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基础知识》各章后复习思考题
答案或提示
第一章概论
1.答: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现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对现象
数量方面的研究,来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性。它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具
体性三个特征。
2.答: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性质相同的许多个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
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单位。例如,我们要研究某市上市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状况,
则该市所有上市公司便组成一个统计总体,而其中的每一个上市公司就是一个总体
单位,这些上市公司不仅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们的组织机构等也是客观存在的。
3.答: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说明现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反映总
体单位属性方面特征的,其具体表现一般不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衡量;数量标志是反
映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特征的,其具体表现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衡量。
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在一个特定总体中,某标志在
总体各单位上的具体表现都相同的,该标志便称为不变标志;某标志在总体各单位
上的具体表现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该标志便称为可变标志。统计所要研究的是总
体单位的可变标志。
4.答:变异是指总体各单位可变标志表现之间的差异;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
志或指标的名称;变量根据其取值是否连续不同,可分为连续变量与不连续变量。
例如,在研究某市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情况时,其中有八家公司的股票符合法定上
市条件成为上市公司。则对该市的每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来讲,它们是否为上市公司、
它们的经营方向、股本总额、股票价格、利润、职工人数等是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这些均可称之为变异。股本总额、股票价格、利润、职工人数等又可称之为变量,
其中,股本总额、股票价格、利润等为连续变量,因为它们可取任意值:整数、小
数、零或负数(如公司出现亏损时利润为负数);职工人数等为不连续变量,因为它
取小数无意义而只能取整数。
5.答:统计的职能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6.答:实行统计法治有利于规范统计主体的统计行为,完善统计法律制度,使
统计工作有法可依;实行统计法治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统计事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实行统计法治有利于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好地发挥统计职能的作用,
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实行统计法治有利于打击各种统计违法行为;
实行统计法治有利于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律责任。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调查
1.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
各方面和各环节进行的通盘考虑和全面安排。
统计设计的原则:
(1)目的明确,主次分明;
(2)设计要完善、协调,但不能阻碍再认识;
(3)防止主观片面性,兼顾全面系统性,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
(4)设计要有预见性,并兼顾需要与可能,可操作性强。
2.统计指标的分类:
(1)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2)指标按其数据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3)指标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4)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5)指标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3.设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全局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
4.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
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经济性。
5.提示:
调查时间组织搜集资
调查目的调查单位
连续否形式料的方法
抽样利用样本数据对总随机抽取,不受人为一次性专门直接观察法
调查体数据进行推断因素影响或经常性调查或报告法
根据各单位的标志值
掌握现象总体的基专门调查
重点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一次性
本情况和基本的发或报表制报告法
调查占比重来选取,不受或经常性
展趋势度
人为因素影响
在对现象进行初步分
总结经验教训、认识
典型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采访法
事物发展变化的规一次性专门调查
调查选取,在一定程度上或开会法
律
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6.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的工作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
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拟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表;
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地点;确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拟定调查的组织实
施计划。
7.调查单位是调查对象中进行标志登记的各具体单位,也就是组成调查对象的
各个具体单位。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机关提交统计资料即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来确定。例如,为做好春运
工作,了解春运前的准备情况:若调查目的是为了掌握全国春运期间客运企业运输
设备的情况,则全国所有的客运设备是调查对象,每台客运设备则是调查单位,而
其报告单位却是各客运公司,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不一致;如果调查任务是为了了
解全国客运公司的人力、物力等情况,则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都是每个客运公司,
两者是一致的。
8.提示:
因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本企业工人的文化程度”,“向所属各车间发放调查表”,
“要求填报2018年底的所有工人的……”,由此可知:
(1)按调查的组织方式分,属于“统计报表”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
不同,属于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属于一次性调查;按调查任
务不同分,属于“部门调查”;按搜集统计数据的具体方法分,属于报告法。
(2)调查研究对象是本企业的所有工人、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人、填报单位是
各车间。
9.答:
(1)同一问题对不同的被调查者来讲,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对该问题的敏感
程度等是不一样的,因此,如何将问卷的内容拟成问题,如何表达意图是要讲究科
学性的。一般来说,拟提出的问题要“适度”,不能走极端路线,更不能参杂调查
者自身的意图和观点,不能暗示、诱导被调查者,以免干扰被调查者独立思考而隐
瞒或歪曲自己的真实意图。
(2)尽可能“列举”问题。因所提问题要求独立作答,不能相互混淆,以避免被
调查者难于做出回答,因此,应将问题具体分解,能——列举的尽可能列举之。
(3)可提可不提的问题不提;同一问题的备选答案必须具有互斥性,不能模糊
不清,以免被调查者难于选择作答。
(4)注意选择适当的调查时间、地点。向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被调查者提出
问题并要求其回答,须被调查者静心、认真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因此必须考虑
被调查者配合的可能性,尽可能选择适当的调查时间、地点,最大可能地争取被调
查者的合作。
10.答:
(1)行文要则
第一,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写作。
第二,陈述事实力求客观,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叙述中最好
使用第三人称或非人称代词,尽量不用第一人称。
第三,行文时,应以一种向读者报告的口气撰写,而不要表现出力图说服读者同
意某种观点或看法的倾向,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2)引用与注释
统计调查报告中有时需要援引别人的论述、结果、资料或数据来支持、佐证或
说明自己的某种观点或结论。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数据一定要注
明来源,不能将他人的工作和成果不加注明地在自己的报告中使用。引用的具体方
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引用别人的原话、原文时要加引号,再作上记号注明;二是只
援引他人的观点、结论但并非他人的原话、原文时,则不用引号,只需在其后作上
记号注明即可。
对于报告中引用的他人的资料以及某些不易理解的内容,要加注释来进行说明。
注释的作用主要有:指出所引用资料的来源,供读者参考查证;表示作者遵守学术
道德,不把别人的成果掠为己有;既可帮读者解释报告中的疑难,又不使报告中断
和过于冗长。
第三章统计整理
1.答: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获取的大量原始资料,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得出反映总体
综合数量特征的数字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可分为以下四步:对调查资料的审
核订正;根据统计整理方案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对分组资料进行汇总
计算和将汇总结果编制统计图表。
2.答:统计分组是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征和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一
定标志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质的组。
统计分组的方法是:第一,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或按品质标志分组,或按数量
标志分组,并具体确定之);第二,正确划分各组的数量界限。
3.答:简单分组是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复合分组是对同一总体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的分组;
4.答:分组体系,就是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分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多
种不同形式的分组而形成的体系。
5.答:分配数列又叫次数分布,它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各单位按组
归类整理,形成总体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编制变量数列应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统计资料的情况来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
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范围不大,而且出现的次数又不多时,则宜编制单项式变量数
列;如果变量的变动范围比较大,且出现的次数又比较多,次数的分布不均匀时,
则宜编制组距变量数列。
6.答: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有:逐级汇总、集中汇总、综合汇总和会审汇编。
统计汇总的技术方法主要有: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其中,常用的手工
汇总方法有: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和卡片法等。
7.提示:
(1)按性别可分为男、女两组;按文化程度可分为初中、高中、中专、专
科、本科五组。
(2)按要求的年龄编制的组距数列为:
按年龄分组(岁)工人人数(人)
20—3012
30—405
40以上3
合计20
8.解:组距数列如下表所示:
按工资分组(元)职工人数(人)频率(%)
5000—6000510
6000—7000816
7000—80001632
8000—90001020
9000—10000714
10000以上48
合计50100
次数分布的条形图、折线图如下:
人
数
工资
第四章综合指标
1.答: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
量;按其反映现象时间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按其所采用的计
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2.答: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时点指标
是反映现象总体在某一标准时上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
其特点可概括为: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可加性;时期指标的
大小与时期长短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而时点指标却不
尽然。时期指标的数值一般是通过连续登记而取得的,而时点指标不可能也没有必
要进行连续性登记,一般只在需要时才加以统计。
3.答:相对指标可比性原则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对比指标的经济内容、计算范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及资料的所
属时间等要保持一致。
4.答: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平均指标必须在同质总体中进行计算;要以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要以分配数列补充说明总平均数;要以标志变异指标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5.xH=1.07(元/公斤)
6.xc=99.37%
7.x=14.99(件)A01.31(件)”1.67(件)
8.京=6895.06(元)a=1496.32(元)y=21.7%
甲甲
,=6920(元)-=1209.79元)V=17.48%
乙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强。
第五章动态数列
1.答: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循如下原则:
数列中各项指标时期长短应力求一致;数列中各项指标的性质和内容应可比;
总体范围应可比;数列中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应一致。
2.答: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平均数的区别是:①序时平均数是将现象
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而一般平均数是将现象总体在同一时间
不同单位之间的数量差异抽象化;②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来计算的,而
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来计算的;③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权数是指标的时期
(或时间间隔)长度,而计算一般平均数的权数是变量值重复出现的次数或频
率。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将所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了,概括地反映
现象的一般水平。
3.答:应用几何平均法与方程式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主要区别:①两者的适
用条件不同,水平法适合单位时间的水平来描述现象,而累计法适合以若干单位时
间的总量来描述现象;②水平法的基本要求是最后一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水平相等,
而累计法的基本要求是各期的理论水平之和与实际水平相等;③水平法的计算结果
只受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的影响,而累计法的计算结果受数列中每一期发展水平的
影响。
4.答:季节变动是指某些现象由于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一
年的时间内比较有规律的变动。测定季节变动最常的方法是计算季节比率。
计算步骤是:
(1)将〃年各月(或季)的资料排列成平行数列;
(2)计算不同年份相同月份(或季度)的合计数、平均数;
(3)计算〃年的总月(或总季)平均数;
(4)将各同月(或季)平均数与总月(或总季)对比,计算季节比率;
(5)计算调整系数。
5.(1)32、28、34(亿元)(2)25.67(亿元)(3)29.67(亿元),2.6(次)
6.
与上年比较的动态指标定基发
利润
年份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展速度
(万元)
(万元)(X)(%)值(万元)(%)
2015500(―)(―)(―)(一)(100)
2016(550)50(110)(10)(5)(110)
2017(649)(99)118(18)(5.5)(130)
2018(713.9)(64.9)(110)10(6.49)(143)
2019(800)(86.1)(112)(12)(7.14)(160)
2020(880)80(110)(10)8(176)
第六章统计指数
1.答:统计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统计指数是指一切反映社会经济
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上的统计指数是指专门用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相加和
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统计指数的作用是:
(1)用来说明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2)用来分析现象总体中受各种因素变动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并据以进行因素分析;
(3)研究现象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2.答:总指数是综合反映整个复杂现象(多种要素构成的现象)综合变动的相
对数。它的计算形式有三种:综合指数、平均法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其中,综合
指数是其最基的本形式。
3.答:同度量因素是综合指数公式中没有发生变化而起媒介作用的因素,即把
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因素指标过度到另一个能够相加和对比的总量指标的因素指
标。同度量因素有二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起同度量的作用,即作为一种媒介,使原
来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因素指标过度到能够直接相加和对比的现象总量;二是起
权数的作用,即起着权衡各不同变量值在现象总体变动中的影响作用。
4.答:指数体系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本身具有联系的、数量上具有对等关系的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形成的体系。
指数体系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相关指数之间的相互推
算;二是利用指数体系可以对现象的总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5.答:区别有三:平均法指数是对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而平均指标指数是两
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指标的比;平均法指数与综合指数有变形关系,而平均指标指数
则不然;平均法指数反映总量指标的变动,而平均指标指数是反映平均指标的变动。
6.(1)储=118.42%,110%,130%;3=114.29%,100%,120%.
(2)⑵.63%;12825(元)(3)113.52%;9370(元)
7.120.93%;18(万元)
8.(1)111.11%,80(万元)(2)114.17%;102(万元)
(3)97.32%;-22(万元)(4)lll.ll%=114.17%x97.32%;80=102+(-22)(万元)
第七章抽样技术
1.答:全及指标是根据全及总体各单位的有关标志计算的反映总体某种属性或
特征的综合指标。抽样指标是根据抽样总体各单位的有关标志计算的反映抽样总体
某种属性或特征的综合指标。
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明确的。对于一个确定的总体而
言,全及指标都是唯一存在的,是一个常量,但其数值实际上是未知的,需要用样
本指标来估计它,且能够被估计。样本指标的计算方法是确定的,但其数值却随着
样本的变化而变化。即在一次抽样中,样本指标的数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它不
是一个唯一确定的量,而是一个随机变量。正因为样本指标是一个随机变量,所以
才能借助它来推断总体的数值。
2.答: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的区别:
(1)总体中每个单位进入样本的可能性不同:在重复抽样条件下,被抽中的单
位有可能再次被抽取;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每个单位最多只可能抽取一次。
(2)可能样本数目不同: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条件下的可能样
本数目总是比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要多。
(3)各样本单位抽取时所依据的总体规模不同: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每次抽样
时全及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而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第一个样本是从容量为N的
总体中抽取的,此后则随着抽样次数的增加,总体容量依次递减。
(4)样本容量不同: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样本容量比
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样本容量要多。
(5)抽样误差不同: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误差总比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误差
要大。
3.答:样本容量就是样本单位数,是指为满足抽样推断的要求,从全及总体中
随机抽取的那部分单位的个数,即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的个数。样本可能数目,
是指从全及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的个数。
样本不是唯一确定的,从全及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时存在着多种组合形式,样
本容量则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出来。从总体中能抽取多少个样本,与样本容量
的大小及抽样方式、方法等因素有关。
4.答:抽样的组织方式包括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5.答: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影响使样本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
结构而引起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样本
容量的多少;总体被研究标志差异程度的大小;抽样调查的方式与方法等.
6.答:确定必要的样本容量,是抽样调查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样本容量过
多,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还会影响抽样调查的及时性;样本
容量过少,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因而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影响推断结果的
正确性。因此,有必要确定一个适度的样本容量。
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的大小;允许极限误差的大
小;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的大小:抽样调查的方式方法等。
7.93.81%<PW100%;46905WN1W50000(辆)
8.(1)13.14WMW14.18(年)(2)72.36%WPW84.64%
9.290.06WTW309.94(公斤)W5NW(公斤)
10.(l)F(Z)=99.73%(2)〃=225(个)
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1.答:函数关系是指现象间存在着的严格的且具有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相
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上表现为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两者的
主要区别是:第一,函数关系是变量之间的一种完全确定性关系,但相关关系一般
不是完全确定的,对自变量的一个取值,与之对应的因变量的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第二,函数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确切地表示出来,而相关关系一般不能用数学公式
准确地表示出来。
2.答:应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有:
(1)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这是正确应用相关分析的必要条件;
(2)应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估计或预测时,要注意现象质的界限和客观条件的
变化;
(3)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结合起来运用。
3.答:相关系数r的变动范围始终-1至+1之间。相关系数为r正值,说明两变
量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为负值,说明两变量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越接近于
-1或+1,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密切;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说明两变量
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越不密切。|r|<0.3,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微弱相关关系;0.3W
|r|<0.5,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低度相关关系;0.5W“<().8,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显著相关关系;0.8WM〈1.0,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4.答:回归系数力,数学上称为直线的斜率,表示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
量平均增加或减少的数量。回归系数8值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是一致的。b>0,
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同向变动,y随x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平均增加的值,亦表示变
量x与y呈正相关关系;b<0,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异向变动,y随x每增加一个
单位而平均减少的值,亦表示变量x与y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r的
这种关系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为:
5.答:估计标准误差是指根据回归方程测定的各个观察点的估计值与实际值
之间的平均离差。确定回归方程后,必须对它作出评价,以进一步确定它是否适
合于描述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它能否有效地用于预测。当估计标准误差较
小时,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大;当估计标准误差较大时,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
性小。
6.答: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条件是: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
系;现象之间存在着直线相关关系;具有一定数量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观察值。
7.r=0.987;正相关,且为高度正相关。
8.(1)r=-0.91;兀=77.36-1.82x;
(2)64.6(元/件);⑶4.04(千件)
《统计基础知识练习与实训I》
第一章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答:大量观察法是对现象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单位进行观察与研
究,以消除个体单位的偶然性差异影响,使现象的数量表现显示出必然状态和
本质特来。
2.答: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某种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它表明现象总
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综合数量表现。
3.答:标志表现就是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具体体现。
4.答:离散变量是指变量值只能取整数的变量,相邻两个整数之间不可能有小
数连接。
5.答:统计机构是指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加工整理、统计分析预测、统计
信息咨询和协调管理等活动的组织。
二'填空题
1.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资料统计学
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数量性
4.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服务
5.试验观察法大量观察法统计描述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
模型法
6.客观存在的性质相同的;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7.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可变标志不变标志
8.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9.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加工整理统计分析预测统计信息咨询;政府统
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企事业单位统计
10.19831996200919872000200520172017年8月1日
三、单项选择题
1.④2.③3.②4.①5.②6.③
7.⑤8.④9.③10.③11.②12.①
四、多项选择题
1.①③2.①®@3.①®@4.①②®
5.①④6.①®@7.①®©⑥8.①@@⑥
9.①③10.①②③④11.①②③④12.①②③
五、判断题
1.X2.V3.X4.X5.X
6.X7.X8.V9.X10.X
11.X12.V13.V14.X15.X
六、简答题
1.答:因为统计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现象总体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性。而这
种趋势和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事物的普遍联系中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才
能表现出必然性来。如果总体各单位间没有差异,就无须进行统计研究了;如果总
体各单位间的差异是按事先已知的条件确定了的,也就用不着研究统计方法了。正
因为总体各单位间存在着差异性,且又具有不确定性,才会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因此,在进行统计研究时,如果只研究其中的几个或少数,其结论必然具
有偶然性或特殊性。只有对现象足够多的单位进行研究,才能消除个别单位的偶然
因素或特殊因素的不正常影响,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结论。
2.答:统计工作一般要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
服务等阶段。其中,统计设计属于定性认识,它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等定量认识
作了必要准备,也是进一步进行定量认识的先决条件。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起点,
是认识社会的泉源,也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整理是由定量认识上升
到定性认识的必经的中间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统计分析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它是统计认识活动的决定性环节。统计服务主要是指统计统计信息的提供、管理与
开发。
3.答:
区别:(1)指标必须可量,标志末必都可量(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2)指标具有综合性,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
(3)指标反映总体综合数量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
联系:(1)指标数值源于总体单位的标志值,且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的大小及其
变化直接影响指标的大小及其变化:
(2)随着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变化,两者有可能发生相应变化。
4.答:目前,有的统计数据有些水分,并不是统计自身的问题。因为公民的统
计意识不强、有些单位弄虚作假、少数党政干部好大喜功。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统
计监督,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就会受到威胁。失真、过时的统计数据,既不能如实地
描述社会经济运行的状态,也将直接影响着国家计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效果。
统计部门作为国家的重要监督部门之一,应切实有效地对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实施全
面的检查、监督和预警,以促使社会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可持续、稳定、健
康、协调地发展。
5.统计总体:某集团公司;总体单位:某集团公司所属的每一个公司;
统计指标:利润总额5亿元;标志:利润等;变量:利润总额及利润等;
变异:各公司的利润等不完全相同。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一、名词解释
1.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方面和各
环节进行的通盘考虑和全面安排。
2.指标体系是若干个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整体,用以
说明现象总体各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普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4.典型调查是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
上,有意识地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5.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
总体。
二'填空题
1.整体设计专项设计;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
期设计。
2.实体指标行为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
均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科学技术
指标体系;宏观指标体系微观指标体系;基本指标体系专题指标体系
3.基础;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4.统计报表专门调查;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连续性调查一次性调
查;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
5.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法卫星遥感法
6.调查目的调查任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拟定调查内容调查表;
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地点;调查方式、方法;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7.调查资料所属时间搜集调查资料所需工作时间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
时间
8.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9.各单位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
10.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
11.随机性推断性误差性;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能
12.“解剖麻雀”式划类选点式;开调查会个别访问发放调查表
13.问卷说明问卷主体填表说明
14.按问题的类型排列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排列按问题的时间顺序排列
按问题的空间顺序排列
15.定类类型定序类型定距类型等
16.邮局邮寄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系统传递调查人员登门送收
三、单项选择题
1.②2.④3.②4.④5.①
6.④7.②8.②9.②10.④
11.④12.②13.②14.(4)15.①
16.①17.①18.①
四、多项选择题
1.①③2.③④@@3.②④4.①②⑤5.③④⑤
6.③⑥7.①③⑤8.②③⑤9.①③10.②③⑥
11.③④⑤12.③④⑤13.②③④⑤14.①②15.①⑤
16.①②③17.①②③18.①②③④
五'判断题
1.V2.X3.X4.X5.X
6.X7.X8.V9.V10.X
11.X12.J13.X14.J15.7
16.V17.J18.X
六、简答题
1.答:统计调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一是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可
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二是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调查和
非全面调查。三是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
查。四是按数据采集实施主体的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
查,其中政府统计调查可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
2.答: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具体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有关国情国力的基
本情况;二是根据当前的政治经济任务抓住最主要的问题;三是根据所制订的计
划进行检查的需要;四是根据统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五是考虑需要与可能的
关系。
3.提不:
(1)各基层单位一般配有相关人员专门从事相应的统计工作;各级统计机构和
组织必须按照统计法律和法规,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制订的指标体系、调查制度和
方法进行统计调查。
(2)统计报表可以事先布置到基层填报单位,要求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以
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基层单位也可以利用统计报表资料进行
管理;
(3)由于统计报表需逐级上报,既可以让各主管部门了解情况,又可满足各级
部门对相关统计资料的需要;
(4)统计报表多属于经常性调查,内容相对稳定,既便于积累资料•,又便于与
历史资料进行对比。
4.提示:
普查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必须统一规定普查的标准时点,以避免调查资料的重
复或遗漏;正确选择调查时间、调查的登记时间;统一调查项目:普查尽可能按一
定的周期进行。
5.解:本校二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方案
第一条: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为任课教师了解和掌握本校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特进行一次专门调查。
第二条:调查对象为本校二年级开设了《统计基础知识》课程的班级的全体学
生。调查单位为调查范围内的每一个学生。
第三条:调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各科的平均
成绩(其中:数学成绩)、每周计划自学《统计基础知识》的时间、教学建议等。
调查采用一览表,以小组为单位个人自填。(附:调查表表下所示)
本校二年级班第组
第一学期成绩第二学期成绩每周计划自学统
姓名性别年龄
各科平均数学各科平均数学计基知识的时间
教学
建议
第四条:调查时间:20XX年9月X日;
第五条:组织准备工作:成立由统计教研组的全体任课教师、各班学习委员和
课代表等组成的调查研究小组;为了统一方法步骤,调研小组于9月x日向各有关班
级布置调查任务;调查表由统计教研小组负责打印,每组一份,共X份;
填写的调查表由各班小组长进行审查,以班为单位交给调研小组,然后再由调
研小组复查;调查工作结束后,由调干研小组负责汇总。
6.答:
(1)要科学地确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否科学、可行,既关系到被调查者的
认可和配合,又关系到能否获取真实、可靠、及时的符合调查者需要的调查资料。
(2)根据被调查者的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项目。同一问卷,对于不同地区、不同
行业、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理
解,支持与配合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应根据不同的问卷对象设计调查项目。
(2)调查项目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之,以便数据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汇总与
分析研究。
(4)不宜列入可有可无的、备而不用的、答案模棱两可的调查项目。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答:统计分组是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征和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一
定标志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质的组。
2.答:分组标志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的依据和标准.
3.统计汇总就是将统计调查所得到的资料经审核订正后进行的归类、汇总,并
计算出总体与各组的单位数和标志值。
4.统计表是以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的一种表现统计资料的表格。
5.组中值是组距数列中各组变量值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数值。
二、填空题
1.原始资料次级资料
2.审核订正统计分组汇总计算编制统计(图)表
3.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4.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5.划分现象类型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6.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归属唯一性分组的完整性
7.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体系
8.品质分配数列数量分配数列;数量分配数列变量数列;各组名称次数
9.全距、频率组距组中值
10.逻辑检查法计算检查法
11.逐级汇总集中汇总综合汇总会审汇编手工汇总计算机汇总
12.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划记法
13.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主词宾词
14.简单表分组表
15.表示法图示法
16.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
17.“--"“....”
18.钟型曲线“U”型分布“J”型分布
三、单项选择题
1.①2.④3.①4.④5.②6.④
7.②8.①9.②10.④11.④12.①
13.②14.③15.①16.④17.②18.②
四\多项选择题
1.①②®@2.①②③3.②③④⑥4.①②③⑤5.①②④
6.①②③7.①②⑤8.@(3)@9.①②③10.①②③④⑤
11.②③⑤12.①⑤13.①②③④⑤14.③④15.(D@
16.②③④17.①②18.①②③④19.①②20.②④
五、判断题
1.X2.X3.X4.V5.V6.V
7.X8.X9.X10.X11.V12.V
13.V14.715.X16.J17.V18.V
六、简答题
1.答:统计资料的审核,分为汇总前的审核和汇总后的审核两个环节。汇总前
的审核主要是对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三个方面进行审核;汇总后的
审核主要是对汇总结果进行审核,如复核统计指标、统计表等。
2.答:编制变量数列应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统计资料的情况来确定变量数列
的形式。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范围不大,而且出现的次数又不多时,宜编制单项式
变量数列;如果变量的变动范围比较大,且出现的次数又比较多时,宜编制组距变
量数列。即:当变量的变动范围比较大,出现的次数比较多,且次数分布比较均匀,
又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时,宜编制等距数列;当变量的变动范围比较大,出现的次数
多,但次数分布不均匀,集中趋势欠明朗时,宜编制异距数列;当变量的变动范围
比较大,出现的次数多,但次数分布不均匀,且有向两极端数值零星分布的情况时,
则应编制开口数列。
编制组距数列时,应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和现象质的规定性,首先要正确确定
组限,然后确定组距与组数;
3.答:因为现象本身质的规定性及现象总体分布的特征,决定着选择的分组标
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能否正确反映统计分组的科学性和统计整理的准确性,并将
最终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
4.提示:在对现象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能正确反映现象本身质的规定性
及现象总体分布的特征为度,然后粗略地根据“组距=全距/组数”来确定。至于组距
与组数先确定哪一个,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5.答:组中值是组距数列中各组变量值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数值。之所以说组
中值是每组变量值的代表值而不是平均数,是因为组中值不是根据每个组的所有变
量值计算的,而且每个组中的单位的分布也不可能是均匀的。
七'计算与分析
1.统计资料整理过程如下表:
按经济类企业个数(个)人数(人)利润额(万元)
型分组符号小计过录小计过录小计
国有
集体
夕卜资
其它
合计
2.提示:(1)按计划完成程度可分为:“未完成计划”、“完成计划”和“超额
完成计划”三组;亦可分为:“100%以下”、“100%—110%”和“110%以上”三组。
(2)按工人规模可分为:“500以下”、“500—1000”和“1000以上”三组。
3.(1)略(2)按等级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五组;
(3)按考分可分为:“60以下”、“60—70”、“70—80”、“80—90”、“90以上”
五组。
(4)因编制组距数列的具体情况有多种结果,故从略(5)略
4.
某公司从业人员学历情况构成表
人数
绝对数(人)比重(%)
高等及以上学历7515
中等学历17535
普通员工中等以下学历25050
小计50075.76
高等及以上学历5445
中等学历3630
中层员工中等以下学历3025
小计12018.18
高等及以上学历3075
中等学历820
高层员工中等以下学历25
小计406.06
合计660100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一'名词解释
1.答:总量指标,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达到的
规模或水平的综合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
2.答: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中有相互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又称统计相
对数。
3.结构相对数,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中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求得的比重或比率。
4.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相互联系的总量指标的比值,用来说明现
象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5.比较相对数,是指同一时间两个不同总体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用
以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条件、不同空间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二'填空题
1.规模水平统计绝对数;统计研究范围
2.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价值
指标劳动量指标
3.直接计算法间接推算法
4.计划完成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
动态相对数
5.有名数无名数
6.水平法累计法
7.1或100%
8.101.82%
9.正比正;反比逆
10.比例结构强度比较动态
11.内容计算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价格
12.时期指标总体标志总量
三、单项选择
1.③2.②3.①4.⑤5.②
6.④7.③8.②9.②10.②
11.④12.①13.④14.②15.②
四'多项选择
1.①②2.①③④⑤3.①⑤⑥4.①©⑥
5.③④⑤⑥⑦6.①④⑥7.③④⑤⑥8.①②③④
9.①③⑤10.①②③⑤11.@@③12.©©⑤
13.①②③④⑤)14.①③④
五、判断题
1.X2.V3.X4.V5.X
6.X7.X8.J9.J10.V
11.V12.V13.X14.X15.V
六、简答题
1.答: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
的综合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产品订购的详细合同
- 2024年技术服务合同详细描述
- 2024年建筑工程合同书
- 2024年度专利许可合同具体要求
- 2024年彩钢瓦片安装协议
- 2024年文化产业投资合作经营合同
- DB4115T 044-2018 信阳养生菜烹饪技艺 旱千张
- DB4106T 104-2023 大棚甘蓝套种青茄生产技术规程
- 2024年店铺合作经营合同样本
- 2024年劳动合同样本:公正互利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记录表
- 《上步投掷沙包(垒球)》教学课件
- 麻油糖酥饼制作
- 2023年重庆中考英语短文填空真题含答案
- 大学体育与健康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吉林师范大学
- 机械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生涯规划
- 《微电影制作教程》第二章
- 《阳光心理健康人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PPT
- 初三家长会数学课件
- CSBMK-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