目方案I方案II差异额
相关收入XIXIIΔX
相关成本YIYIIΔY
差别损益
ΔZ表6-1差别损益分析表四、相关损益分析法相关损益是指待决策方案相关收入与相关成本之差,计算相关损益通常也需要借助相关损益分析表进行。相关损益分析法的判断方法是:待决策方案的相关损益值较大的为优选方案。四、相关损益分析法
方
案
项
目方案I方案II…方案N
相关收入XIXII…XN
相关成本YIYII…YN
相关损益ZIZII…ZN表6-2相关损益分析法五、相关成本分析法相关成本分析法是一种各备选方案相关收入均为零时,通过比较各方案相关成本指标进行选择的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相关成本法的判断标准是:相关成本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此方法同样适用于两个以上的多个待选方案之间的进行决策。五、相关成本分析法
方
案
项
目方案I方案II…方案N增量成本YI1YII1…YN1机会成本YI2YII2…YN2专属成本YI3YII3…YN3重置成本YI4YII4…YN4……………
相关成本合计ΣYIΣYII…ΣYN表6-3相关成本分析表六、成本无差别点法成本无差别点法是指在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收入均为零,相关的业务量为不确定因素时,通过判断不同水平上的业务量与无差别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来做出互斥方案决策的一种方法。任务三生产决策
一、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三、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四、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五、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六、产品优化组合的决策一、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1.不追加专属成本条件下的新产品决策在开发何种新产品决策中,如果备选方案中都不涉及追加专属成本,可采用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分析法进行分析。2.需要追加专属成本条件下的新产品决策当生产何种新产品决策的备选方案中涉及追加专属成本时,可使用差别损益分析法进行决策。一、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例6-1]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分析法在开发何种新产品决策中的应用已知某企业生产能力有剩余,可使用一定数量的甲材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生产部门给出A、B两个备选新产品的方案。A产品的预计单价为300万元/件,单位变动成本260万元/件,每单位A产品需要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额为10千克/件;B产品的预计单价为200万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70万元/件,每单位B产品需要消耗甲材料的消耗定额为6千克/件。开发A或B产品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要求:作出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1.不追加专属成本条件下的新产品决策[例6-1]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分析法在开发何种新产品决策中的应用解:根据题意A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300–260=40(万元/件)B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200–170=30(万元/件)因此,开发A产品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40/10=4(万元/千克)开发B产品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30/6=5(万元/千克)开发B产品比开发A产品更有利。一、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1.不追加专属成本条件下的新产品决策[例6-2]贡献毛益总额法在开发何种新品种的决策中的应用根据[例6-1]的资料,假设企业现有甲材料600000千克。要求:(1)计算使用甲材料分别开发A、B产品方案的相关业务量;(2)利用贡献毛益总额法作出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一、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1.不追加专属成本条件下的新产品决策[例6-3]差别损益分析法在开发何种新产品决策中的应用已知A、B产品的资料同[例6-1],假设企业现有甲材料600000千克,企业现有甲材料600000千克在开发A、B产品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新的专用模具,因此开发它们需要分别追加专属成本8000万元和70000万元。要求: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一、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2.需要追加专属成本条件下的新产品决策解:根据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见表6-4。一、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2.需要追加专属成本条件下的新产品决策表6-4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万元
方案
项目开发A品种开发B品种差异额相关收入300×6000=1800000200×10000=2000000-200000相关成本15680001770000-202000其中:增量成本260×6000=1560000170×10000=1700000-
专属成本800070000-差别损益+2000由表6-4可知,两方案的差别损益为+2000万元,大于零,表示当开发A产品时可使企业多获利2000万元,因此开发A产品更有利。一、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2.需要追加专属成本条件下的新产品决策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1.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是否停产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在生产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应采用直接判断法进行决策。2.生产能力能够转移时,是否停产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在生产能力能够转移的情况下,亏损产品的现值生产能力能被转移到其他产品或者能将设备对外出租,此时,可采用直接判断法。[例6-4]某企业生产A、B、C3种产品,从表6-5可看出,A、B产品盈利而C产品发生亏损。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1.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是否停产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表6-5利润表
单位:万元项目A产品B产品C产品合计销售收入66008600460019800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900150010003400直接人工8009009002600变动制造费用7007008002200固定制造费用1100170012004000非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管理费用100013007003000固定销售管理费用7009005002100总成本52007000290017300利润14001600-5002500要求:分析表6-5数据,作出是否停产C产品的决策,假设停产C产品后,闲置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解:根据表6-5C产品贡献毛益=C产品销售收入总额-C产品变动成本总额=4600-(1000+900+800+700)=1200(万元)C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1200+500=1700(万元)C产品利润=1200-1700=-500(万元)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1.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是否停产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C产品的贡献毛益为1200万元,大于零,因此不应停产亏损产品C。如果停止生产亏损产品C,那么C产品所分摊的1700万元的固定成本并不会随着C产品的停产而消失,而会由A、B产品进行分摊。因此,停产C产品,某公司将减少1300万元利润。无论是否生产C产品,某公司的总固定成本6100万元都是会发生的,所以,在闲置生产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应继续生产C产品。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1.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是否停产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
在生产能力能够转移的情况下,亏损产品的现值生产能力能被转移到其他产品或者能将设备对外出租,此时,可采用直接判断法,考虑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机会成本,并与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决策。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2.生产能力能够转移时,是否停产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三、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1.企业具备自制能力,且自制能力无法转移,零部件的需用量为固定额时的决策。比较自制零部件的单位变动成本及外购的单价大小,就可作出相应的决策。2.企业具备自制能力,自制能力能够转移,零部件的需用量为固定额时的决策。可考虑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3.企业不具备自制能力,且零部件的需用量不确定时的决策。可采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决策。
企业自制能力无法转移,也就是说企业如果选择外购零部件,则自制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以及生产的设备无法用于生产其他零部件或出租。在这种情况下,自制零部件的相关成本为按固定需用量乘以单位变动成本计算出来的变动成本总额。外购零部件的相关成本为按固定需用量乘单价所计算出来的外购成本总额。因此,在比较两个备选方案是,只要比较自制零部件的单位变动成本及外购的单价大小,就可作出相应的决策。三、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1.企业具备自制能力,且自制能力无法转移,零部件的需用量为固定额时的决策。某企业只生产甲产品,每年需要用到A零件100000件。已知企业自制A零件的直接材料为20元/件,直接人工为4元/件,变动制造费用为1元/件,固定生产成本为500000元。经过市场调查,企业得知外购A零件的单价为27元/件。假定自制A零件的生产能力若闲置时,可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每年可获得贡献毛益300000元。要求:(1)确定自制A零件的机会成本。
(2)使用相关成本分析法作出自制或外购A零件的决策。三、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2.企业具备自制能力,自制能力能够转移,零部件的需用量为固定额时的决策。解:根据题意(1)自制A零件的机会成本为300000元。(2)编制相关成本分析表6-7。三、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2.企业具备自制能力,自制能力能够转移,零部件的需用量为固定额时的决策。表6-7
相关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自制A零件外购A零件变动成本25×100000=250000027×100000=2700000机会成本300000-相关成本合计28000002700000根据表6-7,外购A零件的相关成本2700000元小于自制A零件的相关成本2500000元,因此应外购A零件。三、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2.企业具备自制能力,自制能力能够转移,零部件的需用量为固定额时的决策。表6-7
相关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自制A零件外购A零件变动成本25×100000=250000027×100000=2700000机会成本300000-相关成本合计28000002700000[例6-8]某企业只生产甲产品需要使用B零件,但企业不具备自制A零件的能力,经过市场调查后,企业得知B零件的市场价格为20元/件。如果安排自制,则需要每年会增加相关的固定成本3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14元/件。要求:作出自制或外购B零件的决策。三、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3.企业不具备自制能力,且零部件的需用量不确定时的决策。解:根据题意设自制方案的固定成本为
,单位变动成本为
;外购方案的固定成本为
,单位变动成本为
。=30000+14x=0+20x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5000(件)三、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3.企业不具备自制能力,且零部件的需用量不确定时的决策。当B零件的需用量在0-5000件之间时,应当安排外购;当需用量超过5000件是,应安排自制;当需用量为5000件时,可外购或自制。三、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3.企业不具备自制能力,且零部件的需用量不确定时的决策。四、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1.在简单条件下,半成品是否进一步深加工的决策。比较自制零部件的单位变动成本及外购的单价大小,就可作出相应的决策。2.复杂条件下,半成品是否进一步深加工的决策。(1)企业不具备深加工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企业为了深加工半成品所追加的专属成本。(2)企业具备将全部半成品深加工的能力,并且深加工能力能够转移。应考虑与深加工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五、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1.简单条件下,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2.复杂条件下,是否接受追加订货。这里所说的简单条件满足一下三个条件:(1)追加的订货量小于或等于企业的剩余生产能力;(2)企业的绝对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3)追加订货的无需追加投入专属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直接判断法或差别损益法进行决策,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只有增量成本。五、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1.简单条件下,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复杂条件下,是否接受追加订货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企业追加的订货量大于绝对剩余生产能力,追加订货冲击正常任务。“接受追加订货”的方案就会发生因冲击正常任务,使得正常收入减少而带来的机会成本。(2)如果企业的绝对生产能力能够转移,此时还应考虑企业接受追加订货,放弃承揽零星加工业务或出租设备,使得收入或租金减少所带来的机会成本。(3)订货企业有特殊要求,要完成追加订货必须追击投入一定专属成本。以上情况可考虑采用差别损益法进行分析。五、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2.复杂条件下,是否接受追加订货。产品优化组合决策可采用逐次测算法进行。逐次测算法是根据企业的各项生产条件以及产品情况,分别计算单位限制因素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将他们进行比较,逐步测试,最终达到产品最优组合。六、产品优化组合的决策任务四定价决策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二、保本保利定价法三、利润最大化定价法四、利润无差别点法一、成本加成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一种以企业单位产品成本为基础,并依照预定加成率来确定单位产品售价的方法。计算公式为:单位售价=单位产品成本×(1+成本加成率)一、成本加成定价法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内容不同,因而又包括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和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采用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具体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加成率就是成本毛利率。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采用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具体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成本加成率就是变动成本贡献率。二、保本保利定价法保本定价法
保本定价法是一种在已知成本指标和预计销量基础上计算以保本为目的的保本价格的定价方法。保本价格的计算公式为:二、保本保利定价法保利定价法
保利定价法是一种在已知目标利润、预计销量和相关成本指标的基础上计算以保利为目的的保利价格的定价方法。保利价格计算公式为:三、利润最大化定价法利润最大化定价法是一种在预测各种价格可能的销售量下,选择利润最大的备选方案的定价方法。四、利润无差别点法利润无差别点法,也称价格无差别点法,是一种利用调价后预计销量与利润无差别点销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价决策的方法。所谓利润平衡点销量,就是指某种产品为确保原有盈利能力,在调价后应至少达到的销售量,其公式为:全面预算第一节全面预算概述主要内容有:1.全面预算的概念2.全面预算的作用3.全面预算的内容4.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一、全面预算的概念
如果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和严格管理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全面预算。或以货币形式展示未来一特定期间内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各项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的定量说明,也称为总预算。二、全面预算的作用
全面预算作用协调部门关系
控制日常活动
考核评价指标
明确工作目标三、全面预算的内容
全面预算内容财务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
业务预算三、全面预算的内容
目标利润销售预算专门决策预算生产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现金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单位产品成本及存货预算四、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全面预算的编制应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方法,不断反复和修改,最后由企业有关机构综合平衡,并以书面形式传达,作为正式的预算下达到各级各部门予以执行。第二节预算编制一、日常业务预算编制主要内容有: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一)销售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依据:
科学的销售预测资料;产品的销售单价;产品销售的收款条件等。编制方法:分别按产品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资料编制。
实际工作中,产品销售往往不是现购现销,即产生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所以,销售预算中还需包括计划期间的“预计现金收入计算表”,其目的是为日后编制现金预算提供必要的资料。(二)生产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销售预算的预计销售量;期初期末存货水平。
编制方法:通常,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不能做到“同步同量”,生产数量除了满足销售外,还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存货,以保证能再出现意外需求时按时供货,并可保证均衡生产,节省赶工的额外开支。预计生产量的计算公式为:
预计生产量
=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量-预计期期初存货量(三)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生产预算的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计划期间的期初和期末存料量;材料的计划单价;采购材料的付款条件等。
编制方法:预计购料量=生产需要量+计划期末预计存料量-计划期初存料量材料采购与产品销售有相似之处,即货款有可能不是马上用现金支付,这样就有可能存在一部分应付账款,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编制现金预算,材料采购预算还需附有计划期间的“预计现金支出计算表”。(四)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
生产预算中的预计生产量;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工时的工资率。
编制方法:预计直接人工成本总额
=预计生产量×∑(单位工时工资率×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五)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计划期的一定业务量;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成本降低率;计划期各费用明细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方法:根据成本习性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对于变动费用项目,一般情况下,以计划期的一定业务量为基础,规划其具体的预算数;对于固定费用项目,则根据基期的实际开支水平结合上级下达的成本降低率,折算填入预算表;正表下附有“预计现金支出计算表”。必须注意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性质虽属固定制造费用,但不属于现金支出项目,在编制附表要剔除。(六)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
标准成本=价格标准×用量标准其中,价格标准是指直接材料的计划单价、直接人工的工时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的分配率;用量标准是指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成本项目价格标准用量标准直接材料计划单价材料消耗定额直接人工工时工资率工时定额变动制造费用变动费用分配率工时定额(六)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编制方法:将料、工、费三大项目的价格标准与用量标准分别相乘,加以计总,填入预算表。实际工作中,在正表下面附有“期末存货预算”,根据生产预算中的期末存货数量乘产品的标准成本计算得出。(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计划期的一定业务量;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成本降低率;计划期间各费用明细项目具体情况。
编制方法:
与制造费用预算相同。
三、编制财务预算
编制业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有:
1.现金预算的编制
2.预计利润表的编制
3.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1、现金预算的编制现金预算
又称为现金收支预算,是反映预算期企业全部现金收入和全部现金支出预算。
现金预算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不足资金筹集运用一、现金预算的编制1.现金收入期初现金余额——编制时的预计数预算期销售现金收入——来自于销售预算2.现金支出——预算期内各项现金的支出材料费用支出人工费用支出分别来自于各有关预算制造费用支出销售及管理费用支出数其余各项数据则是根据有关预算数计算后求得或直接来自有关预算如资本预算等。
3.现金余缺——指预算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差额。如果差额是正数,说明在预算期内现金有剩余,财务人员对剩余现金应作出安排,如可用于提前归还借款或进行短期投资,以达到充分利用现金的目的。如果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差额为负数,则表明企业在预算期内现金不足,财务人员应设法筹集资金,如利用向银行短期借款,或有价证券变现等手法取得资金,对不足现金加以弥补。4.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主要反映了预算期内向银行借款、还款、支付利息以及进行短期投资及投资收回等内容。2、预计利润表的编制编制方法——预计利润表是在各项业务预算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编制的,其编制的方法与编制一般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相同。预计利润表揭示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企业管理当局可据此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并适时调整其经营策略。3、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预算期末各账户的预期余额。编制方法:在企业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经过对业务预算和现金收支预算中的有关数字做适当调整,即可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可以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会计期末企业财务预期财务状况的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预测未来期间的经营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第三节预算编制的方法
预算编制方法的主要内容有:
1.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3.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全面预算按照与预算期内业务量变动关系固定预算弹性预算
(一)固定预算1.固定预算的含义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以预算期内正常的、可能实现的某一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水平为固定基础,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动因素而编制预算的方法。它是最传统的,也是最基本的预算编制方法。2.固定预算的优缺点固定预算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主要有:(1)过于机械呆板。不论预算期内业务量水平可能发生哪些变动,都只按事先确定的、某一个业务量水平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2)可比性差当实际的业务量与编制预算所根据的预计业务量发生较大差异时,有关预算指标的实际数与预算数就会因业务量基础不同而失去可比性。因此,按照固定预算方法编制的预算不利于正确地控制、考核和评价企业预算的执行情况。3.固定预算的适用范围一般来说,固定预算只适用于业务量水平较为稳定的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编制预算。4.固定预算的编制固定预算是一种最基本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该方法所涉及到的各项预定标均为固定数据。
(二)弹性预算
1.弹性预算的含义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是指为克服固定预算方法的缺点而设计的,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能够适应多种业务量预算的方法。
2.弹性预算的优点(1)预算范围较宽。能够反映预算期内与一定相关范围内的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相对应的不同预算额:不再是只适应一个业务量水平的一个预算,而是能够随业务量水平的变动作机动调整的一组预算。(2)可比性较强。在预算期实际业务量与计划业务量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将实际指标与实际业务量相应的预算额进行对比,使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观和可比的基础上。3.弹性预算的适用范围理论上——适用于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各种预算实用角度——主要用于编制弹性成本费用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4.弹性成本预算的编制将全部费用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按总额控制将变动成本按不同的业务量水平作相应的调整,公式如下:弹性成本预算=固定成本预算+∑(单位变动成本预算×预计业务量)在此基础上,按事先选择的业务量计量单位编制弹性成本预算。弹性成本预算的具体编制方法包括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5.弹性利润预算的编制弹性利润预算是根据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适应多种业务量变化而编制的利润预算。弹性利润预算是以弹性成本预算为基础编制主要内容——销售量、价格、单位变动成本、贡献边际和固定成本弹性利润预算的编制方法——因素法和百分比法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全面预算按照编制预算方法的出发点不同分为增量预算零基预算
(一)增量预算
1.增量预算的含义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的基础,考虑到预算期内各种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2.增量预算方法的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缺点:(1)受到原有费用项目与预算内容的限制。可能使原来不合理的费用开支继续存在下去,形成不必要开支合理化,造成预算上的浪费,甚至可能导致保护落后;(2)容易导致预算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容易鼓励预算编制人凭主观臆断按成本项目平均削减预算或只增不减,不利于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3)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3.增量预算的编制(二)零基预算1.零基预算的含义
零基预算方法的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简称零基预算,主要用于对各项费用的预算。它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完全不受以往费用水平的影响,而是以零为起点,根据预算期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2.零基预算的程序第一步,拟定预算草案。第二步,对预算期各项费用的支出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权衡轻重缓急,划分成不同等级并排出先后顺序。第三步,分配资金落实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全部费用按其在预算期支付的时间是否可以延缓划分为不可延缓项目和可延缓项目。3.零基预算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不受原有费用项目和费用额的限制。可以促使企业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2)有利于调动有关各方有效的降低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和合理性;(3)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缺点:工作量很大,编制时间较长。因此,企业可以每隔几年编制一次零基预算,在其他时间采用增量预算。
4.零基预算的编制三、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全面预算按照预算期间起讫时间是否变动,为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一)定期预算
1.定期预算的定义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2.定期预算的优缺点优点: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一致,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缺点:(1)缺乏远期指导性。由于定期预算往往是在年初甚至提前两三个月编制的,对于整个预算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很难作出准确的预算,尤其是对预算后期的预算只能进行笼统地估算,缺乏远期指导性,给预算的执行带来困难,不利于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考核与评价;(2)滞后性由于定期预算不能随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当预算中所规划的各种经营活动在预算期内发生重大变化时,就会造成预算滞后过时,使之成为虚假预算;(3)间断性按固定预算方法编制的预算局限于本期规划的经营活动,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3.定期预算的编制
三、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全面预算按照预算期间起讫时间是否变动定期预算滚动预算
(二)滚动预算1.滚动预算的含义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如12个月)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2.滚动预算的方式及其特征滚动预算按其预算编制和滚动的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逐月滚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伦理学(原书第5版) 课件 第2章 道德决策:个人和职业背景
- 山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
- 内蒙古乌海市重点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内蒙巴彦淖尔市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 积商幂的对数
- 珠宝分期合同模板
- 木材成品销售合同模板
- 北京市水泥合同模板
- 网络营销 第3版 课件 杨路明 第1、2章 网络营销概述、网络营销环境
- 电商平台相关业务操作
- 八年级英语上册1-6单元适当形式填空
- 肠梗阻导管临床应用与护理课件
- 高速公路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方案
- 《中国现代文学》PPT课件
- 酒店客房验收工程项目检查表
- 包头医学院新开课程申请表
- 幼儿园课件:大班美术《美丽的邮票》
- (精心整理)初中物理串联分压和并联分流精练
- 员工胜任力评价方案
- 仪表接地技术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