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之因形求义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形体演变六阶段及其代表字体;2.把握汉字寓意于形的本质特征,体会汉字中渗透和积淀的文化精神;3.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推断词义,结合语境深入地理解文词内涵。教学重难点掌握因形求义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商标里有学问中国邮政标志借鉴了甲骨文中的“中”字写法。(二)动物名称有学问示例:1.问题:企鹅为何中文称其为企鹅?请观察字形。明确: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脚),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企者不立。(《老子》)企鹅这一命名传神的展现出了这一动物的行走姿态。二、汉字的字形演变汉字承载语言,记录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久远的民族记忆。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如果从已形成体系的殷商甲骨文开始算,汉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汉字作为具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形、音、义统一于一体,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要解读文言文,掌握识字、解词的方法,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汉字因义构形的特征,利用汉字的字形来推断汉字的意义——因形求义。因形求义:通过字形把握本义,再由本义出发去梳理引申义,从而形成词义系列。(一)汉字的形体演变问题:在汉字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汉字从字符的构形到书写体势,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同学们,你知道汉字经历了哪些阶段的发展变化吗?明确:汉字形体的演变,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对它进行改造、改进而约定俗成的结果。【六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商代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的通称。商代和周代都有甲骨文,但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大部分属于殷商时期,因而人们习惯上把甲骨文视为殷商文字的代表。周代的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的总称。金文的发展,与青铜器的藏礼(寓礼于器)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周时期,达到鼎盛。战国时代的金石竹帛文——统称战国文字。战国文字的材料众多,字体也极为异样,因而无论哪一种附着物上的字体,都不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所有文字,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字不能像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那样以其附着物来命名,只好以时代来标称,统称为战国文字。秦代的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汉代的隶书——包括草隶即章草。魏晋至今的楷书——包括行书与今草。秦代小篆及其以前的字体统称古文字。汉代隶书及以后的字体统称今文字。(二)六书汉字的表意功能,是由字符的内在构形来体现的,字符内在构形相当复杂,但是有一定的规律。能大体阐明这些规律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说。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其中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六书名目修正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开创了按字形结构编排字典、辞书的先例。《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许慎:“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是一种图画式的造字方法,象,即描摹。诘诎说明象形的造字方法是描绘物体的轮廓图形。包括独体象形、合体象形。(1)独体象形子: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本义:婴儿。独体象形辨析:明确:日、月、山、羊、牛、鹿、豕、犬人、止、又(右手)、禾、黍(去皮后称黄米)豕、犬——两字区别在尾巴。禾、黍——区别在穗、籽粒。【小结】无论是取象物体的整体还是局部,总是突出物体的特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所象是何物。(2)合体象形有些象形字较为复杂,所象之物不能用简单几笔就突出其特征而让人一目了然,还需要把所象之物密切关联的另一物体也连带着“画”出来才好识别。合体象形辨析:明确:向,画出房屋墙上的方洞,本义是窗子;眉,目起衬托作用,看出眉毛之形;瓜,要画出瓜藤;而,要画出人的下巴,表示下巴上的胡须;果,把木画出来,表示树上结的果实;州,要画出水流,表示水中的小岛;旦,上面是一个日,下面表示大地,旦就是一轮旭日从大地之上冉冉升起的样子。(3)省体象形户:门剖开留一半。就是门户的户。许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以标识字意所指只是所象之形的局部而非整体的造字方法。指事字辨析:明确:刃,比刀多一画,字意指向刀的利刃;本,木下一画,指明本义为树木之根,末指树梢;寸,腕关节下面一点的寸口;亦,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上、下,长画像一个长形的物体,把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表示抽象概念。【小结】象形和指事其实都是构形单一的独体字,前人把它们称为“文”。而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合体字称为“字”。那么如何由“文”派生出字?这就涉及到会意和形声两种造字方法。许慎:“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1)以形相会的会意辨析:明确:武,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休,从人从木,人倚树下,休息。从,从二人,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紧紧跟随。牧,表示手执鞭扑放牧。寒,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取,从又从耳,本意是捕取。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上古在作战或狩猎中,杀死敌人或野兽须割取左耳以计数献功。逐,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chuò)。本义:追赶。【关联教材】①奉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作“捧”。②莫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莫: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时分、日暮降临。太阳消失不见,便是没有。古人慢慢地就用“莫”表示没有、不的意思。在汉字的发展和演变中,“莫”既表示没有,也表示傍晚,两个意义相差很大,容易混淆。于是,古人对“莫”字进行了分化,用“莫”表示没有的意思,再在“莫”字下面加上一个“日”,造出“暮”字,表示傍晚时分。③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中间是“出”,一左一右两只手,最下面是米。米储存在粮仓里,时间久了容易受潮。太阳出来了,人们就用双手把米捧出来,放到广场上晾晒,这就是“暴”的来源,它记录下了古人在太阳下晒米的生活经验,呈现出一幅鲜活的劳动图景。后来,古人给“暴”增加了一个日字旁,变成“曝”,一是专指“晒”。二是用于“曝光”(显露)。“暴”的用法,充分展示出古人在词义引申中的想象力,“暴”的本义是晒,晒在大庭广众之中、朗朗乾坤之下,于是就有了显露的意思,用于“暴露”等词。而“暴”字里酷热的阳光,代表一种强有力的状态,因此“暴”也用于“残暴、强暴、暴政”等词。④厌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厭,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后作“餍”。(2)以意相会的会意字辨析字义:昶、甦、籴、粜。明确:昶,白天时间长;甦,苏醒、死而复生;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许慎:“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文或字主要起标声作用的造字方法。在所有的汉字中,形声字占到了九成以上。以事为名:依事类而定其名字。先确定它在万事万物中的属类,属类确定后就用这个属类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主义的部分。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畴,而不能标明形声字的具体含义。取譬相成:根据口语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标声部分。示例:①景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以日为义符】昭、晴、晞、昕:明亮、天气晴朗、晒干、天刚明。晚、昧、暗、晦:傍晚、昏暗不明、昏暗、夜/晚。②行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三国志》裴松之注)及衝,击之以戈。(《左传·昭公元年》)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術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汉书》)然侍卫(衛)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行:象形,本义:道路。【以行为义符】術:从行,术声。本义:城邑中的道路。衢:从行,瞿声。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衝:从行,重声。本义:交通要道。卫(衛、衞):会意。宿卫巡迴其道。本义:保卫;防护。5.转注。许慎:“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转注就是辗转互注,两个字的意思可以相互接纳、相互解释。“建类一首”,依据事类建立统一的部首。“同意相受”,同一部首所属的字中,若意思相同,彼此可以相互解释。举例:考、老;追、逐;逆、迎;呻、吟;考、老;桥、梁;蹲、踞。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语言中的某个词没有它的专用字,而只是依照声音(相同或相近)把这个词所表示的事物寄托在表示其他事物的文字上,即借用已有的他字来记录。如:《诗经》中借“思”来表示语气“sa”。《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sa),雨雪霏霏。《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小结】转注和假借为用字法。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假借: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通假: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三、因形求义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其本义。(形训)练习:指出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字义。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项脊轩志》)明确:爨:烧火做饭。异爨:分灶做饭。2.或植杖而耘耔。(《归去来兮辞并序》)明确:耘,形声。从耒,云声。耔,培土。本义:除草。“耘耔”泛指从事田间劳动。耒,象形。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离骚》)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登泰山记》)(1)问题: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明确:它们的偏旁都是“耳刀旁”。这个偏旁与耳朵没关系,来自“阜”。《说文解字》:“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阜”最初的意思就是巍峨高大、层层堆叠的涂山,因此,汉字中以左“耳刀旁”为偏旁的汉字往往与山有关。(2)明确字义陟: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降:两脚趾就下走。陵:陵是更加高大土山。在古代,“陵”还可以指帝王的坟墓。因为帝王的坟墓“依山为陵”或“堆土成林”。阳:中国位于北半球,山的南面更容易被阳光照射,阳光充足,明亮而温暖,所以属“阳”。阴:山的背面背光,冬天积雪不易融化,更为阴冷,所以属“阴”。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明确:“期”,从月其声。“月”是形符,“其”是声符,表示“期”与皎洁的月亮有关。“期”就是人与月亮的相会。在一次次日夜更替之间,月亮从月牙变成满月,再从满月变成月牙。一个变化的轮回,便意味着一个月时间的流逝。人们与满月一月一会,因此,“期”便用来表示某种固定的时间,有时期、日期的含义。人们盼望与月亮相会,“期”便有了期待、期许、期望的意思。这种与月相约、一期一会的感觉,是不是格外美妙呢。四、结语月亮的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