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二 诗歌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全国一等奖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二 诗歌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全国一等奖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二 诗歌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全国一等奖_第3页
粤教版必修二 诗歌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全国一等奖_第4页
粤教版必修二 诗歌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重庆万州)人。十四岁,入万县一中读书,他接触新文学,阅读冰心,也阅读泰戈尔和安徒生。1929年初中毕业后到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就读,翌年同时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他先进了清华大学外文系,1931年又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作者简介1935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出《汉园集》,早期的著作有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刻意集》等。后期作品有诗集《夜歌》,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等。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曾就读于上海大学、震旦大学。1932年赴法留学。1938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等。1949年到国际新闻局工作。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使中国象征主义诗歌臻于完美,他的创作是新诗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叶圣陶称许戴望舒:“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因此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作者简介焦桐,原名叶振富,台湾高雄人,1956年生,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艺术研究所硕士,曾任《商工日报》副刊编辑、《文讯月刊》编辑、《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副主任。著有诗集《蕨草》(1983年)、《咆哮都市》(1988年)、《失眠曲》(1993年)。曾获台湾学生文学奖,以《怀孕的阿顺仔嫂》长诗获时报文学奖。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作者简介韩东,1961年生于南京市。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曾在南京审计学院任哲学教师。后辞职从事专业写作。1984年冬,与诗人丁当、于坚、吕德安、小君等创办“他们”文学社团,出版民间刊物《他们》。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其诗歌《有关大雁塔》被称为日常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是“后新潮”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诗人。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作者简介《欢乐》《欢乐》是何其芳早期的作品,收在《预言》集里。何其芳早期的诗深受法国象征派诗风的影响,又喜爱李商隐、李煜的冶艳之词,着迷于文字的色彩图案。这首诗是诗人赴延安以前写的。诗歌的感情基调与文题截然不同,虽然是写欢乐,但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快乐,而是充满了迷惘和忧郁。青春的热情和美好的梦想,使他早期这些作品有着各种“欢乐”的颜色。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写作背景《雨巷》《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此诗写于1927年夏,当时蒋介石制造的“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原先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水的深渊。由进步的共产党人举办的上海大学的被迫解散,使得戴望舒与朋友们只有无奈地离开上海回老家避乱,心情十分沉重迷茫。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命运都在风雨中飘摇,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仍然渴求着新的希望,在阴霾里盼望着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这部分人的心境的反映。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写作背景因此诗歌以“雨巷”为题,以“丁香般的姑娘”为中心意象,反复咏叹,反复求索,整首诗由迷茫的凄风苦雨和微茫的希望交织出梦幻朦胧的意境。戴望舒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与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音乐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被叶圣陶称为“替中国新诗开了新纪元”的《雨巷》,为初创期的中国白话新诗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写作背景《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焦桐于1980年3月开始创作新诗,在《蕨草》后记中,他说:“对于创作,我的信念一向是歌赞;对于生命,则赋予正面的肯定。”“面对山水,我仿佛见到生命深刻的启示,又仿佛听闻某种神秘而亲切的召唤,童年的召唤。”这种写作心理在《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中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写作背景《山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百废待兴,抚平伤痛的人们迫切地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冲破文化桎梏的强烈愿望。洪子诚认为,韩东“80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入对日常生活的感觉。他的诗学主张在一部分青年诗人中很有影响。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写作背景他的著名的‘诗到语言为止’的命题,旨在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言人’的角色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意识。他主张当代诗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情状,诗人的责任在于对日常事物保持审美的敏感,并用‘口语化’来改写当代诗歌语言”(《中国当代文学史》第3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